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培養距地面多少厘米
『壹』 請問:誰知道潔凈手術室做空氣細菌數監測時,采樣器皿的擺放位置,時間,就是說怎麼采樣 謝謝!
根據手術間的面積決定放培養皿的數量,<30平米的放置三個培養皿,可在手術間內呈斜線放置,即手術間的中央放置一個,手術間對角各一個;>30平米的放置五個培養皿,即手術間中央一個,手術間的四個角各一個。培養皿用9cm的。在手術間清潔消毒後,將培養皿放置在規定的位置,距地面不少於1m,將培養皿打開蓋子內面朝下放置15min後把培養皿按原樣蓋好送檢。其標准為4cfu/(15min.9cm)
手術室常規還要做外科洗手的細菌培養、無菌物品的檢測、物體表面細菌培養.......可以查查有關專業書籍。
『貳』 平菇生料栽培技術
一、菇房建造
可把現有的空置房間,地下室等變成蘑菇屋。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建立一個新的蘑菇屋。菇房應坐北朝南,設在地勢高、 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菇房大小以房內栽培面積20平方米為宜,屋頂和牆壁應厚實,門窗布置應合理,有利於保溫,保濕,通風和透光。內牆和地板最好塗上石灰並用水泥塗抹以便消毒。此外,還可以建造一個簡單的蘑菇屋,即距離地面1.5-2.0米的半地下蘑菇屋。為了充分利用蘑菇室空間,可以在蘑菇屋內放置床架進行栽培。床架從北向南排列。要在牆壁和床架之間留出60厘米寬的走道,持續四周。上床和下床相距50厘米,下層距離地面20厘米。不要將上層超過窗戶,以免影響光線。床寬不超過1米,易於管理,床上鋪有木板,竹竿或草簾。
二、蘑菇室消毒
蘑菇屋應在使用前進行消毒,特別是老蘑菇屋,應徹底消毒,減少細菌污染和害蟲的發生。
三、培養材料的制備
木屑,棉籽殼,廢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稈,花生殼,豆稈粉等原料都可用於培育平菇。如果想要獲得高產量,高質量的栽培效果,應添加適量的麩皮,米糠,石膏和過磷酸鈣。
四、播種
平菇的播種方法很多,有混播,穴播,層播和覆蓋式播種等。
以下主要介紹層播:在床上鋪一層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鋪一層營養素,厚約5厘米,然後鋪上一層菌種,再鋪一層營養料,然後在再上面鋪上一層菌種,最後壓平壓實。床面要求是平的並且具有龜背形。
通常,每平方米表面的材料約為20千克左右,厚度為10-15厘米。在播種前,應先從瓶子或塑料袋中取出菌種,放入干凈的盆中,用洗凈的手將菌種掰成棗子大小的菌塊,然後播撒到材料中。播種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有助於滋潤和防止細菌污染。播種時間,一般從8月底到4月的第二年結束,期間均可播種。但是春播要早,秋播要晚,溫度低於15°C是適宜栽培平菇的時期。適用於平菇的生長和發育,不適合細菌的生長。一般播種量為材料重量的10%-15%。上部播種率占菌種類的60%,並且用菌種封閉表面材料,要以防止細菌污染。
五、管理
(1)發菌期管理:菌絲生長發育階段的管理主要是調節溫度,滋潤和防止細菌污染。為防止細菌污染,播種後10天內室溫應控制在15°C以下。播種後兩天,菌株開始發芽並逐漸生長到周圍區域。此時,每天檢查培養材料的溫度變化次數,並將材料的溫度控制在30℃以下。如果材料溫度太高,應打開薄膜,降低溫度。溫度下降後,覆蓋薄膜。在材料溫度穩定後,不必掀蓋薄膜。 10天後,菌絲長滿料面,並向料層內生長。此時,室溫可升至20-25°C。如果發現雜菌污染,可以將石灰粉撒在雜菌的生長處或用0.3%的多菌靈進行摩擦。在此期間,空氣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條件下,播種後,菌絲將在整個培養基上生長20-30天。
(2)萌芽期管理:菌絲長滿培養物後,每天在最低溫度下打開蘑菇門窗,塑料薄膜1小時,然後覆蓋,可以增加溫差。材料表面,促進菌子實體的形成。同時根據濕度噴水,使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調節到80%以上。當達到生理上成熟的菌絲體並且遇到適當的溫度,濕度,空氣和光時,就扭結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狀的菌蕾堆。此時,噴灑到空間以保持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在85%左右。不要在表面噴水,以免影響芽的發育並導致幼苗死亡。同時,應支起塑料薄膜,使其既通風又保濕,室內溫度可保持在15-18°C。 菌蕾堆形成後生長迅速,2-3天菌柄延伸,形成頂部呈灰黑色或棕色扁圓形的原始菌,把覆蓋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 噴少量水,保持室內空氣相對濕度在90%左右。一般每天噴2—3次,溫度保持在15℃左右。
