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計量單位 » 移栽高梁每株幾根距離多少厘米

移栽高梁每株幾根距離多少厘米

發布時間: 2022-04-04 09:24:16

『壹』 請問老師傅高粱播種行距和株距是多少

株距16cm 6940株左右行距60cm 株距21cm 5300株左右行距60cm 株距27cm 4100株左右行距60cm 株距31cm 3580株左右 我可以製作這種規格的播種機,用微耕機

『貳』 栽種高粱的株距是30cm,行距是40cm,在邊長為25m的正方形田地里,可種高粱約多少棵

栽種高粱的株距是30cm,行距是40cm,在邊長為25m的正方形田地里,可種高粱約5208棵。

本題主要考查四則混合運算與單位換算的應用知識,解題方法如下:

1、首先根據題意我們知道栽種高粱的株距是30cm,行距是40cm,講題中長度單位換算一致,30厘米=0.3米、40厘米=0.4米。

2、根據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的公式得到正方形面積,用正方形面積÷每株高粱的大小即可得到答案。

3、列算式:25×25÷(0.3×0.4)=625÷0.12≈5208(棵)。答:可種高粱約5208棵。

(2)移栽高梁每株幾根距離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1、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2、有括弧時,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

3、有多層括弧時,先算小括弧里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再算大括弧裡面的,最後算括弧外面的。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叄』 種植高粱要想高產,注意這幾點

高粱生長過程中耐旱、耐澇、耐瘠,易種易管,產量高,在較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也能栽培。但隨著品種更新和技術進步,在高梁種植上應注重如下關鍵技術:

一、品種選擇

可選湘兩優糯高粱1號、兩系雜交糯高粱等表現良好、產量高、適應性廣的品種。

注意事項:

1嚴禁使用敵百蟲、敵敵畏、殺螟松、殺螟硫磷、磷胺、 辛硫磷、甲胺磷等農葯。

2不宜連作,合理輪作。

3常用化學除草劑與方法:①每667平方米用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200~300克對水50千克均勻噴施土表。②每667平方米用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150克加50%殺草丹乳油150毫升或60%丁草胺乳油50毫升對水50千克噴施土表。

『肆』 擬高粱有幾種繁殖方法

擬高粱即可用種子進行有性繁殖,又可用根莖進行無性繁殖。種子繁殖有兩種方法,一是溫水浸種24h後,直接進行穴播;另一種是將種子先經過溫水浸種,而後再經過催芽,進行薄膜育苗,待苗長到15~25cm時,再行移栽,每穴1株。營養繁殖可用根和莖移植和扦插。作青飼用,株行距為30cm×30cm,作青貯用時30cm×40cm為宜。種子成熟時大部分小穗都在收獲前脫落,種子收獲困難,作為飼料作物應引起栽培者的重視。

