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計量單位 » 砌河溝多少錢一平方

砌河溝多少錢一平方

發布時間: 2022-10-07 06:57:11

1. 河溝填滿砌的商品房能買嗎

個人覺得還是不買為好,原因如下:
1、因為是商品房本身質量並不是那麼靠譜,加上復雜的地質條件不可確定因素太多了。
2、基礎由於在溝內,淤泥處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地基下沉,或者不均勻沉降這樣會導致牆體開裂。
3、一般在河溝內不一定是朝向滿足採光通風等諸多條件,更不用說風水如何了

2. 養一畝田螺能賺多少錢

養殖田螺效益比較顯著。專養田螺,667㎡可產400kg,目前市場價格為3~4元/kg,以3.5元/kg計,667㎡產值可達1400元。另外田螺池還可混養少量草魚,增加螺池單位面積效益。由於田螺養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餌料,其餌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田螺養殖的純利潤大約有1000元/667㎡左右,效益較為可觀。下面一起來看看福建省養殖戶張國慶是怎麼樣發展田螺走上致富路的。張國慶是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伊家鄉陳家村的一個村民,他是一個田螺養殖專業戶。剛開始的時候,村裡的上級覺得按照常規方式種田沒有效益,也沒有創新,於是今年鄉里就推廣了田螺養殖,張國慶一聽說就非常感興趣,第一個就報名了,鄉里組織他們進行了培訓,還送他們到外地進行了學習。這次培訓讓張國慶大開眼界,他發現別人養殖一畝田螺的收入比他種植好幾畝水稻都多。回來以後張國慶就租下了六十多畝山壠田,他告訴我們說,秋冬季節能收獲一百公斤田螺,如果按照二十塊錢一公斤算的話,一畝可以收益兩千多。下一步他還打算在地里種上紅米和有機稻米,然後再放養稻花魚,一畝地又可以多收益六百塊錢。除此之外,他還想等到自己成功以後一個合作社,帶領的人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田螺養殖前景很好,可以發展到餐飲業上,養殖利潤相當可觀。田螺怎麼養才能高產1、生活習性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涼、底質松軟、餌料豐富、水質清鮮的水域中,特別喜歡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歡棲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質的水域環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窪或緩流的河溝等水體中。田螺食性雜,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莖葉、細菌和有機碎屑等,並且田螺喜歡夜間活動和攝食。田螺在水溫15攝氏度左右開始活動與攝食,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0-27攝氏度,30攝氏度以上時,田螺會將肉體縮入螺殼內停止攝食,群集於蔭涼處或潛入泥土中避暑。水溫超過40攝氏度時田螺會死亡,水溫低於8攝氏度時田螺便潛入泥穴中冬眠,來年開春水溫回升到15攝氏度左右時,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動和攝食。2、繁殖習性區別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其右觸角形態。雄田螺的右觸角向右內彎曲(彎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個體大而圓,雄螺小而長。田螺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其生殖方式獨特,田螺的胚胎發育和仔螺發育均在母體內完成。從受精卵到仔螺的產生,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一年時間。田螺分批產卵,每年3月-4月開始繁殖,在產出仔螺的同時,雌、雄親螺交配受精,同時又在母體內孕育次年要生產的仔螺。一隻母螺全年約產出100-150隻仔螺。3、種螺放養一般3月下旬開始可陸續投放種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畝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潑灑生石灰清除野魚蝦和其他雜螺,3-4天後在水體堆放有機肥料和繁殖餌料生物供田螺攝食。種螺可從集市選購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種螺100-120個,池中也可搭養4尾夏花鱅魚。放種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適量的糞肥,培育餌料生物。種螺放養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種螺應選擇色澤淡褐、殼薄而完整、體圓頂鈍的鮮活螺。養殖田螺可單獨放養,也可套養部分鰱、鱅魚種或採取田螺、泥鰍混養方式。4、養殖水體田螺適應能力強,疾病少,只要避開大量農葯、化肥毒害,農村許多平坦的河渠、溪灘、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體都可放養。如開挖專池飼養則選擇水源方便、為腐殖質土壤的地點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適宜,則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積大小不限。若是開闊的水體,水面可培植少量紅萍和水蓮等,池塘四周種植一些長藤瓜菜搭棚遮蔭,水中布置竹尾、樹枝或石塊、草地等供田螺隱蔽棲息。5、水質調節養殖池中的水質好壞是養殖田螺成敗的關鍵之一。首先要保證水質優良,凡含有大量鐵質和硫質的水,絕對不能使用。因為含鐵量過高的水,放養種苗後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殼上也附著紅銹,甚至螺肉也呈現紅棕色。硫磺水質同樣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養殖用水以稍混濁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體最佳,不要過於清澄透明,水體應含有豐富的天然餌料和充足的氧氣。由於田螺對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當溶氧量在3.5毫克/升時,就不太攝食,降至1.5毫克/升時,就會死亡,所以養殖用水必須清新,能用半流水式養殖較為理想。螺池要經常注入新水,以調節水質,特別是繁殖季節,最好保持池水流動。高溫季節,採取流水養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節以微流水養殖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6、飼養管理最初的三至四個月成長最快,以後逐漸緩慢,以至二年後則不再成長。因此,田螺在人工養殖期間要抓住時機,充分投餌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長成,這樣螺肉大且柔軟味美,為天然者所不及,產量也較高。自然水域中粗放的養殖方式,只需保持水體肥度,每隔一段時間施放適量的廄肥、雞糞、牛糞、豬糞或稻草等有機肥料即可滿足田螺生長需要。放螺後投喂菜葉、米糠、豆餅、菜餅及動物內臟等下腳料。餅類浸泡變軟後投喂,其它飼料切碎拌勻投喂。投飼量一般按田螺總重的1%-3%計算,二、三天投喂1次,並根據田螺的生長和攝食情況調整投飼量。投飼不必定位,並要多設投飼點。水溫低於15攝氏度或高於30攝氏度時不需投飼。田螺對營養要求不高,簡單地用米糠、麥麩、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飼料。根據田螺吃食情況和氣候情況,在生長適宜溫度內(即20-28攝氏度),田螺食慾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飼量為體重的2%-3%。當水溫在15-20攝氏度、28-30攝氏度時,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給1%左右。當溫度低於15攝氏度或高於30攝氏度,則少投或不投。田螺在天然狀態下,當年能長至6-8克的個體,而人工養殖的個體重可達12-15克。7、日常管理嚴禁流入受農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鴨、蛇、鼠、鳥等敵害侵入;及時清除水中雜草和草根。平時採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溫季節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溫升高和保證水體溶氧充足。寒冷天氣田螺進入泥土冬眠,此時,每周換水1-2次,並向水體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越冬管理當水溫下降到8-9攝氏度時,田螺開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殼頂黏土,只在土面留個圓形小孔,不時冒出氣泡。田螺在越冬期間不吃食,但養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換1次水,以保持適當的含氧量。8、養殖注意事項經過一年的精心飼養,投放的幼螺可達10-20克,當年孵出的仔螺也可達到5克以上規格。收獲田螺時,採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法,有選擇地攝取成螺,留養幼螺和注意選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補種,以後無需再投放種苗。根據其生活習性,在夏、秋高溫季節,選擇清晨、夜間於岸邊或水體中旋轉的竹枝、草把上揀拾;冬、春季則選擇晴天的中午揀拾。另外,也可採用下池摸捉或排水乾池揀拾等法採收田螺。

