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的棋子最大是多少厘米
『壹』 圍棋棋盤標准大小
不是cm或者寸,指的是棋盤上縱橫線的數量,橫的有19條線,縱的有19條線,這些線組成了圍棋的棋盤。其實所有正規圍棋比賽所採用的棋盤規格都是一樣的。都是19路比賽。棋盤由19根橫線與19根縱線組成,共有361個交叉點。
圍棋在行棋時就落在這交叉點上。一般比較重要的比賽用的是棋墩,用一整塊榧木做成。看著像正方形,略呈長方形。棋面通常是鵝黃色,19橫和19縱的交叉線通常是黑色。共361個交叉點。
一人執黑棋,一人執白棋進行比賽。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1)圍棋的棋子最大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19×19=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點」)。
棋盤整體形狀以及每個格子縱、橫向相比,橫向稍短,通常為每格2.4厘米×2.3厘米。盤面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
下讓子棋時所讓之子要放在星上(讓先除外)。棋盤可分為「角」「邊」以及「中腹」。啟蒙學習中,有13×13、9×9的棋盤。另外,現代出土文物中還有一些是較罕見的15×15、17×17路棋盤。
『貳』 圍棋的棋子是多大的
圍棋作為中國傳承千年文化的瑰寶之一,有著它獨特的文化,讓許許多多的人為它痴迷,圍棋的組成簡單而又明了,一張19乘19共361個交叉點的棋盤,黑白兩色的棋子,黑棋棋子為181枚,白棋為180枚。棋盤由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構成。形成361個交叉點,在圍棋中簡稱為「點」。
棋盤整體形狀以及每個格子縱、橫向相比,橫向稍短,通常為每格2.4厘米×2.3厘米。
在棋盤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作「星」。中央的圓點又稱「天元」。
棋子的大小與棋盤是相對應的,據研究,一般常見的棋子在2.3與2.4之間,同時也是與棋盤間的間距是相同的。
其實圍棋棋子的大小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數據,以上的數據值是通過通常使用的棋盤與廠家生產的標准為根據的。
『叄』 圍棋比賽中,正規的棋盤大小是多大
標準的棋盤呈長方形,橫縣的距離應該為2.3~2.4cm,中線的距離為2.45~2.55cm,七盤的外側應該留有2.5cm的邊線。棋盤的顏色應該是為鵝黃色配黑色線條比賽,棋盤的厚度應該在2.5~5.5cm之間。
學圍棋還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在圍棋對弈中,要求棋手講文明,懂禮貌,勝不驕,敗不餒。在圍棋博弈的時候,要求騎手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思考,千萬不可以因為下棋的結果而暴躁。有的人天生就很輸不起,特別是在這種競技類游戲中,輸了之後就會非常生氣,在大眾廣庭之下就摔東西之類的,這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在圍棋的比賽中,只有能夠沉下心,冷靜、禮貌的人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
『肆』 標準的圍棋盤尺寸是多少
19*19格間距2.5厘米左右,邊距也是兩厘米的樣子,厚度不一定。
『伍』 正規圍棋比賽的棋盤大小多少
中國圍棋規則第32條
比賽器材
1、棋盤:標準的圍棋盤略呈長方形。橫線的等距離為2.3-2.4厘米,縱線的等距離2.45-2.55厘米,棋盤的外側留有2.5厘米邊線為宜。 棋盤的顏色應為鵝黃色, 配黑色線條為宜。比賽棋盤的厚度,應在2.5-5.5厘米之間。
2、棋子:標准圍棋子的直徑為2.25-2.35厘米,厚度不超過1厘米為宜。同一次比賽所用棋子的大小、顏色一定要統一,不得有異樣的棋子出現。
『陸』 圍棋的基本規則
第一章 總則
第1條 圍棋的棋具
1,棋盤
棋盤由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構成.形成361個交叉點,簡稱為"點".
棋盤整體形狀以及每個格子縱,橫向相比,橫向稍短,通常為每格2.4厘米:2.3厘米.
在棋盤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作"星".中央的星又稱"天元",見圖一.
圖一
2,棋子
棋子分黑白兩色,形狀為扁圓形體.
棋子的數量應能保證順利終局.正式比賽以黑,白各180子為宜.
第2條 圍棋的下法
1,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
2,空枰開局.
3,黑先白後,交替著一子於棋盤的點上.
4,棋子下定後,不再向其他點移動.
5,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而使用虛著.
第3條 棋子的氣
一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
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這些棋子就相互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此處的氣便不存在.棋子如失去所有的氣,就不能在棋盤上存在.