『叄』 空氣培養用什麼平板
用平板暴露法。
空氣培養的采樣方法檢測空氣細菌總數的細菌培養法平板暴露法。
此法簡便,目前大部分醫療單位採用,在消毒處理後,操作前進行,室內面積≤30m2對角線內、中、外處設3點,內外點布位距牆壁1m處,室內面積>30m2設4角及中央5點,4角的布點部位距牆壁1m處。
基本原理是空氣中細菌等微生物可隨塵粒一起下降,在室內各采樣點處放好營養瓊脂平板,采樣高度距地面0.8~1、5m。
采樣時,將平板蓋打開,暴露5min或10min,蓋好平板.將平板置於37℃恆溫箱培養48h計算菌落數。
『肆』 病原性細菌培養的條件有哪些
(一)細菌實驗室
細菌實驗室是進行細菌學實驗的場所。標本的接種、培養、分離、鑒定及葯敏試驗等工作都要在此完成。所以細菌室應該符合一定的條件。
1.細菌室必須安裝嚴密的門窗,以防室內環境受到外界的污染。且室內禁用風扇,避免細菌的播散。
2.細菌室必須安裝供空氣消毒的紫外線燈,置於操作台上面lm處,每天開始工作前照射20min。對其消毒效果要定期檢查,及時更換失效的燈管。
3.室內應備有消毒劑,用於試驗中發生菌液灑濺時的及時消毒處理。同時還應備有供工作人員浸手用的盛有消毒劑的水盆、肥皂及自來水源等。
4.室內操作台須每日用消毒劑擦洗,地面至少一周用消毒劑擦洗l次。
5.對接收的標本、無菌器具、用過的物品等應明顯分開並放在指定位置。同時要對用過的物品及時進行滅菌處理。
6.細菌室根據當地的氣溫特點,安裝空調機,以適合細菌實驗工作。同時室內應設置必要的消防設備。
(二)無菌實驗室
無菌實驗室是細菌實驗室內用於無菌操作的小室,其內部裝飾、消毒條件要求更嚴格。
1.無菌室應完全封閉,人員出入應有兩道門,其間應隔有緩沖區。
2.用前應以紫外線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徹底消毒。
3.在無菌室中一般僅限於分裝無菌的培養基及傳染性強的細菌的接種,不進行有菌標本的分離及其他操作。
4.無菌室內應僅限操作人員進入,而且進入無菌室應著隔離衣和專用鞋,操作時戴口罩,隨時保證室內的無菌狀態。
5.條件有限的實驗室,可用超凈工作台代替無菌實驗室進行相應的操作。超凈工作台應選擇垂直氣流通風方式。
6.無菌室應配備空調設備,保證不因室溫而影響工作。
(三)基本設備和器具
細菌實驗室內必須具備的設備和器具有:用於細菌培養的溫箱、C02培養箱、厭氧培養設備;用於觀察細菌形態及標本直接鏡檢的顯微鏡;用於物品滅菌的高壓蒸氣滅菌器、干烤箱;用於儲存培養基、診斷用血清、抗生素及菌種等的冰箱和冷藏櫃;用於挑取標本、接種等的接種器具,包括接種環和接種針;制備培養基時用的pH計;細菌檢驗操作時用於接種器具滅菌的火焰燈或酒精燈;還有各種必用的平皿、試管、吸管等玻璃器皿,以及離心機、天平等。
『伍』 光合細菌培養基的生產方法
(以生產1噸光合細菌菌液為例) 1、兩端開口的長筒狀透明塑料農膜,盡量選擇厚一點的不破,盡量選擇幅度寬一點的,剪成10米長一個備用
2、透明玻璃連接而成的池子,類似於金魚池,但是要做薄(30厘米厚)以方便兩邊採光 1、第一次培養,可以得到220公斤菌種
(1)在陽光充足的上午10點左右,先將准備用水160公斤(有條件可以先將水加溫到30度,這樣培養的速度更快,菌液質量更好。注意溫度不可過高破壞菌種)加入到敞口塑料容器(400升)內,再加入培養基二袋,建議先用小容器少量水溶解培養基攪拌,慢慢加水慢慢溶解直至溶解完全,最後接種菌種60公斤攪拌均勻,可以按照上述比例相應增加批次量。
(2)選擇採光充足,地面平坦的地方(可以墊上編織袋及其它東西,以防地面溫度太低),將上述混合培養液灌入或用自吸泵直接抽入透明塑料農膜內,盡量排盡空氣,可以有少量小氣泡,兩端系緊。
(3)玻璃池子可以直接配培養基和接種菌種,需攪拌均勻。
(4)室外溫度適宜情況下(30-34℃),將菌液直接置於陽光充足的地方培養。溫度過低(氣溫低於25度),可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溫棚,採光增溫,仍達不到要求,應採取其它增溫措施;溫度過高(氣溫高於40度),將菌液置於通風的地方,仍過高,應在桶周圍灑水降溫,或採取部分遮陽(用黑色的遮陽塑料網)。