『伍』 鐵雜17高粱的種植密度

粱是一個耐瘠薄,耐乾旱,耐鹽鹼的高產糧食作物。其單產同玉米 水稻不相上下,平均畝產1200左右,高產田可達1300-1400斤,高粱在我省栽培歷史悠久。籽實是釀酒和禽類的優質飼料。多年來影響高粱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因過去高粱品種熟期過長,豐欠年單產波動太大,遇低溫早霜嚴重減產,甚至絕產:二、我省早春氣溫低,土壤冷涼,播種不當易粉子,造成瞎地現象嚴重;三、中耕管理困難,間苗難,因此很多農民想種不敢種,為解決這些生產難題。根據多年的經驗寫出矮高粱關鍵技術要點,僅供參考。
一;高粱品種選擇;
衡量高粱品種在當地能否種植的主要指標有四項;
1、早熟;選擇高粱品種應比當地常種品種積溫低100-150度,如當地常種玉米品種是2300-2400度,那就2 250-2300度的高粱品種。切記選擇與玉米同熟期品種,以免在低溫早霜年份造成減產。
2、高產;同熟期品種以高產為目標,黑龍江省農科院2014年最新審定的龍雜16號高粱品種,比對照品種龍雜5號增產16.1%,853農場高粱品種對比試驗,占參試品種第一位,單產比龍雜10還高一點。
3、優質;就是選擇紅殼紅粒,大粒、千粒重30克以上,單寧含量高,出酒率高的品種好銷售。
4、矮桿;高粱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為了機械化收獲,防止因機收拖後產生倒伏現象,必須選用矮桿品種,株高在1.2米以下品種為最佳。同時要注意選擇通過省品種文員會認定的高產喲優質抗逆性強的優良雜交品種。
二、種子處理;
做好種子處理是防止」粉子「,實現高粱一次播種保全苗的關鍵措施。首先是在高粱播種前5-7天把種子放在陽光下晾曬,在播種前1-2天用高粱專用拌種劑拌種,這是高粱生產必須做到的程序,是大面積種高粱防止瞎地的主要措施,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小面積播種也可以選擇催芽播種。或催芽斷根播種,具體方法是;用60度左右的溫水浸泡6-8小時,然後放在35-37度的條件下催芽10-12小時(每4小時用30度左右的溫水淋洗一次)當種胚破胸露白後逐漸降溫,使胚根長出1-2毫米,進行晾芽曬種斷根處理。注意防止種子露白後溫度過高造成胚根 胚芽同時生長的「兩頭掙」現象。
三、 適時播種
掌握好高粱播種時期是種高粱能否獲得高產的關鍵環節,適時播種是關鍵。「適時」二字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很難。俗稱高粱 播種要掌握好」火候」種在「腰窩」上。個人認為高粱的最佳播期第三積溫代在5月15日前後,春季氣溫高、少雨、在5月10日播種,陰雨天氣溫低應在5月15-20播種,播種的「火候」應在立夏後第1、2個回暖期的前一天。具體講就是根據我省春季」三暖四寒「的氣候特點,抓住寒尾暖頭播種,一定要聽好天氣預報,如」從後天開始升溫」那麼就要這個「火候」,在明天或後天進行播種。這是防止粉子保全苗的關鍵措施。
四、播種方法
高粱播種一般採用壟上雙行拐子廟播種,小行距15厘米,畝播量1.5斤左右,(矮高粱)米間粒數18-20粒左右,因高粱種子小出苗率低,平均每米成苗要達到12株左右。另外矮高粱都適合密植,單株產量並不高,主要靠群體增產。所以種矮高粱適當密植是提高單產的重要因素。
播種深度一般在3-4厘米,乾旱年份將表土推掉播種,低溫多雨 低濕要淺播,2-3厘米。
注意;播種深淺與粉子有直接關系,掌握崗地易深,窪地易淺,乾旱易深,土壤含水大易淺的原則。另一種種植模式是130厘米的大壟上種植三個苗帶,方法是在兩壟中間在加個排種體就可以了,
五、合理施肥
很多農民都說高粱皮實,,用不少肥,這是一種誤解,因為高粱也同樣是一個高產作物,一般畝產都在1000斤以上,不給它充足的養分是不會得到高額地產量,的確,高粱是比其他作物耐瘠薄、耐鹽鹼抗災能力強(抗旱耐澇) 但不等於高粱不喜肥,同樣高粱和玉米一樣也是個喜肥作物,水肥充足單產不亞於玉米。高粱的需肥規律和玉米也大相徑庭,建議播種時每畝施底肥二銨30-40斤,鉀肥7-8斤,在7-8片葉時結合趟二遍地追施尿素30斤,注意不能追的太晚,以免造成貪青晚熟。有條件的也可噴1-2次葉面肥。促進高粱早熟,增加千粒重,提高產量效果非常明顯。
六田間管理
1、保護好高粱「丫子」,高粱雜交種一般分櫱力都很強,那麼稱高粱丫子,因為高粱丫子成熟期比主莖晚熟1-2天高5-10厘米,完全可以成熟, 保護好高粱丫子,可以增加單位面積實收穗數,有助於提高產量。實踐證明,雜交高粱丫子,出多少 出不出與種植密度,施肥水平有直接關系,密度小 苗稀 水肥充足,丫子就越多,反之就少或沒有。所以當高粱出苗不全、只有6、7成苗時,只要增加肥力,早追肥在5-6片葉時就把肥追上,增加有效分櫱,秋天實收穗數每平方米照樣可以超過20穗,達到包產增收的目的,特別是龍雜16號品種,增肥後 分櫱率提高的更明顯,2014試驗表明、一米遠出苗只有6、7株,可秋天實收穗數每平方米達到21.3穗,高的達到23-24穗,照樣獲得豐收。
2、化學除草
封閉除草,播後苗前用莠去津做土壤處理。可去除一年生的闊葉和部分禾本科雜草。用量38%莠去津,沙壤4升/公頃,壤土6-7升/公頃 粘質土7-8升/公頃,兌水600--1000升均勻噴霧。也可用96%的異丙甲草胺封閉滅草,1.5--2.5升/公頃。
苗後除草;滅草松(苯達松 )在高粱4--5葉期,雜草2--4葉期莖葉噴霧,可有效放出闊葉雜草,選擇無風晴天用48%的滅草松3升/公頃,兌水300--450升噴霧。
禾本科可用二氯喹啉酸克有效的防除,用45%含量的45--50克/畝或50%含量的40克/畝。水稗草多的地塊每公頃克增加5代(注意;每公頃不得超過20代)建議用滅草松加二氯喹啉酸配方進行苗後除草。龍