第4條 提子
把無氣之子清理出棋盤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種:
1,下子後,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2,下子後,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第5條 禁著點
棋盤上的任何一點,如某方下子後,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這個點叫做"禁著點".如圖二的A點都是黑方的禁著點.
圖二
第6條 禁止全局同形
著子後不得使對方重復面臨曾出現過的局面.
第7條 終局
1,棋局下到雙方一致確認著子完畢時,為終局.
2,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時,為終局.
3,雙方連續使用虛著,為終局.
第8條 活棋與死棋
1,終局時,經雙方確認,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2,終局時,經雙方確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
第9條 計算勝負
著子完畢的棋局,採用數子法計算勝負.將雙方死子清理出盤外後,對任意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
雙方活棋之間的空點各得一半.
棋盤總點數的一半180.5點為歸本數.一方總得點數超過此數為勝,等於此數為和,小於此數為負.
採用貼子方式的圍棋競賽,另行制定勝負標准.
第二章 競賽規定
第10條 先後手的確定
對局的先後手,由大會抽簽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競賽規程對此應作明確表述.
猜先的順序是:先由高段者握若干白子暫不示人.低段者出示一顆黑子,表示"奇數則己方執黑,反之執白",出示兩顆黑子則表示"偶數則己方執黑,反之執白".高段者公示手握白子之數,先後手自然確定.雙方段位相同時,由年長者握子.
第11條 貼子
正式比賽採用黑棋貼子制度,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棋貼還3又3/4子.例如黑方總共得185子則黑勝3/4子,得184子則黑負1/4子,得184.5子則為黑勝1/4子.
第12條 計時
計時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條件的比賽均應採用計時制度.
1,計時器
提倡使用電子語音計時器.允許繼續使用指針式機械鍾.正式比賽時,計時鍾一律置於白方右手一側.人工讀秒提倡使用秒錶,允許使用其他計時器.高等級的由專職裁判員負責計時的比賽,由主辦方另行規定計時器種類和放置方式.
2,時限
不同的賽事均應事先規定一局棋的每方基本時限.
3,讀秒
讀秒是強制性的延續比賽的辦法.在採用規定基本時限外加讀秒制的比賽中,應事先明確,在規定時限內保留幾分鍾開始讀秒.此類慢棋比賽的讀秒每手棋限時為60秒,不足60秒的著手不予計時.達到60秒的視為已使用保留時限之中的1分鍾.
讀秒工作由裁判員執行.60秒一手的讀秒方式為: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1分,還剩×分.用至最後一分鍾時,讀秒方式變為:30秒,40秒,50秒,此後隨即以准確的語音逐秒報出:1,2,3,4,5,6,7,8,9,10.裁判員讀出"10"而棋手同時落子或尚未落子,均應判為已使用1分鍾.
採用30秒,20秒,10秒或其他讀秒辦法的快棋比賽,可根據上述原則,事先規定讀秒實施細則.
4,包干用時制
包干用時制是規定基本時限之內必須結束比賽的計時辦法,超時判負.
包干用時制的賽事均應事先規定基本時限,規定計時器材,並可制訂其他實施細則,但以下幾條須共同遵守.
(1)計時鍾一律置於白方右手一側.
(2)下子和按鍾必須使用同一隻手,不得一隻手下棋,另一隻手按鍾.
(3)下單官仍須計時.
(4)當一方放棄盤上競爭而導致放棄著手權時,允許終止計時,雙方可爭之點全部歸屬於對方.雙方地界的勘定由裁判長負責.
(5)提倡使用電子鍾計時.使用機械指針式鍾計時,以計時鍾的紅針倒下,分針,秒針均超過"12"為超時.
(6)當計時鍾發生故障時,裁判長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臨時更換計時鍾,解釋計時鍾讀數,對某方超時判負等果斷裁決.
(7)裁判長有權制止無理消耗對方時間的非正常行棋.
5,定時限步制
這是象棋,國際象棋延時辦法的移植.用完基本時限後,限在規定時間之內著完規定的步數.例如每10分鍾限著15手等.著完規定的步數而未用完規定時間,節余時間可延至下一節使用.
第13條 終局
1,除總則第7條的規定外,凡參賽一方棄權或被判負,判和的棋局,也作終局處理.
2,雙方確認終局的次序是:先由輪到著手的一方以簡潔的語言表明"棋局結束","棋已下完",對方予以回應,終局即告成立.
第14條 對局的暫停和封棋
在規定有暫停的比賽對局中,暫停時間不計入對局時限.規定的暫停時間一到,裁判員應立即指示對局雙方退場,同時暫時關閉計時器,待續弈時重開計時器.
