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計量單位 » 香山桂花園房價多少錢一平方

香山桂花園房價多少錢一平方

發布時間: 2022-02-23 09:36:27

⑴ 從渝中區體育路到中國郵政桂花園郵政所怎麼走

順著體育路向北走再順路轉向西一直走,大約100多米的路邊。

⑵ 我是六安人在上海6年了沒回去,現在想在合肥買房子,想知道合肥房價!什麼區最好

1.合肥最近的房價大概是多少?什麼價格?什麼區最好?
一環內,好的房子大概在6000-8000一平,二環內,在4200-6800一平
一環內的推薦的小區有御景灣 萬達廣場 也就是和平廣場附近的在售小區
二環內,那就得推薦蜀山區的望江西路上的房子了,在售樓盤有 印象西湖 安高城市天地 萬科明郡 華潤地產 華地學府名都 新華地產 綠城百合
政務區的綠城 高新區的綠城桂花園 華潤蘭溪鎮等
房子基本都在4500以上。
如果規劃和環境來說,政務區的房子是首選,
如果長久投資,投資濱湖新區,是不二選擇,
如果保值增值,那就肯定要選一環內,特別是市中心的房子,如即將開發的萬達廣場。

2.還有聽說合肥近幾年會造一個國際機場?
如今的駱崗機場,因為距離市中心較近,不適合擴建和城市發展,所以安徽省政府規劃新建國際化大機場,即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位於合肥市肥西縣高劉鎮附近,距離合肥市市府廣場直線距離31.8公里。
根據規劃,合肥新橋機場一次性徵地675.5公頃,本期工程將投資34億元建設,建設標准按照4E級的國際化「航空港」,可起降波音747、空客A340等大型飛機。新機場的建設將按照統一規劃,分布實施進行,本期工程將實現機場年吞吐量突破950萬人次,郵貨12.24萬噸,年起架次數達到10.04萬次,高峰期客流達到3400人次/小時。
此外,新橋機場在跑道建設上按照4E級國際機場標准建設,其跑道為適應大型飛機起飛、降落,設計跑道長為3600米。在吞吐量高達1500萬人次的時候,機場將建設第二條跑道,最終合肥新機場將建設4條跑道,完成新機場全部建設。
新機場整體建設預計需要40個億。目前已經動工開建。

3.還有聽說國家下發一萬億在合肥具體做什麼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呀??
這個估計是謠傳,合肥享受很多政策是肯定的,因為吳邦國是肥西人,所以動車在肥西設了個站,合肥人都知道那是個多餘,去年合肥的GDP才超到千億,合肥市政府今年規劃投資一千億進行城市建設發展,從合肥合肥濱湖新區,一個新造的環巢湖新城就可以看出大手筆。合肥的拆違 修路 建高架橋,老城區重建,城中區改造,哪個都是花大錢的主。
另外這幾年合肥依靠長三角的優勢和國家政策,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吸引了很多大企業的到來,合肥也就是這幾年才像個中等城市

合肥這幾年的變化時有目共睹的,歡迎來合肥買房投資,合肥市政府肯定非常歡迎您,市委書記孫金龍曾經在濱湖世紀城售樓現場掏錢自購了一套房(至於是真購還是作秀就不得而知),並現場呼籲"買房就是愛國",這也曾經成就全國新聞----買房就是愛國的佳話!!!

⑶ 張家港哪裡有又好玩兒又涼快又不要錢的地方啊急急急!