3. 我想養殖肉鴨2000隻在出欄前需要多少錢飼料

大概4萬左右。
飼養技術

放養方法
1、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隻。
2、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厘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隻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區,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並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採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後進行補飼,並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煉,逐漸進入放養園。
4、加強監管,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採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禦措施,不管放養多少只,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並要固定專人管理。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5、防疫滅病:放養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禦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
鴨子的食物很廣,象現在大的養殖戶就是飼料配合新鮮草料,有時也放養到稻田裡 ,小時候養過,挖蚯蚓,摘嫩草,剩飯剩菜也能喂,比雞還好養
雛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鴨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抓好雛鴨的管理。
及時開食雛鴨出殼1天後即開食。開食前需先「開水」(飲溫水),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開食的飼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飯,將其撒在竹席上,讓雛鴨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後改為煮爛的小麥或全價配合飼料,每天喂4-5次。15天後每天喂3次即可。雛鴨開食3天後,需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將小魚蝦、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與食料拌在一起喂給。此外,雛鴨還應補給適量的青綠飼料,可將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採食。
加強保溫 雛鴨正常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度,4-7日齡25度,2周齡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溫方式是,利用雛鴨的自發熱量進行取暖。但是,當外界氣溫較低時,則應用火爐等熱源加溫,使育雛室的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鍛煉下水鴨子屬水禽。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採食量。因此,應在出殼5天後就鍛煉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將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濕鴨腳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鍾;以後水深逐漸增加,時間逐漸延長。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後,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將羽毛梳理晾乾再趕回鴨舍。
預防疾病 育雛室、運動場要勤換墊料,加強通風,堅持定期清掃和消毒,保持清潔、乾爽。食槽、水槽需經常洗刷和消毒,以減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此外,還要及時對雛鴨接種疫苗,防治疾病。
一、品種選擇
稻田養鴨是一種粗放的飼養方式,而且在稻鴨共棲種養模式中,養鴨只是綠色優質大米生產的一個輔助性產業,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選擇鴨品種時,重點考慮生命力旺盛,適應性廣,耐粗飼,抗逆性強的中小型優良品種。推薦飼養吉安紅毛鴨和冊麻鴨等蛋肉兼用品種。
(一)吉安紅毛鴨
吉安紅毛鴨體型短圓、頸粗短。公鴨大小適中,緊湊、前胸寬、胸肌發達。母鴨體型桃園、馮湊、眼大突出、明亮、胸肌發達。具有遺傳性能穩定,生產性能良好,耐粗飼,覓食力強,肉嫩、瘦肉率高,羽毛生長與體重增長同步,是加工板鴨優質原料。據農村調查,以放牧為主,飼養80-90天,體重可達1000-1150克,其間補喂稻穀3-4kg,在板鴨廠育肥28天,體重1350-1400克(耗稻穀4kg),達到板鴨加工要求。紅毛鴨開產日齡112天,產蛋率達5%日齡為134天,50%為186天,成年母鴨平均體重1450克。該鴨適合我省農村各種方式的飼養。
