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多少平方公里
1. 元朝的版圖有多大
除了今新疆地區的較大變動外,元朝的疆域是穩定的:在北方,西起今
額爾齊斯河,東至鄂霍次克海。在東部,擁有朝鮮半島東北部。在西南,包
括今克什米爾地區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錫金等地,今緬甸東北部和
泰國北部。
從忽必烈開始,整個青藏高原成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與中國的其他部分
結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根據吐蕃地區普遍信奉喇嘛教的實際,元朝將
它劃歸掌管全國佛教事務的機構--宣政院(至元初設置時稱總制院,至元
二十五年改名)管轄,並根據當地需要設分院駐理。在境內設立吐蕃等處(脫
思麻),吐蕃等路(朵甘思),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三個宣慰司,
脫思麻司轄有今青海黃南州至四川阿壩州一帶,朵甘思司轄有今青海果洛
州、玉樹州至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區,烏思藏司轄有今西藏大部分和克
什米爾之地。宣慰司下分轄元帥府、總管府、萬戶府、千戶府、宣撫司、安
撫司、招討司、萬戶、千戶等機構。這些機構有的管理軍事,有的辦理民事,
有的兼管軍民。因此盡管元朝為了更有效地統治吐蕃,充分利用了宗教因素,
對吐蕃地區實行不同於漢族地區的政策,但同樣建立了一整套行政和軍事機
構,行使著完全的主權。
2. 元朝的版圖有多大
元朝版圖面積:1372萬平方公里(1330年)。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全國劃分為由中書省所直轄的京畿地區,由宣政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以及十個行中書省,分別為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甘肅行省、陝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四川行省、雲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相關簡介
元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疆域超越歷代。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元朝
3. 中國元朝面積有多大
中國元朝面積:
1372萬平方公里。
元朝疆域:
范圍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成吉思汗時期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鐵木真之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較強;西道諸王則是鐵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長子術赤於鹹海、裏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封次子察合台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台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及新疆東部則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元朝直轄。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全國劃分為由中書省所直轄的京畿地區(即河北、山東、山西及漠南部分地區),由宣政院(初名總制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以及十個行中書省,分別為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甘肅行省、陝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四川行省、雲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藩屬
元朝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別行政區征東行省與緬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直到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這三大汗國達成和議,並與伊利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的藩屬國,而且元成宗並賜伊利汗國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實質上也承認其獨立性。到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國聯合攻滅窩闊台汗國。元文宗年間編纂《經世大典》時,將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利汗國列為元朝的藩屬國。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朝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滅南宋統一中國,結束了自晚唐五代以來的分裂局面。
元朝統一中國後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諸色戶計、投下制、驅口制、匠籍制、籍沒制[、人殉、宵禁、海禁等,中斷了唐宋變革的進程,深刻地重塑了宋後中國的歷史。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但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4. 中國元朝最大時的版圖面積有多大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大圖模式
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最大疆域的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佔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為當時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大圖模式
元朝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別行政區征東行省與緬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
直到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這三大汗國達成和議,並與伊利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的藩屬國,而且元成宗並賜伊利汗國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實質上也承認其獨立性。
5. 元朝的領土面積大約是多少
元朝時的國土面積,如果只算中國一塊,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是1680萬平方公里另一種是有1800萬平方公里左右(元朝時沒有精確測量過,都是後人根據當時元朝的版圖推測出來的)。把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和孫子的汗國也算上,面積大概有3,000萬平方公里!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時期,其疆域曾一度橫跨歐亞大陸:東北到日本海(元朝曾經2次進攻日本,但都因為台風而全軍覆沒,第一次已經打到了岸上,但怕中埋伏,晚上時都回到船上休息,結果當晚颳起了大台風,全軍覆沒,有一小部分跑到岸上也全被殺了。第2次征日本沒攻到岸上時就碰到台風,又是全軍覆沒。真不明白為什麼2次都非要在秋天打日本,秋天正是台風最多的時候。日本人一直把這兩次台風稱為神風,所以在2戰時,當日本要失敗的時候,他們弄了個神風敢死隊,期盼著能扭轉乾坤.)北到今天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極圈內,西北接成吉思汗三子的窩闊台汗國(在今天的新疆)、成吉思汗二子的察合台汗國(在今天的新疆)、成吉思汗孫拔都的欽察汗國(在今天的俄羅斯)和成吉思汗孫旭烈兀的伊利汗國(在今天的伊朗),西南接印度、緬甸、越南,東南至海。