張家港城市旅遊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家港市區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佔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 36.6米。山體呈菱形狀,由大、小香山組成,為全市之冠。北坡險峻,南坡平緩,頂部開闊,素有江南名山之譽。清康熙《江陰縣志》中贊:「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於他山。」
山上長有成片的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園,品種多樣的野生葯材遍及全山。樹木覆蓋率達87%,山草覆蓋率為100%。 香山,因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風光秀麗,人文資源豐富,加上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歷來吸引文人墨客來此觀光賞游,宋代詩人蘇東坡游香山時曾為梅花堂題匾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為這里的山、水風光留下了詩詞、賦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贊嘆曰:「千年跡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夢亦香,可謂不負此山矣!」
香山有廣為人知的「十八景」:釣魚台、采香徑、梅花堂、洗硯池、石虎門、聖過潭、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聽松吟、桃花澗、聖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歸雲洞、烽火墩、藏軍洞。然歲月流逝,滄桑巨變,傳說中的大部分景點已盪然無存。
1993年開始經市鎮兩級政府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點建成並對外開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縱覽長江、碼頭、保稅區的望江亭;有怪石叢生、山勢險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錦、香草滿坡、相傳吳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徑;有徐霞客稱為「九天風雨、三峽波濤、觀斯盡矣」的桃花澗,還有聖過潭、滴血岩、仙牛背、聽松吟等一批天然景區。著名書法家沈鵬、沙曼翁等20多人為景點題名或書寫詩文。
1995年,投資6000萬元、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廟——香山寺建成。該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樸、典雅、富有氣派的廟宇群組成。寺內塑一尊高1.5米、凈重1.5噸的玉佛及由台北佛佗教育基金會會長徐業鴻贈送的《大藏經》一部計1718卷。1999年10月,香山寺素齋館落成開業,成為全市首家素齋館。
自古以來,香山就是有名的風景旅遊勝地,「香山十八景」 名聞遐邇,有大禹王、姜尚;吳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元代張士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極具價值的人文資源,有藏軍洞、烽火台等軍事文化遺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動場所。它以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在蘇南眾山中獨領風騷。尤其登高遠眺,長江美景和張家港全景盡攬眼底,極目天舒,令人進入一番別有風味的意境。南沙還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具有八千年歷史的東山村古遺址,是著名的文學、音樂、教育家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的誕生地。
近年來,隨著不斷加大對香山旅遊風景區基礎建設的投入,交通衛生、通訊、電力等設施配套齊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遊風景區為品牌,商貿、旅遊、服務、房地產聯動發展的新格局。隨著全市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加快旅遊景點建設開發已成為全市三產經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香山旅遊風景區開發已列入全市旅遊整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
桃花澗
位於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香山左崗有澗數十丈,夾澗緋桃四植,名桃花澗。」澗從上至下,縱貫青龍崗,全長約800多米。澗水源頭出自山頂泉眼,常年不涸,現為中峰之巔的天然湖泊鹿女湖。從峰巔俯視桃花澗全景,整條山澗蜿蜒曲折,影影綽綽,掩映在濃綠覆蓋之中;澗左右兩側的幾道龍崗逶迤磅礴,向下匯聚到桃花澗山口交匯之處,山隨溪轉,宛如一朵盛開的桃花。當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覽桃花澗,兩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澗,氣勢磅礴,猶如三峽波濤。從桃花澗山口東行數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澗。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現已對遊人開放,洞高約2米,深200餘米,沿壁光滑濕潤,縫隙處有泉珠滴落,鏗然有聲。同桃花澗一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條長長的山澗,名叫南桃花澗。此澗緊靠聽松吟,與小香山梅花堂遙遙相對。此澗雖比不上北澗怪石林立、激流飛瀑的壯觀景象,但終年碧泉流淌,潔寒甘美,夾澗草深林密,鳥語松吟,景緻極為幽雅。
采香徑
位於香山東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由麓而上,曲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雲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徑。」全徑沿山由東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長約五華里,幾乎橫貫了整個香山。徑寬一般為三尺左右,兩旁青松挺立,修篁夾道,奇花競艷麗,異草飄香,景色秀麗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徑上,小石林、聽松吟、香山寺、聖過潭等景點一一欣賞於目,難怪當年西施來到這里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連忘返。采香徑自然就吸引了眾多遊客,並由此留下許多吟詠采香徑的詩文。諸如:「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香徑寒花落,飛泉曲澗分」等。
聽松吟
位於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畝山地上滿坡松林,千株萬株,蔚然成海,氣勢極為壯觀。風來時,一枝動百枝搖,莽莽林海松濤涌動,巨浪翻卷,競搖成一個巨大的音樂場。民國年間,中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回故鄉省親,也專門游覽聽松吟,而後激發了創作靈感,其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情愫一脈,不知傾倒了多少聽眾,成為百世絕唱。聽松吟曾遭受歷史浩劫,解放後,人民政府倡導植樹造林,經過數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綠裝,聽松吟又煥發出勃勃生機。
聖過潭
又名舜過潭,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東南途經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覺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劍拓成潭,故名舜過潭。位於香山頂峰中部。潭大體呈圓形,直徑約2米,四周皆由山石圍成,看上去就彷彿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長有無屁股螺螄,成為香山一奇。
藏軍洞
位於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有一石板蓋頂的洞口,約80厘米見方,這就是香山著名古跡——藏軍洞。據史料記載,香山藏軍洞最早大約建於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稱霸於諸侯,攻越伐楚,大動干戈,出於攻防戰術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軍洞發現大量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徵的幾何紋陶器和紅陶器,證實了這一歷史記載。據考證,藏軍洞為坑道式A字型結構,上窄下寬,兩壁皆用塊石壘徹而成,內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間寬4—5米,東西之向呈隧道形,進深25米。香山藏軍洞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一是每3座藏軍洞編成一組,成品字形排列,較為規則,共有9組,且每組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這是其它地方藏軍洞所沒有的;二是洞內隧道走向與山勢走向平行,士兵從左右進出,不從前後進出,而其它地方洞內隧道則大都與山勢走向呈垂直狀態;三是別的山上的藏軍洞一般都構築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軍洞高居山峰之巔,成居高臨下之勢;四是香山藏軍洞在「江南長城」中距離長江最近,這可能與香山歷來被視作江海門戶的重要戰略位置有關。香山藏軍洞經適當加工整理後,現已恢復當初建造時的模樣與擺設,並對外開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處,初建於宋代。相傳蘇東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陰友人葛氏邀請,曾數度來梅花堂怡情養生,並題書梅花堂匾額。堂後洗硯池,因東坡洗硯而得名。由於緊靠大小香山間的石虎門古戰場,梅花堂一度遭到戰火破壞。明朝末年,愛山成癖的徐應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並在山上廣植梅竹。清風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觴詠為樂,共賞良辰美景。徐霞客沒有忘情於這段有意義的生活經歷,特寫下5首詩歌並1篇長序,以作紀念。隨著時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後期,梅花堂和洗硯池均已湮沒,四周梅花亦漸漸稀少。近年來,市鎮兩級政府採取措施開發香山旅遊資源,梅花堂和洗硯池列入旅遊發展規劃中。新的梅花堂是5間仿古建築,正堂題額集東坡手筆,堂內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書畫詩文,讓旅遊人們從觀光中受到華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臨近張家港港口的南沙鄉,由於山多景勝,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說。清聖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後,又相繼增補十景,稱「南沙十八景」。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從香山灣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徑」。采香徑從香山西北坡起至東南麓止,長約5里,相傳是春秋吳王夫差偕西施及嬪妃玩樂的地方,建育「采香禪院」作行宮。