『陸』 高梁株距是多少公分

30到40CM足夠了
高粱播種一般採用壟上雙行拐子廟播種,小行距15厘米,畝播量1.5斤左右,(矮高粱)米間粒數18-20粒左右,因高粱種子小出苗率低,平均每米成苗要達到12株左右。另外矮高粱都適合密植,單株產量並不高,主要靠群體增產。所以種矮高粱適當密植是提高單產的重要因素。 播種深度一般在3-4厘米,乾旱年份將表土推掉播種,低溫多雨 低濕要淺播,2-3厘米
您可以參考一下
敬請您的評價[笑臉][笑臉]
謝謝
客氣啦
歡迎評價交流[笑臉][笑臉]
呵呵,也在學習中

『柒』 白高粱的株高是多少公分

白高粱的株高一般是在一米8至2米之間左右,白高粱是一個相對比較矮的品種 如果土壤肥力比較強 也會長到兩米一左右

『捌』 高粱的栽培技術

產區
地區高粱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強的抗逆能力,無論平原肥地,還是乾旱丘陵、瘠薄山區,均可種植。山西地區是高梁主要產區之一。
高粱的種植可分為春作與秋作兩種。春作播種期約在農歷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時間不宜過早,因早期播種氣溫低,生長緩慢,遇到寒流易枯死,秋作則選在農歷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間播種,時間不宜太遲,以免生育中後期遇低溫,影響生育而延遲成熟期。其栽培過程大致如下:
【整地】:先將堆肥撒施於耕地上,然後耕犁12~15公分(4~5寸)深,充分耕碎土塊,除去雜草,並耙平土面,
按照行距50公分開挖4~6公分深的植溝。
【播種量】:每公頃約需15~20公斤種子,種子可向當地鄉鎮農會購買。
【播種法】:播種法分點播及條播兩種,一般以條播為主,把種子均勻播於植溝內然後覆土厚約3公分。
【施肥法】:
(1)春作及秋作:堆肥於整地前撒施於田間,然後翻入土中,磷肥全量及氮鉀肥半量作基肥,於播種前施用,余半量氮鉀肥於播種後30天施用。
(2)宿根栽培:半量肥料於主作收獲後10天施用,余半量於主作收獲後30天施用。肥料施用位置應離植株10~15公分,以免傷及植株。 (1)間苗補植:高粱播種後20~25天,苗高15公分時,實施第一次間苗,到苗高25~30公分,實施第二次間苗,最後株距保持約10公分,如發現缺株時,可挖取間苗中要拔除的健壯苗來補植。
(2)中耕除草:高粱生育期間,按照雜草發生情形,實施中耕除草2~3次,尤其生育初期,特別注意將雜草除凈,以免影響發育。若使用除草劑時,應在播種覆土後萌芽前噴施。
(3)培土:第一次中耕除草後,隨即施追肥於植株旁,並將土壅培於植株莖部,以防止倒伏, 促進發育。
(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播種後35天左右)、(播種後60天左右)、乳熟期(播種後75天左右)如遇乾旱,影響產量很大,應加以適量灌溉。在多雨季節,應隨時排除積水,以免發生病蟲害及延長成熟期。
宿根(再生)栽培
(1)切莖:春作收獲時,即時於離地面1~2公分處將莖切斷,切莖的時期越早越好。
(2)施肥:施肥量及肥料種類施肥時期如前述進行。
(3)疏芽:切莖後每株萌芽數可達2~5株,但每株以留健芽二枝為原則,其餘的芽應早日摘除,以免吸收養分。
(4)其他管理:如中耕除草,收獲調制等作業均與高粱的一般栽培法相同。高粱田的化學除草
高粱田的化學除草具有除草及時、效果好、勞動強度輕、工效高、成本低等優點。推廣和應用化學除草,可以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粱田的化學除草主要在播種至出苗前,和出苗後5~8葉兩個時期進行,具體使用方法和葯劑分述如下:
(一)播後苗前土壤處理
播後至出苗前的化學除草是利用時差選擇法除草的方法,它是在高粱種子播種後,幼苗未出土前,噴灑除草劑,而雜草萌發早的,遇葯後會迅速死亡,達到除草目的。高粱田常用、向播後苗前化學除草方法有:
(1)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用200克~300克,兌水50kg,均勻噴於土表。
(2)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用150克,加50%殺草丹乳油150mL,或者加60%丁草胺乳油50mL,兌水45kg~50kg,噴灑土表。
(3)80%治草醚(又稱茅毒、甲羧除草醚)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用75克~120克,兌水35kg~40kg,噴灑土表。如遇乾旱可淺耙2cm~3cm,使葯液與土混合,增加同雜草、幼草接觸機會,提高除草效果。
