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一毫米是多少厘米
1. 降水量多少毫米是指的什麼
天氣預報中的降水用語
氣象部門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單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們知道,每畝地面積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於每畝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千克,這樣,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於向每畝地澆了約650千克水.據測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6厘米.
在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我們經常聽到小雨、中雨、暴雨等專業術語,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呢?
小雨是指24小時內降水量不超過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為5~18毫米,中雨為10~25毫米,中到大雨為18~38毫米,大雨為25~50毫米,大到暴雨為38~75毫米.24小時內雨量超過50毫米的稱為暴雨,超過100毫米的稱為大暴雨,超過20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在天氣預報用語中,不同的說法有不同的含義.比如,「零星小雨」指降水時間很短,降水量不超過0.1毫米.「有時有小雨」意即天氣陰沉,有時會有短時降水出現.「降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開始和終止都很突然,一陣大,一陣小,雨量較大.「雷陣雨」則是指下陣雨時伴著雷鳴電閃.「局部地區有雨」指小范圍地區有降水發生,分布沒有規律.
2. 降雨量多少毫米的意思是什麼
降雨量等級的劃分,不同部門有不同的標准。 氣象部門: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單位用毫米表示。單位時間內降 降雨量
雨量稱降雨強度。降雨強度用降雨等級來進行劃分。 防汛部門:降雨量是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點或某一單位面積上的水層深度,以毫米計算。根據國家防辦《防汛手冊》規定,凡24小時的累計降雨量超過50毫米者定為暴雨。 水文部門:通常說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為100~1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另外,人們也可以從降水情況來判定雨的等級:下小雨時,一般雨點清晰可辯,沒有飄浮現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濺;地面泥水淺窪形成很慢;至少兩分鍾以上才會潤濕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降中雨中,雨水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濺;水窪泥潭形成很快;屋頂有沙沙聲。下大雨時,雨如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處飛濺,水潭形成很快;屋頂雨水有喧鬧聲。
3. 降雨量毫米是什麼概念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深1毫米。
1、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我們稱為降雨量(以毫米為單位),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目前,測定降雨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厘米,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
量杯的直徑為4厘米,它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據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當天的降雨量了。
2、中國氣象局規定:24小時內的降雨量稱之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稱為小雨,10.0-24.9毫米為中雨,25.0-49.9毫米為大雨,暴雨為50.0-99.9毫米,大暴雨為100.0-250.0毫米,超過250.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少數地區根據廣東省具體情況另有規定。例如,多雨的廣東,日雨量80毫米以上稱暴雨;少雨的陝西延安地區,日雨量達到30毫米以上就稱為暴雨。( 降雨量:指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汽凝結成的露、霜等總水量,其單位為mm。這就是降雨量毫米是什麼概念的主要內容。
3、降雨強度:指單位時段內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時計。我國氣象部門一般採用的降雨強度標准為:小雨:12小時內雨量小於5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小於10毫米。
中雨:12小時內雨量為5-14.9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10-24.9毫米;大雨:12小時內雨量為15-29.9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25-49.9毫米。暴雨的定量標准,各地並不一致,視具體情況而定。
4、氣象上大致規定暴雨按強度分三級:暴雨:12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3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50毫米;大暴雨:12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7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100毫米;特大暴雨:12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14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250毫米
其實,降雨量毫米是什麼概念的直接解釋就是下雨的深度,當然是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了,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專門測定。
(3)降雨一毫米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測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氣象學中常有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的降水量,6小時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6小時降水量;24小時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
稱為24小時降水量;一個旬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年降水量"。 液態降水量稱為雨量,有時兩者也作為同義詞。單位時間的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常用mm/h或mm/min為單位。單位時間的雨量稱為雨強。
把一個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稱為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532.0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66.1毫米。
4. 降雨量的毫米厘米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我們稱為降雨量(以毫米為單位),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測定降雨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厘米,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
5. 1毫米的降水量是多少
1,比如一平方公里的地域,降水量為1毫米,其體積為1000*1000*0.001=1000立方米,即1000噸水。
6. 降雨量1毫米按多少面積計算
網路知道
降雨量的單位怎麼算
降水量是怎麼定義並計算的?為什麼是毫米為單位寫回答有獎勵
降水量是怎麼定義並計算的?為什麼是毫米為單位
我來答有獎勵共1條回答
加菲88LV.172017-04-13
降水量就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和固態(經融化後)降水,沒有經過蒸發、滲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他的單位是毫米.