採用封棋制度的賽事,應另行制訂封棋實施細則.
第15條 棋手的職業道德和賽場紀律
1,棋手參賽,一律不得下假棋,搞君子協定等作弊行為.
2,棋手不得無故棄權和中途退出比賽.
3,比賽時,棋手不準有任何妨礙對方思考的行為.
4,比賽中和暫停時,當局者不準與其他人議論該局,不準查閱有關資料.
5,比賽中禁止參賽者與其他人談論與本局有關或與本隊有關的內容.實屬必要的談話,應經裁判長許可並在裁判員監督下進行.一般情況下不得超過2分鍾.
6,對局者應注意言行文明,保持衣著整潔.
7,棋手進入賽場必須關閉手機,呼機.
8,棋手在對局中吸煙,必須符合比賽當地的法律和賽會的規定.
第16條 棋手的權利和義務
1,弘揚職業道德,遵守賽場紀律,維護賽場秩序,確保競賽順利進行是棋手的義務.
2,讀秒時,棋手有查詢剩餘時間的權利.如讀秒至最後一分鍾而裁判未以相應方式讀秒,棋手有權利要求裁判員按規定從讀錯之處重新讀秒.
3,對於妨礙正常比賽的違規行為,棋手有提出意見和申訴的權利.但對於一局棋中對手違規行為的具體申訴,須在對局進行當時立即提出,逾期失效.
4,在雙方正式確認勝敗結果之前,棋手有權提出復核.對方有義務真誠配合復核.經對局雙方和執行裁判正式確認的勝敗結果,任何人均無權改變.
5,對局中一方離席期間,對方可以下子.當離席方回席時,對方有義務指明落子點.
6,比賽終局後,棋手有整理好棋具並按規定退場的義務.
7,參賽棋手有準時參加賽會規定的開,閉幕式和其他禮儀性,公益性,宣傳性活動的義務.
第三章 裁判法則
第17條 行棋
1,已由賽會確定先後手的比賽中,如開賽後拿錯黑白棋,在第10手之前(含)允許改正.超過10手棋之後,一律不予改正.此後的編排工作以原先賽會確定的為依據.
2,一方並未表示棄權,另一方連下兩著,判第二著無效並警告一次.
3,棋子離手,表示著子權完成.完成著子權後,再將棋子拿起下在別處,稱為悔棋.發生悔棋時,由對方於下一手著手之前向裁判提出方為有效.悔棋無效,判棋子放回原處,並警告一次.如一方的棋子不慎掉落於棋盤,經對手同意後,允許其揀起後任選著點.如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則由裁判長裁決.
4,在使用計時器的比賽中,須於著子之後才能按計時器.著子之前或與著子同時按計時器的,判警告一次,不改變計時器讀數.
5,比賽途中如發現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動,在雙方意見一致的前提下,應將移動之子挪回原處.無法確認原處時,允許挪子於雙方一致認可的點.如果雙方無論如何不能達成一致意見,裁判長可根據移動之子對棋局進程的影響程度,判:
(1)移動之子挪至合理點;
(2)移動之子有效;
(3)和棋;
(4)重賽;
(5)雙方均負.
採用電腦進行積分編排的比賽,由於編排時成績一項不可空缺,不能判雙方均負時,允許採取抽簽辦法決定輪次的編排.
如有故意移子的證據,則應判移子者為負.
6,比賽中,因非對局雙方原因造成棋局散亂,經復盤,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應按復盤次序繼續比賽.如果無論如何不能達成一致意見,裁判長可根據實際情況,判:
(1)和棋;
(2)重賽;
(3)雙方均負.
雙方均負之後的抽簽,按第三章第17條第5款的原則處理.
如對局者確屬無意中散亂了棋局,允許復盤續賽.不能復盤的,則判散亂棋局一方為負.
第18條 提子
1,下子後,誤提對方有氣之子,判誤提者警告一次,將有氣之子放回原處.
2,下子後,未提或漏提對方無氣之子,判未提,漏提者警告一次並提取無氣之子.
3,劫爭須找劫材時未找而提劫,判提劫之手無效,棄權一次並警告一次.
第19條 禁著點
棋子下在禁著點上,判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第20條 禁止全局同形再現
全局同形再現是妨礙終局的唯一技術性原因,原則上必須禁止.
1,禁止單劫立即回提;
2,禁止假生類多劫循環;圖三黑A位提劫為假生.