(4)72%異丙甲草胺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mL~150mL,兌水35kg左右,噴灑土表;或用72%異丙甲草胺乳油75mL,加40%阿特拉津膠懸劑100mL,兌水35kg噴灑土表。
(5)50%利谷隆可濕性粉劑150克~200克,兌水40kg,均勻噴霧土表。
(6)50%撲滅津可濕性粉劑200克~300克,兌水40kg,均勻噴霧土表。
(7)48%百草敵水劑,每667平方米用25mL~40mL,兌水35kg,或百草敵20mL~30mL加40%阿特拉津膠懸劑150mL~200mL,或加48%甲草胺(又稱拉索)乳油200mL~300mL,兌水35kg,噴灑土表。
(8)40%西馬津膠懸劑200mL~300mL,兌水40kg,均勻噴灑土表。注意此葯有效期長,後茬作物不宜安排小麥、油菜、大豆等作物,後茬按排玉米、甘蔗時,可加大用葯量至500mL。
(二)苗期莖葉處理
苗期化學除草是利用除草劑在作物和雜草體內代謝作用不同生物化學過程來達到滅草保苗目的。高粱出苗後5~8葉期,抗葯力較強,使用化學除草劑較安全,而5葉前、8葉後對除草劑很敏感,故苗期化學除草一般在5~8葉期進行,否則容易產生葯害。高粱化學除草多在播後苗前進行土壤處理,一般不宜苗期噴除草
劑。如苗期確因草害嚴重,應嚴格掌握噴葯時間、濃度和品種。常用的苗期化學除草方法有:
(1)72%2,4-D丁酯乳油,每667平方米用40mL~65mL,兌水35kg左右,於高粱出苗後4~5葉期,均勻噴霧雜草莖葉,主要防除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對禾本科雜草無效;
(2)40%阿特拉津膠懸液,每667平方米用200mL~250mL,兌水35kg,於高粱4~5葉期,均勻噴霧雜草莖葉。可防除單、雙子葉雜草以及深根性的雜草;
(3)20%二甲四氯水劑,每667平方米用100mL和48%百草敵水劑12.5mL混合,兌水35kg,於高粱出苗後4~5葉期,均勻噴霧雜草莖葉。
高粱對化學葯劑很敏感,使用時一定要嚴格掌握用葯品種、時間、濃度和方法,否則,容易造成葯害。如果是初次使用化學除草劑,缺乏經驗,必須先做小面積的除草試驗,總結經驗後再推廣,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產量損失。 苗枯病
主要發生在高粱苗期,以田間積水較多、濕度過大的田塊,尤其是在高粱移栽後遇持續降雨發病更重。其症狀是高粱生長到4—5片葉子時即可發病。始於下部葉片,後向上擴展。染病葉片生紫紅色條斑,漸聯合,致葉片從頂端逐漸枯死,種子很變褐。
該項病由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部組織或遺落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從植株傷口侵入致病。早春和初夏陰雨連綿,晝暖夜涼的天氣有利發病。植地低窪積水,田間郁閉高濕,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會加重發病。
防治方法:(1)實行3年以上輪作;(2)合理密植,採用高壟或高畦栽培;(3)起苗移栽時盡量少傷苗,避免造成傷口讓病菌侵入;(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雨後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5)苗床內用衛保或三保奇花普防一次再移栽。
炭疽病
高粱重要真菌病害,在苗期至成株期都可發生。苗期發病為害葉片、葉鞘,導致葉枯,造成死苗;中後期危害莖基部和穗部,造成莖腐和穗腐。以葉片和葉鞘症狀最為明顯。病株多由下部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部葉片發展,導致葉片逐層枯死。病葉則多由葉片端部開始發病,向葉片基部擴展。葉片病斑較小,近圓形或橢圓形,長2~4毫米,寬1~2毫米,中央深褐色或黃褐色,邊緣紫紅色、黃褐色或褐色,上生黑色刺毛狀小粒點。嚴重時,多數病斑匯合,致使葉片大片變褐枯死。葉鞘病斑較大,橢圓形至長條形,紅色、紫色或黑褐色,其上也有刺毛狀黑色小粒點。莖腐發生於近成熟期,莖基部節間初呈水浸狀變色,後形成中部紅褐色、邊緣紫紅色的斑狀,重者莖基部開裂,莖桿內部變色腐爛。病原菌還可侵染穗頸、小穗梗和籽粒,使之腐爛變色。
該病由半知菌亞門的禾生炭疽菌引起。病菌除為害高粱外,還可寄生小麥、燕麥、玉米等多種禾本科植物,引發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中或種子內外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田間發病後,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氣流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不斷蔓延擴展或引起流行。多雨的年份或低窪高濕田塊普遍發生,高溫、高濕、多雨有利發病。
