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芥子多少厘米適合
『壹』 新生兒雙頂徑正常值
名詞解釋:雙頂徑
雙頂徑,這個名詞在產檢報告里對准媽媽來說通常是陌生的。什麼是雙頂徑?它又稱BPD,並不是頭圍,而是位置約靠近太陽穴,是指胎兒頭部左右兩側之間最寬部位的長度,又稱為「頭部大橫徑」。
雙頂徑對醫生來說很有判斷作用,常常用它來觀察孩子發育的情況,判斷是否有頭盆不稱,順利分娩。
一般來說,雙頂徑在孕足月時應達到9.3厘米或以上。按一般規律,在孕5個月以後,基本與懷孕月份相符,也就是 說,妊娠28周(7個月)時BPD約為7.0厘米,孕32周(8個月)時約為8.0厘米,以此類推。孕8個月以後,平均每周增長約為0.2厘米為正常。當 初期無法通過CRL來確定預產日時,往往通過BPD來預測;中期以後,在推定胎兒體重時,往往也需要測量該數據。
如何利用雙頂徑來計算胎兒體重?專家介紹說,胎兒體重=雙頂徑*900-5200 (克)。
胎兒雙頂徑大不等於不能順產
事實上,能否順產,雙頂徑只是其中一個決定因素。事實上,胎兒是否能順產決定於胎兒、產道、產力三個因素。在分娩的過程中胎兒的頭部通過產道的最大徑線就是雙頂徑,而產道中讓胎兒通過的最小徑線是骨盆出 口橫徑,所以如果雙頂徑大於骨盆出口橫徑,孩子是否能自然分娩就是個問題。最終的選擇還要看孕婦的骨盆和足月時孩子的大小。而在分娩過程中還要根據宮口開大和產程的進展來決定準媽媽是否能夠順產。
一般情況下,在面臨分娩的時候,醫生都會告訴准媽媽是否適合進行順產,通常在34周左右,醫院都會給准媽媽做骨盆測定,這個測定加上醫生通過對腹部胎兒形狀大小的觸摸,以及胎兒體重的估算,就能判定,准媽媽是否能順利的進行自然分娩。如果醫生認為,寶寶的體重會超過4公斤,難產率會大大增加,一般就會建議以剖腹產方式分娩。
雙頂徑偏大怎麼辦
胎兒雙頂徑偏大是胎兒發育偏大的表現,與准媽媽的營養好,活動量少有直接的關系的,說明了准媽媽的營養充足,造成了胎兒發育偏大的,是現在 比較 常見的表現的,所以不需要擔心,只要胎兒的頭部內沒有異常的情況,就可以放心的。
不過,如果胎兒雙頂徑過大則首先考慮是有腦積水的情況,建議做b超時注意檢查胎兒的腦部,排除寶寶發育異常的可能。
雙頂徑偏小是不是營養不足?
胎兒雙頂徑與營養狀況也是有直接關系的,雙頂徑偏小,不排除平時 月經 不規律,目前孕周不準或B超測量存在的誤差所致。如果未見明顯發育異常即不需過於擔心。建議注意生活飲食規律,平時注意加強營養,多吃高蛋白 食物 ,定期做常規體檢即可。
『貳』 女嬰兒身高體重標准表2020
女寶寶的身高標准表:
2
如何讓寶寶身高體重達標
首先,要睡眠充足。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夜間11點-1點,早晨5點-7點,是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如果錯過了這兩個時間段,勢必影響寶寶的身高發育。
其次,要加強鍛煉。已經證明,跳繩運動能顯著提升寶寶的身高。非常適合矮小的小朋友作為鍛煉項目。
最後,也要加強營養。雖然現在家家戶戶都能吃肉,但是飲食貴在搭配。要水果、蔬菜和魚肉合理搭配。飲食要多樣化。
3
有利於寶寶長高的食物有哪些
1、菠菜:菠菜中富含鐵和鈣。很多寶寶可能不喜歡吃,所以可以嘗試把菠菜切碎加在其它輔食中。菠菜中含草酸,影響鈣質的吸收,在煮之前應該用開水燙一下。
2、胡蘿卜:富含維生素A,能幫助蛋白質的合成。寶寶一般不喜歡吃整塊的胡蘿卜,所以可以做成不同菜餚。比如榨汁喝,如果不喜歡胡蘿卜汁,可以跟蘋果一起榨汁中和胡蘿卜的味道。此外,做雞肉、豬肉、牛肉時可以把胡蘿卜切成細絲一起炒,這樣不僅可以調味兒,營養也更豐富。
3、雞蛋:特別是蛋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有些媽媽擔心蛋黃中含有的膽固醇對孩子不好,但是處於成長期的孩子不用擔心膽固醇值,每天吃1個雞蛋或者2天吃一個雞蛋,是比較合適的。
4、黑大豆:大豆是公認的高蛋白食物,其中黑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更高,是有利於成長的好食品。做米飯時加進去,或者磨成豆漿喝都可以。
『叄』 新生兒視力
寶寶並不是一出生就有健全的視力,新生兒視力是一個發育的過程。但是寶媽們也要隨時關注寶寶視力的發育情況,了解檢查寶寶視力的方法。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寶寶視力發育的異常。
小孩眼睛1.0正常嗎
寶寶多少度算近視,是很多家長都搞不清楚的問題。有人說:寶寶看視力表能看清1.0及以上,那就是正常的。但是帶寶寶檢查視力後,發現視力根本達不到1.0,家長一下子就急了!平時都有注意愛護寶寶眼睛,怎麼突然就近視了呢?