目前,采香徑下段已被開山採石所截斷,上段路還在。山上雜樹叢生,烏鳴林蔭,峰迴路轉,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與小香山之分。在兩山銜接處,陡似峭壁,形成石門。因遠看似一猛虎張口守隘,故有「石虎門」之稱。這里四面環山,原來兩山接崗不分,後因軍事需要,官府命百姓鑿山開路長達50餘米,形成石門。這里形勢險要,呈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經人工修築,已可通行汽車。在香山附近,有長山, 鳳凰山、鎮山等山,如眾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軍洞(又名將軍洞)。在這些山上,要數長山頂上藏軍洞最多。最大的藏軍洞可容兵千餘,洞內有灶間、會議室、貯藏室、兵器庫等,向來有「江甫長城」之稱!出江陰東門,可遠遠望見築在鳳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台周圍十丈見方,高百米,烽火台又名烽火墩,最初建於春秋期間。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傳春秋時期,山上桃樹漫山遍野,如雲霞燦爛。崗西有一大澗,澗頂有一泉口,終年噴水不斷。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花瓣飄落溪中,隨水飄流,大有"落英繽紛」的詩情畫意。藏軍洞、烽火台、桃花澗等古跡尚存,被列為張家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2月以後,甫沙眾多小山坡上,陸續發現4座古墓葬,其中漢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於長山東麓,距地面約15米左右。出土漢墓中有神獸銅鏡、陶罐等文物。3座漢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壺,兩對雙耳環的越容瓷瓶獸足瓷香爐、瓷碗、雙紐帶柄銅鏡、小方銅鏡、八花形銘文銅鏡等文物。據記載: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銘文銅鏡出自廣東。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鄉長山一帶,北臨長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線上的重鎮!這些閃爍著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沒了千年,幾乎被人遺忘,近年來,因張家港對世界開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為新興的海港圍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項鏈」。
香山寺
坐落於香山東南之巔,約建於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歷史上有「佛門聖地」之稱。歷史的滄桑,原寺早已湮沒。1993年3月,經張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記,並開放佛教活動場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於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剎已初具規模。山門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門上方的「香山寺」匾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仆初手書。從山門向上攀登,跨過45級花崗岩台階,就進入飛檐斗角、威嚴肅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級登攀,就是規模宏偉、氣勢非凡的大雄寶殿。這是一座雙層樓閣式的大型建築。殿東西長21米,南北寬13.8米,背高15.5米,建築面積282平方米。黃牆、紅窗、雕梁畫棟,造型格式依照蘇州市靈岩寺的大雄寶殿。大殿規模在江南一帶可稱首屈一指。香山寺總體規劃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總投資6000萬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後,至2002年繼續建造七級寶塔1座及達摩殿、觀音殿、藏經殿、僧房等配殿。寺內設東、西兩花園,園內建有放生池、假山帶、功德亭等。為方便信徒、遊人和觀光者,還建有佛光山莊、素齋館、宿舍樓等。寺內干凈整潔,綠樹成蔭。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後左右種有各種樹木、草坪,四季鮮花怒放,環境宜人。各殿堂層層疊疊,從各方向看均煞是雄偉。該寺佔地約10畝,小巧玲瓏,燒香拜佛者及旅遊者逐年增加。現有出家僧人7名,負責人是法禪。香山寺以名山名剎之名屹立於祖國江南的寺廟之林,成為鑲嵌在香山之巔的一顆永放光華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東麓,佔地2.6公頃,1992年清明節前竣工落成。陵園面向正方,三面環山,翠竹抱碑。陵園的正面,豎立著高8.7米、寬15.4米的石碑坊,坊頂刻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題寫的「香山陵」匾額。中有1座長20米、寬8米的拱形三孔橋,氣貫長虹,名「貫虹橋」,橋的兩側矗立著兩座群雕,一座是「沙洲農民暴動紀念標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兩側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著革命烈士名錄、事跡介紹、照片和部分實物。園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寬1.8米,頂呈矩形的烈士紀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弔唁台,由4000多塊金山石鋪築而成。碑後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暨陽湖生態園
暨陽湖生態園區位於張家港市的南城區,規劃總面積為4.41平方公里,其中暨陽湖水面面積約為0.7平方公里。2000年利用修建沿江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機會,開挖了人工湖---取名暨陽湖。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態環境,利用人工湖,環湖造景造勢,開發暨陽湖生態化園區。
2002年暨陽湖生態園區的總體規劃採取國際化招標,後由美國HILL景觀公司中標設計。園區總體功能定位是: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利用生態技術,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建成集休閑、娛樂、度假和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2003年上半年,經過經心的籌備和規劃設計,暨陽湖生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啟動。與此同時,征地、拆遷、安置、綠化、安置房建設等工作也都同步實施、立體推進。目前,整個生態園區1.56平方公里中心景觀區已初步形成,園區基本框架已經拉開。主要完成了暨陽湖湖體工程並蓄水3.6米,完成兩條主要道路(暨陽湖大道和湖濱大道可施工段)、暨陽湖大橋、濕地大橋及假日廣場上道路、橋梁等基礎建設;完成60畝野生島建設及綠化,完成百米音樂噴泉、沙灘棧橋、假日廣場60萬平方米綠化等景觀工程;完成假日公園度假區、湖濱高檔住宅區兩塊土地的拍賣,並將於2005年逐步啟動住宅小區的。同時配套建設的兩個安置小區也已基本建成,完成安置房建設近45萬平方米,已入住安置百姓1330套。目前,整個暨陽湖生態園區的各項建設已全面啟動,生態濕地、水體循環、中心休閑娛樂項目及高檔住宅區等工程都在按原計劃有序推進,2008年已經把這個生態園建設完成。
梁豐生態園
梁豐生態園位於東二環路西側、沙洲東路南側,面積1200畝,總投資3億元。工程於2004年9月28日開工建設,於2006年5月1日建成開放。公園設計以人為本,以生態理念為指導,運用生態環保的技術手段,通過綠化、水系、園林小品創造出生動的自然環境,形成一個集休閑、觀光、健身、娛樂、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具有現代園林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圍的綜合性城市公園。
公園以鄉土樹種為主,注重品種的多樣性,突出「植物公園」理念,建設形成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共種植植物達1400多個品種,種植各類喬木11000餘株,其中大喬木1025棵。建有松園、竹園、梅園、薔薇園、百果園、玉蘭園、盆景園(牡丹園)、槭樹園、櫻花園、桂花園、熱帶植物園、水生植物園等12個專類園,還建有遊客中心,餐廳、茶室、小木屋、親水棧道、水陸游樂設施等各類遊憩服務設施。
梁豐生態園富有文化歷史內涵。梁代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在暨陽之墟建立梁豐縣,縣治楊舍鎮。公園取名「梁豐」二字為國土廣闊,物產豐饒之祥意。園內橋梁古樸與現代並存,形式多樣,以楊舍城堡歷史為背景而冠以名稱,其中尤以青龍古橋重建而引以自豪。公園主島為梁洲,劉海、高明、浮山、登瀛等四島環繞周圍,寓意我市未來一城四區的行政規劃布局。
梁豐生態園景觀豐富。園內山水相依,河流四面環通,園路縱橫交錯,地勢此起彼伏,亭台樓軒相望,曲徑幽深,溪流潺潺,林木旺盛,花草繁多。凡景點名稱均以石刻,並有詩詞、簡文相輔,以文會友,自得其樂。