(二)山麻鴨
山麻鴨原產於福建龍岩地區,是我國優良蛋鴨品種之一。公鴨胸寬背闊,體軀較長。喙黃綠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母鴨身體細長、勻稱緊湊、站立和行走時軀干與地面呈450角以上,頭較小,喙呈古銅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通體麻褐色。據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測定,公母鴨平均初生體重42.78克,4周體重553.10克,90日齡體重1330克,72周齡(504日齡)體重1515克。成年公鴨體重1300克,成年母鴨體重1500克。母鴨開產日齡120日齡左右,500日齡產蛋280-300枚。山麻鴨具有開產早,產蛋高,適應性廣,適合農村各種方式養殖。
二、飼養管理
(一)雛鴨飼養管理
雛鴨的飼養管理是俗稱育雛,是養鴨十分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須科學管理,給雛鴨創造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光照、營養和清潔安靜的環境等,盡量減少惡劣應激的影響。
1、雛鴨選擇
育雛的季節須仔細考慮,特別是稻鴨共棲模式,應選擇最佳的育雛季節,以取得最好的生產效果和經濟效益。稻鴨共棲的鴨苗主要是春雛和夏雛,秋雛和冬雛不作選擇。
①春雛
指3-5月份孵出的雛鴨。春季氣候逐漸回暖,陽光充足,對雛鴨生長有利,成活率和強健率高,到中鴨階段,由於氣溫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體質好,生長增重快。稻鴨共棲的鴨苗應選擇春雛,育雛結束正好與水稻栽插相銜接。不過春雛須注意做好保溫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濕,氣候多變,疾病容易入侵,處於炎熱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蔭等工作,所以管理須仔細認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②夏雛
指6-8月份孵出的雛鴨。此時高溫高濕,雛鴨食慾差,生長發育受影響,成禽的生產力較低,且防暑降濕工作量大。不過,夏雛一般不需供熱保溫,作肉用商品鴨時只要適當做好防暑工作,飼養成本不會很高。
③秋雛、冬雛
秋雛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雛鴨。冬雛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雛鴨。與水稻種植在季節上不相適應。
2、育雛方式
根據現有鴨舍的具體情況,可採取多種育雛方式。針對稻田養鴨的具體情況,應集中育雛後,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紹其中幾種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雛
即直接在鴨舍地面上鋪厚墊料,如刨花、粗木悄、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雛,定期清理更換墊料,使之保持清潔乾燥,此法簡單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雛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網育雛
即鴨舍1/3地面鋪設離地網面,另外地面不鋪網,只鋪墊料。飲水全部放置在網上,這樣舍內地面保持乾燥。注意斜面坡度須小於250。此法成本適中,且利於清潔工作,效果較理想,所以比較常用。
③紙箱育雛
利用普通大一點的硬紙箱,將雛鴨養於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氣時不用熱源供溫,可自溫育雛,大大降低保溫費用,且簡單易行,投資小。但須注意保持乾燥、衛生和通風,常在紙壁鑿孔以通氣,需適時分群轉移,隨著雛鴨逐漸長大,逐步將部分鴨移出至其它紙箱或育雛舍,使其飼養密度適中並逐漸脫溫。因此法受天氣影響較大,工作繁雜,育雛數量有限,適合小規模養殖。
3、飲水和飼料
①飲水
雛鴨出殼後24小時內一定要飲到水,一般做法是,將雛鴨放入1厘米深的淺水盆中幾分鍾,讓雛鴨濕腳和飲水,即通常所說的「點水」。水質必須新鮮、清潔、水溫接近室溫,隨著日齡的增加,雛鴨的飲水量加大,經常清洗飲水用具和換掉臟的飲水,裝入新鮮的水。
②開食
在雛鴨出殼後24-28小時內,當全部雛鴨飲到水後,讓雛鴨開食。最遲也不能超過36小時。雛鴨開食後的最初幾天,應採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須保證雛鴨吃飽。以後讓雛鴨自由採食,自由飲水,晚上不設人工光照。
③飼料飼喂
雛鴨飼料宜新鮮、清潔、營養、顆粒大小適中、適口性好、易於消化的飼料。雛鴨在10-15天期間,每羽鴨用全價飼料500克分供食,在飼喂過程中拌加少量米飯。然後,用米飯加稻穀、碎玉米等穀物類飼料喂到體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風
目前絕大多數開放式鴨舍是以調節舍內的溫度和濕度為主要標准來進行通風換氣的,靠開閉門窗的多少和開閉時間的長短來控制通風。窗戶應設在高處,既使風吹不到鴨身,又利於排除較熱較輕的廢氣。同時,防止賊風和溫度波動引起雛鴨感冒和生長不良。
②密度
通常雛鴨群以400-1000隻為宜,地面平養時,第一周齡每平方米20隻左右,第二周齡14隻左右,第三周齡以後不應多於10隻;網面平養和地網結合飼養時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養1/3。
③溫度
