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多少厘米算十級
⑴ 請問工傷,腦外傷傷口長度10厘米,能鑒定出工傷幾級,先謝謝了
痊癒後遺留瘢痕不足全身面積1%,不夠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GB/T16180-2014
5.10十級
5.10.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無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2)面部有瘢痕,植皮,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2cm²;
3)全身瘢痕面積<5%,但≥1%;
⑵ 交通事故,法醫鑒定臉部傷口幾公分能構成輕傷
交通事故不叫輕傷或重傷,分一到十級。臉上傷口長達十公分及以上的為十級。
⑶ 疤痕多長算10級傷殘
法律分析:面部線條狀疤痕在十厘米以上的,算十級傷殘。符合中度毀容標准之一項者;面部有瘢痕,植皮,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2 cm2(注:2為平方);全身瘢痕面積<5%,但≥1%;算10級傷殘,疤痕位於臉部長10厘米大於2平方厘米的為十級傷殘,如果疤痕在身體位置上,面積大於1%,小於5%的為十級傷殘。
法律依據:《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十級
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算10級傷殘:1)符合中度毀容標准之一項者;2)面部有瘢痕,植皮,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2 cm2(注:2為平方);3)全身瘢痕面積<5%,但≥1%。
⑷ 傷口應達到多少公分可以評傷殘等級
傷殘等級不是根據傷口多少公分來評定的。
傷殘等級評定標準是根據傷殘的嚴重程度來判定傷殘的等級,分為一級到十級傷殘。
一級傷殘
1.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別人幫助或採用專門設施,否則生命無法維持;
2. 意識消失;
3. 各種活動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4.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二級傷殘
1. 日常生活需要隨時有人幫助;
2.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床上或椅上的活動;
3. 不能工作;
4. 社會交往極度困難。
三級傷殘
1. 不能完全獨立生活,需經常有人監護;
2.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室內的活動;
3. 明顯職業受限;
4. 社會交往困難。
四級傷殘
1. 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限,間或需要幫助;
2.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居住范圍內的活動;
3. 職業種類受限;
4. 社會交往嚴重受限 。
五級傷殘
1.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爾需要監護;
2. 各種活動受限,僅限於就近的活動;
3. 需要明顯減輕工作;
4. 社會交往貧乏。
六級傷殘
1.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償,條件性需要幫助;
2. 各種活動降低;
3. 不能勝任原工作;
4. 社會交往狹窄。
七級傷殘
1. 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嚴重受限;
2. 短暫活動不受限,長時間活動受限;
3. 工作時間需要明顯縮短;
4. 社會交往降低。
八級傷殘
1. 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2. 遠距離流動受限;
3. 斷續工作;
4. 社會交往受約束。
九級傷殘
1. 日常活動能力大部分受限;
2. 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
3. 社會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十級傷殘
1. 日常活動能力部分受限;
2. 工作和學習能力有所下降;
3. 社會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
(4)傷口多少厘米算十級擴展閱讀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簡稱「基數」),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受傷人員傷殘程度劃分為10級,從第一級(100%)到第十級(10%),每級相差10%,即一級基數×年限×100%。
一級傷殘10%。
二級基數×年限×90% 二級傷殘9%。
三級基數×年限×80% 三級傷殘8%。
四級基數×年限×70% 四級傷殘7%。
五級基數×年限×60% 五級傷殘6%。
六級基數×年限×50% 六級傷殘5%。
七級基數×年限×40% 七級傷殘4%。
八級基數×年限×30% 八級傷殘3%。
九級基數×年限×20% 九級傷殘2%。
十級基數×年限×10% 十級傷殘1%。
⑸ 面部多大傷口構成工傷十級傷殘
經過治療痊癒之後,遺留瘢痕面積達到2平方厘米以上,可以評定為十級傷殘。
⑹ 臉上傷口多少厘米可以鑒定傷殘
按照《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規定,致人臉部傷口長度超過4.5厘米就構成輕傷二級,或者多個創口長度累計6厘米以上也構成輕傷二級。
⑺ 傷口多長算輕傷
《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規定
頭頸部損傷
第五條 帽狀腱膜下血腫;
頭皮撕脫傷面積達20平方厘米(兒童達10平方厘米);頭皮外傷性缺損面積達10平方厘米(兒童達5平方厘米)。
第六條 頭皮銳器創口累計長度達8厘米,兒童達6厘米;鈍器創口累計長度達6厘米,兒童達4厘米。
第十五條 面部損傷後留有明顯瘢痕,單條長3厘米或者累計長度達4厘米;單塊面積2平方厘米或者累計面積達3平方厘米;影響面容的色素改變6平方厘米。
(7)傷口多少厘米算十級擴展閱讀
日常生活中,偶爾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因此,我們的身體也可能會時不時地遭遇一些小傷口,譬如切菜、削水果可能會留下刀傷,穿上較硬的鞋子可能會擦傷等等。
碰到這些小傷口,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自行處理,用酒精、碘伏消毒後簡單包紮一下,或者自行買個創可貼貼上了事。一般情況下,這些小傷口會在較短的時間內癒合。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外科副主任劉超副教授特別提醒,如果這些小傷口在一周內還未見好轉,應當趕緊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治療,以免發生感染等嚴重情況,給人的健康造成傷害。
如果是被釘子等尖銳鐵器扎傷,則容易感染破傷風桿菌,因而在扎傷後首先要看釘子上有無鐵銹,在消毒後到醫院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如果創面不癒合,皮膚傷口出現潰爛、紅腫、疼痛等症狀,要考慮傷口是否已感染。
⑻ 臉上十厘米的傷疤算多少級傷殘
臉上十厘米的傷疤算十級傷殘。
十級傷殘:頭面部損傷致:
1、一眼低視力1級;
2、一側眼瞼下垂或畸形,影響容貌;
3、一眼視野中度缺損(直徑小於6O」);
4、口腔損傷,牙齒脫落或折斷2枚以上,無法安裝義齒或修補,影響咀嚼和語言功能;
5、輕度張口受限,影響容貌;
6、顳頜下關節損傷,中度張口受限,影響進食和語言功能;
7、舌尖部分缺失(或畸形),影響進食和語言功能;
8、一耳中等重度聽覺障礙;或雙耳中度聽覺障礙;