圖三
3,原則上禁止三劫循環,四劫循環,長生,雙提兩子等全局同形再現的罕見特例.根據不同比賽,也可制定相應的補充規定,如無勝負,和棋,加賽等.圖四為本款所涉及的特例.
圖四
第21條 終局
1,輪到著手的一方提議終局,隨之放棄著手.如果對方不同意就此終局,則應允許對方著子.放棄著手方隨即恢復著手權利,對局重新開始,直至雙方一致同意終局.
2,雙方已經確認終局,如果盤上尚留有可爭之點,其歸屬按雙活方式處理.例如圖五A點.
圖五 圖六
3,雙方已經確認終局後,一方或雙方即使又發現了有效手段,也不允許重新開始對局.例如圖六黑A之類的有效手段.
4,對死棋和活棋的確認,對局雙方意見必須一致.如有爭議,重新開始對局,由認為是死的一方先下,以實戰解決.
第22條 計時
1,賽場和住地分離的,比賽開始時,棋手遲到不得超過1小時(含),超過這一時限判負.未超過這一時限的,在其規定時限內加倍扣除.暫停後續弈時遲到,一律打開計時器進入自然計時狀態,但不設遲到判負時限.
2,賽場和住地基本上同在一處的,比賽開始時棋手遲到不得超過15分鍾,超過這一時限判負.其他規定同上款.
3,雙方遲到應按以上兩款分別處理,直至判雙方負.關繫到下一輪抽簽時,按第三章第17條第5款原則處理.
4,在不設規定時限或規定時限很短的快棋比賽中棋手遲到,應實施按時缺席讀秒.棋手在讀秒過程中入座,允許參加比賽.如讀秒過程告終,棋手即自動失去該局參賽資格.
5,讀秒至最後1分鍾超時而未著子,原則上應按判負裁決,但經讀秒方申請,也可視為放棄著手權使用虛著,改判棄權一次,允許續弈,繼續實施原先讀秒方式.
6,提子是著手的組成部分,包含提子的著手,必須全部提清之後方可按鍾,違者判警告一次,不改變計時器讀數.讀秒過程中出現提子,仍視全部提清為著手結束,應照常讀秒.
7,讀秒期間棋手在對方思考時間之內離席,須徵得裁判員許可,每局僅限一次.其餘情形的棋手離席,一律照常讀秒.
8,比賽開始之後,發現計時器故障和失准,讀數總和的誤差超過每小時2分鍾(含)的,應立即更換計時器,並參照雙方已用時間按比例撥正時間.誤差小於此數的,可以更換計時器但不改撥時間.單方面的時間讀數改撥,須經裁判長的認可.
9,比賽暫停時,裁判員應將前半段雙方用時記錄在案並經對局雙方確認.續弈時如發現計時器故障和失准,並且找不到前半段雙方用時書面記錄時,前半段用時判為雙方均攤,對執行裁判員另行教育和處罰.
第23條 賽場紀律
1,在比賽中下假棋,搞君子協定等作弊行為,一經查實,可對有關棋局立即判負或判雙方負.如現場已經宣布了比賽結果,已經按這一結果進行了下一輪抽簽,甚至在經過數局之後才證實作弊行為,仍允許作出部分或全部取消單方或雙方成績的處罰.情節嚴重的,允許作出今後的停賽處罰.
2,棋手報名參賽後,無正當理由,部分或全部退出比賽除對有關棋局判負之外,允許作出今後的停賽處罰.
3,對於比賽中嚴重妨礙對方思考和擾亂賽場秩序的行為,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允許判警告一次或判負.
4,比賽中和暫停時,當局者與其他人議論該局或者查閱有關資料的,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允許判警告一次或判負.
5,比賽中違反第二章第15條第5款交談規定的,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允許判警告一次或判負.
6,無正當理由不參加競賽規程規定的開,閉幕式和其他禮儀性,公益性,宣傳性活動的棋手,除通報批評之外,根據情節和社會影響的嚴重程度,允許作出降一個名次發放獎金及停賽處罰.
7,在賽場中禁止正在參賽的棋手的手機,呼機發出響聲,初違者判警告一次,再違者判負.凡注視手機,呼機屏面顯示內容的,一律判負.已賽完的棋手及不參賽的棋手在賽場中使用手機,呼機的,由大會通報批評.
8,棋手在對局中違反賽會禁煙規定而吸煙者,判警告一次.再違者判負.
第24條 警告處罰
1,被判警告一次時,該局計算勝負時在原規定基礎上,被警告方罰出一子.
2,一名棋手在一局中,被判兩次警告,則判該局為負.
