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猴多少厘米
Ⅰ 長尾猴的尾巴大約有多少厘米
尾巴對於猴子來說,是很有用處的,是猴子生存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蜘蛛猴的尾巴很長,能拾取東西,就像大象的鼻子那樣靈活;蜘蛛猴的尾巴能起平衡作用,使它能靈敏地在樹間跳躍。它把尾巴鉤在樹丫上,倒掛身體,即使酣睡,也不會掉下來;狐猴靈活地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也全靠大尾巴來掌握平衡。 猴子離不開尾巴,所以至今仍然留著,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Ⅱ 長尾猴的尾巴大約有多少厘米
長有約18厘米長的尾巴
Ⅲ 長尾猴屬的形態特徵
長尾猴屬是一類舊大陸猴。吻部突出,兩顎粗壯,牙齒32枚,鼻孔朝前向下緊靠,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晝行性。有可以儲存食物的頰囊,齒尖低,食性比較雜,通常四肢基本等長。
代表物種是黛安娜長尾猴,成年猴體重4-7千克,體高40-55厘米(不包括尾巴),尾巴直徑3-4厘米,長50-75厘米。它們一般呈黑色或深灰色,喉嚨呈白色,眉及胡須呈彎月形。因它們的眉似羅馬神話內黛安娜(Diana)的弓,故得此名。它們的臂下也是白色的,大腿上有一白斑紋。大腿的背及下背部都是呈栗色。除了眉、胡須及四肢上的一些遂毛外,其餘的都很短及光滑。
齒式為:2/2,1/1, 2/2,2/3 =32 。
不同種的長尾猴有著迥異的面容,這些面部特徵具有多樣化程度。演化出這樣豐富的面部特徵其實是為了避免同屬內的種間雜交。
Ⅳ 長尾猴的知識
這個網站有詳細介紹
http://www.investcn.cn/zggk/gb/cn_zggk/2004-06/28/content_55934.htm
別名長尾猴,屬於靈長目猴科。拉丁學名 Presbytis entellus,英文名Hanuman langur。
體長約70厘米,體重約20千克,尾長超過體長,頰毛和眉毛發達。體毛灰黃褐色,臉黑色,額、頰、頦、喉為灰白色。
棲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營樹棲生活,在地面上也能行走。出沒於河谷兩旁林間石崖上,常集群活動,一般數十隻為一群,多晨昏覓食,以樹葉和野果為食。
全年繁殖,多在4~5月產仔。雌猴妊娠期190~210天。每2年繁殖1胎,每胎1~2仔。雌性約4歲性成熟,雄性6~7歲性成熟。飼養壽命約25年。
長尾葉猴分布區域狹窄,數量稀少,在中國僅分布於西藏南部,目前已在西藏建立了江村、樟木溝自然保護區。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Ⅳ 長尾葉猴的外形特徵
長尾葉猴(也稱北平原灰葉猴 )體長約70厘米,體重約20千克,尾長達100厘米以上,頰毛和眉毛發達。長尾葉猴以身長或尾部長得名。體毛主要為黃褐色,額部有一些灰白色的毛,呈旋狀輻射,面頰上有一圈白色的毛。身披灰黃褐色長毛(有的毛色暗些)。頭頂冠毛。眉毛向前長出,也很長。頭、面、頦、喉都長有白毛,長相頗為瀟灑。初生時毛色不同,為棕黑色,到二至五個月大時成為淺灰色,隨後逐漸變成黃褐色,成年才轉成灰黃褐色。頭部圓,吻部短,四肢都很長,尾巴更長,呈土灰色或灰棕色。
Ⅵ 德式長尾猴是眼鏡猴嗎
摘要 德氏長尾猴(Cercopithecus neglectus),又名白臀長尾猴、赤額長尾猴、白須長尾猴,是20種舊大陸猴的其中一種,由法國探險家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發現的。皮毛灰色帶有斑點,頭頂黑色,前額有一條白邊的橙色帶。上嘴唇和下巴被有藍白色的毛。一條窄的白色帶穿過大腿,尾巴和四肢顏色較深。雄性明顯比雌猴大很多,陰囊呈亮藍色。它的下巴上長有一撮白毛,猶如一副老學究的樣子,所以也被人親切的稱為「博士猴」。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的濕地。因為德氏長尾猴有很好的爬樹能力,就算是最敏捷的動物也很難捕捉到它。
Ⅶ 世界上最小的猴
去動物園當然免不了看猴子,那麼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是什麼呢?一起去看一下!
