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花葉金根都是多少厘米
⑴ 菊花的資料
菊花
菊科菊屬植物的栽培種。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又稱藝菊,品種已達千餘。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 ,被柔毛。頭狀花序直徑2.5~20厘米 ,大小不一。總苞片多層,外層外面被柔毛。舌狀花顏色各種。管狀花黃色。菊花不是單元起源的,不能用簡單的種系發生方法來概括。菊花是異花授粉植物。可以利用菊花的有性繁殖,藉助遺傳重組和性狀分離或基因突變來選擇新品種,而利用無性繁殖的方法來固定新性狀,培育新品種,或利用芽變和固定芽變的辦法培養新品種。菊花的無性繁殖有扦插、分枝與壓條等,而扦插是常用的方法。菊花一般秋季開花,故又名秋菊。但它是短日照植物,可根據這種生物學特徵,使之提早或延遲開花,供節日或盆景布置之用。菊花品種繁多,頭狀花序皆可入葯,味甘苦,微寒,散風,清熱解毒。這就是葯菊。按頭狀花序乾燥後形狀大小,舌狀花的長度,可把葯菊分成白菊花、滁菊花、貢菊花和杭菊花4類。在每一類里則根據原產地取名。
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
學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華、
黃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菊花,別名黃華、女華、金蕊等。屬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一80厘米,葉互生,卵形,具深裂或淺裂,邊緣有缺刻或鋸齒。頂生頭狀花序,四周的舌狀花形大而美麗,中部為黃色筒狀花,但花冠的顏色變化極大,除藍色外,呈黃,白、紅、橙、紫及各色混雜;花型變化也很大。花期夏秋至寒冬,但以10月為主。果實為瘦果。
菊花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記載,古人還有重陽賞菊的風習。
菊花耐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沙質壤土,忌積澇。
菊花有多方面的經濟價值。杭菊是很好的清涼飲料;菊花可入葯,能清熱散風,平肝明目。
菊花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名花,有著三千多年栽培的歷史。也被譽為"四君子"之一。
晉朝陶淵明獨愛菊,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是大家熟識的。
菊花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有二萬至二萬五千多個,我國也有七千個以上。如此眾多的品種中,不僅花色、花瓣形、花期、花徑各異,而且在整枝方式及園林應用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常見的幾種分類法介紹如下:
按菊花的自然花期分類 1、春菊:花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
2、夏菊:5月下旬至8月開放。
3、秋菊: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開放,為最常見的菊花。
4、寒菊(冬菊):12月上旬至次年1月開放。
按整枝方式或應用不同分類
菊花的整枝方式不同,體態各異,園林應用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為下列幾種:
1、獨本菊(標本菊)
為一株一花的菊花,一般花徑可達20-30厘米,供展覽或品種特性鑒定之用。鑒賞標准以莖桿粗壯,節間均勻,葉茂色濃,腳葉不脫,花大色艷,高度適中(40厘米)為上品。
2、立菊(多本菊)
為一株數花的菊花,多為布置花壇或作切花,留種等用。栽培時摘心須注意枝條高度一致。鑒賞標准以枝葉繁茂,花枝高度,花朵大小及花期均一致,著花整齊,分布均勻為上品。
3、大立菊
為一株有花數百朵乃至數千朵,其花朵大小整齊,花期一致,適於作展覽或廳堂、庭園布置用。通過摘心和嫁接(芽接),可達到數千朵花的造型。鑒賞標准以主幹伸展,位置適中,花枝分布均勻,花朵開放一致,表扎序列整齊,氣魄雄偉為上品。據目前所知,1994年11月中山市小欖菊花會展出的一株含5766朵(39圈)花的大立菊是我國大立菊之冠。
4、懸崖菊
是小菊的一種整枝形式。通常選用單瓣型、分枝多、枝條細軟、開花繁密的小花品種,仿效山間野生小菊懸垂的自然姿態,整枝成下垂的懸崖狀。栽培的關鍵是用竹架誘引主幹向前及適時摘心。鑒賞的標準是花枝倒垂,主幹在中線上,側枝分布均勻,前窄後寬,花朵豐滿,花期一致,並以長取勝。
5、嫁接菊
是一株上嫁接多種花色的菊花。用芽接的方法使不同的品種、不同色彩的菊花在一株上開放。
6、案頭菊
是獨本菊的另種形式。每盆一株一花,要求株高20厘米,植株矮壯,花朵碩大,適於室內茶幾、案頭擺設。多施用矮化劑,使其矮化壯實。
7、盆景菊
用菊花與山石等素材,經過藝術加工,在盆中塑造出活的藝術品。菊花盆景通常以小菊為主,選用枝條堅韌、葉小、節密、花朵稀疏、花色淡雅的品種為宜。亦有留養上年的老株,加強管理,使越冬後繼續培養復壯。這樣的盆景老莖蒼勁,可以提高欣賞價值。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陽光充足,但也稍耐陰,較耐寒,亦較耐干,忌積水,忌連作。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土。繁殖以扦插、分株、嫁接為主。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可以通過遮光或延長光照而促其提前或推後開花。
栽培管理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澆水是養菊的關鍵。
菊花喜濕潤,但忌積水。澆水不足,影響生長發育,澆水過多,使枝葉徒長或爛根死亡。故澆水時要做到"干透澆足",切不能過干過濕,又不可半干半濕。
2、菊花喜肥,施肥的原則是薄肥多施。
如葉片過大,肥厚,色濃綠發黑,是肥料過多的表現,如葉片小,瘦而色黃,是施肥不足的表現。施肥時勿濺污葉片,以免引起脫葉。
3、適時摘心除芽。
摘心可促側枝生長,達到預期開花的朵數;可以控制株高及控制花期,一般最後一次摘心後80~85天就可開花。除芽和除蕾,可使養份集中,一般盆栽菊花每枝頂端只留一個花蕾,其餘側芽及花蕾都全部摘除,以便花朵碩大。留蕾要求外形大小基本一致,除蕾一次不夠,還要分多次摘除。
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雋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
卻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人們愛它的清秀
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國賦予它
高尚堅強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徵視為國萃受人愛重,菊
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
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堅貞不屈。
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代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
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如菊花與
喜鵲組合表示「舉家歡樂」;菊花與松樹組合為「益壽延
年」等,在民間應用極廣。
⑵ 菊花的形態特徵有哪些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又名秋菊、黃花、九月菊等。菊花原產於我國,現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多年生宿根草本,莖基部半木質化。高60~15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有柄,葉片卵形至廣披針形,有時有羽狀淺裂或深裂,葉緣粗鋸齒,隨品種類型不同葉形變化很大。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有香氣。舌狀花為雌性花,形、色、大小多變,多具有鮮明的顏色,筒狀花為兩性花,密集成盤狀,多黃色或黃綠色。花色除藍色少見外,黃、白、紅、橙、紫等色,濃淡均有。花期10~12月。
菊花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栽培歷史悠久,目前世界上園藝品種達20000多個,我國約有3000多個。菊花品種繁多,分類方法有多種。
菊花
(1)按花期分類:夏菊,花期6~7月;早菊,花期9~10月;秋菊,花期10~11月;寒菊,花期12月至翌年1月;四季菊,又名長春菊,花期較長。
(2)按花徑大小:分為大菊(花徑20厘米以上)、中菊(花徑10~19厘米)、小菊(花徑10厘米以下)。
