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拉線棒高出地面多少厘米
Ⅰ 請問電桿打斷一節可以嗎斷了的電桿可以用嗎拉線棒扳彎埋深八九十厘米可以嗎這些出了問題誰來承擔...
電桿上端斷了一小節只要沒有裂紋,不影響地線、橫擔等的固定,原則上問題不大,算個小缺陷吧。不過如果是正在施工或剛施工完,這種情況應該避免。斷了的電桿當然不能用,就連縱向裂紋都不能有,橫向裂紋也必須控制在規程規定的寬度之類(其實根據那個寬度,基本上橫向裂紋也不能有),如果電桿在剛運來就斷了或者裂紋超過規定,就是電桿廠家的問題,如果有了這些缺陷還繼續使用,就是施工單位的問題。
拉線棒埋深不夠,扳彎來以求騙過驗收人員,這個是很嚴重的問題,必須返工的。這種情況毫無疑問是施工單位的問題。
Ⅱ 急需一份10kv架空線路的設計報告,望前輩高手給發一份。 郵箱:[email protected]
給你一份《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SDJ206-87不知能不能幫上忙
第一章 總則
第1.0.1條 架空配電線路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架空配電線路(以下簡稱配電線路)的設計必須全面地貫徹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並積極慎重地採用新設備、新材料,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
第1.0.2條 本規程適用於城鎮10kV及以下新建配電線路;原有配電線路的大修和改造;與城鎮配電線路相連接的農用配電線路;臨時配電線路的設計。
第1.0.3條 配電線路不應採用兩線一地制配線方式。
第1.0.4條 配電線路分為高壓(1kV至10kV)配電線路和低壓(1kV以下)配電線路。
第1.0.5條 配電線路的設計應符合城鎮的總體規劃,確定導線截面應與配電網路發展規劃相協調。
如無配電網路規劃的地區,導線截面宜按十年用電負荷發展規劃確定。
第1.0.6條 配電線路的路徑和桿位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與城鎮規劃相協調,與配電網路改造相結合;
二、綜合考慮運行、施工、交通條件和路徑長度等因素;
三、不佔或少佔農田;
四、避開窪地、沖刷地帶以及易被車輛碰撞等地段;
五、避開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液(氣)體的生產廠房、倉庫、貯罐等;
六、避免引起交通和機耕的困難。
第1.0.7條 主幹配電線路的導線布置和桿塔結構等,應考慮便於帶電作業。
第1.0.8條 配電線路大檔距的設計,應符合《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SDJ3—79的規定。
第三章 導線
第3.0.1條 配電線路所採用的導線,應符合國家電線產品技術標准。
供計算用的導線性能參數宜採用附錄二所列數值。
第3.0.2條 鋼芯鋁絞線及其它復合導線,應按綜合計算拉斷力進行計算。
第3.0.3條 導線的設計安全系數,不應小於表3.0.3所列數值。
表3.0.3導線設計的最小安全系數
導線種類 單股 多 股
一般地區 重要地區
鋁絞線、鋼芯鋁絞 — 2.5 3.0
線及鋁合金線
銅絞線 2.5 2.0 2.5
第3.0.4條 導線截面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應結合地區配電網發展規劃,無配電網規劃地區不宜小於表3.0.4所列數值。
二、採用允許電壓降校核時:
1.高壓配電線路,自供電的變電所二次側出口至線路末端變壓器或末端受電變電所一次側入口的允許電壓降為供電變電所二次側額定電壓(6kV、10kV)的5%。
2.低壓配電線路,自配電變壓器二次側出口至線路末端(不包括接戶線)的允許電壓降為額定低壓配電電壓(220V、380V)的4%。
表3.0.4導線截面 mm2
導線種類 高 壓 配 電 線 路 低 壓 配 電 線 路
主幹線 分干線 分支線 主幹線 分干線 分支線
鋁絞線及鋁合金線 120 70 35 70 50 35
銅芯鋁絞線 120 70 35 70 50 35
銅 絞 線 — — 16 50 35 16
第3.0.5條 校驗導線的載流量時,導線的允許溫度宜採用+70℃。
第3.0.6條 三相四線制的零線截面,不宜小於表3.0.6所列數值。
單相制的零線截面,應與相線截面相同。
第3.0.7條 配電線路不應採用單股的鋁線或鋁合金線。高壓配電線路不應採用單股銅線。
第3.0.8條 在對導線有腐蝕作用的地段,宜採用防腐型導線或採取其它措施。
表3.0.6零線截面 mm2
導 線 種 類 相 線 截 面 零 線 截 面
鋁絞線及鋼芯鋁絞線 —70以下
與相線截面同
—70及以上
不小於相線截面的50%
銅 絞 線 TJ—35及以下
TJ—35以上 與相線截面同
不小於相線截面的50%
第3.0.9條 導線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同金屬,不同規格,不同絞向的導線,嚴禁在檔距內連接;
二、在一個檔距內,每根導線不應超過一個接頭;
三、接頭距導線的固定點,不應小於0.5m。
第3.0.10條 導線的接頭,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鋼芯鋁絞線,鋁絞線在檔距內的接頭,宜採用鉗壓或爆壓;
二、銅絞線在檔距內的接頭,宜採用繞接或鉗壓;
三、銅絞線與鋁絞線的接頭,宜採用銅鋁過渡線夾、銅鋁過渡線,或採用銅線搪錫插接;
四、鋁絞線、銅絞線的跳線連接,宜採用鉗壓、線夾連接或搭接。
