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計量單位 » 500步相當多少公里

500步相當多少公里

發布時間: 2022-11-13 11:50:06

❶ 一公里等於多少步

每個人的步幅有較大區別,但通常都認為3步大約等於2米,一公里大約1500步。

❷ 走5000步大概是多少公里

一般成年人的步長為0.7米,則5000步=0.7*5000=3500米,即3.5公里。

公里是指一種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是千米的俗稱,縮寫為km,1公里(千米)=1000米,通常它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是中國對"Km"通俗、廣泛應用的叫法。

1公里=1千米,公里是千米的通俗說法。1公里也等於民間說法中的兩里路。

(2)500步相當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走路的好處

1、預防乳腺癌。

法國一項涉及400萬女性的研究顯示,任何年齡段的女性堅持每天快走1小時都能使患乳腺癌風險降12%。另有研究發現,每周散步7小時的女性比每周僅散步3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低14%。

2、降低患腸癌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走路1小時,可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風險。專家分析說,這或許和走路能提高免疫力有關。

3、防患胰腺癌。

美國《讀者文摘》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飯後散步30分鍾,可使患胰腺癌風險降低一半。研究者指出,胰腺癌多和熱量過剩有關,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熱量。

❸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

45000步差不多四十多公里不到五十公里,因為我走過。在北京市區兩天走了50+公里,在天津市區走了七十公里。

我想,這是一個有趣的討論。成年人來說,日常行走每一跨步大概有60~70厘米的長度距離巨多,那如果是10000步,大概也就是6~7萬步一公里那樣。

就以個人一周的步行數據為例,一周累積行走25.1公里,總計步數36970。按照換算(36970/25.1),大概就相當於每公里行走1472步;然後折算回一萬步公里數(10000/1472),大概就是每一萬步行走了6.79公里。

但我們知道的是,每個人的行走方式會有所差異。就好比健走的話距離會更長些,有可能每一萬步能走出7~8公里那樣的距離。況且根據身高步長的差異性,每個人的萬步公里數差距可能也會有所差異。

以上的數據統計來源於運動手環。一般來說手環的計步准確性相對微信步數來說應該是還要精準一些的,手環通過感應加速度配合演算法進行計步精準度也更高。在實際體驗中,以手環為基準,每萬步步數統計大概會與微信步數相差一兩千步。

不過手環的計步精準度也是相對而言。事實上你也可以發現,即便是坐著的狀態,通過手臂擺動或甩臂伸腰之類的動作也有可能觸發計步。這樣就好比是步數「作弊」的說法,如果刻意為之,那一天坐著不動可能也有不少步數。但一般不會有人那麼無聊吧。正常來說一天沒出門,屋內來回走動也納入計算,可能步數也就500步那樣吧。

微信運動計步是手機內置了振動感測器或協助處理器,根據這些設備的震動頻率來儲存數據,計算步數。換言之,就是人在步行時重心都有一點上下移動,感測器和協作器感應到這種重心移動並進行記數。

因而普遍上認為,微信運動計步也是相對准確的。但為何手環跟微信步數大概有10%的步數差異?手環是隨著帶著的,而手機未必。有所差異也能理解了。

微信記步真的靠譜嗎?

能夠每天堅持一萬步的人,估計也很難。我們不慌回答這個問題,我反而想和大家聊聊微信到底測距離准不準?到底它的原理是什麼?

我們知道目前的手機有很多感測器,比如:超聲波距離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 、陀螺儀等等。那麼,這些感測器到底是哪些決定了微信運動呢?

微信運動記錄的是步數,不是距離。這一點必須了解, 我自己實驗過,拿著iPhone進行測試,同樣的距離,一個是大步跨,一個是小步走,我們發現小步走的步數更多,而大步跨的步數更少。可見即使相同的距離,微信的步數也是不一樣的。

記錄步數的原理。 手機內置了振動感測器、陀螺儀等硬體感測器以及或晶元處理器的協助,它們會根據手機在我們身上震動的頻率來儲存數據,比如我們人在走路的時候,重心是向下偏移的,這個時候感測器和協作器將重心移動的數據傳給微信。

准確嗎? 不準確的,比如我們知道的,它是測試步伐、不是測試距離;其次,我們自己在走路的時候,並沒有帶手機,手機自然不會記錄了。

題主問題:一萬步到底是多少?一步的大小大約在0.5-0.6米左右,一萬步大約在5000米-6000米左右。不過,因為微信的記步是不精準的,所以總體是有誤差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 健康 的步數!