(3)按花瓣形態、花型不同:分為平瓣類(花型有寬頻型、荷花型、芍葯型等)、匙瓣類(花型有匙荷型、雀舌型、蜂窩型、蓮座型等)、管瓣類(花型有單管型、松針型、絲發型)、桂瓣類(花型有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等)、畸瓣類(龍爪型、毛刺型、剪絨型等)。
(4)依整形方式不同:可分為獨本菊、立菊、大立菊、懸崖菊。
⑶ 野菊花的根、莖、葉、花各有什麼特點
野菊花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莖直立或基部鋪展。基生葉脫落;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7cm,寬1-2.5cm,羽狀分裂或分裂不明顯;頂裂片大;側裂片常2對,卵形或長圓形,全部裂片邊緣淺裂或有鋸齒;上部葉漸小;全部葉上面有腺體及疏柔毛,下麵灰綠色,毛較多,舌狀花黃色,雌性;。花期9-10月。
⑷ 菊花的根、莖、葉、花、果的外形特徵
1、根
菊花實生苗在幼苗期具有真正的主根,以後從某節長出許多細長的次生根。次生根中也有比較祖的,可以多次發生側根,組成發達的根系。花後莖枯根亦死去。另外,從植株基部的腳芽,其埋藏在土中的地下莖上能形成根系,叫做宿根。腳芽的基部又能長出根群,自成獨立的根系,將這種腳芽連同地下莖和宿根分出即能長成新的植株。
2、莖
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繁殖苗的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地上莖高0.2-2米,多分枝。幼莖色嫩綠或帶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絨毛。花後莖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莖發生孽芽。
3、葉
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 5-15公分,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菊花葉系單葉互生,葉柄長1-2厘米,柄下兩側有托葉或退化,葉卵形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
4、花
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直徑 2.5-20厘米,大小不一,單個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因品種不同,差別很大。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質,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
花色則有紅、黃、白、橙、紫、粉紅、暗紅等各色,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實多不發育。
5、果
瘦果(一般稱為"種子")長1-3毫米,寬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縱棱紋,褐色,果內結一粒無胚乳的種子,果實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約1克。
(4)菊花的花葉金根都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菊花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 5-15公分,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
菊花為多年生宿根亞灌木。繁殖苗的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地上莖高0.2-2米,多分枝。幼莖色嫩綠或帶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絨毛。花後莖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莖發生孽芽。 菊花葉系單葉互生,葉柄長1-2厘米,柄下兩側有托葉或退化,葉卵形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
葉的形態因品種而異,可分正葉、深刻正葉、長葉、深刻長葉、圓葉、葵葉、蓬葉和船葉等8類。 菊花的花(頭狀花序),生於枝頂,徑約2-30厘米,花序外由綠色范片構成花苞。
花序上著兩種形式的花:一為簡狀花,俗稱"花心",花冠連成簡狀,為兩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頭2裂,子房下位1室,圍繞花住主5孜聚葯雄蕊;另一為舌狀花,生於花序邊緣,俗稱"花瓣",花內雄蕊退化,雌蕊1枚。
舌狀花多形大色艷,形狀分平、匙、管、桂、畸等5類。瘦果(一般稱為"種子")長1-3毫米,寬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縱棱紋,褐色,果內結一粒無胚乳的種子,果實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約1克。
菊花品種具有極大多樣性,分類工作者們探討菊花的原祖。或認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認為甘菊是原祖,或認為它的原祖是小紅菊,或者開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單。中國科學工作者有的還進行過屬間雜交實驗,在探討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測性和實驗性工作。
無論推測和實驗,都是試圖把菊花的來源落實於該屬的某一個或某兩個種上,並且試圖指出,在這些浩瀚的品種中,哪一個品種最為原始,即是說,想找出最原始的菊花品種。
可以肯定,菊花的來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單元起源。菊花是異花受粉植物。人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運用種間,甚至屬間雜交的辦法,來獲取菊花的新性狀,並通過返交、互交等有性過程來獲得新性狀的分離。
這樣如此返復的遺傳重組合和性狀的分離,新性狀就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有意識的人工雜交和隨機的自然選擇都可以同時出現或交替發生。
但是,去劣擇優的人工選擇過程,卻永遠起著主導作用。菊花染色體極其有限。僅記錄到菊花是6倍體,2n=54。菊花新品種產生的另一個可能的途徑是體細胞的突變(芽變),用固定芽變的辦法來獲得新品種。
⑸ 菊花的外形特徵是怎樣(根、莖、葉、花、果)簡短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菊科菊屬植物的栽培種,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也稱藝菊,又稱鮑菊。品種已達千餘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莖色嫩綠或褐色,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平、匙、管、畸四類,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間色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復雜。根據花期遲早,有早菊花(九月開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八月菊、7月菊、五月菊等。根據花徑大小區分,花徑在10厘米以上的稱大菊,花徑在10—6厘米的為中菊,花徑在6厘米以下的為小菊。根據瓣型可分為平瓣、管瓣、匙瓣三類十多個類型。
⑹ 菊花的根、莖、葉、花、果的外形特徵
菊花葉的形態因品種而異,可分正葉、深刻正葉、長葉、深刻長葉、圓葉、葵葉、蓬葉和船葉等8類。
菊花的花(頭狀花序),生於枝頂,徑約2-30厘米,花序外由綠色范片構成花苞。花序上著兩種形式的花:一為簡狀花,俗稱"花心",花冠連成簡狀,為兩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頭2裂;
子房下位1室,圍繞花住主5孜聚葯雄蕊;另一為舌狀花,生於花序邊緣,俗稱"花瓣",花內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狀花多形大色艷,形狀分平、匙、管、桂、畸等5類。
花色則有紅、黃、白、橙、紫、粉紅、暗紅等各色,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花期 9-11月。
⑺ 關於菊花的簡介
英文名:flos chrysanthemi
菊科所有花卉品種的總稱。
總數最多,約有23000種以上,是世界植物花卉僅次於蘭花的亞軍。
【別名】:
菊華、秋菊、九華、黃花、帝女花、笑靨金、節花。因其花開於晚秋和具有濃香故有「晚艷」、「冷香」之雅稱。
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做霜的象徵,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開放,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喜歡,多有詩文加以贊美,如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著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
