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殼覆土多少厘米有防草效果
Ⅰ 用秸稈覆蓋在地面上,可以有效防止雜草,可是為什麼果農們很少這么做
我的蘋果樹種植在旱山坡上,路難行,完全沒有水源,開始因為效益低,所以管理也非常粗放,果品品質逐年下降。近年來,我認真地學習蘋果的管理技術,訂閱了很多書籍和報紙,並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嘗到了不少甜頭。秸稈、雜草是蘋果園里的寶,就是我從報紙上學到的知識,並得到了實踐的驗證。
附:果園深埋秸稈施肥方法
結合果園施肥覆蓋、深埋玉米秸稈,對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果實品質都有重要作用。
地面覆蓋法。主要適用於密植園或成齡郁閉園,在樹冠外緣、兩側各做一條高25厘米左右的埂,並平整樹盤,秋季將玉米秸稈粉碎與磷肥、碳銨等混合後覆蓋在樹盤內,厚度為15~20厘米,並覆土壓埋,澆透水即可,一般畝用秸稈4000~5000公斤、磷肥40公斤、碳銨20公斤和適量生物菌肥,促進秸稈分解腐爛。
Ⅱ 雷竹怎樣栽培
以6月多雨季節最好,也可秋未,夏初栽種的當年可見筍,將移栽的母竹由一人扶著,入穴,把竹鞭來鞭去鞭統一朝向,一切須根展開即可覆土,竹蔸處覆土成饅頭形,以免風吹斜倒。
覆蓋上層
一般採用稻殼比較好,既通氣,又便宜,也可用雜草等,覆蓋雜草或稻殼要求30厘米以上。
施肥
栽種後前三年多以農家肥為主,最好不用化肥,不然雷竹易死亡。待過三年後可加入化肥施入,量不易多,施後即時澆水溶化。
Ⅲ 水稻種植怎樣除草
水稻的 種植 需要有除草的步驟,那如何除草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准備的水稻除草 方法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水稻除草方法
育秧田採用封閉除草,可避免或減輕雜草對秧苗前期的危害,有利於培育壯秧,但如果早春氣溫低、 雨水 多,使用丁·撲類除草劑易產生葯害。推薦用美國孟山都公司生產的在馬歇特基礎上又加安全劑製成的安全性極高的"新馬歇特"進行水稻苗床封閉除草,既安全又可保證除草效果。
使用方法:60%新馬歇特15毫升(一袋)用50~60平方米苗床;60%新馬歇特100毫升(一瓶)用360平方米苗床。
如果苗床闊葉雜草較多可用新馬歇特同撲草凈混用。60%新馬歇特15毫升(一袋)+40%撲草凈5克,用50~60平方米苗床;60%新馬歇特100毫升(一瓶)+40%撲草凈40克,用360平方米苗床。在播種覆土後將葯劑均勻噴灑在苗床覆土上或配成毒土均勻撒施在苗床覆土上均可。
水稻雜草防除稻殼覆蓋淹水法
於插秧前力求整地平整,插秧後秧苗挺直時,每公頃覆蓋約4噸稻殼,並進行淹水處理,可防除大部分的雜草,再配合人工除草,即可有效防除雜草。
水稻除草劑的使用方法
水稻除草劑的選擇
當前水田除草劑多為芽前封閉式除草劑,採用2-3種組分復配防除單、雙子葉雜草。利用水稻與雜草的位差、出土時間及選擇性來防除雜草。
(1)位差:如移栽和拋秧,對於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等醯胺類,單子葉植物靠芽尖生長點吸收葯劑而起作用,闊葉植物靠根尖生長點吸收葯劑,所以利用水稻與雜草高度不一樣,保水淹住單子葉雜草心葉,起到殺草作用;而水稻心葉在水面以上,則相對安全。倘若遇大雨或灌水過深則同樣對水稻也有除草作用;若灌水過淺、保水時間不到3天或整地不平出現露田則除草效果就差。
(2)出土時間:先通過育秧或催芽使水稻先生長,然後再利用位差來除草。
(3)選擇性:如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葯劑就是利用其對雜草有害而對水稻安全的選擇性來除草。所以在不同使用時期、田間管水、土壤情況等因素對除草劑效果影響很大,甚至出現葯害。