⑷ 張家港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家港市區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佔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 36.6米。山體呈菱形狀,由大、小香山組成,為全市之冠。北坡險峻,南坡平緩,頂部開闊,素有江南名山之譽。清康熙《江陰縣志》中贊:「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於他山。」 山上長有成片的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園,品種多樣的野生葯材遍及全山。樹木覆蓋率達87%,山草覆蓋率為100%。 香山,因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風光秀麗,人文資源豐富,加上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歷來吸引文人墨客來此觀光賞游,宋代詩人蘇東坡游香山時曾為梅花堂題匾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為這里的山、水風光留下了詩詞、賦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贊嘆曰:「千年跡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夢亦香,可謂不負此山矣!」 香山有廣為人知的「十八景」:釣魚台、采香徑、梅花堂、洗硯池、石虎門、聖過潭、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聽松吟、桃花澗、聖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歸雲洞、烽火墩、藏軍洞。然歲月流逝,滄桑巨變,傳說中的大部分景點已盪然無存。 1993年開始經市鎮兩級政府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點建成並對外開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縱覽長江、碼頭、保稅區的望江亭;有怪石叢生、山勢險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錦、香草滿坡、相傳吳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徑;有徐霞客稱為「九天風雨、三峽波濤、觀斯盡矣」的桃花澗,還有聖過潭、滴血岩、仙牛背、聽松吟等一批天然景區。著名書法家沈鵬、沙曼翁等20多人為景點題名或書寫詩文。 1995年,投資6000萬元、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廟——香山寺建成。該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樸、典雅、富有氣派的廟宇群組成。寺內塑一尊高1.5米、凈重1.5噸的玉佛及由台北佛佗教育基金會會長徐業鴻贈送的《大藏經》一部計1718卷。1999年10月,香山寺素齋館落成開業,成為全市首家素齋館。 自古以來,香山就是有名的風景旅遊勝地,「香山十八景」 名聞遐邇,有大禹王、姜尚;吳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元代張士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極具價值的人文資源,有藏軍洞、烽火台等軍事文化遺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動場所。它以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在蘇南眾山中獨領風騷。尤其登高遠眺,長江美景和張家港全景盡攬眼底,極目天舒,令人進入一番別有風味的意境。南沙還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具有八千年歷史的東山村古遺址,是著名的文學、音樂、教育家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的誕生地。 近年來,隨著不斷加大對香山旅遊風景區基礎建設的投入,交通衛生、通訊、電力等設施配套齊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遊風景區為品牌,商貿、旅遊、服務、房地產聯動發展的新格局。隨著全市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加快旅遊景點建設開發已成為全市三產經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香山旅遊風景區開發已列入全市旅遊整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 桃花澗 位於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香山左崗有澗數十丈,夾澗緋桃四植,名桃花澗。」澗從上至下,縱貫青龍崗,全長約800多米。澗水源頭出自山頂泉眼,常年不涸,現為中峰之巔的天然湖泊鹿女湖。從峰巔俯視桃花澗全景,整條山澗蜿蜒曲折,影影綽綽,掩映在濃綠覆蓋之中;澗左右兩側的幾道龍崗逶迤磅礴,向下匯聚到桃花澗山口交匯之處,山隨溪轉,宛如一朵盛開的桃花。當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覽桃花澗,兩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澗,氣勢磅礴,猶如三峽波濤。從桃花澗山口東行數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澗。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現已對遊人開放,洞高約2米,深200餘米,沿壁光滑濕潤,縫隙處有泉珠滴落,鏗然有聲。同桃花澗一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條長長的山澗,名叫南桃花澗。此澗緊靠聽松吟,與小香山梅花堂遙遙相對。此澗雖比不上北澗怪石林立、激流飛瀑的壯觀景象,但終年碧泉流淌,潔寒甘美,夾澗草深林密,鳥語松吟,景緻極為幽雅。 采香徑 位於香山東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由麓而上,曲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雲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徑。」全徑沿山由東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長約五華里,幾乎橫貫了整個香山。徑寬一般為三尺左右,兩旁青松挺立,修篁夾道,奇花競艷麗,異草飄香,景色秀麗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徑上,小石林、聽松吟、香山寺、聖過潭等景點一一欣賞於目,難怪當年西施來到這里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連忘返。采香徑自然就吸引了眾多遊客,並由此留下許多吟詠采香徑的詩文。諸如:「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香徑寒花落,飛泉曲澗分」等。 聽松吟 位於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畝山地上滿坡松林,千株萬株,蔚然成海,氣勢極為壯觀。風來時,一枝動百枝搖,莽莽林海松濤涌動,巨浪翻卷,競搖成一個巨大的音樂場。民國年間,中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回故鄉省親,也專門游覽聽松吟,而後激發了創作靈感,其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情愫一脈,不知傾倒了多少聽眾,成為百世絕唱。聽松吟曾遭受歷史浩劫,解放後,人民政府倡導植樹造林,經過數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綠裝,聽松吟又煥發出勃勃生機。 聖過潭 又名舜過潭,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東南途經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覺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劍拓成潭,故名舜過潭。位於香山頂峰中部。潭大體呈圓形,直徑約2米,四周皆由山石圍成,看上去就彷彿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長有無屁股螺螄,成為香山一奇。 藏軍洞 位於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有一石板蓋頂的洞口,約80厘米見方,這就是香山著名古跡——藏軍洞。據史料記載,香山藏軍洞最早大約建於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稱霸於諸侯,攻越伐楚,大動干戈,出於攻防戰術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軍洞發現大量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徵的幾何紋陶器和紅陶器,證實了這一歷史記載。據考證,藏軍洞為坑道式A字型結構,上窄下寬,兩壁皆用塊石壘徹而成,內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間寬4—5米,東西之向呈隧道形,進深25米。香山藏軍洞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一是每3座藏軍洞編成一組,成品字形排列,較為規則,共有9組,且每組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這是其它地方藏軍洞所沒有的;二是洞內隧道走向與山勢走向平行,士兵從左右進出,不從前後進出,而其它地方洞內隧道則大都與山勢走向呈垂直狀態;三是別的山上的藏軍洞一般都構築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軍洞高居山峰之巔,成居高臨下之勢;四是香山藏軍洞在「江南長城」中距離長江最近,這可能與香山歷來被視作江海門戶的重要戰略位置有關。香山藏軍洞經適當加工整理後,現已恢復當初建造時的模樣與擺設,並對外開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處,初建於宋代。相傳蘇東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陰友人葛氏邀請,曾數度來梅花堂怡情養生,並題書梅花堂匾額。堂後洗硯池,因東坡洗硯而得名。由於緊靠大小香山間的石虎門古戰場,梅花堂一度遭到戰火破壞。明朝末年,愛山成癖的徐應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並在山上廣植梅竹。清風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觴詠為樂,共賞良辰美景。徐霞客沒有忘情於這段有意義的生活經歷,特寫下5首詩歌並1篇長序,以作紀念。隨著時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後期,梅花堂和洗硯池均已湮沒,四周梅花亦漸漸稀少。近年來,市鎮兩級政府採取措施開發香山旅遊資源,梅花堂和洗硯池列入旅遊發展規劃中。新的梅花堂是5間仿古建築,正堂題額集東坡手筆,堂內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書畫詩文,讓旅遊人們從觀光中受到華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臨近張家港港口的南沙鄉,由於山多景勝,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說。清聖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後,又相繼增補十景,稱「南沙十八景」。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從香山灣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徑」。采香徑從香山西北坡起至東南麓止,長約5里,相傳是春秋吳王夫差偕西施及嬪妃玩樂的地方,建育「采香禪院」作行宮。 目前,采香徑下段已被開山採石所截斷,上段路還在。山上雜樹叢生,烏鳴林蔭,峰迴路轉,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與小香山之分。在兩山銜接處,陡似峭壁,形成石門。因遠看似一猛虎張口守隘,故有「石虎門」之稱。這里四面環山,原來兩山接崗不分,後因軍事需要,官府命百姓鑿山開路長達50餘米,形成石門。這里形勢險要,呈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經人工修築,已可通行汽車。在香山附近,有長山, 鳳凰山、鎮山等山,如眾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軍洞(又名將軍洞)。在這些山上,要數長山頂上藏軍洞最多。最大的藏軍洞可容兵千餘,洞內有灶間、會議室、貯藏室、兵器庫等,向來有「江甫長城」之稱!出江陰東門,可遠遠望見築在鳳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台周圍十丈見方,高百米,烽火台又名烽火墩,最初建於春秋期間。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傳春秋時期,山上桃樹漫山遍野,如雲霞燦爛。崗西有一大澗,澗頂有一泉口,終年噴水不斷。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花瓣飄落溪中,隨水飄流,大有"落英繽紛」的詩情畫意。藏軍洞、烽火台、桃花澗等古跡尚存,被列為張家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2月以後,甫沙眾多小山坡上,陸續發現4座古墓葬,其中漢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於長山東麓,距地面約15米左右。出土漢墓中有神獸銅鏡、陶罐等文物。3座漢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壺,兩對雙耳環的越容瓷瓶獸足瓷香爐、瓷碗、雙紐帶柄銅鏡、小方銅鏡、八花形銘文銅鏡等文物。據記載: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銘文銅鏡出自廣東。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鄉長山一帶,北臨長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線上的重鎮!這些閃爍著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沒了千年,幾乎被人遺忘,近年來,因張家港對世界開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為新興的海港圍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項鏈」。 香山寺 坐落於香山東南之巔,約建於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歷史上有「佛門聖地」之稱。歷史的滄桑,原寺早已湮沒。1993年3月,經張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記,並開放佛教活動場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於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剎已初具規模。山門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門上方的「香山寺」匾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仆初手書。從山門向上攀登,跨過45級花崗岩台階,就進入飛檐斗角、威嚴肅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級登攀,就是規模宏偉、氣勢非凡的大雄寶殿。這是一座雙層樓閣式的大型建築。殿東西長21米,南北寬13.8米,背高15.5米,建築面積282平方米。黃牆、紅窗、雕梁畫棟,造型格式依照蘇州市靈岩寺的大雄寶殿。大殿規模在江南一帶可稱首屈一指。香山寺總體規劃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總投資6000萬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後,至2002年繼續建造七級寶塔1座及達摩殿、觀音殿、藏經殿、僧房等配殿。寺內設東、西兩花園,園內建有放生池、假山帶、功德亭等。為方便信徒、遊人和觀光者,還建有佛光山莊、素齋館、宿舍樓等。寺內干凈整潔,綠樹成蔭。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後左右種有各種樹木、草坪,四季鮮花怒放,環境宜人。各殿堂層層疊疊,從各方向看均煞是雄偉。該寺佔地約10畝,小巧玲瓏,燒香拜佛者及旅遊者逐年增加。現有出家僧人7名,負責人是法禪。香山寺以名山名剎之名屹立於祖國江南的寺廟之林,成為鑲嵌在香山之巔的一顆永放光華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東麓,佔地2.6公頃,1992年清明節前竣工落成。陵園面向正方,三面環山,翠竹抱碑。陵園的正面,豎立著高8.7米、寬15.4米的石碑坊,坊頂刻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題寫的「香山陵」匾額。中有1座長20米、寬8米的拱形三孔橋,氣貫長虹,名「貫虹橋」,橋的兩側矗立著兩座群雕,一座是「沙洲農民暴動紀念標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兩側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著革命烈士名錄、事跡介紹、照片和部分實物。園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寬1.8米,頂呈矩形的烈士紀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弔唁台,由4000多塊金山石鋪築而成。碑後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暨陽湖生態園 暨陽湖生態園區位於張家港市的南城區,規劃總面積為4.41平方公里,其中暨陽湖水面面積約為0.7平方公里。2000年利用修建沿江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機會,開挖了人工湖---取名暨陽湖。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態環境,利用人工湖,環湖造景造勢,開發暨陽湖生態化園區。 2002年暨陽湖生態園區的總體規劃採取國際化招標,後由美國HILL景觀公司中標設計。園區總體功能定位是: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利用生態技術,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建成集休閑、娛樂、度假和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2003年上半年,經過經心的籌備和規劃設計,暨陽湖生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啟動。與此同時,征地、拆遷、安置、綠化、安置房建設等工作也都同步實施、立體推進。目前,整個生態園區1.56平方公里中心景觀區已初步形成,園區基本框架已經拉開。主要完成了暨陽湖湖體工程並蓄水3.6米,完成兩條主要道路(暨陽湖大道和湖濱大道可施工段)、暨陽湖大橋、濕地大橋及假日廣場上道路、橋梁等基礎建設;完成60畝野生島建設及綠化,完成百米音樂噴泉、沙灘棧橋、假日廣場60萬平方米綠化等景觀工程;完成假日公園度假區、湖濱高檔住宅區兩塊土地的拍賣,並將於2005年逐步啟動住宅小區的。同時配套建設的兩個安置小區也已基本建成,完成安置房建設近45萬平方米,已入住安置百姓1330套。目前,整個暨陽湖生態園區的各項建設已全面啟動,生態濕地、水體循環、中心休閑娛樂項目及高檔住宅區等工程都在按原計劃有序推進,2008年已經把這個生態園建設完成。 梁豐生態園 梁豐生態園位於東二環路西側、沙洲東路南側,面積1200畝,總投資3億元。工程於2004年9月28日開工建設,於2006年5月1日建成開放。公園設計以人為本,以生態理念為指導,運用生態環保的技術手段,通過綠化、水系、園林小品創造出生動的自然環境,形成一個集休閑、觀光、健身、娛樂、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具有現代園林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圍的綜合性城市公園。 公園以鄉土樹種為主,注重品種的多樣性,突出「植物公園」理念,建設形成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共種植植物達1400多個品種,種植各類喬木11000餘株,其中大喬木1025棵。建有松園、竹園、梅園、薔薇園、百果園、玉蘭園、盆景園(牡丹園)、槭樹園、櫻花園、桂花園、熱帶植物園、水生植物園等12個專類園,還建有遊客中心,餐廳、茶室、小木屋、親水棧道、水陸游樂設施等各類遊憩服務設施。 梁豐生態園富有文化歷史內涵。梁代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在暨陽之墟建立梁豐縣,縣治楊舍鎮。公園取名「梁豐」二字為國土廣闊,物產豐饒之祥意。園內橋梁古樸與現代並存,形式多樣,以楊舍城堡歷史為背景而冠以名稱,其中尤以青龍古橋重建而引以自豪。公園主島為梁洲,劉海、高明、浮山、登瀛等四島環繞周圍,寓意我市未來一城四區的行政規劃布局。 梁豐生態園景觀豐富。園內山水相依,河流四面環通,園路縱橫交錯,地勢此起彼伏,亭台樓軒相望,曲徑幽深,溪流潺潺,林木旺盛,花草繁多。凡景點名稱均以石刻,並有詩詞、簡文相輔,以文會友,自得其樂。