【科名】:
菊科
【產地與習性】:
菊屬有30餘種,中國原產17種,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紫花野菊、菊花腦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形態特徵】:
株高20-200cm,莖色嫩綠或褐色,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間色等色系。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齊,花徑7-12cm,花色鮮艷,無病蟲為害,葉濃綠,莖通直,高80cm以上,水養期長。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約15cm。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花可促成和抑制栽培,長日照季節,每天17時至次晨9時遮光,每天日照10小時,至花蕾現色時停止遮光,可提前開花。短日照季節每天加不至14小時,可控制花芽分化,延遲供花時間。
應用:菊花為園林應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廣泛用於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葯用:有的供葯用或作消暑清涼飲料如滁菊、杭白菊等,有清涼鎮靜的功效,治頭痛、眩暈、血壓亢進,神經性頭痛及眼結膜炎等症。
【葯品】
本品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乾燥頭狀花序。9~11月花盛開時分批採收,陰干或焙乾,或熏、蒸後曬干。葯材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 亳菊 」、「滁菊」、「貢菊」、「杭菊」。
【性狀】
亳菊:呈倒圓錐形或圓筒形,有時稍壓扁呈扇形,直徑1.5~3cm,離散。總苞碟狀;總苞片3~4層,卵形或橢圓形,草質,黃綠色或褐綠色,外面被柔毛,邊緣膜質。花托半球形,無托片或托毛。舌狀花數層,雌性,位於外圍,類白色,勁直,上舉,縱向折縮,散生金黃色腺點;管狀花多數,兩性,位於中央,為舌狀花所隱藏,黃色,頂端5 齒裂。瘦果不發育,無冠毛。體輕,質柔潤,干時鬆脆。氣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規則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尖白色,不規則扭曲,內卷,邊緣皺縮,有時可見淡褐色腺點;管狀花大多隱藏。
貢菊:呈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白色或類白色,斜升,上部反折,邊緣稍內卷而皺縮,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徑2.5~4.5cm,常數個相連成片。舌狀花類白色或黃色,平展或微折疊,彼此粘連,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多數,外露。
【葯用】
【性味歸經】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防霉,防蛀。
【備注】
(1)菊花疏風較弱,清熱力佳,用於外感風熱常配桑葉同用,也可配黃芩、山梔治熱盛煩燥等症。菊花治目赤腫痛,無論屬於肝火或風熱引起者,均可應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常配合蟬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則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熱解毒之功甚佳,為外科要葯,主要用於熱毒瘡瘍、紅腫熱痛之症,特別對於疔瘡腫痛毒尤有良好療效,既可內服,又可搗爛外敷。臨床上常與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之品配合應用。菊花能平降肝陽,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目眩暈,往往與珍珠母、葛藤等配伍應用。
(2)菊花一葯,主要分白菊、黃菊、野菊。黃、白兩菊,都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熱力稍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味苦,泄熱力較強,常用於疏散風熱;野菊花味甚苦,清熱解毒的力量很強。野菊的莖、葉,功用與花相似,無論內服與外敷,都有功效。桑葉與菊花,均能疏散風熱,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及目赤腫痛等症,兩葯往往相輔為用。但桑葉疏風清肺的功效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葉而不用菊花;菊花則長於平肝陽,且能清熱解毒。
我國古代又稱菊花為「節花」和「女華」等。又因其花開於晚秋和具有濃香故有「晚艷」、「冷香」之雅稱。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做霜的象徵,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
【栽 培】
菊花為菊科菊屬,系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株高可達30——100 厘米不等。莖稈除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木質化。葉卵圓形,邊緣有銳或鈍鋸齒至深裂。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花色、花序,常因其
品種不同而多異。舌狀花,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十分艷麗美觀,是著名的觀賞花卉與食用、葯用花卉。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復雜。根據花期遲早,有早菊花(九月開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但經過園藝家們的辛勤培植,改變日照條件,也有五月開花的五月菊,七月開花的七月菊。根據花徑大小區分,花徑在10厘米以上的稱大菊,花徑在10—6 厘米的為中菊,花徑在6 厘米以下的為小菊。根據瓣型可分為平瓣、管瓣、匙瓣三類十多個類型。
菊花性喜氣候涼爽,陽光充足,通風條件好的地方。耐嚴寒、霜凍,怕酷熱、雨澇。栽植於富含腐殖質的中性土壤為好。
菊花適應性強,生長力旺盛,栽培容易,管理簡單。繁殖以扦插、嫁接為主。正象人們所說的:3 月分株,4 月插,5 月嫁接,6 月壓,其進行的辦法分別是:
分株法:將其植株的根部全部挖出,按其萌發的櫱芽多少,根據需要以1—3 個芽為一窩分開,栽植在整好的花畦里或花盆中,澆足水,遮好蔭,5—10 天即可成活。用這種方法繁殖的株苗,強壯,發育快,不變種。
扦插法:可分為芽插、枝插兩種。
芽插:在菊花母株根旁,經常萌發出腳芽來,當葉片初出尚未展開時,作為插穗進行芽插,極易生根成活,且同分株法一樣,生命力強,不易退化。
枝插:在4—5 月期間,可在母株上剪取有5—7 個葉片,約10 厘米長的枝條作插枝。將插枝下部的葉子取掉,只留上部的少部分2—3 片,插枝下端削平,扦插時不要用插枝直接往下插,可用細木棍或竹簽紮好洞,然後再
小心地將插枝插進去,以免刺傷插枝的切口處或外皮。插枝的入土深度,約為插枝的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插好後壓實培土,灑透水,在溫度15—20℃的濕潤條件下,15—20 天可生根成活。待幼苗長至3—5 個葉片時,即可移茵栽植在苗圃或花盆裡。
嫁接法:人們通常多用根系發達,生長力強的青蒿、白蒿、黃蒿為砧木,把需要繁殖的菊花株苗作接穗,用劈接法嫁接。其劈接的方法是:先選好砧木和接穗,然後將砧木根據需要的高度處切掉,切面要平整,並在切面縱向
切割;接穗下部入砧木處兩側各削一刀,使接穗成楔形,插入砧木縱切口處,但必須注意將接穗和砧木的外側形成層對齊,劈接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此舉,然後綁扎即可。一般一株上可接1—6 個或8 個接穗,要視砧木粗細來定。接好後要適當遮蔭,以防接穗萎蔫而失敗。待接穗成活後,切口已全部癒合好,才可取掉綁扎帶,同時應抹去砧木上生長的小枝葉。
壓條法:待菊花枝條較為老化後,可採取連續壓條法或窒土培壓的辦法進行。先選好距離地面較近的健壯枝,除去土壓部位的葉柄,並在此處稍破壞一部分表皮到木質部,以便結痂易在此處生根。待生根後,在葉腋間長出
新枝10—15 厘米時,分離母株,若是連續壓的也可各自分離,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株苗。再待一段時間後移株。
菊花的管理一般來說是比較簡單,但要培植成像北京著名花卉家薛守紀先生提出的標准菊,「即花體豐滿,花色鮮艷,花型端莊,花姿明麗;株型適中,葉片整齊;雄壯品種,豐碩健美;優秀品種,英姿瀟灑;纖細品種,
