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魚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㈠ 斗魚不進食,沉水底是怎麼了求救!
水溫逐步升到25°試一試,水溫低斗魚懶散,食慾不好。
㈡ 煙台到福山區在哪個地方
環境好~城市建設也不錯~以境內福山命名。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偽齊國皇帝劉玉登上此山,稱涼水鎮一帶為「福地」。因此山名浮山,於1131年(金天會九年)設縣,故名。商周為萊國之地,秦西漢置* *郡,唐置青陽郡。金天會九年(1131年)設浮山縣,歷朝歷代沿此而過。1983年11月,改為煙台市。1996年1月3日,撤銷東亭鄉,設立東亭鎮(鄭路字[1996]第1號)。1996年12月29日,撤銷臧故里,建立臧故里(字[1996]第68號)。1997年1月14日,八角鄉、張格庄鎮撤銷,分別設立八角鎮、張格庄鎮(鄭路漢民字[1997]3號)。1998年全區轄浮山、八角、古賢、臧家、高疃、東亭、張格庄、門樓、回里、斗峪鎮10個鎮,29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2000年6月13日,福山鎮撤銷,設立福新、青陽、七泉三個街道辦事處。臧家鎮原鹽場、永福花園、普灣村、博子村、肖佳村劃歸永達街881號福新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浮山鎮曾家莊等14個村(居)劃歸原浮山鎮人民政府派駐的青陽街道辦事處管轄;浮山鎮史家莊等17個村(居)劃歸歧泉街道辦事處管轄,歧泉街道辦事處設在西山路18號(鄭路漢民字[2000]44號)。2000年福山區總人口355803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轄3個街道9個鎮,各鄉鎮人口為:慶陽街道48818福新街12810七泉街道28068古賢鎮26341高疃鎮24191張格庄鎮17374會理鎮3327斗魚鎮25635門樓鎮30291八角鎮16586臧家鎮12406東亭鎮13420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虛撤銷東亭鎮,合並撤銷斗魚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門樓鎮;撤銷七泉街道辦事處,將其轄區並入青陽街道辦事處;撤銷臧家鎮,原臧家鎮的臧家、尚湖、上庄、劉行、招賢、黃家、大楊家、小楊家、黃泥溝、邢家山、瓜家疃、小河子、巨盆李佳、千山李佳、劉家堡、十里鋪16個村和青陽街道辦事處的姜劉窪被取代。2000年,全區總面積為590.99平方公里。轄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個市級高新農業產業園區、279個行政村、18個居委會。年末全區總人口29.3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24萬人。2001年,全區總面積為590.99平方公里。轄5個鎮、2個辦事處、240個行政村、52個居委會。年末全區總人口29.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5萬人。2002年9月17日,省政府批准蓬萊市大季家鎮劃歸煙台市福山區管轄。2002年,全區總面積為482.83平方公里。轄4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高新技術產業區、231個行政村(居委會)。年末全區總人口24.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64萬人。2003年4月1日,福山區撤銷古賢鎮,在原古賢鎮行政區域內設立古賢街道辦事處,辦事機構進駐原古賢鎮人民政府。撤銷大吉佳鎮,在原大吉佳鎮行政區域內設立大吉佳街道辦事處,辦事機構進駐原大吉佳鎮人民政府。福山區轄青陽、福新、古賢、大季家4個街道辦事處和高疃、門樓、會理、張格庄4個鎮。2003年,全區總面積為482.83平方公里。轄6個鄉(鎮、辦事處)、236個行政村(居委會)。年末全區總人口2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2萬人。
㈢ 斗魚能在海水裡存活嗎
肯定不能的,斗魚習慣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小面積淡水中,在海水中,它的鰓會脫水。
㈣ 斗魚開工會需要公司多大面積
斗魚開公會與公司面積無關。
入駐斗魚直播公會必須具有合法證件(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照、稅務登記證照或三證合一證件)而且可以開具對公發票,發票項目為"直播服務費";除此之外公司注冊資本達到10萬元及以上還需要具備提供優質直播間的軟硬體條件等等。達到以上基礎要求就可以打開斗魚官網找到入駐入口,按入駐提示簽約《斗魚公會簽約協議》(簽署時間以實際為准),提交公司營業執照(掃描件)並加蓋公司公章(紅色);公司法人身份證復印件,前三份材料製成一個PDF;公會信息表(群文件);原平台連續兩個月流水截圖(有行業經驗必須附帶流水截圖,作為培養參考)至官網,提交之後只需耐心等待官方審核即可,斗魚公會入駐審核預計三個工作日,注意如果長時間未通過,無需重復申請。
㈤ 泰國斗魚
泰國斗魚:
拉丁學名:Betta splendens
英文名:Siemese Fighting Fish
俗名別名: 五彩搏魚、暹羅斗魚、彩雀魚
原產地區(國家) 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
體形和習性 魚體長可達8厘米。泰國斗魚喜歡生活在22~24度的水中,但不能低於20度。對水的雖酸鹼性、硬度不苛求。喜食孑孓。泰國斗魚以好鬥聞名,兩雄相遇必定來場決斗,相鬥時張大腮蓋,抖動諸鰭。因此在飼養中,不能把2尾以上的成年雄魚放養1缸。他們不與其他的熱帶魚相鬥,有說泰國斗魚可以與其他小型熱帶魚混養,但本人飼養的魚中不鮮見泰國斗魚攻擊其他小型魚的事件,所以還是建議單養。 價格:因品種和品相的差異,價格差異較大,便宜的如馬尾幾元就能買到,但如果是展示級斗魚的話,在數百元不等。
國內的斗魚俱樂部有:
CBC(中國斗魚俱樂部) ,創辦人為:邱潔誠.
