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9長多少厘米
㈠ 一加9pro有視頻輸出怎麼設置
1、首先,點擊手機桌面上設置圖標。
2、其次,點擊顯示與亮度選項。
3、最後,打開視頻輸出超清增強右側的開關即可。一加9pro是OnePlus9Pro是一加科技於2021年3月24日發布的手機;於2021年3月30日上市。OnePlus 9 Pro採用了6.7英寸AMOLED左上挖孔屏,機身長度為163.2毫米,寬度為73.6毫米,厚度為8.7毫米,重量為197克;配有綠洲、黑洞、閃銀三種機身顏色。
㈡ 一加9系列評測:帶來哈蘇和ColorOS,夢想之機
將優點變成優勢,是一門學問。回憶起兩年前發布的一加 7 Pro,可能很多人已經記不清它具體有幾顆攝像頭,卻總能想到那塊「花 1 億元定製」的 90Hz 高刷屏。如果說好屏幕在一加 7 Pro 上,還僅僅只是作為優點存在,那麼一加 8 系列的到來,則讓其真正成為了一加手機最大的優勢。
當大家紛紛開始跟進高刷新率這項參數的時候,彼時的一加又往前邁了一步,將目光放到了更流暢,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份流暢性上。所以你會驚奇的發現,或許都是 120Hz 屏幕刷新率,一加 8 Pro 用起來似乎總要比同期競品來得「smooth」一些。
但手機這個行業的確沒有那麼多秘密可言,一招鮮很難吃遍天。於是,一加 9 系列「變了」。至於變成什麼樣,一加宣布和哈蘇達成品牌戰略合作之後,答案其實就已經躍然紙上了。是的,這代一加手機在強調屏幕素質的同時,把影像能力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另外,發布會正式開始前,官方也正式確認了換裝 ColorOS 系統的「傳聞」,以最簡單高效的方式,徹底解決了此前大家對於一加手機系統這樣或者那樣的不滿。多年以後,如果極客博物館這檔經典懷舊欄目還在,一加 9 系列一定會成為不錯的素材。
和往年一樣,一加 9 系列依舊延續了一代產品兩款機型的組合策略,命名方式也沒啥意外,就叫一加 9 和一加 9 Pro。為了便於閱讀,以下我們會從屏幕、影像、設計、系統以及設計這幾個維度依次展開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文章正式開始前需要說明的是,這次我們一共拿到了三台產品,其中包括兩台一加 9 Pro(綠洲版本和黑洞版本)和一台一加 9(鯨藍版本),正文配圖也是基於此進行拍攝。
大家應該還有印象,一加 8 系列的時候,兩款機型均用的是曲面屏,不過一加 9 系列換了種思路。一加 9 Pro 依舊為曲面屏,而一加 9 則選擇了柔性直屏。因此,盡管二者的打孔方式保持一致,還是可以通過屏幕尺寸以及形態這兩個條件來進行區分。
除了一眼就能看到的差異,兩塊屏幕的規格特性也不盡相同。一加 9 的這塊柔性直屏,其實就是之前一加專門為 8T 從三星定製的那塊屏幕,尺寸為 6.55 英寸,AMOLED 材質,2400 X 1080 解析度,402 ppi,最高亮度可以達到 1100nit,正面覆蓋有康寧大猩猩玻璃,機身前後均設置了光線感測器,支持 8192 級自動亮度調節,並且也通過了 HDR10+ 認證以及 Display Mate A+ 認證。
雖說屏幕本身較一加 8T 沒有變化,但使用體驗上有了進一步提升。一加 9 新增了一顆色溫感測器,因此它具備「環境色自適應」能力,手機可以根據周圍環境光變化,自動將屏幕色溫調節到系統認為最舒服的狀態。當然,最終選擇權在用戶手裡,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手動開啟或者關閉。
我們在 OPPO Find X3 Pro 評測中提到過的視頻超清增強以及視頻色彩增強功能,也出現在了一加 9 上。藉助演算法,能夠將 480p 解析度視頻提升到 1080p 以上,觀看一些低解析度視頻時,效果還是挺明顯的。不過可能是出於續航考量,視頻超清增強和視頻色彩增強無法同時開啟。
另外,它的視頻超分功能需要軟體支持。除了相冊,諸如抖音、微博、B 站、騰訊視頻、優酷視頻以及芒果 TV 等常用視頻平台目前都已經做了適配。從一加那裡我們了解到,後期陸續還會有更多第三方應用加入進來,具體信息大家可以留意下官方公告。
如果說一加 9 的軟硬體能力做到了當前直屏頂級水準,那麼一加 9 Pro 則近乎是曲屏「天花板」。對於一加 9 Pro 所用到的這塊屏幕,Display Mate 對它的評價為「堪稱完美」,包括色彩准確度、亮度、反射率等等在內,都有著極佳的表現。
規格參數上,一加 9 Pro 屏幕比一加 9 稍大一些,為 6.7 英寸,採用 E4 發光材料,3216 X 1440 解析度,525 ppi,擁有原生 10bit 色深,峰值亮度可以達到 1400nit,一加 9 上支持的 120Hz 刷新率(可同時開啟 2K+120Hz)、視頻超分、自動色溫調節、8192 級自動亮度調節也都有,並且保留了 MEMC 視頻插幀。