補充:微信運動怎麼打開?在搜索「微信運動」關鍵字,然後再點擊「微信運動」公眾號,關注就可以。注意:iPhone中的微信,是通過iOS系統中的 健康 來進行數據採集的。

長跑或快走1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這當然沒有標准答案。姚明的一步和鄧亞萍的一步,肯定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個人,跑步時快速移動的一步,和散步時慢悠悠的一步,相差也會非常大。

就以御行君為例,我查了一下自己的運動App中的記錄,某次正常步行時的平均步幅是76cm,另有一次慢跑的平均步幅是88cm,但在一次5公里的長跑中,我的平均步幅卻又是110cm。諸位看官可以像我一樣,用運動App做自動記錄,時間久了,自然對自己的步幅大小會有清楚地了解。

此外,步幅的大小隻是快走或跑步鍛煉時的一個因素,如果要探討一下快走或跑步的鍛煉效果,顯然不能只關注在「步幅」一個因素上。

運動是一種連續性的身體活動,也只有保持一次運動中的連續性,運動效果才能達到並有效累積。比如想用有氧運動減肥的人,最好一次能達到30分鍾以上,因為運動時間的長短和身體有效燃脂供能的時間相關,超過30分鍾後燃脂供能佔比才成為主流,超過50%。

此外,每周的運動頻率的保證也非常重要,它也和運動效果的累積有關。每次應至少達到3次才行。御行君的建議是達到3至5次,每次至少30分鍾,但新手在適應期(約1個月)可以從15分鍾、20分鍾開始,運動強度也可以低一些,可以從快走入手。

國家 體育 總局給出的運動時長建議則要求更高,在《全民健身指南》中對於不同 健康 狀況的人群有不同的建議:

假設鍛煉者每次步行60分鍾,每分鍾90步,步幅為75cm,則1小時步行距離約為4公里左右。假設進行了一次1小時的慢跑運動,每分鍾180步,步幅為90cm,則1小時跑完的距離約為9.7公里。只要運動心率控制在合適的水平上,就能取得良好的運動效果。

就像大多數不明就裡的人,將減重等同於減肥一樣。自「微信運動榜」闖進我們的生活,許多人也將「日行萬步」作為 健康 的標准。不是常說現代人缺乏運動嗎?好吧,現在每天多走幾步,比如在辦公室里多走幾步、在家裡多走幾步,或者去附近的市場購物多走了幾點,終於完成了萬步的目標。

然而,這些零散的、毫無系統性的累積而來的步數,頂多在熱量的消耗方面有點作用。不少人會認為,動了總比沒動好。就熱量的消耗而言,普通步行每小時耗能約為150至200千卡,快走大致可以提升到200至300千卡的水平。然而,普通的一份二兩的蛋炒飯就有150至200千卡的熱量,紅燒肉則高達500多千卡。

而且,熱量的消耗並不完全等於脂肪的消耗,零散的步行或者臨時跑步幾分鍾,對於實質有效消耗脂肪幾乎沒什麼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不進行專門的鍛煉,又不控制飲食,幾乎沒有可能減肥成功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零散而成一萬步的情況下,無論總的累積而成的距離是長還是短,從 健康 和鍛煉角度來看,都沒有多少意義!

什麼叫「高質量」?適合自己當前體能,有足夠的運動時長、運動強度和運動頻率。

以上述定義來看,是不是要走一萬步或跑一萬步不重要,首先要適合自己。比如剛開始運動的人,體能和心肺功能都較差,那麼每次快走10分鍾、20分鍾都可以,以後再慢慢增加。而對於已經鍛煉了幾年的鍛煉者,每次跑5公里、10公里或許才更適合某個階段的健身要求。

此外,只要你准備開始運動,至少就應考慮運動時長、運動強度、運動頻率這三個基本因素,孤立地只考慮一點,運動效果就會大受影響。那些每天沿著小區道路散步的大爺大媽們,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因而大概率無法從散步這樣的低強度運動中獲得理想的鍛煉效果。

微信運動榜的作用,更多的是促使人們能夠多一些行走的動力,而實際的運動效果如何,卻與這所謂的「運動榜」並沒多少關系。「日行萬步」的目標,扔了吧!

