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文件怎样传达
Ⅰ 行政公文上级来文传达怎么说
用的是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一是批转重要的行政措施。领导机关认为下级机关或所属部门在其主管或归口管理的业务活动中所确定的重要行政措施,需要有关部门或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可用批转通知下发。
二是批转带有普遍性的重要事项的解决意见。一个或几个同级机关,就有关其自身业务范围内的重要事项的解决,提出处理意见,要求上级机关指示、批准,上级机关认为问题带有普遍性、处理意见比较准确、可行的,通过使用批转通知,告知所属的机关遵照执行。
特点:
(1)使用范围的广泛性。通知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文种,在使用主体上,上至国务院、下至最基层的单位,都可使用。在通知内容上,大至国家重大事项,小至单位内部一般事项,都可用通知。
(2)文种功能的指导性。通知作为下行文时,在文种功能上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特别是部署和布置工作,批准和转发文件等,都需明确处理问题的目的或指导思想、原则、方法和要求等,阐述说明需要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做等。通知一般都较为侧重具体部署,因而其指导性十分明显。
(3)行文方向的不确定性。通知一般作下行文,多为上级机关向下行文,但在平行单位之间、不相隶属单位之间也可使用通知,即其也可作平行文。作为平行文时,只能表述告知性或周知性的内容。重要的通知,一般在下发的同时,还要抄送上级机关。
Ⅱ 如何传达上级文件精神
法律分析:会议精神传达提纲,主要是上级开完大中型会议后,相关职能部门梳理会议精神,向同级或下级进行传达的一种文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凡是需要传达会议精神的,都是大中型重要会议。一般性的会议,座谈会等随意性的会议,不需要专门传达。就我所在的县级组织部门来说,一般只传达一年一次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全市组织工作会议,或者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重大全局性活动的动员会、推进会、总结会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Ⅲ 传达学习各级文件按照什么顺序
传达学习各级文件顺序是参加上级各类会议后组织传达学习,相应规定
首先要保证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关会议精神,这就要求参加上级组织会议的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按照上级的要求,将会议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传达。
可以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达,传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所以在传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全面,细致,不能有半点遗漏。
同时结合实际进行特别解释说明,促进大家更好的领会上级会议精神,更好的开展工作。
Ⅳ 组长要如何向下属传达执行上级的指示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长应该准确无误的向下属传达执行上级的指示,在传达的过程中对于上级决议的目的,要求,执行方法要有一个精准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的向班组成员介绍工作方法,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班组长是上下级沟通的桥梁,因此在生活中不可就事论事,对待任何问题都应该附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于领导来说学会察言观色,及时的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的防止遗漏,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仅仅以一个传声筒的身份在工作中立足是不够的,与员工相处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自己能够解决,澄清的东西应该立即当场解决,这样可以快速的拉近双方的距离,不要将所有的事情都原封不动的搬给上司处理,增加上司的压力。
Ⅳ 收到上级部门文件怎么转下去
登记备案,打印出来内容。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是使用《通知》文种。2、是一般标题为《某某机关关于转发某某单位<什么什么文件>的通知》。3、是通知中一般明确转发事由、要求等内容。4、是将转发文件附上。
Ⅵ 如何转发上级文件
摘要 转发上级文件一般是采用转发类通知这个公文文种,就是指转发上级机关或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文件的通知,在承上启下的机关中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
Ⅶ 传达文件有先后顺序吗
有先后顺序。
传批顺序与传阅顺序是相反顺序。
如果报告、请示或文件需要最终层领导或部门批示,传批顺序是由下级向上一级逐级传批;如果传阅文件或资料,其传阅顺序是由上级向下级逐级传阅。这是因为需要呈批的文件、报告等一定是下级向上级的行文,而传阅的文件或资料一定是上级的行文或经上级批示的文件资料。
秘书公文处理的顺序
一、先“急件”后“平件”
一般说来,领导每天都会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批阅文件,另外领导在批阅文件的过程中可能会被一些电话、会见、会议所打断,把“急件”放置在最上方,可以较好地提示领导,使得“急件”及时得到领导处理。
“急件”有很多种,与单位内部某阶段重点工作有关的文件是“急件”,上级有关部门临时召开的紧急会议的通知是“急件”。或者虽然本来是“平件”,但由于种种原因离文件所述活动或工作的开始时间临近的也是“急件”。对于这一类公文,秘书应当在第一时间送呈领导。
二、先“阅示件”后“阅知件”
文件按照呈送领导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阅示件”和“阅知件”。相对而言,领导对于“阅示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或精力来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如《部门关于申请增加编制和经费的请示》一文,就需要领导掌握部门现有编制和经费情况、申请增加编制和经费的原因、需要增加编制和经费的数量等情况,以便作出批示,应让领导首先批阅这类“阅示件”。
而对于“阅知件”,如《关于担任大学校长的函》,对于这类公文,领导只是知晓这一情况即可,一般无需作出决策或指示。对这类公文可以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三、先“热点件”后“一般件”
每个组织或单位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相关的领导也会在某一时期更多地关注有关文件。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是每个高校都高度重视的工作。“迎评”期间,与此有关的文件都应该是领导关注的“热点件”,这类文件的排序应当靠前。