以上這些數據雖也漂亮,但並不是一加 9 Pro 屏幕最有看點的地方。和年初發布的三星 Galaxy S21 Ultra 一樣,這塊屏幕同樣採用了 LTPO 技術。對於 LTPO 大家多少也有一些了解,除了功耗控制比 LTPS 屏幕來得更好,刷新率可調范圍也更廣。
拿到「上等食材」,如何做到物盡其用就各憑本事了。在 S21 Ultra 上,三星將屏幕刷新率下限拉低至 10Hz,一加 9 Pro 則更加激進,實現了 1Hz 到 120Hz 的自適應刷新率調節。
將刷新率調節等級做到精細化,意味著系統有足夠大調用空間,為不同應用場景匹配最佳刷新率。具體到實際使用層面,保證流暢性的前提下,一加 9 Pro 的這塊屏幕會更加省電。
到這里並沒有結束。如果只是帶來了強大的動態刷新率能力,而沒有讓其得到最大化利用,多少顯得有些浪費。所以一加針對 游戲 場景,帶來了一項官方叫做 O-Sync 的 游戲 顯示優化技術。和大家比較熟悉的 G-Sync 不同,它的核心訴求是進一步降低屏幕響應時間,以此來提升 游戲 靈敏度。
不過它並非開放式能力,需要做單獨適配,官方給出的首批 游戲 名單包括 QQ 飛車、王者榮耀、和平精英、使命召喚、英雄聯盟(手游)以及荒野亂斗,後期還會有其它 游戲 陸續加入進來。
整體而言,一加 9 和一加 9 Pro 的屏幕素質都屬於目前行業頂級水準,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正如前邊我們講到的那樣,從屏幕形態到軟硬體能力,兩款產品之間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你喜歡直屏,一加 9 自然更好,要是對各方面都追求極致,一加 9 Pro 略勝一籌。
半個月前,一加在深圳召開了一場影像發布會,正式宣布與哈蘇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又一個擁抱傳統相機品牌的手機廠商。兩家品牌的結晶,便是一加丨哈蘇 手機影像系統。此前,華為徠卡、vivo 蔡司的合作策略,更多是從提升光學性能入手,一加的選擇不太一樣,將重點放在了色彩上。
一加丨哈蘇 手機影像系統中,能夠明顯感覺到哈蘇印記的地方主要有三個,包括哈蘇專業模式、哈蘇水印以及哈蘇快門。一加 9 系列的哈蘇專業模式的界面設計以及功能設定,均基於哈蘇風格來設定,你可以根據拍攝需要手動調整包括 ISO、曝光時間、白平衡等在內的各項關鍵參數。
該模式下,一加 9 和一加 9 Pro 均支持直接拍攝 12bit 色深的 DNG RAW 格式圖片,可以為後期處理留出足夠大的空間,不過和傳統 RAW 格式一樣, DNG 格式圖片的確要比 JPG 格式大很多,基本都在 20MB 往上。
既然是與哈蘇共同打造的影像系統,一加 9 系列的圖片水印樣式自然也和以往的一加手機有所不同,採用了 OnePlus Hassdlnlad 的做法,在相機設置界面中開啟水印功能之後,水印會直接打在圖片底部中央位置,稍後樣張展示環節大家也能直觀看到。
「哈蘇快門」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虛擬快門按鍵改用了和哈蘇相機一樣的橙色塗裝;另外,快門音效也同樣借鑒了哈蘇風格,按下快門後可以聽到「咔噠」的反饋聲,感覺還是挺特別的。
拍攝過程中我們留意到一個細節,全屏取景時,它的快門鍵依舊會保持實體狀態,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對取景視野造成小小影響,可能做成和 Find X3 系列一樣的中空環形樣式會好一些。
不過以上這些都不是一加丨哈蘇 手機影像系統最核心的點,這套系統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色彩表現。對於一加 9 系列的成像色彩,一加和哈蘇做了兩方面的工作,其一是進行了感測器級別的色彩校準,並且達到了哈蘇專業中畫幅相機的標准;另外一項工作則是色彩風格調校。
由於色彩本身就是一件很主觀的感知,同時影響最終呈現效果的變數因素有很多,想要在手機上做出哈蘇「味兒」,難度可想而知。之前在接受極客之選采訪時劉作虎也談到,一加和哈蘇工程師以及哈蘇大師一起「碰」了數月之久,才達到理想水準,色相、飽和度、亮度等很多方面都有調優。
規格參數上,一加 9 前置攝像頭為 1600 萬像素,f/2.4 光圈,索尼 IMX471 感測器;後置為主攝+超廣角鏡頭+黑白風格鏡頭的三攝設計,其中主攝為 4800 萬像素(不支持光學防抖),索尼 IMX689 感測器,超廣角則用的是此前 OPPO 和索尼定製的那顆索尼 IMX766,5000 萬像素。
一加 9 Pro 前置攝像頭和一加 9 保持一致,後置相機更強。它的主攝同樣為 4800 萬像素,f/1.8 光圈,支持 OIS 光學防抖,感測器型號為索尼定製的 IMX789,支持輸出 12bit 色深 RAW 格式圖片;超廣角鏡頭以及黑白風格鏡頭和一加 9 一樣,不過多了一顆 800 萬像素長焦鏡頭,支持 3.3 倍變焦(基於主攝)。
