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節等於多少公里
⑴ 自行車27節=多少時速
「節」的代號是英文「Knot」的詞頭,採用「Kn」表示。1節等於每小時1海里,也就是每小時行駛1.852千米(公里)。航海上計量短距離的單位是「鏈」,1鏈等於1/10海里,代號是英文「Cable」的詞頭,用「Cab」。
1節為1.852千米/小時=1海里每小時
27節就是50.004km/h
⑵ 一節相當於多少公里每小時
1.852公里/小時。
節是一個專用於航海的速率單位,後延伸至航空方面,相當於船隻或飛機每小時所航行的海里數。
「節」的代號是英文「Knot」的簡寫,採用「kn」表示。1節等於每小時1海里,也就是每小時行駛1.852千米(公里)。
1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0.514444m/s。
(2)27節等於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早在16世紀,海上航行已相當發達,但當時一無時鍾,二無航程記錄儀,所以難以確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
然而,有一位聰明的水手想出一個妙法,他在船航行時向海面拋出拖有繩索的浮體,再根據一定時間里拉出的繩索長度來計船速。那時候,計時使用的還是流砂計時器。
為了較准確地計算船速,有時放出的繩索很長,便在繩索的等距離打了許多結,如此整根計速繩上又分成若干節,只要測出相同的單位時間里,繩索被拉曳的節數,自然也就測得了相應的航速。
於是,「節」成了海船速度的計量單位;相應地,海水流速、海上風速、魚雷等水中兵器的速度計量單位,國際上也通用「節」。
現代海船的測速儀已非常先進,有的隨時可以數字顯示,「拋繩計節」早已成為歷史,但「節」作為海船航速單位仍被沿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節
⑶ 二十七節等於多少公里
1節為1.852千米/小時=1海里每小時
27節就是50.004km/h
⑷ 一節等於多少公里
「節」為船舶航行速度單位,後來,也用於風及洋流的速度。一般情況下,1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節」的代號是英文「Knot」,是指地球子午線上緯度1分的長度,由於地球略呈橢球體狀,不同緯度處的1分弧度略有差異。
在赤道上1海里約等於1843米;緯度45°處約等於1852.2 米,兩極約等於1861.6 米。1929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通過用1分平均長度1852米作為1海里;1948年國際人命安全會議承認,1852米或6076.115英尺為1海里,故國際上採用1852米為標准海里長度。
中國承認這一標准,用代號「M」表示。最快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舶可以達到25-32節的速度,一般散貨船在12-17節之間,雜貨船一般在15-17節之間。
艦船在單位時間內所航行的里程。以海里/小時計算,簡稱節。是艦艇最重要的戰術技術性能之一。通常用計程儀測定水面艦艇的航速分為最大航速、全速、巡航航速、經濟航速和最小航速。
目前大的艦船像航空母艦,導彈驅逐艦等等航速多為30節左右,而小型艦船像導彈快艇、魚雷快艇等小型軍用艦艇的航速多為40到60節。
(4)27節等於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安全航速
安全航速(SafetySpeed)是指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第6條規定每一船舶在任何時候都應使用的一種航速。使用該航速時,要求能夠同時達到:
(1)隨時採取適當和有效的行動以避免碰撞;
(2)在與當時環境和情況相適應的距離以內把船停住。如果船舶在航行中沒有採用安全航速而引起碰撞事故,應當承擔碰撞責任。
在決定安全航速時,對所有船舶都應考慮:
(1)能見度情況;
(2)通航密度,包括漁船或者任何其他船舶的集中程度;
(3)船舶操縱性能,特別是在當時情況下的停船距離和迴旋能力;
(4)夜間出現的背景亮光,諸如來自岸上的燈光或本船燈光的散射反光;
(5)風、浪和水流的情況以及航行危險的接近;
(6)吃水與可航水深的關系。
對於裝備有可供工作的雷達的船舶在決定安全航速時還應考慮:
(1)雷達設備的特性、效率和局限性;
(2)所用雷達距離標尺帶來的任何限制;
(3)海況、天氣和其他干擾源對雷達探測的影響;
(4)對小船、浮冰和其他漂浮物在相當距離上雷達有探測不到的可能性;
(5)雷達探測到的船舶數目、位置和動態;