第四章 比賽辦法
第25條 比賽的種類
1,個人比賽
2,團體比賽
有兩個以上的隊參加,每隊人數相等,通過事先約定的比賽方法分出勝負的比賽稱為團體賽.團體賽是個人比賽的延伸,比賽類型有:分台定人制,定台換人制,臨場出人制,全隊輪賽制,隊員總分制等.
目前的全國團體賽一般採用分台定人制,各隊按棋手段位結合近期公布等級分,排定台次,台次一經排定,比賽中不得更改.現行的職業聯賽,採用臨場出人制,即賽前由教練員排定出場名單,棋手可以替換,台次可以任意變動.
在允許有替補隊員的比賽中,替補細則由賽會競賽部門制定.
3,棋手的段位及段位賽
段位是根據體育運動技術等級的要求,結合圍棋項目實際而設置的棋手技術等級制度.職業棋手設初段至九段等9個等級;業余棋手設1段至7段等7個等級.職業段位和業余段位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技術等級,職業棋手的段位主要通過全國段位賽獲得,段位的晉升有專門設置的制度.而業余棋手的段位,主要通過參加地方舉辦的省,市,縣等不同等級的比賽,及省,市,縣等不同等級段位等級賽獲得.參加國家承認的全國性大賽,獲得相應的成績,經批准可以獲得業餘6段的段位.經特別認定的業余圍棋錦標賽冠軍,可以獲得業餘7段稱號.
第26條 比賽辦法
根據參加比賽人數的多少,賽程的長短,可採用不同的比賽辦法.
1,淘汰制比賽:分單敗淘汰,雙敗淘汰和多敗淘汰三種,敗局超過限度即被淘汰,被淘汰者即失去繼續比賽資格.
2,循環賽制比賽:分單循環,雙循環和多循環三種,是由參賽個人或隊,與其他參賽者逐一比賽的賽制.
3,積分編排制比賽:以積分的相同或相近為主要原則而進行編排的比賽,為積分編排制比賽.由於它的輪次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減,賽程介於淘汰制和循環制之間.
4,積分編排加淘汰:在積分編排比賽辦法的基礎上,結合多敗淘汰進行的比賽叫積分編排加淘汰賽.這一方法適合使用電腦編排,必須注意參賽人數和淘汰人數的比例,並且始終要保持參賽人數為偶數的原則.
5,多局決勝制:在某些重大的比賽中,冠亞軍決賽採用多局決勝制.最少為3局2勝制,最多為7局4勝制等.
6,擂台賽:用打擂台的形式進行的團體對抗賽.參賽的人數由雙方事前商定並排定出場順序.
第27條 成績的計算
1,個人賽:記分辦法:每局棋的結果,在成績表上,勝者記2分,負者記0分,和者各記1分.
名次確定:
①採用循環賽制的比賽,計算成績時,積分高者名次列前.如遇積分相同,則按下列原則依次比較,直至區分出名次.
A,累計個人所勝對手積分,加上所和對手積分的一半進行相互比較( 勝者小分),分數高者名次列前.
B,整個比賽,警告次數少者名次列前.
C,如不允許名次並列,可加賽或抽簽區分名次.
②,在採用積分編排制的比賽中,可以採取以下兩種辦法區分名次:
A,比較總得分,總得分高者名次列前.總得分計算公式為:
總得分=個人積分+(- 輪次 ) 如總得分相同,則按上項B,C二條區分名次.
B,比較積分區分名次,積分高者名次列前.積分相同,比較對手積分區分名次.如對手積分相同,則按上項B,C,二條區分名次.
2,團體賽:
記分辦法:
團體賽每人局分的記法和個人賽相同.每場比賽根據兩隊間局分的多少記場分.局分多者為勝,場分記2分;局分少者為負,場分記0分;局分相等者為平,場分各記1分.
名次的確定:
1,在循環賽制的團體賽中,各隊所得場分高者名次列前;如場分相同,局分高者名次列前;如局分相同,比第一台棋手的局分,高者名次列前;以下依次相比,如全部一樣,允許並列.
2,在積分編排賽制的團體賽中,團體成績根據總得分或總積分的高低區分名次,總得分計算辦法與個人積分編排制比賽相同.如相同則依循環賽順序區分名次.
3,區分名次的加賽:如比賽不允許名次並列,可安排加賽.加賽的細則,包括局數,時限,團體人數等,由競賽組織機構事先制定.
第28條 棋手退出比賽
棋手退出比賽,按下列辦法處理:
1,比賽尚未開始,有棋手退出比賽,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應重新抽簽.