雛鴨生長須適宜的溫度,要避免室內溫度大幅度升降。1-3日齡,溫度為28-30Cº;4-6日齡,溫度為24-26Cº;7-10日齡,溫度為20-23Cº;11天以後類推。前期當室內溫度低於20Cº時,可用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供暖。注意防止鴨子堆集,並及時疏散。
④濕度
充雛時適宜的相對濕度為56-70%,這和雛鴨出孵時機器內濕度接近,可避免雛鴨因呼吸乾燥空氣而散發體內大量水分,影響機體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雛鴨開食後,採食量小,採食速度慢,為了保證雛鴨有足夠的採食和飲水時間,一般在最初3天採用全天24小時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線強度以雛鴨能看見飼料和飲水為宜。
⑥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的程序和種類在各地區是不同的,這取決於當地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狀況。最好由禽病專家進行調查,制定好免疫接種計劃並嚴格執行。
⑦適時淘汰
由於稻田養鴨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條件下進行,鴨群必須健康。應當適時淘汰健康狀況差、生長不良的鴨。
(三)稻田放鴨管理
1、入田時間
稻田養鴨需注意下田時間,雛鴨孵出20天,體重約100克以上,水稻拋秧15天,移栽12天以上,可放入大田。成年鴨應適當推遲2-3天下田。
2、田間飼養設施准備
①每稻田准備優質尼龍網2.5公斤左右,不規則稻田和狹長稻田應准備多些。在田的四周用三指尼龍網圍成防逃圈,圍網高60cm,每隔1.5-2米樹一支撐桿。
②在田的一角按每10隻鴨一個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鴨舍,舍項需遮蓋,以避日曬雨淋,三面作檔,但必須通風透氣,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鋪,舍下挖一個2倍於鴨舍的大小50-60cm深的水函。
③稻田間開挖35cm寬、30cm深的豐產溝若干條,在放鴨期間始終滿水,供鴨子嬉水。
3、放養密度大鴨為每畝15羽左右,幼鴨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
4、鴨在育雛期間沒有放牧的習慣,下田前的應進行採食訓練。稻田放鴨,主要採食稻田裡的雜草、昆蟲和水生動物等食物。先調教採食落地穀子後,將穀子撒入淺水中,讓鴨去啄食,多次後形成條件反射,此後放入稻田會主動尋找食物。
5、每天每隻鴨用50-100克稻穀、玉米、飼草等飼料補飼,注意定時,定點飼喂,就注意視情況增減飼喂量,不可過足或過少。杜絕用發霉、發臭的飼料及發臭、生蛆的動物飼料喂養。
6、合理安排放牧時間。
①根據氣溫和水溫確定放牧時間。稻田放牧,通風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淺,易被曬熱,氣溫超過30Cº時,不宜下田放鴨。特別在炎熱的夏季,應在上午9時前和下午涼爽的時候進行。
②適當輪流放牧。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復放牧,適當休閑幾天再放。稻田不同生長期和收獲期,最好進行搭配。
③水稻收割後,田中有大量遺粒,這時可集中放牧。
7、稻鴨共棲,放鴨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炎熱的夏天,因此,鴨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礎上,保持鴨舍通風,並設置一此遮蔭樹枝或小涼棚。豐產溝應滿水,讓鴨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
8、結合治蟲進行放鴨。先摸清蟲情,如蟲害較重時,減少補料,讓鴨處於半飢餓狀態,大量採食害蟲,充分發揮防治害蟲的目的。
9、水稻噴葯前,把鴨子引誘在鴨舍圈住。
10、後期管理。
①水稻乳熟期收鴨、以防鴨吃稻穗。為方便收鴨,平時喂養時就養成鴨子聽到某種聲音集攏的習慣。
②收回的鴨子可收回家中或圍於田間舍內。
三、常見鴨病預疫
稻田養鴨開放性飼養,容易感染疫病和傳播疫病,應十分注重鴨子防疫工作。
1、鴨瘟
肉鴨,7日齡,雞胚億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7天後可產生抗體,並保護肉鴨至上市。
2、鴨病毒性肝炎免疫
雛鴨:1-3日齡,雞胚化弱毒苗,0.5ml/只,頸皮下注射,2天後產生抗體,5天達到高水平。
3、鴨霍亂免疫程序:
鴨霍亂的疫苗我為禽巴氏桿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種2日齡以上的鴨群,免疫期達三個半月。禽霍亂氫氧化鋁膠苗,用以2月齡以上的鴨群。每隻鴨肌肉注射2ml,間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個月,禽霍亂油乳劑滅活苗,用於2個月全以上的鴨群,每隻鴨皮下注射1ml。免疫期為6個月,也有報道用鴨巴氏桿菌A製成的疫苗,每隻鴨肌肉注射2ml,可產生4-5個月的免疫力。
四、注意事項
1、建議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葯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盡可能地不使用農葯。
2、田間鴨舍建造時,應考慮防止鼠類侵害。
3、稻田施葯期間,應及時收鴨起田,待安全間隔期後,再下田放鴨。稻田施葯安全間隔期內,鴨子飲用水與稻田水應分開,防止鴨中毒和鴨產品污染。
4、發生過鴨瘟或帶傳染病鴨子走過的地方,以及被礦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養鴨。