嬌柔嫵媚」的那種菊來,也確實是不容易的。所以菊花的管護,要注意水、肥、管三個字。因菊花從二月底或三月初即開始萌芽,到十月至十一月花謝方止,中間生長期需十來個月,生長期特長,需水、肥較多,又因它根系發達,吸收養分能力強,故既要它枝稈粗壯,花繁葉茂,又要注意培植一定的高低度及株型的優美度與適中度。所以水、肥不僅要多,而且要根據菊花生長、發育、孕蕾、開花的各個不同時期和階段,施得合理、適度和得法。在管字上還要特別注意打頂芽、抹腋芽、整株型和保護葉片。打頂芽是待移植後的定植苗長至15—20 厘米高時,摘去頂端嫩梢,讓其多發芽,多長權,多生蕾,多開花,一般是打頂2—3 次。打兩次頂芽的第一次多在5 月進行,第二次多在6 月下旬進行。留取主幹3,支幹9,即3 枝9 權。打三次頂的,多在5、6、7 三個月進行。留取花枝是:3 枝,9 權,27 個頂。枝杈之間的距離,可根據株型來定,一般是10—15 厘米,以3—5 個葉子為好,這樣可見花、見葉,紅花開放,綠葉相映,否則花過多無綠葉陪襯,失去了紅花雖好無綠葉陪襯之美,若花寥寥,葉卻茂密,即成喧賓奪主之態,二者均為不好,所以留取枝葉多少,不能不講究。菊花因生長期長,且生長發育旺盛,所以求高容易求低難。現在可用矮化素使之矮化。為了使花朵碩大,中後期,特別是後期要抹腋芽和摘取一部分花蕾,以保證所留花蕾的營養需要。控制株型,除修整枝芽外,還可通過針刺、捏枝使之養分輸送受阻,而生長緩慢。要保護好葉片,特別是下部基稈上的葉子要保護好是不容易的,這就要注意蟲害,施肥、澆水要適當、適宜,精心管護。
數千年來,菊花在我國勞動人民特別是在園藝花卉家們的辛勤培育下,已培植出大、中、小品種;單瓣、復瓣品種;球型、扁平型品種;正型、外翻型、勾翻型、垂帶型、松針型、龍爪型、毛刺型、托桂型等品種,加之還未曾適當分類的,計有3000 多個品種。菊花在我國不僅品種多,且花姿、花型千姿百態,十分秀麗。通過園藝家的藝術嫁接,還可使一株多花,一花多色,五彩繽紛,英姿瀟灑。尤其是根據它的生長習性與規律,改變其環境與條件,使菊花不僅僅在九月開放,而已能提前在春季和夏季以及一年四季都可以開放了。
【菊花常見病蟲害及防治】
菊花是中國名花,因其品種繁多,色彩鮮艷,用途廣泛,除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外,還有葯用和食用價值,深受大眾喜愛。但是菊花種植過程中病蟲害較多,如果管理不善,發生病蟲危害,會嚴重影響其觀賞價值和經濟效益。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銹病、黑銹病、根腐病等。 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小地老虎、菊花鑽心蟲、綠盲椿象等。 現將菊花常見的病蟲害及其防治介紹如下。
一、銹病
銹病有黑銹病、白銹病、褐銹病等,都是病菌孢子傳染的,氣候濕潤時容易發病。最早在7月初出現,而以9月發病嚴重。
銹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和莖,以葉受害為重。黑銹病是銹病中危害較普遍的一種,開始葉片表面出現蒼白色的小斑點,逐漸膨大呈稍圓形突起,不久葉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黃色粉末,隨風飛散,大面積傳染。隨後葉片上生出暗黑色橢圓形斑點,葉背表皮破裂後又生出黑色粉末,嚴重時自下而上全株染病,致葉片乾枯。白銹病葉子表面發生灰白色圓形病斑,逐漸發干呈紅褐色,最後變成黑褐色,嚴重時會導致菊株枯死,比黑銹病危害嚴重。褐銹病葉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黃色的細小斑點,致葉子枯黃。
銹病是菊花常見的病害,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白銹病由柄銹菌屬引起,而黑銹病則由菊柄菌引起。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隨菊苗繁殖而傳播,通過風、雨、昆蟲等進行傳播。病原菌喜涼,不耐高溫,最早在6-7月出現,而以9-12月發生較多,6℃以下或31℃以上不易侵染,而溫暖多濕季節有利病害發生,在濕度大、光照足、通風不良、晝夜溫差大、10-24℃條件下最易發生,以寒冷、陰雨、日暖夜寒、潮濕天氣發生較嚴重。
栽培管理不良、通風透光條件差、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過量、空氣濕度大等,都會促進菊花銹病的發生。通風不良、透光性差、土壤板結、排水不暢、施氮肥過多、缺肥、多年連作等均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良種;
(2)繁殖時母本植株應保證無病蟲害,扦插時用代森錳鋅溶液浸泡插穗,可預防插穗帶菌傳播;
(3)加強栽培管理。土壤濕度大、地下水位高的,要注意開溝瀝水,盆栽植株要注意疏通排水孔或洞,防止灌水。避免密植,加強通風透光,控制肥水,不使土壤過於潮濕。遇降雨天氣,應排清田間積水,以免病菌隨水飛濺傳播。在氮、磷、鉀合理配合的基礎上,適當增施磷、鉀肥,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栽培土要用消毒新土,切忌連作。地栽菊花在9-11月份受病害較重,連陰雨多,空氣濕度大,連年栽種,極易發病。應注意加強通風,排水降濕,增加光照;
(4)控制病害蔓延,一旦發現病葉、病枝要及時剪除,集中深理或漚肥,可消滅上面的病原,以防病菌蔓延。花後要徹底清除病株葉,並集中燒毀,消滅侵染源;
(5)早春發芽前,噴波美3-4度石硫合劑。發病期間噴灑80%代森錳鋅50O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0%萎銹靈乳油4O0 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O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交替使用,連噴3- 4次,可達到良好防治效果。
二、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及莖,受害葉片上呈白色粉末狀病斑,由點成片,如同白霜。嚴重時葉片變形,停止生長,植株凋萎。
該病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所引起,從8-9月間到入冬由真菌傳染發病。發病初期,出現白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上長出白色粉狀物,致使葉片捲曲,枝條畸形,花少而小,甚至全株枯死。發病嚴重時,在葉和花蕾上可發現灰白色菌絲,似一層粉霜,使嫩枝花葉皺縮變形,嚴重影響觀賞效果。特別是在溫室栽培時,病勢蔓延非常迅猛。
此病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光照少、通風不良、晝夜溫差10℃ 左右時最易感染發病。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風透光,行距不能過密,土壤濕度不能過高;
(2)摘除早期病葉燒毀;
(3)7-8月發病前噴灑多菌靈、50%可濕性托布津800-1000倍液、二硝散200倍液、50%代森銨1000倍液或0.2-0.5%石硫合劑,每周一次,連續噴施4-5次。
三、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莖、花等部位。葉受害時在葉片邊緣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輪紋狀波皺,葉柄和花柄先軟化,然後外皮腐爛。花受害時影響種子成熟。高溫多雨、氮肥施用過多、栽植過密以及土壤質地粘重等,都有利於灰霉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1)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無論是園栽還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無病菌新土;
(2)發現病葉及病重株應及時清除,集中燒掉或深埋,以防病害傳播蔓延;
(3)新栽菊花定植前可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根10-15分鍾;
(4)重視栽培管理,注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不偏施氮肥,雨季注意開溝,嚴防土壤灌水;
(5)發病初期可噴灑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代森鋅、多菌靈等殺菌劑。
【古代菊花詩】
菊花
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唐·杜甫《雲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葯,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後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金·元好問《賦十月菊》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宋·楊萬里《詠菊》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董必武《賞菊》