2,在循環制賽中,如果棋手退出比賽,其已賽局數不足總輪次的一半,則其已賽成績全部無效.如果已賽局數達到輪次的一半,則其已賽成績有效,以下的比賽按棄權處理.
3,在積分編排制比賽中,棋手退出比賽,其已賽成績有效,以後的比賽不再編排.
4,在對抗賽或團體賽中,棋手中途退出比賽,已賽成績均有效,未賽部分均作棄權處理.
第五章 競賽組織及其他
第29條 競賽組織
根據比賽的需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比賽的籌備工作,處理競賽中的問題,做好比賽善後工作.比賽的籌備工作主要是:
1,根據比賽的規模和條件,聘請相應數量的裁判員,並指定裁判長.如裁判員人數較多,也可以增設副裁判長.
2,根據報名人數,確定比賽的方法和賽程.
3,准備比賽的場地和器材.
第30條 裁判長的職責
1,草擬本次比賽的競賽補充規定,提供組委會討論通過執行.
2,組織裁判員學習本規則和本次競賽規程,並進行比賽前的實習工作.
3,對裁判員明確分工,對嚴重失職的裁判員有撤消裁判員資格的權利.
4,主持比賽的首輪抽簽,監督比賽的編排及成績公布.
5,檢查比賽場地,設備及用具.
6,及時處理裁判員上報的各種問題,處理競賽工作出現的特殊事例.
7,比賽結束後,向大會宣布比賽優勝名次.
8,做好賽後總結,對裁判員寫出評語.
9,維護賽場紀律,倡導優良賽風,做精神文明的帶頭人.
第31條 裁判員的職責
1,裁判員應熟悉規則,了解規程,嚴肅認真,公正准確執行裁判任務.
2,堅決服從大會各項規定,維護賽場紀律,對犯規或違紀行為做出公正判決.
3,認真及時完成裁判長交辦的各項工作.
4,及時公布成績,對難以處理的重大問題及時上報裁判長.
5,賽前檢查比賽器材,不做妨礙棋手比賽的動作,不對未完棋局議論探討.
第32條 比賽器材
1,棋盤:標準的圍棋盤略呈長方形.橫線的等距離為2.3-2.4厘米,縱線的等距離2.45-2.55厘米,棋盤的外側留有2.5厘米邊線為宜. 棋盤的顏色應為鵝黃色,配黑色線條為宜.比賽棋盤的厚度,應在2.5-5.5厘米之間.
2,棋子:標准圍棋子的直徑為2.25-2.35厘米,厚度不超過1厘米為宜.比賽用棋子大小,顏色一定要統一,不得有異樣的棋子出現.
3,計時鍾:圍棋比賽計時鍾由兩個鍾面,兩個按鈕組成,能夠一停一走並可以同時停止.
4,秒錶:讀秒使用一般的秒錶.基層比賽可以用手錶讀秒.
5,比賽用桌:一般比賽用桌高度70厘米,寬度60厘米為宜.職業的高規格的比賽,根據條件可以使用沙發配相應的茶幾,大致就坐與下棋感到舒服為宜.
第33條:本規則的解釋權屬國家體育總局.
《圍棋規則》還包括《附錄:各種比賽方法的編排》.
『柒』 圍棋子尺寸與號數對照
標准圍棋棋盤為19*19厘米. 棋盤由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構成.形成361個交叉點,簡稱為「點」。棋盤整體形狀以及每個格子縱、橫向相比,橫向稍短,通常為每格2.4厘米:2.3厘米. 在棋盤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作「星」。中央的星又稱「天元」。
棋盤:標準的圍棋盤略呈長方形。橫線的等距離為2、3-2、4厘米,縱線的等距離2、45-2、55厘米。棋盤的外側留有2、5厘米邊線為宜。 棋盤的顏色應為鵝黃色, 配黑色線條為宜。比賽棋盤的厚度,應在2、5-5、5厘米之間。
棋子:標准圍棋子的直徑為2、25-2、35厘米,厚度不超過1厘米為宜。同一次比賽所用棋子的大小、顏色一定要統一,不得有異樣的棋子出現。
『捌』 圍棋正規棋盤是多大的
棋盤如下:
中國圍棋棋盤又叫做大棋盤,通常比賽獲常用棋盤都是49cm*46cm,而棋格規格大約是2.5cm*2.3cm,棋盤外側邊沿大約是2.5cm,當然以上數據僅供參考,有些棋盤會稍微大一點點。
簡介:
圍棋,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玖』 標準的圍棋盤規格
標準的圍棋盤對厚度和格間距並無要求,其他要求如下:
棋盤規格:
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19×19=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點」)。盤面上標有九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下讓子棋時所讓之子要放在星上(讓先除外)。棋盤可分為「角」、「邊」以及「中腹」。啟蒙學習中,有13×13、9×9的棋盤。