微信運動1萬步相當於6-7公里。

我經常走路,經常用微信計步。

經過多數統計,得出結論是:正常情況下微信運動1500步為1公里。

當然,每個人身高不一樣、步伐大小不一樣,結果會有一定的誤差。

我身高1.81米,平常走路也不喜歡走快,我走路的速度也就比散步快一點兒。自從用了微信動動後,也是天天關心「計步排行榜」。

記得2018年3月份,我開始走路減肥,那是上下班都是走路(家離單位1公里左右)、晚上吃完飯後再去散步1.5小時,星期天休息喜歡帶孩子們出去玩,也需要走很多路。那段時間的微信計步中,我每天最低都是1.5萬步,星期天出去玩時走路多,能達到小3萬步。

天天走路這么多步,究竟有多少公里?我也非常關心。有一次星期天的早上,我帶孩子坐公交車到白馬寺,孩子說中午想吃唐寺門的好廚房大盤雞。我說:「如果我們走著去,我就請你們吃大盤雞」?孩子們同意了,於是開始從白馬寺往回走。

我想做到心中有數,於是先從手機網路地圖上查看白馬寺距東花壇的距離(因為在唐寺門吃完大盤雞,我們還要走到東花壇乘坐公交車,唐寺門距東花壇1公里多,二站路),手機網路地圖顯示二者相距10公里。

10公里不算遠,於是開始往回走,往回走時我先看了一眼微信計步數,當時底數是4998步。邊走邊玩,累了休息,走路二個多小時到唐寺門了(走路8公里多了),然後在好廚房吃了大盤雞,稍作休息後,開始走最後一段路,走到東花壇時,我手機上微信計步顯示為20158步,也就是說這10公里的路程,我大概走了15158步。平均下來就是1500步1公里。

過了一個多月後,我又一次帶孩子去白馬寺,孩子還是想吃大盤雞,我們又一次從白馬寺走到唐寺門吃大盤雞、然後再走到東花壇坐公交車,依然是15000多步。

經過二次白馬寺到東花壇10公里計步測試,得出的結論是我走1500步為1公里。

因為每人個子高低不一樣、步伐大小不一樣、走路快慢不一樣,所以走1萬步的公里數都不一樣。

你可以選擇一條你知道距離的路(比較學校的跑道,一圈多少米是固定的),用微信計步器,你到固定距離的路上走一圈,看看顯示多少步。如果怕一次測試不準確,可以多測試幾次。如果每次測試中微信計步相差不多,那你就可以推算出你的1萬步能走多少公里了!

一萬步多少公里?首先要確定一公里走多少步,這個我用咕咚實際估算過多次,身高1,7米,步間距7O公分左右,一公里為一千三百多步左右,當然,男性比女性步履大,還有腿長的人也會有其他的說法。我走過了幾年,速度基本上在每小時走五公里多,不到六公里。因為經常走,你不可能圖一時快,而影響天天走,所以習慣了就保持這個速度和力度。

我是真叫靜靜,這個一萬步具體要看是何種狀態下,不過一般說來一萬步的距離在6-11公里之間,下面我貼一個我這個區間跑步的步數。

快速跑12公里,步數11124步,這個步數會同步到微信上面。

快速跑10公里,9016步。
慢跑8公里,8991步。

常規速度跑10公里,10031步。

爬山6.34公里,12157步,這個比較接近平常小碎步的狀態。

所以平常我們一萬步,根據不同腿長和步幅,距離會存在一定偏差,但是基本都會在6-11公里區間。

一般來說慢跑的步幅(0.5~0.6米)小於快走步幅(0.75~0.85米)。也就是說慢跑一萬步約5.5公里,快走一萬步約8公里。當然具體到每一個人,因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不同,故加減即可。俺跑齡近三十年,喜歡慢跑快走交叉,指標10000步/天,約7.5公里,用時45~50分鍾。

(1)一般成年人的話,大約7-8km。


(2)走路步幅約為身高的0.45-0.5,男子平均1.67米,步幅約75-84cm,女子平均1.55米,步幅月70-78cm,所以1萬步的話,大約7-8km。


(3)微信只是個軟體,具體步數的感應,還要取決於硬體。


(4)同樣的路程,一個人帶不同的手機,得到的步數也是不同的,



甚至還有搖步神器,手機放在一個檯子上自動搖晃!