常見移栽、拋秧田除草劑
醯胺類(乙草胺)+磺醯脲類(苄嘧磺隆):如乙草胺等醯胺類主要防除禾本科雜草,苄嘧磺隆主要防除闊葉雜草(浮萍)、莎草(三楞草、野荸薺)等;
一分錢一分貨,除草劑的價格取決於原葯有效成分含量及比例、安全性(添加安全劑)。如提高乙草胺類含量,降低苄嘧磺隆含量來降低成本,但是導致對闊葉草防效不佳。
大春旱育技術
日前,樂山市五通橋區新雲鄉燕山村一組村民代增貴一大早就來到了育秧田檢查水稻秧苗的長勢。記者看到,育秧田裡十幾箱竹弓綳緊的地膜秧床排得整整齊齊,秧池裡沒有水,秧床卻較為濕潤,秧苗長勢良好。代增貴告訴記者,這是“旱育秧”。
今年春耕期間,長時間的晴好天氣導致該區大部分地區大春種植嚴重缺水,尤其是水稻種植,受影響的面積達1萬余畝。因此,在乾旱缺水的地區採取水稻旱育技術是必然選擇。據該區農技站站長鍾遠光介紹,這種技術比傳統水田育秧節水80%以上,而且育出來的秧苗強壯、根系發達,移栽時成活率更高。
“旱育技術雖然不是今年才推出的育苗技術,但往些年份未能遭遇像今年一樣的乾旱天氣,這項技術在全區推廣范圍不廣,因此,今年育苗過程中對村民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是關鍵。”該區農業局局長劉靈介紹,今年大春備耕以來,該區先後組織了區科協、科技局、農業局等相關技術人員,組成了11支農技服務隊到各個鎮鄉,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從育苗地的選擇到育苗操作規程、育苗期間的田間管理等對農民群眾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保證了“旱育秧”的成功。
據了解,除“旱育秧”技術外,今年該區還主推強化栽培、優化定拋、測土配方施肥、雜糯間作、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十大技術促進糧食增產。同時,為保證春耕生產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該區在溝、渠、提灌機具維修整治以及蓄水保水、調整作物種植結構上做了大量工作。
劉靈還告訴記者,今年五通橋區糧食計劃總產9.85萬噸,大春糧食作物面積22萬畝,其中水稻面積就達10.6萬畝,要想有效應對天氣等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現代農業是必由之路。
1.需肥規律。一般中等肥力田塊,畝產500千克左右的水稻大田施肥量(畝用量)為腐熟有機肥1000~2000千克、氮肥8~12千克、磷肥5~6千克、鉀肥4~8千克,缺鋅土壤施用硫酸鋅1~2千克。
2.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含綠肥),可按每畝1000~2000千克的用量施入腐熟的有機肥,結合旱耙地施入;配以化肥,每畝施尿素12~15千克、普通過磷酸鈣30~40千克、氯化鉀7~12千克(或等含量的復混肥)施入田中,結合水整地全層施入。在實施秸稈還田的地區,鉀肥用量可減少一半。
3.追肥。水稻大田追肥仍以氮肥為主,若基肥中供鉀不足,也應追施鉀肥。追肥應做到:櫱肥早而足,穗肥穩,粒肥輕。
①分櫱肥。插秧後到分櫱前(返青後),一般早、中稻在插後5天,晚稻在插後3天,即可追施促櫱肥,每畝施尿素5~7千克,對施有機肥少和缺鉀的田塊,每畝追施3~5千克氯化鉀。肥料不足的田塊,隔5~7天再施1次。另外,若基肥沒有施用鋅肥,可在分櫱期用50~100克硫酸鋅配成0.2%的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Ⅳ 稻殼能發酵成飼料嗎
加曲發酵,稻殼能用作飼料。但稻殼本身營養價值太差(不如秸稈),發酵後也不可多喂。
一.酶解法 粉碎後如添加纖維酶(市售"保增樂"按0.2--0.5%添加即成)、多聚糖酶等酶制劑,可顯著提高消化率。.
