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① 濱州有多少人口
濱州有380萬人口。(2014年)
一、濱州市位山東省北部、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是山東省的北大門。2000年6月18日撤地設市,人口380萬(2014年),現轄濱城區、沾化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博興縣、鄒平縣五縣二區和濱州經濟開發區、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是黃河三角洲區域內最大的行政區。
二、濱州歷史文化悠久,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區中心區、渤海區黨委機關駐地,古代著名軍事思想家孫武、漢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師杜受田出生或成長在這里。
三、濱州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示範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城市、山東省園林城市等稱號。濱州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北擁渤海,黃河橫穿城市,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魯北到河北的必經之地,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四、人口概述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如下:
1、濱州市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為374.85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56.41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8.44萬人。增長5.17%,年平均增長0.51%。
家庭戶人口:濱州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15.91萬戶,家庭戶人口為357.02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08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26人減少了0.18人。
性別構成:濱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88.40萬人,占總人口的50.26%;女性為186.45萬人,占總人口的49.7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0.90上升為101.05。
2、年齡構成:濱州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60.15萬人,佔16.05%,15-64歲的人口為277.95萬人,佔74.15%;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6.75萬人,佔9.8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72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比重上升了3.1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61個百分點。
3、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濱州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數為21.16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教育程度的人數為42.06萬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數為157.93萬人;具有小學教育程度的人數為111.13萬人(以上各種教育程度的人數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4、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具有大學教育程度的人數由2670人上升為5646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數由9320人上升為11221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數由37570人上升為42133人;具有小學教育程度的人數由38420人下降為29647人。
濱州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6.06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20.00萬人,文盲率由10.12%下降為4.28%,下降了5.84個百分點。
② 濱州 詳細情況
濱州市位於黃河下游、魯北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臨渤海,東與東營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鄰,西同德州市和濟南市搭界,是山東的北大門。1950年建惠民專區,幾經沿革,1992年改稱濱州地區,2001年撤地設市。現轄濱城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博興縣、鄒平縣六縣一區和經濟開發區,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人口369萬人。
濱州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商朝時建有蒲姑國,秦朝開始建縣,從西漢起至民國先後設有郡(國)、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置,五代時期置濱州,以瀕臨渤海而得名。傳統民間藝術異彩紛呈,發源於博興的呂劇、惠民的胡集書會、泥塑、木版畫及濱州剪紙具有深厚的鄉土氣息,獨具藝術風格。濱州民風淳樸,人傑地靈,惠民縣是古代著名軍事家中國武聖孫武的故里。鄒平縣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生長地。博興縣是漢孝子董永的故鄉,中國「孝」文化的發源地。濱州還是中國呂劇的發源地。革命戰爭年代,是中央渤海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