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誰與?勤勞智自專。 賞心邀客共;歌詠樂延年。
陳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紅樓菊花詩】
《紅樓夢》里菊花詩可為一絕,請欣賞紅樓藝苑內的菊花詩
憶菊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痴。誰憐我為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蘅蕪君
訪菊
閑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葯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拄杖頭。
----怡紅公子
種菊
攜鋤秋圃自移來,畔籬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怡紅公子
對菊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絲淺淡一叢深。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雲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枕霞舊友
供菊
彈琴酌酒喜堪儔,幾案婷婷點綴幽。隔坐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游。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枕霞舊友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運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瀟湘妃子
畫菊
詩余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莫認東籬閑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蘅蕪君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瀟湘妃子
簪菊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 ---蕉下客
菊影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枕霞舊友
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瀟湘妃子
殘菊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雲雁陣遲。明歲秋風知相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蕉下客</CA>
【現代菊花詩】
野菊花
楊東彪
褪去浮華和雕飾
天的寬闊和地的無垠
渲染雲朵落地的快樂
以太陽的微笑迎接太陽的微笑
飽滿的對話
碰撞出一縷縷寧靜的目光
質朴的對白無需言語
往往是由一朵啟程
被風輕拂或卷動
都一樣跑滿山坳
雨水賦予了純凈的血
纖細的枝
同樣是昂頭的脊樑
詩人叩動生活
舒展曠野
卻遺落了曠野的魂
別樣的精彩
在背離塵囂的地方濕潤
⑻ 菊花的知識
菊花
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
學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華、黃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產地與習性:菊屬有30餘種,中國原產17種,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紫花野菊菊花腦等。為多年生草植物。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形態特徵:株高20-200cm,莖色嫩綠或褐色,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間色等色系。
繁殖與栽培:可播種繁殖,發芽適溫25℃,2-4月播種,當年可開花。生產中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又可分為根櫱插、嫩枝插、單芽插及帶蕾插等。還可用分株和組織培養法繁殖。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齊,花徑7-12cm,花色鮮艷,無病蟲為害,葉濃綠,莖通直,高80cm以上,水養期長。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約15cm。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花可促成和抑制栽培,長日照季節,每天17時至次晨9時遮光,每天日照10小時,至花蕾現色時停止遮光,可提前開花。短日照季節每天加不至14小時,可控制花芽分化,延遲供花時間。 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銹病、黑銹病、根腐病等。 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小地老虎、菊花鑽心蟲、綠盲椿象等。
應用:茶花為園林應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廣泛用於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葯用:有的供葯用或作消暑清涼飲料如滁菊、杭白菊等,有清涼鎮靜的功效,治頭痛、眩暈、血壓亢進,神經性頭痛及眼結膜炎等症。
【英文名】 FLOS CHRYSANTHEMI
【別名】甘菊花、白菊花、黃甘菊、葯菊、白茶菊、茶菊、懷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貢菊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乾燥頭狀花序。9~11月花盛開時分批採收,陰干或焙乾,或熏、蒸後曬干。葯材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 亳菊 」、「滁菊」、「貢菊」、「杭菊」。
【性狀】
亳菊:呈倒圓錐形或圓筒形,有時稍壓扁呈扇形,直徑1.5~3cm,離散。總苞碟狀;總苞片3~4層,卵形或橢圓形,草質,黃綠色或褐綠色,外面被柔毛,邊緣膜質。花托半球形,無托片或托毛。舌狀花數層,雌性,位於外圍,類白色,勁直,上舉,縱向折縮,散生金黃色腺點;管狀花多數,兩性,位於中央,為舌狀花所隱藏,黃色,頂端5 齒裂。瘦果不發育,無冠毛。體輕,質柔潤,干時鬆脆。氣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規則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尖白色,不規則扭曲,內卷,邊緣皺縮,有時可見淡褐色腺點;管狀花大多隱藏。
貢菊:呈扁球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1.5~2.5cm。舌狀花白色或類白色,斜升,上部反折,邊緣稍內卷而皺縮,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徑2.5~4cm,常數個相連成片。舌狀花類白色或黃色,平展或微折疊,彼此粘連,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多數,外露。
【鑒別】取本品1g,剪碎,加石油醚20ml,超聲處理10分鍾,棄去石油醚,葯渣揮干,加稀鹽酸1ml與醋酸乙酯50ml,超聲處理30分鍾,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綠原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0.5~1μl,分別點於同一聚醯胺薄膜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2:30:2:2:4)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0.1mol/L磷酸二氫鈉緩沖液〔取磷酸二氫鈉(NaH2PO4·2H2O)15.6g,加水至1000ml,製成0.1mol/L的溶液,加入磷酸適量,使PH值為2.7〕-甲醇(70:3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8nm。理論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於2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水製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一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2小時,冷卻,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蒸干,殘渣加氯仿5ml,浸漬3分鍾,棄去氯仿液,殘渣揮去氯仿,加水適量使溶解,並轉移至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應於當日測定)。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綠原酸(C16H18O9)不得少於0.20%。
