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一次性筷子的包裝袋多少厘米
Ⅰ 怎樣解決一次性筷子的問題
一次性筷子對於現代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餐具了。如果去路邊的早點攤上吃早點,你會看到成捆插在筷桶里的一次性筷子;如果走進街邊的小飯館,你會看到整齊擺放在餐桌上的一次性筷子;如果去高檔餐廳用餐,從酒家專用筷子套中取出的,還是一次性筷子。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人將它買回家使用。可以說,一次性筷子已經遍布我們周圍所有的餐飲行業,甚至已經進入了家庭的廚房。
在一次性筷子給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我們也不免有些擔心,這些筷子衛生嗎?因為我們平常看到的一次性筷子,主要有木質和竹質的兩種。就筷子的外包裝而言,有的是用很薄的紙包著筷子頭,有的是用塑料袋裝著,上下封口處還經常是敞開的。記者到不同地方就餐時,曾仔細觀察過這些筷子的包裝,上面往往只寫著「已消毒」或「衛生筷」等字樣,根本看不到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生產時間。有時候,打開包裝,筷子上竟然有不少綠色的霉斑!
這些筷子究竟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有沒有經過消毒?到底衛不衛生?日前,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奔赴一次性筷子的最大生產基地———浙江,到那裡一探虛實。
生產廠家:硫磺熏白、滑石粉打磨
浙江一向以盛產竹子而聞名,光臨安市板橋鄉一個地方就有30多家一次性筷子生產廠,日產量高達300多萬雙,產品流向全國各地。因此,記者以一次性筷子批發商的身份走進板橋鄉,進行暗訪。
一走進板橋鄉祝家村村口,就看到路邊空地上露天堆著一垛垛竹棒。一位村民告訴記者,竹棒堆後面的廠房就是一家筷子廠。
記者走進這家筷子廠,說是工廠,其實就是一個農家小院,院里四間房從東往西順次排開。在院外老遠記者就聽見從裡面傳出很大的電鋸聲,尋聲而來,發現聲音是從最東頭的一間房裡傳出的。一位自稱姓駱的人說他是該廠的老闆,在了解了記者的「來意」後,便主動給記者介紹起來。他說,最東邊這間屋就是筷子廠的切割車間。記者走進一看,只見裡面塵土飛揚,兩台機器正不停地分割著事先鋸好的竹筒,筷子的毛坯就這樣誕生了。
駱老闆告訴記者,割出來的毛坯先要搬到隔壁的熏房裡熏白,然後再送到烘房裡烘乾。
「進熏房後怎樣熏白呢?」記者問。
「我們在房間四壁堆上筷子毛坯,中間空地放上柴火,上面蓋著硫磺,點著火,這硫磺一熏,筷子就變白了。」
「熏完後就進烘房了?還消毒嗎?」「熏完就直接搬到烘房裡了。架個大鍋給筷子烘乾,不就是高溫消毒了嘛。」「那硫磺能去掉嗎?」「大家都這么做,沒問題。」老闆自信地答道。
烘房旁邊就是最西邊的房子了,這里是一個簡陋的包裝車間,裡面有一台機器,旁邊還放著袋滑石粉。
「這機器是做什麼的?」記者問。「這是打磨機,把滑石粉跟筷子放在裡面一起攪,筷子就變光滑了。」老闆解釋說。
在這間屋裡記者還看到,一位女工在沒有戴手套的情況下,直接用手將打磨出來的筷子紮成捆,塞進大塑料袋裡。
隨後記者來到祝家橋村的一家竹器廠,這里的朱廠長告訴記者,用硫磺熏筷子有毒,所以他們已改用硫酸鈉或雙氧水浸泡筷子,這樣也能給筷子增白。
「硫酸鈉不是強腐蝕劑嗎?」
記者問道。「絕對不是,這是一種食品添加劑。」朱廠長說。
記者隨即又走訪了附近幾家筷子加工廠,大多數熏房外堆著大袋的工業硫磺,有些院里的浸泡池邊放著雙氧水或硫酸鈉。
包裝銷售:二次污染在所難免
據記者了解,這些地方生產出的筷子都是成袋賣給批發商的,因此,最後的分裝要在批發商那裡進行。
浙江義烏是批發商最集中的地方,聽一些專門經營一次性筷子的批發商講,他們基本上都有自己固定的包裝工廠,筷子成批買進後就直接送去進行包裝。