(6)年紀越大,步幅也越容易變小。


(7)在平時走路時,要稍微有意識地加大一點點步幅。


(8)我在400米的跑道上,刻意大步走的話,大約400-410步可以走一圈。


(9)快走跟慢跑一樣都是有氧運動,效果不差的。


(10)要點:挺胸抬頭,大幅往後擺臂,肩胛骨動起來,扭轉骨盆,大步流星走起來

您好,微信運動是根據手機振動頻率來測算多少步的,男女的步伐不一致,其公里也不相同,一般步伐是60㎝~80㎝,一萬步基本也相等於6~8公里

❹ 走五百步大概多少公里

大概也就0.4-0.5公里

❺ 四百步等於多少里

成年人每步長按75cm來算,即0.75米,四百步就是0.75×400=300米。
一里=500米,300米就是0.6里。

❻ 請問一公里大約等於多少步每天早晨兩小時,快走是多少步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有益於身體的運動,是通過調動全身的組織器官增強生理活動來實現的,從大家所熟悉的幾個指標來看,主要表現在:

調節血糖預防高血糖的發生

運動是消耗能量的過程,而血糖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但血糖要進入組織細胞中被利用,必須通過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來運送。運動時體內的胰島素「忙」於運輸血糖而不會「閑置」。要知道胰島素還有一個作用是將血糖轉化成脂肪貯存起來,所以缺乏運動導致血糖過剩時,胰島素便會發揮轉化血糖的功能,使得脂肪水平大幅升高,轉化的脂肪沉積於內臟及皮下,便導致了肥胖的發生。

調節血脂預防高血脂的發生

運動時消耗的能量最主要由血糖來提供,但當血糖處於一定水平(正常水平)時,能量的供給將改由脂肪提供,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此時從食物中吸收的脂肪甚至平時貯存的脂肪便會被動用,脂肪的減少使得體重下降,避免了肥胖的發生。

調節血壓預防高血壓的發生

運動時心跳、呼吸都會加快,心率的加快增強了血液的泵出、促進了血液循環,同時刺激血管擴張以減小對血流的阻力,血管容積增大容納了更多的血液,承受的血流壓力即會下降;同時,運動時生理活動增強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需要通過人體最大的散熱器官--皮肝發散出去,此時血液中的水分即會滲出皮膚表面,通過蒸發而帶走更多的熱量,血液中水分少了,總血容量也便少了,對血管的壓力減小了,血壓得到了更好的維持。

由此可見,運動對機體的多種代謝起著促進與調節作用,但要實現這樣的目的,運動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這個強度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衡量:一是運動時的心率至少要達到(170-年齡)*80%;二是運動時必須出汗,至少後背要感覺發熱有微汗,且這樣的心率與狀態要至少維持30分鍾。

研究證實:達到上述要求的運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每次30分鍾,即會有上述的獲益。有糖尿病或是高血壓的人,因為治療的需要,每次運動時間可有所增加,便也以不超過1小時為宜。

綜上所述,快走運動的速度快慢和所走的距離並不是決定運動成效的主要因素,關鍵在於持續的時間以及運動過程中身體的狀態,不同的人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只要能進行達到了上述要求的運動就達到了目的,而不必糾結於一公里走多少步、走了多少公里,長期堅持有效的運動才是重點。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 健康 知識】

一般人的步子=身高-1米左右,一般人大概一0.7米,這個沒有定論 ,還要和你走路的快慢有關,有的人個子不高,但是步子大,最為誇張的就是競走運動員那樣的送胯。

所以一公里按照一步0.7米算, 大概1400步。

快走兩小時,多少步,和你的步頻步幅都有關。所以只能大概最普通的推測。一般走路大概一小時5公里。兩小時大概走了10公里,代入上面的每公里1400步,大概走了 1萬4千步。

一公里能走多少步?2小時能走多少步?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計算方式。

我分別給你解答一下:

一,每個人由於個子高矮不同,而造成步幅不同。有的人一步幅約0.8米,而有些人的步幅只有0.65米。

用一公里(1000米)除以你自己的步幅,得出的結果就是你一公里走了多少步。

步幅的測算方法:劃定十米的距離,來回走幾趟。記住每趟走了多少步,用10米除以你的步數。得數就是步幅。將幾次走十米的步幅相加,再求平均值。就得知更精準的步幅。

二,2小時走多少步的計算,首先要求你"步速"的頻率要一致(不能忽快忽慢)。

在行走的途中,將手錶或計步器放於手上。每次只記十秒鍾,你走了多少步。可以反復記幾次。知道了你十秒鍾平均走多少步後,那一個小時你能走多少步?不就出來了嘛!