4. 填埋的河溝砌的商品房會有問題嗎

填埋的河溝砌的商品房不會有問題很多房子都這樣做的。

5. 農村蓋房西戶高四層東戶南邊是河溝應該怎麼蓋

1、在遠離河溝的地方打地基,必須挖至老土層,土質應均勻一致,並且進入老土層深度不應小於20厘米。且基礎埋深不應小於當地凍土層的厚度,還不能小於50厘米,基槽的回填土應做到分層夯實。基礎控至持力層後,應用鋼筋探測地基下是否有空洞及軟弱層。
2、磚砌體,承重牆應為240毫米實心磚牆,不得以空斗牆作為承重牆。嚴禁在砌築完畢的承重磚砌體上開水平槽,或牆身上隨意打洞,砌體砂漿應按規定配比施工,且必須在一定時間內使用完。
3、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應按規定配比施工。砼澆築時,應採用機械振搗,確保砼密實,最好一次性澆築完畢,砼澆築完畢後2到3天,其上面不能堆載,臨時的堆載不能過大或者振動,材料也不能集中的堆放,以避免造成砼結構的破壞。而且現澆板上不能隨意開洞、開槽。
4、鋼筋施工磚混結構圈樑必須沿牆貫通,不能間斷,構造柱應與圈樑連成一體,增強房屋的抗震性能。懸臂梁在牆體部分的尾梁長度應滿足抗傾覆要求,應有專業人員進行復核。施工時應避免鋼筋位置錯誤,防止欄板傾覆。
5、安裝予制樓板安裝就位時,兩塊樓板之間應留20到40毫米間隙,兩端下口應座漿,擱置在牆體兩端的樓板孔應用砼堵實。預制樓板上不能隨意開洞、開槽。預制樓板擱置長度在砼構件上長度不小於80毫米,在牆體不少於100毫米。

6. 魚塘養鴨要多少本錢

魚塘養鴨要3萬左右本錢。
魚塘養鴨技術:
1、選擇合適水面
水面一般選用面積667平方米以上,水深1.5-2米以上的成魚池和二齡魚種池,選適合的河溝、小型湖泊、水庫也可。對沙土埂、土質較松的池埂及新開挖魚池上的鴨圈池埂應修築護坡。此外,一齡魚池一般不宜放鴨,還有稻田也不適合魚鴨混養。
2、選擇適宜方式
現階段實行魚鴨綜合經營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放牧式。即鴨群散放於池塘或湖泊水面,傍晚趕回鴨棚。這種方式有利於大水面魚類養殖,也可節省一部鴨飼料,但對魚增產效果不大。二是塘外養鴨。即在漁池附近建鴨棚,並設置水泥活動場、活動池,每天將活動場的鴨糞、殘余飼料沖洗到漁池中。這種方式便於鴨群集中管理,但不能充分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長處。三是魚鴨混養。即在漁池堤埂上建鴨棚,圍一部分池埂作活動場,把鴨直接放養在漁池上。這種方式能較好地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生態效應。農戶因地制宜地選擇好適宜的經營方式,可發揮最大的效益。
3、進行合理搭配
漁池養鴨一般以每667平方米放鴨100-150隻為宜。若放鴨200隻以上,應以養鰱、鱅、羅非魚或鯉、鯽等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為主,不宜以草、魴或青魚為主。此外,還要注意換水增氧。每667平方米魚池養鴨不宜超過250隻,否則魚產量會明顯下降。以每隻鴨年產糞40-50千克計,養鴨魚池比不養鴨的每667平方米要增加4800-7500千克肥料,有效培肥塘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為鰱、鱅魚生長提供充足的飼料。養鴨魚池可以鰱、鱅魚為主,每667平方米可投放魚種50-75千克,1000-1500尾。以養草、青魚為主,每6667平方米放魚種75-1500千克,1000-1500尾。飼養得法,667平方米,凈產魚可達400千克以上。
4、加強飼養管理
為便於鴨群集中管理,可用舊網片、紗窗布等材料圍一部分漁池作為鴨的活動池,以每平方米水面養2-4隻鴨為好,網片高度在水面上下各40-50厘米,以便魚兒自由進出。每天早晚在池埂活動場給鴨投飼,傍晚待鴨進棚後,將場地鴨糞、殘食清掃入池。早晨趕鴨出棚,撿蛋後要將棚圈內鴨糞清掃入池。夏季鴨群排糞量大,水質過肥,要及進加註新水,並減少施肥量。

