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六寸是多少厘米
『壹』 五尺六寸等於多少厘米
1尺等於33.33cm 1寸等於3.33cm 所以五尺六寸就是33.33*5+3.33*6=186.63cm
『貳』 5尺6寸有多高
5尺6寸有185.8厘米
三尺為一米,十寸為一尺,五尺就是166厘米,六寸就是19.8厘米
『叄』 :5尺6寸是多少厘米
不知你說的是英尺還是市尺
一英尺=12英寸 一英寸=2.54厘米
5尺6寸(英尺)=167.64厘米
一市尺=10寸=33.3333厘米
5尺6寸(市尺)=186.66648厘米
『肆』 五尺六寸多高
三尺為一米
十寸為一尺
五尺就是166厘米
六寸就是19。8厘米
一共就是185。8厘米(忽略小數循環)
『伍』 五英尺六英寸是多少厘米
5英尺(ft)=1.524米(m)。6英寸(in)=0.1524米(m)。5英尺6英寸=1.524+0.1524=1.6764米。
1 foot 英尺(呎) = 0.00018939393939394miles(英里)=12 inches 英寸(吋) = 30.48 centimetres(厘米)=0.3048meters(米) = 0.333333333333333333yard(碼)
(5)五尺六寸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在英語國家中,古代和現代各種以人腳長度為依據的長度計量單位。一般為25—34厘米。在許多其他西方語言中,腳和計量用的尺都用同一個詞表示,雖然它所代表的長度各個地方、各個時期有所不同。例如德語言中的fuss,挪威和丹麥語中的fod等。
在其他語言中,翻譯成英語為foot,並表示類似長度單位的詞,但並不與人腳的詞相同,如日語和漢語中的尺。俄語中的fut看來只不過是英語foot的音譯。在大多數國家裡,英尺及其倍數和分數已分別被公制單位的米所取代。在少數幾個國家裡,仍沿用英尺,但還是用米來作注釋,美國在1959年將英尺定為30.48厘米。
『陸』 5尺6寸是多高
從你所問的我覺得你的6尺5寸應是以英尺為單位的(你問的是身高吧),1米=3.28084英尺,1英寸=2.54厘米,則身高應為196cm.
『柒』 在美國身高五尺六,在中國算多少厘米
那是以英寸為單位的,英寸對厘米的話是1英寸=25.4厘米,英尺以12英寸為一尺,一英尺有304.8厘米,五尺六寸就是1.67米。
『捌』 魯班尺上的五尺六寸六分是多少米
五尺六寸(179.2厘米)
一寸(3.2厘米)
樓主自己算下吧。
『玖』 五尺六寸即是多少厘米
1寸是2.54厘米,1尺12寸,就是30.48厘米了,5尺6寸就是186.67厘米。
「寸」是中國傳統長度單位,與「尺」、「丈」為十進制(10寸=1尺,10尺=1丈),韓國用來表示親屬之間關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間的關系。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但此單位香港已幾乎無人使用,而只會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和「厘米」。「寸」通常代指「英寸」。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西也叫做「尺」例如: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9)五尺六寸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生活離不開尺,建屋量地,造物制衣等。據《呂氏春秋.季夏紀.古樂篇》記載,中國古人按樂律的音頻為「黃鍾」的樂器長度來確定尺的長度,所以古尺又稱樂尺.律尺.黃鍾尺。是度量橫制定的基礎。後來,歷代尺度因時代不同又各有所差異。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
『拾』 6尺5寸是多高
180厘米。六尺五寸是成年人身高標準的最低數據。秦朝一尺等於10寸,一尺約為27.7厘米。所以,六尺為166.2cm 。五寸為0.5尺為13.85cm 。六尺五寸為180cm。
(10)五尺六寸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尺寸的基本含義:
1、機械術語
用特定單位表示長度值的數字。在技術圖樣中和一定范圍內,若已註明共同單位時,均可只寫數字,不寫單位。
2、戲曲行話
指京劇表演上唱念做打的節奏速度。准確地把握節奏速度,是正確表現人物的關鍵。如何恰到好處地把握尺寸,首先要求演員理解和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在這個基礎上,藝術功力則是尺寸具體處理的技術保證,二者缺一不可。
不光如此,尺寸在其他時候還表示長短、大小的意思。如:我買的這雙鞋「尺寸」不合適。
3、英制尺寸
碼的由來:英皇亨利一世在位時,曾親自組織有關人員討論一碼(yard,縮寫為yd.,合一英尺,約91.4 cm)到底應該定為多長,大臣們為此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在一旁聽得不厭煩的大英皇帝一急之下,顧不上尊嚴,一拍大腿,伸手指著臣下道:笨蛋,一碼就是從我的鼻尖到我的食指尖之間的長度。碼就是這樣在一氣之下隨便地定下來的。
英尺的由來:英尺(foot,縮寫為ft.等於12英寸,1/3碼,0.3048 m)在英文中的本意是「腳」。實際上,一英尺就是一個成年男子一隻腳的長度。
由於腳的長度因人而異,在使用時有必要規定一個標準的腳長。到了16世紀,德國人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解決了此事。他們在一個禮拜日,讓從教堂里走出來的16個男子站在一起,然後將其左腳的長度加在一起,除以16,求出一個平均的腳長。這就是現在使用的英尺。
英寸的由來:英寸(inch,縮寫為in.)在荷蘭語中的本意是大拇指,一英寸就是一節大拇指的長度。當然人的大拇指的長度也是長短不一的。14世紀時,英皇愛德華二世頒布了「標准合法英寸」。其規定為:從大麥穗中間選擇三粒最大的麥粒並依次排成一行的長度就是一英寸。
米的由來:米(metre,縮寫為m.)這個計量單位是從法國「進口」的,其規定則嚴密得多。1790年的巴黎會議上規定:以通過巴黎、連接南北極的子午線的四分之一為基數,取該基數的一千萬分之一為一個長度單位,叫做metre(米)。
後來,為了更准確起見,又定出一個標准:將化學元素「氪86」在真空中發射出的橙黃色光波乘上1650763.73後的積定為一米。之後將光速定為定值:299 792 458米每秒,因此米的長度即為一秒鍾真空中光行走距離的1/299 792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