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大的淋巴結是多少厘米
1. 我摸得到淋巴結,問下,淋巴結多大算腫大隻有豆子大。
膝蓋後面有淋巴結分布。
具體請看:
淋巴結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約有500-600個淋巴結。淋巴結按其位置可分為淺表淋巴結和深部淋巴結。臨床實際工作中所檢查的淋巴結主要是淺表淋巴結。深部淋巴結腫大早期多無表現,需經過一些特殊檢果,如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掃描等才能發現。正常淋巴結直徑多在0.2~0.5㎝,常呈組群分布,質地柔軟,表面光滑,無壓痛,與周圍組織無粘邊,除頜下、腹股溝、腋下等處偶能觸及1~2個外,一般不易觸及。由於炎症或腫瘤等原因時可觸及淋巴結腫大。每一組群淋巴結收集相應引流區域的淋巴液。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對於判斷原發病灶的部位及性質有重要臨床意義。
淋巴結腫大非常多見,常提示淋巴結周圍的組織器官出現了病變。因此,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通常提示腹股溝周圍的生殖系統、腹腔各器官病變,也包括全身性的。
可以口服消炎葯,進行抗生治療,如頭孢拉啶0.5 一天3-4次;克林黴素0.3 一天3次;氧氟沙星0.2一天2次中的任何一種,如果有發熱或疼痛的厲害,可以加服解熱鎮痛葯如芬必得。
淋巴結腫大非常多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人群,可見於多種疾病,有良性,也有惡性,故重視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及時就診、確診,以免誤、漏診,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談一談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
慢性淋巴結炎
多數有明顯的感染灶,且常為局限性淋巴結腫大,有疼痛及壓痛,一般直徑不超過2~3cm,抗炎治療後會縮小。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長期存在而無變化的扁平淋巴結,多無重要意義。但無明顯原因的頸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標志著全身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應予以重視,進一步檢查確定。
結核性淋巴結炎
有發熱、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見於青壯年。常伴發肺結核,淋巴結質地不均勻,有的部分較輕(乾酪樣變),有的部分較硬(纖維化或鈣化),且互相粘連,並和皮膚粘連,所以活動度差。這類患者結核菌素實驗和血中結核抗體陽性。
惡性淋巴瘤
也可見於任何年齡組,其淋巴結腫大常為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可從黃豆大到棗大,中等硬度。一般與皮膚無粘連,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動。到了後期淋巴結可長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塊,直徑達20cm以上,侵犯皮膚,破潰後經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縱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膚、乳腺、神經系統等。確診需活組織病理檢查。臨床上惡性淋巴瘤常易誤診,以表淺淋巴結腫大為首發表現者,有70%~80%在初診時被確診為淋巴結炎或淋巴結結核,以致延誤治療。
巨大淋巴結增生
是一種易誤診的罕見病。常表現為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縱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門及肺內。其它受侵部位有頸部、腹膜後、盆腔、腋窩以及軟組織。常易誤診為胸腺瘤、漿細胞瘤、惡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臨床表現對早期診斷極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發於淋巴結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腫塊。一般認為屬反應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結轉移瘤
