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法行進多少厘米
A. 正步和齊步正常的標准速率是多少
(一)齊步
齊步是軍人行進的常用步法。
口令:齊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邁出約75厘米,按照先腳跟後腳掌的順序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帖於食指第二節;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內稍向下,拇指根部對正衣扣線,並與最下方衣扣同高(著夏季作訓服時,與第四衣扣同高;著冬季作訓服時,與第五衣扣同高;著水兵服時,與腰帶同高),離身體約25厘米;向後擺臂時,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6一122步。
(二)正步
正步主要用於分列式和其它禮節性場合。
口令:正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厘米(腿要綳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伸直帖於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於最下方衣扣約10厘米處(著夏季作訓服時,約與第三衣扣同高;著冬季作訓服時,約與第四衣扣同高;著水兵服時,手腕上沿距領口角約15厘米),離身體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
B. 求最標準的軍人口令!向右看齊,向前看,稍息,立正,向右轉等等
第一條:為了規范隊列動作、隊列隊形和隊列指揮,保持整齊劃一和嚴格正規的隊列生活,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人所在學校。
第三條:隊列紀律
一、堅決執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
二、姿態端正,軍容嚴整,精神振作,嚴肅認真;
三、按照規定的位置列隊,集中精力聽指揮,動作迅速、准確、協調一致;
四、保持隊列整齊,出、入列應當報告並經允許。
第四條:隊列指揮位置
指揮位置應當便於指揮和通視全體。通常是:停止間,在隊列中央前;行進間,縱隊時在左側中央前,必要時在中央前,橫隊、並列縱隊時在左側前或者左側,必要時在右側前(右側)或者左(右)側後。
第五條:隊列指揮方法
隊列指揮通常用口令。行進間,動令除向左轉走和齊、正步互換時落在左腳,其他均落在右腳。變換指揮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內用齊步),進到預定的位置後,成立正姿勢下達口令。縱隊行進時,可以在行進間下達口令。
第六條:隊列指揮要求教員做到
一、指揮位置要正確;
二、姿態端正,精神振作,動作準確;
三、口令准確、清楚、洪亮;
四、清點人數,檢查著裝;
五、嚴格要求,維護隊列紀律。
第七條:基本隊形
隊列的基本隊形為橫隊、縱隊、並列縱隊。需要時,可以調整為其他隊形。
第八條:列隊的間距
隊列人員之間的間隔(兩肘之間)通常約10厘米,距離(前一名腳跟至後一名腳尖)約75厘米。需要時,可以調整隊列人員之間的間隔和距離。
第九條:班的隊形
班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和縱隊。需要時,可以成二列橫隊或者二路縱隊。
第十條:立正
口令:立正。
要領:兩腳跟靠攏並齊,兩腳尖向外分開約60度;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體正直,微向前傾;兩肩要平,稍向後張;兩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並攏自然微曲,拇指尖貼於食指第二節中指貼於褲縫;頭要正,頸要直,口要閉,下頜微收,兩眼向前平視。
第十一條:跨立(即跨步站立)
口令:跨立。
要領:左腳向左跨出約一腳之長,兩腿挺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身體重心落於兩腳之間。兩手後背,左手握右手腕,拇指根部與外腰帶下沿(內腰帶上沿)同高;右手手指並攏自然彎曲,手心向後。
第十二條:稍息
口令:稍息。
要領:左腳順腳尖方向伸出約全腳的三分之二,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身體重心大部分落於右腳。
第十三條:停止間轉法
向右(左)轉
口令:向右(左)――轉。
半面向右(左)――轉。
要領:以右(左)腳跟為軸,右(左)腳跟和左(右)腳掌前部同時用力,使身體協調一致向右(左)轉90度,體重落在右(左)腳,左(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右(左)腳,成立正姿勢。轉動和靠腳時,兩腿挺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
半面向右(左)轉,按照向右(左)轉的要領轉45度。
第十四條:行進
行進的基本步法分為齊步、正步和跑步,輔助步法分為便步、踏步和移步。
一、齊步
齊步是軍人行進的常用步法。
