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目是多少厘米
⑴ 1.3毫米等於多少目
第一點,目是一個長度單位,代表在1平方英寸上以應目數的方孔的邊長。由於有網絲的存在所以目數和對應的長度不完全成線性關系,但一定是目數越高長度越小。
第二點,給你一個一般常使用的目數和長度的對應和粗算的方法。
粗算方法:25.4/目數*0.65
40目0.45mm ,60目0.3mm,80目0.2mm,100目0.15mm,120目0.125mm,150目0.1mm,180目0.088mm,200目0.074mm,250目0.065mm,300目0.05mm
⑵ 7分網眼是幾厘米眼
7指(網眼對角拉直14cm)。
漁網一指網眼是1厘米。漁網通常是用指來分孔大小的,比如(1指、2指、2指半、3指、3指半、4指、5指),1指是1厘米的,2指就是2厘米,依此類推。這個厘米長度是指漁網上正方形邊長。
1指參考捕魚范圍:白條餐魚、馬口、棒花、麥穗、船丁、蝦虎魚等。
2指參考捕魚范圍:黃顙魚、小鯽魚、大白條餐魚等。
3指參考捕魚范圍:鯽魚等(2~8兩左右)。
分類
漁網從功能上分為刺網、曳網(拖網)、圍網、建網和敷網。要求有高透明度(部分尼龍網)和強度,好的耐沖擊性、耐磨性、網目尺寸穩定性和柔軟性,適當的斷裂伸長(22%~25%)。由單絲、復絲捻線(有結網)或單絲經編織(raschel,屬無結網)、一次熱處理(固定結節)、染色和二次熱處理(固定網目尺寸)加工而成。
可以用於流網捕魚、曳網捕魚、撈魚捕魚、誘餌捕魚和定置捕魚。或成為網箱,漁籠等捕捉用品製作製造原料。
⑶ 星位、三三、小目、高目和目外是什麼意思,,詳細的介紹一下,最好有圖,
星位,屬於圍棋術語的一種。正規的圍棋棋盤形狀為正方形,上書橫豎各十九道平行線,構成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其中有九個交叉點用大黑點標識,以方便定位,這九個黑點稱之為「星」(或「星位」)。
三三,指在圍棋中於角部占據第三線與第三線的交叉點的著法,整個棋盤中有四個點是三三。
三三因為實利堅固,且有一手保角的優點,在日本新布局時期一度流行。但由於其發展性低和位置低,所以現代棋局中較少出現以三三占角的布局。三三定式數量較少。
另外,在對手以星占角時,三三是奪取角地的常見手段。在中國古代圍棋中,由於存在還棋頭規則,三三並不常見。
小目是圍棋棋盤上第三線和第四線的交叉點,一個角落有兩個,整個棋盤中共有八個位置稱作小目。(如以棋盤左上角作(1,1)算起,這八個點的座標位置分別是(3,4)(4,3)(3,16)(4,17)(16,3)(16,17)(17,4)(17,16))
高目是圍棋盤角部的某一位置,它在棋盤上的坐標是(4,5)或(5,4)。在每個角上有兩個高目,所以圍棋盤上共有八個高目位置。
目外是在圍棋中第三線與第五線的交叉點,整個棋盤中有八個點是目外。目外是開局占角的可能位置之一,使用頻率與高目接近。目外布局是指目外與高目、三三等互相配合,或連走兩手目外的布局,其特色是較重視外勢的獲取及邊上的發展。
⑷ 篩網3目半是多大
3.5目就是篩網孔徑是2.54厘米,篩網目數的計演算法則是:2.54平方厘米內有幾個孔就是幾目。
⑸ 什麼是目,一目是多少
目是指每英寸篩網上的孔眼數目。
1目=4000微米。
50目就是指每英寸上的孔眼是50個,500目就是500個,目數越高,孔眼越多。 除了表示篩網的孔眼外,它同時用於表示能夠通過篩網的粒子的粒徑,目數越高,粒徑越小。
(5)3目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目數,就是孔數,就是每英寸上的孔數目。目數越大,孔徑越小。一般來說,目數×孔徑(微米數)=15000。
比如,400目的篩網的孔徑為38微米左右;500目的篩網的孔徑是30微米左右。由於存在開孔率的問題,也就是因為編織網時用的絲的粗細的不同,不同的國家的標准也不一樣,存在美國標准、英國標准和日本標准三種;
其中英國和美國的相近,日本的差別較大。我國使用的是美國標准,也就是可用上面給出的公式計算。 美國泰勒標准篩的篩目尺寸對照表.可在下面網頁看到詳細資料.
