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腰穿進針多少厘米
『壹』 醫生在給寶寶行腰椎穿刺術,具體應該怎麼做
醫生在給孩子行腰穿術時,要求孩子採取側卧屈體的體位。然後用特製的穿刺針,從孩子的第3~4或第4~5腰椎間隙進針,達適當的深度後,即可有腦脊液滴出。一般收集3毫升左右送檢。拔針後,在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消毒後,貼上敷料即可。術後應讓孩子去枕平卧4~6小時。以防止繼發腦脊液滲漏所引起的低顱壓症。4~6小時後即無須採取其他特殊措施。24小時後即可將紗布去除。少部分孩子在穿刺後會感到腰部疼痛感較明顯,甚至不願行走。家長對此不必過於擔心,這些情況大多在兩三天後即會逐漸消失。
『貳』 腰椎穿刺進針是不是比硬膜外穿刺進針要深
穿刺針
都是有一定要求的!一般情況下,穿刺的深度是4到6個厘米。如果穿刺過深會擊穿
硬腦膜
。發生
腦脊液漏
,引起頭痛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就要
卧床休息
一周,避免抬頭,防止出現低顱壓性頭疼
『叄』 嬰幼兒腰穿的位置與成人有何不同為什麼
新生兒一般不做,如果必須要做就一定要在腰4~5間隙。要不容易損傷脊髓引起截癱,穿刺要用小號細針,要不容易引起腦脊液漏。 嬰幼兒在第4~5腰椎間隙,因為因幼兒的脊髓相對長一些,較成人更靠下,所以一定是第4~5腰椎間隙,過高進針容易傷及脊髓。 成人以髂棘最高點連線與後正中線交會處為穿刺點,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間隙,也可在上一個或下一個椎間隙進行。
『肆』 給病人抽腦脊液常在何處進行穿刺為什麼針頭刺入終池由淺入深要經過哪些結構
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包內包括進行腰椎穿刺的必需器件:一支帶針芯的腰穿針、皮膚消毒液、手術巾、收集管和一個測壓計。首選22-gauge穿刺針,因為穿刺孔較小可減少發生CSF滲漏的危險。一般說來,嬰兒使用1.5英寸(3.8 cm)的針,兒童使用2.5英寸(6.3 cm)的針,成人使用3.5英寸(8.9 cm)的針。
在兩側髂脊上緣之間劃一條線,與經過L4棘突的中線相交。在L3與L4或L4與L5之間的間隙進針,因為這些位置點位於脊髓終末段的下方。醫師應在消毒皮膚和注射局麻葯之前摸清界標,因為這些操作有可能使界標模糊不清。使用皮膚標記筆標出正確的位置。
如果進針位置正確,穿刺針應依次通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突間的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內椎靜脈叢、硬脊膜和蛛網膜),進入蛛網膜下腔,並位於馬尾神經根之間。當穿刺針通過黃韌帶時,醫師可感覺到一種突破感。此時,應將針芯拔出2 mm,觀察是否有腦脊液流出。如果穿刺不成功,並碰到骨,將穿刺針退至皮下組織,但不要退出皮膚,調整好方向後再次進針。針頭一旦進入蛛網膜下腔,就有CSF流出。如果穿刺時有創傷,CSF可能稍帶血色。收集CSF時,CSF應清澈無血,除非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果腦脊液流出不暢,可將針頭旋轉90度,因為針頭開口處可能被神經根堵塞。
『伍』 腰穿後要注意什麼
腰穿
腰椎穿刺術的簡稱
(一)適應證
1.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包括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等。
2.腦血管意外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包括腦溢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
3.腫瘤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用於診斷腦膜白血病,並通過腰椎穿刺鞘內注射化療葯物治療腦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
1.患者側卧於硬板床上,背部與床面垂直,頭向前胸部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於術者對面,用一手摟住患者頭部,另一手摟住雙下肢�窩處並用力抱緊,使脊柱盡量後突,以增加椎間隙寬度,便於進針。
2.以髂後上棘連線與後正中線交會處為穿刺點,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間隙,也可在上一個或下一個椎間隙進行。
3.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膚至椎間韌帶作局部浸潤麻醉。
4.術者以左手拇、示二指固定穿刺點皮膚,右手持穿刺針以垂直背部方向緩慢刺入,當針頭穿過韌帶與硬脊膜時,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成人進針深度為4~6cm,兒童為2~4cm),此時將針蕊緩慢拔出,即可見無色透明腦脊液流出。
