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營造尺是多少厘米
『壹』 營造尺:(即古魯班尺)一尺四寸四分等於幾多厘米
一營造尺=32厘米
一市尺=33.333厘米
一門尺(魯班尺/門光尺)=1.44營造尺=46.08厘米
一門寸=0.18營造尺=5.76厘米
『貳』 清代營造尺「一分」等於現在幾厘米
一分為1/10寸,合現在0.33厘米,由於當時計量沒有同意規范,可能略有偏差,但都不超過0.01厘米
『叄』 古代的營造尺是現代的多少厘米。
營造尺:32厘米
量地尺:32。7厘米
裁衣尺:34厘米
『肆』 古代的一尺有多長
古代不同時期,一尺長短不同。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4)清代營造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度量長度的尺,常見的單位有尺,寸。(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
後來出現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中國古代度量長度的尺。最早見於商代。傳世商尺約合今16~17厘米。東周尺以相傳1931年河南洛陽金村古墓出土的銅尺與「商鞅量尺」互為佐證,可知一尺長約23厘米左右。西漢尺今出土有 8支,實測其長度均在23~23.6厘米之間,平均每尺長23.2厘米。
新莽尺根據各方面材料綜合分析,每尺長約23.1厘米。流傳至今的東漢尺甚多,僅出土的就有40餘支,形制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①鳥獸紋銅尺,②幾何紋銅尺,③以圓圈為尺星的骨。實測東漢尺長度誤差不大,除去因稍殘而減短的幾支外,其餘均在23~24厘米之間,平均長23.4厘米。
朝代變更:
漢以後銅質尺明顯減少,多被骨、木質尺代替。這期間尺的形制單一,不飾各種花紋,當是民間實用的器具,較之前代更多地注意到了分、寸刻線分度的准確。尺長略有增長,約在24~24.5厘米之間。
南北朝留存的尺甚少。根據李淳風《十五等尺》記載,可知南朝每尺約在24.5~25厘米之間;北朝尺度有較大的增長,後魏前尺27.8厘米、中尺28厘米、後尺29.9厘米不等。以所見南北朝時期實物互為佐證,可知南朝尺確短於北朝,尺長約25厘米,南朝後期則增長至30厘米以上。
隋代採用南朝已增長的度量衡量值作為統一的基礎,尺長在30厘米左右。唐朝留存至今的各種尺近50支,以刻花銅尺和撥鏤牙尺為主。刻花尺(包括木質和鐵質)多為民間日常用尺,撥鏤牙尺則是朝廷在中和節之時饋贈給大臣和各國使臣的禮品,工藝精湛,色彩艷麗。
撥鏤牙尺今日本藏有 6支。唐尺長度多在29~30厘米之間。
宋代沿襲唐制,官尺由太府寺掌造,主要用來徵收布帛之用,故又稱為三司布帛尺,每尺長約31.6厘米。據明世子朱載堉《律呂精義》所記,明尺分為三種:
①鈔尺,即裁衣尺,與寶鈔紙外齊(長34厘米)。
②曲尺,即營造尺,與寶鈔墨邊外齊(長32厘米)。
③寶源局銅尺,即量地尺,比寶鈔墨邊長,比寶鈔紙邊短,當衣尺之九寸六分(長32.6厘米)。傳世的嘉靖牙尺,所刻線紋精密,每尺長32厘米,當是明朝官定的標准尺度。
清代的營造尺長32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康熙御制」銘殘牙尺,每寸合 3.2厘米,與紫金山天文台銅景表尺上的清營造尺長度完全一致。清代的裁衣尺合1.1111營造尺,等於 35.55厘米。
『伍』 魯班尺的一尺等於多少寸一寸是多少分一尺大概是現在多少厘米
古籍記載,「魯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間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曲尺」即古代木工匠師用木工尺,其長度與歷代朝廷工部頒布的營造尺相同。
因明清時期的營造尺長32厘米,故魯班尺的長度為46.08厘米,魯班尺每寸為5.76厘米。1尺=10寸, 1寸=10分(1尺=33.33厘米,1寸=3.333厘米)
可以按一尺為八寸,整尺全長46.08厘米,平攤每寸為5.76厘米,一寸為財、二寸為病、三寸為離、四寸為義、五寸為官、六寸為劫、七寸為害、八寸為本,依此次序循環往復排布。
(5)清代營造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魯班尺相傳為春秋魯國公輸班所作,後經風水界加入八字,以丈量房宅吉凶,並呼之為「門公尺」。
又稱「角尺」,主要用來校驗刨削後的板、枋材以及結構之間是否垂直和邊棱成直角的木工工具。
魯班尺產生不久即融合了丁蘭尺,後又融入寸、厘米。是度量、矯正的重要工具。
由於其特殊的功能,在風水文化、建築文化中表現最為廣泛。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