[編輯本段]泰國斗魚的種類
馬尾斗魚(VT)
顧名思義尾巴像馬匹的尾巴,最常見的觀賞型斗魚,是泰國重要的經濟出口項目,為保正壟斷地位甚至一度限制馬尾母魚出口,目前國內觀賞魚商場上的所謂馬尾母魚多為淘汰的展斗母魚
獅王斗魚(CT)
又叫針尾斗魚尾部鰭膜退縮,骨幹外露,就像一根根尖銳的針,要求是鰭膜退縮率在百分之33以上,否則為梳尾,近年來開始量產,市場價持續走低,CT已漸漸成為馬尾後的又一種廉價斗魚
將軍斗魚(PK)
原始斗魚的改良品種之一,以展示為目的培養出的短鰭型斗魚,展示期最長,價格因品相而定,因其飼養較易,很多玩家用它進行改良
半月斗魚(HM)
斗魚中的人氣品種,由扇尾改良而來,也可以看成尾巴打開後達到180度的扇尾(超過180度則為超半月OHM)美麗而脆弱的魚,需要主人精心飼養,否則很容易變成掃把尾,因其尾長導致末梢循環差,需要經常鍛煉,並保持良好的水質和多元化的營養
雙尾斗魚(DT)
一種可以用BT來形容的魚種,有兩個尾巴和很弱的體質,不容易飼養,對疾病抵抗力差,繁殖後容易出現基因退化現象(包括畸形),在這些缺點之上是這種舉世無雙的表現,兩個尾巴,足以匹敵所有涉及到基因改良的魚種,人類智慧的傑作
[編輯本段]泰國斗魚的繁殖
繁殖容易。將選擇好的親魚放人調配好水溫、水質的水族箱中,任其自行繁殖。在生殖過程中,雄魚先行在水面吹空氣和吐粘液形成小泡,無數的小泡粘附在一起,形成一個表面隆起或略扁平的浮巢。雄魚築好巢後,立即向雌魚求婚。美麗的雄魚在雌魚的周圍一刻不停地游來游去,盡量把美麗的鰭張開,口張得很大,鰓膜突出,可以一直看到下面鮮紅色的鰓。在求愛過程中,雄魚的顏色變得很鮮艷,身體和鰭出現虹光樣的燦爛,身體由於極度興奮而戰栗。有時雌魚對這種興奮狀態不起反應,雄魚就會惱羞成怒,追逐它一直到被迫而跳出水面脫逃為止。
若發生雌雄相鬥,應立即將雄魚撈出,另換一尾雄魚作父本。雌雄親魚經過求愛動作後,雌魚表示接受雄魚的求婚,它先接近雄魚,接著就突然橫卧;雄魚就緊貼著雌魚,接著雌魚身體倒轉,腹部朝上,而雄魚在雌魚下面,雌魚開始排卵。卵排出後,由雌魚掌握片刻,此時雄魚已將精液散在水中,雌魚依靠頭部及口的活動,使卵在有精液的水中停留片刻,以保證受精。由於卵比水重,卵向下沉落時,等候在下面的雄魚立即用口接住,塗上一層粘液,再向上游泳,把它粘附在浮巢下面。雌魚每次產出的卵僅3~7粒,這樣的動作反復進行,直至產出150~200粒為止。護卵工作由雄魚擔任,以防雌魚吞食這些卵。仔魚孵化後,暫時附著在巢泡上。任何仔魚,倘若下沉,雄魚就會把它拖回浮巢中。這種保育工作一直到仔魚能游泳並自行覓食,而自然地離開浮巢為止。
泰國斗魚4~8月齡性腺成熟。雌魚比雄魚小諸鰭也小,色澤較差。選擇6厘米以上的做親魚。雌雄魚以1:1合缸後,雄魚吐泡築巢雌魚進入孵巢區,最後雄魚以體擁裹雌魚,並持續許多次後,完成產卵排精。這一過程幾乎持續兩天。受精卵孵化期間撈出雌魚,留下雄魚守巢護幼,2天後孵出魚苗,撈出雄魚。1年中多次繁殖,1次產卵數十粒至數百粒不等。繁殖中的水溫應比平時提高2度,達26~27度,水質弱酸性、中性,硬度8度左右。
目前南方有大面積養殖,價格便宜,8 9塊馬尾就到手了。
純種的就別想了,泰國把它們當成國寶,嚴格控制出口量。
到花鳥市場買吧,應該有。
㈥ 兩只泰國斗魚和別的熱帶魚打架嗎兩只泰國斗魚在多大的區域面積內不會打架
首先要糾正一下。斗魚只在斗魚之間打架,單只斗魚不會和其他品種熱帶魚打架,我就把斗魚和紅綠燈一起養, 另外最好不要把兩只斗魚養在一起,很容易打架受傷影響觀賞,最好隔離開,或者養在用隔離物或者供魚兒躲藏的物體 ,(沉木,石頭,水草 作為掩體)
㈦ 哪種魚適合高密度養殖
哪種魚適合高密度養殖
哪種魚適合高密度養殖,提起適合高密度養殖的淡水魚,想到了鯽魚是常見淡水魚,其開發利用的歷史非常悠久,也是普通百姓日常餐桌上的當家魚。那麼哪種魚適合高密度養殖呢?