除了以上這些可以直接在公開渠道看到的參數,針對超廣角鏡頭邊緣畸變,一加 9 系列在傳統鏡片模組之外,增加了一片特殊的自由曲面鏡片。區別於常規鏡片,它的表面做成了不規則自由結構,能夠起到校正邊緣光線的作用,保證光線垂直投射到感測器上,從硬體層面上解決了畸變問題。
以上這組圖片分別為一加 9 Pro 標准模式以及超廣角模式拍攝所得。實際對比下來可以看到,這次一加對於不同鏡頭之間的色彩一致性控制,做得比較令人滿意,畫面整體風格沒有出現明顯偏差。另外,超廣角樣張邊緣的地磚接縫也沒有出現變形情況,可用性非常強。
相對白天,一加 9 Pro 的夜景表現其實要來得更驚艷一些。這次它的主攝和超廣角均支持夜景模式,主攝就不提了,無論高光壓制還是暗部提亮都恰到好處;光線相對不足的條件下,超廣角鏡頭能夠有近乎同樣出色的效果,是我沒有想到的,並且由於視角更廣,比主攝更適合拍大場景。
人像模式下,一加 9 Pro 人臉識別對焦速度比較理想,逆光拍攝效果也不錯,不過感覺背景虛化「用力過猛」,多少顯得不太自然,建議之後往回調一下。另外,一加也為其准備了多款濾鏡風格,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拍出各種不同效果的圖片。哦對,人像模式不支持使用濾鏡拍攝。
就實際表現而言,一加 9 的影像能力同樣令人滿意,無論光線充足的白天還是夜景拍攝,直出樣張都很棒。不過由於主攝不支持光學防抖,拍攝過程中可能需要「端」的更穩一些,另外,沒有長焦鏡頭,也使得它的可玩性多少會打上一些折扣。
視頻方面,一加 9 主攝和超廣角鏡頭均支持 8K 30fps 或者 4K 60fps 拍攝,一加 9 Pro 在此基礎上,可以利用主攝實現 4K 120fps 視頻錄制。另外,這次一加 9 系列的相機設置中均做了「高效視頻存儲」選項,簡單來說就是允許將視頻存儲為 HEVC 格式,從而達到節省空間的目的。
同時用了一段時間一加 9 和一加 9 Pro 之後,這代一加手機影像部分給我的感受,是更穩也更有特點了。其實就目前手機行業的軟硬體水平而言,做到成像效果不翻車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但想要變得有特點,就沒那麼容易了。
但這次聯合哈蘇一起參與到色彩調校工作中,一加的確在這代產品上做到了有特點的成像。如果你同時用一加 8 Pro 和一加 9 系列來拍攝同一個主體,便會很容易發現,後者的樣張色彩會稍「暖」一些,整體給人感覺更有「人氣兒」,而非生硬的好看。
回過頭來看下設計部分。在眾多手機廠商中,可能最不用擔心 CMF 水平的品牌,就是一加。回顧近幾年上市的一加手機,似乎每一代都有記憶點,以去年的一加 8 系列為例,無論是干凈的「青空」,還是多變的「銀翼」,都讓人念念不忘。一加 9 系列,當然也沒有打破這一傳統。
先來說一加 9 Pro。這次一加一共為其匹配了三種顏色,除了文章中展示的綠洲和黑洞配色,還有閃銀版可選。而這三種配色版本,不只是顏色效果上存在明顯差異,處理工藝也各不相同,無論你最終選擇為哪一種顏色買單,都會有一種 「定製」的感覺。
具體來講, 綠洲版本一加 9 Pro 正面看上去是一種淡淡的綠色,接近墨綠色,但又比之來得稍淺一些,整體視覺效果會比較柔和。為了達到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種效果,一加在它身上用到了比較特別的雙層 AG 工藝,後蓋由高霧 AG 玻璃和漫反射 AG 膜片疊加而成,手感極其細膩。
黑洞是我更喜歡的一種配色。它屬於非常純粹的黑,並且還做了許多細小的晶體,光線打上去會有零星反光,干凈卻不無聊。一加把它的後蓋稱為 「啞光霧面閃點玻璃」,所採用的工藝名稱也很文藝,叫做「黑洞絲綢玻璃工藝」。
可能正常狀態下很難發現,藉助友商旗艦的顯微鏡功能可以清楚看到, 黑洞版一加 9 Pro 的後蓋表面其實有很多錐形結構。據一加介紹,這些 六棱錐晶體是通過特殊腐蝕腐蝕葯水作用於玻璃所得到的,除了能夠起到反射光線的作用,摸上去既像磨砂卻又多了一些細膩感,有機會大家可以到線下店感受下。
一加 9 同樣有三種配色版本,分別叫做 鯨藍、黑曜、紫翼,我們手裡這台是鯨藍版本,實際顏色效果介於天藍色和淺藍色之間,處理工藝和一加 9 Pro 綠洲版本一樣,也是雙層 AG。但就我手裡這兩台機器而言,摸上去似乎一加 9 Pro 綠洲的手感要稍稍細膩一些(也可能是錯覺)。
握感相關,一加 9 機身長度為 160 毫米,寬度為 73.9 毫米,厚度為 8.1 毫米,重量控制在了 183 克;一加 9 Pro 機身長度 163.2 毫米,寬度為 73.6 毫米,厚度 8.7 毫米,重量控制在了 197 克。將兩款產品同時放在一起,其實大小差不多,當然拿在手裡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