濱州交通便利。濟青高速、濱博高速、京濱高速和205、220國道穿越境內,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津汕高速大高至魯冀界段、威烏高速辛莊子至鄧王段、濱德高速、黃大鐵路濱州段、黃河公鐵兩用橋、中國濱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濱州萬噸級港口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濱州市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土地94.5萬公頃,其中已開發的耕地46.7萬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13公頃。自2003年底開始的以防潮堤為屏障的「北帶」開發扎實推進,新增土地61萬畝。黃河貫穿東西,淡水資源充足。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6種,已開發15種。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是全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主采區。海岸線長240公里,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生產基地。
濱州農業基礎良好。農、林、牧、漁各業發達,現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棗、水產、牧草「五個百萬畝」基地。無棣金絲小棗、沾化冬棗、惠民蜜桃、鄒平水杏、陽信鴨梨等各具風味,馳名中外。沾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和「冬棗原產地」,成為中國最大的冬棗生產基地。渤海文蛤、梭子蟹等名優水產品名揚海內外。
濱州工業發展迅猛。紡織家紡服裝、油鹽化工、汽車和發動機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飛機及機械零部件製造、電子信息、糧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十大產業(鏈)集群初具規模。「汽車上路、輪船下海、飛機上天」目標基本實現,陸、海、空立體化高科技產業框架正在形成。魏橋創業、濱化集團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盟威製造公司主要經濟指標連續19年奪得國內同行業之冠。魯北企業集團是國內第一批「環境友好型企業」、第一家無「三廢」綠色化工企業。全市已有上市公司6家,累計募集資金59.2億元,其中境外上市2家,募集資金4.89億美元,列山東省第1位。
濱州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一個中心-一個龍頭-南北城市帶」組團式、連帶型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規劃設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四環五海」工程(即環城公路、環城水系、環城綠化帶、環城風景帶和東、西、南、北、中五座平原水庫)順利完工,集園林與湖水於一色,融產業、生態、文化為一體,初現「四環相連」、「五海」呼應、72湖點綴的生態城市特色。濱州經濟開發區建設步入快車道,道路、廣場、綠地等公用設施逐步配套完善,為項目建設、產業配套提供了良好載體。
現代服務業迅速成長。濱州現代物流中心初具規模、國際會展中心竣工使用,奧林匹克公園動工建設。家紡文化節、中美明星水上對抗賽、沾化冬棗節、博興國際小戲節等節賽活動相繼舉辦,會展經濟方興未艾。誠信濱州建設逐步深化,連續四屆銀企合作懇談會成果豐碩,共簽約資金1067億元。同時,以「四環五海」、武聖孫子為品牌,大力整合旅遊資源,形成了具有濱州特色的「兩山(鶴伴山、碣石山)兩帶(沿黃、沿海)一聖人(孫子)」的旅遊格局。
近年來,濱州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堅持『五個統籌』,打造系統『九州』」(小康濱州、開放濱州、生態濱州、誠信濱州、科教濱州、人才濱州、文明濱州、民本濱州、平安濱州)的戰略部署,堅持「發展是主題,調整是主線,招商是重點,實干是關鍵,穩定是基礎、廉政是保證」的工作方針,解放思想,科學實干,經濟社會持續呈現出速度快、效益好、後勁足、變化大的良好態勢。2005年,全市地方生產總值實現665億元,同比增長17.8%,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2.1億元,同比增長45.9%,增幅居全省第1位,總量列全省第11位;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同比增長12.5%。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也是濱州由「追趕戰略」向「趕超戰略」的轉折年、關鍵年。站在新起點、謀劃新發展、實現新跨越,濱州市委、市政府將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繼續執行「30字」工作方針,突出超越發展「一個主題」,沖刺2006,鎖定到2007年經濟總量進入全省中游、人均指標進入上中游從而徹底改變欠發達面貌「兩個目標」,抓住班子實干、招商投入、環境整治「三個關鍵」,狠抓強勢工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循環經濟「四個發展」,扎實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南北一體化、環境生態化、社會和諧化「五個加快」,加速形成十大產業(鏈)集群,推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努力建設民富市強、碧水綠蔭的生態園林型現代濱州。
③ 山東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山東東西長721.03千米,南北長437.28千米,全省陸域面積15.58萬平方千米。山東省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
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山東半島突出於渤海、黃海之中,同遼東半島遙相對峙;內陸部分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
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
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3)濱州面積多少平方公里擴展閱讀:
一、地形地貌
山東省境內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 為山東省最高點。黃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為山東省陸地最低處。
山東省「山水林田湖」自然稟賦得天獨厚,山地面積22726.80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14.59%,水面面積6988.92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4.49%,林地面積24894.46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15.98%。
種植土地面積83845.42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53.82%;湖泊面積1348.55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0.87%。
境內地貌復雜,大體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黃河沖積扇、黃河平原、黃河三角洲等9個基本地貌類型。
