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計量單位 » 豐順多少平方面積

豐順多少平方面積

發布時間: 2022-09-12 10:38:15

『壹』 廣東梅州那個縣最大

梅州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梅州市面積15899.6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05.28萬人(2008年),,常住人口約412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32.07萬人。
梅江區面積 298平方千米,人口 32萬。郵政編碼514000。區人民政府駐金山街道。
興寧市面積2105平方千米,人口 118萬。郵政編碼514500。市人民政府駐興田街道。
梅縣面積2755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514733。區人民政府駐程江街辦。
大埔縣面積2470平方千米,人口 59萬。郵政編碼514200。縣人民政府駐湖寮鎮。
豐順縣面積2710平方千米,人口 68萬。郵政編碼514300。縣人民政府駐湯坑鎮。
五華縣面積3226平方千米,人口 128萬。郵政編碼514400。縣人民政府駐水寨鎮。
平遠縣面積1381平方千米,人口 27萬。郵政編碼514600。縣人民政府駐大柘鎮。
蕉嶺縣面積 960平方千米,人口 29.8萬。郵政編碼514100。縣人民政府駐蕉城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8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8年底。*

『貳』 梅州有幾個縣 急急!!

梅州市面積15899.6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05.28萬人(2008年),,常住人口約412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32.07萬人。
梅江區面積 298平方千米,人口 32萬。郵政編碼514000。區人民政府駐金山街道。
興寧市面積2105平方千米,人口 118萬。郵政編碼514500。市人民政府駐興田街道。
梅縣面積2755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514733。區人民政府駐程江街辦。
大埔縣面積2470平方千米,人口 59萬。郵政編碼514200。縣人民政府駐湖寮鎮。
豐順縣面積2710平方千米,人口 68萬。郵政編碼514300。縣人民政府駐湯坑鎮。
五華縣面積3226平方千米,人口 128萬。郵政編碼514400。縣人民政府駐水寨鎮。
平遠縣面積1381平方千米,人口 27萬。郵政編碼514600。縣人民政府駐大柘鎮。
蕉嶺縣面積 960平方千米,人口 29.8萬。郵政編碼514100。縣人民政府駐蕉城鎮。

『叄』 梅州地區哪個縣最大

您好,謝謝您求助我,我認為五華縣。
梅江區面積 298平方千米
興寧市面積2105平方千米
梅縣面積2755平方千米
大埔縣面積2470平方千米
豐順縣面積2710平方千米
五華縣面積3226平方千米
平遠縣面積1381平方千米
蕉嶺縣面積 960平方千米

『肆』 豐順有哪些鎮

截至2012年,豐順縣轄16個鎮(埔寨鎮、八鄉山鎮、湯南鎮、湯西鎮、湯坑鎮、北斗鎮、建橋鎮、豐良鎮、龍崗鎮、潘田鎮、留隍鎮、黃金鎮、大龍華鎮、小勝鎮、潭江鎮、砂田鎮)。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埔寨鎮

埔寨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地處縣境南端,距縣城13 千米 ,東南面與揭東縣的龍尾鎮、玉湖鎮相鄰,西與揭西縣五經富鎮、五經富大洋鄉及豐順縣八鄉山鎮接壤,北與豐順縣湯南鎮、湯西鎮交界。

2、八鄉山鎮

八鄉山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2003年由上八鄉鎮、下八鄉鎮兩鎮合並得八鄉山鎮。八鄉山鎮位於豐順縣西南部,南接揭陽,西連五華,距豐順縣城28公里,距五華縣城49公里,梅州市區120公里,1小時車程可達梅州客都機場、揭陽潮汕機場、廈深高鐵潮州中心站。

3、湯西鎮

湯西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地處縣城西鄰,總面積182.6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24388.7畝,其中水田20788.7畝,旱地3600畝,人均耕地0.47畝,山地面積23萬畝,是豐順縣的人口、農業大鎮。

4、潘田鎮

潘田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地處豐順縣中部,東鄰留隍鎮,西接豐良鎮,南壤湯坑鎮,北連黃金鎮,總面積146.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8萬畝,山地19.7萬畝。