二. 微生物処理法(發酵法)
人們一直在尋找能分解秸稈谷殼等粗飼料的微生物,一是試圖在體外製造出反芻動物人工瘤胃的條件。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有細菌和原蟲兩類,通常每克瘤胃內容物含有150~250億個細菌和60~180萬個原蟲。瘤胃中的纖維素分解菌所產生的纖維分解酶能將粗纖維分解形成揮發性脂肪酸而被吸收後作為能源;同時能將飼料中的粗蛋白質合成菌體蛋白;能合成多種B族維生素。其二是尋找自然界能分解粗纖維的新的菌種,以企提高粗飼料的利用率。由於所利用的菌種不同,便形成了下面不同的發酵方法。
1.溫水發酵法 先將谷殼或干秸稈惻短到2-3厘米或粉碎後,裝進缸中,加適量溫水(約30度),以1份水浸1.5份料,將飼料浸濕,緊緊的壓實,上壓重物,封閉缸口,悶5—7天發酵後,即可取用。
2.酵母糖化法 主要有酵母菌和黴菌中的一些菌類。將作物秸稈鍘短到2~3厘米,將酵母先用水化開,加入到100公斤水中攪拌均勻,冬天可用30℃~40℃溫水。將酵母液均勻噴灑在鍘短的作物如玉米秸稈上,鬆散堆成30~60厘米的方形垛或裝缸,封閉1~3天即可喂用。
3. 微貯法(生化發酵、發酵劑發酵法) 將秸稈經粉碎後,加入發酵調制劑(發酵活干菌)為微生物活性菌種,每噸秸稈只需3克發酵活干菌。拌和均勻,填入 塑料袋、水缸或水泥池內壓實,密封,使其軟化,熟化。生化成一種類似釀酒廠釀出 的廢渣即「酵糠」樣物質。秸稈在生化發酵過程中可使粗纖維得到有效降解,並經生化轉化,合成氨基酸,脂肪酸,菌體蛋白及維生素等,產生酵、酸等特殊風味,改善秸稈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生化發酵飼料還含有多種腸道有益微生物及多種能產生抗生素的菌株,對畜禽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有治療作用並能提高防病免疫力,增加消化力。生化發酵處理後的秸稈飼料可直接拌入畜禽飼料中飼喂。也可採用小型飼料加工機組加工製成全價粒飼料,則效果更佳。湖南省新化縣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微生物混菌發酵方法,開發出發酵飼料調制劑產品。該劑採用營養價值豐富的酵母菌,黴菌,食用菌等二十多種有益微生物為原料,經獨特的工藝加工而成。經湖南省科委委託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做了高中低檔水平飼料和農村常規飼料的對比實驗表明,一頭豬從滿月到出欄(90公斤以上)使用該產品1公斤左右,在同等中等水平飼料條件養豬,可比對照組多增長10公斤左右,在同等粗劣飼料條件下養豬,可比對比豬多增長15公斤左右,可減少糧食飼料消耗20%,每頭豬可多獲利100元左右,提高了養豬效益,大大降低了飼料成本。該成果已被湖南省科委、計委及國家五部委列入湖南省及國家重點新產品推廣項目。微貯飼料的成本僅為尿素氨化飼料的20%。
調制方法:
⑴菌種復活: 秸稈發酵活干菌每袋3g,可調制干秸稈1噸或青秸稈2噸。先將該菌劑倒入200ml冷水中充分溶解,然後在常溫中放置1~2小時,使菌復活。現配現用,不可過夜。
⑵菌液配製:將復活好的菌劑倒入已充分溶解的0.8~1.0%食鹽水中拌勻。秸稈、食鹽、水、菌種用量的比例如下表:
秸稈種類 秸稈重量(kg) 活干菌用量(g) 食鹽用量(kg) 自來水用量(kg) 貯料含水量(%)
稻麥秸稈 1000 3.0 9--12 1200-1400 60~70
風干玉米秸 1000 3.0 6~8 800~1000 60~70
青玉米秸 1000 1.5 適量 60~70
⑶秸稈鍘(揉、粉)碎:麥秸、稻草比較柔軟,可鍘碎成2~3cm的長度.玉米秸較粗硬,可用揉碎機加工成絲條狀,,或粗粉,以提高利用率和適口性。