⑸ 株洲經仕桂花園房子能否辦理房產證

房產證可以自己辦理嗎?
對於辦理房產證,如果證件資料齊全的話,個人是可以辦房產證的。
1、當確定開發商已經進行初始登記;,即完成大確權:開發商辦理初始登記;是您辦理房產證的必要前提條件。根據《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34條的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60日內,將需要由其提供的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的資料報送房屋所在地房地產主管部門。

2、我們要到管理部門領取《房屋(地)所有權登記申請表》:這個填寫好之後需要開發商簽字蓋章。有的時候開發商手中會有現成的蓋好章的表格,只需到開發商處領取並填寫就行了,省去奔波之苦。
3、要拿測繪圖(表):可能有三種情況,第1種是到開發商指定的房屋面積計量站申請並領取測繪圖;第2種是帶身份證直接到開發商處領取就行,這一種比較簡便;第三種是向登記部門申請對房屋面積進行測繪,這種情況己經比較少見。
4、需要填寫表格、蓋章、領取相關文件:填好表格後,找開發商簽字蓋章,並領取其他必要的申請文件。這些文件包括購房合同、房屋結算單、大房產證復印件等。填寫好的申請表需要請開發商審核並蓋章。
5、要繳納公共維修基金、契稅:繳納的方法,可以詢問開發商或代理公司的辦事人員。公共維修基金一般由房產所在地區的小區辦收取,部分城市已經開始由銀行代收公共維修基金。
房產證可以自己辦理嗎?
辦理房產證需要哪些材料?
辦理房產證要的材料:申請表;房屋買賣合同;簽訂預售合同的買賣雙方關於房號、房屋實測面積和房價結算的確認書;測繪表、房屋登記表、分戶平面圖兩份;專項維修資金專用收據;契稅完稅或減憑證;購房者身份證明(復印件核對原件);房屋共有的提交共有協議;銀行的提前還貸證明。

⑹ 請問湖南常德西洞庭城市家園.和桂花園的房價是多少.那個好一點.步行街前景怎樣.

我在西洞庭城市家園(步行街)有一個門面,30個平方。6000元一個平方.