不出意外地,一加 9 系列依舊保留了大家熟悉的三段式按鍵設計。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三段式除了實際使用價值,可能更重要的還是「標志性」。之前一加產品經理也聊起過這件事情,進入到 5G 時代之後,保留三段式對內部堆疊以及信號等很多方面都帶來了負擔,但有些東西還是需要堅持。
核心硬體配置部分,可能是一加 9 系列「最無聊」的地方。意料之中,一加 9 全系搭載了驍龍 888 晶元、LPDDR5 內存以及 UFS3.1 快閃記憶體,一加 9 擁有8GB+128GB 和 12GB+256GB 兩種存儲組合版本,一加 9 Pro 提供 8GB+128GB、8GB+256GB 和 12GB+256GB 存儲組合可選。
實測,一加 9 Pro 安兔兔 8.0 版本跑分 740421 分,魯大師 885386 分。續航相關,一加 9 系列兩種機型均為 4500mAh 電池,匹配 65W 有線閃充。有所區別的是,一加 9 不支持無線充電,而一加 9 Pro 則支持 50W 無線閃充,這也是後者機身稍厚的原因之一。
從我們的實際測試結果來看,利用原裝有線充電器,5 分鍾可以從 1% 電量充至 22%、10 分鍾可以充至 44%、15 分鍾可以充至 64%、20 分鍾可以充至 81%,充至 100% 只需要 28 分鍾,充電速度非常快。
無線充電速度也不錯,實測 5 分鍾可以從 1% 充至 14%、10 分鍾可以充至 27%、15 分鍾可以充至 39%、20 分鍾可以充至 51%、25 分鍾可以充至 63%、30 分鍾可以充至 75%、35 分鍾可以充至 87%、40 分鍾可以充至 97%,充至 100% 大概需要 42 分鍾,不過需要配合一加 50W 無線充電板才可以。
如發布會前官方公布的那樣,一加 9 系列正式由氫 OS 系統,改成了 ColorOS 11。不過在細節上,還是保留了一些一加的特色,比如桌面延續 5 行 6 列的布局規則、壁紙換成一加定製款、增加一款一加專屬時鍾樣式,通知音效以及色調也都改成了一加風格,當然其它就是正常 ColorOS 了。
其實一加換裝 ColorOS 系統,討論點不在應用層面,畢竟 ColorOS 已經做到了國產廠商靠前的水平,成熟度沒啥可擔心的。可能存在矛盾的地方,是「獨立性」上,或許此前很多一加用戶對氫 OS 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滿,但直接改用 ColorOS 總會給人一種不那麼「純粹」的感覺。
不過拋開感情因素,單就用戶體驗而言,一加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能夠帶來更好的軟硬體能力。另外,公司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手機行業走得更遠,就需要更大的市場空間作為支撐,而將產品做到足夠全面,是最基礎的要求。
在我看來,所有的改變都會面臨風險,只要大方向正確,就沒必要顧慮太多。
除了以上這些,其它諸如多功能 NFC、雙立體聲揚聲器、Wi-Fi 6、藍牙 5.2……所有你希望看到的配置,一加 9 系列都沒有落下。並且,在寸土寸金的機身內部,一加 9 和一加 9 Pro 都塞進了 Haptic 馬達,那種干凈利落的振動反饋,同樣「旦用難回」。
回顧一加手機發展史,你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友商拼性價比的時候,一加在講手感,友商跟進全面屏的時候,一加在搞高刷屏,友商跟進高刷屏的時候,一加又在聊色彩,似乎一加總是和大家不在同一個頻道,但卻從未掉隊。
一加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此,他們很少會在硬體參數上浪費口舌,而是更願意將時間花到「精緻體驗」這四個字上。一加 9 系列的優點有很多,無論屏幕、影像、設計、手感、快充、性能還是系統,都可以拿出來作為賣點宣傳。
但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代一加手機,我們認為「精緻體驗」依舊最為合適。至於該如何做選擇,其實也很簡單,喜歡直屏選一加 9,追求極致入一加 9 Pro。
銷售相關,8GB+128GB 版本一加 9 為 3799 元,12GB+256GB 版本為 4299 元;8GB+128GB 版本一加 9 Pro 為 4999 元,8GB+256GB 版本為 5499 元,12GB+256GB 版本為 5999 元。
本文作者:豆腐店店長
本文首發於極客之選,轉載請聯系極客君(ID:geekparker)。
更多閱讀:
一加 8 Pro 評測:真·屏幕機皇
一加 8 體驗:大屏旗艦,卻有著小屏手機一般的好手感
㈢ 一加9pro機身尺寸多少
現在大屏手機成為主要潮流,隨著手機屏幕越來越多,加上5G手機內部元器件更多,這導致手機也越來越重。那一加9pro機身尺寸多少?
一加9pro機身尺寸多少?