5、小勝鎮

小勝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地處縣境東北部,韓江中游西岸,東臨潭江,西毗大龍華,南連黃金,北接砂田;鎮區經砂田到梅州市區64公里,經大龍華、豐良至湯坑縣城68公里,水路順流過留隍達潮州60公里。

『伍』 豐順有豐良嗎

豐良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位於豐順縣中西部,東連潘田鎮,南接北斗鎮,西鄰建橋鎮以及梅州市興寧市,北靠龍崗鎮以及梅州市梅縣區。1738年,豐順始建縣所在地,建縣後,始屬廣東省巡撫、兩廣總督潮州府惠潮嘉兵備道。辛亥革命後,屬廣東省政府潮循道。民國廿五年(1936年)屬廣東省政府第五行政區督察專署。1958年撤銷豐順縣,豐良公社劃入揭陽縣;1961年恢復豐順縣原建制後,縣城所在地改設在湯坑鎮,屬汕頭專區。1965年豐順縣豐良公社劃屬梅縣地區,1983年12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原璜溪公社、兵營林場並入豐良公社成立豐良區,1988年撤豐良區成立豐良鎮;2003年9月,豐良、仙洞兩鎮合並為豐良鎮,現屬梅州市,是全國重點鎮、廣東省梅州市中心鎮、梅州市「四大古鎮」。
轄區總面積249.6平方千米(2017年),現轄豐良社區和莘橋、復興、成東、成西、小椹、黃粗、布新、九龍、豐溪、西廂、豐京、雙溪、太平、璜溪、豐田、三山、兵營、仙上、仙洞、新洞、仙龍、下山村,81個自然村,常住人口總數41087人(2017年),主要有吳、楊、鄒等姓氏。
作為百年古城,自古就有「豐溪春漲」、「古榕夕照」、「龍山秋月」、「古寺溪桃」、「韓崬籠雲」、「銀瓶雯霧」等名勝美景,也有豐良文塔、普濟橋、吳氏家廟、吳逸志將軍故居、少師第、保福寺、保福堂、鄒家圍、石桅桿遺址、豐良公園、韓山森林公園、布新農業產業園、九龍嶂生態茶園等休閑景點,有豐富的溫泉和高嶺土資源,溫泉水溫92.5°C。

『陸』 豐順新區的介紹

豐順新區位於豐順縣南部,地處汕頭、潮州、揭陽、梅州四個地級市的核心位置,規劃范圍包括湯坑、湯南、湯西、埔寨、北斗、八鄉山等16個鎮,面積865平方公里。

『柒』 豐順是梅州市嗎

不是。豐順縣是梅州市轄下中央蘇區縣,位於廣東省東部、梅州市南端,毗鄰潮汕地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清乾隆三年(1738年)建置。2015年轄16個鎮、1個國有農場,行政區域面積2710.22平方千米。總人口70萬人。境內有梅汕高鐵、大豐華高速公路。豐順縣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不是。豐順縣是梅州市轄下中央蘇區縣,位於廣東省東部、梅州市南端,毗鄰潮汕地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清乾隆三年(1738年)建置。2015年轄16個鎮、1個國有農場,行政區域面積2710.22平方千米。總人口70萬人。境內有梅汕高鐵、大豐華高速公路。豐順縣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汕梅高速公路、廣梅汕鐵路縱貫南北,直達揭陽潮汕機場、廈深高鐵潮汕站和揭陽、潮州、汕頭港口分別僅需半小時、1小時的車程。隨著梅汕高鐵、大豐華高速公路動工建設,豐順成為對接珠三角、融入汕潮揭、借力海西區的重要節點。

『捌』 請問梅州市有幾個縣分別是叫什麼

梅江區面積 323平方千米,人口 31萬。郵政編碼514000。區人民政府駐金山街道。
興寧市面積2104平方千米,人口113萬。郵政編碼514500。市人民政府駐興田街道。
梅縣面積2754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514733。縣人民政府駐程江鎮。
大埔縣面積2470平方千米,人口 52萬。郵政編碼514200。縣人民政府駐湖寮鎮。
豐順縣面積2710平方千米,人口 67萬。郵政編碼514300。縣人民政府駐湯坑鎮。
五華縣面積3226平方千米,人口120萬。郵政編碼514400。縣人民政府駐水寨鎮。
平遠縣面積1381平方千米,人口 25萬。郵政編碼514600。縣人民政府駐大柘鎮。
蕉嶺縣面積 957平方千米,人口 22萬。郵政編碼514100。縣人民政府駐蕉城鎮。