記者又專程趕往義烏。在義烏詞林社區內,記者看到了一家包裝工廠,廠房不到15平方米,中央是兩部包裝機,旁邊堆滿了裝著筷子的大塑料袋。一男一女兩名工人正分別往包裝機頂部的大漏斗里放入筷子,緊接著機器右側標有「高溫消毒」的包裝袋就會自動把筷子包上。在記者進去不到10分鍾的時間里,女工操作的那台機器便出了4次故障,只見她一邊修機器,一邊繼續往機器里放筷子,兩只手上粘滿了油污也來不及洗。記者隨手在包裝好的筷子里翻了一下,發現有的筷子還大敞著口,有不少筷子袋上的字竟然是朝內的。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一些包裝工廠,所見情形大同小異。不同之處無非是把塑料袋換成紙袋而已。由此看來,即使筷子在生產過程中經過高溫消毒,現在也已經被二次污染了。
疾控中心:衛生檢查沒有國家標准
記者拿著從批發市場上拿來的幾種筷子樣品,先後請教了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負責人董金獅。聽了記者描述的一次性筷子生產過程後,董金獅說道:「問題的確不能小視,在你們了解的這個生產過程中,隱藏了四大危險!」
據董金獅分析,第一大危險是,用工業硫磺、工業硫酸鈉和雙氧水漂白是國家明令禁止的。硫磺加熱後產生的二氧化硫殘留物如果清理不幹凈,就會使人呼吸系統功能受損。而硫酸鈉、雙氧水都是具有強烈腐蝕性的化工原料,硫酸鈉殘留物攝入過量,會對肝臟造成損害,而雙氧水輕則會造成口腔、食道灼傷,重則能使胃腸穿孔。
第二大危險就是在打磨過程中使用滑石粉。如果滑石粉去除不幹凈,在人體內慢慢累積,時間長了就會讓人患上膽結石。
第三大危險是把熏白的筷子直接拿去烘乾,這樣做看似是在高溫消毒,其實不然。按照常規來講,這些化學物質只有通過清水浸泡、漂洗才可以被除凈。如果在沒有經過清洗程序就直接高溫烘乾,那筷子上的殘留物便不能被去掉了。」
第四大危險就是,在包裝、銷售和使用過程中,工人和顧客的手又對產品進行了二次污染,很可能使筷子帶上致病菌。
Ⅱ 一次性筷子
專家稱消毒後保質期最長4個月,過期筷子易帶病菌,多數消費者不知情
你知道嗎?一次性筷子也有保質期。國家有關部門早有規定:一次性筷子要標注保質日期。一般一次性筷子的保質期最長為4個月,過期的筷子易帶各類病菌。記者調查發現,深圳一些酒樓、快餐店和批發店裡的一次性筷子的包裝上幾乎都未標注保質期,大多數商家和消費者對此均不知情。為此,市衛生監督部門提醒消費者:一次性筷子要盡量少用。
記者調查:
多數餐館提供一次性筷子
昨天中午12時10分,景田食街生意依舊興隆,食客們手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竹筷。記者進去坐下以後,服務員就端來碗、茶杯和一雙包著白紙套的一次性筷子。記者接過筷子一看,見筷子正面印著紅色的「一次性高級衛生筷」,但包裝套上並沒有任何廠名和生產地址,更不用說保質期。
記者打開筷套,見一端有黑色霉狀物,急忙叫來服務員更換。但另一雙還是有褐色斑點。「店裡有消毒筷嗎?」記者問道。「有呀,但許多客人不願意用消毒筷,都要求用一次性筷子。」服務員說完給記者拿來了一雙消毒筷子。
隨後,記者又來到位於華強北的某海鮮酒樓,見該店提供的是一套消毒餐具,但當記者表示要求換成一次性筷子時,服務員二話沒說轉身就從旁邊的工作台上拿出幾雙一次性筷子。這次的一次性筷子筷套上雖然印著酒樓的名字和聯系電話,但同樣沒有保質日期。
記者在此前的調查中發現,一次性筷子供應最多的地方是各類快餐店和小吃檔,記者在東門和華強北商業區的快餐店看到,店內提供的一次性木筷大都只包裹著一個簡易的塑料套,印著「已消毒,安全衛生」等字樣,然後就放在餐桌上的一個筒子中,許多筷子的塑料套都開裂了,木筷就裸露在外面。特區外有些快餐店的一次性筷子還沒有包裝,就敞開放在一個筒子中,任顧客自己取用,衛生狀況實在難以讓人放心。
批發市場:
筷子均無生產廠家和保質期
關於一次性筷子的來源,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全國連鎖快餐店大多是總店負責定期發貨,時間最長的改為半月。而個體餐館的筷子供貨源一般是批發市場。
在東門一家專營餐具批發的店內,記者看到盆碗、陶瓷、灶具等堆滿了各個貨架,裝在塑料袋裡的一次性筷子堆在一個角落。這些筷子包裝簡陋,來往顧客可以隨意抽出一把挑選後,又扔回塑料袋中。店裡有一個工作人員正用透明塑料袋給每一雙筷子裝上外套。「這些都是從江西批發來的,套上包裝會更好賣。」