一加9pro機身長度為163.2mm,寬度為73.6mm,厚度為8.7mm,重量控制在了197克。
現在旗艦手機基本上都採用曲面屏設計,這種設計造就的機身能夠縮小視覺厚度,增加內部空間,對於追求輕薄又不能放手配置的旗艦產品而言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但對部分消費者而言,這種形態客觀上存在邊緣偏色,容易誤觸,有效顯示面積等問題。所以看到,一加 9 Pro這一代改用微曲面屏,保留了曲面屏一貫的精緻感,大大緩解了誤觸、偏色等問題,同時還帶來了類似2.5D直屏的操作手感。也正因為是微曲面形態,能夠與中框、後蓋形成一個圓潤的機身過渡,而且做工很扎實,拿到手裡很讓人放心。
本文以一加9pro為例適用於coloros 11系統
㈣ 以哈蘇之名 | 一加手機 9 系列體驗
一加這個品牌,一開始就以優秀的性價比、機身材質上的用心、旗艦的配置加上極度貼近原生的氧 OS,讓它迅速在國內外極客圈子裡面開花。
當然,時過境遷,面對著越來越高的品牌定位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一加早就更改了自己的打法。不盲目追求性價比、只做精品、注重品質感,這些不將就的特性依舊刻在一加最深處的基因里。
而一加手機 9 系列,在繼續堆料之外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方向 —— 與著名的影像企業哈蘇相機合作,聯合定製一加手機 9 系列上的 「一加 | 哈蘇影像系統」。這是一加第一次與相機品牌合作,也是哈蘇第一次這么深度地參與到手機影像系統中。其實這並不是哈蘇第一次出現在手機品牌中,但之前那次合作還沒有太過於深入。所以這一次當哈蘇直接出來為一加站台的時候,大家還是對這次一加 9 系列的影像有更多的期待。
在開始聊一加 & 哈蘇的攝影系統之前,我們還是先來大概看看一加 9 系列的整體設計。外盒包裝延續了之前的風格,外層塑封還有易撕條,盒子的質感也很好。包裝內內容物除了手機本體、說明書和卡針之外,65W 充電頭和數據線一個不少,甚至還配有保護殼。一加 9 Pro 這次配送的保護殼不再是之前的清水套,而是稍帶有磨砂質感的薄款全包套,手感都挺好。而一加 9 定位畢竟低一點點,配送的還是之前的清水套。
此次一加 9 和 9 Pro 都是採用了 120Hz 高刷屏幕,而且此次一加 9 改成了柔性 AMOELD 直屏設計,一加 9 Pro 也改變了前代的小瀑布屏,採用了微曲面設計。當然了,機皇地位的一加 9 Pro 除了是 120Hz 高刷 AMOLED 屏幕之外,也採用了 3216 X 1440 的高解析度 (一加 9 還是 1080P),而且採用了 LTPO 材質支持 1 - 120Hz 智能刷新率和原生 10bit 顯示。
屏幕大小上也稍微有些區別,一加 9 採用了 6.55 英寸屏幕,一加 9 Pro 則是 6.7 英寸屏幕。但因為一加 9 Pro 是微曲面設計,而且也更加窄長一些,所以實際觀感上並不會比一加 9 的屏幕大多少。
如果你非直屏不買,那麼一加 9 絕對是很適合一款產品,而且能夠在這個大屏幕下控制到 183 克的手機凈重量、8.1mm 的厚度,也很是難得。
看看背面,這次我們收到的是閃銀配色的一加 9 Pro 和黑曜配色的一加 9。一加 9 Pro 的這個閃銀非常有趣,官方的說法是由溫暖的浴室里逐漸起霧的鏡子而來,所以你可以看到它的上半部分是一種磨砂質感的銀色,有點點沉悶;但是視角下移,它又似是一塊能夠清晰反射一切的鏡子;中間的過渡,似有還無。一加把這兩種曖昧的質感融合到一個後蓋上,確實帶來了點新鮮感。
而黑曜的一加 9,也是加入了行業獨家的漫反射 AG 膜片工藝。可以讓手機在保持了亮黑的外觀質感下,也擁有不容易粘指紋的特性。這就為 「不帶殼聯盟」 用戶帶來了不少使用體驗上的提升,手機的質感也不會因為滿後蓋的指紋而下降。
私心提一句,如果你有興趣去線下摸摸真機,那麼一定要看看黑洞配色的一加 9 Pro。黑洞版本採用了全新的絲綢玻璃設計,在呈現出一種低調沉穩的黑色同時,細小的六棱錐還讓玻璃內增加了點點反光,也讓這個配色的一加 9 Pro 有著超越 AG 玻璃之外的細膩觸感。
(以下性能、影像、充電、續航等體驗,主要圍繞一加 9 Pro 作探討)
此次一加 9 系列都與哈蘇相機有深度定製合作,不過這兩台旗艦手機的攝像頭硬體本身也是有不少區別的。先說說定位更頂的一加 9 Pro,主攝採用了億元定製的 IMX789 新型感測器,其感光面積為 1/1.35 英寸,4800 萬像素,F/1.88 大光圈,帶 OIS 防抖。這款獨家定製的感測器擁有罕見的 16:11 的比例,2X2 OCL 全像素全向對焦、雙原生 ISO 這些頂級 CMOS 功能,更厲害的是在專業模式下可以支持 12bit RAW 格式輸出,能夠捕捉高達 687 億種顏色,讓用戶有更多的後期處理空間。另外的兩顆則是 5000 萬像素的 IMX766 超廣角鏡頭 (帶自由曲面鏡片) 和 800 萬像素的 3.3X 長焦鏡頭,在長焦旁邊還有一顆小小的 200 萬像素黑白攝像頭,但這顆攝像頭不參與直接成像,而是把黑白信息融合到其它攝像頭上面。
