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發芽有多少厘米
Ⅰ 草莓怎麼生長過程
一、開始生長期:
草莓開始生長期一般是在春季地溫穩定在2~5℃時,根系開始生長,根系的生長比地上部早7~10天,此時的根系生長主要是上年秋季長出的根系延伸,隨著地溫升高,逐漸發出新根。根系生長7天左右莖頂端開始萌芽,先抽出新莖,隨後陸續出現新葉,老葉逐漸枯死。
由於我國南北方氣候不同,莖、葉生長開始的時期也不同,黑龍江省為4月下旬;遼寧沈陽地區為3月下旬;山東、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區為3月上旬,江蘇、南京等地區為2月下旬。
二、開花和結果期:
草莓地上部分生長1個月後會出現花蕾。當草莓新莖長出3片葉,第四片葉未全長出時,花序開始出現。隨著花序的發育,第一級序花先開,隨著第二、三級序花順次開放。
草莓花蕾顯露到第一朵花開放需15天左右,由開化到果實成熟又需1個月左右。草莓花期長智囊,因品種和環境條件而異。一般持續20天左右。在同一花序上有時甚至第一朵花所結的果已成熟,而最末的花還正在開。因此草莓的開花期與結果期難以分開。
草莓在開花期,根停止延長生長,並且逐漸變黃,在根莖的基部萌發出不定根。到開花盛期,葉片及葉面積快速增加,光合作用加強。在草莓果實成熟前10天,體積和重量的增加達到高峰,此地葉片製造的營養物質幾乎全部供給果實。
一般同一品種南方開花早,成熟也早;北方開花晚、成熟也晚,江蘇地區5月上中旬成熟,北京、山東、河北保定地區5月中、下旬成熟,黑龍江地區到7月上旬才成熟。
三、旺盛生長期:
草莓果實採收後,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先在腋芽大量發生匍匐莖,新莖分枝加速生長,新莖基部發生不定根,形成新的根系。匍匐莖和新莖的大量發生,形成新的幼株。這一時期是草莓全年營養生長的第二高峰期,可延續到秋末。
在此階段由於氣溫酷熱,草莓會處於緩慢生長階段,停止生長,在秋末隨著氣溫下降,草莓植株生長減慢,體內營養物質逐漸積累,組織漸趨成熟。
這一時期是草莓匍匐莖苗和新莖分株苗大量繁殖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一時期應加強管理,促進營養生長和大量匍匐莖苗的產生。
四、花芽分化期:
草莓經過旺盛生長期之後,在外界低溫(15~20℃)和短日照的條件下開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的開始,標志著植株從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
一般草莓品種在8~9月份或更晚才開始花芽分化。秋末分化的花芽,在第二年4~6月開始結果。草莓花芽分化一般在11月結束,也有些側花及側芽分枝的花芽,當年分化末完成,到第二年春季繼續進行。
草莓在秋季花芽形成後隨著氣溫下降,葉片製造的營養物質開始轉移到莖和根中積累,為下一年春季生長利用。
五、休眠期:
草莓花芽形成後,由於氣溫逐漸降低,日照縮短,草莓進入休眠期,表現為葉柄短,葉片少,葉面積小,葉片發生的角度由原來的直立、斜生,發展到與地面平行,呈匍匐生長,合株矮化呈蓮座狀,生長極其緩慢。草莓休眠的程度因地區和品種不同而不同,寒冷地區的品種休眠程度深,溫暖地區的品種休眠程度淺。
草莓休眠主要受外界條件影響,主是要低溫和短日照,其中發短日照的時間長短影響最大,可以採取人為措施,打破草莓休眠,進行草莓促生長。
Ⅱ 發芽的草莓長什麼樣 發芽的草莓是哪種樣子
1、是黃綠色的。
2、草莓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莖低於葉或近相等,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葉三出,小葉具短柄,質地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綠色,幾無毛,下面淡白綠色,疏生毛,沿脈較密;葉柄密被開展黃色柔毛。
3、聚傘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葉;花兩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長;花瓣白色,近圓形或倒卵橢圓形。聚合果大,宿存萼片直立,緊貼於果實;瘦果尖卵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Ⅲ 草莓生長過程
草莓的生長過程如下圖:
拓展資料:
草莓(學名:Fragaria × ananassa Duch.),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莖低於葉或近相等,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葉三出,小葉具短柄,質地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綠色,幾無毛,下面淡白綠色,疏生毛,沿脈較密;葉柄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聚傘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葉;花兩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長;花瓣白色,近圓形或倒卵橢圓形。聚合果大,宿存萼片直立,緊貼於果實;瘦果尖卵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原產南美,中國各地及歐洲等地廣為栽培。草莓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營養物質 ,且有保健功效。
Ⅳ 草莓的生長過程
草莓從種下之後,它會慢慢的開始發芽,發芽之後,它的芽慢慢的變大,隨後變成小葉子。隨著不斷的生長,它的小葉子逐漸生長成為多個大葉子,等到了一定的階段滿足條件之後,它就會開花,並結出果實。
草莓是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被譽為「水果皇後」。草莓高10~40厘米;莖低於葉或近相等,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葉三出,小葉具短柄,質地較厚,倒卵形或菱形,稀幾圓形頂端圓鈍,基部闊楔形,側生小葉基部偏斜,邊緣具缺刻狀鋸齒,鋸齒急尖,上面深綠色,幾無毛。草莓原產於南美,中國各地及歐洲等地廣為栽培,宜生長於肥沃、疏鬆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