淋巴結常較硬,質地不均勻,可找到原發灶。很少為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結腫大,特別是兒童常見的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臨床上發病急,常伴有發熱、出血、肝和脾腫大、胸骨壓痛等,血液學和骨髓穿刺檢查可以確診鑒別。
結節病
在我國較少見,常侵犯雙側肺門,呈放射狀,伴有長期低熱。全身淋巴結都可腫大,尤其是耳前後、頜下、氣管旁。在臨床上很難與惡性淋巴瘤鑒別。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多見與青壯年男性,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況良好,可有發熱及全身性淋巴結腫大,也可有脾臟輕度腫大。外周血中有異形淋巴細胞,嗜異凝集實驗陽性可以確診。
血清病:為病人使用血清製品(破傷風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後發生的一種疾病。少數患者以淋巴結腫大為最先出現的臨床症狀。但多為注射處及滑車上淋巴結首先腫大。根據注射史及發熱、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可診斷。
淋巴結腫大很常見,列舉的以上10種疾病原因,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示,及時就診、確診及鑒別,以便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平時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當腳長癤腫或受傷後發炎,腹股溝處也會覺得疼痛。仔細一摸,會在皮膚下觸到一個或幾個如蠶豆大小的「小疙瘩」,又硬又痛,那就是淋巴結。當細菌從受傷處進入你的血管內時,淋巴結這個「御敵哨兵」首先對細菌進行還擊,以防止「敵人」深入。隨著每一個淋巴細胞「吃掉」大量細菌後,它的「肚子」便越來越大,整個淋巴結會腫大疼痛。所以說,淋巴結是身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結還是人體內的一個報警裝置,淋巴結腫大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外在表現。
細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處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頜淋巴結的腫大,腫大的淋巴結質地較軟、活動度好,一般可隨炎症的消失而逐漸恢復正常。
病毒感染:麻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結腫大。有時淋巴結腫大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如風疹,常引起枕後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結核: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多見,有的會破潰,有的不破潰,在臨床上有時與淋巴瘤難於鑒別。確診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結穿刺、塗片和活體組織檢查,並找出結核原發病灶。
淋巴結轉移癌:這種淋巴結很硬,無壓痛、不活動,特別是胃癌、食道癌患者,可觸摸到鎖骨上的小淋巴結腫大。乳腺癌患者要經常觸摸腋下淋巴結,以判斷腫瘤是否轉移。
白血病:該病的淋巴結腫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頸部、腋下、腹股溝部最明顯。除淋巴結腫大外,病人還有貧血、持續發熱,血液、骨髓中會出現大量幼稚細胞等表現。
淋巴瘤:淋巴結腫大以頸部多見。淋巴瘤是原發於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腫瘤,同時有一些淋巴結以外的病變,如扁桃體、鼻咽部、胃腸道、脾臟等處的損害。
淋巴結的腫大還可出現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疾病。再如過敏反應性疾病及毒蟲蜇傷等。所以,對淋巴結腫大不容忽視,特別是發現淋巴結持續腫大時更應及早請醫生診治。
淋巴結腫大可分為疼痛性及無疼痛性兩種。疼痛性腫大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時,感染處得到正確處理後即可消除。引起無痛性腫大的疾病往往較頑固且難以發現,危害較大。一般多見於結核菌感染、淋巴瘤、腫瘤轉移至淋巴結、血液病(如白血病)等。
淋巴結遍布全身,只有在比較表淺的特殊部位才可觸及。如頜下、頸部、鎖骨上窩、腋窩、腹股溝最易摸到。女性患乳腺癌時在乳房周圍及腋窩可摸到腫大的淋巴結。