一加 9 的主攝部分則是我們都很熟悉的 4800 萬像素的 IMX689,超廣角也是 IMX766,同樣也具備自由曲面鏡片,為超廣角鏡頭帶來更自然無畸變的樣張。這一代也沒有為其加入長焦,不過那顆 200 萬像素黑白攝像頭倒是加進去了。
這次跟哈蘇合作的影像系統在 UI 界面上倒是比較直觀地看到,包括哈蘇特色的橙黃色快門按鈕和特地模擬哈蘇相機機械快門的相機音效和震動。比較深入的還有與哈蘇合作的專業模式,與之前的一加手機有不少區別,此外還加入了峰值對焦,讓用戶有更好的手動對焦體驗。不過目前來說這個峰值對焦還不夠清晰,焦平面的表達不太明顯,希望之後能有更多優化。
看得見的暫時就是這些,而看不見的就是一加與哈蘇的聯合調色優化,官方稱之為 「哈蘇自然色優化」,還有與哈蘇大使對幾百個主觀場景進行色相、飽和度和明度的調校,讓它能夠實現哈蘇的標志性色彩表現。
當然這些都是官方自己的描述,實際上還是要用戶體驗買單才行。根據目前的 ColorOS 11.2 A.02 (對,一加此次直接用上了大家都心心念念的 ColorOS,後面再討論) 版本的體驗來說,這個哈蘇色彩優化在主攝上的表現比較明顯。
你可以感受到輕快、明亮的調色取向(不過有時候白平衡會有點偏紅),看起來還挺舒服的。而且值得一說的是,這一代相機的反應很快,基本上按下快門的瞬間,右上角預覽成像就出來了,點進去就馬上能看,再也沒有一加 8 Pro 那種拍完還是等一等成像的延遲感。
猜測可能是 ColorOS 的功勞優化了多幀優選,不過目前這個版本雖然成像是很快,但有時候降噪表現又一般般,或許是工程機的問題,希望正式上市時能夠更優秀的優化相機固件推送。
同時 IMX789 新感測器在樣張寬容度、細節上都有所提升,成像質量還挺好。而且此次一加 9 Pro 也支持 4K 120 幀拍攝,對需要拍攝升格畫面來說非常有用,而且這個 4K 拍攝的可用性也不錯。
而在超廣角和 3.3X 長焦上面,這個哈蘇調色的感覺跟主攝還是弱了不少,起碼在截稿前體驗的這個版本表現一般般。
但不得不說,IMX766 + 自由曲面鏡片還是給一加 9 系列帶來了很好的超廣角體驗,特別是這種邊緣無畸變的特性,使得一加 9 系列能夠拍攝出更加大氣的超廣角樣張,在拍攝建築時甚是好用。
這里用一加 8 Pro 的超廣角來做對比,一加 8 Pro 的超廣角已經算是旗艦手機裡面可用性非常好的鏡頭了,但是開啟邊緣校正演算法之後會導致邊緣被裁切。通過在同一個站點位置使用一加 8 Pro 和 9 Pro 拍攝的超廣角比較,9 Pro 的自由曲面可以在保持最大拍攝范圍時有無畸變的邊緣成像能力。說人話就是一加 9 Pro 比 8 Pro 拍得更廣還不用裁切像素矯正邊緣。
至於這顆 3.3X 的長焦,對於我來說,這實在是熟悉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我都使用一加 8 Pro 作為主力機,如果能找到我的相機使用統計數據的話,那就會發現主攝和 3X 長焦的使用頻率應該是一半一半,甚至說長焦可能用得比主攝還多,但我幾乎沒用過超廣角鏡頭。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使用情況,官方說長焦少人用,那就當真的是少人用吧。
就算這代還是沒有 5X 潛望式長焦,但有 3.3X 光學長焦,總歸是好的。實際上我也經常用來拍攝一些樓宇建築,或者越過人山人海拍攝想要的畫面。用處對於我來說,還挺大。畢竟是光學長焦,成像的細節當然是要比數碼變焦好很多,而且還有 OIS,對長焦穩定成像也很有好處。而且一加對這個長焦的開啟閥值比較高,就算是夜景下如果光線不是非常昏暗也能夠正常開啟長焦拍攝,而不是切換到主攝的 3X 數碼變焦。但是,目前這個版本的降噪表現確實一般,還有優化的空間。
還有一顆 200 萬像素黑白鏡頭,不影響使用我們就過了。
夜景方面,目前這個系統固件版本對降噪確實不太給力,所以噪點會比較明顯,還不夠純凈。不過在開啟夜景模式之後降噪就好了很多,而且畫面的寬容度也有進一步的提升,所以夜間拍攝這個夜景模式還是可以多用用的。
當然也並不是說普通模式拍攝的夜景就不好看,拋開降噪效果弱些不說,整體畫面表現還是挺好的,IMX789 是顆好 CMOS。一加 9 系列的默認夜景成像風格,也不是那種死亮死亮的取向,而是在還原肉眼所見之上,再提亮一些些。整體來說是很自然的風格,但默認模式下對過曝燈光的壓制還是比較弱些,可能是多幀合成還沒調好。
關於影像,最後我們還是回到哈蘇調色這個問題上。其實一加這種把調色融入到默認模式裡面,沒有專門增加一個 「哈蘇調色」 的獨立開關,對於用戶來說這種感知是很弱的。但一加還是這么做了,之前有個影像的溝通會,產品經理的意思是想讓哈蘇調色有著最自然的存在,我挺佩服一加的做法,只是感覺目前哈蘇的存在感,確實是不夠強。
如上面所說的,一加 9 系列就已經把系統 UI 換成 ColorOS 11。怎麼講呢,就正如氫 OS 有很多人喜歡也有很不多人不喜歡一樣,用上 ColorOS 之後同樣會有這個問題。有人遺憾,有人完滿。一加雖然用著 ColorOS,但也巧妙地用了之前氫 OS 的配色風格,讓一加用戶多一點熟悉感。