『玖』 廣東省梅州市共有幾個縣區

梅州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拾』 梅州豐順

歷史沿革
豐順縣始建於清乾隆二年(1738年)。當時,兩廣總督鄂爾達巡視潮州府海陽縣豐政都通判府(在今豐良鎮)後,上表具奏戶部,應請豐政一都,並割嘉應、大埔、揭陽各鄰近田糧戶口,於通判府城地方開設縣治。乾隆三年,准析海陽豐政都一、二、三圖,揭陽縣藍田都九圖、十圖,大埔縣清遠都白芒社和嘉應州程鄉縣萬安都的徑心、環清、建橋三堡等田糧戶設置新縣。欽定縣名豐順。縣署駐豐政都湯田(今豐良鎮)。

「豐順」之名,由來已久,據縣志載:明崇禎初(1628年)已有豐順營設置;又據豐良東關坳石刻:清順治九年(1652年),里人吳六奇立的「金湯鞏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豐順吳府4字。建縣後,始屬廣東省巡撫、兩廣總督潮州府惠潮嘉兵備道。辛亥革命後,屬廣東省政府潮循道。民國廿五年(1936年)屬廣東省政府第五行政區督察專署。解放後屬興梅專區專員公署,縣治由豐良遷湯坑。1953年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屬汕頭專署。1958年撤銷豐順縣,將全縣8個公社中湯坑、八鄉、豐良、潘田劃入揭陽縣,大龍華、�隍、黃金、潭江劃入大埔縣。1961年恢復原建制的豐順縣,縣城仍駐湯坑鎮,屬汕頭專區。1956年屬梅縣地區,今屬梅州市。

地理概況
豐順縣地處東經115° 30』 -116° 41' ,北緯23° 36' -24° 13' 。位於廣東省東部,梅州市南端,東毗潮州,南鄰揭陽,西連五華、興寧 ,北接梅縣、大埔 。是梅州市和贛南、閩西地區通往潮汕沿海的必經之地。全縣總面積2710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豐順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縣城年平均氣溫21.4°C ,年日照時數1938.8小時,全年無霜期322天。縣城平均降雨量為1776.1毫米。

行政區劃
全縣轄16個鎮和1個國營農場,263個村民委員會和14個居民委員會。縣城設在湯坑鎮。

交通運輸
縣城西距廣州475公里,北距梅州111公里,南距汕頭78公里,距揭陽海關31公里。全縣水陸交通便利,客貨運輸快捷,廣梅汕鐵路 、梅汕高速公路和國道206線貫通南北,縣城南端有火車貨運站 、客運站。省道1940線、1935線及韓江水流橫貫東西。縣內實現村村通公路,縣城到各鎮道路全部實現水泥硬底化。

區域人口
全縣總人口65萬,其中畲族360多人,其餘為漢族。居民主要操客家話和潮州話。旅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達4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各國,尤以泰國為多。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同時又是著名的溫泉之鄉和旅遊之鄉。

優勢資源
豐順縣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縣內主要自然資源有:

(1)水力資源: 豐順縣河流分屬韓江及榕江兩大水系,河川徑流主要受降水補給。該縣降水量多,相對濕度大,蒸發量較少,形成地表水資源豐富。根據有關部門的測算,全縣多年平均徑流量27.356億立方米(不包括韓江過境水量),單位面積產水量101.7萬立方米/平方公里,耕地畝均水量為9326立方米,人均水量為5049立方米,均大於全國、廣東省及梅州市的平均水平。 豐順縣水能資源也較豐富,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為20.5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容量12萬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40千瓦,人均擁有量0.2千瓦,均高於廣東省的平均水平(分別為30.2千瓦/平方公里和0.10千瓦/人)。�

(2)地熱資源: 豐順縣是廣東省地熱資源較為豐富的縣份之一,素有「九湯十八 」之稱。全縣共有水熱活動區16處,地下溫泉儲量大,水溫高、水質好、流量大、葯用療效高,自然出露點多,除應用於地熱發電與水產養殖外,富含氡元素的溫泉還廣泛用於旅遊、療養等方面,具有較高的開發和利用價值,全國第一座地熱試驗電站就建在縣城南端,1993年還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溫泉旅遊度假區。

(3)礦產資源: 豐順縣地下礦產資源品種較多,主要有:磁鐵礦、赤鐵礦、黃鐵礦、鎢礦、鉛鋅礦、錫礦、輝鉬礦、銅礦、伴生金、銀、砂金、葉臘石,高嶺土、陶瓷土、鉀長石、石英石及稀土等礦產;還有遍布全縣的花崗岩,種類達20多種,其中黑色輝綠岩和翡翠紅花崗岩藏量可觀,是具有極大開采價值的高級建築裝飾材料。

(4)旅遊資源: 豐順風景秀麗,名勝頗多。主要人文景觀有省級溫泉旅遊度假區、龍鯨河漂流、冰臼奇觀、龍歸飛瀑、揭嶺飛泉、銅鼓峰觀日出、八鄉山風情游、相思河生態游、濟公殿、太平古寺、地熱發電、溫泉浴池、畲族風情、埔寨火龍、豐良斜塔、普濟船橋、金日溫泉度假村以及宋末皇帝趙 在留隍萬江的美好傳說、以及清代政治革新家丁日昌和周恩來、朱德、陳毅、李堅真等革命前輩的珍貴史跡。

歷史名人
吳六奇(1607—1665)字鑒伯,號葛如,綽號吳鉤,豐順縣豐良鎮南廂大衙人。幼讀詩書,廣涉經史。嗜酒好賭,盪盡家產而充為郵卒。後浪跡粵閩江浙。在浙江海寧,遇名士、孝廉查伊璜贈資遺歸,並薦入伍。糾集鄉勇,稱雄鄉里,鎮壓義軍,成了地方軍閥,為明廷賞識。萬曆帝封他為總兵。1650年率部降清,得到康熙皇帝的破格賞賜,授掛印總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晉少傅兼太子太傅。歿後贈少師兼太子太師,賜謚順恪。御賜一品典式營造。其墓於大埔縣湖寮虎山下,御制碑文、祭文、遣官祭葬。餘暇讀書,工書法。著有《忠孝堂文集》。

吳逸志(1896—1962)名福勝,字錫祺、學行,豐順縣豐良鎮莘陂村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柏林大學。北伐戰爭時任第四軍團長、支隊長,第八路軍總參謀。廣東國防設計委員,中央訓練團教育委員。1937年4月1日任少將。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九戰區前敵參謀長。1939年7月12日任中將。曾任教育部部員、交通部廣州航政局局長兼治海航政局局長。1938年3月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廣東代表。1949年2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去台灣後,於1958年前後任「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台北區兩權第一研究組召集人。在台灣去世。軍事著作尤多,詩文甚佳。新《豐順縣志》有傳。

鄭國翰,南宋進士,揭陽縣藍田都六圖(即今豐順)人,曾辭官歸里,在飛泉嶺下築「藍田書庄」,招集生徒講學,又在岩側建「攬勝亭」,以觀瀑景。與鄭國翰同榜進士的朱熹,江西婺源人,曾任秘閣修撰,與鄭交往密切,常游揭陽,寓於藍田書庄,偕游飛泉嶺。題寫「落漢鳴泉」四字,後刻於石壁,並賦詩雲:「梯雲石磴羊腸繞,轉壑飛泉碧玉斜。一路風煙春淡薄,數聲雞犬野人家。」800多年來,不少賢達高士結伴到此登臨懷古,留下了墨跡和詩文。揭嶺飛泉勝景絢麗多姿,諸如「秦皇驛站」、「白鶴仙神壇」、牛汶溪中的「犀牛望月」、泰國豐順會館興建的豐華亭等,都足以令遊人流連忘返。距縣城13公里,還有一處「龍歸飛瀑」勝景,是粵東最大的瀑布,寬46米,落差56米,其聲如雷,氣勢如虹,水霧彌漫整個景區,周圍植被茂密,風景秀麗,到此一游,當能吸納浩然之氣。