哪種魚適合高密度養殖1
一、孔雀魚
1、孔雀魚是一種最易飼養的熱帶淡水魚,體形嬌小,身上的圖案五彩繽紛,性情溫和,可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壽命較短,適應性很強,能耐16℃低溫以及較臟的水質。
2、孔雀魚有「百萬魚」的稱呼,因為其繁殖不分季節,在冬季也能正常生產,若條件適宜,約1個月繁殖1次,每次能產10-120尾仔魚,1年產仔量很多。
二、草魚
1、草魚是「四大家魚」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體為長形,前部近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圓,無腹棱,體呈茶黃色,腹部為灰白色,體側鱗片邊緣為灰黑色。
2、草魚性情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通常喜居在水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
三、鯽魚
1、鯽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具有食性廣、適應性強、繁殖力強、抗病力強和生長快的特點,對水溫要求不高,易養殖,是我國重要的養殖性魚類。
2、鯽魚體態豐腴,通常會在水下游動,當溫度升高後,會在水的中下層、中上層游動,其肉質肥美,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食。
四、花鰱魚
1、花鰱魚(胖頭魚)身體偏扁,頭部大且寬,頭長約為體長的Ƈ/3,性情急躁,善跳躍,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是我國淡水魚分布最廣泛的魚類。
2、鰱魚是濾食性魚類,魚苗階段以輪蟲和橈足類等浮游動物,體長1.5cm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食豆渣粉和米糠等,尤其喜愛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
五、泰國斗魚
1、泰國斗魚常活動在熱帶地區的湖泊、稻田等水流緩慢的水域,其耐鹽度低於低於0.05%,是典型的淡水魚。
2、泰國斗魚好鬥,雄魚間常為了搶佔地盤或爭奪配偶,發生爭斗,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外形艷麗誇張,是較容易飼養的觀賞魚之一。
哪種魚適合高密度養殖2
池塘和魚種的選擇
池塘要選擇在交利,無污染,水源充足的地方修建,面積最少要有2畝,水位在1.5~2.5米,池邊用石塊加固。如果是喂養草魚,周圍還要有種植水草的地方。池塘採用混養的方式是提高產量主要的措施,搭配的品種要考慮利用不同的水層,又要避免相近的食性魚類爭奪食物。
如果當地的草料豐富,可考慮以草魚為主,再搭配鯉魚、鱅魚等。如當地肥料很豐富,可考慮以鰱魚、鱅魚、羅非魚等魚類來喂養。如果是單一投喂飼料,選擇兩個品種的魚類混養就可以,主養魚與配養魚的比例控制在80:20。淡水魚耐低氧排名。
池塘魚類的放養密度垍頭條萊十大繁殖最快的淡水魚。
放養魚苗時,合理的密度可以保證在飼養期內達到理想的產量。放養密度可以用尾數和重量來表達。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放養密度的方式有經驗法和計演算法。十大養不死的淡水魚。
經驗法:是指根據往年池塘所養魚類的成活率和產量,來確定今年的放養密度,若去年的養成規格較小,今年應減少放養量,反之可以提高放養量。
計演算法:每畝的放養量=每畝毛產量/(計劃成魚規格X成活率)十大繁殖最快的魚。
什麼魚最適合在低溫下養殖?
根據一般池塘的養殖水平,畝產量為~公斤,精養的池塘畝產量~公斤。以養殖草魚8個月為例,草魚種的成活率在75%~80%,增重倍數是7~10倍,每畝池塘若放50公斤魚苗,到了捕撈期有公斤的產量。
總之,池塘的放養量和水質、飼料及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在考慮魚種的放養量時應靈活掌握,一般每畝池塘的放養尾數約為~尾,如果個頭不是很多大的魚類,放養密度可適度提高
適合高密度養殖的淡水魚:養殖,我想養魚,淡水魚哪個品種比較好!
鯽魚好養又好賣,成本低,回報高
如果你是剛養魚,可以從這個開始,其它家魚的話,草魚是賣的,但是要大量的草食,如果養了草魚就可以放養鰱魚,因為鰱魚是吃草魚的排泄物的野生淡水魚養殖。
哪種魚適合高密度養殖3
適合高密度養殖的淡水魚:什麼魚最適合在低溫下養殖?