口令:齊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邁出約75厘米,按照先腳跟後腳掌的順序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貼於食指第二節;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內稍向下,拇指根部對正衣扣線,並與最下方衣扣同高,離身體約25厘米;向後擺臂時,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側距褲縫線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6-122步。
二、正步
正步主要用於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
口令:正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厘米(腿要綳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伸直貼於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於最下方衣扣約10厘米處,離身體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米。
三、跑步
跑步主要用於快速行進。
口令:跑步――走。
要領:聽到預令,兩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貼於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節),提到腰際,約與腰帶同高,拳心向內,肘部稍向里合。聽到動令,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離約85厘米,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直,肘部貼於腰際,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內側各距衣扣線約5厘米;向後擺臂時,拳貼於腰際。行進速度每分鍾170-180步。
四、便步
便步用於行軍、操練後恢復體力及其他場合。
口令:便步――走。
要領:用適當的步速、步幅行進,兩臂自然擺動,上體保持良好姿態。
五、踏步
踏步用於調整步伐和整齊。
停止間口令:踏步――走。
行進間口令:踏步。
要領:兩腳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時,腳尖自然下垂,離地面約15厘米;落下時,前腳掌先著地),上體保持正直,兩臂按照齊步或者跑步擺臂的要領擺動。
六、移步(5步以內)。
移步用於調整隊列位置。
1、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步――走。
要領:上體保持正直,每跨1步並腳一次,其步幅約與肩同寬,跨到指定步數停止。
2、向前或後退
口令:向前×步――走。
後退×步――走。
要領:向前移步時,應當按照單數步要領進行(雙數步變為單數步)。向前1步時,用正步,不擺臂;向前3、5步時,按照齊步走的要領進行。向後退時,從左腳開始,每退1步靠腳一次,不擺臂,退到指定步數停止。
第十五條:立定
口令:立――定。
要領:齊步和正步時,聽到口令,左腳再向前大半步著地(腳尖向外約30度),兩腿挺直,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跑步時,聽到口令,再跑2步,然後左腳向前大半步(兩拳收於腰際,停止擺動)著地,右腳靠攏左腳,同時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踏步時,聽到口令,左腳踏1步,右腳靠攏左腳,原地成立正姿勢(跑步的踏步,聽到口令,繼續踏2步,再按照上述要領進行)。
第十六條:步法變換
步法變換,均從左腳開始
齊步、正步互換,聽到口令,右腳繼續走1步,即換正步或者齊步行進。
齊步換跑步,聽到預令,兩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際,兩臂前後自然擺動;聽到動令,即換跑步行進。
齊步換踏步,聽到口令,即換踏步。
跑步換齊步,聽到口令,繼續跑2步,然後,換齊步行進。
跑步換踏步。聽到口令,繼續跑2步,然後換踏步。
踏步換齊步或者跑步,聽到「前進」的口令,繼續踏2步,再換齊步或者跑步行進。
第十七條:行進間轉法
一、齊步、跑步向右(左)轉
口令:向右(左)轉——走。
要領:左(右)腳向前半步(跑步時,繼續跑2步,再向前半步),腳尖向右(左)約45度,身體向右(左)轉90度,左(右)腳不轉動,同時出右(左)腳按照原步法向新方向行進。
半面向右(左)轉走,按照向右(左)轉走的要領轉45度。
二、齊步、跑步向後轉
口令:向後轉——走。
要領:左腳向右腳前邁出約半步(跑步時,繼續跑2步,再向前半步),腳尖向右約45度,以兩腳的前腳掌為軸,向後轉180度,出左腳按照原步法向新方向行進。
三、轉動時,保持行進時的節奏,兩臂自然擺動,不得外張;兩腿自然挺直,上體保持正直。
第十八條:坐下、蹲下、起立
一、坐下
口令:坐下。
要領:左小腿在右小腿後交叉,迅速坐下(坐凳子時,聽到口令,左腳向左分開約一腳之長),手指自然並攏放在兩膝上,上體保持正直。
二、蹲下
口令:蹲下
要領:右腳後退半步,前腳掌著地,臀部坐在右腳跟上(膝蓋不著地),兩腿分開約60度,手指自然並攏放在兩膝上,上體保持正直。蹲下過久,可以自行換腳。