丁日昌,晚清政治家、洋務運動實幹家,1823年生於豐順湯坑。早年因為熟悉洋務而被曾國藩、李鴻章等賞識重用,歷任江西萬安知縣、蘇松太道、江蘇巡撫、福建巡撫等職。在江蘇任上,短短三年便處理積案27萬多宗,曾兩次巡察台灣,親錄丘逢甲為童試第一名。他積極倡導與主持洋務運動,1863年,李鴻章委派他在上海創辦制炮局,1865年協助李鴻章創辦我國第一家最大軍用工業——江南製造總局,任總辦。籌劃創建了中國輪船航運事業,並繼沈葆楨主持福州船政局。主持駕設我國首條電報線,倡建首條自己設計建築的鐵路。在外交事務上能全力維護民族尊嚴,抵禦外侮,為保護華僑而倡議設立使館。熱心新學,大力促成了我國首批公費留學生的派遣。他體察民情,寬恤民力,深得人民愛載,1877年退休還鄉時,福建百姓高呼「留中丞,活百姓」。丁日昌是我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藏書達10餘萬卷。文史著作很多,《持靜齋書目》、《百蘭山館政書》、《百蘭山館詩鈔》、《海道圖志》和《撫吳公牘》等依然流行於世,為後人所推崇。因積勞成疾,1882年在故里病逝,終年59歲。

丁惠康(1868--1909.6.17)字叔雅,號惺庵,豐順縣湯坑鎮金屋圍人,丁日昌之子。幼隨父居揭陽,受父教誨,博覽家藏群書,常作詩文。20歲赴京讀書,結交名流譚嗣同等,憂國傷時,研討方略。廣東總督岑春煊派其赴日本考察學校,後在廣州主辦學堂事務。辭職後在北京閑居,郁度晚年,逝於京。有《丁征君遺集》。

李堅真(1907.1.14—1992.3.30)女,豐順縣小勝鎮東葉村人。嬰兒時被賣至黃金鎮白溪蕉頭窩村。青年時期從事革命活動。參加紅軍 兩萬五千里長征。任職至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曾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和中顧委委員。出版有《李堅真山歌三百首》、《李堅真回憶錄》等書。《豐順縣志》有傳。

丁家駿(1909-1997)被稱為泰國的石油巨子。廣東豐順縣人。丁為清代名臣丁日昌的後人,1952年,前赴泰國定居,設立泰油貿易有限公司、亞洲石油公司等公司,並獲美國鍾標(賓賽)潤滑油及西雅圖巴達油精公司產品在泰國及香港總代理權。1983年設立了潤滑油及油脂調和廠,並成為泰國最大的油脂供應商。估計家族財產約有3億美元。 曾任泰國中華總商會秘書長、泰中友協副會長。著名僑領、實業家、慈善家。為慈善公益事業及泰中友誼和文化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李國平(1910—1996)梅州市豐順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193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同年任廣西大學講師。1934年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深造,1937年回國後在中山大學任教,後又選送法國巴黎龐加萊研究所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歷任四川大學數學系教授,後任武漢大學數學系教授、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數學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研究所所長等職。

他是中國函數論、數學物理學與系統科學等學科的主要奠基人與倡導人之一。為數學計算技術運用於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已出版的專著18部。他博學多才,文理兼長,愛好書法繪畫,長於詩詞歌賦。1996年2月病逝,享年86歲。