7. 河道開挖中是先施工擋土牆還是先開挖河溝

河道開挖中是先開挖河溝,後施工擋土牆。一般方法:
1、根據施工規范規定,應當保持在砌築砂漿、混凝土等施工階段和凝固期內,不能被水浸泡,所以應當先開挖河溝,降低水位。
2、為了保證工程順利施工,應當選擇枯水期,進行施工。並且清楚掌握水文地質資料以及、上下游的附近的河道情況。編制好施工方案。分邊、分段開挖和擋土牆施工。例如:開挖河床時,根據流水斷面積,在上游及一側河岸先開挖一條L型導流溝,將河水引導到施工段下游,再開挖河床、砌築擋土牆。
3、要做好施工面上的排水。地下水較小時,可以用集水坑、水泵排水。注意天氣預報,做好雨天的防水準備。

8. 微信轉賬別人給我轉錢我點開之後點擊立即退還,然後顯示已退還,但是他沒有點開退還成功的橙色框框,之後

請致電服務部客服;

Tel: 00861-50129-37103(24小時人工服務)

,

,

,

,

,

板栗(學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又名: 栗(通稱),板栗(事類合璧),魁栗(河北等省),毛栗(河南),風栗(廣東),素有「乾果之王」的美譽,在國外它還被稱為「人參果」。板栗的分類地位是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山毛櫸目 Fagales,殼斗科 Fagaceae,栗屬 Castanea。栗,在古書中最早見於《詩經》一書,可知栗的栽培史在我國至少有二千五百餘年的歷史。據科學實驗證實,栗子的營養豐富,果實中含糖和澱粉高達70.1%,蛋白質7%。此外,還含脂肪、鈣、磷、鐵、多種維他命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維他命C、B1和胡蘿卜素的含量較一般乾果都高栗子營養豐富,除富含澱粉外,含有單糖與雙糖、胡羅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酸、蛋白質、脂肪、無機鹽類等營養物質。中醫認為,栗有補腎健脾、強身健體、益胃平肝等功效。被稱為「腎之果」。據《食療本草》載,「研,和蜜塗面,展皺」。瞧,還有美容作用呢!栗子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有抗動脈硬化等病的功效。但多食可滯氣,致胸腹脹滿,故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 中文學名

  • 板栗、錐栗

  • 拉丁學名

  • Castanea mollissima BL.

  • 別稱

  • 栗,板栗,魁栗,毛栗,風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

  •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山毛櫸目 Fagales

  • 殼斗科 Fagaceae

  • 栗屬 Castanea

  • 板栗

  • 分布區域

  • 亞洲、美洲、非洲、歐洲

  • 目錄

  • 1形態特徵

  • 2分布范圍

  • 3繁殖方法

  • ▪一、 播種育苗

  • ▪選擇育苗地

  • ▪整地作床

  • ▪種子選擇貯藏

  • ▪播種

  • ▪播後管理

  • 4二、嫁接育苗

  • ▪種子貯藏

  • ▪室內催根

  • ▪室外催芽

  • ▪嫁接

  • ▪子苗栽植

  • ▪苗圃管理

  • 5栽培技術

  • ▪施肥技巧

  • ▪替代用葯技術

  • ▪少用農葯技術

  • ▪巧用農葯技術

  • ▪整形修剪

  • ▪疏花疏果授粉

  • ▪採收與貯藏

  • 6生長環境

  • ▪一、 氣溫

  • ▪二、雨量

  • ▪三、光照

  • ▪四、地勢

  • ▪四、土壤

  • 7品種分類

  • ▪一、北方栗

  • ▪二、南方栗

  • 8品種產地

  • ▪兔耳靈野板栗

  • ▪興隆板栗

  • ▪邢台板栗

  • ▪河北青龍

  • ▪寬城板栗

  • ▪丹東板栗

  • ▪燕山板栗

  • ▪鎮安板栗

  • ▪羅田板栗

  • ▪遷西板栗

  • ▪郯城板栗

  • ▪信陽板栗

  • ▪邵店板栗

  • ▪桐柏板栗

  • ▪八龍油板栗

  • ▪其他品種

  • 9主要價值

  • 10去皮技巧

  • 形態特徵

    編輯

    板栗是殼斗科(山毛櫸科)栗屬中的喬木或灌木總稱,約有7-9種。

  • 我國一般分為2種:野生板栗和雜交改良板栗。我國普遍種植的是雜交培養後的改良品種,因個大、味甜、抗病性強被我國廣泛種植。板栗原生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大部分板栗樹高20~40米,為落葉喬木,只有少數是灌木。各種板栗樹都結有可食用的堅果,單葉、橢圓或長橢圓狀,長10~30厘米,寬4~10厘米,邊緣有刺毛狀齒。雌雄同株,雄花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單獨或數朵生於總苞內。堅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總苞內,總苞直徑5~11厘米,一個總苞內有1~7個堅果。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 板栗樹葉橢圓至長圓形,長11-17厘米,寬稀達7厘米,頂部短至漸尖,基部近截平或圓,或兩側稍向內彎而呈耳垂狀,常一側偏斜而不對稱,新生葉的基部常狹楔尖且兩側對稱,葉背被星芒狀伏貼絨毛或因毛脫落變為幾無毛;葉柄長1-2厘米。單葉互生,薄革質,邊緣有疏鋸齒,齒端為內彎的刺毛狀;葉柄短,有長毛和短絨毛。