「你們這里的筷子消過毒嗎?怎麼沒有保質期?」記者問道。「肯定消過毒,筷子還要有保質期嗎?」這名工作人員笑著回答。
記者在附近幾個餐具批發店看到,雖然所有的經營者都聲稱自己的筷子都來自江西和浙江兩省,且有專門的生產、消毒廠家,但沒有一雙筷子的包裝上明確印有生產日期和相關信息。
一家規模較大的批發店店主向記者透露,一般酒樓為樹品牌,大多選用裸筷,再定製帶有酒樓名字和電話的外套。但快餐店和小吃攤一般就購買帶簡易包裝的一次性筷子,或者買裸筷回去直接使用。
經營者、食客:
多數不知筷子也有保質期
多數餐館的經營者都不清楚一次性筷子有保質期限,南海大道一家客家菜酒樓的霍老闆對記者說,他做餐飲這一行有10多年了,從未聽說一次性筷子有保質期。平時有關部門來檢查時,只對餐廳的食品衛生或餐具衛生進行抽查,很少抽查一次性筷子,更從來沒提出過要檢查筷子的保質期。
「從來沒聽說過筷子要標明保質期,一般拿過來就直接用了。」在新聞路一家快餐店用餐的何先生告訴記者,外出吃飯時,他都會主動要求使用一次性筷子。「還是用一次性筷子放心一點,別的筷子我怎麼知道是怎麼消毒的?總不可能每天從家裡帶筷子到外面吃飯吧。」何先生滿臉無奈地說。
許多食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稱從未留意過一次性筷子的保質期問題,也不知道筷子要標注保質期。不少食客表示一次性筷子的衛生現狀令人擔心,但在外面吃飯時又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
□溫馨提示
一次性筷子消毒後保質期最長4個月
記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上看到,該標准對竹質和木質筷子早有規定,在每箱製品上應有製造廠廠名、出廠日期、保質期等標志。
國家質檢總局2006年頒布的《食品用包裝容器工具等實施細則》也明確指出,一次性用品最小包裝單元上應該對產品保質期有所標注。
市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透露:「經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質期最多4個月,一旦過了保質期很可能帶有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等。」
市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消費者,一次性筷子如果出現非木本色的斑點,在未使用之前潮濕、變形或是有明顯的酸味,都是受污染的標志,大家千萬不可使用。
□專家觀點
一次性筷子
最好少用
「一次性筷子生產過程中每一個程序都有隱憂,衛生筷子難保衛生。」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委員會副會長、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秘書長董金獅介紹,一次性筷子生產過程大體分為三步:
第一步漂白,先用葯水泡後用硫磺熏,其中化學葯品的殘留量要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為增加防霉期限,部分生產者還會擅自加入大量以農葯為原料的防霉劑。
第二步乾燥,使用的滑石粉本身易誘發膽結石,滑石粉中含有的重金屬也會對人體血液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傷。
第三步拋光,有的生產者會使用含有致癌物多環芳烴的工業石蠟。
董金獅說,木筷子的生產大省在黑龍江,竹質筷子主要產地在湖南、江西等地,他們在調查時也發現,有些不負責任的廠商,用蛇皮袋、農葯袋作包裝發貨,包裝物的污染、沿途的污染都威脅著筷子的衛生。
董金獅表示,一次性筷子對環境破壞很大,而且又不衛生,所以希望大家外出就餐時盡量少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占木材消耗10%