1、虹鱒
虹鱒生活極限溫度0~30℃,適宜生活溫度為12~18℃,最適生長溫度16~18℃,低於7℃或高於20℃時,食慾減退,生長減慢,超過24℃攝食停止,以後逐漸衰弱而死亡。
2、鱘魚
鱘魚棲息在水體中下層。海河洄遊性和江河定居性的種類,在產卵期均向河上動。冬季多在河道或近岸深水處。仔魚期一般食浮游生物。幼魚期多以底棲的水生寡毛類、水生昆蟲、小型魚蝦及軟體動物為主要食物。成魚期食底棲動物或動植物渣滓,鏟鱘則仍以浮游生物為食。適合深水養殖的淡水魚。
3、雅魚
雅魚是生長在雅安的名貴冷水魚,體形似鯉,鱗細如鱒,口感,肉質,營養豐富,久吃不膩,為歷代貢品。
4、哲羅鮭
哲羅魚喜在水質清澈的冷水水域中生活(水溫不超過20℃),主要分布在一些森林植被保護較好的山區水域。北方地區在4月末至5月初冰雪融化後,哲羅魚溯河洄遊到江河支流中攝食生長,產卵繁殖。高密度養殖一畝地養6萬斤魚。
5、白斑狗魚
白斑狗魚雖分布於高寒地帶,卻屬於亞冷水性魚類,相對適應溫度比較廣,適應能力比較強,適應溫度范圍為0℃~30℃,在35℃情況下仍可以生存,攝食溫度為16℃~26℃。根據甘肅的研究成果,最適生長溫度是23℃~24℃。
以上就是與淡水魚養殖密度要合理,一畝魚塘養殖多少魚合適?相關內容,是關於淡水魚養殖密度要合理,一畝魚塘養殖多少魚合適?的分享。看完適合高密度養殖的淡水魚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㈧ 養一條泰國斗魚需要多少空間
斗魚不是水中呼吸的,所以不需要太大空間,能放的下就就行了,當然缸大點,魚游的也舒服些,養斗魚不需要面積多大,但是容易一定要深,比如1條斗魚可以蹦5厘米高,你的容器高於水的缸壁一定要高於5厘米,也可以用網或者蓋子封住缸口留個透氣孔,或者放很多防跳水草,如果你這些最基本的防跳措施也不做的話,就直接收屍吧
㈨ 要去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工作三年,需要注意什麼
加里曼丹島
網路名片
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 Island)也譯作婆羅洲(Borneo),是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西為蘇門答臘島,東為蘇拉威西島,南為爪哇海、爪哇島,北為南中國海。面積為743,330km2。人口907萬(1980)。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汶萊。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東、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歷史悠久,中國史籍稱為「婆利」、「勃泥」、「渤泥」、「婆羅」等。
中文名稱: 加里曼丹島
所屬地區: 馬來西亞
面積: 755,000平方公里
人口: 12,305,000(1990年),
目錄
簡介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地勢
歷史
人口
文字
自然
地理
氣候
山脈
河流
政治
經濟
生物
禮節
衛生
景點坤甸
馬辰城簡介
黑暗的森林
華人史簡介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地勢
歷史
人口
文字
自然
地理氣候山脈河流政治經濟生物禮節衛生景點坤甸馬辰城
簡介 黑暗的森林華人史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山脈從內地向四外伸展,東北部較高,有東南亞最高峰基納巴盧山,海拔4,102米。地 加里曼丹島地形圖
形起伏和緩,雨量豐沛,多分頭入海的大河。森林覆被率80%。經濟開發限於河流下游及海濱地帶,主要城鎮多在河口內側。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剛石、銅、金等。還有鋁土、鎂、硫、鐵、金、銀、石英砂、石灰石、浮石等。農產有稻米、橡膠、胡椒、西谷、椰子等。陸上交通以公路為主。大河多能通航。石油及銅礦開采和伐木業重要。金剛石儲量居亞洲前列。西谷粉、胡椒產量居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氣和煤的開采與加工日益重要。早期加里曼丹受印度文化影響,加里曼丹出土過5世紀末的梵文碑文及一些不同時期的佛像,另外也發現了11世紀時爪哇式的佛像與印度教的神像。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婆羅洲島被分為三國領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尼。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汶萊。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東、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即東、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印尼部分面積539,460平方公里。馬來西亞行政區為沙巴與砂朥越二州,及納閩聯邦直轄區。(面積第二) 北部中間為汶萊國,汶萊全境都在婆羅洲島內包括臨近島嶼。(面積最小〕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婆羅洲島位於東南亞,且處於島嶼東南亞的中心部分。四面接觸之海: 婆羅洲島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440km。東北部是蘇祿海(英文:Sulu Sea) , 東部有蘇拉威西海(英文:Celebes Sea)及加錫海峽(英文:Makassar Strait)。 南部是爪哇海及卡里馬塔海峽 (英文:Karimata Strait)。西部,北部是南中國海。