三、起立
口令:起立。
要領:全身協力迅速起立,成立正姿勢。
第十九條:整理著裝
整理著裝,通常在立正的基礎上進行。
口令:整理著裝。
要領:雙手從帽子開始,自上而下,將著裝整理好。必要時,也可以相互整理。整理完畢,自行稍息。聽到「停」的口令,恢復立正姿勢。
第二十條:集合、離散
集合
集合,是使單個軍人、分隊、部隊按照規范隊形聚集起來的一種隊列動作。
集合時,指揮員應當先發出預告或者信號,如「全連(或者×排)注意」,然後,站在預定隊形的中央前,面向預定隊形成立正姿勢,下達「成××隊――集合」的口令。所屬人員聽到預告或者信號,原地面向指揮員成立正姿勢;聽到口令,跑步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集合(在指揮員後側的人員,應當從指揮員右側繞過),自行對正、看齊,成立正姿勢。
班集合
口令:成班橫隊(二列橫隊)――集合。
要領:基準兵迅速到班長左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士兵以基準兵為准,依次向左排列,自行看齊。
第二十一條:整齊、報數
一、整齊
整齊,是使列隊人員按照規定的間隔、距離,保持行、列齊整的一種隊列動作。整齊分為向右(左)看齊和向中看齊。
口令:向右(左)看――齊。向前――看。
要領:基準兵不動,其他士兵向右(左)轉頭,眼睛看右(左)鄰士兵腮部,前四名能通視基準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視到本人以右(左)第三人為度。後列人員,先向前對正,後向右(左)看齊。聽到「向前――看」的口令,迅速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口令:以×××為准,向中看――齊。向前――看。
要領:當指揮員指定「以×××為准(或者以第×名為准)」時,基準兵答「到」,同時左手握拳高舉,大臂前伸與肩略平,小臂垂直舉起,拳心向右。聽到「向中看――齊」的口令後,其他士兵按照向左(右)看齊的要領實施。聽到「向前――看」的口令後,基準兵迅速將手放下,其他士兵迅速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一路縱隊看齊時,可以下達「向前――對正」的口令。
二、報數
口令:報數。
要領:橫隊從右至左(縱隊由前向後)依次以短促洪亮的聲音轉頭(縱隊向左轉頭)報數,最後一名不轉頭。數列橫隊時,後列最後一名報「滿伍」或者「缺×名」。連集合時,由指揮員下達「各排報數」的口令,各排長在隊列內向指揮員報告人數,如「第×排到齊」或者「第×排實到××名」。
必要時,連也可以統一報數。
要領:連實施統一報數時,各排不留間隔,要補齊,成臨時編組的橫隊隊形。報數前,連指揮員先發出「看齊時,以一排長為准,全連補齊」的報告,爾後下達「向右看――齊」口令,待全連看齊後,再下達「向前――看」和「報數」的口令,報數從一排長開始,後列最後一名報「滿伍」或者「缺×名」。
第二十二條:出列、入列
單個軍人和分隊出、入列通常用跑步(5步以內用齊步,1步用正步),或者按照指揮員指定的步法執行;然後,進到指揮員右前側適當位置或者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成立正姿勢。
第二十三條:單個軍人出列、入列
一、出列
口令:×××(或者第×名),出列。
要領:出列軍人聽到呼點自己姓名或者序號後應當答「到」,聽到「出列」的口令後,應當答「是」。
1、位於第一列(左路)的軍人,按照本條上述規定,取捷徑出列。
2、位於中列(路)的軍人,向後(左)轉,待後列(左路)同序號的軍人向右後退1步(左後退1步)讓出缺口後,按照本條的上述規定從隊尾(縱隊時從左側)出列;位於「缺口」位置的軍人,待出列軍人出列後,即復原位。
3、位於最後一列(右路)的軍人出列,先退1步(右跨1步),然後,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從隊尾出列。
二、入列
口令:入列
要領:聽到「入列」口令後,應當答「是」,然後,按照出列的相反程序入列。
第二十四條:行進、停止
橫隊和並列縱隊行進以右翼為基準,縱隊行進以左翼為基準(一路縱隊行進以先頭為基準)。
行進,指揮員應當下達「×步――走」的口令。聽到口令,基準兵向正前方前進,其他士兵向基準翼標齊,保持規定的間隔、距離行進。縱隊行進時,排、連通常成三路縱隊,也可以成一、二路縱隊。行進中,需要時,用「一二一」(調整步伐的口令)、「一二三四」(呼號)或者唱隊列歌曲,以保持步伐的整齊和振奮士氣。
停止,指揮員應當下達「立――定」的口令。聽到口令,按照立定的要領實施,分隊的動作要整齊一致。停止後,聽到「稍息」的口令,先自行對正、看齊,再稍息。
第二十五條:隊形變換
隊形變換,是由一種隊形變為另一種隊形的隊列動作。
一橫隊和縱隊的互換
橫隊變縱隊:停止間口令:向右――轉。
行進間口令:向右轉――走。
縱隊變橫隊:停止間口令:向左――轉。
行進間口令:向左轉――走。
要領:停止間,按照單個軍人向右(左)轉的要領實施。行進間,按照單個軍人向右(左)轉走的要領實施。分隊動作要整齊一致。隊形變換後,排以上指揮員應當進到規定的列隊位置。
第二十六條:敬禮
舉手禮
口令:敬禮。
要領: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米(戴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第二十七條:單個軍人敬禮
要領:單個軍人在距受禮者5-7步處,行舉手禮或者注目禮。