導線接頭的電阻,不應大於等長導線的電阻。檔距內接頭的機械強度,不應小於導線計算拉斷力的90%。
第3.0.11條 導線的弧垂應根據計算確定。導線架設後塑性伸長對弧垂的影響,宜採用減小弧垂法補償,弧垂減小的百分數為:
鋁絞線 20%
鋼芯鋁絞線 12%
銅絞線 7%~8%
第3.0.12條 配電線路的鋁絞線、鋼芯鋁絞線或鋁合金線,在與絕緣子或金具接觸處,應纏繞鋁包帶。
第四章 絕緣子、金具
第4.0.1條 配電線路絕緣子的性能,應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各類桿型所採用的絕緣子,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高壓配電線路
1.直線桿採用針式絕緣子或瓷橫擔。
2.耐張桿宜採用一個懸式絕緣子和一個E-10(6)型蝴蝶式絕緣子或二個懸式絕緣子組成的絕緣子串。
第4.0.4條 配電線路採用的金具,應符合國家的有關技術標准。
第4.0.5條 金具的使用安全系數不應小於2.5。
第五章 導線排列
第5.0.1條 高壓配電線路的導線應採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雙迴路線路同桿架設時,宜採用三角排列,或採用垂直三角排列。
低壓配電線路的導線宜採用水平排列。
城鎮的高壓配電線路和低壓配電線路宜同桿架設,且應是同一回電源。
第5.0.2條 同一地區低壓配電線路的導線在電桿上的排列應統一。零線應靠電桿或靠建築物。同一迴路的零線,不應高於相線。
第5.0.3條 低壓路燈線在電桿上的位置,不應高於其他相線和零線。
第5.0.4條 沿建(構)築物架設的低壓配電線路應採用絕緣線,導線支持點之間的距離不宜大於15m。
第5.0.5條 配電線路的檔距,宜採用表5.0.5所列數值。耐張段的長度不宜大於1km。
表5.0.5配電線路的檔距 m
地 區 電 壓
高 壓 低 壓
城 鎮
郊 區 40~50
60~100 40~50
40~80
第5.0.6條 配電線路導線的線間距離,應結合運行經驗確定。如無可靠資料,導線的線間距離不宜小於表5.0.6所列數值。
表5.0.6配電線路導線最小線間距離 m
線路電壓 檔 距
40及以下 50 60 70 80 90 100
高 壓 0.6 0.65 0.7 0.75 0.85 0.9 1.0
低 壓 0.3 0.4 0.45 — — — —
註:1.表中所列數值適用於導線的各種排列方式。
2.靠近電桿低壓的兩導線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0.5m。
由變電站(所)引出長度在1km的高壓配電線路主幹線,導線在桿塔上的布置,宜採用三角形排列,或適當增大線間距離。
第5.0.7條 同桿架設的雙回線路或高、低壓同桿架設的線路、橫擔間的垂直距離,不應小於表5.0.7所列數值。
表5.0.7同桿架設線路橫擔之間的最小垂直距離 m
電 壓 類 型 桿 型
直 線 桿 分支或轉角桿
高壓與高壓 0.80 0.45/0.60〔注〕
高壓與低壓 1.20 1.00
低壓與低壓 0.60 0.30
註:轉角或分支線如為單回線,則分支線橫擔距主幹線橫擔為0.6m;如為雙回線,則分支線橫擔距上排主幹線橫擔為0.45m,距下排主幹線橫擔為0.6m。
第5.0.8條 高壓配電線路與35kV線路同桿架設時,兩線路導線間的垂直距離不宜小於2.0m。
第5.0.9條 高壓配電線路架設在同一橫擔上的導線,其截面差不宜大於三級。
第5.0.10條 配電線路每相的過引線、引下線與鄰相的引線、引下線或導線之間的凈空距離,不應小於下列數值:
高壓0.3m
低壓0.15m
第5.0.11條 配電線路的導線與拉線、電桿或構架間的凈空距離,不應小於下列數值:
高壓0.2m
低壓0.1m
高壓引下線與低壓線間的距離,不宜小於0.2m
第六章 電桿、拉線和基礎
第6.0.1條 各型電桿,應按下列荷載條件進行計算:
一、最大風速、無冰、未斷線;
二、覆冰、相應風速、未斷線;
三、最低氣溫、無冰、無風、未斷線(適用於轉角桿和終端桿)。
第6.0.2條 鋼筋混凝土桿的強度計算,應採用安全系數計算方法。普通鋼筋混凝土桿的強度設計安全系數不應小於1.7;預應力混凝土桿的強度設計安全系數不應小於1.8。
混凝土及鋼材的設計強度應符合《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SDJ3—79中的規定。
第6.0.3條 配電線路的鋼筋混凝土桿,應盡量採用定型產品,電桿構造的要求應符合國家標准。
第6.0.4條 需要接地的普通鋼筋混凝土桿,應設置接地螺母。接地螺母與主筋應有可靠的電氣連接。
配電線路採用預應力混凝土桿時,其主筋不應兼作接地引下線。
第6.0.5條 配電線路的金屬橫擔及金屬附件應熱鍍鋅。採用木橫擔時應選用優質木材,並應經防腐處理。
橫擔應進行強度計算,選用應規格化,其規格不應小於附錄四所列數值。
第6.0.6條 轉角桿的橫擔,應根據受力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15°以下轉角桿,宜採用單橫擔;15°至45°轉角桿,宜採用雙橫擔;45°以上轉角桿,宜採用十字橫擔。
第6.0.7條 多霧或空氣污穢地區,當採用木橫擔時,在絕緣子固定處應裝設分流綁線。
第6.0.8條 拉線應採用鍍鋅鋼絞線或鍍鋅鐵線,其強度設計安全系數和最小規格應符合表6.0.8的要求。
表6.0.8拉線的強度設計安全系數及最小規格
拉線材料 鍍鋅鋼絞線 鍍 鋅 鐵 線
強度安全系數 ≥2.0 ≥2.5
最 小 規 格 25mm2 3×直徑4.0mm
第6.0.9條 拉線應根據電桿的受力情況裝設。拉線與電桿的夾角宜採用45°,如受地形限制,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於30°。
