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萬平方地周長多少
㈠ 西湖的面積是28萬平方千米。這句話對嗎
西湖的面積是28萬平方千米,這句話對嗎?——錯誤,中國國土面積才960萬平方千米。浙江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1%。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最多寫28平方千米。
㈡ 30萬畝草場假如是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米
1畝等於666.66平方米,30萬畝約等於2億平方米,周長等於2億開方再乘以4,周長等於40000√2米。
㈢ 18萬平米周長多少
18萬平方米周長是18萬米。
平方米(m2,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積的公制單位。定義為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在生活中平方米。
通常簡稱為「平米」或「平方」。港台地區則稱為「平方公尺」。平方米是面積的國際單位。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測量方式標准。
單位簡述:
平方米(法文:mètre carré,英式英文:square metre,美式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積的國際單位,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測量方式標准。
平方米的定義是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被定義為1平方米,一塊任意形狀的平面的面積如果等效於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也稱為1平方米。
米(m,法文:mètre,英式英文:metre,美式英文:meter),是長度的國際單位,起源於法國,國際標準定義為是秒的時間間隔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
㈣ 三十六萬平方米的周長大約多少米
大致為正方形的話,邊長=600米
周長=2400米
㈤ 地球的周長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多項指標去描述。現告訴你一些指標的數量。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004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徑為6378.140千米; 地球的極地半徑為6356.755千米; 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18×10(3次方)千克/立方米; 地球的質量為5.974×10(24次方)千克; 地球的體積為1.083×10(12次方)立方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為5.11×10(8次方)平方千米。大家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山川錦綉,地大物博。從我國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或最東端到最西端,直線距離都有5000千米左右。如果徙步旅行的話,按每天走50千米計算,從東端走到西端或從南端走到北端,都要走上100多天。我國的領土夠遼闊廣大的了吧?可是它只佔了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二左右。 如果以每天50千米的速度做一次環繞地球的旅行,要走多少天呢?需要兩年兩個月的時間!即使是坐上每小時航行800千米的飛機,沿赤道線繞地球飛行一圈,也要50小時! 地球的表面積到底有大呢? 請看下面一些數字:地球的赤道周長40075千米,地球的經線周長40009千米,地球表面的總面積51000萬平方千米。 這個51000萬平方千米是個什麼概念呢?還是拿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些地域來對比一下吧:世界上最大的洲――亞洲的面積,只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九;而英國的國土面積,還不到地球表面積的兩千分之一呢!
㈥ 20萬平方米的周長有多長
太籠統了,不好確定一個數啊,應該是個變數。
㈦ 皇城的北京皇城
皇城中除了高大雄偉的宮殿建築和祭祀設施外,還有一大部分是供帝後游幸娛樂的皇家園林即御苑。西苑三海和景山就是明清皇城中皇家園林的傑出代表。
西苑三海是北海、中海和南海的總稱,位於是一片歷史悠久、保存完好的皇家園林建築群。其整體規劃屬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我國古代傳說中東海三仙山(蓬萊、方丈、瀛州)之體現。西苑三海總面積兩千五百餘畝,水面近一千三百畝,園內水面寬廣、景色萬千,建有瓊華島、瀛台、水雲榭、豐澤園、紫光閣、靜心齋等多處景點,古人曾稱贊此地「在京城夙稱名勝」,「風物勝於圓明」。因此地與紫禁城近在咫尺,是昔日帝王重要的賞景、游宴之地。西苑三海作為皇家園林的歷史十分久遠。早在遼代,統制者就曾在此建設行宮。