三,一般"快步走"的頻率是:每秒走2步,十秒走20步。一分鍾走120步,一小時走7200步。兩個小時就是14400步!

但是我建議:如果是晨練的話,每天快步走不要超過一萬步。

也就是:每天"快步走"鍛煉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20分鍾,也就是一萬步左右。年令超過65歲的老人,每天最好快步鍛煉在一小時之內。也就是不要超過八千步,主要是為了保護膝關節的安全。

希望你能聽從我這位"資深"健身教練的忠告……

註:

我三十多年前就是:健身教練、健美協會副秘書長、國家級健美裁判員。

一公里1500步左右,兩小時快走步數因人而異。

這個問題我比較有切身感受,在疫情期間不能外出,小區外邊未正式通車的道路,沒有 汽車 、沒有行人,每天傍晚,我都會沿著道路走上一圈。

走的時候帶著運動手環和手機,我的速度還可以,一圈下來快的話40分鍾,稍微放鬆一點50分鍾左右,步數一般在6000多步,路程大概5公里。

根據數據一般一公里大概要走1500步左右,我5公里走了7000步不到,比一般人少一些,因為我一直堅持鍛煉,所以步幅和速度都相對要高一些。

由此不難看出,一公里肯定要有1000多步,正常的范圍會在1500步左右。假如正常的速度走2個小時,應該2萬步不到。

快走的頻率也不會超過2萬步,路程也會在10公里左右,如果想知道自己2個小時能走多少步,有方法可以明確知曉,運動手環可以監測到步數,路程,心率等。一般智能手機上也會有步數,在行走的過程中,攜帶手機也能知道自己的步數。

不過提問的人每天早上要走2小時,我有些質疑,如果還要每天工作的人,早上2小時寶貴的時間花在走路上完全沒有必要,也不見得時間越長,鍛煉效果越好。

而如果退休後的人,也要花2小時去走路,同樣也不值得,退休後的人身體弱,每天高強度的疲勞,不一定對 健康 有好處。

我覺得如果快走一小時完全夠了,用不著設定那些目標,讓身體處在一種長期疲勞的狀態,反而適得其反,如果2小時的快走不覺得累,那為什麼不適當地慢跑起來呢?

跑起來,會更有效地鍛煉到心肺功能,它的作用完全區別於快走,快走人還在舒適區,而慢跑就不同,它會讓你難受了,它使你心跳加速,大口喘氣,正是這樣,你鍛煉才有效果。

如果不能跑,那選擇快走,我覺得1個小時完全夠了,運動要量力而行,並且要適合自己才好。

要搞清一公里大約等於多少步,得先繞個彎子。

在中國的諺語中有句話「長十六、寬十五,不多不少整一畝」。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長十六步、寬十五步,這樣的一塊面積是一畝大小。

過去,好多時候簡單的去測量土地的畝數,都是用「步」的方式。現在,我們可以計算一下:一畝地是660平方米,一步是多少米呢?16x乘以15x=1畝=660平方米,x的平方=2.75,求得數x=1.6585米,那麼一步就是1.6585米嗎?答案是對的!

有人會說不可能,誰能一步邁1.6米之多。一個人立正,假如以右腳先邁出去,這「一步」實際上在中國傳統計量長度上不叫「一步」,叫「一蹺」,當左腳再邁出去,這樣才叫「一步」。一步等於「兩蹺」。

而現在的人們,早已忘記了傳統,所以錯上加錯。每步大約為1.66米,一公里為1000米,不難算出,一公里大約為600步左右。所以說,其他人的答案都是錯的。

在不知不覺中,好多祖宗們留下來的東西都遺失了,心痛呀!

補:回答出來後,出現了好多意見相左的評論。現把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初版,民國18年(公元1929年)第十三版商務出版社出版的《新字典》後面的中外度量衡幣表拍給大家。這里明白寫明一里等於360步,這樣500米/360步=1.389米/步,中國傳統計量單位里,長度單位:一步≈1.389米。

一公里是1000米。每個人的跨步大小不太一樣所以步數也是不一樣的,如有人走所謂的四方步,這種四方步步幅是45厘米左右,1000米就是2223不左右,軍人受過訓練步幅是75厘米,1000米就是1334步,一般人步幅在65-70厘米之間,1000米就是1500步左右,同時步速也是不同的,每分鍾在80到120步之間,軍人是每分鍾120步加上每步75厘米一小時也就是5.1公里的前進速度。一般人一分鍾的步速也就是90步左右,按90步計算步幅在65-70厘米之間,不考慮勞累的情緒下恆定前進速度及步幅,每小時差不多3.6公里。兩個小時就是7.2公里。當然人是會累的,所以兩個小時一般不會走那麼多,6公里左右可能性比較大。

