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老家有多少平方公里
1. 張作霖原籍在哪裡
張作霖原籍在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
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逝世。
(1)張作霖老家有多少平方公里擴展閱讀:
海城市隸屬於遼寧省鞍山市,位於遼東半島腹地,沈陽經濟區之中,北靠鋼都鞍山和省會沈陽,南鄰港口城市營口、大連,東接煤鐵之城本溪及邊境城市丹東,西與油田新城盤錦隔河相望。全境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2013年),轄騰鰲新城、海西新城、牛庄新市鎮、析木新市鎮等「兩城、兩市鎮」,人口109.7萬人(2011年)。
2011年,海城市地區生產總值700億元,海城市是中國十佳「兩型」中小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海城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作霖
2. 張作霖老家到底在哪
張作霖
幼年喪父,身世卑微
張作霖像
張作霖 字雨亭。愛國軍閥。興建鐵路與日本人對抗。1875年3月19日(清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生。1916年起任奉天督軍,投靠日本,長期統治東北。1920年把持北洋軍閥政府。1922年被直系打敗,退回東北。1924年再度把持北洋政府。1927年在北京組織軍政府。1928年被蔣介石戰敗,退回東北途中被日軍炸死在皇姑屯。其祖籍主要有兩說。一為山東省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發業農,稱素封。」「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跡的紀念文體。該文稱「遠祖居山東」,主山東省說。一為河北省說。河北省中又有河北大成、河北高陽、河北河間三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的,載於《張大元帥哀輓錄》。文中明確地說「其先為直隸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說。從有關歷史記載看,張作霖的祖籍是諸說並存。因多數主河北省說,張學良亦自稱,他的祖籍是河北省大城縣,故張作霖的祖籍為河北省大城縣。 據《大城縣志》記載及當地老人記述,張作霖祖籍河北省大城縣南趙扶馮庄,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曾返鄉認祖,但由於族中老人反對(一說認為其年輕時當過「鬍子」——馬賊,有辱門風;一說擔心直系失敗吳佩孚遷怒族人)而未能歸宗,張作霖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因生活無著,其先祖張永貴跑到了東北,從事農業開墾。到其祖父張發時,從事農耕,「稱素封」。所謂「素封」,是指雖然沒有官爵封邑,卻和受封者一樣富有。這是說,在張發時,張家是富有的。張發有四子,其第三子是張作霖的父親,名張有財。「祖歿,父以析產徙海城之小窪,復於駕掌寺村設商肆」。張發死後,家產分給了兄弟幾人。張有財帶著他的那份財產,來到了海城。
其父張有財是個游手好閑之徒。先是開了一個小雜貨鋪,收入甚微。後來小雜貨鋪倒閉,他又不願幹活,就整天賭博胡混。因欠人家賭債,被仇家債主害死。那年張作霖13歲。
張作霖本來沒錢念書,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師幫了他的忙。這位老師名叫楊景鎮,那時教私塾。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個小孩偷偷聽他講課。好奇地叫進來一問,小孩答道:「我叫張作霖,我願意念書,家窮,上不起學,因此常在這里偷聽。」楊先生感到這個小孩想讀書識字是好事,就免費讓他上學,還贈給他紙筆。這時的張作霖已經是13歲了。就這樣,張作霖讀了一段私塾。在這里,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張作霖知道感恩,他後來當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不忘舊誼,特地請楊景鎮到沈陽來,在家裡開設了私塾館。張學良就曾跟他讀書。這乃是後話。
其父死後,家庭生活更加困難,沒有辦法,其母王氏只得帶著4個孩子投奔到鎮安縣(黑山縣)小黑山附近二道溝娘家。張作霖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娘家生活也是非常困難,又添了五張嘴,簡直沒法繼續生活下去了。張作霖不能指望家裡了,只有到社會上混飯吃。1875年3月19日 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 1歲 生於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
1887年 光緒十三年 12歲 從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三個月。
1888年 光緒十四年 13歲 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隨母去鎮安縣(即黑山縣)趙家廟村(今屬北鎮縣)外祖父家就食。
1889年 光緒十五年 14歲 學木匠當貨郎賣包子學獸醫。
1890年 光緒十六年 15歲 流落營口縣大高坎鎮
1894年 光緒二十年 19歲 投清軍宋慶所部當兵,後升任哨長
1895年 光緒二十一年20歲 清軍移防離隊回鄉當獸醫,與趙家廟村趙占元次女結婚
