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尺163厘米等於捲尺多少
㈠ 捲尺與厘米如何換算
1米=3尺
1尺=0·33333米
㈡ 米尺、皮尺、捲尺
區別一:製成材料不同:
1、米尺的原材料可以是塑料或者木材製成的。
2、皮尺的原材料則是軟布,很少用其他材料製成。
3、捲尺的原材料包含玻璃纖維和PVC塑料。
區別二:用途不一樣:
1、米尺主要用於教學,大部分都是學校的老師在使用。
2、皮尺主要用在工地,大部分工地測量需要用皮尺。
3、捲尺用途最多,家庭裝修,建築工人都可以使用。
區別三:長度不同:
1、米尺的長度有限,基本就一米多,最長不會超過兩米。
2、皮尺的長度一般在一米到三米之間。
3、捲尺的長度不限制,大部分都要四五米長。
類型介紹
米尺:木製或塑料制,只有一米的量度長度,不可曲,圖為物理米尺,教學用。
皮尺:塑料等材料制,一米到兩米不等,可曲,用於裁衣,也可用於體育教學。
捲尺:金屬等材料制,3-5米不等,一定程度可曲,用於裝修等工程,也可用於日常生活。
捲尺原理:
捲尺能捲起來是因為捲尺裡面裝有彈簧,在拉出測量長度時,實際是拉長標尺及彈簧的長度,一旦測量完畢,捲尺裡面的彈簧會自動收縮,標尺在彈簧力的作用下也跟著收縮,所以捲尺就會捲起來。
特徵:
一,捲尺變形太大不會失效。為什麼沒失效;捲尺里的發條很長,它的完全放鬆到完全縮緊區間很大,捲尺的全部行程包括其中,兩頭都留有餘量,所以捲尺不會失效。
二,拉一米長和拉二米長,拉力沒什麼區別;捲尺的發條很薄,縮緊時的變形量也很小,所以反作用力很小,拉尺時就感覺不到力的變化。
刻度
皮尺和捲尺公制刻度相同,皮尺的一公分就等於捲尺的一公分,黑心服裝商人用的蒙人捲尺除外;
皮尺的反面是市制刻度:市尺,市寸;捲尺的正面分上下二部分,一邊是公制刻度(公尺,公分),一邊是英制刻度,(英尺,英寸)。
㈢ 捲尺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單位換算
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換算兩個單位之間如果小單位換大單位用除法,大單位換小單位用乘法。
㈣ 以一般常用的捲尺為標准計算尺寸怎麼算
度--即長度,由於和生活密切相關,自人類有始就出現了,原始人布指為寸,布掌為尺,舒肘為丈,到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直至今天的現代計量技術的出現,古代度制演變反映著歷史的變遷。
夏
1尺 = 10寸(1尺=24.9厘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厘米)
周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19.9厘米)
秦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漢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新莽;後漢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1厘米)
西晉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東晉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十六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南北朝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1尺=29.6厘米)
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29.6厘米;後期:1尺=23.5厘米)
唐;
五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
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元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明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營造尺:1尺=31.1厘米)
清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營造尺:1尺=32厘米)
現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3.33厘米)
一公頃等於15畝,一畝等於六十平方丈,十五畝等於一公畝,一畝約等於667平方米
畮,六尺為步,百步為畮。秦田二百四十步為畮。畮或從十久。——《說文》。字亦作畆、畒、畝、畞。如:畝制(以畝為單位劃分、計算土地面積的制度);畝級(田地土壤質量好壞的等級);畝積(每一畝田的面積)
咋樣?很全面吧~!
㈤ 捲尺怎樣看尺寸
捲尺上的數字
捲尺上的數字分為兩排,一排數字單位是厘米/CM,一排單位是英寸,1CM約=0.3937英寸,1英寸約=2.54CM,所以兩個數字相距較短的數字單位是厘米,較長的為英寸,單位厘米的數字字體也比英寸的小,100厘米=1米,使用中一般用單位是厘米的。
拓展資料:
溫度影響
鋼捲尺的主要結構為具有一定彈性的整條鋼帶,鋼條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
(1)當標准鋼捲尺與被檢鋼捲尺溫度都為20%時,溫度所引起的尺寸誤差都為零。
(2)當標准鋼捲尺和被檢鋼捲尺材質相同、溫度相同時,溫度所引起的尺寸誤差與熱膨脹系數和溫度成正比。
(3)當標准鋼捲尺和被檢鋼捲尺材質相同、溫度不同時,溫度所引起的尺寸誤差與熱膨脹系數和兩尺的溫度差成正比。
(4)當標准鋼捲尺和被檢鋼捲尺材質不同、溫度相同時,溫度所引起的尺寸誤差與兩尺的熱膨脹系數差和兩尺的溫度成正比。
(5)當標准鋼捲尺和被檢鋼捲尺材質不同、溫度不同時,溫度所引起的尺寸誤差與兩尺的熱膨脹系數差和兩尺的溫度差成正比。
㈥ .5尺3寸是多少cm(英寸)那163cm又是多少尺多少寸呢
我也不勤快
可以自己算吧
一英尺=30.48厘米
一英寸=2.54厘米
一尺0.3333米,一寸3.33333厘米
㈦ 身高163厘米等於多少尺多少寸啊
1尺=10寸, 1尺=33.33厘米
163厘米=4.89尺=4尺8.9寸
㈧ 皮尺尺寸對照表對應多少厘米
1、皮尺的測量單位為市寸和市尺。
2、市寸和市尺與常用的米、厘米的換算關系為1市尺=10市寸=0.33米=33厘米。
3、根據上述換算關系進行換算即可,比如測量的尺寸為26寸,那麼對應的長度可以轉化為26×3.3cm=85.8厘米。
標注以毫米計算,一小格是一毫米,10格就是一厘米,10、20、30就是10、20、30厘米。皮尺的反面是市制刻度:市尺,市寸;捲尺的正面分上下二部分,一邊是公制刻度(公尺,公分),一邊是英制刻度,(英尺,英寸)。
捲尺的主要類型為鋼捲尺,其次是纖維捲尺,就是大家常常看到的皮尺,很多人說是布尺,還有就是腰圍尺(裁縫尺/量衣尺都屬於此類)。在我國的南方和香港地區通常稱捲尺為軟尺或者拉尺。其材質是PVC塑料和玻璃纖維,玻璃纖維能防止在捲尺的使用過程中被拉長。
㈨ 怎麼把量衣捲尺量出來的這些數據換算成厘米
腰圍(W):24——80cm,褲長(H):28.3——95cm,肩寬(S):11.5——39cm,胸圍(B):25.5——85cm,臀圍(H):27——90cm。
1米=3尺,1尺=10寸,也就是說一尺約等於33.3厘米。把量出來的尺寸數據乘以33.3就可以得出厘米數了。比如根據所提供的數據:腰圍:24,表示的是24寸,也就是2.4尺,褲長28.3表示28.3寸,也就是2.83尺。
相關信息
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納米(n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幾何量計量又稱長度計量,是我國起步比較早,發展比較快,技術比較成熟的一項科學。我國是一個著名的文明古國,有著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計量測試技術就是這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計量學中的幾何量計量更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
早在商代,我國即開始有象牙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制,己有互換性產生的萌芽,這從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出土的箭族的弩機己得到證實。公元1600年前後,我國就開始發展長度和計時計量。而長度計量即幾何量計量的基本單位就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