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計量單位 » 小清河加寬多少厘米

小清河加寬多少厘米

發布時間: 2022-09-25 01:47:54

1. 大明湖有多長,有多寬、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有「天下第一湖」美譽。大明湖是一個由城內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積甚大,幾乎佔了舊城的四分之一。市區諸泉在此匯聚後,經北水門流入小清河。現今湖面46公頃(690畝),公園面積86公頃(1290畝),湖面約佔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處約4米。蛇不見,蛙不鳴;淫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兩大獨特之處。

2. 小清河春灌時間

春灌時間:一般在早春土壤解凍後灌一次,果樹開花前後再各灌一次。
灌水方法:
溝灌:在果樹行間開灌水溝,溝深20~25厘米左右,灌水後填平。
分區灌溉:將果園劃分成若干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小區,縱橫做成土埂,將各小區分開;通常每一棵樹為一個小區。

3. 小清河有多長經過哪

全長 240餘公里
流經 流經歷城、章丘,鄒平等地

4. 濟南的小清河

小清河是山東省泄洪、排澇、通航、灌溉、排污等綜合性大型人工河道。主幹源於濟南市西郊,流經惠民、淄博等地市,全長237公里,總流域面積10572平方公里,是省內唯一河海通航、水陸聯運的河道。小清河前身為古濟水下游。濟水,是古代黃淮之間橫貫今山東中部東流入海的一條大河,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至唐代,由於黃河浸淤,東平以西的濟水湮沒,東平以下的濟水改稱大清河。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黃河奪大清河東阿至歷城間河段,在歷城東北脫離濟水故道,東北流至利津入海。為解除大清河北移後濟水下游故道年久失修、洪澇災害頻繁和交通不便之患,金天會八年至十五年(1130~1137年),在歷城東北華不注山陰築下濼堰,將源於濟南諸泉的濼水導入濟水故道,名小清河(別於大清河)。
明清時期曾多次疏浚治理。至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補充水源以利通航,在歷城西北的玉符河東堤建睦里閘,引玉符河水東流入小清河,使小清河西延至睦里閘,形成現狀。小清河水系在濟南市的匯流面積為2824.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匯流面積占該河流域面積的54.7%。主幹河道在市境內長度70.3公里。其支流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8條,絕大多數集中在主幹河道南岸,呈單側羽毛狀分布,基本上屬雨源型山溪河流;北岸的支流較少,均屬平原型坡水河道。沿河(主要在南岸)分布著眾多的碟狀窪地,是歷史上的美里湖、洋涓湖、臘山湖、華山湖、張馬湖等湖泊,現存遺跡。

5. 鄒平段小清河規劃幾個橋

鄒平段涉及5座橋的改造。
小清河復航工程即將進入建設實施的新階段,工程跨越五市,難度可想而知,其中最難處莫過於跨河橋梁以及跨河線纜的改造。除此之外,小清河復航還要跨過幾道坎,面臨著包括水源補給大,防洪要求高、環境保護責任重等諸多困難。
小清河復航工程即將進入建設實施的新階段,工程跨越五市,有不少難點。其中主要的在於對現有設施的改建,小清河的水源補給等等,同時還面臨防洪要求高、環境保護責任重等諸多困難。
小清河復航後,可實際通行1800噸級船舶。除了要加寬加深現有河道,對兩岸基礎設施也要進行改建,據山東省交通廳提供的相關資料,此次通航規劃,最難處莫過於跨河橋梁以及跨河線纜的改造。據了解,小清河復航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改建三級航道169公里,新建、改建4座通航建築物;改建跨河橋梁36座;改造各類水利設施、管道等過臨河建築物700多個等等。
在小清河鄒平段,復航涉及40.2公里長的航道疏浚及整治,5座公路橋梁的改建,1座樞紐船閘的新建,以及水利橋涵、輸油管道、輸電通訊線路等多項設施的重建。