⑺ 張家港好玩嗎

旅遊香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張家港市西陲南沙鎮境內,西接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和江陰市區,北靠國際貿易商港張家港港和全國唯一的內河港型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的張楊路,與長江邊的長山、巫山相對,南傍東橫河,與稷山相望。東距張家港市區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佔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 36.6米。山體呈菱形狀,由大、小香山組成,為全市之冠。北坡險峻,南坡平緩,頂部開闊,素有江南名山之譽。清康熙《江陰縣志》中贊:「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於他山。」
山上長有成片的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園,品種多樣的野生葯材遍及全山。樹木覆蓋率達87%,山草覆蓋率為100%。 香山,因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風光秀麗,人文資源豐富,加上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歷來吸引文人墨客來此觀光賞游,宋代詩人蘇東坡游香山時曾為梅花堂題匾額;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為這里的山、水風光留下了詩詞、賦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贊嘆曰:「千年跡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夢亦香,可謂不負此山矣!」
香山有廣為人知的「十八景」:釣魚台、采香徑、梅花堂、洗硯池、石虎門、聖過潭、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聽松吟、桃花澗、聖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歸雲洞、烽火墩、藏軍洞。然歲月流逝,滄桑巨變,傳說中的大部分景點已盪然無存。
1993年開始經市鎮兩級政府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點建成並對外開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縱覽長江、碼頭、保稅區的望江亭;有怪石叢生、山勢險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錦、香草滿坡、相傳吳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徑;有徐霞客稱為「九天風雨、三峽波濤、觀斯盡矣」的桃花澗,還有聖過潭、滴血岩、仙牛背、聽松吟等一批天然景區。著名書法家沈鵬、沙曼翁等20多人為景點題名或書寫詩文。
1995年,投資6000萬元、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廟——香山寺建成。該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樸、典雅、富有氣派的廟宇群組成。寺內塑一尊高1.5米、凈重1.5噸的玉佛及由台北佛佗教育基金會會長徐業鴻贈送的《大藏經》一部計1718卷。1999年10月,香山寺素齋館落成開業,成為全市首家素齋館。
自古以來,香山就是有名的風景旅遊勝地,「香山十八景」 名聞遐邇,有大禹王、姜尚;吳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元代張士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極具價值的人文資源,有藏軍洞、烽火台等軍事文化遺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動場所。它以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在蘇南眾山中獨領風騷。尤其登高遠眺,長江美景和張家港全景盡攬眼底,極目天舒,令人進入一番別有風味的意境。南沙還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具有八千年歷史的東山村古遺址,是著名的文學、音樂、教育家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的誕生地。
近年來,隨著不斷加大對香山旅遊風景區基礎建設的投入,交通衛生、通訊、電力等設施配套齊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遊風景區為品牌,商貿、旅遊、服務、房地產聯動發展的新格局。隨著全市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加快旅遊景點建設開發已成為全市三產經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香山旅遊風景區開發已列入全市旅遊整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
桃花澗
位於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香山左崗有澗數十丈,夾澗緋桃四植,名桃花澗。」澗從上至下,縱貫青龍崗,全長約800多米。澗水源頭出自山頂泉眼,常年不涸,現為中峰之巔的天然湖泊鹿女湖。從峰巔俯視桃花澗全景,整條山澗蜿蜒曲折,影影綽綽,掩映在濃綠覆蓋之中;澗左右兩側的幾道龍崗逶迤磅礴,向下匯聚到桃花澗山口交匯之處,山隨溪轉,宛如一朵盛開的桃花。當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覽桃花澗,兩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澗,氣勢磅礴,猶如三峽波濤。從桃花澗山口東行數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澗。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現已對遊人開放,洞高約2米,深200餘米,沿壁光滑濕潤,縫隙處有泉珠滴落,鏗然有聲。同桃花澗一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條長長的山澗,名叫南桃花澗。此澗緊靠聽松吟,與小香山梅花堂遙遙相對。此澗雖比不上北澗怪石林立、激流飛瀑的壯觀景象,但終年碧泉流淌,潔寒甘美,夾澗草深林密,鳥語松吟,景緻極為幽雅。
采香徑
位於香山東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由麓而上,曲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雲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徑。」全徑沿山由東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長約五華里,幾乎橫貫了整個香山。徑寬一般為三尺左右,兩旁青松挺立,修篁夾道,奇花競艷麗,異草飄香,景色秀麗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徑上,小石林、聽松吟、香山寺、聖過潭等景點一一欣賞於目,難怪當年西施來到這里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連忘返。采香徑自然就吸引了眾多遊客,並由此留下許多吟詠采香徑的詩文。諸如:「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香徑寒花落,飛泉曲澗分」等。
聽松吟
位於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畝山地上滿坡松林,千株萬株,蔚然成海,氣勢極為壯觀。風來時,一枝動百枝搖,莽莽林海松濤涌動,巨浪翻卷,競搖成一個巨大的音樂場。民國年間,中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回故鄉省親,也專門游覽聽松吟,而後激發了創作靈感,其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情愫一脈,不知傾倒了多少聽眾,成為百世絕唱。聽松吟曾遭受歷史浩劫,解放後,人民政府倡導植樹造林,經過數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綠裝,聽松吟又煥發出勃勃生機。
聖過潭
又名舜過潭,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東南途經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覺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劍拓成潭,故名舜過潭。位於香山頂峰中部。潭大體呈圓形,直徑約2米,四周皆由山石圍成,看上去就彷彿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長有無屁股螺螄,成為香山一奇。
藏軍洞
位於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有一石板蓋頂的洞口,約80厘米見方,這就是香山著名古跡——藏軍洞。據史料記載,香山藏軍洞最早大約建於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稱霸於諸侯,攻越伐楚,大動干戈,出於攻防戰術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軍洞發現大量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徵的幾何紋陶器和紅陶器,證實了這一歷史記載。據考證,藏軍洞為坑道式A字型結構,上窄下寬,兩壁皆用塊石壘徹而成,內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間寬4—5米,東西之向呈隧道形,進深25米。香山藏軍洞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一是每3座藏軍洞編成一組,成品字形排列,較為規則,共有9組,且每組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這是其它地方藏軍洞所沒有的;二是洞內隧道走向與山勢走向平行,士兵從左右進出,不從前後進出,而其它地方洞內隧道則大都與山勢走向呈垂直狀態;三是別的山上的藏軍洞一般都構築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軍洞高居山峰之巔,成居高臨下之勢;四是香山藏軍洞在「江南長城」中距離長江最近,這可能與香山歷來被視作江海門戶的重要戰略位置有關。香山藏軍洞經適當加工整理後,現已恢復當初建造時的模樣與擺設,並對外開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處,初建於宋代。相傳蘇東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陰友人葛氏邀請,曾數度來梅花堂怡情養生,並題書梅花堂匾額。堂後洗硯池,因東坡洗硯而得名。由於緊靠大小香山間的石虎門古戰場,梅花堂一度遭到戰火破壞。明朝末年,愛山成癖的徐應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並在山上廣植梅竹。清風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觴詠為樂,共賞良辰美景。徐霞客沒有忘情於這段有意義的生活經歷,特寫下5首詩歌並1篇長序,以作紀念。隨著時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後期,梅花堂和洗硯池均已湮沒,四周梅花亦漸漸稀少。近年來,市鎮兩級政府採取措施開發香山旅遊資源,梅花堂和洗硯池列入旅遊發展規劃中。新的梅花堂是5間仿古建築,正堂題額集東坡手筆,堂內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書畫詩文,讓旅遊人們從觀光中受到華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臨近張家港港口的南沙鄉,由於山多景勝,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說。清聖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後,又相繼增補十景,稱「南沙十八景」。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從香山灣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徑」。采香徑從香山西北坡起至東南麓止,長約5里,相傳是春秋吳王夫差偕西施及嬪妃玩樂的地方,建育「采香禪院」作行宮。