據調查,目前國內有上千家企業生產木製筷子,年消耗木資源近500萬立方米。全國林木年採伐量約4758萬立方米,這些筷子就佔了10.5%。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8000雙筷子。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其中600萬箱出口到日韓等國。我國森林覆蓋率不足日本的四分之一,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
Ⅲ 一次性筷子是多長
一次性筷子的長度一般是22厘米。
一次性筷子使用非常方便,開袋即用,用完之後即可丟棄,無需清洗,一次性筷子在餐飲界非常受商家青睞,像外面的餐館以及食堂等地都是使用一次性筷子。隨著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伴隨著的便是樹木的砍伐量越來越大,導致森林資源急劇下降,生態嚴重遭到破壞,而且長期使用一次性筷子對身體也是有害的。
一次性筷子選購技巧
1、聞味道:正常的一次性筷子會帶有木香或者是清新的味道,而如果添加了一些化學成分,那麼其味道則是很刺鼻的,所以會有一股難聞的味道。如果味道很酸,則說明是硫磺在作祟。
2、看筷子外觀:色澤均勻、無毛刺、無銳角,木製或竹製筷子紋理細密的較好。
3、看外包裝:看筷子的外包裝上是否有生產廠家的名稱、商標以及聯系方式,最好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次性筷子
Ⅳ 一次性筷子分類與優缺點
現在,一次性的東西有很多,像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毛巾、一次性購物袋等,顧名思義,一次性物品就是指僅使用一次後就丟棄的東西,這些一次性物品都是快節奏生活的產物,它們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之處,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弊處。而接下來,小編就以一次性物品為主題來帶大家更多地了解一下一次性筷子吧!
一次性筷子的分類
一次性筷子又可稱為「衛生筷」或「方便筷」,它主要可分為兩種: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而一次性木筷的使用相對來說會比一次性竹筷的使用更加廣泛。
一次性筷子的優缺點
一次性筷子使用非常方便,開袋即用,用完之後即可丟棄,無需清洗。如今,一次性筷子在餐飲界非常受商家青睞,像外面的餐館以及食堂等地都是使用一次性筷子。
但是隨著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伴隨著的便是樹木的砍伐量越來越大,導致森林資源急劇下降,生態嚴重遭到破壞,而且長期使用一次性筷子對我們身體也是有害的。
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一般,一次性筷子的包裝袋都會印有消毒衛生之類的字樣,但事實上,由於一次性筷子非常廉價而且使用量又很大,所以在製造過程中有害雜質根本沒有去除干凈,如若長期使用一次性筷子,嚴重的話甚至會感染慢性疾病。
一次性筷子可能會損害呼吸功能、消化功能,還會引發細菌感染,更嚴重的還可能致癌。除此之外,它還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
由上可見,一次性筷子的危害有多大,也許有很多人覺得無所謂,反正自己又還沒受到危害,在此小編衷心奉勸一句,別在事情發生之後後悔今日所說的所做的,世上沒有後悔葯,所以請對一次性筷子事件持以認真、重視的態度。
森林是自然的資源,是生態環境的代表,一顆顆參天大樹都是綠色的使者,它們應該得到的是愛護與尊重,然而我們卻為了自己的利益,對它們無情砍伐,從而也致使很多小動物失去家園。再退一步說,我們總得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考慮一下,豈能為了求一時之快以致最後追悔莫及?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少用一次性筷子就盡量少用吧!