第二十八條:分隊、部隊敬禮
一、停止間敬禮
要領:當首長進到距本分(部)隊適當距離時,指揮員下達「立正」的口令,跑步到首長前5-7步處敬禮。待首長還禮後禮畢,再向首長報告。例如:「團長同志,步兵第×連正在進行隊列訓練,全連應到×××名,實到×××名,請指示,連長×××」。報告完畢,待首長指示後,答「是」,再敬禮。待首長還禮後禮畢,爾後跑步回到原來位置,下達「稍息」口令或者繼續進行操練。
二、行進間敬禮
要領:由帶隊指揮員按照單個軍人行進間敬禮的規定實施,隊列人員按照原步法行進。
C. 齊步走的步幅是多少厘米
是75厘米。齊步是軍人行進的常用步法。
口令:齊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邁出約75厘米,按照先腳跟後腳掌的順序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貼於食指第二節;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內稍向下,拇指根部對正衣扣線,並高於春秋常服最下方衣扣約5厘米(著夏常服、水兵服時,高於內腰帶扣中央約5厘米;著作訓服時,與外腰帶扣中央同高),離身體約30厘米;向後擺臂時,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6-122步。
D. 軍事三大步法,及口令,怎麼走,怎麼叫
三大步伐:齊步,正步,跑步。 一般分間介面令, 也就是預令和動令要分開, 齊步 — 走,立定,連續口令,乾脆利落,聲音洪亮,用胸腔發音。
不訓練很難達到這種標准,不當兵很難叫出軍人的陽剛。有氣無力
E. 當兵的步伐一步是多少
三大步伐為 正步 齊步 跑步
(一)齊步
齊步是軍人的常用步伐,一般用於隊列的整齊行進。
動作要領:當聽到「齊步走」的口令,左腳向正前方邁出約75厘米,按照先腳跟後腳掌的順序著地,同時身體中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貼於食指第二節;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內稍想下,拇指根部對正衣扣線,並與最下方衣扣同高,離身體約25厘米;向後擺臂時,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6-122步。
聽到「立定」的口令,左腳再向前大半步著地(約50厘米,腳尖向外約30度),兩腿挺直,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
齊步行進要求姿態端正,臂腿協調,擺臂自然大方,定型定位,步速,步幅准確。
(二)正步
正步主要用於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
動作要領:聽到「正步走」的口令,左腳向正前方提出約75厘米(腿要蹦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 ,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伸直貼於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於最下方衣扣約10厘米處,離身體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向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
聽到「立定」的口令,左腳再向前大半步著地(腳尖向外約30度),兩腿挺直,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
(三)跑步
跑步主要用於快速行進。
動作要領:聽到「跑步」的預令時,兩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貼於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關節),提到腰際,約與腰帶同高,拳心向內,肘部稍向里合。聽到「走」的動令後,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出約85厘米,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保持正直,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直,肘部貼於腰際,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內側各距衣扣線約5厘米;向後擺臂時,拳貼於腰際。行進速度每分鍾170-180步。
聽到「立定」的口令,再跑兩步,然後左腳向前大半步(兩拳收於腰際,停止擺動)著地,右腳靠攏左腳,同時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
跑步的第一步一定要躍出去,前腳掌著地,在整個跑步過程中,都不能全腳掌著地;立定時,要注意靠腿和放臂的一致性
F. 國慶閱兵分列式中徒步方隊通過主席台時採用的是哪種步法
國慶閱兵分列式中徒步方隊通過主席台時採用分列式。
受閱部隊列隊從檢閱台前通過,接受閱兵者檢閱的儀式。按通過方式劃分可分為:徒步列隊、車輛列隊或者空中列隊。部分國家閱兵時徒步列隊使用專門的正步通過檢閱台。
