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的祖先有多少厘米
㈠ 鯨魚的祖先和誰的祖先是一樣的
原始脯乳動物。生活在陸上的原始鯨。 美國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早期的鯨魚其實長著強而有力的腿,它們當時主要靠劃動腿部在海洋中活動。這一新發現也許可以揭示鯨從陸地走向海洋的神秘進化過程。 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志上,美國科學家詳細公布了他們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稱,鯨的祖先曾經生活於陸地,與其他陸地哺乳動物一樣都長有4條腿。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慢慢開始習慣於水中生活。它們的前腿逐漸退化為鰭狀肢,後腿和臀部消失。但是,現代鯨仍然都還保留著骨盆的痕跡,而且經常發生返祖現象,即一些新生鯨竟然長有後肢。到底是什麼原因驅動鯨改變自己的解剖結構以適應水中生活?早期的鯨到底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解剖結構的呢?大量神秘的問題吸引著科學家們的興趣。要揭開這些謎底,最關鍵就是要明確鯨長出寬大的尾片的確切時間。 美國阿拉巴馬州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馬克-尤荷恩解釋,「鯨尾片的出現也許是鯨從陸地走向海洋轉變的最後一步。」為了探索這一神秘的過程,尤荷恩對最新發現的古化石進行了分析研究。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業余骨頭愛好者於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邊發現的,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死後所形成的骨頭化石。沃洛特喬治亞古鯨生存於大約4000萬年以前,游弋於北美墨西哥灣海域。這種古鯨身長大約3.7米,主要依靠其鋒利的牙齒捕食魚類為生。已知的最早長有尾片的鯨與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屬近親關系。但尤荷恩卻發現,當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從其他鯨類分離出來僅僅200萬年後,很明顯沒有尾片。 尤荷恩重點分析了一種新發現的大約5厘米長的尾部椎骨。這種椎骨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大約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經分析發現,這種椎骨與鯨尾片附近的椎骨並不相象。於是尤荷恩認為,沃洛特喬治亞古鯨主要是依靠擺動自己的後腳來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認為這種古鯨有著巨大的臀部,表明它們也長有巨大的後腿。奇怪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它們的骨盆與脊椎骨並沒有相連。直到現在,這一現象仍然是個未解之謎。尤荷恩說,「我們所證實的觀點就是,這種古鯨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擺動臀部,通過腳部劃水進行游泳。這與現代鯨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過現代鯨主要依靠身體的起伏波動進行游泳。」 在生物的進化史上,從古代的陸上四足動物到現今的水中哺乳動物,一直缺少了一環。因此,學者們認為,上述發現的古鯨化石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缺。然而,古鯨為什麼要從陸上遷到水中呢?原來,古鯨生殖及哺育後代的活動都是在陸地上進行的,就如現在的海獅、海狗、海豹等兩棲動物一樣。但是,生物的進化往往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大約在5000萬年以前,由於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對於陸地環境更易於古鯨生存,它們便開始進入水裡;大約在距今1000萬年時,古鯨的後代進化得與現代鯨非常相似,它們長著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後足也退化為鰭狀的附屬物,從此它們就不再上岸來了。 科學家們對一種生活在4500萬年以前的古鯨顱骨化石進行了三維計算機掃描,發現它具有一個陀螺儀狀的器官--內耳。內耳的作用是產生平穩感,它為一細小的管道,裡面含有液體,管道內壁有敏感的細毛,當身體的平衡受到影響時,液體就會移動,並觸動細毛基部的細胞,細胞則向大腦發送出相關的信號。科學家表示,正是內耳這一器官支持著古鯨由陸上轉化為水中生活。上世紀末,美國密執安大學和巴基斯坦地質調查所的聯合研究小組又發現,生活於陸地上的古鯨屬於偶蹄目動物。2000年,他們在47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掘出兩具古鯨的新化石,從其後蹄骨發現了該種具有偶蹄目動物特有的形狀,從而掌握了表明鯨是偶蹄目動物的決定性證據。 鯨屬哺乳綱鯨目動物,世界上現存的鯨類有12科77種,它們中最大的體長可達33米,最小的僅有1米左右。現代鯨有頸而不明顯,有前肢卻呈鰭狀,有後肢但完全退化。因此,古生物學家猜測鯨的祖先曾在陸地上活動過。
㈡ 鯨魚的祖先是不是兩棲動物。
鯨魚的祖先是兩棲動物(後來 因為食物的關系才會在海里生活了下來)
有資料介紹,1993年,美國密執安大學和杜克大學的專家們在海洋底層發現了一具年齡為4000萬年的鯨魚殘骸化石。這一發現,證實了長期以來關於鯨魚曾是兩棲動物的推測。殘骸化石證實了鯨魚曾經有過腳,鯨魚的祖先們曾陸上海里來去自由。據分析,鯨魚即使在它的祖先離開陸地到海洋定居 1000萬年,仍然保留著尾部的後肢。被發現的這具鯨魚殘骸化石長18米,但後肢僅有60厘米左右。專家們認為,鯨魚如此短小的後肢的作用在於幫助它在淺水灘游動。
㈢ 鯨有多長鯨的體長有多長
1、視情況而定。鯨魚的種類不同長度也不同,比如藍鯨長33米左右;而虎鯨長度只有6-10米。鯨類為現代哺乳動物中最適應水中生活者,在從陸生向水生轉變的歷程中,演化出近似魚類的外形,同時體毛退化,汗腺和皮脂腺也隨著鯨類最終完全水生而退化。
2、鯨生活在海洋里,因為體形像魚,許多人管它叫鯨魚。其實它不屬於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在很遠的古代,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樣,都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㈣ 鯨魚的祖先資料
早之前科學家發現了始新世時期的「陸行鯨」的化石,表明陸行鯨在今天的巴基斯坦一帶分布,它是鯨魚的祖先,和鯨魚一樣是哺乳類的食肉動物,它既能吃鹹水也能喝淡水,它沒有外耳,靠通過水下聽聲來追蹤獵物,它常將頭部貼近地下來感受振動,來辨別獵物的方位,以最快的速度來伏擊獵物。
陸行鯨有12英尺,長得像鱷魚和水獺的結合體,強有力的外突牙齒,長長的嘴巴,大大的腦袋,強壯的肌肉和四肢,有恐怖的張合力和嚇人的撕扯力,在5000萬年前可以在海底和陸地稱霸了,是實實在在的半水生哺乳動物,可能是現代的鯨魚已經退化了四肢,已經無法在陸地生存了,不然將是眾多陸生動物的天敵,當然包括人類!
(4)鯨魚的祖先有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從解剖學的觀點看來,鯨類的許多特質都顯現了對於海洋中生活的高度適應。然而,解剖學上的證據,並不足以解答許多有關鯨類起源的問題。但是從生化與遺傳學的角度來看,鯨類與有蹄類動物關系較近,且化石記錄(約5000萬年前)也支持鯨類是由有蹄類動物演化而來。
最早出現的鯨類為古鯨亞目(Archaeocetes)原鯨科(Protocetidae)。
原鯨科動物均出現在5000萬年前,化石分布在亞洲、非洲及北美。科學家對於在現今巴基斯坦被發現的巴基斯坦古鯨(又名巴基鯨,Pakicetus)的了解較多,這個生活在5000-5300萬年前的生物化石,頭部噴氣孔(鼻孔)已移向後方,具有狹長腦室,且仍具有後肢的動物。在同時期的印度岩層中發現的化石證據也顯示,在早期的鯨類間,已經有著難以想像的高度生態歧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