豐順起義
1927年4月21日和5月15日,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豐順縣農民自衛軍與農民群眾曾先後發動了圍攻縣城的起義。第2次起義失敗後,參加起義的農軍退到九龍嶂等地區,並於10月間在九龍嶂成立了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第10團。1928年2月2日,根據中共東江特委關於舉行年關大暴動的指示,工農革命軍東路第10團委和團黨部發出《告豐順縣吳姓的工農革命書》,號召吳姓工農群眾團結起來,集中在土地革命的旗幟之下,同其他個姓群眾一道向反動派發起進攻。2月11日,工農革命軍東路第10團和農民自衛軍2000多人,以及6000多名農會會員在團長鄭興指揮下,高舉黨旗、工農革命軍軍旗和犁頭旗,兵分四路鄉縣城進發,並在良鄉河岸築起碉堡與縣城對峙。當晚7時,各路農軍分別由張之翰、張雪山、張百榮、張其坤、張弼倫等帶領,配合鄭興、張泰元、蔡若愚、黎鳳翔指揮的工農革命軍東路第10團開始攻城。夜9時許,農軍摧毀了河對岸敵人的防禦工事,然後向城內的敵人發起10多次沖鋒。城內的敵人謊成一團,國民黨縣長馮熙周向汕頭國民黨政府求救。接著,馮熙周急調湯坑黃奪標率「工軍」和田貝、張坡、橋背等鄉吳姓保安隊前來解圍。12日,農軍在良鄉的火葯庫不慎爆炸,縣城保安隊乘機進攻暴動隊伍在良鄉的大本營,雙方展開巷戰。敵人放火燒毀農軍營房,迫使農軍向大湛等地撤退。13日,工農革命軍和農軍北路、西路負責人召開佔地會議,調集兵力於14日向縣城反攻。工農革命軍東路第10團分別從縣城的西路、北路組織進攻,並從各鄉組織了500名「敢死隊員」,從雙螺口鄉縣城反攻。農軍雖斃、傷敵10餘人,但攻城未果。此時,國民黨湯坑區長黃奪標已帶領保安隊、「工軍」等反動武裝數百人來援。國民黨軍第13軍第2師副師長兼第5團團長周濟民,於15日也從梅縣帶領第5團趕到豐順。國民黨援軍分頭進攻各處農軍據點。時逢縣城一代流行鼠疫,人災天禍一並降臨。為了保留實力,鄭興召集各路領導人研究形勢,決定分散撤退。

1929年4月4日,中共廣東豐順縣為遵照東江特委的指示,率工農革命軍東路軍第10團、第12團和農民赤衛隊數千人發動了武轉起義。

1929年1月1日,中共豐順縣第二次黨代表大會勝利召開,選舉產生了新的縣委,黎鳳翔為書記。之後新的縣委在全縣發展組織,建立工農武轉。不久,豐順湯坑的反動武裝「進剿」八鄉山革命根據地,被古大存部擊敗。敵復於4月5日糾合反動勢力圍困八鄉山。為解八鄉山之圍和在全縣開展土地革命掃清障礙,縣委決定:繼和工農革命軍東路第10團、第12團和許可權的農民赤衛隊,在全縣發動一次較大規模的起義。起義前,豐順縣工農革命委員會和豐順軍事委員會組成聯合指揮部,由豐順赤衛隊總隊長劉春任總指揮。共分5個暴動區:第1暴動區為東北片,分別攻打國民黨區政府所在地黃金和留隍;第2暴動區為豐順附城地區,各鄉同時動作,攻打各鄉國民黨政權;第3暴動區為湯坑區,以游擊斗爭牽制八鄉山的敵人不來增援;第4暴動區為潭江區,配合第1暴動區作戰。4月6日,中共豐順縣委書記黎鳳翔率領第12團和第4區赤衛隊和革命群眾二三百人在潘田的鐵坑集合。次日晨,即向黃金市發起攻擊。起義隊伍包圍了國民黨第4區治安會和警署,活抓國民黨治安會主席、聯防主任劉欽堂和3名警兵,繳長短槍20餘支。與此同時,縣軍委負責人陳仕珍帶領紅軍和赤衛隊200餘人,從潘田和黃金市出發,向留隍推進。12時抵達留隍,與敵激戰半小時,即佔領制高點留隍中學。分頭搜索街道,守敵潰散。戰斗中俘敵10名,繳槍20餘支,鎮壓反動分子1名。在第2暴動區,下湯、馬圖、上林、過橋、葉畲等鄉均同時暴動。7日晚,農軍和群眾1000多人攻進下湯國民黨百美警衛隊駐地,俘警衛隊隊長等9人,繳槍20餘支。接著,起義隊伍圍攻國民黨雙溪警衛隊,擊斃警衛隊隊長張聲。在馬圖,工農革命軍派兩名攜駁殼槍的隊員率農軍和群眾數百人,攻下向治安會和警衛隊,擊斃警衛隊員1名,俘治安主席和警衛隊教官個1名,繳槍10餘支。工農革命軍第10團9名戰士率農軍和群眾圍攻上林鄉治安會和警衛隊,俘治安會主席朱介之和警衛隊長朱華等9人,繳槍10餘支。豐順縣城附近各鄉農軍向建橋發起攻擊,復活反動分子10餘人,繳槍10餘支。葉舍的農軍和群眾於6日晚,攻打鄉治安會,斃敵1名,收繳槍80餘支。馬圖像的赤衛隊在軍隊的配合下,打下了頑固的銀窟據點,繳槍30餘支。在第3暴動區,工農革命軍第7團和第3區農軍擊退了國民黨對八鄉山的進攻,斃俘敵6人,繳槍20餘支。