(6)當用雷達測定附近的船舶或者其他物體的距離時,也許能夠對能見度作出更正確的估計。
⑸ 航空母艦的排水量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提康得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
目前最大的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
驅逐艦: 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泛、數量最多的艦艇是驅逐艦,這是一種裝備有對空、對海、對潛等多種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8500噸之間,航速在30—38節左右。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有「海上多面手」稱號。
驅逐艦是伴隨魚雷艇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一個艦種。19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種以魚雷為武器的魚雷艇,它艇小、速度快,能給敵方大型艦艇造成巨大威脅。為了對付魚雷艇,人們建造了反魚雷艇——魚雷炮艇,它是驅逐艦的前身。隨後,不斷更新裝備提高航速的魚雷炮艇改名為魚雷艇驅逐艦,簡稱驅逐艦。它不僅有火炮裝置,還有魚雷武器,可用來對付敵方的魚雷艇和其它艦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驅逐艦已能隨艦隊遠航。故那時的驅逐艦又稱「艦隊驅逐艦」。驅逐艦隨著時間推移,排水量越來越大,從最初的400噸發展到現在的8000多噸;航速則提高到38節。多種新型的海軍武器裝備也大都裝備到驅逐艦上了,甚至有的國家還建造了反潛用直升機驅逐艦。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0個國家擁有400艘驅逐艦。第一艘核動力驅逐艦是美國1962年建造的「班布里奇」號。(二戰期間,按口徑劃分是主炮口徑大於或等於3英寸76毫米小於或等於5英寸127毫米的)。
目前最先進的驅逐艦,美國阿利伯克級。
我們的驕傲中華神盾,蘭州級
護衛艦:護衛艦是以導彈、艦炮、深水炸彈及反潛魚雷為主要武器的輕型水面戰斗艦艇。它的主要任務是為艦艇編隊擔負反潛、護航、巡邏、警戒、偵察及登陸支援作戰等任務。
護衛艦是一種古老的艦種,早在16世紀時,人們就把一種三桅武裝帆船稱為護衛艦。到本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德國潛艇肆行海上,對協約國艦艇威脅極大,為了保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協約國一方開始大量建造護衛艦。當時最大的護衛艦的排水量已達1000噸,航速達16節,具有遠洋作戰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潛艇故技重演,採用「狼群」戰術打擊同盟國的艦船,損失很大。作為對應策略,同盟國又開始大量建造護衛艦,整個戰爭期間共建造了多達2000艘的護衛艦。排水量達1500多噸,航速提高到18—20節,護航中的防空、防潛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護衛艦除為大型艦艇護航外,主要用於近海警戒巡邏或護漁護航,艦上裝備也逐漸現代化。70年代後,導彈和直升機開始裝備上艦,出現了導彈護衛艦等新的概念。現代護衛艦已經是一種能夠在遠洋機動作戰的中型艦艇,滿載排水量一般為2000—4000噸,航速30—35節,續航力4000—7500海里。已成為噸位在600噸以上各類艦種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艦艇。
美國主力護衛艦「佩里」級
⑹ 一節等於多少海里
一般情況下,一節等於1海里/小時等於1.852公里/小時,為國際通用標准。一般水面艦艇的航速會遠遠高於水下潛艇,目前像航母、驅逐艦這種好幾千噸或數萬噸的水面艦艇航速一般不過三十節,而之所以控制在30節左右。
一是考慮到編隊體系要求航速大致統一,如補給艦等航速偏低,如果作戰艦艇航速偏高,會影響整個編隊協同作戰能力的發揮。
二是三十節是較合適的經濟航速,同樣里程下30節一般比40節要節省60%燃料;較後則是抗風浪性,海上航行環境是難以預料的,如果大型艦艇航速過高,很可能在高風浪的海況下發生危險。而千噸級或以下的水面艦艇較高航速有的可以達到60節。
如我國的022型隱身導彈艇航速就可以達到50節。因為輕型艦艇人員編制不多,追求的是機動性和應急反應能力,航速偏高是需要要求的。