【性味歸經】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防霉,防蛀。
【備注】
(1)菊花疏風較弱,清熱力佳,用於外感風熱常配桑葉同用,也可配黃芩、山梔治熱盛煩燥等症。菊花治目赤腫痛,無論屬於肝火或風熱引起者,均可應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常配合蟬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則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熱解毒之功甚佳,為外科要葯,主要用於熱毒瘡瘍、紅腫熱痛之症,特別對於疔瘡腫痛毒尤有良好療效,既可內服,又可搗爛外敷。臨床上常與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之品配合應用。菊花能平降肝陽,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目眩暈,往往與珍珠母、葛藤等配伍應用。
(2)菊花一葯,主要分白菊、黃菊、野菊。黃、白兩菊,都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熱力稍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味苦,泄熱力較強,常用於疏散風熱;野菊花味甚苦,清熱解毒的力量很強。野菊的莖、葉,功用與花相似,無論內服與外敷,都有功效。桑葉與菊花,均能疏散風熱,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及目赤腫痛等症,兩葯往往相輔為用。但桑葉疏風清肺的功效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葉而不用菊花;菊花則長於平肝陽,且能清熱解毒。
【摘錄】《中國葯典》
菊花又名秋菊、白菊、甘菊、九月菊、九華、帝女花等。因品種龐雜,葉法不一,故名稱頗多。安徽毫縣產的叫「毫菊」,滁州產的叫「滁菊」,杭州產的叫「杭菊」。這些均為葯用菊的地道貨。我國古代又稱菊花為「節
花」和「女華」等。又因其花開於晚秋和具有濃香故有「晚艷」、「冷香」之雅稱。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做霜的象徵,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
栽 培
菊花為菊科菊屬,系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株高可達30——100 厘米不等。莖稈除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木質化。葉卵圓形,邊緣有銳或鈍鋸齒至深裂。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花色、花序,常因其
品種不同而多異。舌狀花,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十分艷麗美觀,是著名的觀賞花卉與食用、葯用花卉。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復雜。根據花期遲早,有早菊花(九月開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但經過園藝家們的辛勤培植,改變日照條件,也有五月開花的五月菊,七月開花的七月菊。根據花徑大小區分,花徑在10厘米以上的稱大菊,花徑在10—6 厘米的為中菊,花徑在6 厘米以下的為小菊。根據瓣型可分為平瓣、管瓣、匙瓣三類十多個類型。
菊花性喜氣候涼爽,陽光充足,通風條件好的地方。耐嚴寒、霜凍,怕酷熱、雨澇。栽植於富含腐殖質的中性土壤為好。
菊花適應性強,生長力旺盛,栽培容易,管理簡單。繁殖以扦插、嫁接為主。正象人們所說的:3 月分株,4 月插,5 月嫁接,6 月壓,其進行的辦法分別是:
分株法:將其植株的根部全部挖出,按其萌發的櫱芽多少,根據需要以1—3 個芽為一窩分開,栽植在整好的花畦里或花盆中,澆足水,遮好蔭,5—10 天即可成活。用這種方法繁殖的株苗,強壯,發育快,不變種。
扦插法:可分為芽插、枝插兩種。
芽插:在菊花母株根旁,經常萌發出腳芽來,當葉片初出尚未展開時,作為插穗進行芽插,極易生根成活,且同分株法一樣,生命力強,不易退化。
枝插:在4—5 月期間,可在母株上剪取有5—7 個葉片,約10 厘米長的枝條作插枝。將插枝下部的葉子取掉,只留上部的少部分2—3 片,插枝下端削平,扦插時不要用插枝直接往下插,可用細木棍或竹簽紮好洞,然後再
小心地將插枝插進去,以免刺傷插枝的切口處或外皮。插枝的入土深度,約為插枝的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插好後壓實培土,灑透水,在溫度15—20℃的濕潤條件下,15—20 天可生根成活。待幼苗長至3—5 個葉片時,即可移茵栽植在苗圃或花盆裡。
嫁接法:人們通常多用根系發達,生長力強的青蒿、白蒿、黃蒿為砧木,把需要繁殖的菊花株苗作接穗,用劈接法嫁接。其劈接的方法是:先選好砧木和接穗,然後將砧木根據需要的高度處切掉,切面要平整,並在切面縱向
切割;接穗下部入砧木處兩側各削一刀,使接穗成楔形,插入砧木縱切口處,但必須注意將接穗和砧木的外側形成層對齊,劈接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此舉,然後綁扎即可。一般一株上可接1—6 個或8 個接穗,要視砧木粗細來定。接好後要適當遮蔭,以防接穗萎蔫而失敗。待接穗成活後,切口已全部癒合好,才可取掉綁扎帶,同時應抹去砧木上生長的小枝葉。
壓條法:待菊花枝條較為老化後,可採取連續壓條法或窒土培壓的辦法進行。先選好距離地面較近的健壯枝,除去土壓部位的葉柄,並在此處稍破壞一部分表皮到木質部,以便結痂易在此處生根。待生根後,在葉腋間長出
新枝10—15 厘米時,分離母株,若是連續壓的也可各自分離,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株苗。再待一段時間後移株。
菊花的管理一般來說是比較簡單,但要培植成像北京著名花卉家薛守紀先生提出的標准菊,「即花體豐滿,花色鮮艷,花型端莊,花姿明麗;株型適中,葉片整齊;雄壯品種,豐碩健美;優秀品種,英姿瀟灑;纖細品種,
嬌柔嫵媚」的那種菊來,也確實是不容易的。所以菊花的管護,要注意水、肥、管三個字。因菊花從二月底或三月初即開始萌芽,到十月至十一月花謝方止,中間生長期需十來個月,生長期特長,需水、肥較多,又因它根系發達,吸收養分能力強,故既要它枝稈粗壯,花繁葉茂,又要注意培植一定的高低度及株型的優美度與適中度。所以水、肥不僅要多,而且要根據菊花生長、發育、孕蕾、開花的各個不同時期和階段,施得合理、適度和得法。在管字上還要特別注意打頂芽、抹腋芽、整株型和保護葉片。打頂芽是待移植後的定植苗長至15—20 厘米高時,摘去頂端嫩梢,讓其多發芽,多長權,多生蕾,多開花,一般是打頂2—3 次。打兩次頂芽的第一次多在5 月進行,第二次多在6 月下旬進行。留取主幹3,支幹9,即3 枝9 權。打三次頂的,多在5、6、7 三個月進行。留取花枝是:3 枝,9 權,27 個頂。枝杈之間的距離,可根據株型來定,一般是10—15 厘米,以3—5 個葉子為好,這樣可見花、見葉,紅花開放,綠葉相映,否則花過多無綠葉陪襯,失去了紅花雖好無綠葉陪襯之美,若花寥寥,葉卻茂密,即成喧賓奪主之態,二者均為不好,所以留取枝葉多少,不能不講究。菊花因生長期長,且生長發育旺盛,所以求高容易求低難。現在可用矮化素使之矮化。為了使花朵碩大,中後期,特別是後期要抹腋芽和摘取一部分花蕾,以保證所留花蕾的營養需要。控制株型,除修整枝芽外,還可通過針刺、捏枝使之養分輸送受阻,而生長緩慢。要保護好葉片,特別是下部基稈上的葉子要保護好是不容易的,這就要注意蟲害,施肥、澆水要適當、適宜,精心管護。
菊花多蚜蟲危害,要注意防治。
數千年來,菊花在我國勞動人民特別是在園藝花卉家們的辛勤培育下,已培植出大、中、小品種;單瓣、復瓣品種;球型、扁平型品種;正型、外翻型、勾翻型、垂帶型、松針型、龍爪型、毛刺型、托桂型等品種,加之還
未曾適當分類的,計有3000 多個品種。菊花在我國不僅品種多,且花姿、花型千姿百態,十分秀麗。通過園藝家的藝術嫁接,還可使一株多花,一花多色,五彩繽紛,英姿瀟灑。尤其是根據它的生長習性與規律,改變其環境與條件,使菊花不僅僅在九月開放,而已能提前在春季和夏季以及一年四季都可以開放了。
菊花常見病蟲害及防治
菊花是中國名花,因其品種繁多,色彩鮮艷,用途廣泛,除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外,還有葯用和食用價值,深受大眾喜愛。但是菊花種植過程中病蟲害較多,如果管理不善,發生病蟲危害,會嚴重影響其觀賞價值和經濟效益。現將菊花常見的病蟲害及其防治介紹如下。
一、銹病
銹病有黑銹病、白銹病、褐銹病等,都是病菌孢子傳染的,氣候濕潤時容易發病。最早在7月初出現,而以9月發病嚴重。