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線,對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於6m;拉線柱的傾斜角宜採用10°~20°。
第6.0.10條 跨越電車行車線的水平拉線,對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於9m。
第6.0.11條 郊區配電線路連續直線桿超過10基時,宜適當裝設防風拉線。
第6.0.12條 鋼筋混凝土桿的拉線,宜不裝設拉線絕緣子。如拉線從導線之間穿過,應裝設拉線絕緣子。在斷拉線的情況下,拉線絕緣子距地面不應小於2.5m。
第6.0.13條 拉線棒的直徑應根據計算確定,且不應小於16mm。
拉線棒應熱鍍鋅。嚴重腐蝕地區,拉線棒直徑應適當加大2~4mm或採取其它有效的防腐措施。
第6.0.14條 電桿基礎應結合當地的運行經驗、材料來源、地質情況等條件進行設計。在有條件的地方,宜採用岩石的底盤、卡盤和拉線盤。
第6.0.15條 電桿的埋設深度,應進行傾覆穩定驗算。單迴路的配電線路,電桿埋設深度宜採用表6.0.15所列數值。
表6.0.15電桿埋設深度
桿高(m) 8.0 9.0 10.0 11.0 12.0 13.0 15.0 18.0
埋深(m) 1.5 1.6 1.7 1.8 1.9 2.0 2.3 2.6~3.0
第6.0.16條 電桿基礎的上拔及傾覆穩定安全系數,不應小於下列數值:
直線桿1.5
耐張桿1.8
轉角桿、終端桿2.0
第6.0.17條 鋼筋混凝土基礎的強度設計安全系數不應小於1.7,預制基礎的混凝土標號不宜低於200號。
採用岩石製作的底盤、卡盤、拉線盤,應選擇結構完整、質地堅硬的石料(如花崗岩等),並進行強度試驗。其強度設計安全系數不應小於下列數值:
岩石底盤 3
岩石卡盤 4
岩石拉線盤 5
第6.0.18條 配電線路選用鐵塔時,可參照《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SDJ3—79中的規定進行設計。
第七章 變壓器台和開關設備
第7.0.1條 配電變壓器台應設在負荷中心或重要負荷附近便於更換和檢修設備的地方。其容量應考慮負荷的發展、運行的經濟性等。
第7.0.2條 下列電桿不宜裝設變壓器台:
一、轉角、分支電桿;
二、設有高壓接戶線或高壓電纜的電桿;
三、設有線路開關設備的電桿;
四、交叉路口的電桿;
五、低壓接戶線較多的電桿。
第7.0.3條 400kVA及以下的變壓器,宜採用柱上式變壓器台。400kVA以上的變壓器,市區內宜採用室內裝置,郊區宜採用落地式變壓器台。
第7.0.4條 柱上變壓器台距地面高度,不應小於2.5m。安裝變壓器後,變壓器台的平面坡度不應大於1/100。
落地式變壓器台應裝設固定圍欄。圍欄的設計和圍欄與帶電部分間的安全凈距,應符合《高壓配電裝置設計技術規程》SDJ5—85的要求。
第7.0.5條 變壓器的引下線、引上線和母線,宜採用多股絕緣線,其截面應按變壓器額定電流選擇,但不應小於16mm2。
變壓器的高、低壓側應分別裝設高、低壓熔斷器。高壓熔斷器的裝設高度,對地面的垂直距離不宜小於4.5m,低壓熔斷器的裝設高度,對地面的垂直距離不宜小於3.5m。各相熔斷器間的水平距離:高壓熔斷器不應小於0.5m,低壓熔斷器不應小於0.3m。
第7.0.6條 高壓熔斷器應選用國家的定型產品,並應與負荷電流、運行電壓及安裝點的短路容量相配合。選擇低壓熔斷器時,其額定電流應大於電路的工作電流。
第7.0.7條 配電變壓器熔絲的選擇宜按下列要求進行:
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高壓側熔絲按變壓器容量額定電流的2~3倍選擇;
容量在100kVA以上者,高壓側熔絲按變壓器容量額定電流的1.5~2倍選擇;
變壓器低壓側熔絲(片)按低壓側額定電流選擇。
第7.0.8條 高壓配電線路較長的主幹線或分支線,應裝設分段或分支開關設備。
環形供電網路應裝設聯絡開關設備。
第7.0.9條 高壓配電線路在線路的管區分界處,宜裝設開關設備。
第7.0.10條 在配電線路上裝置電容器,可參照部頒《並聯電容器裝置設計技術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設計。
第八章 防雷和接地
第8.0.1條 無避雷線的高壓配電線路,在居民區的鋼筋混凝土桿宜接地,鐵桿應接地,接地電阻均不宜超過30Ω。
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和高、低壓共桿的電力網,其鋼筋混凝土桿的鐵橫擔或鐵桿,應與零線連接。鋼筋混凝土桿的鋼筋宜與零線連接。
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其鋼筋混凝土桿宜接地,鐵桿應接地,接地電阻不宜超過50Ω。
瀝青路面上的或有運行經驗地區的鋼筋混凝土桿和鐵桿,可不另設人工接地裝置,鋼筋混凝土桿的鋼筋、鐵橫擔和鐵桿也可以不與零線連接。
第8.0.2條 有避雷線的配電線路,其接地裝置在雷雨季節乾燥時間的工頻接地電阻,不宜大於表8.0.2所列的數值。
第8.0.3條 柱上油開關的防雷裝置應採用閥型避雷器。經常開路運行而又帶電的柱上油開關或隔離開關的兩側,均應設防雷裝置,其接地線與柱上油開關等金屬外殼應連接。
第8.0.4條 配電變壓器的防雷裝置應採用閥型避雷器。防雷裝置應盡量靠近變壓器安裝,其接地線應與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以及金屬外殼相連接。
表8.0.2電桿的接地電阻
土壤電阻率(Ω•m) 工頻接地電阻(Ω) 土壤電阻率(Ω•m) 工頻接地電阻(Ω)
100及以下 10 1000以上至2000 25
100以上至500 15 2000以上 30注