(如蘇聯/俄羅斯)通常受閱次序為:徒步方陣——車輛方陣——空中列隊。有時閱兵只有徒步方陣的檢閱而沒有車輛或空中列隊的檢閱。空中列隊通常在地面方陣之後或同時通過檢閱台。通常分列式總是放在閱兵式之後進行。
(6)步法行進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1、各分隊行至第一標兵處,將隊列調整好;進到第二標兵處,掌旗員下達「正步--走」的口令,並和護旗兵由齊步換正步,同時換端旗(掌旗員和護旗兵不轉頭。此時,閱兵首長和陪閱人員應向軍旗敬禮。
2、副團長或參謀長和各分隊指揮員分別下達「向右--看」的口令,隊列人員聽到口令後(可喊「一、二」),按規定換正步(步槍手換端槍)行進,位於指揮位置的軍官行舉手禮,其餘人員向右轉頭(各列右翼第一名不轉頭)不超過45度注視閱兵首長。
3、此時,閱兵首長答禮,其他陪閱人員可不答禮;進到第三標兵處,掌旗員下達「齊步--走」的口令,並與護旗兵由正步換齊步,同時換扛旗;其他分隊由上述指揮員分別下達「向前--看」的口令,隊列人員聽到口令後,在禮畢的同時換齊步(步槍手換托槍)行進。當上級首長檢閱時,團長和團政治委員通過第三標兵後,到閱兵首長右側陪閱。
4、各分隊通過第四標兵,換跑步帶到指定的位置。待最後一個分隊通過第四標兵,閱兵指揮下達「標兵,撤回」的口令,標兵按相反順序跑步撤至預定位置。
G. 軍人走正步的要領是什麼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第十八條行進
行進的基本步法分為齊步、正步和跑步,輔助步法分為便步、踏步、移步和禮步。
(一)齊步
齊步是軍人行進的常用步法。
口令:齊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邁出約75厘米,按照先腳跟後腳掌的順序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貼於食指第二節;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內稍向下,拇指根.部對正衣扣線(著海軍藏青色春秋常服、冬常服時,拇指根.部對正雙排扣中間位置),並高於春秋常服或者冬常服最下方衣扣約5厘米(著夏常服、水兵服時,高於內腰帶扣中.央約5厘米;著作訓服時,與外腰帶扣中.央同高),離身.體約30厘米;向後擺臂時,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見圖18)。行進速度每分鍾116-122步。
(二)正步
正步主要用於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
口令:正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厘米,腿要綳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指輕輕.握攏,拇指伸直貼於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於春秋常服或者冬常服最下方衣扣約15厘米處(著夏常服、水兵服時,高於內腰帶扣中.央約15厘米處;著作訓服時,高於外腰帶扣中.央約10厘米處),離身.體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見圖19)。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
(三)跑步
跑步主要用於快速行進。
口令:跑步——走。
要領:聽到預令,兩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貼於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節),提到腰.際,約與腰帶同高,拳心向內,肘部稍向里合。聽到動令,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見圖20-1),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出約85厘米,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見圖20-2);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垂直,肘部貼於腰.際,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內.側各距衣扣線約5厘米(著海軍藏青色春秋常服、冬常服時,兩拳內.側各距雙排扣中間位置約5厘米);向後擺臂時,拳貼於腰.際。行進速度每分鍾170-180步。
(四)便步
便步用於行軍、操練後恢復體力及其他場合。
口令:便步——走。
要領:用適當的步速、步幅行進,兩臂自然擺.動,上體保持良好姿態。
(五)踏步
踏步用於調整步伐和整齊。
停止間口令:踏步——走。
行進間口令:踏步。
要領:兩腳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時,腳尖自然下垂,離地面約15厘米;落下時,前腳掌先著地),上體保持正直,兩臂按照齊步或者跑步擺臂的要領擺.動(見圖21)。
(六)移步(5步以內)
移步用於調整隊列位置。
1.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步——走。
要領:上體保持正直,每跨1步並腳一次,其步幅約與肩同寬,跨到指定步數停止。