Ⅳ 一次性筷子的製作過程
選材。主要是選擇質地比較好的木材如樺木、楊木,或新鮮毛竹,其中又以樺木居多。
一次性筷子的原料都是質地疏鬆、油脂少的速生樹種,是咱自己特意種的,不是深山老林里的老樹(也不適合製作一次性筷子)。
漂白。用食品級的硫磺熏蒸漂白。原料如果是樺木、楊木,樹種本身比較白的,硫磺就會用的少。
殺菌消毒經由高溫或紫外線殺菌消毒。按國家標准,合格的一次性筷子不得檢出:大腸菌群、致病菌。
4.最後再經過烘乾、定尺、磨光、整理、包裝等等步驟,一次性筷子就出廠啦~
(5)裝一次性筷子的包裝袋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一次性筷子指使用一次就丟棄的筷子,又稱"方便筷"。一次性筷子是社會生活快節奏的產物。主要有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毀;而且劣質木筷並不幹凈。
一次性竹筷由於是用可以再生的竹子製作,十分經濟,越來越被廣泛使用,我國還利用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鼓勵用一次性竹筷代替一次性木筷出口,減少木材的使用,保護森林。
Ⅵ 可降解塑料袋厚度可以低於0.025嗎
不可以
「塑料袋厚度不得低於0.025毫米」並不是國家出台的標准,而是在2005年,青島市經貿委與市工商局、市環保局、市建委等四部門聯合下發《關於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包裝袋的通告》中做出的規定,明確將厚度在0.025毫米(含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包裝袋列入禁用行業。
Ⅶ 我國一年裡,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紙杯這些的消耗量分別是多少呢
每年因生產一次性木筷,我國一年將失去500萬立方米木材。而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需要砍伐2500萬棵樹木,其中600萬箱出口到國外。
Ⅷ 有關一次性筷子的問題
中國市場各類木製筷子消耗量十分巨大,以一次性木製筷子為例,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億雙(約消耗木材166萬立方米)。每加工5000雙木製一次性筷子要消耗一棵生長30年楊樹,全國每天生產方便一次性木製筷子要消耗森林100多畝,一年下來總計3.6萬畝。
一次性筷子的弊端
每一樣事物都有它的利與弊,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一次性筷子的弊,不過我相信,一次性快子的弊一定大於利.因為一次性筷子給予我們的好處並不是很多!然而,給予我們的壞處倒是數不勝數!
說起一次性筷子的壞處,我就想到從網上看到的資料: 原來一次性筷子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是日本人發明並發展到中國的,那個時候日本有一個商人上中國來和黑龍江的政府協商一次性筷子的的好處,那時候是這么說的,我們日本出錢蓋廠,出勞動力,你們什麼都不用管就是出點木頭就行了,什麼時候都是錢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中國政府一想反正也對我們國家沒什麼傷害,就答應了。具我所知日本全年一次性257億雙,但日本國內的一次性筷子的產量只佔3%左右,96%的一次性筷子卻是從中國進口的,做為島國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很少出現水土流失,而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還不到14%,土地資源荒漠化,而且中國每年生產450億雙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2500萬棵樹,按照目前的速度計算,我國就要在20年內砍完所有的森林了,20年就可以毀了中國,如果還想讓中國大地披上綠色的新裝200年也是不夠用的,從狹義上來講一次性筷子就真的衛生了嗎?其實不然,一次性筷子的包裝多數都印有高溫消毒清潔衛生的字樣,但實際中,因為一次性筷子價格低廉,市場佔有率大,為了爭奪這塊市場,很多小企業都採用硫磺熏,雙氧水,硫酸鈉浸泡,漂白,滑石粉拋光,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達到衛生消毒的目的,而一次性筷子的外包裝聚乙烯模給人民帶來的危害就更大了,相信大家沒有吃塑料袋的習慣吧,但是這種從生產線下來的東西,在高溫下會產生更多的有害成份,會誘發人體產生很多的慢性疾病,怎麼衛生啊.
並且,一次性筷子還有可能產生」溫室效應」,因為惡性循環的關系,樹少了,2氧化碳會增多,大氣層會加厚,熱量難以散開,就產生了」溫室效應」到那時,受害者就多了!難以回頭!所以我勸大家還是不要在用一次性筷子了,節約資源
Ⅸ 一次性筷子包裝紙高度多做了一厘米
筷子包裝紙高度多做了一地米,這個就要量一下才知道,我買一包點一下就知道,因為沒量過,所以不懂,肯定要多做一點米吧,步步高一點的肯定有裝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