編輯本段地勢
婆羅洲島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440km。山脈從內地向四外伸展,東北部較高,有東南亞最高峰基納巴盧山,海拔4,102米。地形起伏和緩,雨量豐沛,多分頭入海的大河。森林覆被率80%。經濟開發限於河流下游及海濱地帶,主要城鎮多在河口內側。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剛石、銅、金等。農產有稻米、橡膠、胡椒、西谷、椰子等。陸上交通以公路為主。大河多能通航。石油及銅礦開采和伐木業重要。島的中間是山地,四周為平原。南部地勢很低,成為大片濕地。這個島印尼佔了很大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島的中間是山地,四周為平原。南部地勢很低,成為大片濕地,很少有人進去,但有一些原始部落人住在森林裡。加里曼丹島許多地
方都被原始森林覆蓋著,世界上除了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森林外,就要數加里曼丹島的熱帶森林最大了。該島正位於地球的赤道,氣候炎熱,這里熱帶動植物應有盡有,如巨猿、長臂猿、象、犀牛,以及各種爬行動物和昆蟲。因此,印尼在這里建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園里收集了各種熱帶植物品種,同時附設了供人參觀的旅遊區。
編輯本段歷史
有關婆羅洲的敘述最早見於西元150年托勒密(Ptolemy)所著《地形指南》。此地發現的羅馬人購物用的珠子,以及印度-爪哇人工製品,證明西元前2~前3世紀這里文明發達。在庫泰河(Kutai)發現的三塊經過精加工的基石,上有銘文記載向婆羅門僧侶送禮的過程,這些西元5世紀初年的石頭,證明東加里曼丹曾有過一個印度王國。西加里曼丹卡普阿斯(Kapuas)河及其他河流域亦發現具有笈多(Gupta)王朝藝術風格的佛像。加里曼丹的後期統治者很可能是臣服於東爪哇麻喏巴歇帝國(Majaphitempire,1293~1520)的諸侯。16世紀初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此地建立了若干穆斯林王國,其中包括馬辰(Banjarmasin)、三發(Sambas)、蘇卡達納(Sukadana)和蘭達克(Landak)等。蘇卡達納統治者效忠於爪哇的穆斯林馬打藍(Mataram)王國。 加里曼丹島
現代歐洲人對婆羅洲的認識始於14世紀時經過東南亞的旅行者。第一位歐洲來客是方濟會修士玻代諾內的奧多里克(OdoricofPordenone),他於1330年從印度去中國時到過塔拉馬西姆(Talamasim)。16世紀初葡萄牙人在島上建立起貿易關系,西班牙人緊隨其後。17世紀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貿易壟斷被荷蘭人打破,後者透過干涉諸穆斯林王國的事務,成功地取代了馬打藍的影響。中國南海和蘇祿海沿岸狹長地帶一向傾向菲律賓,並常常遭蘇祿海盜襲擊。英國勢力,特別是在北部和西部的勢力,削弱了荷蘭人的勢力。汶萊蘇丹國這個伊斯蘭教王國,曾一度控制整個島嶼,但到19世紀時,統治范圍僅限於北部和西北部。西南的沙勞越脫離而成獨立王國,爾後淪為英國殖民地。東北部的北婆羅洲(即後來的沙巴)被一家英國公司據為促進貿易、鎮壓海盜的基地。其界線亦於1912年畫定。這些損失使成為英國保護國的汶萊國土大為減少。 早期華人與婆羅洲的接觸。大約在西元414年(晉安帝隆安14年),中國憎侶法顯由印度求得佛法,回歸中國途中經過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根據史家的意見,認為此地是現今的婆羅洲。中國和婆羅洲最早的通航紀錄是出現在《梁書》里,西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原年),在中國古籍中,當時被稱為渤泥、婆利、或婆羅,後來演變成婆羅乃,也就是現在通用的汶萊一名。 在梁、隋、唐三朝里,婆利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國朝貢方物,直至宋代這種接觸繼續保持,到了明朝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官方航海便在此時開始,最著名的要算是鄭和的七下西洋,據記載曾兩次經過渤泥。 14、15世紀時華人曾在沙巴的今那巴打岸河居住,有一明朝使者王森屏傳說還做過沿岸地區的統治者-拉者(Rajah),當時約西元1375年(明洪武8年)。 18世紀末業,華人活動逐漸轉移到婆羅洲的西部,主要集中在一些金礦開采地區,如坤甸(Pontinak)和三發,大約在西元1772年(清朝乾隆37年),有近百名客家人抵達坤甸,可說是開發此地的先軀者。估計在西元1820年(清道光元年),大約有三萬六千名華人居住在此礦區內,此後至西元1823年(清道光四年)已達十五萬人之多。 在荷蘭殖民勢力進入南婆羅洲之後,他們開始忌妒華人在金礦區的利益,並使用權力限制華族移民和貿易,爾後逐漸減少,不少礦工也被迫遷徙至沙拉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入侵婆羅洲(1941~1942),島上象性地駐扎的英國和荷蘭軍隊被迅速消滅,直到1945年該島才被重新奪回。1946年7月,沙勞越和北婆羅洲均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在荷屬婆羅洲,由於荷蘭人試圖重建其統治,一般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逐漸發展,並最終導致印度尼西亞軍隊和荷蘭軍隊之間的戰爭。1949年,婆羅洲的主權被移交給印度尼西亞,第二年,新憲法宣布荷屬婆羅洲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一部分。 加里曼丹島