平原面積佔全省面積的65.56%,主要分布在魯西北地區和魯西南局部地區。台地面積佔全省面積4.46%,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
丘陵面積佔全省面積15.39%,主要分布在東部、魯西南局部地區。山地面積佔全省面積14.59%,主要分布在魯中地區和魯西南局部地區。
境內主要山脈,集中分布在魯中南山區和膠東丘陵區。屬魯中南山區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崗片麻岩組成;屬膠東丘陵區者,由花崗岩組成。
絕對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積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嵛山、九頂山、大澤山等。
二、行政劃分
截至2014年1月,山東省有17個地級市,以下分為137個縣級行政區,包括55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和55個縣;以下再分為1869個鄉級行政區,包括478個街道辦事處、1113個鎮、271個鄉和7個其它鄉級行政區。
④ 濱州市有幾縣幾區多少人口
濱州市位山東省北部、黃河下游、魯北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臨渤海灣,東與東營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鄰,西同德州市和濟南市搭界,西北與河北省隔漳衛新河相望,是山東的北大門。現轄濱城區、沾化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博興縣、鄒平縣五縣二區和濱州經濟開發區、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萬。
⑤ 濱州市在山東面積
濱州市位山東省北部、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是山東省的北大門。2000年6月18日撤地設市,人口380萬(2014年),現轄濱城區、沾化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博興縣、鄒平縣五縣二區和濱州經濟開發區、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是黃河三角洲區域內最大的行政區。
⑥ 濱州佔地面積是多少啊學校環境怎樣
濱州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兵聖」孫武的故鄉、富饒美麗的黃河三角洲腹地、現代生態園林型城市——濱州市。 近年來,學校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強基固本,以奇制勝」的工作思路,秉承「明德 礪學 日新 致遠」的校訓,弘揚「自強不息 守正出奇」的學校精神和「求實 嚴謹 團結 奮進」的優良校風,按照合格、強校、名校「三步走」的戰略部署,狠抓人才強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服務活校、合力治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顯著提高。學校佔地2436畝,校舍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資產總值11億元;設有20個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7700萬元;圖書館藏書160萬冊。學校面向全國2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各類在校生33000餘人,其中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7000人,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在校生16000餘人。
⑦ 山東省哪個市面積最大
山東省臨沂市面積最大。臨沂總面積17191.2平方公里,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市。具體位置和面積圖如下:
⑧ 山東各市面積
臨沂市,人口1015萬,面積1.72萬平方公里,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
⑨ 山東各市(地級)面積排名
一、臨沂市面積:17192 平方千米;二、濰坊市面積:16138 平方千米
三、煙台市面積:13654 平方千米;四、菏澤市面積:12256 平方千米
五、濟寧市面積:11191 平方千米;六、青島市面積:11064 平方千米
七、德州市面積:10361 平方千米;八、濱州市面積:9156 平方千米
九、聊城市面積:8721 平方千米;十、東營市面積:8617 平方千米
十一、濟南市面積:8177 平方千米;十二、泰安市面積:7762 平方千米
十三、淄博市面積:5964 平方千米;十四、威海市面積:5797 平方千米
十五、日照市面積:5359 平方千米;十六、棗庄市面積:4564 平方千米
拓展資料
山東省,簡稱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省會設於濟南,副省級城市有濟南市、青島市。2017年山東省常住人口超過1億人,位列全國第二。
山東省西部連接內陸,逆時針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泰山是全境最高點(1532.7米);東部是山東半島。北面與遼東半島隔渤海海峽相對,東面與朝鮮半島隔黃海相望。
參考鏈接
山東省(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山東——網路
⑩ 山東地級市面積排名是怎麼樣的
山東省位於華東沿海,簡稱魯,是我們國家的一個人口大省,常住人口10070.21萬人。
2019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地級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因此山東省由原來的17個地級市變為轄16個地級市分別為:省會城市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6個設區市。
濟寧,面積1.1萬平方公里,在山東西南部,濟寧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孔子,孟子皆出生於此,因此被稱為“孔孟之鄉”。
第4名:牡丹之都菏澤菏澤,總面積12238.62平方公里,在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牡丹花卉的種植面積國內最大,被評為“中國牡丹之都”。
第3名:煙台煙台,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在山東東北部,有島嶼63個,煙台是中國最大葡萄酒生產基地,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煙台也是山東省的經濟大市,GDP僅次於青島。
第2名:世界風箏之都濰坊濰坊,又名“鳶都”,面積15859平方公里,居山東省第二位,常住人口也是山東省第二,是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國際風箏會”的固定舉辦地點,被稱為“世界風箏都”。
第1名:低調的臨沂臨沂,面積17191.2平方公里,在山東省東南部,是山東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