豐順全縣起義,共攻陷國民黨區公所兩個,以及13個鄉公所,斃敵11人,俘敵174人,繳槍341支。至次起義,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 農村的斗爭由抗租發展到沒收分配土地,推翻豪紳地主政權。

文物考古
地處蓮花山脈深處的豐順縣建橋鎮發現一座始建於元末明初的古城,至今已逾600年。

這座被當地人稱為「建橋圍」的古城佔地面積近1平方公里,城內佔地1.57萬平方米,整座建築外形像一座城堡,呈長方形,外圓內方,古城四周有護城河水環繞,遠眺整座城像浮在水面的一條大船。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及古城四周數千米既當城牆又當屋牆的城牆,至今仍保存完好並非常堅固。城門外牆高而厚,城門內架設木樓棚和內寬外狹槍眼孔,結構緊湊,並設封火牆不露桁桷,利於群居和防賊御敵。

元末建橋圍的創建者目前已無據可查,但據當地史料記載,建橋地屬丘陵山區,土地肥沃,有利農耕,地處山嶺均屬蓮花山脈,南北兩面高山屹然對峙,有利於林業開發。建橋圍古城最後形成的建設者為明代中期梅州州牧張德達。他原居福建上杭,在任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州牧時,遭戰火紛爭難歸故里,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在此創基。

如今城內約有上千間房屋。這里既留存有元末古巷,更多的房屋是明代飛檐式的四合院建築,也有清代防火山牆式建築混雜其中,它是目前梅州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保存有元、明、清三朝古建築的古城。

從小在古城長大的豐順縣供電局張局長告訴記者,建橋圍古城遵循外圓內方的理論,建造橢圓外廓,內圍屬方形。古城內商鋪俱全,冷兵器時代抵禦外來強敵時,四座城門一關派人防禦,古城便固若金湯,城中居民一兩個月不出城門仍可過平時一樣的正常生活。

古城設計還有幾個奇特之處:一是城內街道和古巷裡看不到一條排水渠。但不管下多大的雨,城內從不會淹水;二是城內建築物的通風採光設計令人叫絕,大大小小24幢四合院式建築,每幢建築物的通風採光都恰到好處,冬暖夏涼;三是防火設計非常先進,除古城四周有護城河環繞外,房與房之間還建有防火山牆,家家戶戶院子里都有水井與廚房相近,井水長年不枯,既便於生活,也利於防火,數百年來城內從沒有發生過大的火災。

歲月悠悠,600多年來,戰火兵燹不斷,外面世界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建橋圍古城卻固若金湯般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得益於古城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古城居民家中,張貼在廳牆上用毛筆正楷書寫的《朱子治家格言》仍觸目可見。在這里,歷史沉澱了先人們的優良傳統:重孝、崇文、安貧樂道,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古城人的生活。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2167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63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93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2000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60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2084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224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865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869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