正確的觸摸方法是:將食指及中指並攏,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觸摸,若感覺到皮下有圓的、橢圓的、或條索狀,有雞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結節時,應立即去正規的醫院請醫生診斷
淋巴系統是身體的自然防衛組織,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淺表的淋巴結群存在於頸部、腋窩、腹股溝、膝蓋後面以及耳朵前後。
孩子淋巴結腫大,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腫大的部位取決於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會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頭部感染會使耳朵後的淋巴結腫大;手或手臂感染會使腋窩下淋巴結腫大;腳和腿部感染會引起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孩子最常見的是頸部淋巴結腫大,母親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這一部位,帶孩子讓醫生檢查後才能放心。
以大多數人來說,咽喉痛、感冒、牙齒發炎(膿腫)、耳朵感染或昆蟲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不過假如淋巴結腫大出現在頸部前面正中間或是正好在鎖骨上方,你就必須考慮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腫瘤、囊腫或甲狀腺功能紊亂。
大多數母親一看到孩子頸部淋巴性結腫大,首先想到的是腫瘤,這是自然反應,腫瘤的確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結腫大的一個原因,不過感染是更為多見的原因。對此,進行血和尿的化驗、x光胸片檢查、PPD皮試以及活體切片檢查等,可以證實醫生的疹斷。
2. 頸部淋巴結腫大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淋巴結」的問題。
人體大約有500--600個淋巴結,主要分布在人體的耳前、耳後、頸部、頜下、鎖骨上、腋下(窩)、滑車上(肘關節區)、腹股溝、膕窩(膝關節後)等皮下淺表部位,另一些則位於較深的鼻咽部、縱隔、腹主動脈旁等臟器區。
正常人體淺層的淋巴結只有米粒大小,質軟,光滑可移動,無壓痛,一般不易觸及。如果淋巴結出現腫大、疼痛、質地變硬、不光滑、與周圍組織粘連,或變軟,觸及波動感,甚至破潰等,都是淋巴結病變所發出的「警報」。
1)「警報」意義
1. 頸部淋巴結腫大,常是由於顏面部、耳部、口腔、齶咽部炎症,以及鼻咽癌、口腔癌(唇、舌、頰或牙齦癌)、上頜竇癌、甲狀腺癌引起。
惡性淋巴瘤也好發於頸部淋巴結。
……
淋巴結雖然可以發出各種「報警信號」,但如果我們不了解、不認識、不能發現它,那這個「報警器」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3)治療措施
1. 在早期,病人需安靜休息,可用理療,如局部熱敷、超短波等,或局部應用中葯金黃膏、如意金黃散、大青膏等外敷,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臨床應用有良好療效。
2. 全身治療用抗菌葯物,如青黴素、復方新諾明等,若感染較重則應靜脈給予高效抗生素,如頭孢類抗生素等。
3. 中葯治療本病也有很好的效果,中成葯可用夏枯草膏、連翹敗毒丸。
……
5)預防措施
1. 在治療淋巴結炎的同時,一定不要忽視對原發病的處理。應及時治療病灶牙、口腔潰瘍、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引起淋巴結炎的疾病,以阻止致病菌對淋巴結的侵襲。
2. 患者平時應注意勞動保護,避免外傷。若有皮膚損傷則應及時處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體炎、齲齒、手指感染、足癬、癤癰等也應及時抗菌消炎或做適宜的治療以控制感染。
3. 平日應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飲食宜清淡,營養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葯,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3. 頸部淋巴結 多大算腫大
你好:最大不超過1厘米,淋巴結主要分布在下頜部、頸部、胸腔內的縱隔處、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正常情況下是觸及不著的。
一般情況下,淋巴結不應大於1厘米,形狀有些像泡大了的黃豆,如果就是豆狀大小,是沒事的,如果像蠶豆大小,那就是大了。
淋巴結增大多發生在有炎症的時候,觸摸時常會感到痛。如果有不痛的增大淋巴結,建議你最好是去三甲醫院檢查看看再說,自己平時多注意休息和營養。祝健康!