目前,采香徑下段已被開山採石所截斷,上段路還在。山上雜樹叢生,烏鳴林蔭,峰迴路轉,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與小香山之分。在兩山銜接處,陡似峭壁,形成石門。因遠看似一猛虎張口守隘,故有「石虎門」之稱。這里四面環山,原來兩山接崗不分,後因軍事需要,官府命百姓鑿山開路長達50餘米,形成石門。這里形勢險要,呈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經人工修築,已可通行汽車。在香山附近,有長山, 鳳凰山、鎮山等山,如眾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軍洞(又名將軍洞)。在這些山上,要數長山頂上藏軍洞最多。最大的藏軍洞可容兵千餘,洞內有灶間、會議室、貯藏室、兵器庫等,向來有「江甫長城」之稱!出江陰東門,可遠遠望見築在鳳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台周圍十丈見方,高百米,烽火台又名烽火墩,最初建於春秋期間。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傳春秋時期,山上桃樹漫山遍野,如雲霞燦爛。崗西有一大澗,澗頂有一泉口,終年噴水不斷。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花瓣飄落溪中,隨水飄流,大有"落英繽紛」的詩情畫意。藏軍洞、烽火台、桃花澗等古跡尚存,被列為張家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2月以後,甫沙眾多小山坡上,陸續發現4座古墓葬,其中漢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於長山東麓,距地面約15米左右。出土漢墓中有神獸銅鏡、陶罐等文物。3座漢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壺,兩對雙耳環的越容瓷瓶獸足瓷香爐、瓷碗、雙紐帶柄銅鏡、小方銅鏡、八花形銘文銅鏡等文物。據記載: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銘文銅鏡出自廣東。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鄉長山一帶,北臨長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線上的重鎮!這些閃爍著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沒了千年,幾乎被人遺忘,近年來,因張家港對世界開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為新興的海港圍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項鏈」。
香山寺
坐落於香山東南之巔,約建於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歷史上有「佛門聖地」之稱。歷史的滄桑,原寺早已湮沒。1993年3月,經張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記,並開放佛教活動場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於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剎已初具規模。山門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門上方的「香山寺」匾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仆初手書。從山門向上攀登,跨過45級花崗岩台階,就進入飛檐斗角、威嚴肅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級登攀,就是規模宏偉、氣勢非凡的大雄寶殿。這是一座雙層樓閣式的大型建築。殿東西長21米,南北寬13.8米,背高15.5米,建築面積282平方米。黃牆、紅窗、雕梁畫棟,造型格式依照蘇州市靈岩寺的大雄寶殿。大殿規模在江南一帶可稱首屈一指。香山寺總體規劃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總投資6000萬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後,至2002年繼續建造七級寶塔1座及達摩殿、觀音殿、藏經殿、僧房等配殿。寺內設東、西兩花園,園內建有放生池、假山帶、功德亭等。為方便信徒、遊人和觀光者,還建有佛光山莊、素齋館、宿舍樓等。寺內干凈整潔,綠樹成蔭。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後左右種有各種樹木、草坪,四季鮮花怒放,環境宜人。各殿堂層層疊疊,從各方向看均煞是雄偉。該寺佔地約10畝,小巧玲瓏,燒香拜佛者及旅遊者逐年增加。現有出家僧人7名,負責人是法禪。香山寺以名山名剎之名屹立於祖國江南的寺廟之林,成為鑲嵌在香山之巔的一顆永放光華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東麓,佔地2.6公頃,1992年清明節前竣工落成。陵園面向正方,三面環山,翠竹抱碑。陵園的正面,豎立著高8.7米、寬15.4米的石碑坊,坊頂刻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題寫的「香山陵」匾額。中有1座長20米、寬8米的拱形三孔橋,氣貫長虹,名「貫虹橋」,橋的兩側矗立著兩座群雕,一座是「沙洲農民暴動紀念標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兩側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著革命烈士名錄、事跡介紹、照片和部分實物。園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寬1.8米,頂呈矩形的烈士紀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弔唁台,由4000多塊金山石鋪築而成。碑後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暨陽湖生態園
暨陽湖生態園區位於張家港市的南城區,規劃總面積為4.41平方公里,其中暨陽湖水面面積約為0.7平方公里。2000年利用修建沿江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機會,開挖了人工湖---取名暨陽湖。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態環境,利用人工湖,環湖造景造勢,開發暨陽湖生態化園區。
2002年暨陽湖生態園區的總體規劃採取國際化招標,後由美國HILL景觀公司中標設計。園區總體功能定位是: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利用生態技術,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建成集休閑、娛樂、度假和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2003年上半年,經過經心的籌備和規劃設計,暨陽湖生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啟動。與此同時,征地、拆遷、安置、綠化、安置房建設等工作也都同步實施、立體推進。目前,整個生態園區1.56平方公里中心景觀區已初步形成,園區基本框架已經拉開。主要完成了暨陽湖湖體工程並蓄水3.6米,完成兩條主要道路(暨陽湖大道和湖濱大道可施工段)、暨陽湖大橋、濕地大橋及假日廣場上道路、橋梁等基礎建設;完成60畝野生島建設及綠化,完成百米音樂噴泉、沙灘棧橋、假日廣場60萬平方米綠化等景觀工程;完成假日公園度假區、湖濱高檔住宅區兩塊土地的拍賣,並將於2005年逐步啟動住宅小區的。同時配套建設的兩個安置小區也已基本建成,完成安置房建設近45萬平方米,已入住安置百姓1330套。目前,整個暨陽湖生態園區的各項建設已全面啟動,生態濕地、水體循環、中心休閑娛樂項目及高檔住宅區等工程都在按原計劃有序推進,2008年已經把這個生態園建設完成。
梁豐生態園
梁豐生態園位於東二環路西側、沙洲東路南側,面積1200畝,總投資3億元。工程於2004年9月28日開工建設,於2006年5月1日建成開放。公園設計以人為本,以生態理念為指導,運用生態環保的技術手段,通過綠化、水系、園林小品創造出生動的自然環境,形成一個集休閑、觀光、健身、娛樂、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具有現代園林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圍的綜合性城市公園。
公園以鄉土樹種為主,注重品種的多樣性,突出「植物公園」理念,建設形成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共種植植物達1400多個品種,種植各類喬木11000餘株,其中大喬木1025棵。建有松園、竹園、梅園、薔薇園、百果園、玉蘭園、盆景園(牡丹園)、槭樹園、櫻花園、桂花園、熱帶植物園、水生植物園等12個專類園,還建有遊客中心,餐廳、茶室、小木屋、親水棧道、水陸游樂設施等各類遊憩服務設施。
梁豐生態園富有文化歷史內涵。梁代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在暨陽之墟建立梁豐縣,縣治楊舍鎮。公園取名「梁豐」二字為國土廣闊,物產豐饒之祥意。園內橋梁古樸與現代並存,形式多樣,以楊舍城堡歷史為背景而冠以名稱,其中尤以青龍古橋重建而引以自豪。公園主島為梁洲,劉海、高明、浮山、登瀛等四島環繞周圍,寓意我市未來一城四區的行政規劃布局。
梁豐生態園景觀豐富。園內山水相依,河流四面環通,園路縱橫交錯,地勢此起彼伏,亭台樓軒相望,曲徑幽深,溪流潺潺,林木旺盛,花草繁多。凡景點名稱均以石刻,並有詩詞、簡文相輔,以文會友,自得其樂。