(5)為了光合細菌更快繁殖,如方便請白天每隔3小時人工搖動菌液一次,此方法是為了使下沉菌種上浮,更好接觸培養基加快繁殖,如不方便也可以不用,只是繁殖相對較慢。
(6)本公司菌種紅螺菌特別對溫度要求很高,喜高溫,只要溫度達到(34度以上),即使有微弱光均可快速生長。所以有條件特別是氣溫較低時盡量將水溫加熱到30度。
(7)如連續晴天或氣溫較高的陰天,3-4天後可培養成熟;若有下雨天或氣溫較低陰天,培養時間則相對延長;連續有下雨天或氣溫較低陰天,應採用60瓦的白幟燈炮懸於農膜上方10厘米,每隔30厘米間距一個連續光照,縮短培養時間;也可以採用白天曬太陽,晚上用白幟燈泡補光,縮短培養時間。
2、第二次培養,可以生產1000公斤菌液
(1)在陽光充足的上午10點左右,先將准備用水800公斤(有條件可以先將水加溫到30度,這樣培養的速度更快,菌液質量更好,注意溫度不可過高破壞菌種)加入到敞口塑料容器內,再加入培養基八袋,建議先用小容器少量水溶解培養基攪拌,慢慢加水慢慢溶解直至溶解完全,最後接種第一次培養成功的220公斤菌種攪拌均勻。若配比容器較小,可以按照上述比例相應減小批次量。
(2)-(7)見第一次培養方法
3、注意事項
(1)盡量選擇在陽光充足的上午10點開始,因為培養繁殖初期8小時對溫度和陽光要求最高,是關鍵階段。
(2)對水溫要求較高,特別第一次培養200公斤菌種盡量採用人工加熱,第二次培養數量較大,有條件可以加熱,沒有條件可以提前一天准備用陽光曬熱。可以採用加熱少量水高溫再兌至30度。
『陸』 細菌培養實驗室最少需要多大的面積,主要是細菌,真菌培養,辨別菌落數量。
一個超凈工作台,附帶一張條桌放置試驗用的設備,一個隔離間,可以將培養箱放在隔離間內,培養箱需要2個真菌28度,細菌37度,估計總面積有20平方米,分為2個區間,
『柒』 想通過蘑菇種植發家致富,如何實現高產高質量呢
蘑菇一直以來是人們餐桌上很受歡迎的食物,有很大市場需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種植蘑菇實現發家致富,其中關鍵就是要科學合理種植,降本增收,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發展。接下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些關於蘑菇種植的方法。
以上就是關於種植蘑菇的方法介紹,供大家了解參考和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捌』 培養菌絲的具體步距
杏鮑菇栽培袋接完菌後,即進入菌絲培養階段,又稱發菌培養。在此階段應做到乾燥防潮、避光、通風、保溫。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0%以下,絕對不能把栽培袋放在潮濕、不通風、濕度超過80%~90%的環境中,否則易引起雜菌感染、蟲害發生而造成損失。避光培養,使栽培袋在黑暗條件下發菌,既是菌絲生長的生理要求,也是預防蟲害進入培養室的有效措施之一。通風良好是杏鮑菇菌絲生長的重要條件。盡管杏鮑菇菌絲能耐受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但仍以較新鮮空氣對菌絲發育有利。溫度是菌絲生長的重要條件,溫度太高菌絲易徒長、細弱;溫度太低又影響菌絲長速,菌絲未長滿袋就會出菇,影響產量和質量。發菌溫度應控制在22~27℃之間。7~9月份氣溫高,可通過遮蔭降溫。白天不通風或少通風,夜間大通風。10月份以後大棚需要掀簾提溫,通風時間可安排在白天。掀草簾時應用黑塑料布在棚內遮光。總之要靈活地控制溫度、濕度、通風等條件,絕不能顧此失彼。
『玖』 如何做空氣細菌培養
空氣細菌的培養的話直接把培養基暴露就可以了吧。
物體表面的話可以考慮用無菌的濕潤棉簽在物體表面塗抹,然後放到無菌水裡,(可以考慮稀釋一下),然後接種……
『拾』 細菌培養皿有哪些規格
培養皿材質基本上分為兩類,主要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於植物材料、微生物培養和動物細胞的貼壁培養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可以用於植物材料的培養. 也有專門培養細胞的經過TC處理(Tissue culturetreated)表示該器皿經過表面的改性處理,適合貼壁細胞的培養,這種更適合培養細胞,總結一下 所謂的區別就是培養皿內表壁的區別,這種區別你不一定看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