6. 元朝時疆土面積有多大
元朝時疆土面積達到了1372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封建王朝國土面積最大的朝代。
元朝疆土面積這么大,主要來源於成吉思汗陵建立的大蒙古國。
公元1279年的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勢力標志了元朝的統一,到了1310年又和察合台汗國瓜分了窩闊台汗國,至此,元朝的疆域包括了所有宋地、內蒙和外蒙地區,以及東北和新疆東部、青藏高原、南海諸島等,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
7. 元朝時期的面積有多大
元朝疆域是1372萬平方公里(1330年)
元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在北方,西起今額爾齊斯河,東至鄂霍次克海。在東部,擁有朝鮮半島東北部。在西南,包括今克什米爾地區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錫金等地,今緬甸東北部和泰國北部。
蒙古帝國的面積大概有3500萬平方公里,最北方到達了北冰洋,最南方抵達了波斯灣,最東的地區到達了朝鮮半島以及中國的北方,最西方到達了波蘭等歐洲國家,以蒙古高原為中心向四周亞洲大多數地方擴散開來,蒙古的鐵騎席捲整個東亞以及中亞。
但蒙古帝國不屬於中國,直到忽必烈時期才在中國北方紮下根基,並在這里經營著他的勢力帝國,並在得多汗位之後改名為元帝國。
(7)元朝多少平方公里擴展閱讀:
元朝時的巨大疆土,主要來自於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軍與花剌子模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蒙古第二次西征即蒙古汗國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蒙古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朝
8. 元朝面積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元朝也就是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建立的朝代,建立之初,蒙古四大汗國已經分裂,而南宋還沒有滅亡。1276年,元朝滅南宋,疆域到達了鼎盛。之所以要說這個是因為許多人把四大汗國疆域算進元朝,實際上四大汗國和元朝相互獨立,互不相干。
分裂之前的蒙古帝國
分裂後的蒙古各國
那麼如何來計算元朝的面積呢?我們可以根據元朝版圖上之前存在的國家來計算。元朝版圖上曾存在的國家大概就是蒙古國(本部)、西夏國、吐蕃、大理、金國、南宋。他們的面積分別是蒙古國350多萬平方公里,西夏國77萬平方公里,金國360萬平方公里,南宋200萬平方公里,大理72萬平方公里,吐蕃240萬平方公里左右,如果在加上了西域東部地區大約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那麼元朝的面積大約為1329萬平方公里。當然元朝曾經設置了征東行省和緬中行省,這兩個行省處於半獨立狀態,他們的面積算上的話,元朝的面積就大約在1400萬平方公里了。
蒙古興起之前的各國
元朝的版圖和清朝的版圖相比,各有千秋。他們的主要差別主要在於蒙古高原和西域,清朝能夠完整控制西域200萬平方公里土地,而元朝只能控制30萬平方公里;在蒙古高原,清朝時期的布里亞特蒙古地區已經被俄羅斯佔領,因而貝加爾湖附近地區沒有能夠統治,而元朝則能夠完整統治蒙古高原。在其他地區,大致差不多,另外,元朝在東南控制了澎湖群島,但是沒有進入台灣島;清朝在台灣設立了台灣府。
有緬甸和朝鮮版的元朝版圖
至於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地圖》和譚其驤主編的《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都把元朝的北部的疆域畫到了北冰洋,可以說沒有什麼有力的證據,猜想的成分偏多。根據宋朝的史料記載,遼國曾經向西伯利亞派遣一支探險隊,這支隊伍最終到達了因紐特人生活的地方,最終因為天氣和物資原因沒有深入。在古代,游牧民族幾乎不能到達西伯利亞地區,貝加爾湖已經是蒙古高原各族認為的「酷寒之地」了,更別說去西伯利亞建立統治。
台灣版的元朝地圖
郭沫若和譚其驤之所以將元朝的疆域畫到北冰洋,主要是受郭守敬在全國建立觀測站的影響。元朝時期,郭守敬在全國建立了27個觀測站,其中最北的在北海,兩人均推測北海就是北冰洋。然而,根據《元史·天文志》記載,「北海,北極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影長六尺七寸八分,晝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根據推測,北海大約在北緯63度左右,也就是貝加爾湖一帶,中國古代文獻一般都把貝加爾湖叫做「北海」,因此,元朝疆域最北在貝加爾湖一帶是合理的。
我們通過明朝版圖也可以推測元朝的版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大部分版圖,只有蒙古依然被蒙古人控制。從明朝版圖來看,蒙古地區的韃靼、瓦剌等部族的北部邊疆也在貝加爾湖一帶,距離北冰洋的太遠。
9. 元朝版圖有多大
元朝版圖面積:1372萬平方公里(1330年)。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全國劃分為由中書省所直轄的京畿地區,由宣政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以及十個行中書省,分別為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甘肅行省、陝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四川行省、雲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9)元朝多少平方公里擴展閱讀
元朝的藩屬國
元朝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別行政區征東行省與緬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
直到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這三大汗國達成和議,並與伊利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的藩屬國,而且元成宗並賜伊利汗國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實質上也承認其獨立性。
到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國聯合攻滅窩闊台汗國。元文宗年間編纂《經世大典》時,將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利汗國列為元朝的藩屬國。
10. 元朝的面積有多大清朝呢
一般認為元朝的版圖,最北邊是在嶺北行省,嶺北行省的疆域越過了貝加爾湖,一直到達了北冰洋。
元朝版圖的最南邊,到達了南海諸島,並且在東南亞方向,元代設置的緬中行省、木邦路、八百宣慰司和寧遠州所控制的地域,深入到了今天的緬甸、泰國、越南等地,元朝的軍隊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一度攻打到爪哇島附近。
元朝版圖的最東邊到達了今天的韓國,征東行省的最東邊與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元世祖忽必烈甚至兩度派兵征伐日本,企圖將日本納入版圖。
大概是1300多萬平方公里。如果算上四大汗國的面積,元帝國的版圖則有3300多萬平方公里。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後疆域達到極盛,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今南海諸島),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西抵蔥嶺、巴爾喀什湖地區,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台灣、澎湖群島。國土面積達1316餘萬平方公里,晚清1908年縮減為約1135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