1963年,沙巴和沙勞越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時,英國政府放棄了對這些地區的統治權。而印度尼西亞游擊隊襲擊邊境地區的敵對活動卻從此開始。1966年雙方達成協議,襲擊才停止。除日本佔領時期以外,汶萊自1888年至1983年一直處於英國保護之下。1984年元旦始獲完全獨立。
編輯本段人口
人口稀少(按亞洲標准),將近3/4居民在印度尼西亞境內。民族成分復雜,有非穆斯林的達雅克人(Dayak)、伊斯蘭教馬來人、華人和少數歐洲人。 加里曼丹島
沙巴的人種結構特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多元民族大熔爐,每一個族群都擁有各自的文化、衣著服飾、傳統習俗和節慶。沙巴人口兩百八十六萬,是由超過三十種說八十多種語言的族群,和睦相處共存建構的多元文化、多元宗教信仰和多元生活習俗的多元社會,這些不同的族群,都能各自保存和襲傳本身的傳統文化、語言、生活習俗和慶典節日,令許多國家稱羨不已。 馬來人與原住民族群(其中以嘉達山杜順、巴夭、毛律為三大族)占沙巴人口的大多數,其次為華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沙巴最大的原住民族群是聚居在內陸平原及西海岸和北部一帶的嘉達山杜順族(Kadazan Dusun)。他們都是傳統的耕作者,以種稻為生,不過已有許多在城市工作居住。巴夭族 (Bajau) 一般上都是捕魚高手,而居住在西海岸的,則大多數依賴耕作為生,精於騎駒策馬,素有東方牛仔之稱。居住在東海岸的巴夭族群,則是一生討海的刻苦漁夫。毛律族 (Murut) 群大多聚居在沙巴西南部內陸偏遠山區如根地咬或砂拉越及印尼的邊疆地帶,主要是以捕獵和游耕為生。毛律人過去一直讓人心生畏懼,因為他們的祖先擁有獵人頭的風俗背景。華裔則是最大的非原住民族群人口,有逾三十萬人,大多聚居在亞庇、山打根、斗湖、古達等主要城市以及其他小鎮,經商、種植或從事小型工業營生 。
編輯本段文字
馬來西亞語是政府的官方語言。英語和華文廣泛使用。在沙巴, 華人以及當地人從小學開始都可以學習到華文, 因此中文教育很普及。許多華人生活在城市地區, 客家、福建和福州話是主要方言。年輕一代的華人都能以華語(普通話)交談和略懂粵語。通常華人遊客在市區內不會遇到語言障礙。許多設施、景點、大型商場和餐館等都有中文指示。但大部分本地華人只知道地點的英文名字。如果您想問路, 您將需要說出目的地的英文名稱。
編輯本段自然
島上大部分地區河流可通航,為貿易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生命線,常常也是唯一命脈。北方島形趨狹,河流通航里程很少超過160公里(100哩),常常比這更短,故島北腹地直到最近仍與世隔絕。赤道氣候,炎熱、潮濕,全年明顯分為兩季,10~3月為季風期,其餘為較乾燥、平靜的夏季。年平均降雨量約3,800公釐(150吋)。動植物種類極多,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屬拉弗爾斯花);猩猩和長臂猿、雲豹、象、犀牛和許多昆蟲。 有經濟價值的礦產資源不多。19世紀初以來,曾有私人對金礦、鑽石、銻、鎂、石膏和鐵礦等進行過小規模開采。汶萊丹戎巴里把板(TanjungBalikpapan)及婆羅洲北岸大陸棚上有十多處地點有油田。東海岸開發集中於阿塔卡(Attaka)地區。1958年以來,達圖角(西南)已開發鋁土礦,西南部有煤礦開采。 一般而言,除少數肥沃的火山地區以外,婆羅洲土地貧瘠。居民主要食物為稻米,另有玉米、木薯、黃瓜、南瓜、原住民小規模種植橡膠,華人居民大規模種植胡椒。近來,婆羅雙屬樹種及糖膠樹膠在市場上受到歡迎。沿海地區出口西米、椰子乾、卡奇染料(cutch,自紅樹皮提取)及水產。高地種植煙葉,運銷低地地區。現試種咖啡、可可和大麻。
編輯本段地理
山脈從內地向四外伸展,東北部較高,有東南亞最高峰基納巴盧山,海拔4,102米。地形起伏和緩,雨量豐沛,多分頭入海的大河。森林覆被率80%。經濟開發限於河流下游及海濱地帶,主要城鎮多在河口內側。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剛石、銅、金等。農產有稻米、橡膠、胡椒、西谷、椰子等。陸上交通以公路為主。大河多能通航。石油及銅礦開采和伐木業重要。婆羅洲島內有東南亞第一高峰,處於沙巴州的京那峇魯山(又名「中國寡婦山」,俗稱神山),海拔4095.2m 婆羅洲島位於東南亞,且處於島嶼東南亞的中心部分。四面接觸之海--婆羅洲島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440km。東北部是蘇祿海(英文:SuluSea),東部有蘇拉威西海(英文:CelebesSea)及加錫海峽(英文:MakassarStrait)。南部是爪哇海及卡里馬塔海峽(英文:KarimataStrait)。西部,北部是南中國海。臨近的陸地島嶼:東北部為蘇祿群島;東部是蘇拉威西島;南部是爪哇島;西部是馬來半島;北部為南沙群島及納土納群島。 馬來西亞第一高峰在婆羅洲島上,即在島的東北端,沙巴州境內的哥打京那峇魯山(馬來文:KotaKinabalu),海拔4095.2公尺。
編輯本段氣候
盛行赤道氣團,為赤道多雨氣候。平均氣溫24-25℃,赤道在島中間穿過,若以赤道將婆羅洲島分南北二部份,會發現面積剛好差不多。 加里曼丹島
雖然在赤道上,卻不幹燥,連降雨量最少的地區Sangkulirang,年降雨量也有1625毫米。11月到次年3月是降雨多的月份,7-8月少雨。依統計,越往島的東部,降雨量越少;內陸地區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區多。
編輯本段山脈
