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一周多少公里
1. 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周有多長
地球距離太陽約1.5億公里,也就是1.5*10^9公里,地球公轉軌道近似圓形(嚴格說雖是橢圓,但長半徑與短半徑相差不大),因此,繞太陽一周軌道長度為:
2*3.14*1.5*10^9=9.42*10^9公里
2. 地球一周是多少公里
地球一周是40075.7公里。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6,378.2km,赤道周長40075.7km。
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3. 地球轉一圈的周長是多少公里
地球轉一圈長度,也就是地球赤道的周長,長度大約為40075千米。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6,378.2km,赤道周長40075.02千米(24,901英里)。
(3)地球自轉一周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赤道為低氣壓區,由赤道兩側吹向赤道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驅動赤道南北兩側的海水由東向西流動。
北面的稱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稱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達大洋西岸時,受陸地阻擋,其中一小股回頭向東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的緯度流去,至中緯地區受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流。當它們到達大洋東岸時,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構成極地環流。
赤道經過的行星級地貌: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赤道經過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赤道經過的大陸: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島嶼(群島):巴都群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哈馬黑拉島、馬爾地夫群島、吉爾伯特群島、萊恩群島
赤道穿過的氣候區: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氣候
活動於赤道的天氣系統:兩信風帶、赤道西風帶、赤道輻合帶等
赤道穿過的河流、湖泊:非洲:剛果河、奧果韋河、朱巴河、維多利亞湖;南美洲:亞馬遜河;亞洲:卡普阿斯河
赤道經過的海:幾內亞灣、赤道海峽、明打威海峽、望加錫海峽、托米尼灣、馬魯古海、哈馬黑拉海
4. 地球自轉一周是多長時間
地球自轉一圈就是一天,即所說的太陽日,地球轉一圈需要23小時56分4.09秒.誰都知道,地球公轉一周稱一年,有365日5小時48分46秒;一天有23小時56分4.09秒,這是一個太陽日.恆星日總是比真太陽日要短一些.這是因為地球離恆星非常遙遠,遠到從恆星上看來,地球似乎是不動的,地球的公轉軌道相對於如此遙遠的距離已變作一個點了.從這些遙遠天體來的光線是平行的,無論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哪一點,某地子午面兩次對向某星的時間間隔都沒有變化.比較起來,太陽離地球卻近多了,從地球上看,太陽沿黃道自西向東移動,一晝夜差不多移動1度.對於某地子午面來說,當完成一個恆星日後,由於太陽已經移動,地球自轉也是自西向東,所以地球必須再轉過一個角度,太陽才再次過這個子午面,既完成了一個真太陽日.恆星日只在天文工作中使用,實際生活中我們所用的「日」是指晝夜更替的周期,顯然更接近於真太陽日
5. 地球自轉一周多少公里多少米
地球赤道長度40008千米,4.0008*10^7米
6. 地球自轉每秒多少公里
地球自轉的角速度是定值:ω=2π/24小時=7.27221×10⁻⁵ 弧度/秒
要計算線速度的話V=rω=Rcosθ·ω (θ是緯度)
地球半徑R=6400km
假設要求北緯30º的線速度:=6400km·√3/2·7.27221×10⁻⁵≈0.4km/s
7. 地球一周一共有多少公里
地球一周一共有40076公里。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直徑約為12756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球自轉一周需要24小時,也就是一天,因此地球在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就是463米/秒,即1667公里/小時。
現代地球起源理論
現代地球起源理論認為,地球是在太陽系外形成的。地核捕獲高溫熔融物質和其他物質形成巨厚熔融層。熔融層溫度降低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外殼。地核與熔融層間形成內過渡層,與外殼間形成外過渡層,熔融層形成液態層。
熔融層溫度降低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外殼時產生水和氣體,加上捕獲的水與氣,形成地球的水圈和大氣圈。
在距今5億年以前,太陽捕獲地球,地球產生自轉和公轉,地質時期進入顯生宙的古生代,地球有了陽光,生物爆發式出現和發展。
8. 地球每天自轉一周是多少公里
如果是地球赤道上一點的話 就是地球半徑6378km*3.14*2=40053km但是其他地球上所有的點 都必須乘以該緯度的餘弦值,即40053*cos(緯度)=一周距離
9. 環繞地球一周是多少公里
環繞地球一周是大約為40076公里。(公里一般指千米)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千米又稱公里,是長度單位,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是一個國際標准長度計量單位,符號 km。
(9)地球自轉一周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
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並不是一個規則球體,而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規則橢圓球體,誇張地說,有點像「梨子」,稱之為「梨形體」。地球的赤道半徑約長6378.137Km,這點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仍可將它視為一個規則球體。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製作一個半徑為1米的地球儀,那麼赤道半徑僅僅比極半徑長了大約3毫米,憑著人的肉眼是難以察覺出來的,因此在製作地球儀時總是將它做成規則球體。
10. 繞地球一周多少公里
環繞地球一周是大約為40076公里。(公里一般指千米)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千米又稱公里,是長度單位,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是一個國際標准長度計量單位,符號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