500以上至1000 20
註:如土壤電阻率較高,接地電阻很難降到30Ω,可採用6~8根總長不超過500m的放射形接地體或連續伸長接地體,其接地電阻不限制。
第8.0.5條 多雷區,為防止反變換波或低壓側雷電波擊穿配電變壓器高壓側的絕緣,宜在低壓側裝設避雷器或擊穿保險器。如低壓側中性點不接地,應在低壓側中性點裝設擊穿保險器。
第8.0.6條 為防止雷電波沿低壓配電線路侵入建築物,接戶線上的絕緣子鐵腳宜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宜大於30Ω。公共場所(如劇院和教室等)的接戶線以及由木桿或木橫擔引下的接戶線,絕緣子鐵腳應接地。
年平均雷暴日數不超過30的地區和低壓線被建築物屏蔽的地區以及接戶線與低壓干線接地點的距離不超過50m的地方,絕緣子鐵腳均可不接地。
如低壓配電線路的鋼筋混凝土桿的自然接地電阻不大於30Ω,可不另設接地裝置。
第8.0.7條 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中的零線,應在電源點接地。低壓配電線路,在干線和分干線終端處,應重復接地。
低壓配電線路在引入車間或大型建築物處,如距接地點超過50m,應將零線重復接地。
第8.0.8條 總容量為100kVA以上的變壓器。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於4Ω,每個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於10Ω,總容量為100kVA及以下的變壓器,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於10Ω,每個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於30Ω,且重復接地不應少於3處。
第8.0.9條 柱上油開關或隔離開關的防雷裝置,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於10Ω。
第8.0.10條 通過耕地的線路,接地體應埋設在耕作深度以下,且不宜小於0.6m。
第8.0.11條 接地體宜採用垂直敷設的角鋼、圓鋼、鋼管或水平敷設的圓鋼、扁鋼等。
接地體和接地線的規格,不應小於表8.0.11所列數值。
表8.0.11接地體和接地線的最小規格
名 稱 地 上 地 下
圓鋼直徑(mm) 6 8
扁 鋼 截面(mm2)
厚(mm) 48 48
4 4
角 鋼 厚 (mm) — 4
鋼 管 壁 厚 (mm) — 3.5
鍍鋅鋼絞線或銅線截面(mm2) 25 —
第十章 對地距離及交叉跨越
第10.0.1條 導線對地面、建築物、樹木、鐵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種架空線路的距離,應根據最高氣溫情況或覆冰情況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風速情況或覆冰情況,求得的最大風偏計算。
計算上述距離,不應考慮由於電流、太陽輻射以及覆冰不均勻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應計及導線架線後塑性伸長的影響和設計施工的誤差。
第10.0.2條 導線與地面或水面的距離,不應小於表10.0.2數值。
第10.0.3條 導線與山坡、峭壁、岩石之間的凈空距離,在最大計算風偏情況下,不應小於表10.0.3所列數值。
第10.0.4條 高壓配電線路不應跨越屋頂為燃燒材料做成的建築物。對耐火屋頂的建築物,應盡量不跨越,如需跨越應與有關單位協商或取得當地政府的同意。導線與建築物的垂直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不應小於3m。
低壓配電線路跨越建築物,導線與建築物的垂直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不應小於2.5m。
線路邊線與永久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在最大風偏情況下,不應小於下列數值:
表10.0.2導線與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離 m
線 路 經 過 地 區 線 路 電 壓
高 壓 低 壓
居民區 6.5 6
非居民區 5.5 5
不能通航也不能浮運的河、湖(至冬季冰面) 5 5
不能通航也不能浮運的河、湖(至50年一遇洪水位) 3 3
交通困難地區 4.5 4
註:1.居民區——工業企業地區、港口、碼頭、火車站、市鎮、鄉等人口密集地區。
2.非居民區——上述居民區以外的地區,均屬非居民區。雖然時常有人,有車輛或農業機械到達,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區,亦屬非居民區。
3.交通困難地區——主要指車輛、農業機械不能到達的地區。
表10.0.3導線與山坡、峭壁、岩石之間的最小距離 m
線 路 經 過 地 區 線 路 電 壓
高 壓 低 壓
步行可以到達的山坡 4.5 3.0
步行不能到達的山坡、峭壁和岩石 1.5 1.0
高壓 1.5m
低壓 1m
在無風情況下,導線與不在規劃范圍內城市建築物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上列數值的一半。
註:1.導線與城市多層建築物或規劃建築線間的距離,指水平距離。
2.導線與不在規劃范圍內的城市建築物間的距離,指凈空距離。
第10.0.5條 高壓配電線路通過林區應砍伐出通道。通道凈寬度為線路兩側向外各延伸5m。
在下列情況下,如不妨礙架線施工,可不砍伐通道:
一、樹木自然生長高度不超過2m。
二、導線與樹木(考慮自然生長高度)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小於3m。
配電線路通過公園、綠化區和防護林帶,導線與樹木的凈空距離在最大風偏情況下不應小於3m。
配電線路通過果林、經濟作物以及城市灌木林,不應砍伐通道,但導線至樹梢的距離不應小於1.5m。
配電線路的導線與街道行道樹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表10.0.5所列數值。
表10.0.5導線與街道行道樹之間的最小距離 m
最大弧垂情況的垂直距離 最大風偏情況的水平距離
高 壓 低 壓 高 壓 低 壓
1.5 1.0 2.0 1.0
校驗導線與樹木之間的垂直距離,應考慮樹木在修剪周期內生長的高度。
第10.0.6條 配電線路與特殊管道交叉,應避開管道的檢查井或檢查孔,同時,交叉處管道上所有部件應接地。
第10.0.7條 配電線路與甲類火災危險性的生產廠房、甲類物品庫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場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氣)體貯罐的防火間距,不應小於桿塔高度的1.5倍。
第10.0.8條 配電線路與弱電線路交叉,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叉角應符合表10.0.8的要求。
表10.0.8配電線路與弱電線路的交叉角
弱電線路等級 交 叉 角
一 級 ≥45°
二 級 ≥30°
三 級 不限制
二、配電線路一般架設在弱電線路上方。配電線路的電桿,應盡量接近交叉點,但不宜小於7m(城區的線路,不受7m的限制)。
第10.0.9條 配電線路與鐵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索道、人行天橋及各種架空線路交叉或接近,應符合表10.0.9的要求。
表10.0.9配電線路與鐵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種
架空線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
項 目 鐵 路 公 路 電車道 通航河流 弱電線路
標准軌距 窄軌 電氣化
線路 一、二
級公路 三、四
級公路 有軌及
無 軌 主要 次要 一、二級 三 級
導線最小截面 — 鋁 絞 線 及 鋁 合 金 線 為
導線在跨越檔
內 的 接 頭 不應接頭 — — 不應接頭 — 不應接頭 不應接頭 — 不應接頭 —
導線支持方式 雙固定 — 雙固定 單固定 雙固定 雙固定 單固定 雙固定 單固定
最
小
垂
直
距
離
(m) 線路電壓 項 目
至軌頂 接觸線
或
承力索 至路面 至承力索或接觸線 至5年一
遇洪水位 至被跨越線
至路面 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頂
高壓 7.5 6.0 平原地區配電線路入 地 7.0
2.0
低壓 7.5 6.0 平原地區配電線路入 地 6.0
1.0
最
小
水
平
距
離
(m) 線路電壓 項 目
電桿外緣至軌道中心 電桿中心至
路面邊緣 電桿中心至路面邊緣 與拉纖小路平行的線路,邊導線至斜坡上緣 在路徑受限制地區,兩線路邊導線間
電桿外緣至軌道中心
高 壓 交叉:5.0
平行:桿高加3.0 平行:桿高加3.0 0.5
最高電桿高度 2.0
1.0
低 壓
備 注 山區入地困難時,應協商,並簽訂協議 公路分級見附錄六,城市道路的分級,參照公路的規定 開闊地區的最小水平距離不得小於電桿高度 ①兩平行線路在開闊地區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電桿高度
②弱電線路分級見附錄五
項 目 電 力 線 路(kV) 特殊管道 索 道 人行天橋
<1 6~10 35~110 154~220 330
導線最小截面 35mm2,其他導線為16mm2 —
導線在跨越檔內的接頭 交叉不應接頭 交叉不應接頭 — — — 不 應 接 頭 —
導線支持方式 單固定 雙固定 — — — 雙 固 定 —
最小垂直距離(m) 線路電壓 項 目
至 導 線 電力線在上面 —
電力線在下 面 電力線在下面至電力線上的保護設施 —
高 壓 2 2 3 4 5
城鎮內宜入地
低 壓 1 2 3 4 5
城鎮內宜入地
最小水平距離(m) 線路電壓 項 目
在路徑受限制地區,兩線路邊導線間 在路徑受限制地區,至管、索道任何部分 導線邊線至人行天橋邊緣
高 壓 2.5 2.5 5.0 7.0 9.0 2.0 4.0
低 壓 1.5 2.0
備 注 兩平行線路在開闊地區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電桿高度 ①在開闊地區,與管、索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電桿高度;
②特殊管道指架設在地面上的輸送易燃、易爆物的管道
註:1.低壓配電線路與二、三級弱電線路,低壓配電線路與公路交叉時,導線支持方式不限制。
2.配電線路與弱電線路交叉時,交叉檔弱電線路的木質電桿應有防雷措施。
3.高壓電力接戶線與工業企業內自用的同電壓等級的架空線路交叉時,接戶線宜架設在上方。
Ⅲ 安防監控施工規范
一、監控攝像頭的安裝方法:
1、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監控攝像頭安裝應與地絕緣隔離。
2、在滿足監視目標視場范圍要求的條件下,其安裝高度:室內離地不宜低於2.5m,室外離地不宜低於3.5m。
3、電梯廂內的監控攝像頭應安裝在廂門上方的左或右側,並能有效監視電梯廂內乘員面部特徵。