換為 ColorOS 之後,其實對於國內用戶,好處還是比較大的,起碼很多針對國內情況做的系統優化 (例如隱私替身) 和一些小功能 (特別是實用的長按分詞)對用戶都是實打實的體驗提升。而且,ColorOS 的抬手亮屏靈敏度和息屏顯示等等眾多的小細節體驗,也確實做得比氫 OS 要好。
只是確實有部分情況下,你會覺得 ColorOS 是要比氫 OS 臃腫點,不夠輕快。例如我就很喜歡氫 OS 在相冊刪除照片時,點擊垃圾桶就是直接被移入回收站,但 ColorOS 點擊之後還會彈窗問你是不是要刪除,操作上就又要多了一步。我知道習慣可以慢慢改變,只是肌肉記憶讓我在短期內在某些操作上,暫時還是用得不夠順手。
既然是驍龍 888,那麼還是要跑跑分,測測 游戲 的。在 GeekBench 5 測試下,其 CPU 單核跑分為 1109 分,多核分數為 3354 分,驍龍 888 的正常表現了。
通過性能狗實行實時幀率監測,《原神》 游戲 過程中基本保持 45 - 55 幀左右,比較平穩,只是長時間遊玩後 SoC 會相應降頻。畢竟 《原神》 的優化還是一般般,特別是開啟了最高畫質和 60 幀模式之後,對 SoC 的運算負擔還是挺大。
而在測試 《使命召喚》 這類畫面比較簡單的手游時,開啟最高畫質和最高幀數也能夠穩定在 60 幀左右。系統採用了 ColorOS 之後,感覺一加對於性能的調度也大幅向 OPPO 看齊,都是屬於優先保證機身發熱在一個合理的溫度,高負荷運行很容易就降頻降溫。
此次一加 9 系列都配備上了 65W Warp Charge 閃充,一加 9 Pro 更是直接懟上到 50W 無線充電 (國行一加 9 不支持無線充電)。快充這回事嘛,用上了之後確實就很難回去,特別是充電功率超過 60W 之後,充電體驗更是得到質的飛升。
以一加 9 Pro 為例,通過實際的測試,我們在剩下 1% 的時候開始接入官方充電器進行充電。5 分鍾後充入 10% 電量,在 10 分鍾後就馬上飆升至 36%,25 分鍾的時候充至 91% 電量,顯示 100% 充滿剛好為 29 分鍾 50 秒左右,跟官方宣稱的半小時充滿表現一致。
從充電的數據也不難看出,一加的 Warp 閃充在少於 10% 電量下充電還是比較溫和,不是一插上就直接暴力快充。中間段位保持了高功率快充,也在最後 10% 左右才把功率降下來。
而之前被吐槽一體設計的無線座充,新款的 50W 無線充底座終於線材分離了。但無線充電盒裝裡面是沒有充電頭的,需要配合官方的 65W 快充頭才能實現,官方數據只需要 42 分鍾即可完全充滿一加 9 Pro。新版本的無線座充還是雙線圈設計,滿足豎向和橫向擺放快充。
不過也因此無線充底座發熱肯定也會比較厲害,可以看到這次底部還加入了更大尺寸的風扇和散熱開孔。底座散熱時噪音很弱,大家不用太擔心。
續航方面,我們模擬了一個重度用戶的測試考驗,全場景均為固定 50% 亮度連著 WIFI 的環境下測試。《原神》最高畫質最高幀數半小時後掉電 15%、《使命召喚手游》 最高畫質最高幀數半小時後掉電 11%、還有 2 小視在線 1080P 視頻同時開啟彈幕掉電 32%,再刷半小時微博掉電 7%。經過非常高強度的耗電測試下還剩餘 35% 的電量。這個成績當然不是很好,只是在基於搭載驍龍 888 和 4500 毫安時電池裡面,這個續航水平尚算不錯。
與一加 9 系列一起發布的還有一加智能手錶,雖然提早幾天收到了。但很遺憾在截稿之前,官方的 健康 APP 還沒有適配這個手錶,所以這個手錶這幾天一直處於不可用狀態。現在大概看看包裝和佩戴時候的樣子,之後再更新一篇簡單的體驗吧。
一加 9 Pro 能不能撐起機皇旗艦的定位?綜合全部體驗來說,它確實並沒有多少短板,起碼大家想要的,這次都有了。包括念了很久的 ColorOS、更高功率的無線充、繼續升級的屏幕、更好的主攝,更別說這次還與哈蘇合作推出 「一加 | 哈蘇影像系統」。同時產品的手感、性能、做工等以往做得好的部分,體驗也沒有落下。
當然目前來說,這個影像系統還是有不少需要優化的地方,但這算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相信一加與哈蘇的合作最終可以推動一加旗艦手機的整體拍攝能力,用戶對哈蘇聯名當然也是有所期待的,就看日後一加的後續改進了。
㈤ 1+9和1+9pro區別
續航不同:兩款都採用4500毫安電池容量+65w有線,但一加9Pro多了50w無線+10無線反充。屏幕不同:一加9採用6.55英寸直屏設計,屏幕為1080P,支持120Hz屏幕刷新率;一加9Pro採用LTPO材質三星AMOLED 柔性曲面屏,屏幕為2K+120Hz、360Hz屏幕采樣率。
1、續航不同:兩款都採用4500毫安電池容量+65w有線,但一加9Pro多了50w無線+10無線反充。
2、屏幕不同:一加9採用6.55英寸直屏設計,屏幕為1080P,支持120Hz屏幕刷新率;一加9Pro採用LTPO材質三星AMOLED (E4)柔性曲面屏,屏幕為2K+120Hz、360Hz屏幕采樣率,並且支持1到120赫茲自適應刷新率調節,可以在保障體驗到提前下,達到更省電。
㈥ 一加9rt屏幕尺寸多大
今年上半年,憑借一加 9系列以及一加 9R,一加在手機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0月13日,一加推出了性能加料旗艦一加 9RT。那它的屏幕尺寸是多大?
