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了多少厘米
1. 某鍾表的分針長10厘米,從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過了多少厘米
某鍾表的分針長10厘米,從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過了62.8厘米。
解析:
從1時到2時,剛好是一個鍾,已知1小時=60分鍾。鍾表分針走過了60分鍾,360°,剛好是一個圓,分針針尖走過的距離就是以分針針長為半徑的圓周長。
假設分針長為r,已知圓周長公式C=2*π*r。現在r即是鍾表分針長10厘米,其中π取3.14,代入公式可得圓周長C=2*3.14*10,解得C=62.8厘米,便是分針長10厘米的鍾表,從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過了的距離。
(1)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了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鍾表的表針都是一直做圓周運動的,要某一指針針尖走過的距離,就是求以該指針為半徑的圓在對應時間內走過的圓周長。
2. 某鍾表的分針長10厘米。從一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過了多少厘米急急急
某鍾表的分針長10厘米,從一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過了62.8厘米。
計算過程如下:
根據題意,可計算:
經過=10×2×3.14=62.8厘米
面積=10×10×3.14=314平方厘米
所以某鍾表的分針長10厘米,從一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過了62.8厘米。
(2)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了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扇形弧長L=圓心角(弧度制)×R= nπR/180(θ為圓心角)(R為扇形半徑)
扇形面積S=nπ R²/360=LR/2(L為扇形的弧長)
圓錐底面半徑 r=nR/360(r為底面半徑)(n為圓心角)
3. 分針從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過了多少
分針長10厘米,時針從1時到2時,分針正好轉1圈,
3.14×10×2=62.8(厘米),
分針針尖走過62.8厘米。
4. 某鍾表分針長10厘米.從1時到2時分針尖端走過了多少厘米分針掃過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一、分針針尖走過了62.8厘米;3.14×10×2=62.8厘米。
3.14×10×2
=3.14×20
=62.8厘米
二、分針掃過的面積是314平方厘米;3.14×102=314平方厘米。
從1時到2時,分針掃過的面積就是半徑10厘米的圓面積:3.14×10×10=314平方厘米
(4)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了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厘米,長度單位,簡寫(符號)為:cm。
有關厘米的單位轉換:1厘米=10毫米=10000微米=10000000納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附:厘米俗稱公分。)
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納米(n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5. 從1時到2時 分針針尖走過了多少厘米
從1時到2時 分針劃了一個圈回到原點,分針針尖走的距離就是表盤(圓形)的周長,具體多少厘米要看你的表盤多大了。
6. 從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了多少厘米
從1點走到2點,分針走了一圈。
分針走的距離為:
2πr=2π×10=20π(厘米)
7. 某時鍾的分針長十厘米.從一時到二時,分針針尖走過了多少厘米
解:(1)從一時到二時,分針針尖剛好好從12又走回了12,整整走了一圈。而針尖的軌跡正好是一個圓。
(2)針尖走過的地方就是圓的周長:
2×3.14×10=62.8(厘米)
答:分針針尖大約走過了62.8厘米。
說明:答案用「大約」是因為圓周率(3.14)是一個大約數,用它算的結束就是一個大約數。
8. 鍾表的分針長10cm,從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了多少厘米
1時到2時剛好1個小時,分針剛好一圈,所以是20π,約等於20X3.14=62.8厘米
9. 某鍾表的分針長8厘米,從1時到2時,分針針尖走了多少厘米
從1時到2時,分針走了一圈
因此分針針尖走了3.14*8*2=50.2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