6. 小清河的治理開發

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至1137年(紹興七年),在歷城東北華不注山陰築下濼堰,堰濼水入濟水故道東流入海,名小清河。
明初,小清河上游水患頻繁。1403-1421年(永樂年間)開始築堤。1465年(成化元年)開陳愷溝分洪入大清河。1473-1475年(成化九年至十一年),從歷城至海口全面疏浚小清河251公里,建減水閘38座。1533年(嘉靖十二年)疏浚博興至歷城河道150公里,築博興、樂安境堤岸90餘公里。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疏浚章丘至博興間河道112.5公里。1573-1602年(萬曆年間)濼水在下濼堰北決,全濼入大清河,歷城至章丘間小清河逐漸淤廢,原入小清河的巨野、綉江等河亦人大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游只有原漯河沿小清河故道東流。在清代,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疏浚章丘至陶唐口河段。1716-1718年(康熙五十五至五十七年),開支脈溝,分泄小清河洪水。支脈溝西起高苑城西南之軍張壩,經博興至樂安會小清河入海。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在小清河南開預備河分洪,西起麻大湖,東經會城泊、石村鎮至東北塢注淄河入海。形成了支脈溝、小清河、預備河3河平行入海的局勢。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發13縣民工大開支脈溝,一律開寬為20米、深2.5米,並對滸山、清水二泊進行了清淤,以備滯蓄洪水。同時疏浚章丘縣境小清河,培修萬家口至軍張壩段堤防。治理後,章丘以下的小清河為由河入泊(清水泊),由泊入溝(支脈溝),由溝入海。章丘以上的小清河仍淤廢,上游各支流仍入大清河。1891年(光緒十七年)將支脈溝上段裁彎取直展寬築堤,以承上游歷城、章丘等縣來水,開引河注入博興龍汪窪。在龍注窪下口自博興縣金家橋至羊角溝海口,疏浚小清河正河55公里。河面連馬道開寬10米,深3.3-4.3米不等,出土成堤,用銀19.8萬余兩。博興以下支脈溝仍留作支河以分泄小清河洪水。1892年(光緒十八年)繼續治理,由金家橋向西取直,就支脈溝與預備河兩河間窪地開挖小清河正河,經過博興、高苑、新城、長山、鄒平5縣至齊東縣之曹家坡止,計長48.75公里,河面連馬道仍寬10米,深2.7-4.7米不等。又從金家橋以下起循預備河舊址開浚支河至柳橋以承泄麻大湖上游各河之水並引入正河,支河長12公里,寬6.7米,深2.3-3米不等。正支兩河共用銀24.5萬兩。歷城、章丘、齊東3縣境內河段,也接續挑辦,使小清河全線溝通,並恢復航運,船隻可由羊角溝直達歷城黃台橋,流域內水災有所減輕,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治理。1904年(光緒三十年),在歷城西北的玉符河東堤建睦里閘,引玉符河水東流入小清河,使小清河西延至睦里閘。
1930年,山東省建設廳下設小清河管理局,擬定整理小清河計劃。次年,成立「浚治小清河臨時工程委員會」,對小清河再行勘測,擬定「整理山東小清河工程計劃大綱」,計劃包括幹流整治、水源及支流整治、海口整治及修築碼頭等項。並於1931-1933年,疏浚整治了小清河近源趵突、黑虎等泉,加深趵突泉池1米,鑿新泉6眼。擴大黑虎泉池,挖深1.2米,置一量水堰,增加噴水虎頭兩個。加寬浚深五柳閘至林家橋小清河幹流,兩岸築堤。興建五柳及邊庄兩處閘壩工程。五柳閘壩工程包括船閘及船閘南新挖月河中段建滾水石壩1座,船閘閘箱長100米,閘口寬9.2米,上閘門高3.85米,下閘門高7.15米,同時可過拖船一艘及駁船兩艘。是山東省第一座現代化船閘。邊庄閘閘箱長80米,閘口寬9.2米,可容一拖船及駁船。五柳閘於1931年5月開工,次年8月底竣工。邊庄閘於1932年5月開工,同年11月竣工,11月25日正式通航。
建國後,1956-1964年間,對章丘縣境小清河幹流進行疏浚培堤,並先後建排水涵洞9座。對濟南市市區河段進行復堤,自黃台至鴨旺口長27公里,建排水涵洞3座,並整修疏浚邊庄、五柳閘。對惠民地區境內小清河也進行了堤防整修,並自預備河口以下,切灘長22公里。1966年春由省撥款600萬元對小清河進行較大規模治理,在小清河北岸開挖自陶唐口以東分洪口至蘆清溝口,長84.5公里,寬700米的分洪河。北岸築堤,平均高程15-16米,泄量700立方米每秒。由鄒平、高青、博興3萬民工施工,5月完工,做土方400萬立方米。1967年又調鄒平縣7700人,加固中堤自攔河堤至尚道口,切灘自杏花河口至北營,完成土方380萬立方米。開分洪河後,小清河幹流自陶唐口以東至蘆清溝,形成三堤兩河形勢。
1976年小清河流域被列為山東省1985年實現工業省的重點發展區。1977年3月中共山東省委確定小清河流域為全省農田基本建設會戰區。章丘縣先行一步,於當年10月調民工5萬人,按省委治理小清河統一規劃,大幹40天完成章丘縣河段的切灘、築堤、展寬堤距工程,堤距330米,河口寬一般70米,河底寬10-13米,深5.0-7.0米,左堤長15.6公里,頂寬15米,堤高3~4米。右堤長11.9公里,堤高3~4米,頂寬10米。由於上下游未能統一治理,未能充分發揮效益。
1978年由省計委、建委、農辦及水利、交通部門組成領導小組,共同編制了小清河綜合治理規劃,擬全面解決防洪、除澇、灌溉、航運及環保、戰備等問題。計劃1979-1982年,完成小清河展寬堤距、擴大河槽及分洪道開挖,以提高防洪排澇能力。1978年9月成立山東省小清河會戰辦公室,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李振兼辦公室主任。10月,由惠民地區組織鄒平、高青、博興、廣饒、沾化、濱縣、惠民等縣13萬民工施工,至12月底完成了張北公路橋至蘆清溝分洪河子槽開挖,長53.4公里,同時加高培厚分洪河北堤56公里。治理後,子槽泄量200立方米每秒,最大底寬38米,左灘地保持70米,新堤頂寬15米,共做土方1551萬立方米,用工1030萬個,投資1344萬元。由於蘆清溝以下子槽出口位置,事先未充分醞釀,廣饒、壽光兩縣意見不同,壽光境內有4公里未能開挖。張北公路以上31公里,因受資金限制,也未開挖。1980年12月工程停建,迄今未發揮防洪效益。但在引黃濟青工程中,利用分洪道子槽34.8公里河段輸水。 位於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鄉淄河上游(原名「金雞山水庫」)。控制流域面積780平方公里。總庫容1.0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74億立方米。
1960年2月4日開工,1961年2月停工緩建,1966年11月復工續建,至1972年9月,基本完成大壩、西溢洪道、輸水洞等工程,並投入運用。1976年6月至1981年底,完成大壩加固、東溢洪道開挖、西溢洪道建閘等。至1985年,水庫工程共完成土石方886萬立方米,混凝土4.8萬立方米。累計國家投資3934萬元。
水庫主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長760米,最大壩高48.76米,頂寬8米。副壩為均質土壩,長422米,最大壩高32.77米,頂寬8米。西溢洪道上建閘5孔,最大泄量4668立方米每秒。東溢洪道上建頂寬6米、長32米的自潰壩,最大泄量3748立方米每秒。輸水洞最大流量65.4立方米每秒。
水庫達百年一遇設計防洪標准。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40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5.7萬畝,並供給5萬人吃水。