對於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人有高矮之分,步子的跨度有長短,所以一公里所走的步數一樣。按照標准演算法是:三步兩公尺(米),一公里等於一千五百步。如果早上快走(健步)兩個小時,按照我自己的親身體驗是:在兩個小時內要走完九公里之多,總之還是因人而異為是。

一公里應該是兩千多步,兩個小時快走,可以走一萬六七千步,在這里,我要說明一下,我身高一米六八。

說起這個事我真的丈量過。那一年,生產隊合並,我是記工員。社員積肥挖草皮需要量方記工分的。我就親自做了一個一米長的三角尺,這個三角尺非常管用,只要按面積或方量記工分的,都能做到一目瞭然。那一天,到上庄(我是下庄的)我就利用三角尺丈量了上下庄的距離。按不緊不慢的步伐,三角尺向前每轉一下需要兩步,每步0.5米。我走了1000步,正好500米。所以,上庄與下庄的距離是0.5公里。照此推算你晨練,走一公里需要2000步左右是必需的。兩個小時快步走需要7200步。(按每秒一步計算的)

你問這事我很高興!因為走路是最便利最 健康 的 養生 方法!我喜歡走路溜達!覺得淘冶情懆.活動全身,有利於身心 健康 !

我覺得客官問的是二件事。

1,一公里是多少步?這不好說!因為這與人體高度.步行習慣有關!就說我吧,身高1.77米,隨便走路每步0.67米!快走呢,則0.72米!咱就按快走說吧, 每公里1366步 !這些是計算得來的,我每天早上往世紀大道東行,到物流基地來回4300步!這是一個人溜達!

2,兩小時快走!我2014年在小區,隨隊伴音樂快走!每天早晨6點鍾大家准時集合,在小區內繞行!因為隨音樂起步,曲子是1/4拍,每分鍾100步左右,一個小時大概走6000步! 兩個小時就是12000步唄!

以上說的都是大概數,鍛煉身體隨心而欲!活動就好!走路是高 科技 的活動,需要眼.手.腿協調!更需要肌肉骨胳配合!大步甩手!快樂就好!

❼ 微信運動500步走幾分鍾

微信運動的500步,可能相當於三百米左右,大概10-15分鍾左右。

❽ 一個成年人走500步大約是幾千米

A、鍾擺的運動是旋轉,所以本選項錯誤;
B、2元4角就是2.4元,說法正確;
C、一個成年人走500步大約是1千米,說法錯誤,不合實際;
D、25個月就是2年多5個月,說法錯誤,因為1年有12個月,25個月是2年多1個月;
故選:B.

❾ 一公里大概多少步

一個成年人10米大約走16步,一公里1000米,也就是差不多1600步。按照身高1.7米來算,一步是75公分,那麼就要邁1333步。

1、人的赤腳長約是身高的1/7,單步長在166cm以上的一般為高個,身高=單步長+1/3足跡長。

2、單步長在140cm-166cm以上的一般為中等身高,身高=單步長+1/2足跡長。

3、單步長在140cm以下的一般為矮個,身高=單步長+2/3足跡長。

(9)500步相當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每天步行極大有益身心健康

1、步行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跳動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強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減少人體腹部脂肪的積聚,保持人體的形體美。

4、步行能減少血凝塊的形成,減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5、步行可減少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聚積,也能減少血糖轉化成甘油三脂的機會。

❿ 五千步相當於多少公里

5千步大概3.5公里左右。正常的成年男性步距一般在0.7米每步左右,5000步大約是3500米。

步數對應的千米數,可以根據走路人的步距來計算。因為受性別、年齡、身高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步距都是不同的。

公里是指一種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是千米的俗稱,縮寫為km,1公里(千米)=1000米。通常它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是中國對「Km」通俗、廣泛應用的叫法。

影響步長的因素包括:

1、跑時後蹬腿蹬地的角度、方向、蹬地力的大小。

2、身體騰空時的初速度、騰空角度、空氣阻力。

3、身體與腳落地的方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步長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212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593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91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96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71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2044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189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82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821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