防治方法:(1)收獲後及時處理病殘體,進行堆漚發酵,高溫殺菌;(2)深翻土地,把土壤中殘留病殘體翻入土層深處,減少初侵染源;(3) 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及時追肥,確保後期不脫肥,增強抗病力。 (5)及時摘除植株基部老病葉;(6)嚴格進行種子處理,防治苗期種子傳染的炭疽病;(7)流行年份或個別重病田塊,從孕穗期施葯,葯劑可用衛保或三保奇花。
高粱紫斑病
發生於高粱生長的中後期,主要為害葉片和葉鞘。下部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擴展,嚴重時高粱葉片從下向上提前枯死。葉片病斑紫紅色,橢圓形或長圓形,邊緣不明顯,多限於平行葉脈之間,有時呈現淡紫色暈圈,濕度大時病斑背面上生灰色霉層;葉鞘病斑較大,橢圓形紫紅色,邊緣不明顯,很少產生霉層。該病屬半知菌亞門尾孢屬真菌引起氣傳重復性侵染病害。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內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田間發病後,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重復侵染,使病菌不斷擴散,。該病的發展與氣候關系密切,一般高溫多雨年份發病重。
防治方法:(1)秋後及時深翻土地,將病殘體深埋土中;(2)高粱生長後期及時追肥,增強植株抗病力。(3)盡早打去病株下部的1-2片老葉,增強通風透光,減少病菌傳染。(4)在發病初期用葯防治。
紅條病毒病
病毒性病害,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以苗期發病的植株受害最重。發病初期心葉基部葉脈間出現褪綠條點,斷續相連成行,後擴展到整個葉片,產生淡綠色、黃色條紋。有時條紋變紅,出現紫紅色梭條狀壞死斑,病斑擴展受粗葉脈限制。嚴重時全葉紫紅乾枯。病株矮小,苗期發病的病株株高是健株的1/3~1/2,不能抽穗,提早枯死;拔節至孕穗期被侵染的病株株高為健株的1/2~4/5,穗數,穗長,穗粒數和粒重都有所減少;抽穗後被侵染的,株高基本正常。
病毒依靠蚜蟲、病株汁液摩擦和帶毒種子而傳播,但以蚜蟲非持久性傳播方式為主。防治上以葯劑治蚜為主,適期播種,增施有機肥,及時中耕除草,培土保墒。
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有絲黑穗病、散黑穗病、堅黑穗病、花黑穗病和長粒黑穗病五種,都是危害穗部。
絲黑穗病以土壤帶菌浸染為主,屬幼芽浸染,每年浸染一次。浸染時期為白尖期至幼芽長2cm期間的幼苗。發病後整個穗子變成菌癭,不結實。病株在5~6片葉時明顯比健株矮小,葉色濃綠。孕穗期旗葉直挺,剝開苞葉可見白色棒狀物,俗稱「烏米」。烏米初期小,指狀,逐漸膨大為圓柱形,較堅硬,內部組織由白變黑。隨後烏米從苞葉中外伸,表面有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後散出黑粉狀物,殘留一束束黑色絲狀物。散黑穗病的病株也比健株矮小,病穗籽粒被病原菌破壞,變成一個個的橢圓形或圓筒形小「灰包」。小灰包比健粒稍大,外被被暗灰色薄膜。薄膜易破裂,散出黑粉。一般全穗發病,但仍保持原來的穗形,個別病穗僅部分籽粒被害,其餘籽粒照常結實。堅黑穗病病株與健株無異,抽穗後病穗籽粒變為灰白色,露出穎殼之外,穗形不變。灰包圓筒形,內含黑粉狀冬孢子,外被灰白色薄膜。薄膜較堅硬,不易破裂。破裂時,僅頂部裂開小口。花黑穗病僅部分小穗發病,其餘健康。發病小穗多位於穗的下部,靠近旗葉葉鞘的部位。受害子房白色,多從一側開始膨大,形成隆起的皰斑(菌癭)。菌癭外膜灰白色,不規則開裂,露出黑粉狀冬孢子。長粒黑穗病僅部分小穗發病。染病小穗的子房變為稍彎曲的長角狀菌癭,突出於護穎之外,外膜灰白色。菌癭頂端破裂,散出黑色粉狀冬孢子球。黑粉散落後,無中柱,僅剩下8~10根黑色絲狀物,即殘留的維管束組織。
防治方法:(1)與非寄主植物輪作;(2)秸稈漚肥,高溫發酵,充分腐熟,防止肥料帶菌。深翻滅茬,消除病殘體。(3)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在「烏米」出現後但尚未破裂前及時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銷毀。(5)種子處理,用45-55℃溫水浸種5分鍾後悶種,待剛出芽時播種。(6)提高播種質量,縮短幼芽出土時間,減少病菌浸染時間。
生理性病害