由此定義可以看出,目數的大小決定了篩網孔徑的大小。而篩網孔徑的大小決定了所過篩粉體的最大顆粒Dmax。所以,我們可以看出,400目的拋光粉完全有可能非常細,比如只有1-2微米,也完全有可能是10微米、20微米。因為,篩網的孔徑是38微米左右。
因此,用目數來衡量拋光粉的顆粒大小是不恰當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粒徑(D10,中位徑D50,D90)來表示顆粒大小,用目數折算最大粒徑。如果大家看過日本關於磨料的標准JIS標准,就會覺得非常科學。
他們的每個號的磨料均給出了D3,D50,D97的要求,而且用不同原理的粒度測定儀時的數據是不同的。其中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舉例來說,D50是2微米的粉,D3大致是0.9微米,D97是4微號稱是2微米的粉中,小於0.9微米不能超過3%,大於4微米的不能超過3%。
這是非常嚴格的,市場上見到的絕大多數拋光粉(包括國外的)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尤其是細粉超標嚴重。
採用目數表徵拋光粉的顆粒度是有原因的。老的拋光粉廠採用的是干法球磨和干法過篩的工藝,因此就會出現300目的粉的D50大約為9微米,500目的是D50是2微米左右的情況。
⑹ 一寸等於多少厘米
因為一米等於三尺,等於30寸
一米等於100厘米
所以30寸等於100厘米
一寸等於3.33厘米
⑺ 3分管直徑是多少mm
你好
三分管直徑是10mm;所謂的一分、兩分、三分、四分、六分、一寸都是英制說法,英制將一寸分為八分,所以兩分管是8mm,四分管是15mm,六分管是20mm,八分管是25mm,在使用和選擇時別弄混了雙風管空調系統的特點與應用
雙風管系統具有全空氣空調方式的一般優點,此外還有:
(1)房間(或區域)的個別控制性能較好;
(2)同一時間內可供冷、供熱;
(3)因直接用冷、熱空氣混合,室溫調節反應極為迅速;
(4)冬季和過渡季的冷源以及夏季的熱源可以利用室外新風;
(5)因系全空氣方式,空調房間內無末端裝置,不出現水管、電氣附屬設備、過濾器等,對使用者無干擾。
其缺點為:
(1)冷熱風混合調溫有能量損失,全年送風動力較高(高速風管),運轉費高;
(2)設兩根風管,材料(含保溫)、安裝人工等初投資高;
(3)兩根風管布置難度大;
(4)不能地控制室內濕度。
雙風管系統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使用,到70年代以後直至現今,因石油危機對節能問題的重視而使用漸少。但對使用要求較高的高級辦公樓、建築造型及功能復雜、冷熱負荷分布規律性差的建築以及在供冷的同時,熱源可利用熱泵回收熱量時還是可以使用的。對於小規模的建築,可用分區空調機組來達到此基本目的。
圖3-8表示了一個完整的(包括冷熱源)的雙風管空調系統的布置情況,通常因混合箱價格較高,所以有時以幾個風口或一個區採用一個混合箱,混合箱後採用普通的低速風管和送風口。
當設計雙風管空調系統時,通常可用下列數據:冷風溫度全年為12-15℃;夏季熱風溫度僅比室溫高3℃;冬季熱風溫度為35-45℃.過渡季熱風溫度為25-35℃。圖3-9為雙風管系統全年運行時冷熱風等溫度參數控制的一例。設計風管時,冷風量按總風量的l00%計算,熱風量按總風量的50%-70%考慮。故一般用高速系統送風以減小風管斷面尺寸。此外,為了減少雙風管系統的運轉費用,也已開發了雙風管可變風量系統,這不僅要求混合箱具備變風量功能,而且送風機的風量亦應予以控制,初投資將高於定風量系統。僅供參考
⑻ 3寸管直徑是多少mm
80mm
80mm。3寸水管直徑是對應口徑DN80。DN是公稱通徑又叫公稱直徑,是各種管子與管路附件的通用口徑。同一公稱直徑的管子與管路附件均能相互連接,具有互換性。不是實際意義上的管道外徑或內徑,是供參考用的一個方便的圓整數,與加工尺寸僅呈不嚴格關系。
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⑼ 三目運算符
.....先手抄一邊題目:
var a=2;
var b=1;
true?a++<1?++b:++a>b++?++b:++a:false