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斗、傘、鋸子、刨子、鑽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
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這裡面都包含著原始的物理科學知識。
『陸』 清朝一尺是多少厘米 .baidu.com
裁衣尺:1尺 = 35.5
量地尺:1尺 = 34.5
營造尺:1尺 = 32
『柒』 魯班尺全長多少厘米是50.4厘米還是46.08厘米
古代魯班尺長46.08厘米,現代兩種魯班尺長度分別為42.9厘米和50.4厘米。
魯班尺,全稱「魯班營造尺」,亦作「魯班尺」,為建造房宅時所用的測量工具,類今工匠所用的曲尺。魯班尺長約46.08厘米,相傳為春秋魯國公輸班所作,並呼之為「門公尺」。
又稱「角尺」,主要用來校驗刨削後的板、枋材以及結構之間是否垂直和邊棱成直角的木工工具。1市尺=0.8魯班尺。魯班尺產生不久即融合了丁蘭尺,後又融入寸、厘米。是度量、矯正的重要工具。由於其特殊的功能,在風水文化、建築文化中表現最為廣泛。
(7)清代營造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古籍記載,「魯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間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曲尺」即古代木工匠師用木工尺,其長度與歷代朝廷工部頒布的營造尺相同。
因明清時期的營造尺長32厘米,故魯班尺的長度為46.08厘米,魯班尺每寸為5.76厘米。古代流傳下來的魯班尺並不多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把魯班尺,長46厘米,與古籍記載的魯班尺長度非常接近。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捌』 古時一丈是現在多少厘米
1丈=10尺=333.333厘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近現代 3尺≈1米(m),1尺≈33.3333厘米(cm)。
(8)清代營造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度量長度的尺。最早見於商代。傳世商尺約合今16~17厘米。東周尺以相傳1931年河南洛陽金村古墓出土的銅尺與「商鞅量尺」互為佐證,可知一尺長約23厘米左右。西漢尺今出土有 8支,實測其長度均在23~23.6厘米之間,平均每尺長23.2厘米。
新莽尺根據各方面材料綜合分析,每尺長約23.1厘米。流傳至今的東漢尺甚多,僅出土的就有40餘支,形制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①鳥獸紋銅尺,②幾何紋銅尺,③以圓圈為尺星的骨、牙尺。實測東漢尺長度誤差不大,除去因稍殘而減短的幾支外,其餘均在23~24厘米之間,平均長23.4厘米。
清代的營造尺長32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康熙御制」銘殘牙尺,每寸合 3.2厘米,與紫金山天文台銅景表尺上的清營造尺長度完全一致。清代的裁衣尺合1.1111營造尺,等於 35.55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清牙雕裁衣尺,正面等分10寸,背面刻山水、人物、樹木、屋宇,刻工極精。
『玖』 古代七尺男兒是多高
是161.7cm。
秦時,一尺約23.1cm。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
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西也叫做「尺」例如: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9)清代營造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尺的發展:
生活離不開尺,建屋量地,造物制衣等。據《呂氏春秋.季夏紀.古樂篇》記載,中國古人按樂律的音頻為「黃鍾」的樂器長度來確定尺的長度,所以古尺又稱樂尺.律尺.黃鍾尺。是度量橫制定的基礎。後來,歷代尺度因時代不同又各有所差異。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到戰國時,一尺是現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
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是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