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多少厘米
㈠ 王羲之的《蘭亭序》的具體尺寸是多少
尺寸:縱24.5、橫65.6厘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㈡ 蘭亭序原版一個字有多大。
《蘭亭序》真跡原版, 早在唐朝時就因唐王李世民生前對此愛不釋手,他死後與之歸葬於乾陵。至今神也不知其一個字究竟有多大。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唐王非常喜愛王字,令人到處搜集王羲之墨跡,《蘭亭序》歸朝以後,令馮承素、歐陽詢等摹寫。現存摹本有數種,傳為馮承素摹寫有「神龍」半璽的摹本為最佳,被啟功先生稱為「下真跡一等」。 誠請採納
㈢ 王羲之的《蘭亭序》的具體尺寸是多少
存世蘭亭集序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是唐朝馮承素摹本。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
簡介: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以便與其它摹本相區別。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品內容:卷前隔水有「唐摹蘭亭」四字標題,引首乾隆帝題「晉唐心印」四字。後紙有宋至明20家題跋、觀款,鈐鑒藏印180餘方。其流傳經過,根據各題跋、印記和記載,大致如下:南宋高宗、理宗內府、駙馬都尉楊鎮,元郭天錫,明內府、王濟、項元汴,清陳定、季寓庸、乾隆內府。歷代著錄有:明汪砢玉《珊瑚網書錄》、吳其貞《書畫記》,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書考》、顧復《平生壯觀》、吳升《大觀錄》、阮元《石渠隨筆》、《石渠寶笈·續編》等書。刻入「蘭亭八柱」,列第三。
參見網路:http://ke..com/view/9367804.htm
㈣ 蘭亭序真跡大小
大小未知,因為王羲之真跡《蘭亭序》隨唐太宗殉葬。
存世蘭亭集序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是唐朝馮承素摹本。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
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以便與其它摹本相區別。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
《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贊嘆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贊嘆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
(4)蘭亭序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書法賞析
談論魏晉書畫藝術。人們總會將它與「形神之辯」的審美趣尚相聯系起來,從「形神兼備」發展到「離形神似」,講求自然。順乎神理,在藝術上這是形式表現和精神內涵的關系,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
華美與質朴的相結合,由此產生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形神兼備」的藝術品格。後來又將它上升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使書畫藝術從對外在客觀世界的表現轉向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抒發。這在晉代的書法藝術中就出現了追求「韻」的審美趣尚。
從流傳的晉書墨跡來看,晉人尚韻,其主要表現為自然天成、和諧暢達的柔性美。王羲之就是晉代書法的傑出代表,後世尊為「書聖」,其《蘭亭序》法帖也被尊崇為「天下第一行草」。
《蘭亭序》在王書中雖不及其行草書札,但作為一種典雅、雙逸、瀟灑的時代風格是無人能超越或與之相伴的。
那種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雙逸的風神,變化多端的筆法,縱橫自如的取勢,使後世學書者感到面對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測的城樓,往住不得其門而入,單看其用筆的豐富,就有藏鋒、稱飾、掛筆回鋒,牽絲、映帶、由方轉圓、由圓轉方等種種奇妙變化,有些橫與波挑又帶有隸書遺意,變化莫測,時出新愈,平和之中見奇縱,這也是《蘭亭序》永久的藝術魅力所在。
所謂「不激不勵,風規自遠」(唐·孫過庭語)正應是對《蘭亭序》之神最恰當的評語。
㈤ 蘭亭序一個字大概 有多大
蘭亭序摹本縱24.5CM,整行無塗改的每列基本在11-13字,這樣平均算下來每個字(連字間距)的高度大約在2CM左右,隨字形不同一般都在1CM——2.5CM之間。
㈥ 蘭亭集序原作的具體尺寸是多少
原作尺寸:縱二十四點五厘米,橫六十九點九厘米
㈦ 蘭亭序紙張長寬尺寸
高24.5厘米,寬69.9厘米
㈧ 蘭亭序的尺寸是多少
150*60厘米
㈨ 馮承素版本的《蘭亭序》尺寸大小是多少
故宮館藏《馮摹蘭亭序》卷,唐,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絕對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