1896年 光緒二十二年21歲 經馮麟閣(後改名馮德麟)介紹在廣寧縣(北鎮)加入綠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 光緒二十六年25歲 義和團運動,沙俄侵佔東北,盛京將軍逃走,地方混亂。於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後移至北鎮縣中安堡。
1901年 光緒二十七年26歲 春節前夕遭金壽山勾結俄兵偷襲,逃往八角台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生張學良。
1902年 光緒二十八年27歲 於新民受撫,先任馬隊幫帶(副營長)後升管帶(營長)。
1904年 光緒三十年29歲 日俄戰爭爆發,先為俄軍效力後為日軍效力。
1907年 光緒三十三年32歲 東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總督,計擒杜立山有功升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
1908年 光緒三十年33歲 奉徐世昌命駐防鄭家屯、洮南,追繳陶克陶胡叛匪。
1909年 宣統元年 34歲 奉錫良總督之命追繳蒙匪牙什、白音大賚等。
1911年 宣統三年 36歲 武昌起義,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黨人。
1912年 民國元年 37歲 因鎮壓革命黨人被封為關外練兵大臣。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其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
1915年 民國四年 40歲 被袁召入京,表示支持「速正大位」。帝制後受封二等子爵。
1916年 民國五年 41歲 驅段芝貴離奉,以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帝制敗後被黎元洪大總統任為奉天督軍兼省長。
1917年 民國六年 42歲 因馮德麟參與張勛復辟,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省軍政。
1918年 民國七年 43歲 於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入關支持皖系「武力統一」。被
任為東三省巡閱使。
1919年 民國八年 44歲 五四爆發,力主鎮壓。日本製造寬城子事件。孫烈臣任黑省督軍,鮑貴卿任吉省督軍。成為「東北王」。
1920年 民國九年 45歲 在直皖戰爭中助直反皖。
1921年 民國十年 46歲 被任為蒙疆經略使,轄熱察綏三特區。進京組織梁士詒內閣。
1922年 民國十一年 47歲 吳佩孚揭露梁內閣賣國媚外,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而歸,宣布東三省獨立,自任保安總司令,整軍經武成立陸軍整理處。
1923年 民國十二年 48歲 擴奉天兵工廠;東北大學開學。
1924年 民國十三年 49歲 成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組「鎮威軍」六個軍進關與直系再戰,勝,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
1925年 民國十四年 50歲 奉軍進入上海,勢達鼎盛時期。浙江督軍孫傳芳反奉,郭松齡倒戈,日軍助張敗郭。
1926年 民國十五年 51歲 北京會見吳佩孚商定討赤計劃。孫傳芳北上歸附奉系,在天津蔡園開軍事會議組「安國軍」,被十五省推為總司令,決定打南方和西北的國民軍。
1927年 民國十六年 52歲 在北京下令絞殺李大釗等多名革命志士。組成安國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與日本滿鐵社長山本條太郎在北京達成《滿蒙新五路協約》秘密諒解。
1928年民國十七年 53歲 北伐軍蔣、馮、閻、李對奉系進攻。日公使芳澤謙吉勸其退回東北並要其在滿蒙懸案書上簽字,拒絕。由北京返奉在皇姑屯被害
3. 張作霖的祖籍在哪他到底是山東人還是河北人
在近代,這三個東北省的絕大多數居民都擁有東方人民的所有後代,而東北王祖林自然也不例外。張作霖,出生於遼寧海城,也是龐大人的後代。
張作霖最初姓李姓李嗎?是他的祖先的家嗎?是山東還是河北?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天才已經結束了天才,即使在這種環境影響下,張作霖仍然是頑強的。張作霖沒有看過幾天的書作為奉獻者,做了獸醫,賣了麵包,讓人們居住。
到底,因為父親張你偉被打破了,別人被殺,張作霖被父親被殺死的父親,在兇手去世後被迫逃離,而第一次加入軍隊,從那時起,東北王開始了他的壯麗壽命。
4. 張作霖的祖籍是哪裡
奉系軍閥張作霖的祖籍是東北奉天的。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逝世。
5. 張作霖的資料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小窪村人。此地後又改稱大窪縣東風鎮葉家村張家甸屯,現改稱大窪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其實,這里現在只有一片房屋遺址,已經根本沒有村落了。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奉天府(今遼寧)海城人,自小出身貧苦農家。張作霖後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號稱「東北王」。1928年6月4日發生皇姑屯事件,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死去。 