⑻ 南京鍾山風景區的套票是多少錢 都包括那些景區

一、鍾山風景區主要還是中山陵景區和明孝陵景區,中山陵景區票價是80元/人,其中包括:
中山陵:博愛牌坊 | 陵門 | 碑亭 | 中山墓 | 流徽榭 | 仰止亭 | 孝經鼎 | 行健亭 | 光化亭 |
孫中山紀念館:藏經樓 | 中山書院 |
靈谷寺:紅山門 | 靈谷寺 | 靈谷塔 | 無梁殿 | 民國革命陣亡將士碑坊 | 萬工池 | 靈響亭 | 松風閣 | 飛來剪 | 萬株桂花園 | 志公殿 | 寶公塔 | 三絕碑 | 鄧演達烈士墓 | 譚延闓墓 | 音樂台
也就是三個具體的景點:中山陵、靈谷寺、孫中山紀念館;
明孝陵景區票價是70元/人,其中包括:
明朝第一陵——明孝陵 | 天下第一神道——明孝陵神道 | 王安石讀書處——定林山莊 | 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碑林 | 紫霞湖| | 蔣介石墓址——正氣亭 | 中國四大賞梅勝地之一——梅花山 | 紅樓藝文苑 | 碑亭 | 東吳大帝墓——孫權故事園 | 明朝東陵——太子陵 | 廖仲愷、何香凝合葬墓
主要就是明孝陵景點為主。
中山陵和明孝陵可以買一張套票,140/人。以上景點都可以參觀。
二、總統府票價大概40元/人;棲霞山的門票因為現在是楓葉節,大概30元/人;如果天氣晴朗的化,建議可以去閱江樓看看,登高望遠,看看長江,還有大橋,感覺還是不錯的,門票40/人。
三、近來南京也算正式入冬了,下周末去看紅葉應該不錯,應該是最佳時機了。棲霞山大概一天吧,把早晚旅途都除去,建議中午野餐,呵呵。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8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0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4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9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