世界上最小的猴:
狨猴:
鵝猴(Marmosets),狨猴科下屬物種統稱。狨猴科包括跳猴亞科和狨猴亞科。已知的包括獅狨、皇檉柳猴、頂檉柳猴、侏狨、黑白檉柳猴、普通狨猴等有3屬35種。 狨猴科動物體小尾長,尾部具有纏繞性,頭圓、無頰囊、鼻孔側向。與 其它 高等靈長類不同,只有大腳趾具指甲,其餘各趾和指均為爪子。 狨猴因其生理特性與人類極其相似,被廣泛 飼養 應用於生命科學諸多研究領域。
形態特徵:
狨猴特點 狨猴 是體小尾長,尾部具有纏繞性,頭圓、無頰囊、鼻孔側向。 狨猴屬大多體長約19~25cm,尾長約27~35cm,體型比松鼠略大,頭、臉的模樣似哈巴狗或獅子頭、頭圓,耳大,絲絨狀體被毛,尾長、末端具長毛;雌性體重220~350g之間,雄性約260~450g之間;僅大腳趾具扁甲,其餘各指、趾均為爪狀的尖爪,趾可以握合;胸部有1對乳頭;後肢比前肢長;牙齒32枚;齒式為異齒型,有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頰齒通常為丘型齒和低冠齒,臼齒呈四方形並有4個較低的錐狀突起,適於咀嚼;嗅覺敏銳、聽、視覺次之;具雙角子宮或單子宮、有盲腸;.臉部的皮膚在陽光下會改變顏色、體溫也不穩定 。
生活習性:
狨猴是雜食性動物。森林中的花果、樹膠、昆蟲都是它們喜歡的食物,有時候它們也會偷食鳥蛋,捕食小型的脊椎動物和爬行動物。狨猴休息一般在籠底或棲木上,四肢爬行或後肢站立,但是沒有看到站立行走,他們在移動位置時,一般是跳躍、“飛行”式等迅速靈巧的行為,
在爬行或移位時靠尾巴保持平衡,但是沒有看到把尾巴卷在棲木上懸掛著身子的情景;沒有看到獼猴“撓頭”的情景,但是發現它有時啃咬膝關節的情景;當發現有陌生人時它會耳旁的白毛豎立,把臉不斷地搖晃,甚至發出呲牙咧嘴地發現高頻率尖叫以表示恐懼、警示的狀態;在人類沒有明顯表現出攻擊或捕捉的情況下很少看到會有主動攻擊的行為發生,反之則會發起攻擊;抓取食物時,它們會用單“手”接住/抓住食物塞進嘴裡去,
如果是流質食物,它們會用舌頭直接舔舐;普通狨會使用瞪眼、眯眼、張口、發聲和嗅覺進行溝通、表達情感和傳遞警報;它們以尿液或身體特殊的氣味辨別對方和領土范圍 ,如果過度則是不好的現象;狨猴啃咬木頭做標記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持久的啃咬木頭表示一種煩躁的體現,可能飼養管理沒有同步其需求;在處理群體間相互關系時,它們通過相互清理對方被毛或皮膚、兩者“熊抱”或舔舐對方而緊緊地依靠對方都是一種良好的社交行為。 狨猴的視力非常敏銳,並且和人類一樣同時靠兩隻眼睛准確判斷物體的遠近,從而能在叢林中跳躍翻飛、來去自如。
不過,狨猴對色彩的識別沒有我們厲害,所有的雄性狨猴都是紅綠色盲。有趣的是,雌性狨猴中只有一部分是紅綠色盲,另一部分和我們一樣有正常的色彩視覺。 狨猴的叫聲非常豐富,和鳥類的叫聲類似。它們有些叫聲的頻率甚至超出了人耳的識別范圍。它們的聽力也進化得很出色。在森林中,狨猴的個體小而活動范圍大,再加上有樹葉遮擋,因此聲音交流幾乎是狨猴之間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狨猴的嗅覺也很靈敏,不但可以靠嗅覺找尋食物並判斷食物有沒有成熟,還可以預警潛在的入侵者和天敵。更重要的是,狨猴還會利用氣味做標記和交流,例如用尿液劃定自己的領地,或給其他狨猴留下可識別身份的氣味信息。
主要品種:
狨猴 狨猴科有3屬35種之多,是產於中南美洲的小型低等猿類。 皇檉柳猴(Saguinus imperator),又名皇狨猴、帝髭獠狨、長須狨、帝王獠狨或皇帝塔馬林猴,它被稱為“皇”是因它像德國的威廉二世。這個名字原先只是一個笑話,後來成為了正式的學名。 棉耳絨猴,又叫普通狨猴。成年體長最多隻有20厘米,體重300~400克。 黃頭狨又名黃冠狨,是巴西特有的一種狨屬。狨是南美洲出產的小型長尾猴。它像松鼠一樣,是樹棲動物,行動相當敏捷。喜歡白天成小群活動。除了大腳趾以外,其餘的趾上都有爪,利於在樹上跳躍。不像其餘的美洲靈長類動物,它們缺少第三對磨牙。
從17世紀初開始,狨就被當作寵物來飼養。主要的食物是昆蟲,也吃一些水果。狨的犬牙較短,身長一般為15~25厘米,不包括25~40厘米長的尾巴。它的皮毛較密,像絲一樣細和光滑。 [3] 侏狨,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小的猴子,生活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里,一種外貌及行為似松鼠的小猴,由於它體小尾長,停息在極為細小的植物枝幹上,而且行動敏捷,常在樹林間穿東奔西,躥跳自如,因此當地叫它“松鼠猴”、“鳥猴”等等。經動物學家研究,確定它的科學名字為侏狨或倭狨。
物種價值:
狨猴的優勢是個體小、繁殖快、飼養空間小。並且,狨猴在某些方面與人類更相像,例如狨猴的家庭結構和人類更接近,可以用來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狨猴具有更豐富的聲音交流,比獼猴更適用於研究人類語言。普通狨猴具有體型小、經濟性好繁殖率高的靈長類實驗動物的優點,近年來已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中的多項研究。
狨猴主要用於生殖生理、孕避葯物研究和甲型肝炎病毒和寄生蟲病的研究。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在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培育出了轉基因普通狨猴,並確認轉入的基因在第二代普通狨猴體內也能表達。這是科學家首次培育出第二代還能繼承轉入基因的轉基因靈長類動物。
Ⅷ 猴子的尾巴到底有多少厘米
尾巴對於猴子來說非常重要,不僅能保持平衡,還能代替手的功能,勾住食物、樹枝等一般猴子的尾巴長度在25-40厘米之間,而世界上尾巴最長的猴子--黛安娜長尾猴尾巴最長可達75厘米,比它身體的長度還要多出20厘米。
Ⅸ 猴子的尾巴最長可達多少厘米
75厘米以上。
一般猴子的尾巴長度在25-40厘米之間,而世界上尾巴最長的猴子---黛安娜長尾猴尾巴最長可達75厘米,比它身體的長度還要多出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