金大定十九年(1179)在此挖湖堆山,建起大寧宮(後改為萬寧宮)作為皇帝離宮。元代,擴建萬寧宮,改名太液池,當時太液池的面積相當於今天的北海和中海,是整個大都城的中心。
明代對元代的太液池進行了大規模改建,作為皇城中重要的皇家御苑,稱西苑或西海子。同時為了適應宮城南移的需要,在元太液池的基礎上又向南開挖了一片水面(即今南海),並在此處建設了南台(即今瀛台)。同時為了適應宮城南移的需要,開挖了南海,並在南海中建設了南台(即今瀛台),並以南台、瓊華島和北台(乾佑閣,後毀)模仿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1]。明後期,以金鰲玉蝀橋和蜈蚣橋為界,將原來籠統的「西海子」劃分為北海、中海和南海,合稱「三海」,西苑三海之名由此而來。清代在明代基礎上對西苑三海進行了多次大規模重修、改建終於使其達到了今天的規模。建國後,西苑三海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整修一新的北海被辟為公園,中南海現為黨中央、國務院辦公地。
景山位於紫禁城正北方,城區南北中軸線的中心點,景山主峰也是封建時代北京城的最高點。景山,佔地總面積28萬平方米,周長1015米,主峰高47.5米;園內花卉草坪佔地1100平方米,各種樹木近萬株。景山的歷史可以遠溯到13世紀中葉。元代此地曾是專供帝後游樂的後苑,曾在此修建延春閣等建築,當時園內有一土山稱青山。元朝滅亡後,明代統治者為清除前朝的王氣,將元代的大內宮殿全部拆除,並將開挖護城河和南海的渣土堆於元代延春閣的舊址之上,以壓前朝的風水。將形成的五座高高山峰取名萬歲山;
又稱煤山。順治十二年(1655)更名景山,景字本可作「日光」和「大」的解釋,景山即大山、光明之山[2]。乾隆十六年(1751),對景山又進行了大規模的重修,並依山就勢在五個小山峰上各建了一座亭子,這就是著名的景山五亭。辛亥革命後,景山一度荒蕪。直到新中國成立,才使這一古老的園林重又煥發出誘人的容光,成為園內外遊人喜愛游覽的勝地。
除去宮殿和御苑外,幾十座皇家寺廟也是皇城中的一組重要建築。明清皇城內有序的坐落著幾十座寺、廟,這些寺、廟大部分是明清兩代皇帝所敕建。由於明清兩代皇帝的信仰不同所以皇城中既有道教廟宇又有佛教寺院。明代道教曾盛行一時,太祖、成祖等各代帝王都崇信道教,到明世宗時達到頂封,在皇城內先後敕建了大高玄殿,改建了大光明殿等廟宇。
大高玄殿位於西城區景山前街,是明清兩代的皇家道觀,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後經多重修。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大門外原有牌坊三座、習禮亭兩座,均於解放後擴展街道時拆除。大高玄殿內有大高玄門、大高玄殿、雷壇、乾元閣等重點建築,現基本保持原有風貌。
公元7世紀晚期佛教從印度、尼泊爾傳到西藏,和當地的宗教相融合形成了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後受到西藏、蒙古等地少數民族的崇信,清代統治者為了鞏固邊疆,利用宗教來維系多民族之間的關系,把尊崇藏傳佛教定為國策。至乾隆時期達到頂峰,先後在皇城中先後修建了普度寺、普勝寺、嵩祝寺、福佑寺等多座藏傳佛教寺廟。
明清兩代,在皇城中除了分布有皇家宮殿、御苑、壇廟外,還有許多供奉宮廷日常生活的衙署、御庫和作坊等機構,如現位於東城區的磁器庫胡同、緞庫胡同就是當年御庫的舊址。此外還有西城區的會計司、惜薪司等衙署舊址;地安門附近的油漆作等皇家作坊舊址等等。這些機構大都是低矮的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式建築。從高空遠望,青磚灰瓦與金碧輝煌相互應襯,構成了昔日皇城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時至今日,這些建築大都或不復存在或改變了功能,只有以它們命名一些胡同和地名卻流傳至今,留給後人訪尋。
在昔日皇城中還有東西兩條水系,合會於皇城之東南角。西支即金水河水系,由地安門外西步梁橋入皇城,注入西苑三海。其有兩條分支:北由北海內先蠶壇之東出苑牆,再經板橋及景山西門,環繞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紫禁城外的筒子河,在紫禁城太和門前和太廟內流過的內金水河也是此河的一支。南由南海之東,出苑牆,經織女橋,再由天安門前外金水橋下流過,又經長安左門之北菖蒲河,與紫禁城中的內金水河匯合,過飛虹橋,至皇城東南隅,與東支匯合,再向南匯入護城河。時至今日,金水河水系的大部分包括內外金水河和西苑三海仍保留完好,而其中的少部分(如織女橋)因河道變遷,早已無存。這條河流先後流經天安門前和紫禁城內,在舊時的皇城中既起著點綴景觀、美化環境的作用,也作為皇城和紫禁城中的消防水源發揮著重要的實際作用。
東支即御河,前面曾經提到,這條河流明代時在皇城中發揮著實際的漕運作用,此河出自什剎海,由地安門外東步梁橋入皇城,經東板橋,至北箭亭折而南,垂楊夾岸,是謂北河沿。再南經東安門內望恩橋,是謂南河沿,至堂子之西,皇城東南隅,於金水河匯合,再匯入護城河。此段河道民國時就已淤塞不堪,解放後已將該河填平,改為街道,也就是今天的南北河沿大街[3]。