馬來西亞第一高峰在婆羅洲島上,即在島的東北端,沙巴州境內的昆達山(馬來文:ms:Kundasang),海拔4095.2米。 婆羅洲島上有幾條山脈。 從東北端的京那峇魯山(神山)開始,往西南延伸出一組連接的各山脈,另一端在島的西南端,西加里曼丹境內。整組山脈東北,西南走向,穿過島的中部。 1.京那峇魯山(神山)開始 2.先是伊蘭山脈(Iran)。 加里曼丹島
3.接著是馬勒山脈(Muller):為西加里曼丹與中加里曼丹二省的天然分界線。 4.然後是斯赫瓦納山脈(Schwaner):也是西、中加里曼丹二省的天然分界線,此山脈上有加里曼丹地區第一高峰Gunung Bukit Raya,高2278米,在中加里曼丹境內。 在馬勒山脈與斯赫瓦納山脈交接處附近,向西延伸出一條卡普阿斯胡盧山脈(Kapuas Hulu),是西加里曼丹與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天然交界。 在婆羅洲東南部,南加里曼丹境內有一條Meratus山脈。
編輯本段河流
自古以來,婆羅洲島內陸地區的交通主要靠河流運輸,有些內陸地區河運更是唯一對外交通方式。婆羅洲島北部的河流可通航里程很少超過160公里,許多河運不通的內陸地區仍與現代社會隔絕。 以下為婆羅洲重要的河流。 中文 英文 馬來文 長度(公里) 介紹
卡普阿斯河 KapuasRiver SungaiKapuas 1010 婆羅洲最長河流,在印尼西加里曼丹境內。
馬哈坎河 MahakamRiver SungaiMahakam 715 婆羅洲第二長河流,於東加里曼丹境內
巴利多河 BaritoRiver SungaiBarito 650 婆羅洲第三長河流,於中加里曼丹境內
拉壤江 RejangRiver SungaiRejang 563 在砂勞越州,是馬來西亞最長河流,但低有下游150公里於航運。
京那峇連岸河 KinabatanganRiver SungaiKinabatangan 483 馬來西亞沙巴州最長河流。
峇南河 BaramRiver SungaiBaram 402 馬來西亞砂勞越州第二長河流。
魯巴河 LuparRiver SungaiLupar 229 馬來西亞砂勞越州境內。
林夢河 LimbangRiver SungaiLimbang 196 位於砂勞越州,分隔汶萊領土的林夢省境內。
編輯本段政治
分為三國領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尼。 北部為東馬來西亞全境,行政區為沙巴與砂拉越二州,及納閩聯邦直轄區。(所佔面積第二,地圖橘色部份。)東馬來西亞地區原稱北婆羅洲,是前英國殖民地,在1963年9月16日加入馬來西亞。 在沙巴、砂拉越中間為汶萊,全境均在婆羅洲島內,包括臨近島嶼。(所佔面積最小,地圖綠色部份。〕 馬來西亞的砂拉越、沙巴及汶萊合稱「北婆三邦」,簡稱「砂汶沙」。面積共有196,500平方公里。 南部為屬於印尼的加里曼丹地區,面積有539,500平方公里,分東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四省。加里曼丹1949年以前是荷蘭殖民地。(所佔面積最大,地圖黃色部份。)
編輯本段經濟
島上經濟以林木業為主,另外有藤等森林資源,礦物有黃金、鑽石、煤、石油、鈾等。
編輯本段生物
世界最大的花,馬來西亞的大花草婆羅洲象,馬來西亞的國鳥犀鳥。 婆羅洲猩猩:猩猩是地球上體形最大的以水果等為食的動物,它的皮毛長短和顏色差別很大,臉形也各不相同。它們所吃的水果種類多達300多種,味道很難聞的榴槤果是它們最愛吃的水果,它們還吃樹皮、蜂蜜和各種花卉。除了幼小的猩猩會哭叫著要它們的母親外,這些性情孤獨的猩猩一般很安靜,不會發出什麼聲音,它們表達感情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臉部表情和身體語言或是手勢語言。 加里曼丹島
長鼻猴。這種主要以樹葉為生的猴子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它們有著十分突出的長鼻子以及被太陽曬得黧黑的皮膚,它們在樹枝間穿越飛縱,尋覓著進餐的隱蔽地方。長鼻猴是世界上體重最重的猴子。長鼻猴是以家庭為單位集體生活,而長鼻猴的「單身漢」們則聚在一起生活。雄猴經常會大聲叫喊,而雌猴則較少出聲。 婆羅洲上有著世界上最長的蛇,世界上最大的飛蛾,世界上最小的松鼠,世界上最小的蘭花……要想證明所有這些說法當然不那麼容易,但能有幸一觀世界上最大的大花草的風采。這是一種寄生植物,會散發出有毒的氣味。雖然最終並沒有遇到這種寬度達1米的具有傳奇色彩的大花草,但我的婆羅洲之游還是不虛此行,讓我見識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繽紛多樣的生態環境。這里的一切都那麼奇異,從顏色像成熟的番木瓜果的「唇膏棕櫚」到千奇百怪的大眼鯛和各種熱帶魚等。婆羅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地之一。 世界自然基金會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說,自二OO五年七月到二OO六年九月,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國分管的婆羅洲總共二萬二千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核心區,共發現三十種魚類、兩種樹蛙、十六種姜科植物、三種樹木和一種闊葉植物。 加里曼丹島
其中身長僅八點八毫米的魚,是世界上已知排名第二小的脊椎動物。此外,一種牙齒突出、能依靠腹部緊緊吸附岩石的鯰魚、六種暹羅斗魚等物種,也是前所未見的。新發現的姜科植物比迄今發現的整個姜科茴香砂仁屬植物的數目還要多一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去年四月公布,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婆羅洲共發現了三百六十一個新物種,平均每個月至少新發現三個物種,且該地區尚有上千個物種還沒得到研究。 世界自然基金會「婆羅洲之心」項目國際協調員斯圖爾特?查普曼說:「這些發現再次證明了婆羅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地之一。」隨著農業開墾和種植經濟作物,島上的原始森林目前只剩下一半,當地生物急需保護。 婆羅洲生活著十種靈長類動物、三百五十種鳥類、一百五十種爬行及兩棲類動物以及一萬五千種植物。這里還是紅毛猩猩、馬來熊、犀牛等瀕危物種的家園。