5.當見到腦脊液即將流出時,接上測壓管測量壓力,准確讀數,亦可計數腦脊液滴數估計壓力(正常為70~180mmH
2 O或40~50滴.min)。若壓力不高,可令助手壓迫一側頸靜脈約10s,然後再壓另一側,最後同時按壓雙側頸靜脈,若腦脊液壓力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壓迫後10~20s,又迅速降至原來水平,表示蛛網膜下腔通暢,若壓迫靜脈後壓力不升高,表示蛛網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壓迫後壓力緩慢上升,放鬆後又緩慢下降,表示不完全阻塞。
6.撤除測壓管,收集腦脊液2~5ml,送驗常規、生化及細菌培養等。
7.如作腦膜白血病治療,通常以4ml生理鹽水稀釋氨甲喋呤(MTX)10mg,加地塞米松5mg,緩慢椎管內注射,邊推邊回抽,用腦脊液不斷稀釋葯物濃度,通常在10min內注射完畢。
8.術畢將針芯插入後一起拔出穿刺針,覆蓋消毒紗布,膠布固定。
9.術後去枕仰卧4~6h,可避免術後低顱壓性頭痛。
(三)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穿刺時避免引起微血管損傷。
2.穿刺時如患者出現呼吸、脈搏、面色蒼白等異常改變時,應立即停止操作。
3.在鞘內給葯時,應先放出等量腦脊液,然後再給予等量容積的葯物注入,避免引起顱內壓過高或過低性頭痛。
(四)禁忌證
1.顱內壓升高患者。
2.休克、衰竭或瀕危病人。
3.局部皮膚(穿刺點附近)有炎症者。
1.目的
取腦脊液並進行腦脊液壓力檢查,椎管內注入氧氣或碘注射劑進行腦和脊髓造影,以助診斷,椎管內注入葯物進行治療;從椎管內引流炎性分泌物、血性腦脊液或造影劑,放出適量腦脊液,以改善臨床症狀。
2.適應證
常用於腦血管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病變、顱腦手術後、顱腦外傷、脊髓病變等。
3.禁忌證
3.1 顱內壓明顯增高,特別是後顱凹佔位性病變,或已疑有早期腦疝的患者為防止導致腦疝、突然死亡而禁忌腰椎穿刺。
3.2 穿刺部位皮膚或皮下組織有感染病灶者,為防止細菌帶入中樞神經系統而禁做腰椎穿刺。
3.3 全身感染疾病如敗血症者。病情極其危重、躁動不安或高位頸椎外傷、佔位病變者不宜強行腰椎穿刺。
4.用物
治療盤內備:2%碘酒,75%酒精,無菌棉球.紗布,1~2%普魯卡因,無菌腰椎穿刺包,測壓管,無菌手套。膠布,火柴,清潔試管。需培養時備培養管、酒精燈。
5.病人准備
5.1 穿刺前應做普魯卡因過敏試驗。
5.2 穿刺前排空大小便。
5.3 穿刺時患者靠床沿側卧,雙手抱膝,雙膝向胸部屈曲,頭向前屈,抱成球形,脊柱與床面要保持平行,骨盆與床面要保持垂直,以增大腰椎間隙利於穿刺。
6.方法
6.1 將腰椎穿刺盤端至患者床旁,協助患者擺好體位。
6.2 穿刺時要有專人固定患者體位,避免移動,以防針頭折斷。
6.3 穿刺部位取三、四或四、五腰椎間隙刺入,穿刺成功後,見腦脊液流出。協助醫師安裝測壓管,並壓迫頸靜脈或腹部,以觀察腦脊液動力狀況,並記錄腦脊液流出前後的壓力。
6.4 穿刺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面色、意識、瞳孔、脈搏、呼吸的改變。發現異常立即向醫師報告,停止操作並協助搶救。
6.5 作腦脊液細菌培養,應將無菌試管口在酒精燈上火焰消毒後或直接用培養皿接流出的腦脊液,再以上法消毒試管後蓋好無菌塞,立即送檢。若顱壓較高,不可使腦脊液快速流出,應取1mm內徑測壓管使腦脊液緩慢流出,以防腦疝。
6.6 腰椎穿刺後穿刺點用無菌紗布覆蓋。
7.注意事項
7.1 嚴格無菌操作,採集腦脊液立即送檢。
7.2 放腦脊液時勿過快,防止腦瘡。
7.3 配合操作要熟練,避免粗暴,拔針時應緩慢,以免形成腦脊液漏。
8.護理
8.1 穿刺前向患者說明穿刺的意義及注意事項,以利配合。
8.2 穿刺前給患者做普魯卡因試驗,准備腰椎穿刺盤。
8.3 協助患者擺好體位。
8.4 穿刺後囑患者平卧4~6小時。
8.5 術後出現頭痛且有體溫升高者,應嚴密觀察有無腦膜炎發生。
8.6 術後患者有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者,可讓其平卧休息,必要時按醫囑給予鎮靜止吐、止痛劑。
『陸』 腰椎穿刺術的穿刺方法
通常取彎腰側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為主)椎間隙穿刺。局部常規消毒及麻醉後,戴橡皮手套,用20號穿刺針(小兒用21-22號)沿棘突方向緩慢刺入,進針過程中針尖遇到骨質時,應將針退至皮下待糾正角度後再進行穿刺。成人進針約4-6cm(小兒約3-4cm)時,即可穿破硬脊膜而達蛛網膜下腔,抽出針芯流出腦脊液,測壓和緩慢放液後(不超過2-3ml),再放入針芯拔出穿刺針。穿刺點稍加壓止血,敷以消毒紗布並用膠布固定。術後平卧4-6小時。若初壓超過2.94kPa(300mm水柱)時則不宜放液,僅取測壓管內的腦脊液送細胞計數及蛋白定量即可。
1.囑患者側卧於硬板床上,背部與床面垂直,頭向前胸部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術者對面用一手抱住患者頭部,另一手挽住雙下肢腘窩處並用力抱緊,使脊柱盡量後凸以增寬椎間隙,便於進針。