(9)圍棋的棋子最大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其他棋具要求:
1、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多為扁圓形(也有雙面突起的應氏棋子)。棋子的數量以黑白子各180個為宜(參見中國圍棋規則(2002版))。棋子呈圓形。中國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則常用兩面凸的棋子。
中國雲南保山所產的「永子」為歷來的弈者所青睞,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其他較為珍貴的棋子材料有瑪瑙、貝殼等。
棋鍾:也叫計時器,在正式的比賽中可以使用計時器對選手的時間進行限制。非正式的對局中一般不使用計時器。
棋譜:它為記錄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筆記本的形式出現。
『拾』 圍子棋有多大
棋子直徑約2.18厘米,中心厚度約1厘米,每子重量約6克
世界上最古老的棋類游戲之一。傳說起源於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國。約在隋唐時傳入日本,19世紀傳入歐洲。中國從1956年起把圍棋列為國家體育項目。圍棋在日本非常盛行,號稱國技,在歐美各國也有很大發展,歐洲圍棋錦標賽每年舉行一次。從1979年開始,在日本每年舉行一次世界業余圍棋錦標賽。圍棋正在逐漸走向國際化。
用具 ①棋盤。以木製為宜,略呈長方形。上面橫豎各畫19條平行線,構成361個交叉點。為便於判定位置,在盤上標列9個小圓點,稱之為「星」 。棋盤總長46厘米,總寬43.3厘米,厚度3厘米或3厘米以上。豎線19條,間距2.25厘米。橫線19條,間距2.4厘米。線寬1毫米,「星」小圓點直徑2.5毫米。②棋子。圓形,分黑、白兩色。黑子181個,白子180個,棋子直徑約2.18厘米,中心厚度約1厘米,每子重量約6克。③標准棋桌。長90~120厘米;寬46~50厘米;高65~68厘米。
著法與規則 一般是兩人對局。對局開始前需確定誰先走,先走一方執黑子走第一步;後走一方執白子走第二步,以後雙方輪流下子。一步棋只准下一個子,棋子下在棋盤的交叉點上,下定後不再移動位置,不準拿起重下。已有棋子的交叉點不能再下子,「禁著點」不準下子。①氣和吃子。一個棋子下到棋盤上之後,它的上、下、左、右有以直線相連的緊鄰的3~4個交叉點,其中的空點都是這個棋子的「氣」。凡是一個子的緊鄰點已為對方棋子所佔領時,這兩者就構成一個共同體,術語叫「連」。計算它們的「氣」數時作為一個整體看待。沒有「氣」的棋子要從棋盤上拿掉,術語叫「提」,也叫被「吃」掉。②禁著點。棋盤上任何一點,如某方下子後會使自己這部分棋子成為無「氣」的狀態,同時又不能吃掉對方的棋子,這種空點叫「禁著點」。「禁著點」內是不準下子的。③活棋和死棋。對方無法吃掉的棋是活棋。通常的活棋形式有:一塊棋有兩個對方的禁著點,術語叫做有兩個「眼」,這塊棋是活棋;一塊棋圍得的空點較多,已經具備了做成兩個眼的條件。凡是遲早要被對方吃掉的棋子都是死棋。通常的死棋形式有:沒有「氣」的棋子,這些棋子在對局的過程中已經被對方吃掉了;有些棋子雖然還有氣,但本身已經沒有條件做成兩個眼,最終還是要被對方吃掉。活棋有一種特例,即雙方被圍的部分都沒有兩個眼,但形成互相吃不掉的相持局面,這種類型叫做雙活,雙方都算活棋。④劫。如黑方在某一點下子吃掉一個白子後,此時不準白方立即直接在另一點下子吃還一個黑子。白方至少必須在別處先下一子,如黑方也在別處下一子,白方才能在另一點下子吃還一子,這叫做「劫」,也叫打劫。在這個過程中,白方在別處先下一子叫做「找劫」,黑方跟著在別處下子叫做應劫。⑤勝、負、和與計算方法。兩人交互下子,最終占點(地)多者為勝。對局時一方出現下列情形之一就是輸棋(對方獲勝):對局過程中自己認輸;限時比賽讀秒過時;對局過程中因故棄權;遲到時間超過規定限度;由於嚴重犯規而被判輸。