7. 山東省小青河全長有多少公里

小清河,黃河流域山東省中部渤海水系河流,源起濟南市泉群。1904年(光緒三十年),於濟南西郊睦里庄玉符河東堤建閘,引玉符河水東流入小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源向西延至睦里閘。小清河東流經濟南市的槐蔭、天橋、歷城、章丘,濱州市的鄒平、高青、桓台、博興、廣饒、壽光等縣(市、區)至濰坊市壽光市羊角溝入渤海,全長237公里,流域面積10336平方公里,是一條防洪除澇、灌溉、航運綜合利用河道。

8. 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圖中小清河流向的方向 _____ __...

(1)由北向南
(2)17
(3)山脊 山谷 鞍部
(4)10000
(5)緩(或小) 甲地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9. 桓台小清河水面多寬水多深

小清河這個水面的話,好像水是寬的話,就是個不到五米左右,然後水深的話。這個最深處應該有十米多

10. 小清河的水文特徵

據1956~1979年同步觀測系列統計,小清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40.4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121毫米,摺合年徑流量為12.7億立方米。徑流的年際變化,根據石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6706平方公里)實測資料,最大年徑流量發生在1964年,為28.6億立方米,最小值在1968年,為1.93億立方米,最大量為最小量的14.8倍。小清河徑流量主要是大氣降水補給,但泉水補給較為豐富,因此小清河水情變化較為穩定,徑流的年內分配較為均勻。
小清河主要支流均發源於魯中南山地,比降大,集流迅速。而幹流經行低窪地區,比降小,水流平緩。如遇全流域性的大暴雨,每因宣洩不及而潰決成災。建國後,洪水災害最嚴重是1964年,此年汛期,雨日連綿,暴雨接踵,各支流洪峰流量總和達3000立方米/秒以上,釀成巨大災害。
小清河水土流失在各支流的上游山地區較為嚴重,多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在1.5~2.0公斤/立方米之間,下游平原區含沙量較小,一般不超過1公斤/立方米。據廣饒石村水文站1956~1969、1972~1979年實測資料,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為34.7萬噸。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2161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630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928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99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55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208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21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861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861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