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半徑是多少億平方千米
1. 地球平均半徑是多少
地球平均半徑是:6357km到6378km之間。極半徑: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距離,大約3950英里地球大概半徑6370.856千米。(兩極的差極小,可以忽略)。
赤道半徑:是從地心到赤道的距離,大約3963英里(6377.830千米)。平均半徑:大約3959英里(6371.393千米)。這個數字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所有各點距離的平均值。
可以這樣算:平均半徑=(赤道半徑×2+極半徑)/3,地球半徑有時被使用作為距離單位,特別是在天文學和地質學中常用。它通常用RE表示。
(1)地球半徑是多少億平方千米擴展閱讀:
平均大約3959英里(6371.393千米),地球的任何一條半徑長度都落在最小的約為6,357km的極半徑以及最大的約為6,378km的赤道半徑之間。
地球形狀與標准球體的偏差只有約三百分之一,這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充分地把地球看做球體並使用術語「地球半徑」。這個概念也可以推廣到其他主要的行星上去,只不過扁率有差異而已。
2. 地球平均半徑是多少
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393千米。這個數字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所有各點距離的平均值。
平均半徑
大約3959英里(6371.393千米)。這個數字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所有各點距離的平均值。
可以這樣求:平均半徑=(赤道半徑×2+極半徑)/3。
地球半徑有時被使用作為距離單位,特別是在天文學和地質學中常用。它通常用RE表示。
地球大概半徑6370.856千米。
形態
地球形狀大致呈橢球形。
從地心出發,地球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高了43千米(27英里)。因此,地球表面離地球質心最遠之處並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而是位於赤道上的厄瓜多欽博拉索山的山頂。地球的參考橢球體平均直徑約為12,742千米(7,918英里),約等於(40,000 km)/π,這個整數並非巧合,而是因為長度單位米的最初定義是經過法國巴黎的經線上赤道與北極點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
3. 地球的半徑是多少
地球的半徑不是一個恆定值,因為地球本身是橢球型。
在赤道附近會長一些,兩極會短一些。
平均大約在六千三百六十千米左右,也就是
6
360
000
米。
4. 我們地球到底有多大
地球的大小是10820億立方公里左右。
面積是510100934平方公里左右,地球赤道半徑為6378.140公里,而且赤道周長為40075公里。
5. 地球半徑是多少
地球的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
地球海陸分布:地球總面積約為5.10072億平方千米,其中約29.2%(1.4894億平方千米)是陸地,其餘70.8%(3.61132億平方千米)是水。陸地主要在北半球。
有五個大陸:歐亞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大陸,另個還有很多島嶼。大洋則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五個大洋及其附屬海域。海岸線共35.6萬千米。
氣候:因為地球氣候從亘古到現在都有發生巨大變化並且這種變化將繼續演進,很難把地球氣候概括。地球上與天氣和氣候有關的自然災害包括龍卷風、台風、洪水、乾旱等。
6. 地球的半徑,周長和表面積是多少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積被水覆蓋,稱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餘是陸地板塊組成的大洲和島嶼,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極的冰蓋及北極存有冰。
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態金屬的外地核以及固態金屬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場。外部被氣體包圍,稱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6)地球半徑是多少億平方千米擴展閱讀
化學組成:
構成地球的主要化學元素有鐵(32.1%)、氧(30.1%)、硅 (15.1%)、鎂(13.9%)、硫(2.9%)、鎳(1.8%)、鈣(1.5%)、鋁(1.4%);剩下的1.2%是其他微量元素,例如鎢、金、汞、氟、硼、氙等。
由於質量層化(質量較高者向中心集中)的緣故,據估算,構成地核的主要化學元素是鐵(88.8%),其他構成地核的元素包括鎳(5.8%)和硫(4.5%),以及質量合共少於1%的微量元素。
構成地幔的主要礦物質則包括輝石、橄欖石等。至於地殼的化學構成,氧是地殼內豐度最高的元素,佔了46%。地殼中的含氧化合物包括水、二氧化硅、硫酸鈣、碳酸鈣、氧化鋁等,而地殼內含量最高的10種化合物、絕大部分構成地殼常見岩石的化合物均是含氧化合物。
7. 地球的半徑是多少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
(7)地球半徑是多少億平方千米擴展閱讀
地球海陸分布:地球總面積約為5.10072億平方千米,其中約29.2%(1.4894億平方千米)是陸地,其餘70.8%(3.61132億平方千米)是水。陸地主要在北半球。
有五個大陸:歐亞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大陸,另個還有很多島嶼。大洋則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五個大洋及其附屬海域。海岸線共35.6萬千米。
氣候:因為地球氣候從亘古到現在都有發生巨大變化並且這種變化將繼續演進,很難把地球氣候概括。地球上與天氣和氣候有關的自然災害包括龍卷風、台風、洪水、乾旱等。
8. 地球的平均半徑是多少千米最大周長是多少萬千米表面積是多少
地球半徑是指從地球中心到其表面(平均海平面)的距離。平均大約3959英里(6371.393千米)。
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因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故赤道為地球的最大周長,約是4萬千米.
9. 地球半徑多少公里
6371公里。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9)地球半徑是多少億平方千米擴展閱讀:
地球年齡
21世紀科學家對地球的年齡再次進行了確認,認為地球產生要遠遠晚於太陽系產生的時間,跨度約為1.5億年左右這遠遠晚於此前認為的30-4500萬年。
此前科學家通過太陽系年齡計算公式算出了太陽系產生的時間為55.68億年前,而地球產生的年齡要比太陽系晚30億年到45億年左右,大約為25.48億年前左右。在2007年時,瑞士的科學家對此數據進行了修正,認為地球的產生要在太陽系形成的6200萬年之後。
科學家一般是通過同位元素鉿182和鎢182兩種放射元素來計算地球和月球年齡的。鉿182的衰變期為900萬年衰變之後的同位素為鎢182,而鎢182則是地核的組成部分之一。科學家們認為在地球形成時,幾乎所有的鉿182元素全部已經衰變成了鎢182。
僅有極少量存在,正是這微量的鉿182才能夠幫助科學家測算地球的真實年齡。尼爾斯研究所的教授說道:「所有的鉿完全衰變成鎢需要50-60億年的時間,並且都會沉在地核,而新的表明,地球和月球上地幔含有的元素量高於太陽系,而經過測算時間大約為1.5億年左右」
10. 地球的半徑是多少地球的半徑是多少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
一、概念: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二、概述:
1、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2、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三、內容:
1、人口:世界人口總數是人類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在地球上生活的數目。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估計,截至2013年1月4日,全世界約有70.58億人。世界人口在15世紀的黑死病後不斷增長,最快的世界人口增長率(高於1.8%)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根據世界人口預測,世界人口將繼續增長直到2050年。
2、政區:世界上共有226個國家和地區,國家199個,地區27個。亞洲(48個國家), 歐洲(44個國家/2個地區) 非洲(53個國家/3個地區) 大洋洲(14個國家/10個地區) 北美洲(23個國家/13個地區) 南美洲(12個國家/1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