⑷入窖:在窖底鋪放20~30cm厚的粉碎秸稈,均勻噴灑菌液水。然後踩實,尤其注意窖的四周及角落處。壓實後再鋪放20~30cm厚的秸稈,又均勻噴灑菌液水,踩實。如此一層層裝填原料,直到高出窖口40cm時再封口。分層踩實的目的,是為了排出
空氣,保證發酵菌繁殖成功。要注意有計劃的噴灑數量,使秸稈含水率達60~70%。如當天未裝滿窖,可蓋上塑料薄膜,第二天繼續裝窖,但切忌不能進雨水。
⑸封窖:先在最上層再均勻灑上食鹽粉,食鹽用量每立方米250g(不是表中的量)。其目的是確保微貯飼料不發生霉變。再蓋塑料薄膜,上面鋪20~30cm厚的稻草或麥秸,再覆土15~20cm,密封。
⑹質量鑒別:青玉米秸稈呈橄欖綠色;麥秸、稻草呈金黃色。如變成褐色、墨綠色質量低劣。發醇香味和果香味,並具弱酸味;如為強酸味,表明醋酸較多,為水分過多和溫度高所致。若為腐敗味,為漏氣所致。正常的手感鬆散,質地柔軟濕潤。如發黏說明開始霉爛;如手感乾燥粗硬,為發酵不良(菌種差,水分不足)。
⑺飼喂:21~30天後(冬季貯的長些)取喂。取時要從一頭開始,從上到下逐段取用,取出的當天喂完。每次取喂後必須立即封嚴。日喂精料中應扣除相應食鹽。
4.菌糠飼料法 指用棉籽皮和作物秸稈等磨成粉後為主要原料,裁培食用菌後剰余的底物料。如出菇2-4茬的棉子皮平菇菌糠,表面覆一層白色菌絲體膜,內部菌絲串結均勻,粉碎後質地松軟,略帶蘑菇清香氣味,適口性好。一般含粗蛋白5.4-8.5%,(接近玉米),粗脂肪0.2-0.6%,粗纖維29.3-40%,無氮浸出物39.7-51.1%,粗灰分3.2-7.1%,鈣0.3-1.4%,磷0.03-0.18%。喂用時,小豬占日糧的10%,育肥豬可佔20%~30%,喂牛、羊時可占日糧的30%~50%。
5.中曲發酵飼料法:
①中曲的製作 麥麩15kg、糠(米糠、谷糠或高梁糠)35kg、中曲曲種(為酒麴、醋曲與醬油曲)1.5kg,加水85~100%,拌勻,搓碎,以用手握成團不滴水為宜,揑成園球約饅頭大小,放在室內,用禾草下鋪並上蓋,室溫20度(如園球內溫度上升到45度時即揭去蓋草並開窗降溫),經3—4天即成為擴大麴種,用以調制中曲發酵飼料。
②製作 將粉碎的青粗料和少量精料與擴大後的曲種拌均進行發酵,(中曲佔2~4%)夏天3~5天即成。
6.慶曲發酵飼料法:
①曲種製作 將粉碎的粗料如高梁糠、谷糠、玉米芯、稻糠、玉米皮等,按5kg糠粉加100~150g發饅頭的曲子,加水5kg,拌勻,置於室溫中培養24小時即成慶曲,風干後為淡黃紅色,具酵母味。曲中主要為酵母和根霉。
②飼料製作 將粉碎的稭稈、谷殼粉、青草、樹葉共50kg,加水30~50kg,慶曲2kg,拌勻裝缸或堆置鋪有塑料布的地上,夏天發酵1—2天,冬季2—4天即成。具有香甜軟熟稍帶酒味的飼料.豬很愛吃。
7.EM菌液法
⑴EM菌原液簡介 :EM這個符號是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縮寫。該技術發明人為日本國琉球大學教授比嘉照夫。EM菌原液是一個親密和諧的大家族。它是由整個生態系統都存在的五大類微生物中的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線菌群、醋酸桿菌等80多種細菌所組成。作為一個功能群體,EM菌原液採用適當的比例和獨特的發酵工藝把經過仔細篩選出來的好氣性和嫌氣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養,形成多種多樣的微生物群落,它們在生長中產生的有益物質及其分泌物質成為各自或相互生長的基質(食物)。正是通過這樣一種共生增殖關系,組成了復雜而穩定的微生態系統,不僅具備功能齊全的優勢,其本身的生產工藝更表現出世界性的高科技水平。
⑵種養型EM在養殖上的效果:⑴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成本;⑵對疫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⑶促進生長,提高日增重;⑷明顯提高繁殖率;⑸消除糞便惡臭;⑹脫毒性能優良;⑺全面改善肉、蛋、奶的品質。在種植上,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減少化肥農葯產生的危害,提高農產品質量等效果。