4、監控攝像頭及其配套裝置,如鏡頭、攝像機防護罩、支架、雨刷等,安裝應牢固,運轉應靈活,應注意防破壞,並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5、信號線和電源線應分別引入,外露部分用軟管保護,並不影響雲台的轉動。
二、監控攝像頭控制設備安裝:
1、控制室內所有線纜應根據設備安裝位置設置電纜槽和進線孔,排列、捆紮整齊,編號,並有永久性標志。
2、控制台、機櫃(架)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應平穩牢固、便於操作維護。機櫃架)背面、側面離牆凈距離應符合維修要求。
3、監控攝像頭所有控制、顯示、記錄等終端設備的安裝應平穩,便於操作。其中監視器(屏幕)應避免外來光直射,當不可避免時,應採取避光措施。在控制台、機櫃(架)內安裝的設備應有通風散熱措施,內部接插件與設備連接應牢。
三、雲台跟解碼器安裝:
1、應根據產品技術條件和系統設計要求,檢查雲台的轉動角度范圍是否滿足要求。
2、雲台的安裝應牢固,轉動時無晃動。
3、解碼器應安裝在雲台附近或吊頂內(但須留有檢修孔)。
(3)低壓拉線棒高出地面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安防監控行業的發展十分快速,很多大型的企業也跟隨這個市場大蛋糕發展也是紛紛的加入,有了他們的加入使得整個市欣起了很波浪,相對於一些中小的安防監控工程商來說是不小的壓力。使得在這行中在生存的空間也變得更小了。
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水平,就必須創新出更好的產品系列和功能。從運營商的各個角度來看,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包括遠程無線視頻監控,無線實時監控傳輸。
最快速度的提高監控效率,同時適合對各個行業、企業、機關單位中的應用。從各個系統中實現整個安防監控工程的總體集合,形式一個大型的監控管理平台。從而快速度有效的實現物聯網工程。
Ⅳ 全部電工計算公式
一、利用低壓配電盤上的三根有功電度表,電流互感器、電壓表、電流表計算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有功功率、現在功率、無功功率和功率因數。
(一)利用三相有功電度表和電流互感器計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測量的電度表圓盤轉數
K——電度表常數(即每kW·h轉數)
t——測量N轉時所需的時間S
CT——電流互感器的變交流比
(二)在三相負荷基本平衡和穩定的情況下,利用電壓表、電流表的指示數計算視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就可計算無功功率
(四)根據有功功率和現在功率,可計算出功率因數
例1某單位配電盤上裝有一塊500轉/kW·h電度表,三支100/5電流互感器,電壓表指示在400V,電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電壓、電流平衡穩定的情況下,測試電度表圓盤轉數是60S轉了5圈。求有功功率、現在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各為多少?
[解]①將數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將數值代入公式(2);得視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無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現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數cosφ= 0.8
二、利用秒錶現場測試電度表誤差的方法
(一)首先選定圓盤轉數,按下式計算出電度表有N轉內的標准時間
式中 N——選定轉數
P——實際功率kW
K——電度表常數(即每kW·h轉數)
CT——電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據實際測試的時間(S)。求電度表誤差
式中 T——N轉的標准時間s
t——用秒錶實際測試的N轉所需時間(s)
註:如果計算出的數是正數,電度表決;負數,則是慢。
【例】某用戶有一塊750轉/kW·h上電度表,配有150/5電流互感器,接有10kW的負載,現場測試60s圓盤轉了5圈。求電度表誤差是多少?
〔解〕①先求電度表轉5圈時的標准秒數由公式(1),得T=72s
②由公式(2)得出電度表誤差ε=20%,快20%。
三、配電變壓器的高低壓熔絲選擇方法
(一)先計算變壓器高低壓側的額定電流
式中 S——變壓器容量kVA
U——電壓kV
(二)高壓熔絲=Ix(1.5~2.5) (2)
(三)低壓保險絲=低壓額定電流(I) (3)
(例)有一台50kVA變壓器,高壓側額定電壓10kV,低壓側的額定電壓 0.4kV。求高低壓的額定電流各是多少 A?高壓側應選擇多少A的熔絲?低壓側應選擇多少A的保險絲?
〔解〕①將數值代入公式(1),得高壓電流I= 2.8 A
②將數值代入公式(l),得低壓電流I=72A
③高壓側熔絲=2.8x(1.5~2.5)=4.2~7A可選擇5A的熔絲。
④低壓額定電流是72A,可選擇80A的保險絲。
四、架空線路鋁絞線的截面選擇簡捷公式
(一)首先計算負荷矩M=kW.km
(二)選用鋁導線時,每kW·km可按4mm2估算,即;導線截面S=M·4mm2
[例]某單位在離配電變壓器800m處按一台10kW的電動機。應選擇多大截面的錯絞線?
