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圍多少厘米
⑴ 大腿圍多少算標准
腿圍在每個年齡段根據不同身高計算出不同的標准腿圍,小於標准腿圍就算細。
20~30歲標准腿圍是身高(cm)乘以0.293,30~40歲標准腿圍是身高(cm)乘以0.301,40~50歲標准腿圍是身高(cm)乘以0.309。
測量腿圍,受試者的兩條腿與肩部寬度相同。測量者將捲尺放在臀部後下方的凹陷上,並將水平測量的大腿周長作為一周,觀察左右兩側肌肉是否發育均勻,將左右大腿的周長值進行比較。測量的腿圍小於標准腿圍就算細。
年輕女性不應過分追求腿細而節食,應先保證身體的健康。
女生大腿圍年增長值的波峰為2.3厘米,比男生的2厘米大0.3厘米。11—21歲的女生大腿圍共增長11.2厘米,比男生的9.6厘米大1.6厘米。
由於男生的肩寬、胸圍比女生的增長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因而總增長量大,而女生的大腿圍比男生增長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因而總增長量大,所以就形成了男生上體寬粗、下肢細長,女生則是上體窄細、下肢粗短的體型。
⑵ 大腿圍68是多少厘米
大腿圍68是厘米。
腿圍是指腿部圍度的周長,測量分成大腿圍和小腿圍。
首先要求測量時要將兩腿分開同肩寬自然站立。將軟尺從臀股的褶皺處,水平的圍繞大腿一周,測量出尺寸。測量小腿的時候,同樣採用正確的站姿,用軟尺從小腿最粗的部位,水平圍繞一周測量出尺寸。
腿圍的計算方式如下:20-30歲身高x0.293就是標准腿圍、30-40身高x0.301就是標准腿圍、40-50身高x0.309為標准腿圍。
⑶ 大腿圍多少標准
大腿圍的標准與性別,年齡,身高相關,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標准,
我國7-21歲青少年大腿圍和小腿圍(腿肚圍)平均值如下表:
經過研究得出,我國18~25歲成年男子,大腿圍度48-52厘米為中等,52厘米以上為較粗或粗,48厘米以下為較細或細
大腿圍女性始終大於男性,這與體脂分布的性別差異有關。
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大腿長圍度指數=(大腿圍/大腿長)×100;這兩項指數女性均大於男性,差異顯著;也就是說,女性腿相對粗短,男性相對細長 [1-2] ;這與體脂分布的性別差異有關
(3)大腿圍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也可以自己測量身體的各個圍度:
身高=
@
cm
手腕=
&
cm
胸部=
@
x0.52=
cm
腰圍=
@
x0.37=
cm腹圍=
@
x0.46=
cm
腳踝=
@
x0.2x0.58=
cm
手臂=
&
x1.7=
cm
胸部下圍=
@
x0.44=
cm
臀部=
@
x0.54=
cm
大腿=
@
x0.3=
cm
小腿=
@
x0.2=
cm
要判斷自己是太胖或太瘦,可以將全身正確的做測量,做下記錄,合乎標准當然是理想的,如果不合標准,就要及時地尋找方法採取措施,但最重要的還是健康
參考資料:網路-腿圍
⑷ 普通女生大腿圍一般多少厘米
大腿圍: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線下。大腿圍較腰圍小10厘米。
小腿圍:在小腿最豐滿處。小腿圍較大腿圍小20厘米。
這是魔鬼腿的腿圍~
希望採納
⑸ 大腿圍標准對照表內容是怎麼樣的
健康美腿的標准:
大腿:身高(cm)×0.26+7.8。
美腿的理想標准圍度(量腿部最粗部位的圍度)
大腿的理想尺寸 = 身高 x (0.29至0.3) cm
大腿圍的測量方法:被測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腿平均負擔體重。測量者將皮尺放在後面臀下橫紋處,水平測量大腿一周的圍度即為大腿圍。將測出的左右兩大腿圍度值相比較,可看出其左右大腿肌肉的發育是否均勻。大腿圍
合格值:46公分~60公分
測量法:用軟尺水準緊緊圍繞在大腿根部的最上層位置,臀曲線下開展精確測量。
(5)大腿圍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大腿圍絕非大腿中部圍。
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大腿長圍度指數=(大腿圍/大腿長)×100;這兩項指數女性均大於男性,差異顯著。也就是說,同身高女性大腿更粗女性腿相對粗短,男性相對細長。這與體脂分布的性別差異有關,雌激素抑制脂肪在上腹部的囤積,增加脂肪在臀部和大腿的囤積
女性的肌肉更傾向分布於下肢,與男性相比,女性下肢肌肉質量佔全身的比例更高。
同身高女性大腿根部更粗,這與大轉子點間寬的兩性差異有關。
⑹ 大腿圍標准對照表是什麼
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其腿圍的計算方式如下:20-30歲身高x0.293就是標准腿圍、30-40身高x0.301就是標准腿圍、40-50身高x0.309為標准腿圍。
測量時要將兩腿分開同肩寬自然站立。將軟尺從臀股的褶皺處,水平的圍繞大腿一周,測量出尺寸。測量小腿的時候,同樣採用正確的站姿,用軟尺從小腿最粗的部位,水平圍繞一周測量出尺寸。