當然航速偏低是不被提倡的,像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就是因為動力系統的「心病」,較高航速僅僅27節,看似比正常的三十節只低了一點,可是如若戰爭爆發時,會嚴重影響航母編隊的實力發揮。
現役水下潛艇中,跑的較快的是俄羅斯阿爾法級核潛艇,較高航速達到42節,一度成為世界上跑的較快的潛艇。
⑺ 為什麼AD表示船的航行速度
艦船在單位時間內所航行的里程,以海里/小時計算,簡稱節。 1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 [節]:為船舶航行速度單位,後來,也用於風及洋流的速度。 「節」的代號是英文「Knot」,是指地球子午線上緯度1分的長度,由於地球略呈橢球體狀,不同緯度處的1分弧度略有差異。在赤道上1海里約等於1843米;緯度45°處約等於1852.2 米,兩極約等於1861.6 米。1929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通過用1分平均長度1852米作為1海里;1948年國際人命安全會議承認,1852米或6O76.115英尺為1海里,故國際上採用1852米為標准海里長度。中國承認這一標准,用代號「M」表示。目前的航母最高速,美國的都在30節以上,法國的由於動力系統改自潛艇,速度稍慢,才27節。一般航母最高速在30節上下,最快也不過35節,平時巡航的話,不超過20節。
⑻ 現在最快的軍艦每小時多少節啊
現在的船航速都不是太快,航母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什麼的航速對比二戰時期完全沒有提升。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技術止步不前,而是因為30節左右的航速在現在的海戰背景下已經夠用了。 目前速度較快的軍用船隻是氣墊登陸艇。最快的能到90節,一般的也有40-70節。而大型軍用艦船則在30節上下浮動,而驅逐艦或者護衛艦相對大噸位的航母也不再有航速優勢。蘇聯冷戰時期曾經建造過水下42節的潛艇,不過都退役了。二戰的航速之最則歸於日本海軍的峰風級驅逐艦,最高測試航速接近40節。 再來幾個飄渺點的,美國和蘇聯都計劃研發過水下超空泡技術,主要運用於水下兵裝和潛艇。原理大概就是在抗壓殼體外弄一層空氣減小阻力什麼的,冷戰時期的此類蘇制魚雷如果實現能達到三位數的驚人航速,而美國據傳更是准備把這技術搗鼓到潛艇上,航速也是三位數的。
⑼ 航海中,一節等於多少公里
1節的速度為:
1、 每小時1海里(n mile/h);
2、 每秒0.5144444米(m/s) ;
3、 每小時1.852千米(km/h) 。
陸上的車輛,以及江河船舶,其速度計量單位多用千米(公里)/小時,而海船(包括軍艦)的速度單位卻稱作「節」。後來,也用於風及洋流的速度。
節的符號是英文「Knot」的詞頭,採用「kn」表示。1節等於每小時 1海里,也就是每小時行駛1.852千米(公里)。航海上計量短距離的單位是「鏈」,1鏈等於1/10海里,代號是英文「Cable」的詞頭,用「cab」 。
另外節還是艦船錨鏈分段製造和使用標志的長度單位。通常規定錨鏈長度27.5米為1節,而中國艦船錨鏈長度標志以20米為1節。
SO標准及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使用單位符號為kn,而亦有常用kt,是一個專用於航海的速率單位,後延伸至航空方面,相當於船隻或飛機每小時所航行的海里數。需要注意,由於飛機位於不同的大氣條件下飛行,航空儀表指示空速的節可能會與真實速度有所不同。
來歷
直至19世紀(一說為16世紀[1])為了計算船的航行速度,水手們想出辦法,在一根長繩上打很多結(英語:knot)然後在船尾隨水流放下,通過計算一定時間內沖走的結的個數來計算船速。
每個結的距離為47尺3寸(14.4018米)(一百分之一海里),水手會用30秒的沙漏(現時因海里有國際標准而使用28秒)去計算移動速度,每一個結為一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節
⑽ 中國的軍艦航行速度是多少
1 054A隱形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000噸(也有一說指標排3900噸滿排水4500噸)。艦長134米、艦寬16米、吃水5米,長寬比接近8.6。最大航速27節,18節續航力3800海里,190人編制。
2 052B 052B艦體長約160米,寬度則超過19米, 排水量 主機:柴燃動力 航速:<30節排水量:7000噸 主機:柴燃動力 。
3 022 導彈快艇 航速是 5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