Ⅳ 草莓的生長過程
1、開始生長期:
草莓開始生長期一般是在春季地溫穩定在2~5℃時,根系開始生長,根系的生長比地上部早7~10天,此時的根系生長主要是上年秋季長出的根系延伸,隨著地溫升高,逐漸發出新根。
2、開花和結果期:
草莓在日平均溫度 10℃以上開始開花。開花前花葯中的花粉粒初步成熟,已有較低發芽力,開花後2日發芽力最高,花粉發芽適溫25-27℃。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 30-50日,溫度低則成熟慢。適溫時果柄粗,高溫時細。在日照強度欠和較低溫的環境中,果實所含芳香族化合物、果膠、色素和維生素C均較高。
3、旺盛生長期:
草莓果實採收後,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先在腋芽大量發生匍匐莖,新莖分枝加速生長,新莖基部發生不定根,形成新的根系。匍匐莖和新莖的大量發生,按著一定順序向上長葉,向下紮根,長出新的幼苗。
4、花芽分化期:
草莓大多數品種在溫度為13-17℃,8-12小時日照下分化花芽。在5-12℃的溫度下不論日照長短,皆能分化花芽。
5、休眠期:
植株從秋至冬,受低溫短日的影響,葉中合成、積累休眠素類物質,全株矮化,葉柄短,葉片小而平地開花。花柄短,果小,產量低,不發生匍匐蔓和停止花芽分化,發生休眠現象。
Ⅵ 草莓種子剛發芽是什麼樣子的
草莓,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莖低於葉或近相等,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葉三出,小葉具短柄,質地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綠色,幾無毛,下面淡白綠色,疏生毛,沿脈較密;葉柄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聚傘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葉;花兩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長;花瓣白色,近圓形或倒卵橢圓形。聚合果大,宿存萼片直立,緊貼於果實;瘦果尖卵形,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栽培技術
選地
草莓地應選擇地勢稍高,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機質豐富,保水力強,通氣性良好,PH值呈弱酸性或中性的肥沃土地。前茬作物以蔬菜、豆類、瓜類、小麥等較好。
草莓栽植前應徹底清除雜草,並施入腐熟農家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氯化鉀50千克做基肥,撒施均勻後耕翻30-40厘米,促進土壤熟化,土地平整後按100厘米做畦,畦面寬80厘米,畦溝寬20厘米,畦高15厘米,畦長20米。
定植
定植質量的好壞對草莓的生長及以後的管理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定植要下細功夫。
草莓在定植時應注意定向移栽,將苗的弓背向溝道一側,使花序著生在同一方向,栽植數量為一穴一株,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為宜。
合理密植:草莓的種植密度與種植水平關系很大,弱苗、遲栽、缺肥的田塊宜密,定植密度以每畝8000株左右為好,反之壯苗、早栽、足肥及採取地膜覆蓋技術宜稀栽,以每畝6000株為好,株行距50厘米×20厘米為宜。
折疊澆水
栽後要澆一次透水,栽後一周內一般早、晚各澆一次水,以後要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以利成活。
施肥
草莓從定植到開花結果需要較多的肥,除要施足基肥外,還要適時補充肥料,可在果實膨大期和採收始期畝施草莓專用肥或磷酸二氨10公斤。結合澆水以200倍液肥形式溝施效果較好,長勢好的田塊僅噴施伯示麥磷酸二氫鉀2-3次,也有一定的增產效果,成花期原則上不噴。采果田施肥原則是適N重P、K,必須保持合理的配比關系,才能獲得較高產量和最大效益。
覆蓋
地膜覆蓋有顯著的早熟、增產效果,還能提高果實質量,增加商品果率。一般在3月中下旬開始蓋膜。注意蓋膜前一定要摘除植株上的枯葉、老葉。
Ⅶ 草莓的生長過程。
草莓全程施肥要點
01
基肥
草莓定植前,需施足基肥。應以有機肥料為主,配合施用宴沃含氨基酸平衡水溶肥,無激素、溶解快、吸收利用率高,由於草莓根部病害較多,建議再加入宴沃微生物菌劑,含菌20億,營養賽燕窩,以壯大土壤中的有益菌群,改善土壤板結嚴重、酸鹼失調的症狀,減少病害的發生。
02
追肥
定植至休眠期:灌足定根水,促進緩苗,為促進根系生長,可施里貝里根享生根劑,天然植物激素,促進草莓根系健康生長。
休眠後至花前:控氮、增施磷、鉀及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以促進花芽分化。
孕花期:磷、鉀肥增多,但氮肥也同樣重要,氮肥能防止植株早衰,增加中後期產量,但要注意施用量,施用過量草莓旺長。
坐果後至採收:鉀肥為主,輔以磷、鎂、鈣、鋅等中微量元素,最好搭配宴沃氨基酸水溶肥一起用,可施宴沃氨基酸高鉀水溶肥(含44個鉀,草莓膨果更大、更快)+平衡水溶肥,促果膨大,提升品質,防止早衰。
03
葉面追肥
定植後一周至花前一周:可噴施宴沃含氨基酸葉面肥+宴沃鰲合硼肥,提升營養水平及提高開花座果率,注意發生肥害。
結果期至採收期:是草莓的需肥高峰期,除追肥外,還可葉面噴施宴沃粉劑磷酸二氫鉀,無激素,超細微易吸收,促果膨大、上色、增甜,延長採收期。
Ⅷ 草莓的生長過程
草莓的生長過程:播種育苗多在翌春進行,但也可在採集種子的當年7-8月進行。播種前先備好廣口泥瓦盆,填人細碎營養土,壓平,種子提前8-12小時浸泡,待膨脹後撒播在土壤表面,再用篩子均勻篩上厚度為0.2厘米左右的細沙土覆蓋。為使土壤既含有足夠的水分,又能保持疏鬆,以利於種子生根發芽,可把播種後的泥瓦盆置於淺水池內,待水慢慢滲濕盆里的土壤後取出,再覆蓋塑料薄膜,10天左右即可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