当然,所谓“热点”都有一定的时效性,有些事件在某一时间段是“热点”,在别的时间段就不一定是“热点”了,这就要求秘书工作人员要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时事热点,关注本行业、本领域的'改革发展,对本单位的工作特别是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要了然于胸,努力提高把握“热点”的能力。
四、先“分管件”后“相关件”
这一点对于服务副职领导的秘书尤其适用。一个组织或单位的副职领导都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分管有关工作。
一般说来,他们更多地关注各自分管领域的工作,对于有关的文件也应当作出明确的指示,这就要求秘书把这类文件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而对于并非分管工作而只是相关工作的文件,相对而言就不如前一类“分管件”那么“重要”了。
比方说,《校团委关于举办活动的请示》,对于主管团委和学生会工作的校领导来说,这是他分管的工作,该文件属于“主管件”;而举办这个活动涉及到场地使用问题,对于主管资产或产业的校领导来说,这是与其分管工作相关的领域,该文件属于“相关件”。
明白了这一点,文件如何排序也就一目了然了。
Ⅷ 如何转发上级文件
转发上级主管部门政策性规定的,应首先确认被转发的文件中政策性规定是否与我市现行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相一致,并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需要根据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措施或者补充意见一并贯彻实施的,该转发文件属于规范性文件,应当送市法制部门审查通过后,连同被转发的文件由发文单位送市政府公报编辑机构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发布实施。
(二)简单转发不需要提出具体措施或者补充意见的,应当将转发文件及被转发的上级机关文件及时送市法制部门备案后,由市法制部门转送市政府公报编辑机构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发布实施。
(三)转发文件之后,需要相应修改或者废止市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转发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市政府进行修改、废止工作;需要相应修改或者废止市政府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转发机关应当及时组织进行修改、废止工作。
(四)被转发的文件与我市现行法规、规章有关规定不一致,或者对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有关主管部门在转发实施前,应当向市政府请示。
问题的“红头文件”都会有具备以下共同特点:
一是设定公民义务或剥夺公民权利无法定依据;
二是违反国家行政处罚法,擅自设定行政处罚内容或自行规定罚没款的收缴方式;
三是无行政审批设定权的机关,擅自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或增加行政审批环节和条件;
四是规范性文件制定技术上不够规范;
五是强调管理相对人义务多,规定管理机关责任和制约措施少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红头文件,深圳市司法局-如何转发上级机关的规范性文件?
Ⅸ 怎么样才能高效准确的向同事传达上级的通知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传递消息时,一定首先要准确,准确是前提,不准确的消息就是无效消息、无意义消息,也就失去了传达的初衷。当消息也要高效,过时的消息也会失去意义,所以从提问的角度来说,提问精准的抓住了传达消息的关键点来发文,是非常精辟的提问。
Ⅹ 上级政府部门的指示和精神是怎样传达到最基层的
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指的是,面对上级政府的各种政策,最后都得经过基层干部来传达、落实到每一个村民,上面的千条线都得来靠基层干部这一根针来进行组织和传达。
身处最前沿的基层党员干部这根“针”,通过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发挥着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做一根怎样的针,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课题。
首先,制作一个可以穿线的针。该针必须具有针眼,即可以正确面对并准确把握“千条万线”,并完全尊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部门的具体要求的执行情况。水平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谈论任何条件,不要打折,也不要动手或动脚。通过宣传和指导,基层人民可以理解和支持国家的建设,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利益。
其次,制作可以引出的针头。这针必须要有一个尖锐点,即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贯彻“千层大关”,深入群众,亲近群众,真正把群众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自己的。通过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来提高工作执行能力。实现政策与群众,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完美结合,实现“上”与“下”的和谐统一。
针对的方向:
一、“针”对引导。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是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打交道,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我们这根针首先要有针眼,必须正确面对、准确把握上面的“千条线”,通过宣传引导,使基层群众理解、支持国家各项建设,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实惠,确保辖区工作的开展得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二、“针”对问题。这根针要有针尖,能够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贯彻“上面千条线”。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结合辖区自身特点,整合辖区资源,搭建特色服务平台,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盲区。
三、“针”对廉洁。“一根针”是代表党与群众直接交流接触的群体,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乎整个党组织的整体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因此要做一根正直的针,把“廉”字守住,真正发挥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