2.向前或者後退
口令:向前×步——走。
後退×步——走。
要領:向前移步時,應當按照單數步要領進行(雙數步變為單數步)。向前1步時,用正步,不擺臂;向前3步、5步時,按照齊步走的要領進行。向後退步時,從左腳開始,每退1步靠腳一次,不擺臂,退到指定步數停止。
(七)禮步
禮步主要用於紀.念儀式中禮兵的行進。
口令:禮步——走。
要領:左腳向正前方緩慢抬起,腿要綳直,腳尖上.翹,與腿約成90度,腳後跟離地面約30厘米,按照腳跟、腳掌順序緩慢著地,步幅約55厘米,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兩臂下垂自然伸直、輕貼身.體(抬祭奠物除外);手指並攏自然微曲,拇指尖貼於食指第二節,中指貼於褲縫(見圖22)。行進速度每分鍾24-30步。
(八)攜攜帶型折疊寫字椅行進
攜折疊寫字椅行進時,左手提握支腳上橫杠中間部位,左臂下垂自然伸直,寫字板面朝外。
H. 正步走1分鍾走多少步
正步,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意在展現軍威,但訓練費時費力,主要應用於閱兵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中行進的軍人。
正步最初是普魯士軍隊在19世紀初期在閱兵中使用的。如今,各個地區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但行進時的主要特徵均為,每個人上身直立,兩腿綳直和兩腳著地用力,隊伍遵循一定節奏整齊前進。
正步走是軍隊或其他組織的隊列行進的一種步伐,在英語里叫做goose_ stapping 是鵝步的意思。其特點是像鵝那樣高抬腿向前邁步。這個英文名詞最早見於1806年。然而,鵝步並不是正步走的原名。
原來,正步走原名來自德文的「閱兵步法」(Paradeschritt)。它起源於中世紀歐洲的一種民間舞蹈,特點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當今的愛爾蘭踢腿舞蹈仍然可以看到其痕跡)。十七世紀起,流行於普魯士。
(8)步法行進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三大步伐的正步和跑步的動作要領:
跑步主要用於快速行進。
動作要領:聽到「跑步」的預令時,兩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貼於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關節),提到腰際,約與腰帶同高,拳心向內,肘部稍向里合。聽到「走」的動令後,上體微向前傾,兩腿微彎。
同時,左腳利用右腳掌的蹬力躍出約85厘米,前腳掌先著地,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保持正直,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略直,肘部貼於腰際,小臂略平,稍向里合,兩拳內側各距衣扣線約5厘米;向後擺臂時,拳貼於腰際。行進速度每分鍾170-180步。
聽到「立定」的口令,再跑兩步,然後左腳向前大半步(兩拳收於腰際,停止擺動)著地,右腳靠攏左腳,同時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 跑步的第一步一定要躍出去,前腳掌著地,在整個跑步過程中,都不能全腳掌著地;立定時,要注意靠腿和放臂的一致性。
I. 軍訓三大步伐中,各每分鍾多少步,每步距離多少求解
中國軍人標準是:
跑步:步幅約85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70-180步。
齊步:步幅約75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6-122步。
正步:步幅約75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
J. 正步走的節奏是多少一分鍾走幾步
正步走的節奏是一二一,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
正步走主要應用於閱兵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中行進的軍人。正步最初是普魯士軍隊在18世紀中期在閱兵中使用的。如今,各個地區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但行進時的主要特徵均為,每個人上身直立,兩腿綳直和兩腳著地用力,隊伍遵循一定節奏整齊前進。
動作要領
正步走時,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厘米(腿要綳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輕輕握攏,拇指伸直貼於食指第二節。
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於最下方衣扣約10厘米處,離身體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千百人的方隊正步走由於整齊劃一動作剛勁有力,氣勢磅礴,因而具有強烈的震撼和炫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