為高粱缺乏營養元素所引起,症狀因所缺元素不同而異。
1、缺氮:生長緩慢,莖稈細弱,葉片變窄,葉色發黃,根少且瘦弱,生育延遲,穗粒小米質差產量低。早期缺氮不易察覺,只有幼苗呈淺黃色時,才能發現。高粱長到膝蓋高後則症狀明顯,其特徵是株型細瘦、葉色黃綠。下部老葉從葉尖開始變黃,然後沿葉脈伸展,葉邊緣仍綠色,最後整個葉片變黃乾枯,引起植株早衰。補救方法是及時追施腐熟清糞水或根外追施沼液;
2、缺磷:葉片變窄,呈暗綠色,花數減少,開花結實延遲,根系發育不好,根少且短,植株生長變慢,造成貪青晚熟。解決辦法是增施腐熟農家肥。
3、缺鉀:葉片中心部暗綠,葉尖、葉緣出現部分黃化或壞死,黃化及壞死部分與健部之間具明顯界限,葉片褶皺彎曲狀。防治方法:增施農家肥。
4、缺微量元素:缺錳植株生長緩慢,出現明顯的失綠,葉脈間具紅褐色的色素帶;缺硫葉脈間變黃,晚秋莖基部變紅,多沿葉緣逐漸擴至整葉;缺鐵下位葉變為棕色,莖稈、葉鞘變為紅紫色,新長出的嫩葉出現缺綠症。 地下害蟲
主要咬食幼苗葉片和幼莖,造成缺窩斷行。常見的有地老虎、螻蛄、蠐螬、蟋蟀幾種,均發生於苗期。地老虎俗稱土蠶,以幼蟲為害;螻蛄俗稱土狗,成蟲幼蟲均可為害;蠐螬為金龜子的幼蟲;蟋蟀以稱蛐蛐、蟈蟈,成蟲幼蟲均為害。防治上以灌根和毒餌誘殺為主,用葯時間以早上和傍晚(下午六點鍾後)為宜,葯劑只能選用清源保、三保奇花、綠晶生物制劑、Bt制劑、蘇雲金桿菌、青蟲菌、芽孢桿菌、白僵菌、魚藤、苦楝、煙草石灰水等。
粘蟲
又名粟夜盜蟲、剃枝蟲,俗稱五彩蟲、麥蠶、行軍蟲等。鱗翅目食葉害蟲,以幼蟲為害,主要發生於5—6月份高粱苗期,大發生時可將高粱葉片莖桿全部食光,造成嚴重損失。因其具有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和暴食性的特點,已成為全國性的重大農業害蟲。
老熟幼蟲體長38mm。頭紅褐色,兩側有八字形褐色粗縱紋。體色由淡綠至濃黑,因食料和環境不同而變化甚大;大發生時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初齡幼蟲僅能啃食葉肉,使葉片呈現白色斑點1、2齡幼蟲多在植株基部葉背面背光處為害,3齡後食量大增,可蠶食葉片成缺刻,開始具備假死性,受驚動即迅速卷縮墜地。幼蟲畏光,晴天白晝潛伏在根際處土縫中,傍晚後或陰天爬到植株上為害,當幼蟲發生量大且食料缺乏時,常成群遷移到附近地塊繼續為害;5—6齡幼蟲進入暴食階段,食光葉片或把穗頭咬斷,其食量占整個幼蟲期90%左右;6齡後陸續入土化蛹。幼蟲取食禾本科植物的發育快,羽化的成蟲產卵量高。
成蟲晝伏夜出,傍晚開始活動,黃昏時覓食,半夜交尾產卵,黎明時尋找隱蔽場所。對糖醋液趨性強,產卵具有趨枯性。成蟲需取食花蜜補充營養,蜜源豐富時,產卵量高;成蟲喜在茂密的田塊產卵,生產上長勢好的小麥、粟、水稻田、生長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塊,利於該蟲大發生。