2.確定穿刺點,以髂嵴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會處為穿刺點,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間隙,有時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間隙進行。
3.常規消毒皮膚後戴無菌手套與蓋洞貼,用2%利多卡因自皮膚到椎間韌帶逐層作局部浸潤麻醉。
4.術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點皮膚,右手持穿刺針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緩慢刺入,成人進針深度約為4-6cm,兒童則為2-4cm。當針頭穿過韌帶與硬腦膜時,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時可將針芯慢慢抽出(以防腦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腦疝),即可見腦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測壓管測量壓力。正常側卧位腦脊液壓力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網膜下腔有無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試驗。即在測定初壓後,由助手先壓迫一側頸靜脈約10s,然後再壓另一側,最後同時按壓雙側頸靜脈;正常時壓迫頸靜脈後,腦脊液壓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壓迫後10-20s,迅速降至原來水平,稱為梗阻試驗陰性,示蛛網膜下腔通暢。若壓迫頸靜脈後,不能使腦脊液壓力升高,則為梗阻試驗陽性,示蛛網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壓後壓力緩慢上升,放鬆後又緩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顱內壓增高者,禁作此試驗。
6.撤去測壓管,收集腦脊液2-5ml送檢;如需作培養時,應用無菌操作法留標本。
7.術畢,將針芯插入後一起拔出穿刺針,覆蓋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
8.術後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難則平卧)4-6h,以免引起術後低顱壓頭痛
『柒』 新生兒做腰穿的針有多長
商品化腰椎穿刺包內包括進行腰椎穿刺的必需器件:一支帶針芯的腰穿針、皮膚消毒液、手術巾、收集管和一個測壓計。首選22-gauge穿刺針,因為穿刺孔較小可減少發生CSF滲漏的危險。一般說來,嬰兒使用 1.5英寸( 3.8 cm)的針,兒童使用 2.5英寸(6.3 cm)的針,成人使用3.5英寸(8.9 ...cm)的針
『捌』 小兒做腰穿的危害
那麼為什麼要給小兒做腰穿呢?當醫生懷疑孩子可能患的是神經系統疾病時,為了明確診斷和確定治療措施,就需要做腰穿。腦脊液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是由腦室的脈絡叢產生的。當人患了腦膜炎、腦炎、腦出血等神經系統疾病時,腦脊液就會發生改變(如變混蝕、顏色變黃或血性的,蛋白質、糖、氯化物、細胞數異常,甚至找到細菌)。...因此,當需要作腰穿時,家長應理解配合,不要有什麼顧慮,以便醫生及早明確診斷、正確治療,使患兒疾病早日痊癒。
『玖』 後顱窩佔位性病變為什麼是腰椎穿刺術的禁忌症
病情分析:
15歲女孩行腰椎穿刺術經過組織
指導意見:
多採用垂直腰椎穿刺,穿刺時依次經過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
黃韌帶,硬脊膜,蛛網膜.
生活護理:
所以此題的答案應該選C.
病情分析:
您好,腰穿時穿過A.後縱韌帶 C.硬脊膜
指導意見:
腰椎穿刺術腰椎穿刺術是神經科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價值,簡便易行,亦比較安全;但如適應症掌握不當,輕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員安全.腰椎穿刺術常用於檢查腦脊液的性質,對診斷腦膜炎,腦血管病變,腦瘤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重要意義.有時也可用於鞘內注射葯物,以及測定顱內壓力和了解蛛網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
穿刺方法及步驟
腰椎穿刺術通常取彎腰側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為主)椎間隙穿刺.局部常規消毒及麻醉後,戴橡皮手套,用20號穿刺針(小兒用21-22號)沿棘突方向緩慢刺入,進針過程中針尖遇到骨質時,應將針退至皮下待糾正角度後再進行穿刺.成人進針約4-6cm(小兒約3-4cm)時,即可穿破硬脊膜而達蛛膜網下腔,抽出針芯流出腦脊液,測壓和緩慢放液後(不超過2-3ml),再放入針芯拔出穿刺針.穿刺點稍加壓止血,敷以消毒紗布並用膠布固定.術後平卧4-6小時.若初壓超過2.94kPa(300mm水柱)時則不宜放液,僅取測壓管內的腦脊液送細胞計數及蛋白定量即可.