一、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正常視力范圍有差異
寶寶的視力發育是從遠視眼發育到正視眼。通常,要等到寶寶6歲以後才能看清1.0及以上,在此之前達不到1.0的標準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般來說,3歲以上的寶寶用視力表檢查視力時,正常可視范圍是循序漸進的。
3歲:0.5~0.6,不低於0.4
4歲:0.7~0.8,不低於0.5
5歲:0.8~1.0,不低於0.6
6歲以上:1.0以上,不低於0.7
如果寶寶在對應年齡階段低於下限值,或者兩眼視力相差超過視力表兩行,視力可能就出現了異常,應立即去醫院檢查。
媽媽也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日常表現,來判斷寶寶的視力是否有異常。比如,有如下幾種表現時,應及時帶寶寶就醫:
1、一歲後還有「斗雞眼」的現象
2、看東西老眯眼或偏斜
3、抓取、撿拾東西較吃力
4、瞳孔發白
二、先天遺傳0r後天環境,都有可能讓寶寶近視
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寶寶一不看書二不玩電子產品,怎麼就突然近視了?其實,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寶寶近視。
遺傳因素:有研究表明,父母其中一方或父母雙方有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那麼寶寶近視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環境因素 :日常生活中有些容易被媽媽忽略的習慣,也可能是導致寶寶近視的原因。
1、床頭掛件距離近:正常來說,床頭掛件要在寶寶上方的30到50厘米,不要太近。位置也要時常變換,不要總在一個地方。不然寶寶老盯著眼球不動,會影響寶寶眼部肌肉和神經的協調功能。
2、開著燈睡覺:寶寶出生的頭兩年,如果開燈睡覺,可能會影響眼睛和焦距調節功能的發育,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從而影響寶寶的視力。
3、過早使用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的液晶顯示器里存在大量短波藍光,能穿透晶體和玻璃體,到達寶寶眼底的黃斑區,從而損傷黃斑區影響寶寶的視力。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8個月以下的寶寶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視頻聊天除外),2-5歲的寶寶每天使用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
三、近視了要早做治療,佩戴近視眼鏡或ok鏡
近視是可控不可逆的,而且近視的度數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直到孩子的身體停止發育。不過,如果真的近視了,家長要盡早幫孩子做視力矯正,延緩度數加深。目前適合孩子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配戴近視眼鏡,這是最安全的矯正方法,配戴眼鏡能使寶寶獲得清晰的遠視力,還能減輕視疲勞,改善眼位和雙眼視功能,不過需要整天戴著。
二是配戴角膜塑形鏡,又稱OK鏡。通過改變角膜彎曲度來矯正視力,只需要在晚上入睡時戴,不過對配戴者有一些限制,需要九歲以上近視或近視散光的孩子,包括一些角膜的醫學參數要達標,而且還不能有炎症、重度乾眼等眼部問題。
四、預防寶寶近視,注意飲食+用眼健康
雖然近視的產生跟遺傳有一定的關系,但好的用眼習慣、控制好用眼時長和保證足夠的戶外時間,也能有效地預防近視的發生。
控制用眼時長: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每閱讀45-50分,眼睛要休息10分鍾看看遠處的物體。如果寶寶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可以每20分鍾提醒TA向遠處望20秒。另外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給眼睛足夠的時間休息,從而保護視力。
增加戶外活動:有研究證明,適當增加寶寶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保證2小時),對預防近視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光線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釋放,從而抑制眼軸伸長,預防近視的發生。
檢測新生兒視力的方法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在發育,視力也不例外,寶媽們千萬不要以為寶寶一出生就能看清東西。因此,掌握檢測新生兒視力的方法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隨時掌握寶寶視力發育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寶媽可以檢測寶寶視力發育狀況的方法,可以參考一下喲!