編輯本段禮節
和其他國家一樣,這里也有自己的風俗。 進入回教徒住家、清真寺、寺廟時請先脫鞋,參觀寺廟時請別穿著短褲、短裙或過於暴露的服裝。在祈禱時,不要在人前走過。 回教徒(穆斯林)不吃豬肉,且視左手為不潔(只有如廁時才用左手),因此和他們握手和遞東西(尤其是食物)時記得要用右手。 用食指來指人和任何東西是不禮貌的。以右手姆指(握緊其餘四根手指)才是比較合宜的方式。 請不要隨意觸摸女性的肩膀,更不可隨意觸摸他人頭部和可蘭經。 一般上,沙巴人都了解遊客由於習俗文化的差異而無心冒犯他人,但最好是入鄉隨俗吧。
編輯本段衛生
沙巴到處設有醫院和診所。沙巴醫療設備和服務都有受國際肯定的水準。大型商場和商店區皆有葯劑行售賣普通民用葯劑和衛生品。 請勿飲用未煮沸的自來水。飯店會供應清潔的飲用水。商店亦有出售瓶裝的飲用水。 沙巴的氣候溫濕,因此別讓食物擺放在室溫下太久,以免促使細菌滋長。如食物已有異味,請勿進食以免導致腸胃不適,影響旅遊。准備稍後才吃的食物,可把它暫存放在冰箱內。 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前,抹上防曬霜/太陽油以防曬傷。 在戶外長時間活動多出汗時,不妨多喝水補充水份,以避免熱天令身體缺水所造成的不適。 在森林或野外活動,悶熱陰暗的地點可能會有蚊群,可用驅蚊劑或穿長袖衣長褲防蚊蟲叮咬。
編輯本段景點坤甸
加里曼丹島的一些沿岸地區人口較多。如坤甸,是正處在赤道線上的一個城市,華僑最早來到這個地方,現在華人也很多,市上大部分商店是華人開設的,因此中國風情很濃。因為是平原,這里的河道四通八達,漁業發達,椰子樹也很多,椰干用於出口。這里天氣很熱,人們成天揮汗如雨。
編輯本段馬辰城
簡介
馬辰城,是加里曼丹的運輸中心。島上出產的橡膠、木材、藤條、椰乾等物產,通過這里運出去。馬辰漁產豐富,鱷魚也很多,漁產品和鮮魚皮也是重要的輸出物品。
黑暗的森林
加里曼丹島的中部地區,向內陸就是原始森林,那裡面一直是個危險的地方,被人們稱為「黑暗的森林」。森林裡面住著一個令人生畏的土著族,這就是專門獵取人頭的達亞克族人。達亞克族人機智勇敢,在原始森林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男人種稻、打獵,女人在家飼養家畜和料理家務,不願與外界人多接觸,更不允許外界人進入他們的住地。但是也有些探險的人到過他們的住地。但當人們真進入他們的地區時,他們會熱情地歡迎。達亞克人住處是建造的長屋,每個長屋裡居住上百人,長屋的「頭人」是他們推選出來的,負責管理長屋裡的人們。在長屋外面掛著過去獵來的人頭骨和其它的一些獵獲物,如各種野獸的頭骨等,每一長屋的人可能是有親緣關系的一個部落的分支。
編輯本段華人史
大約在西元414年(晉安帝隆安14年),中國憎侶法顯由印度求得佛法,回歸中國途中經過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Ye-po-ti),根據史家的意見,認為此地是現今的婆羅洲。中國和婆羅洲最早的通航紀錄是出現在《梁書》里,西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原年),在中國古籍中,當時被稱為渤泥(Poni)、婆利(Poli)、或婆羅(Polo),後來演變成婆羅乃(Brunei),也就是現在通用的汶萊一名。 在梁、隋、唐三朝里,婆利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國朝貢方物,直至宋代這種接觸繼續保持,到了明朝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官方航海便在此時開始,最著名的要算是鄭和的七下西洋,據記載曾兩次經過渤泥。 14、15世紀時華人曾在沙巴的今那巴打岸河(Sungai Kinabatangan)居住,有一明朝使者王森屏傳說還做過沿岸地區的統治者-拉者(Rajah),當時約西元1375年(明洪武8年)。 18世紀末業,華人活動逐漸轉移到婆羅洲的西部,主要集中在一些金礦開采地區,如坤甸(Pontinak)和三發(Sambas),大約在西元1772年(清朝乾隆37年),有近百名客家人抵達坤甸,可說是開發此地的先軀者。估計在西元1820年(清道光元年),大約有三萬六千名華人居住在此礦區內,此後至西元1823年(清道光四年)已達十五萬人之多。 在荷蘭殖民勢力進入南婆羅洲之後,他們開始忌妒華人在金礦區的利益,並使用權力限制華族移民和貿易,爾後逐漸減少,不少礦工也被迫遷徙至沙拉越。 蘭芳共和國,是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但該國最初在加里曼丹島上並非政治組織,而是一家貿易公司。1770年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蘭芳公司」,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成為「蘭芳共和國」。蘭芳大統制建立時, 第一任總長是陳蘭伯, 第二任總長是羅芳伯, 蘭芳大統制名稱取之於此。
㈩ 番禺石基有斗魚嗎
有。石碁鎮,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地處番禺區中部偏東,東與石樓鎮接壤,南與東涌鎮相望,西與大龍街相連,北與南村鎮、化龍鎮相鄰,區域總面積47.03平方千米。斗魚是鱸形目絲足鱸科斗魚屬的小型魚類,在廣州各大魚市中均有售,也可以在石基鎮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