1.囑患者側卧於硬板床上,背部與床面垂直,頭向前胸部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術者對面用一手抱住患者頭部,另一手挽住雙下肢國窩處並用力抱緊,使脊柱晝量後凸以增寬椎間隙,便於進針.
2.確定穿刺點,以骼後上棘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會處為穿刺點,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間隙,有時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間隙進行.
3.常規消毒皮膚後戴無菌手套與蓋洞貼,用2%利多卡因自皮膚到椎間韌帶作局部麻醉.
4.術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點皮膚,右手持穿刺針以垂直北部的方向緩慢刺入,成人進針深度約為4-6cm,兒童則為2-4cm.當針頭穿過韌帶與硬腦膜時,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時可將針芯慢慢抽出(以防腦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腦疝),即可見腦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測壓管測量壓力.正常側卧位腦脊液壓力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網膜下腔有無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試驗.即在測定初壓後,由助手先壓迫一側頸靜脈約10s,然後再壓另一側,最後同時按壓雙側頸靜脈;正常時壓迫頸靜脈後,腦脊液壓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壓迫後10-20s,迅速降至原來水平,稱為梗阻試驗陰性,示蛛網膜下腔通暢.若壓迫頸靜脈後,不能使腦脊液壓力升高,則為梗陰試驗陽性,示蛛網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壓後壓力緩慢上升,放鬆後又緩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顱內壓增高者,禁作此試驗.
6.撤去測壓管,收集腦脊液2-5ml送檢;如需作培養時,應用無菌操作法留標本.
7.術畢,將針芯插入後一起拔出穿刺針,覆蓋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
8.術後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難則平卧)4-6h,以免引起術後低顱壓頭痛
腰椎穿刺術-適應症
腰椎穿刺術1.診斷性穿刺:有以測定腦脊液壓力(必要時進行腦脊液的動力學檢查).進行腦脊液常規,生化,細胞學,免疫學和細菌學等檢查,並可向蛛網膜下腔注入造影劑,進行空氣或碘水脊髓造影等.2.治療性穿刺:有以引流血性腦脊液,炎性分泌物或造影劑等,或向蛛網膜下腔注入各種葯物.在某些腦膜炎,腦蛛網膜炎,正壓性腦積水和腦炎時,也可放取適量腦脊液以降低顱內壓和改善臨床症狀.
腰椎穿刺術-禁忌症 病情危重者或敗血症及穿刺部位的皮膚,皮下軟組織或脊柱有感染時,均不宜進行,後者因穿刺後可將感染帶入中樞神經系統.此外,顱內佔位性病變,特別是有嚴重顱內壓增高或已出現腦疝跡象者,以及高頸段脊髓腫物或脊髓外傷的急性期,也屬禁忌,因前者可引起腦疝,後者可加重脊髓的受壓,均可引起呼吸甚至心跳停止而死亡.
注意事項
1.嚴格掌握禁忌證,凡疑有顱內壓升高者必須先做眼底檢查,如有明顯視乳頭水腫或有腦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處於休克,衰竭或瀕危狀態以及局部皮膚有炎症,顱後窩有佔位性病變者均禁忌穿刺.2.穿刺時患者如出現呼吸,脈搏,面色異常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操作,並作相應處理.3.鞘內給葯時,應先放出等量腦脊液,然後再等量轉換性注入葯液
生活護理:
腰穿時穿過A.後縱韌帶 C.硬脊膜
病情分析:
腦脊液是存在於椎管內的無菌的液體.腰穿時首先要穿破背部的皮膚,然後穿破皮膚下的脂肪層,到達脊椎的後緣時,首先要穿破脊上韌帶,然後是脊間韌帶,然後是黃韌帶,穿破黃韌帶後就到達了硬膜外隙,穿過硬脊膜就是腦脊液了,所以本題的答案應該是硬脊膜.
指導意見:
答案選C.後縱韌帶是在椎體後面緊貼著的,位於脊髓的前方.椎間盤位於上下兩塊椎體之間,軟脊膜是緊包著脊髓的,這些結構都是不會被穿破的.
生活護理:
腰穿最主要的是要預防感染,因為腦脊液是通顱腔的,一旦有細菌進入,就會累計腦
『拾』 小兒做腰穿應從哪裡進針
指導意見: 你好,腰穿一般是從是3、4腰椎間隙進針,小孩子可以高一個間隙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