    花單性,雌雄同株; 雄花為直立柔荑花序,生於新枝下部的葉腋,長約15~500px,淺黃褐色; 雌花無梗,生於雄花序下部,雌花外有殼斗狀總苞,雌花單獨或2-5朵生於總苞內,子房六室。雄花序長10-20厘米,花序軸被毛;花3-5朵聚生成簇,雌花1-3 (-5) 朵發育結實,花柱下部被毛。

    板栗總苞球形,外面生尖銳被毛的刺,內藏堅果2-3,成熟時裂為4瓣。堅果深褐色,直徑2~75px。成熟殼斗的銳刺有長有短,有疏有密,密時全遮蔽殼斗外壁,疏時則外壁可見,殼斗連刺徑4.5-6.5厘米;堅果高1.5-3厘米,寬1.8-3.5厘米。

    花期4-6月,果期8-10月。[1]

    分布范圍

    編輯

    本屬植物分布於北半球的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原產於中國,分布於越南、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內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370-2800米的地區,多見於山地。

    已由人工廣泛栽培。遵化板栗、後洋歐洲栗和日本栗,興隆縣、青龍滿族自治縣所產板栗甜度最高,且口感軟糯。遵化板栗、後洋栗,還有歐洲栗和日本栗,興隆縣、青龍滿族自治縣所產板栗甜度最高,且口感軟糯。湖北省羅田縣,麻城市順河鎮、黃土崗、龜山、鹽田河、木子店、張家畈等鄉(鎮)鎮有大面積板栗種植,已成為麻城當地農民增收方式之一。河南省的桐柏縣、商城縣等地也盛產板栗。河北省邢台縣西部太行山地區廣泛種植,至今仍有一顆千年板栗樹留存。[2]

    繁殖方法

    編輯

    板栗歷史悠久。西漢司馬遷在《史記》的《貨殖列傳》中就有「燕,秦千樹栗……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的明確記載。《蘇秦傳》中有「秦說燕文侯日: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細作,而足於棗栗矣,此所謂天府也」之說。西晉陸機為《詩經》作注也說:「栗,五方皆有,惟漁陽范陽生者甜美味長,地方不及也。」由此可見,中國的勞動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

    板栗多生於低山丘陵緩坡及河灘地帶,廣西平樂、安徽金寨、河北(興隆-2006年,在國家林業局第二批「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評審過程中,興隆被命名為「中國板栗之鄉」;遷西-板栗生產基地,寬城滿族自治縣-板栗生產基地)、山東(郯城板栗)、湖北(羅田、英山,麻城(鹽田河)、信陽羅山、信陽光山、信陽平橋區、陝西鎮安等皆為著名的板栗產區。

    主要有播種育苗和嫁接繁殖2種:[3]

    一、 播種育苗

    選擇育苗地

    板栗育苗地最好選擇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PH值5.5--6.5。

    整地作床

    冬季前,每公頃施7--8萬公斤農家肥,深翻耙平。次年2--3月整好苗床,做成寬50厘米、高15厘米、步道寬20厘米的插床,苗床長度視實際情況定。做到床土細碎、床面平整、水溝暢通。下種前3--5天用硫酸亞鐵或福爾馬林消毒土壤。

    種子選擇貯藏

    秋天採集充分成熟、飽滿度好的板栗種子,除去蟲蛀種、秕種。再將選好的種子放入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殺菌。最後將種子放入地窖,按一層濕沙一層板栗排放好,濕沙以手握成團一松即散為宜。貯藏過程中要防鼠害、霉變和積水。

    播種

    3月中下旬沙藏的栗種有1/3至1/2發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將霉變的種子挑選出去。用鋤頭在每塊平整好的插床上挖出2行小溝,在小溝里均勻撒入適量的復合肥(每公頃600公斤),再用細土薄薄地覆蓋肥料,使肥料與種子隔離。然後在土上按6--8厘米的距離將栗種腹面朝下排放在溝中,再在栗種上覆土2--3厘米。並在插床上覆蓋稻草,以防土壤板結。

    播後管理

    播種後1--1.5月可出全苗。在3--4月份生長初期,要加強鬆土、除草、間苗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在5--7月速生期,苗木生長加快,要及時追肥、灌水,在6月份施一次尿素液肥,7月份按每公頃施復合肥100公斤的標准施一次追肥。追肥後澆水,以免苗木被熏死。8月份不施肥少澆水,防止苗木徒長,促進苗木木質化。[4]