銹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和莖,以葉受害為重。黑銹病是銹病中危害較普遍的一種,開始葉片表面出現蒼白色的小斑點,逐漸膨大呈稍圓形突起,不久葉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黃色粉末,隨風飛散,大面積傳染。隨後葉片上生出暗黑色橢圓形斑點,葉背表皮破裂後又生出黑色粉末,嚴重時自下而上全株染病,致葉片乾枯。白銹病葉子表面發生灰白色圓形病斑,逐漸發干呈紅褐色,最後變成黑褐色,嚴重時會導致菊株枯死,比黑銹病危害嚴重。褐銹病葉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黃色的細小斑點,致葉子枯黃。
銹病是菊花常見的病害,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白銹病由柄銹菌屬引起,而黑銹病則由菊柄菌引起。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隨菊苗繁殖而傳播,通過風、雨、昆蟲等進行傳播。病原菌喜涼,不耐高溫,最早在6-7月出現,而以9-12月發生較多,6℃以下或31℃以上不易侵染,而溫暖多濕季節有利病害發生,在濕度大、光照足、通風不良、晝夜溫差大、10-24℃條件下最易發生,以寒冷、陰雨、日暖夜寒、潮濕天氣發生較嚴重。
栽培管理不良、通風透光條件差、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過量、空氣濕度大等,都會促進菊花銹病的發生。通風不良、透光性差、土壤板結、排水不暢、施氮肥過多、缺肥、多年連作等均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良種;
(2)繁殖時母本植株應保證無病蟲害,扦插時用代森錳鋅溶液浸泡插穗,可預防插穗帶菌傳播;
(3)加強栽培管理。土壤濕度大、地下水位高的,要注意開溝瀝水,盆栽植株要注意疏通排水孔或洞,防止灌水。避免密植,加強通風透光,控制肥水,不使土壤過於潮濕。遇降雨天氣,應排清田間積水,以免病菌隨水飛濺傳播。在氮、磷、鉀合理配合的基礎上,適當增施磷、鉀肥,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栽培土要用消毒新土,切忌連作。地栽菊花在9-11月份受病害較重,連陰雨多,空氣濕度大,連年栽種,極易發病。應注意加強通風,排水降濕,增加光照;
(4)控制病害蔓延,一旦發現病葉、病枝要及時剪除,集中深理或漚肥,可消滅上面的病原,以防病菌蔓延。花後要徹底清除病株葉,並集中燒毀,消滅侵染源;
(5)早春發芽前,噴波美3-4度石硫合劑。發病期間噴灑80%代森錳鋅50O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0%萎銹靈乳油4O0 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O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交替使用,連噴3- 4次,可達到良好防治效果。
二、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及莖,受害葉片上呈白色粉末狀病斑,由點成片,如同白霜。嚴重時葉片變形,停止生長,植株凋萎。
該病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所引起,從8-9月間到入冬由真菌傳染發病。發病初期,出現白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上長出白色粉狀物,致使葉片捲曲,枝條畸形,花少而小,甚至全株枯死。發病嚴重時,在葉和花蕾上可發現灰白色菌絲,似一層粉霜,使嫩枝花葉皺縮變形,嚴重影響觀賞效果。特別是在溫室栽培時,病勢蔓延非常迅猛。
此病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光照少、通風不良、晝夜溫差10℃ 左右時最易感染發病。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風透光,行距不能過密,土壤濕度不能過高;
(2)摘除早期病葉燒毀;
(3)7-8月發病前噴灑多菌靈、50%可濕性托布津800-1000倍液、二硝散200倍液、50%代森銨1000倍液或0.2-0.5%石硫合劑,每周一次,連續噴施4-5次。
三、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莖、花等部位。葉受害時在葉片邊緣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輪紋狀波皺,葉柄和花柄先軟化,然後外皮腐爛。花受害時影響種子成熟。高溫多雨、氮肥施用過多、栽植過密以及土壤質地粘重等,都有利於灰霉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1)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無論是園栽還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無病菌新土;
(2)發現病葉及病重株應及時清除,集中燒掉或深埋,以防病害傳播蔓延;
%
⑼ 菊花的外形和特徵是什麼
菊花高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5—15厘米,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直徑2.5—20厘米,大小不一。
菊花葉系單葉互生,葉柄長1-2厘米,柄下兩側有托葉或退化,葉卵形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菊花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
菊花花色有紅、黃、白、橙、紫、粉紅、暗紅等各色,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
⑽ 菊花形態
菊花,別名黃華、女華、金蕊等。屬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一80厘米,葉互生,卵形,具深裂或淺裂,邊緣有缺刻或鋸齒。頂生頭狀花序,四周的舌狀花形大而美麗,中部為黃色筒狀花,但花冠的顏色變化極大,除藍色外,呈黃,白、紅、橙、紫及各色混雜;花型變化也很大。花期夏秋至寒冬,但以10月為主。果實為瘦果。
菊花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記載,古人還有重陽賞菊的風習。
菊花耐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沙質壤土,忌積澇。
菊花有多方面的經濟價值。杭菊是很好的清涼飲料;菊花可入葯,能清熱散風,平肝明目。
菊花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名花,有著三千多年栽培的歷史。也被譽為"四君子"之一。
晉朝陶淵明獨愛菊,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是大家熟識的。
菊花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有二萬至二萬五千多個,我國也有七千個以上。如此眾多的品種中,不僅花色、花瓣形、花期、花徑各異,而且在整枝方式及園林應用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常見的幾種分類法介紹如下:
按菊花的自然花期分類 1、春菊:花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
2、夏菊:5月下旬至8月開放。
3、秋菊: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開放,為最常見的菊花。
4、寒菊(冬菊):12月上旬至次年1月開放。
按整枝方式或應用不同分類
菊花的整枝方式不同,體態各異,園林應用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為下列幾種:
1、獨本菊(標本菊)
為一株一花的菊花,一般花徑可達20-30厘米,供展覽或品種特性鑒定之用。鑒賞標准以莖桿粗壯,節間均勻,葉茂色濃,腳葉不脫,花大色艷,高度適中(40厘米)為上品。
2、立菊(多本菊)
為一株數花的菊花,多為布置花壇或作切花,留種等用。栽培時摘心須注意枝條高度一致。鑒賞標准以枝葉繁茂,花枝高度,花朵大小及花期均一致,著花整齊,分布均勻為上品。
3、大立菊
為一株有花數百朵乃至數千朵,其花朵大小整齊,花期一致,適於作展覽或廳堂、庭園布置用。通過摘心和嫁接(芽接),可達到數千朵花的造型。鑒賞標准以主幹伸展,位置適中,花枝分布均勻,花朵開放一致,表扎序列整齊,氣魄雄偉為上品。據目前所知,1994年11月中山市小欖菊花會展出的一株含5766朵(39圈)花的大立菊是我國大立菊之冠。
4、懸崖菊
是小菊的一種整枝形式。通常選用單瓣型、分枝多、枝條細軟、開花繁密的小花品種,仿效山間野生小菊懸垂的自然姿態,整枝成下垂的懸崖狀。栽培的關鍵是用竹架誘引主幹向前及適時摘心。鑒賞的標準是花枝倒垂,主幹在中線上,側枝分布均勻,前窄後寬,花朵豐滿,花期一致,並以長取勝。
5、嫁接菊
是一株上嫁接多種花色的菊花。用芽接的方法使不同的品種、不同色彩的菊花在一株上開放。
6、案頭菊
是獨本菊的另種形式。每盆一株一花,要求株高20厘米,植株矮壯,花朵碩大,適於室內茶幾、案頭擺設。多施用矮化劑,使其矮化壯實。
7、盆景菊