一、用手電筒照眼睛。此時新生兒會立即閉眼。輕開眼皮照瞳孔,瞳孔會縮小,這就是瞳孔對光反射。
二、頭眼協調動作。這很容易理解,比如當寶寶低頭時,眼球會本能地向上轉動,若是頭向後仰,則眼球會向下方看。這是寶寶具有頭眼協調能力的表現。
三、短暫原始注視。用一個大紅色絨球在距眼20厘米處移動60度角的范圍,能引起新生兒注視紅球,頭和眼還會追隨紅球慢慢移動。
四、運動性眼球震顫。在距新生兒眼睛前20厘米處,將一個畫有黑的垂直條紋的紙圓筒或鼓(長約10厘米,直徑約5-6厘米),由一側向另一側旋轉,新生兒注視時會出現眼球震顫,即眼球會追隨圓筒或鼓的旋轉來做水平運動。
如果寶寶能通過以上四項檢查,就表明新生兒的視力發育良好。
新生兒視力的特點
寶寶出生後各部位的發育有多重要,寶媽們都知道。了解新生兒視力的特點可以幫助寶媽了解寶寶視力發育的情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慌張。
新生寶寶的眼球前後直徑比較短,視力發育不健全,僅有光覺或只感到眼前有物體移動。因此寶寶剛出生時對光線會有反應,但由於眼睛發育並不完全,視覺結構、視神經尚未成熟,視力只有成人的1/30。雖然他能追著眼前的物體看,但視野只有45度左右,視力也只有成人的1/30,並且只能追視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但是新生兒有活躍的感光能力,他能看到周圍的事物,分辨不同人的臉,喜歡看鮮艷動感的東西。
一般來說,新生寶寶的眼睛約有23厘米的聚焦距離,如果想讓寶寶看某樣東西,最好放在這個距離內,同時這也是哺乳時媽媽的臉與寶寶眼睛之間的距離。當這個距離的物體發生緩慢移動時,寶寶也會隨之輕微地移動眼睛。而且新生寶寶最喜歡看媽媽的臉,當媽媽注視著他時,他也會看著媽媽,這時是媽媽與寶寶進行情感交流的最佳時機。
新生兒視力發育情況
寶寶出生後,雖然眼的結構已經成形,但還是要靠後天的發育,寶寶的視力才能健全。因此了解新生兒視力發育的情況是很重要的。
剛出生時,寶寶能夠聚焦看清楚的距離只有20~38厘米,剛好是抱著他的人的臉的距離。超過這個距離,寶寶只能夠感知光亮、形狀和運動的物體,但還非常模糊。到1個月左右,寶寶就能持續地聚焦雙眼,追蹤移動的物體了。在寶寶探索這種新能力時,寶寶可能喜歡和你玩對視的游戲。兩個月時,寶寶視覺集中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喜歡看活動的物體和熟悉的大人的臉和衣服的顏色,但不能分辨深淺。3個月,寶寶能固定視線,基本能像成人一樣聚焦,對顏色很敏感,能夠區分紅綠色,尤其是紅色。到六個月時,嬰兒的大腦把來自各個感覺通道的信息加以整合,幫助解讀看到的信息。因此,當寶寶醒著時,可以抬手觸摸他看到的喜歡的東西。九到十個月的寶寶,能看到小物體,並且能開始區別簡單的幾何圖形,觀察物體的不同形狀。一歲時,寶寶開始出現視深度感覺,立體知覺。2到5歲時,寶寶能判斷出物體前後、大小、上下、內外、遠近等空間。而到了六七歲時,寶寶就進入成人的視覺了。
寶媽可以按照以上的情況來對比一下寶寶的視力發育狀況哦!
什麼會影響新生兒視力
寶寶的健康成長是爸爸媽媽最大的願望,所以都想給寶寶最好的成長環境。寶媽也要了解一下什麼會影響新生兒視力?讓寶寶的眼睛健康正常的發育。
首先,寶媽們要多多注意下寶寶的眼屎。因為新生兒眼屎多是個大問題,它可導致新生兒先天性淚囊炎等疾病,不及時治療,會影響到新生兒的視力發育。其次,喜歡在寶寶的床頭掛東西的寶媽也要注意。因為寶寶多是遠視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別近,要使勁調節眼睛才能看得見,這樣時間久了,寶寶的眼睛較長時間地向中間旋轉,就有可能發展成內斜視。而且用玩具逗寶寶時,也不要把玩具放在離眼睛太近的地方,否則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嬰兒期是視覺發育最敏感的時期,如果有一隻眼睛被遮擋幾天時間,就有可能造成被遮蓋眼永久性的視力異常。因此,一定不要隨意用物品遮蓋寶寶的眼睛。抱寶寶外出時,如果陽光太強注意遮擋陽光,避免強光刺激寶寶的眼睛。
母乳喂養的寶媽也要注意自己的餵奶姿勢,因為長期固定一個位置餵奶,寶寶往往窺視固定的燈光,容易造成斜視,所以餵奶時最好不要長期躺著或一個姿勢餵奶。此外,晚上睡覺最好是關燈,因為燈光太亮有可能導致寶寶睡不著覺。更有醫學研究表明,嬰兒睡眠時不關燈會增加孩子患近視眼的可能性。
『肆』 白芥子有什麼作用
白芥子的作用:
白芥子也叫做辣菜子,它是二年生植物,屬於十字花科。性溫,可以入葯,具有通絡止痛,溫中散寒的作用,目前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