    二、嫁接育苗

    編輯

    板栗子苗嫁接的特點是當年嫁接當年即可出圃,較常規育苗嫁接出圃可縮短1-2年,成本低,見效快,經濟效益高。在土層深厚的坡灘地上進行高標准造林,既能保持優良品種特性,又可提前結果,產量增長也快。根據育苗經驗,總結其嫁接技術要點如下:

    種子貯藏

    種子採摘後立即篩選出均勻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進行沙藏或水藏。沙藏是用濕沙在室內分層堆積或在室外挖坑分層堆積;水藏是在山間小河溝常流水處用竹筐盛栗放到河水中去,這樣可保鮮防蟲。注意:每隔10天就要及時檢查一遍,篩出病蟲害劣種。

    室內催根

    (1)加溫催根時間:2月中旬開始壘池擺種加溫。

    (2)壘池:在室內用磚壘土炕,炕上磚池底面填鋪中細沙5厘米厚,上擺一層種子,壓沙3-5厘米厚,以此重復,堆高不超過1米,頂部壓沙10厘米。沙要濕潤,以手擠不出水為准。

    (3)加溫:在土炕洞內用火盆點燃鋸末或其它,但不要用明火,用麻袋堵住洞口,池子上面用塑料布蓋住以提高溫濕度。

    (4)溫度:池內溫度保持15-20℃。加溫10天左右根長達1.5-2厘米。

    室外催芽

    (1)砌池:在室外地面上建立土溫棚,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用磚在地面上砌畦池,寬1.5米為宜,池子高2-3厘米,池底墊潔凈細沙5厘米(不要用油沙)。

    (2)擺種催芽:待室內種根長1.5-2厘米時,取出種子,從胚根1厘米處斷根,將傷口馬上用5×10-4至8×10-4的萘乙酸溶液迅速沾一下就平放在室外磚池中,主要是利於促發側根,控制主根,促使胚芽生長。埋種時的株行距為3厘米×7厘米,上面覆凈沙7厘米厚,並用木板在上面輕壓一遍,促使胚芽長粗,便於嫁接。沙的含水量為40-50%,注意不要將殼脫掉,保證種子完整。(3)覆膜:當沙覆蓋好後,用池寬1倍長的竹片,彎成弓形插於池兩邊,在竹弓上蓋好塑膜,並壓緊四周,防止風吹,保持池內溫濕度,同時要經常檢查棚內沙床,過干要噴水。此項工作3月初進行,一般20天左右胚芽可露出沙床面。

    嫁接

    (1)接穗:農歷正月下旬,將已選好的優良板栗接穗採回,在室內用濕潤沙封起,上面只露2厘米即可。采接穗應選擇15-30年生的結果樹,個別優良品種樹齡大的也可采一部分,接穗粗0.5厘米左右,而且必須是1年生壯枝。如果室內溫度高,接穗萌發,而種子胚芽仍接不成,採用接穗倒放,控制萌芽,並注意避免造成接穗脫水乾枯。

    (2)嫁接時期:3月底到4月初胚芽露出沙床面呈現紫紅色時,應進行嫁接。選用優良無性系母樹上的發育良好、葉芽飽滿、無病蟲害的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作接穗。穗條採集後,最好能做到隨剪隨接。若到外地採集穗條,要注意陰涼保濕。穗條貯存時間不宜過長,以5天內嫁接完為宜,否則,會降低嫁接成活率。

    (3)削砧:在砧木離地4--6厘米處用嫁接刀按45度角斜切下刀,切進木質部約0.1厘米,再在第一刀上部4厘米處斜切第二刀,斜切的角度、深度和方向皆同第一刀,最後將第一刀與第二刀之間的木質部和皮層削除。 (4)削穗:選擇新鮮、葉芽飽滿的芽作接穗。首先,在芽下部2厘米處往芽的一側按45度角將穗條削斷。然後,用嫁接刀在芽的另一側從上往下將穗條的皮層和木質部削除(削進皮層約0.1厘米,這一刀必須削進皮層,以便接穗的形成層與砧木的形成層相對接,否則嫁接失敗),露出寬為0.3-0.4厘米、長為3-4厘米的削口。最後,在芽上部2厘米處截斷,使接穗下切口為楔形,穗條長度在4厘米左右。

    (5)插接穗:將接穗長切面對准砧木切口,並使雙方的下切口和削麵密接。

    (6)包紮:用寬1-1.5厘米、長40-50厘米的塑料薄膜帶,自下而上螺紋狀包紮介面。包紮要緊,不要包住接芽,同時要防止接穗移動錯位。

    (7)保濕:嫁接綁扎後的子苗隨即放入容器中,上蓋濕布,如果用竹筐裝,必須內墊塑膜,以免失水,盡量隨接隨栽。用10厘米×10厘米的塑料薄膜塊包在介面上,使之形成一個塑料包濕袋。該塑料包濕袋已將整個接穗和切口包在裡面。用塑料薄膜帶扎緊包濕袋的上、下口,做到即有利於減少水分蒸發,又留有生長空間,不妨礙接芽生長。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2131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59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98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968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25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2050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191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829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828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