明朝一年能产多少粮
㈠ 明代土地亩产几何
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书中对明代全国粮食的平均亩产量有一个粗略的估计,南北方亩产加权平均后的结果是每明亩生产2.31明石原粮,明代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0225市石,也即约每亩2.362市石。每市石原粮按照134市斤计算,则平均每明亩生产原粮316.5市斤。明代的一亩相当于现在的0.9216市亩,相除一下,得到明代的亩产量是平均每市亩生产原粮343.424市斤。
明朝田赋的税率,各地不一;土田的归属不同,来源不同,税率亦不相同,因而不免发生畸轻畸重的矛盾。一般说来,官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苏、松、嘉、湖、常、杭诸州浙西地区,因土地肥沃,又曾是张士诚统治之地,故田赋独重,亩税有的达二三石。而浙东之地,田赋极轻的现象也存在。“洪武元年有司奏,定处州七县田赋,亩税一升。”这个税已较一般民田田赋少二升三合五勺,但“帝以刘基故,命青田县止征其半。”刘基是朱元璋的得力谋臣,所以,朱元璋对他家乡特别优免,每亩田赋只有零点五升。
㈡ 历朝历代的粮食产量
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规模,但由于农耕机械的落后和原始以及水利灌溉的限制,粮食产量都不高。从有记载的史料看,战国时期约232斤/亩,汉朝264斤/亩,唐朝334斤,宋朝381斤/亩。扣除本身消费,每个粮农应向社会提供;明万历年约458斤/亩,康乾441斤/亩,乾嘉121斤/亩,晚清仅为50斤/亩。
但是清初农业经济的具体水平,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主张低水平的,认为清初与清末水平相当,即亩产二百斤多;主张高水平的,则认为清初较明代又有发展。从上面张显清的总结性的文字里,我们可知现在的一般看法:清初的单位亩产高于明朝,但由于人口增加过快,人均反而下降。
㈢ 明朝时期粮食产量是多少
明代的耕作水平又有提高,生产经验更为丰富,粮食亩产比宋元有所提高。
1、北方的粮食亩产
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2石。亩产2石汉量(小亩/小石)3.2石,比元代的3.036石增产5.4%,合今市制亩产300斤。
2、南方的粮食亩产
明代南方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亩产,据顾炎武《日知录》中引洪熙已年周干说:“如吴江昆山等田,亩旧税五升,小民佃租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什伍之租,亩收应是2石。亩产稻谷2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88斤。稻麦两熟田,麦的产量据明末清初桐乡的经营地主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所说:“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张氏所说上熟之田,是稻谷“3石”,“春花一石半”。那么,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应当是亩产2石,春花亩产1石,合起来是亩产3石。亩产稻谷4石,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吴慧认为,明代南方一季晚稻的亩产是2.72石,稻麦或稻豆复种是稻2石、麦(豆)1石。
㈣ 明代一亩地产量
你算问对人了,明朝是南方平均水稻一年亩产五百斤,还告诉你宋朝以前北方亩产粮食二百五十斤(二年三熟)也就是年亩产三百七十五斤,宋朝之后北方气候变冷,生态破坏,产量降低.故宋朝以后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清朝时亩产上升原因是推广了玉米和番薯.
㈤ 明朝小麦亩产多少斤
明朝时时期,国内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与现在一样,北方种小麦,产量大约亩产200-300斤,一年一季;南方种水稻,一年两季,亩产差不多500-6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