⑶應用方法簡介: EM菌原液主要有三種簡便的方法,在各個領域靈活應用。
①製作發酵料(或直接製作發酵飼料與堆肥),然後按一定比例摻入飼料中喂養畜禽或摻入糞便、垃圾等製成高效有機肥。
②按一定比例兌水(即EM菌原液稀釋液)喂畜禽、作種植業的浸種、泡根以及追肥(葉面、根部噴施),水產養殖噴施及居室欄舍噴灑、垃圾處理等,現兌現用。
③直接飲用(染病牲畜灌服EM菌原液,染病家禽根據病情飲用高濃度的EM菌原液稀釋液)。
⑷EM菌原液發酵料的製作方法:
米糠或麥麩(處理垃圾還可用鋸木屑)加入EM菌原液及紅糖各1%,再加清水30-35%(依材料的干濕程度適當增減水量)。
具體操作:先將少量溫水溶化紅糖,再倒入清水,然後倒入EM菌原液,混合均勻;將此混合液倒入乾料(米糠或麥麩),邊倒邊拌,拍散團塊,攪拌成均勻粉末狀,以手捏成團,不滴水珠,鬆手一觸即散為宜,然後裝入干凈容器(桶、缸或厚塑料袋等),壓實密封,不能漏氣,放置在5℃-40℃的地方,進行厭氧發酵,經4天(夏)-6天(春、秋)-10天(冬),即會發出帶酸甜的濃郁酒麴香味,表明發酵成功。若出現異味或只酸不香和只甜不酸,沒有酒麴香味,應查明原因繼續發酵。在氣溫低的季節,可將拌好的料裝好後,先不密閉,讓其好氣發酵,待內溫上升到40℃時,再封口密閉。發酵失敗的各種有機材料都可以晾乾後按照上述方法重新發酵(稍加大EM菌原液用量),成功後再使用。發酵時間長些成熟度更好。發酵料密封可存放6個月,不能密閉時應在7天內用完。
另原敬宜(2008)介紹的種養型EM原液的製作方法如下:
① 種養型 EM配方:種養型原液EM菌種2.5千克、水50千克、紅糖2.5千克、尿素0.3千克、磷酸二氫鉀100克、維生素C(D-異抗壞血酸)25克。材料選擇:紅糖副食店有售;EM菌種:如果引進的是新的菌種,可直接培育;磷酸二氫鉀:純度在90%以上(一般在化學試劑店有賣)。不可用肥料用的代替,原因是雜質太多;D-抗壞血酸:為抗氧化劑,也叫維生素C,是食品添加劑,不可用葯品的維C代替,食品原料店有賣;尿素:化肥用的即可;水:干凈的飲用水即可,自來水需放兩天以上才能使用。
②培育方法:把水放進塑料桶中(塑料桶:容量應在25千克以上,紅白色均可,要求能密封,裝飲用水)—-加入紅糖——加入EM菌——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分別溶化後加入——搖勻——密封——光照培育(保持溫度25℃-35℃)——每天搖動1次-2次,透氣20分鍾——第三天加入維生素C,搖勻——第四天停止光照,檢測pH值,達3.8以下完成培育,未達到繼續培育,合格後密封保存或使用。培育中產生懸浮物是正常現象,一般溫度高容易產生。如果溫度偏低,培育的EM氣體將減少。培育中有異味是很正常的,如pH檢測合格可透氣兩天,如果異味還很嚴重,有可能是培育失敗了。培育好後拿一個礦泉水瓶盛入EM,擰緊瓶蓋搖晃幾下,合格的EM有大量氣體產生;培育好的EM顏色為棕黃色(因品質不同,有時顏色加深);pH值在3.8以下即完成培育。應用方法同上。
但也有人認為,上述微生物犮酵方法,只能對粗飼料起到軟化和提高適口性的作用,而對於原料中易消化的能量物質由於用於微生物能量消耗而損失,因此對能量價值本來就低的秸桿飼料,微生物犮酵方法不一定可取。
Ⅳ 我是新建雞場能養雞5萬,每棟養一萬左右,大肉雞,使用稻殼做墊料,用多少,鋪多少厘米最好!
冬天墊料厚5至8厘米,夏天1至2厘米。或一隻雞用一斤稻殼,可以先用三分之二,留下三分之一後期添加。另外可以根據氣候情況來調整墊料用量,如夏天可以適當墊薄一點。腸道好,就要少墊一些;反之,就要多墊。注意靈活運用。
石家莊華駿動物葯業技術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