4. 正常的淋巴結有多大腫大後有什麼感覺
正常淋巴結正常一般小於8毫米,8毫米至10毫米考慮增大,超過10毫米可以診斷淋巴結出現病變,能引起淋巴結腫大的病變很多。 正常時沒有淋巴可以摸到的.頸部淋巴是最常見的.它腫大的原因多見頸部的咽喉炎,感冒,扁桃體炎,鼻炎等有時也會因頭皮的搔抓,染發等引起相應區域淋巴結腫大. 當局部的炎症控制後,腫大的淋巴還會存在一段時間.如果那些引起淋巴腫大的疾病完全好了,不再發生,淋巴也就慢慢的消退了.如果反復有炎症,淋巴也就常期存在了. 由於淋巴有時成了慢性,服葯效果也不明顯,有些醫生根據淋巴的部位和質地只要判斷淋巴不是有腫瘤造成的.就採取觀察的辦法.不採用服葯的辦法.希望個體的自身抵抗力戰勝感染,淋巴自己消退. 大部分人在以上病情治好後就消退了,部分病人可以轉成慢性,老是不退.只要不變大不痛,任它存在問題不大.要當心的是,也有少數可以是肺結核的反應,或是腫瘤的轉移病灶. 如果你自己也不放心,做個穿刺,就和打針一樣,不會太痛的.化驗一下就更清楚了.還可以做個門診手術既切除病灶又明確診斷. 一般來講,淋巴結輕度腫大,單個或散在的幾個,質軟,無壓痛,無粘連,無伴有其他症狀,可暫時不必治療,但必須密切觀察其變化。如不增大或逐漸縮小,則可繼續觀察;如果增大或增多,必須找醫生診治。如果腫大的淋巴結較大、較多,尤其是成串,逐漸增大或迅速增大,與周圍組織粘連,其他部位(如腋下)也有淋巴結腫大,伴有發熱、貧血、消瘦等其他症狀者,都應該立即到醫院做相關檢查(甚至淋巴結活檢),以達到及時診斷和治療。 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平時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須在重油煙處工作的人,盡量保護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時出去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每年起碼做一次檢查等。 4、.遠離煙霧、酒精、葯物、輻射、農葯、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
5. 正常淋巴結有多大
正常人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厘米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亦無壓痛。當細菌從受傷處進入機體時,淋巴細胞會產生淋巴因子和抗體有效地殺滅細菌。結果是淋巴結內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反應性增生,使淋巴結腫大,稱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
6. 人體淋巴結正常大小范圍
淋巴結是穿插在淋巴管中間分布於全身的圓形或橢圓形小體。身體表淺部位的淋巴結有頸部淋巴結、腋窩淋巴結、腹股溝(大腿根部彎曲處)淋巴結等。正常淋巴結直徑約1~25毫米,除偶爾能摸到下頜、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外,一般摸不到。深部淋巴結位於肺門、腸系膜、肝門周圍和腹膜後等處
7. 正常人腋下的淋巴結大概多大謝了!
上肢的淋巴結群主要有腋淋巴結,位於腋窩內,數目較多。它們收納上肢、胸前外側壁、乳房和肩部等處的淋巴,其輸出管形成鎖骨下干。左側的鎖骨下干注入胸導管;右側的鎖骨下干注入右淋巴導管。
通常醫生檢查的時候會叫抬起一側手臂向上伸直,然後觸及腋窩,在正常狀態下,是不可能觸及有移動或不移動的硬結,但是如果有的話可能會是淋巴結腫大。當然要排除外傷導致的情況等等。具體給一個測量標準的話,除非是非常明顯的淋巴結腫大,肉眼明顯可見的那種了,如果是的話,建議到正規公立醫院檢查檢查,花點錢大不了買個安心,因為理論上的乳腺癌也好發於乳房的外上象限(就是靠近腋窩那裡),那裡的淋巴結也容易腫。一般肉眼可見的淋巴結腫大,醫生才會去測量滴。
第一段是書上的話,第二段是我自己的想法,本人小護士一名。
8. 成年人頸部淋巴結能摸到嗎
能摸到的,頸部淋巴結多為頭部淋巴管的局部淋巴結,沿頭、頸交界處排列。
正常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厘米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比較表淺的,所以是能摸到的。
9. 淋巴結一般多大
正常人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厘米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亦無壓痛。當細菌從受傷處進入機體時,淋巴細胞會產生淋巴因子和抗體有效地殺滅細菌。結果是淋巴結內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反應性增生,使淋巴結腫大,稱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
10. 請問淋巴結的正常大小范圍
淋巴結是穿插在淋巴管中間分布於全身的圓形或橢圓形小體。身體表淺部位的淋巴結有頸部淋巴結、腋窩淋巴結、腹股溝(大腿根部彎曲處)淋巴結等。正常淋巴結直徑約1~25毫米,除偶爾能摸到下頜、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外,一般摸不到。深部淋巴結位於肺門、腸系膜、肝門周圍和腹膜後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