用菊花與山石等素材,經過藝術加工,在盆中塑造出活的藝術品。菊花盆景通常以小菊為主,選用枝條堅韌、葉小、節密、花朵稀疏、花色淡雅的品種為宜。亦有留養上年的老株,加強管理,使越冬後繼續培養復壯。這樣的盆景老莖蒼勁,可以提高欣賞價值。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陽光充足,但也稍耐陰,較耐寒,亦較耐干,忌積水,忌連作。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土。繁殖以扦插、分株、嫁接為主。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可以通過遮光或延長光照而促其提前或推後開花。
栽培管理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澆水是養菊的關鍵。
菊花喜濕潤,但忌積水。澆水不足,影響生長發育,澆水過多,使枝葉徒長或爛根死亡。故澆水時要做到"干透澆足",切不能過干過濕,又不可半干半濕。
2、菊花喜肥,施肥的原則是薄肥多施。
如葉片過大,肥厚,色濃綠發黑,是肥料過多的表現,如葉片小,瘦而色黃,是施肥不足的表現。施肥時勿濺污葉片,以免引起脫葉。
3、適時摘心除芽。
摘心可促側枝生長,達到預期開花的朵數;可以控制株高及控制花期,一般最後一次摘心後80~85天就可開花。除芽和除蕾,可使養份集中,一般盆栽菊花每枝頂端只留一個花蕾,其餘側芽及花蕾都全部摘除,以便花朵碩大。留蕾要求外形大小基本一致,除蕾一次不夠,還要分多次摘除。
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雋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
卻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人們愛它的清秀
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國賦予它
高尚堅強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徵視為國萃受人愛重,菊
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
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堅貞不屈。
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代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
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如菊花與
喜鵲組合表示「舉家歡樂」;菊花與松樹組合為「益壽延
年」等,在民間應用極廣。
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
學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華、
黃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菊花,別名黃華、女華、金蕊等。屬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一80厘米,葉互生,卵形,具深裂或淺裂,邊緣有缺刻或鋸齒。頂生頭狀花序,四周的舌狀花形大而美麗,中部為黃色筒狀花,但花冠的顏色變化極大,除藍色外,呈黃,白、紅、橙、紫及各色混雜;花型變化也很大。花期夏秋至寒冬,但以10月為主。果實為瘦果。
菊花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記載,古人還有重陽賞菊的風習。
菊花耐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沙質壤土,忌積澇。
菊花有多方面的經濟價值。杭菊是很好的清涼飲料;菊花可入葯,能清熱散風,平肝明目。
回答者:琴島 - 助理 三級 4-12 21:05
這個問題好大。。。可以寫書了。。。
回答者:mante - 魔法學徒 一級 4-12 21:11
菊花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名花,有著三千多年栽培的歷史。也被譽為"四君子"之一。
晉朝陶淵明獨愛菊,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是大家熟識的。
菊花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有二萬至二萬五千多個,我國也有七千個以上。如此眾多的品種中,不僅花色、花瓣形、花期、花徑各異,而且在整枝方式及園林應用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常見的幾種分類法介紹如下:
按菊花的自然花期分類 1、春菊:花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
2、夏菊:5月下旬至8月開放。
3、秋菊: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開放,為最常見的菊花。
4、寒菊(冬菊):12月上旬至次年1月開放。
按整枝方式或應用不同分類
菊花的整枝方式不同,體態各異,園林應用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為下列幾種:
1、獨本菊(標本菊)
為一株一花的菊花,一般花徑可達20-30厘米,供展覽或品種特性鑒定之用。鑒賞標准以莖桿粗壯,節間均勻,葉茂色濃,腳葉不脫,花大色艷,高度適中(40厘米)為上品。
2、立菊(多本菊)
為一株數花的菊花,多為布置花壇或作切花,留種等用。栽培時摘心須注意枝條高度一致。鑒賞標准以枝葉繁茂,花枝高度,花朵大小及花期均一致,著花整齊,分布均勻為上品。
3、大立菊
為一株有花數百朵乃至數千朵,其花朵大小整齊,花期一致,適於作展覽或廳堂、庭園布置用。通過摘心和嫁接(芽接),可達到數千朵花的造型。鑒賞標准以主幹伸展,位置適中,花枝分布均勻,花朵開放一致,表扎序列整齊,氣魄雄偉為上品。據目前所知,1994年11月中山市小欖菊花會展出的一株含5766朵(39圈)花的大立菊是我國大立菊之冠。
4、懸崖菊
是小菊的一種整枝形式。通常選用單瓣型、分枝多、枝條細軟、開花繁密的小花品種,仿效山間野生小菊懸垂的自然姿態,整枝成下垂的懸崖狀。栽培的關鍵是用竹架誘引主幹向前及適時摘心。鑒賞的標準是花枝倒垂,主幹在中線上,側枝分布均勻,前窄後寬,花朵豐滿,花期一致,並以長取勝。
5、嫁接菊
是一株上嫁接多種花色的菊花。用芽接的方法使不同的品種、不同色彩的菊花在一株上開放。
6、案頭菊
是獨本菊的另種形式。每盆一株一花,要求株高20厘米,植株矮壯,花朵碩大,適於室內茶幾、案頭擺設。多施用矮化劑,使其矮化壯實。
7、盆景菊
用菊花與山石等素材,經過藝術加工,在盆中塑造出活的藝術品。菊花盆景通常以小菊為主,選用枝條堅韌、葉小、節密、花朵稀疏、花色淡雅的品種為宜。亦有留養上年的老株,加強管理,使越冬後繼續培養復壯。這樣的盆景老莖蒼勁,可以提高欣賞價值。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陽光充足,但也稍耐陰,較耐寒,亦較耐干,忌積水,忌連作。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土。繁殖以扦插、分株、嫁接為主。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可以通過遮光或延長光照而促其提前或推後開花。
栽培管理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澆水是養菊的關鍵。
菊花喜濕潤,但忌積水。澆水不足,影響生長發育,澆水過多,使枝葉徒長或爛根死亡。故澆水時要做到"干透澆足",切不能過干過濕,又不可半干半濕。
2、菊花喜肥,施肥的原則是薄肥多施。
如葉片過大,肥厚,色濃綠發黑,是肥料過多的表現,如葉片小,瘦而色黃,是施肥不足的表現。施肥時勿濺污葉片,以免引起脫葉。
3、適時摘心除芽。
摘心可促側枝生長,達到預期開花的朵數;可以控制株高及控制花期,一般最後一次摘心後80~85天就可開花。除芽和除蕾,可使養份集中,一般盆栽菊花每枝頂端只留一個花蕾,其餘側芽及花蕾都全部摘除,以便花朵碩大。留蕾要求外形大小基本一致,除蕾一次不夠,還要分多次摘除。
回答者:zg9920 - 魔法師 四級 4-14 18:34
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
菊花為多年生宿根亞灌木。株高30 cm—200cm,菊花的莖干因種類不同而不同,或直立,或開展,或匍匐,有的比較纖細,有的比較粗壯。枝條表皮呈青綠色,有的呈紫褐色,上有縱溝,表皮被灰白色茸毛,節間長短不一致。
菊花屬陽性植物,但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光的要求也不同。在營養生長和發育階段都需要充足的陽光。在花蕾展開以後,植株停止生長,這時就不再需要充足的陽光,可以遮陰或半遮陰,因此可長期移置室內擺放,延長花期和觀賞時間。如果需要進行雜交育種,為了收獲充實飽滿的種子,在花期和開花後都應給予充足的陽光。菊花喜歡濕潤涼爽的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和抗霜能力。在炎熱的夏季生長多處於半停頓狀態;立秋以後生長旺盛,這時莖干加粗,葉片增大,開始進行花芽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