測量牛仔褲的大腿圍,要從拉鏈底距離褲襠1英寸的地方,開始沿褲子縫合處水平測量出尺寸然後乘以2就是大腿圍。牛仔褲小腿測量是從褲邊開始,沿褲邊測量出尺寸,然後乘以2就是小腿圍的尺寸。
(6)大腿圍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大腿圍的測量方法:
被測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腿平均負擔體重。測量者將皮尺放在後面臀下橫紋處,水平測量大腿一周的圍度即為大腿圍。將測出的左右兩大腿圍度值相比較,可看出其左右大腿肌肉的發育是否均勻。大腿圍
合格值:46公分~60公分
測量法:用軟尺水準緊緊圍繞在大腿根部的最上層位置,臀曲線下開展精確測量。
一般大腿根部和小腿肚的大小沒有統一的健康指標,要是與總體身型均勻就可以,但大腿根部要比大腿粗一些。
大腿圍的長短可能和心臟的凈重正比,大腿根部越密,心臟凈重也比較輕。科學研究另外發覺,大腿圍太粗了,肥胖症的概率會提升。因而科學研究工作人員得出了參照建議——理想的大腿圍應是60公分,不必小於46公分。
⑺ 標準的腿圍是多少
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其腿圍的計算方式如下:20-30歲身高x0.293就是標准腿圍、30-40身高x0.301就是標准腿圍、40-50身高x0.309為標准腿圍。
腿圍是指腿部圍度的周長,測量分成大腿圍和小腿圍。那麼腿圍怎麼量?首先要求測量時要將兩腿分開同肩寬自然站立。將軟尺從臀股的褶皺處,水平的圍繞大腿一周,測量出尺寸。測量小腿的時候,同樣採用正確的站姿,用軟尺從小腿最粗的部位,水平圍繞一周測量出尺寸。
測量牛仔褲的腿圍,是為了根據測量的腿圍進行對比,選擇合適的褲子型號。測量牛仔褲的大腿圍,要從拉鏈底距離褲襠1英寸的地方,開始沿褲子縫合處水平測量出尺寸然後乘以2就是大腿圍。牛仔褲小腿測量是從褲邊開始,沿褲邊測量出尺寸,然後乘以2就是小腿圍的尺寸。
(7)大腿圍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人體形態指標之一。人體腿部圍度的大小,分大腿圍和小腿圍(腿肚圍)。它反映人體腿部肌肉發育水平及發達程度。測量大腿圍時,被測者兩腿開立同肩寬,檢測者在其側面將軟帶尺置於被測者臀股皺襞下水平環繞大腿一周計量。
測量小腿圍(腿肚圍)時,姿勢同上,檢測者將帶尺在小腿最粗壯處以水平位繞其一周計量、測量單位為厘米(cm),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測量誤差不得超過0.5cm。
⑻ 大腿圍和小腿圍多少算細腿
大腿和小腿的標准腿圍如下:
1、大腿圍
符合標准值:46cm~60cm
測量方法:用捲尺沿水平方向繞大腿上半部分,臀線以下進行測量。
一般火腿和小腿的厚度沒有統一的健康標准,只要和整體身材平衡就可以了,但火腿要比小腿厚一些。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身高、體重、大腿圍和疾病在12年的257名男性和155名女性,發現那些大腿圍小於三倍死46厘米,兩倍更有可能患心臟病比那些大腿圍接近60厘米。
研究人員認為,大腿周長可能與心肌的重量成正比,大腿越細,心肌越輕。研究還發現,大腿粗大會增加肥胖的風險。理想的大腿圍應該是60厘米,不少於46厘米。
2、小腿圍
目標值:> 33 cm
測量:用捲尺水平測量小腿最豐滿的部分。
法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小腿圍小於33厘米的女性患頸動脈斑塊的風險相對較高,頸動脈斑塊是中風的已知風險因素。如果你的小腿較粗,皮下脂肪會提升並儲存脂肪酸,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頸動脈斑塊的形成。
所以,小腿過細對健康不利,尤其是女性,應該適當鍛煉和強壯小腿。
揭腿部和健康的秘密:
1、短腿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
當最低肋骨到髖骨頂部的距離大於10cm,膝蓋到腳踝的長度小於膝蓋到臀部的長度時,腿會變短。雖然這個比例可以讓運動員的重心更低,改變方向的速度更快,但它可能會增加一個人患心臟病的風險。
發表在《流行病學與公共健康》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相同上身長度的男性,大腿每短1.3厘米,患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0%。
2、女性腿長生育力強
人們通常認為長腿很有吸引力,但這種偏好背後的科學原理仍然是個謎。但這項發表在《進化與人類行為》雜志上的研究表明,長腿是營養和生育能力良好的潛意識標志。
腿的長度是營養狀況的一個很好的指示器,因為一旦女性進入青春期,大腿就會停止生長。如果一個女人有長腿,她很可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成長,這對她的生育能力有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