9、一側耳廊缺失(或畸形) 10% 以上;
10、鼻尖缺失(或畸形)。影響容貌;
11、面部瘢痕形成面積4cm』以上,影響容貌;
12、面部細小瘢痕(或色素明顯改變)面積15cm』以上,影響容貌;
13、頭皮無毛發ZOcm以上;
14、顱骨缺損直徑Zcm以上,遺留神經系統部分輕度症狀和體征;或顱骨缺損直徑4cm以上,無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
15、頜面部骨及軟組織缺損,容貌變形。
(8)傷口多少厘米算十級擴展閱讀:
根據傷殘的嚴重程度來判定的,一般傷殘的等級傷殘分為一級到十級傷殘,一級最重。當事人對傷殘評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評定書後十五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部門申請重新評定。上一級勞動部門在接到重新評定申請書後三十日內,應當作出重新評定的決定。
若傷者超過15日以後再向上一級的社勞動部門申請重新鑒定,則該部門可以不予受理。第二次傷情鑒定為最終鑒定,結果不可訴。
⑼ 頭部傷殘鑒定標准,頭部傷口多少厘米算十級傷殘
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台的《工傷保險條例》對賠償的標准和計算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關於工傷理賠這個問題,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參考數據,這個參考的依據是按照各地出台的《工傷保險條例》中所規定的賠償標准計算的。
達到最低十級及以上傷殘的有三項賠償,分別是: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由社保支付給傷者)、一次性醫療補助金(由社保支付給傷者--也有些地區規定該項賠償由企業支付給傷者)、一次性傷殘再就業金(由企業支付給傷者)。
沒解除勞動合同(意思就是你還在這個單位繼續工作)只領得到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有些地方沒解除勞動關系也可以領到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如果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才可以得到一次性傷殘再就業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如不解除勞動合同,則暫時得不到。
以下舉例廣東省的《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的十級傷殘賠付標准: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賠償本人7個月工資。
一次性傷殘再就業金:賠償本人4個月工資。
一次性醫療補助金:賠償本人1個月工資。
湖北省《工傷保險條例》又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職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標准:七級傷殘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4個月,八級傷殘為12個月,九級傷殘為10個月,十級傷殘為8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標准:七級傷殘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月,八級傷殘為16個月,九級傷殘為12個月,十級傷殘為8個月。
而《浙江省的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的十級傷殘賠付標准: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賠償本人7個月工資。
一次性傷殘再就業金:賠償本人2個月工資。
一次性醫療補助金:賠償本人2個月工資。
而《四川省工傷保險條例》中對十級傷殘的賠付標準是: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六個月的本人工資。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計發四個月。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計發一個月。
而江蘇省的《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的十級傷殘賠付標准: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基準標准為:十級3萬元。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基準標准為:十級1.5萬元。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未明確。(應該是7個月本人工資)。
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在本單位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十二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單位為工傷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不足十二個月的,以實際月數計算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百分之三百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三百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百分之六十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百分之六十計算。
如用人單位未給從業人員購買社保,以上賠償由用人單位參照上述賠償標准全部自行承擔。
順便說一句就是,有些用人單位在計算本人受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的時候,是按照實際收入計算,有些是按照社保繳費基數的基礎工資計算,兩者差異非常巨大!如十級傷殘賠償你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為7個月工資的計算,假設你受傷前12個月平均實際收入工資為5000元,那麼7乘以5000等於35000元;但社保局計算是按照繳費工資來算的,你受傷前12個月平均的工傷社保繳費工資基數單位給你報的2000元,社保局結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話就是7乘以2000等於14000元;那麼35000減去14000就等於21000,這其中就存在了金額上的巨大差異;那麼這個21000元就由用人單位來補給你(我們單位是這樣做的)甚至是停工留薪的工資都是按照傷者正常的考勤工資計算,如他上班的工資是7000一個月,因為工傷不能上班,每個月照常發7000的工資給傷者。絕大多數的企業不可能這樣做,最多發放基本工資,也就是說你正常月收入7000,你的基礎工資只有2000,那麼就只發2000給傷者,或者按照本地區平均工資發給傷者)包括後面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計算方式也是這樣的。很多企業不願意按照實際收入來賠償給傷者,主要就是因為這樣的計算出來的賠償會導致企業的負擔太重,成本太高,所以多數企業是按照社保的繳費工資來計算賠償傷者(或者是按照本地區平均繳費工資計算),站在勞動者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可以要求企業按照實際工資來計算補償的,甚至可以這樣說,除了三項社保的補償以外,我們還可以要求企業進行賠償(當然,這個需要耗費法律資源、耗費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