一加9rt屏幕尺寸多大?
一加 9RT搭載一塊三星定製的6.62英寸的E4 OLED直屏,最高支持120Hz 刷新率 ,300Hz 硬體觸控采樣,游戲場景提升到600Hz。
一加 9RT上配備了前後兩顆光線感測器,用來識別環境光,針對不同的環境,為人眼提供最舒適的亮度。並且自研的萬級調光演算法可以保證眼睛長時間觀看屏幕不酸不累。
此外,一加 9RT的這塊屏幕還支持視頻超清增強,通過分析視頻畫面,對視頻進行像素級的插幀,為720p及以下畫質的視頻,提升1倍的解析度。經過實際體驗,視頻超清增強對於畫質有較為明顯的提升,理論上720p解析度的視頻,在開啟視頻超清增強後,可以達到1440p。目前已支持包括抖音在內的主流視頻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這塊定製的屏幕除了支持正常300Hz 硬體觸控采樣,在游戲環境下支持600Hz超靈敏觸控。從實際的游戲測試場景中可以發現,使用一加 9RT開鏡響應更快,游戲操作的跟手性也好於普通手機,這便讓游戲中的極限操作變得更為簡單。在其他智能手機還在普及300Hz、480Hz屏幕觸控采樣率的時候,一加 9RT選擇挑戰600Hz超靈敏觸控,這個水平不僅在今年處於領先位置,甚至是未來幾年時間都不會落後。
本文以一加9rt為例適用於coloros 12系統
㈦ 一加9參數是什麼
一加9工程機為8GB+128GB版本,搭載的是高通驍龍888旗艦處理器。
一加9採用了挖孔直屏,其屏幕尺寸為6.6英寸,後置主攝為4800萬像素,預裝Android 11系統。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一加9可能會在2021年3月份前後發布,除了標准版一加9之外,本次發布會可能會推出Pro版本。
2021年3月24日14:00,一加召開新品發布會,會上發布新機一加9系列。其中一加9配色方面,有著黑曜、鯨藍、紫翼三種配色,採用三星柔性AMOLED直屏,支持120Hz刷新率,8192級亮度調節,出廠色彩校準。
一加科技:
一加科技2013年12月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作為專注於打造高端旗艦產品的國際化品牌,一加科技秉持「不將就」的品牌精神打造精品,致力與世界分享品質科技。
2021年,一加入選「2021年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這是一加連續五年榮登該榜單,並連續三年排名前十。
2021年6月16日,一加劉作虎發內部信:一加將成OPPO旗下獨立品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加9
㈧ 一加9參數配置
一加9各項配置如下:
【相機】一加 | 哈蘇 手機影像系統,哈蘇自然色彩優化,主攝級超廣角,每一拍都清晰;
【屏幕】120Hz高幀屏幕,1080p解析度柔性直屏,視頻色彩增強,畫質超清增強,自動色溫感應,視覺效果更加的舒適;
【工藝】機身採用首創漫反射漸變紋理,質感再度升級;
【性能】高通驍龍888 5G晶元,DDR5+USF3.1,冷靜散熱系統,強勁又暢快,雙立體聲揚聲器,強悍不留遺憾;
【閃充】65W有線超級閃充,4500mAh超大續航,最快29分鍾充至100%;
【系統】一加輕快流暢的系統基因與 ColorOS 固有豐富完善的功能體驗相結合,強強聯合;
【兩年質保】突破手機行業,一加9系列標配兩年質保。
㈨ 一加Oneplus9怎麼開機
長按開機鍵幾秒就可以開機了。
OnePlus 9是一加科技旗下的手機產品,於2021年3月23日在海外發布,於2021年3月24日在中國發布。OnePlus 9配備6.55英寸120Hz刷新率AMOLED屏幕,支持sRGB、Display P3;高度160毫米,寬度73.9毫米,厚度8.1毫米,重量183克;提供鯨藍、黑曜、紫翼三種配色。
㈩ 一加9pro屏幕尺寸多大
3月24日,一加發布與哈蘇合作後的首款作品——一加 9系列,其中高配版的一加9pro更受用戶關注。那一加9pro屏幕尺寸多大?
一加9pro屏幕尺寸多大?
一加9pro搭載一塊6.7 英寸的三星AMOLED屏幕,採用E4發光材料,支持120Hz刷新率、QHD+解析度,525PPI。
一加9pro使用的LTPO屏幕材料,可實現1Hz-120Hz自適應刷新率。通俗來講就是,一加9pro會自動識別當前屏幕正常顯示的內容自動調節刷新率,例如在滑動屏幕時可以達到最流暢的120Hz,運行《王者榮耀》時可達到90Hz,觀看視頻時會自動匹配到對應的幀數,而在瀏覽靜態圖片時,屏幕刷新率最低可以降到1Hz,最重要的是刷新率切換過程非常平滑,不存在卡頓感。
一加9pro還支持原生10bit色深,意味著這款手機擁有比之前更加細膩、自然的色彩顯示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一加 9pro屏幕獲得了DisplayMate A+認證,其屏幕在色深、色准、色域等多個維度有著非常高的素質,是一塊一流屏幕。
本文以一加9pro為例適用於coloros 11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