防治方法:(1)誘殺成蟲。利用成蟲多在禾穀類作物葉上產卵習性,在田間插穀草把或稻草把,每畝20-100個,每5天更換新草把,把換下的草把集中燒毀。(2)用糖醋盆、黑光燈等誘殺成蟲,壓低蟲口。(2)根據預測預報,掌握在幼蟲3齡前及時施葯防治。
芒蠅
雙翅目蠅科鑽蛀性害蟲,俗稱高粱稈蠅、蛀稈蠅,主要以幼蟲在植株體內越冬,也有以幼蟲或蛹在生育後期高粱的分櫱苗里及土中越冬現象,每年7代。以幼蟲為害高粱,初孵幼蟲多於7時前從喇叭口或葉縫侵入心葉,再由由心葉間隙鑽入生長點附近取食,造成枯心苗或穗畸形,俗稱「削心」。幼蟲侵入後1天出現枯心,嚴重時枯心率高達60%一70%,甚至絕收。成蟲有趨食蚜蟲蜜月露和腐臭動物的習性。卵多散產在最內3片心葉背面主脈兩旁或葉尖葉緣,每株1粒,每蟲產卵24—34粒。。多發生於5月中下旬和6月初高粱苗期。
防治方法:(1)適時播種;(2)及時拔除枯心苗;(3)毒餌誘殺成蟲;(4)毒土點殺或葯液灌心。
蚜蟲
俗稱「厭蟲」、膩蟲、蜜蟲、油汗,為高梁的主要的害蟲。一般發生高粱苗期和抽穗舉灌漿期。以卵越冬,次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產生有翅胎生雌蚜遷移到位高粱上為害,初呈點片發生,多以成、若蚜群集在高粱下部葉片背面吸汁液,使受害葉片者發紅、重者葉枯。後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直至穗部,並產生有翅蚜擴散到全田。該蟲為害時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莖葉上,油亮發光,並招致黴菌寄生,受害重者葉片枯萎,莖桿發軟彎曲,甚至不能抽穗。若抽穗揚花至灌漿期氣溫高,連續多天高溫乾旱少雨,則蚜蟲就會大發生。
防治方法:(1)按6:2與大豆間種,改善田間生態條件;(2)黃板粘殺;(3)發生初期用葯噴霧防治。
高粱條螟
俗稱高粱鑽心蟲,鱗翅目鑽蛀性害蟲,多發生於高粱生長中後期。該蟲以老熟幼蟲在玉米、高粱莖桿內越冬,每年發生2—4代。成蟲晝伏夜出,具趨光性但不強,初孵幼蟲常群集於心葉內啃食葉肉,被害葉可見網狀小斑和許多不規則的小孔,3齡後開始蛀莖為害,蛀食早的可咬斷生長點造成枯心苗,遲的莖桿被蛀則易造成風折枯死。
防治上以高粱揚花前後和灌漿初期兩次用葯為宜。
防治葯物:1、防病葯物可選用:CuSO4、Cu(OH)2、石硫合劑、松脂合劑、衛保、三保奇花、生石灰等;2、防蟲葯物可選用:清源保、三保奇花、綠晶生物制劑、Bt制劑、蘇雲金桿菌、芽孢桿菌、白僵菌、青蟲菌等生物農葯和苦楝、魚藤、核桃、煙草等植物農葯。