大事年表 1875年3月19日 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 1歲 生於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1887年 光緒十三年 12歲 從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三個月1888年 光緒十四年 13歲 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隨母去鎮安縣(即黑山縣)趙家廟村(今屬北鎮縣)外祖父家就食1890年 光緒十六年 15歲 流落營口縣大高坎鎮1894年 光緒二十年 19歲 投清軍宋慶所部當兵,後升任哨長1895年 光緒二十一年20歲 清軍移防離隊回鄉當獸醫,與趙家廟村趙占元次女結婚1896年 光緒二十二年21歲 經馮麟閣(後改名馮德麟)介紹在廣寧縣(北鎮)加入綠林董大虎匪部1900年 光緒二十六年25歲 義和團運動,沙俄侵佔東北,盛京將軍逃走,地方混亂。於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後移至北鎮縣中安堡1901年 光緒二十七年26歲 春節前夕遭金壽山勾結俄兵偷襲,逃往八角台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生張學良1902年 光緒二十八年27歲於新民受撫,先任馬隊幫帶(副營長)後升管帶(營長)1904年 光緒三十年29歲 日俄戰爭爆發,先為俄軍效力後為日軍效力1907年 光緒三十三年32歲 東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總督,計擒杜立山有功升為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1908年 光緒三十年33歲 奉徐世昌命駐防鄭家屯、洮南,追繳陶克陶胡叛匪1909年 宣統元年 34歲 奉錫良總督之命追繳蒙匪牙什、白音大賚等1911年 宣統三年 36歲 武昌起義,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黨人1912年 民國元年 37歲 因鎮壓革命黨人被封為關外練兵大臣。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其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1915年 民國四年 40歲 被袁召入京,表示支持「速正大位」。帝制後受封二等子爵1916年 民國五年 41歲 驅段芝貴離奉,以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帝制敗後被黎元洪大總統任為奉天督軍兼省長1917年 民國六年 42歲 因馮德麟參與張勛復辟,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省軍政1918年 民國七年 43歲 於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入關支持皖系「武力統一」。被任為東三省巡閱使1919年 民國八年 44歲 五四爆發,力主鎮壓。日本製造寬城子事件。孫烈臣任黑省督軍,鮑貴卿任吉省督軍。成為「東北王」1920年 民國九年 45歲 在直皖戰爭中助直反皖1921年 民國十年 46歲 被任為蒙疆經略使,轄熱察綏三特區。進京組織梁士詒內閣1922年 民國十一年 47歲 吳佩孚揭露梁內閣賣國媚外,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而歸,宣布東三省獨立,自任保安總司令,整軍經武成立陸軍整理處1923年 民國十二年 48歲 擴奉天兵工廠;東北大學開學1924年 民國十三年 49歲 成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組「鎮威軍」六個軍進關與直系再戰,勝,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1925年 民國十四年 50歲 奉軍進入上海,勢達鼎盛時期。浙江督軍孫傳芳反奉,郭松齡倒戈,日軍助張敗郭 張作霖之子張學良1926年 民國十五年 51歲 北京會見吳佩孚商定討赤計劃。孫傳芳北上歸附奉系,在天津召開蔡園會議,組織「安國軍」,被十五省推為總司令,決定打南方和西北的國民軍1927年 民國十六年 52歲 在北京下令絞殺李大釗等多名革命志士。組成安國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與日本滿鐵社長山本條太郎在北京達成《滿蒙新五路協約》秘密諒解1928年民國十七年 53歲 北伐軍蔣、馮、閻、李對奉系進攻。日公使芳澤謙吉勸其退回東北並要其在滿蒙懸案書上簽字,拒絕。由北京返奉在皇姑屯被炸遇害
6. 張作霖原籍是什麼
曾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張作霖大帥是山東省臨朐縣人,歷史上張作霖的祖籍一直存在爭議,諸說並存,一說河北人:有的說是河北高陽人,他年輕時當過土匪,族人怕辱沒祖宗,惹來禍端,拒絕認祖,有的說是河北大城人,已認祖歸宗,其實前者無文字記載,實不可考,後者有文字記載不足為據,缺乏有力的證據,有攀附權勢之嫌。另一說山東人,文字記載甚少,只說家族人口興旺。據我考證真正原因他祖上從山東省臨朐縣闖關東後,當時經濟貧困,年代久遠,交通信息不便,老家祖籍地交通偏遠閉塞,與眾多山東移民一樣同老家族人失去了聯系,通訊落後,交通不便,兩地雙方互相不知。當年張作霖先祖飢寒交迫,哪有心緒和能力回鄉認祖,後來縱然權傾天下,大富大貴,但他也同眾多普通山東移民一樣同老家祖籍地失聯了。從張作霖去世後的哀輓錄和行狀中的祖籍地同時間段書寫,卻不一致,前者說河北,後者說山東,可看以看出失聯多年,無所適從的樣子,索性同時都書寫上,諸說並存,讓後人再進一步考證吧。我經過長期尋訪及遍查歷史資料,最終確認張作霖大帥、張學良少帥的祖籍地是山東省臨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