嵌套的三目運算要"從前往後算 從後往前"
第一步 最後一個分號 和 第一個問號和之間的部分是個表達式 ,括起來。
true?(a++<1?++b:++a>b++?++b:++a):false
第二步 看加粗部分。問號前邊必須是布爾表達式,所以>b++前面的部分是一個表達式,括起來,如下:
true?((a++<1?++b:++a)>b++?++b:++a):false
計算過程:
就是計算表達式((a++<1?++b:++a)>b++?++b:++a),也就是計算(a++<1?++b:++a)>b++的真假,從而判斷最終取++b 還是++a的值
計算a++<1,為false,此時a=3
計算++a,即(a++<1?++b:++a)=++a=4,此時a=4
計算4>b++, 4>1為true,即 (a++<1?++b:++a)>b++為true,此時b=2
所以最終取表達式++b的值 為3
⑽ 1mm等於多少目
1mm孔徑=16目
目是什麼單位?目與微米怎麼換算
篩子內徑(μm)≈14832.4/篩子目數
計量單位目粒度是指原料顆粒的尺寸,一般以顆粒的最大長度來表示.網目是表示標准篩的篩孔尺寸的大小.在泰勒標准篩中,所謂網目就是2.54厘米(1英寸)長度中的篩孔數目,並簡稱為目.
泰勒標准篩制:泰勒篩制的分度是以200目篩孔尺寸0.074mm為基準,乘或除以主模數方根(1.141)的n次方(n=1,2,3……),就得到較 200粗或細的篩孔尺寸,如果 數2的四次方根(1.1892)的n次方去乘或除0.074mm,就可以得到分度更細的一系列 的篩孔尺寸.
目數越大,表示顆粒越細.類似於金相組織的放大倍數.
目數前加正負號則表示能否漏過該目數的網孔.負數表示能漏過該目數的網孔,即顆粒尺寸小於網孔尺寸;而正數表示不能漏過該目數的網孔,即顆粒尺寸大於網孔尺寸.例如,顆粒為-100目~+200目,即表示這些顆粒能從100目的網孔漏過而不能從200目的網孔漏過,在篩選這種目數的顆粒時,應將目數大(200)的放在目數小(100)的篩網下面,在目數大(200)的篩網中留下的即為-100~200目的顆粒.
目數(mesh) 微米(μm) 目數(mesh) 微米(μm)
2 8000 100 150
3 6700 115 125
4 4750 120 120
5 4000 125 115
6 3350 130 113
7 2800 140 109
8 2360 150 106
10 1700 160 96
12 1400 170 90
14 1180 175 86
16 1000 180 80
18 880 200 75
20 830 230 62
24 700 240 61
28 600 250 58
30 550 270 53
32 500 300 48
35 425 325 45
40 380 400 38
42 355 500 25
45 325 600 23
48 300 800 18
50 270 1000 13
60 250 1340 10
65 230 2000 6.5
70 212 5000 2.6
80 180 8000 1.6
90 160 10000 1.3
目數,就是孔數,就是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數目.目數越大,孔徑越小.一般來說,目數×孔徑(微米數)=15000.比如,400目的篩網的孔徑為38微米左右;500目的篩網的孔徑是30微米左右.由於存在開孔率的問題,也就是因為編織網時用的絲的粗細的不同,不同的國家的標准也不一樣,目前存在美國標准、英國標准和日本標准三種,其中英國和美國的相近,日本的差別較大.我國使用的是美國標准,也就是可用上面給出的公式計算.美國泰勒標准篩的篩目尺寸對照表.可在下面網頁看到詳細資料.
由此定義可以看出,目數的大小決定了篩網孔徑的大小.而篩網孔徑的大小決定了所過篩粉體的最大顆粒Dmax.所以,我們可以看出,400目的拋光粉完全有可能非常細,比如只有1-2微米,也完全有可能是10微米、20微米.因為,篩網的孔徑是38微米左右.我們生產400目的拋光粉的D50就有20微米.附圖給出的就是這種拋光粉的照片,注意標尺是50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