『玖』 高粱如何種植

高粱的籽粒可用作精飼料,莖葉可青刈利用、調制青貯飼料和乾草。與玉米相比,高粱具有抗旱、耐澇、耐鹽鹼、產量高、再生性好等優點,是解決貧瘠地區飼料來源的一種很好的飼料作物。但高粱籽粒表皮含有單寧,不利於飼料消化;莖葉幼嫩時含有羥氰配糖體,進入牲畜體內後會轉化為氫氰酸,造成體內缺氧,導致呼吸困難以至死亡;施肥多時植株體內易積累硝態氮,有害奶牛健康。因此,高粱在利用時應高度重視。
種植飼用高粱應選甜高粱的品種。甜高粱莖稈中含糖分較多,抗葉部病害能力較強,植株高大,產量高。高粱忌連作。連作因地力消耗較多,肥力下降,而且容易引起黑穗病等病害,產量將受到較大影響。高粱對前作的要求不嚴,但以豆類作物和葉菜類作物為好。播種前要施足有機肥料、深翻耙細、整平地表;播種時,施適量種肥。播種可條播,也可點播,行距60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每666.7米2播種量1.5千克左右。高粱出苗後,要進行中耕除草、培土,有條件的要灌水施肥1~2次,發生病蟲害應及時防治。收獲種子的高粱在種殼發黃後收割,青貯用則在開花至種子乳熟時留茬7~10厘米刈割,作青飼料利用時應在株高1.5米以上後刈割。高粱青刈後灌水施肥可促使殘茬再生,不需要重新播種。高粱種子產量一般200~300千克/666.7米2,莖葉產量4000~6000千克/666.7米2。

『拾』 1畝地需高粱秧苗多少株

1、一般發芽率在95%以上的種子,每畝播量以1.5公斤左右為宜

2、播種方法

播種法分點播及條播兩種,一般以條播為主,把種子均勻播於植溝內然後覆土厚約3公分。條播行間距為50~60cm。無論是點播還是條播都可以機械種植。

3、合理密植

目前生產上推廣面積較大的高粱雜交種,一般適宜密度為5500~8000株/畝,常規品種為5000~6000株/畝。高桿甜高粱、帚用高粱為4400~5000株/畝。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70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41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26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02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6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94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31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75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64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