〔解〕①先把m化成km,即800m=0.8km
②計算負荷矩M= 10 x 0.8=8kW·km
③將數值代入公式(2),得導線截面
S= 8 x 4=32mm2,應選用35mm2的鋁絞線。
五、拉線坑與電桿的距離和拉線長度的計算公式
(一)拉線坑與電桿的距離計算公式L=h·ctga(m)
式中 h——電桿高度(電桿在地面與拉線懸掛點間的高度)
a——拉線與電桿的夾角(技術規程規定拉線與電桿的夾角一般採用45˚,在地形限制的情況下可採用30˚或60˚)
註: Ctg45˚=1 ctg30˚=1.732 ctg60˚=0.577
(二)使用楔型線夾紮上把,uT型線夾紮下把時拉線長度計算公式:
L=h/sina十上下把綁扎長度——拉線棒露出地面的長度
式中 h——電桿高度(電桿在地面與拉線懸掛點間的高度)m
a——拉線與電桿的夾角
註: Sin45˚=0.707, Sin30˚=0.5,Sin60˚=0.866。
[例]有一根終端桿打一條拉線,電桿在地面與拉線懸掛點間的高度是8m,電桿與拉線的夾角是45˚,拉線上把使用楔型線夾,下把使用uT型線夾,上下把綁扎長度 lm,拉線棒露出地面lm.計算拉線坑與電桿間的距離和拉線長度各為多少m?
[解]①將數值代入公式(1),得拉線坑與電桿間的距離L=8m
②將數值代入公式(2),得拉線長度L=11.3m
Ⅳ 水泥電桿安裝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第一是拉線的形式。拉線根據安裝形式可以分為高樁拉線、普通拉線以及特殊地段使用的撐桿等。一般而言,跨越公路等道路時為了滿足對地距離而普遍採用高樁拉線,一般地段採用普通拉線,而在特殊地段不能做拉線情況下也可採用撐桿的措施來對電桿受力進行補強。應當根據現場條件確定拉線的形式,總體目標是達到設計的要求,平衡電桿的受力,減少內部應力。
其次是要考慮更惡劣的氣象條件。據最近的氣象條件,由於近來全球變暖引起氣候異常,某些時間段風力太強,或者空曠地區配電線路連續直線桿超過10基時,宜裝設防風拉線。因此對目前的架空線路,最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次風壓的測算,以便確定防風拉線的安裝規范。
第三還要注意與導線保持距離,低壓導線安裝不合格或拉線安裝不合理,造成導線與拉線距離太近,有些絕緣導線與拉線甚至直接接觸,由於年久失修或者由於長時間的摩擦,導線絕緣老化或破裂,這樣就可能致使拉線帶電,從而造成漏電甚至人身觸電事故。
第四也要注意拉線的固定及警示。通過拉線盤固定在地下,根據拉力的大小,一般坑深為1.2~1.5m,回填土應有防沉土台,拉線棒與拉線盤的連接應使用雙螺母。在人易到達地區特別是在人行道等地區的拉線一定要有鮮明的警示標記。由於拉線未設置警示標志從而給過往路人造成傷害的事件也發生過,一定要吸取教訓,做好拉線的保護警示工作,一般採用在拉線上加套紅白相間的警示管的措施來達到這一目的。
最後是對拉線和拉線棒的材質的要求。農村低壓電網,要求採用鍍鋅鋼絞線,最小截面為25mm2;採用綁扎固定時,拉線兩端設置心形環;用直徑不小於3.2mm的鍍鋅鐵線綁扎固定,也可以用兩個鋼絲卡子進行綁扎固定。拉線棒的直徑根據計算確定,不應小於16mm。拉線棒應熱鍍鋅。腐蝕地區拉線棒直徑應適當加大2~4mm或採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另外,在實施施工中還要求外露地面部分的長度為露出地面0.5~0.7m。
Ⅵ 常用電工公式有哪些
一、利用低壓配電盤上的三根有功電度表,電流互感器、電壓表、電流表計算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有功功率、現在功率、無功功率和功率因數。 (一)利用三相有功電度表和電流互感器計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測量的電度表圓盤轉數 K——電度表常數(即每kW·h轉數) t——測量N轉時所需的時間S CT——電流互感器的變交流比 (二)在三相負荷基本平衡和穩定的情況下,利用電壓表、電流表的指示數計算視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就可計算無功功率 (四)根據有功功率和現在功率,可計算出功率因數 例1某單位配電盤上裝有一塊500轉/kW·h電度表,三支100/5電流互感器,電壓表指示在400V,電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電壓、電流平衡穩定的情況下,測試電度表圓盤轉數是60S轉了5圈。求有功功率、現在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各為多少? [解]①將數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將數值代入公式(2);得視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無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現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數cosφ= 0.8 二、利用秒錶現場測試電度表誤差的方法 (一)首先選定圓盤轉數,按下式計算出電度表有N轉內的標准時間 式中 N——選定轉數 P——實際功率kW K——電度表常數(即每kW·h轉數) CT——電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據實際測試的時間(S)。求電度表誤差 式中 T——N轉的標准時間s t——用秒錶實際測試的N轉所需時間(s) 註:如果計算出的數是正數,電度表決;負數,則是慢。 【例】某用戶有一塊750轉/kW·h上電度表,配有150/5電流互感器,接有10kW的負載,現場測試60s圓盤轉了5圈。求電度表誤差是多少? 