在互先(即互相先走)的比賽中,為了抵消黑方先下一手棋的有利條件,可規定黑方貼若乾子給白方以求平衡,貼子數一般為2.5子(五目)或2.75子(五目半)。讓先(即讓對方先走)的對局黑方先走,黑方不貼子 ,雙方水平如有更大差距時可用讓子的辦法加以平衡。凡占完單官(雙方之間尚未占據的公共空點)而終局的對局, 如規定黑方貼給白方五目半,即黑方佔得184點為黑方勝3/4子,白方佔得178點為白方勝1/4子,佔得點低於各自所佔之標准為負。在讓先的對局中雙方各得180.5點為和棋,超過此標准者為勝,低於此標准者為負。計算方法有數子法和填空比目法兩種。數子法:雙方占完單官終局後,先將雙方的死子從棋盤上拿凈,然後計算其中一方所佔的點數,它包括該方在棋盤上生存的子、該方所圍得的空點(即目)和雙活中該方在公氣中所分到的點(目)。雙活的公氣點一般由雙方平分。但如遇雙活中的某些公氣點只能由一方下子佔得時,這些點就歸這一方。填空比目法:對局過程中凡是吃掉對方的棋子要保留下來,終局後把吃掉的死子互相填進對方所佔的地域中,然後比較雙方所佔得的空點(目),目多者為勝,少者為負,相等為和。採用這種計演算法可以不收單官,或認為任何一方單獨占完全部單官,均對勝負無關。⑥對局記錄。平時對局,棋手可在終局後自己根據記憶進行復盤記錄。正式比賽,則應由裁判員擔任記錄。記錄應在比賽進行中隨賽隨記,至終局時全部記完。⑦終局。一局棋下到占完雙方之間的公共空點(單官)後,雙方一致確認終局時即為終局。在占完單官後,一方認為已經終局,另一方認為有棋可下,雙方意見不能統一時,應通過續弈得出結論。在終局前允許一方占完最後一個單官又爭粘單劫(術語叫做粘劫收後)。
圍棋的發展與等級 圍棋為中國古代人民所創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圍棋就已出現。至春秋時期圍棋已發展到一定階段。現代流傳的圍棋是19道棋局。另有一種17×17共289個交叉點的棋局,僅在西藏地區流行,又名藏棋。古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這兩種棋制在漢代就已在中國南北各地流行。此外,歷史上還有過13道圍棋局和15道圍棋局。根據《孫子算經》、馬融《圍棋賦》及《孫策詔呂范弈棋局面》的記載,19道的棋制在漢時已被採用。19道的棋制棋路廣,變化多,又符合中國古稱圍棋有「天地之象」的哲理。因此,在兩晉南北朝時就成為定型了。
棋聖是中國古代給棋藝家的最高榮譽。東漢初期桓譚所著的《新論》,將棋手分為上、中、下三等。三國時期,把圍棋分為九品。南北朝時南朝的統治者愛好圍棋,設立圍棋州邑。還有大中正、小中正的官職,成為實行圍棋九品制的管理機構。據《南史·柳惲傳》記載:「梁武帝好弈棋,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為《棋品》三卷,惲為第二焉。」這是中國圍棋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評定棋品的盛會。從唐代開始,提倡棋待詔制,圍棋九品制遂不行。不過,這種制度後來流傳至日本,便成為日本九段制的根據。棋待詔制,從唐初至南宋末,延續了500餘年,及至元明時代,名存實亡。現今中國大陸棋手實行的是段位制,而台灣棋手仍實行品位制。從1957年開始,中國每年都舉行圍棋賽,其中高檔次的比賽有名人戰、天元戰、棋聖戰、大國手賽、十強賽以及國家體委舉辦的全國個人賽和團體賽等。1996年3月,在中日圍棋擂台賽中,中國選手馬曉春九段戰勝日方主帥大竹英雄九段。至此,中方在已舉辦的十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以6∶4領先日方。
日本奈良的正倉院藏有中國唐朝皇帝贈送日本的精緻的棋盤和棋子。近幾百年來,尤其是明治維新以後,圍棋在日本得到很大發展。日本的圍棋愛好者已超過1000萬人。日本的大、小城市有不少棋室、俱樂部。日本的圍棋組織主要有東京的日本棋院和大阪的關西棋院,此外還有日本業余圍棋聯盟以及各種地區性的業余圍棋組織。日本的專業棋手分初段至九段九個等級,九段代表最高水平的等級。圍棋在美國也有相當多的愛好者,不僅每年舉行全美圍棋比賽,還有東部本因坊戰、西部本因坊戰等。開展圍棋活動的已有30多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