皇城就是這樣一座既博大輝煌,又不失精巧細致;既功能完備,又力求盡善盡美的獨特而美麗的城池。民國年間的國務總理潘復就曾稱贊北京皇城「城垣規模宏壯,為中外觀瞻所系」。可惜就是這樣寶貴的一座古城,卻沒能逃脫戰火的侵襲和人為的毀壞。自1912年壬子兵變火燒東安門以來,由其是經過1920年北京修建大明濠時洗劫式的拆毀,到1927年時有著幾百年歷史的皇城城垣已被拆毀殆盡,僅有幾處留存。從當時國民政府的文件上我們讀到了這樣的文字記載:「近時皇城垣牆拆毀多處,泥灰瓦礫狼藉遍地,見者刺目,行者避途。既非交通必需,何以任意毀壞,毫不顧惜!」[4]。同時由於當時的軍閥政府缺乏起碼的文物保護和城市規劃意識,明清皇城的基本格局也在那時受到了重大的破壞,許多昔日的重點建築被拆除,改建成了西洋式或半西洋式的多層建築。喜仁龍教授就曾在當時帶著無限的痛心和憤怒留下了這樣的記錄:「……唯有洋式或半洋式的新式建築,才敢高聳於和諧,蔑視著城牆的庇護?,而這些建築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著。……有多少設有前廊和巨大花園的古老住宅被夷為平地,而讓位於半新式的三、四層的磚造建築?有多少古老的街道被展寬,多少皇城周圍華麗的粉紅色宮牆為了鋪設電車軌道而被拆毀?古老的北京城正被迅速地破壞,它已失去昔日皇城的面目……」[5]。就這樣一座有著幾百年歷史的美麗城池,在短短的五十年中就幾乎盪然無存,並慢慢的淹沒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政府一天比一天更加重視人類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明清皇城歷史文化積淀獨特而深厚,在當今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人類的寶貴遺產,更是新時期文物保護工作的重點,我們的政府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利用明清皇城,已經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
2000年隨著王府井大街二期工程的進行,施工中發現了明朝東皇城牆的多處遺址。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為市民增添一處旅遊休閑的景觀,北京市政府決定在明皇城東城牆的遺址上建立皇城根遺址公園。2001年9月該公園建成開園。
2002年9月經過六個月的修繕,曾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度變為暗溝的菖蒲河也以煥然一新的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北京的一個新景點。
2003年曾變為民宅,沉寂多年的普度寺也被修繕一新,向世人開放。宣仁廟和凝和廟的修繕工作也正在緊張的進行之中。
2003年初,北京市政府正式發布了《北京皇城保護規劃》。鄭重宣布將對北京明清皇城進行整體的保護。除了對現有的各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修繕外,還將完整的對明清皇城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情進行保護。
2003年6月,作為北京皇城保護一系列工作的先導,北京皇城藝術館正式開館。
2003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對全世界宣布,將北京明清皇城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明清皇城在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塵洗禮後,再一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北京皇城的昨天是輝煌的,它的今天是燦爛的,它的明天同樣將是絢麗多彩的。隨著政府皇城保護工作逐步開展,北京的明清皇城的歷史即將翻開全新的一頁。(北京皇城藝術館
張兆旗 李晨)
㈧ 地球的周長是多少
地球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8)28萬平方地周長多少擴展閱讀:
地球總面積約為5.10072億平方千米,其中約29.2%(1.4894億平方千米)是陸地,其餘70.8%(3.61132億平方千米)是水。陸地主要在北半球,有五個大陸:歐亞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大陸,另個還有很多島嶼。
大洋則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五個大洋及其附屬海域。海岸線共35.6萬千米。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人們最早利用地球自轉作為計量時間的基準。
自20世紀以來由於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地球自轉是不均的。1967年國際上開始建立比地球自轉更為精確和穩定的原子時。由於原子時的建立和採用,地球自轉中的各種變化相繼被發現。天文學家已經知道地球自轉速度存在長期減慢、不規則變化和周期性變化。
㈨ 正方形面積26萬平方米周長是多少
正方形面積=邊長 * 邊長=260000平方米
然後就可以計算邊長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