〔解〕①先求電度表轉5圈時的標准秒數由公式(1),得T=72s ②由公式(2)得出電度表誤差ε=20%,快20%。 三、配電變壓器的高低壓熔絲選擇方法 (一)先計算變壓器高低壓側的額定電流 式中 S——變壓器容量kVA U——電壓kV (二)高壓熔絲=Ix(1.5~2.5) (2) (三)低壓保險絲=低壓額定電流(I) (3) (例)有一台50kVA變壓器,高壓側額定電壓10kV,低壓側的額定電壓 0.4kV。求高低壓的額定電流各是多少 A?高壓側應選擇多少A的熔絲?低壓側應選擇多少A的保險絲? 〔解〕①將數值代入公式(1),得高壓電流I= 2.8 A ②將數值代入公式(l),得低壓電流I=72A ③高壓側熔絲=2.8x(1.5~2.5)=4.2~7A可選擇5A的熔絲。 ④低壓額定電流是72A,可選擇80A的保險絲。 四、架空線路鋁絞線的截面選擇簡捷公式 (一)首先計算負荷矩M=kW.km (二)選用鋁導線時,每kW·km可按4mm2估算,即;導線截面S=M·4mm2 [例]某單位在離配電變壓器800m處按一台10kW的電動機。應選擇多大截面的錯絞線? 〔解〕①先把m化成km,即800m=0.8km ②計算負荷矩M= 10 x 0.8=8kW·km ③將數值代入公式(2),得導線截面 S= 8 x 4=32mm2,應選用35mm2的鋁絞線。 五、拉線坑與電桿的距離和拉線長度的計算公式 (一)拉線坑與電桿的距離計算公式L=h·ctga(m)式中 h——電桿高度(電桿在地面與拉線懸掛點間的高度) a——拉線與電桿的夾角(技術規程規定拉線與電桿的夾角一般採用45�0�8,在地形限制的情況下可採用30�0�8或60�0�8) 註: Ctg45�0�8=1 ctg30�0�8=1.732 ctg60�0�8=0.577 (二)使用楔型線夾紮上把,uT型線夾紮下把時拉線長度計算公式: L=h/sina十上下把綁扎長度——拉線棒露出地面的長度式中 h——電桿高度(電桿在地面與拉線懸掛點間的高度)m a——拉線與電桿的夾角 註: Sin45�0�8=0.707, Sin30�0�8=0.5,Sin60�0�8=0.866。 [例]有一根終端桿打一條拉線,電桿在地面與拉線懸掛點間的高度是8m,電桿與拉線的夾角是45�0�8,拉線上把使用楔型線夾,下把使用uT型線夾,上下把綁扎長度 lm,拉線棒露出地面lm.計算拉線坑與電桿間的距離和拉線長度各為多少m? [解]①將數值代入公式(1),得拉線坑與電桿間的距離L=8m ②將數值代入公式(2),得拉線長度L=11.3m
Ⅶ 10KV電力線路拉線上把製作的具體標准和數據是多少
66kv線規:35~66kv跨越電力線3m;3~10kv跨越電力線2m;3kv跨越電力線1m。
這個問題需要考慮電桿呼高H,拉盤埋深h、拉棒長度L和拉線尾線Y四個數據,設拉線長度X,則計算公式為X=[(H+h)/cos45]-L+2Y。
1、如果12米電桿埋深為2.0米,桿頭拉線抱箍安裝位置距桿頂0.6米,則呼高為9.4米。
2、拉盤埋深h和拉棒長L分別取2.0米和3.1米;拉線尾線單側一般取0.3-0.5米,此處取Y=0.5。
3、將上述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後,得拉線外露部分長度為14米。
線與地面
線與地面的最小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不應小於下列數值:
低壓線路(380V)通過居民區不小於6米,低壓線路(380V)通過非居民區不小於5米。
中壓線路(6-10kV)通過居民區不小於6.5米,中壓線路(6-10kV)通過非居民區不小於5.5米。
35~110kV線路通過居民區不小於7米,35~110kV線路通過非居民區不小於6米,35~110kV線路通過交通困難地區不小於5米。
Ⅷ 架空線路施工過程中,拉線坑回填土時,拉線棒方向與拉線方向該怎麼放
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架空配電線路及電纜線路電桿選擇及埋設規定 1 電桿宜採用鋼筋混凝土桿。鋼筋混凝土電桿不得露筋,並不得有環向裂紋和扭曲等缺陷。若採用木桿和木橫擔,其材質必須堅實,不得有腐朽、劈裂及其他損傷。木桿總長度不宜小於8M,梢徑不宜小於140MM。 2 電桿埋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有傾斜、下沉及桿基積水等現象,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加底盤或卡盤。 2)回填土時應將土塊打碎,每回填0.5M 夯實一次。桿坑應設防沉土台,其高度應超出地面0.3M。 3)電桿埋設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宜符合下表的規定。 ------------------------------------------- 桿高 8.0 9.0 10 11 12 13 ------------------------------------------- 埋深 1.5 1.6 1.7 1.8 1.9 2.0 ------------------------------------------- 註:遇有土質松軟、流砂、地下水位較高等情況時,應做特殊處理。 4)嚴寒地區應埋在凍土層以下。 5)裝設變壓器的電桿,其埋設深度不宜小於2M。 3 拉線埋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拉線坑的深度宜為1.2~1.5M。 2)拉線與電桿的夾角不宜小於45°,當受到地形限制時不得小於30°。 3)終端桿的拉線及耐張桿承力拉線與線路方向應對正;分角拉線與線路分角方向應對正;防風拉線與線路方向應垂直。 4)拉線從導線之間穿過時,應裝設拉線絕緣子。拉線絕緣子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於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