降水根據其不同的物理特徵可分為液態降水和固態體降 水.液態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陣雨、凍雨、陣雨等,固態 降水有雪、雹、霰等,還有液態固態混合型降水:如雨夾雪 等.
在氣象上用降水量來區分降水的強度.可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是深度,不是面積。
7. 氣象台發布多少毫米的降水,一毫米是多少
天氣預報中的降水用語
氣象部門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單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們知道,每畝地面積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於每畝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千克,這樣,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於向每畝地澆了約650千克水.據測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6厘米.
8. 降雨量多少毫米什麼意思
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我們稱為降雨量(以毫米為單位),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日降雨量,就是當日24小時內單位面積(1平方米)上雨水的體積。目前,測定降雨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厘米,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量杯的直徑為4厘米,它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據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當天的降雨量了。
中國氣象局規定:24小時內的降雨量稱之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稱為小雨,10.0-24.9毫米為中雨,25.0-49.9毫米為大雨,暴雨為50.0-99.9毫米,大暴雨為100.0-250.0毫米,超過250.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少數地區根據本省具體情況另有規定。例如,多雨的廣東,日雨量80毫米以上稱暴雨;少雨的陝西延安地區,日雨量達到30毫米以上就稱為暴雨。
如果你手邊沒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擔心,利用一些常見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製一個,效果也相當不錯。取一個口徑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紙制碗(可選用大小合適的方便麵紙碗),在其底部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後將碗放在一個無蓋的罐子上。罐內有一玻璃瓶,瓶口與碗底的小洞相接。簡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簡易雨量筒做好後,便可將它放在離地70厘米高處(筒口距地面的距離)承接雨水。雨停後,用秤稱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當於1毫米的降雨量。
9. 雨量 1毫米=多少實際降水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在一畝地(666.7平方米)上面的降水量到達水深1毫米。
從氣象學上的角度來講,雨量通常指空氣中水汽凝結下降及地之水量,露,霜,雹,雪等等,凝結並不包括在內。
所謂雨量,就是在一定時段內,降落到水平面上(無滲漏、蒸發、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用雨量計測定。
以毫米為單位。氣象台站在有降水的情況下,每隔6小時測量一次。把一個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稱為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9)降雨一毫米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主要分類
降水根據其不同的物理特徵可分為液態降水和固態降水。液態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陣雨、凍雨、陣雨等,固態降水有雪、雹、霰等,另外還有液態固態混合型降水,如雨夾雪等。
按降水強度可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大暴雪和特大暴雪。
1、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於10mm者。
2、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3、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4、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5、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6、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10. 降雨量多少毫米是什麼概念``
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我們稱為降雨量(以毫米為單位),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測定降雨量常用的儀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徑一般為20厘米,內裝一個漏斗和一個瓶子。量杯的直徑為4厘米,它與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測量時,將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據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當天的降雨量了。
中國氣象局規定:24小時內的降雨量稱之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稱為小雨,10.0-24.9毫米為中雨,25.0-49.9毫米為大雨,暴雨為50.0-99.9毫米,大暴雨為100.0-250.0毫米,超過250.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少數地區根據本省具體情況另有規定。例如,多雨的廣東,日雨量80毫米以上稱暴雨;少雨的陝西延安地區,日雨量達到30毫米以上就稱為暴雨。
如果你手邊沒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擔心,利用一些常見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製一個,效果也相當不錯。取一個口徑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紙制碗(可選用大小合適的方便麵紙碗),在其底部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後將碗放在一個無蓋的罐子上。罐內有一玻璃瓶,瓶口與碗底的小洞相接。簡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簡易雨量筒做好後,便可將它放在離地70厘米高處(筒口距地面的距離)承接雨水。雨停後,用秤稱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當於1毫米的降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