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打擊半徑多少平方公里
❶ 一顆核武器的破壞范圍有多大
普通原子彈空中爆炸時釋放的能量大致是以下面的比例轉化成殺傷力的:沖擊波佔50%、光輻射35%、貫穿核輻射5%、放射性沾染10%。
不同量級的核彈空爆時各種因素對地面暴露人員的殺傷(指立即死亡或喪失戰鬥力)半徑表(單位是公里):
核沖擊波 光輻射 貫穿核輻射
1千噸級: 0.18 0.16 0.71
1萬噸級: 0.45 0.57 1.00
十萬噸級: 1.15 1.87 1.48
百萬噸級: 2.87 5.60 1.98
經測算實驗,一枚百萬噸級核彈地面爆炸時沖擊波對地下設施破壞半徑為4.8千米。
由此可見,小當量核彈的貫穿核輻射殺傷力最大,而大當量核彈的光輻射最厲害。
上述不同殺傷作用是同時作用於人體的,所以核彈的綜合性殺傷半徑要比上表所列大一些。大家最關心的不同當量核彈對不同狀態人員的殺傷半徑數據如下(單位是公里):
1千噸級: 0.85; 1萬噸級: 1.5;
十萬噸級: 3.1; 百萬噸級: 6.3;
千萬噸級: 12
核彈的威力與殺傷半徑不是呈正比增長的。可從上表中發現核彈威力增長的規律,大致上每增加一個數量級(X10),殺傷半徑才增加一倍。也就是說,1000萬噸的巨型核彈的殺傷半徑只是10萬噸級核彈的4倍,殺傷面積也不過是它的16倍。
一、百萬噸級的核彈威力是個什麼概念?
核沖擊波 光輻射 貫穿核輻射
百萬噸級: 2.87 公里 5.60公里 1.98公里
對人員的殺傷半徑為 6.3公里:
以100萬噸級核彈為例,它對不同隱蔽物後的人員的殺傷半徑如下(單位公里):
暴露人員: 6.3
塹壕內人員: 3.6
坦克內人員: 2.8
避彈所內人員: 1.2
永備工事內人員:0.76
因而在城市裡,百萬噸級的核彈空爆後,正好在堅固建築後的人員在4公里外不會送命,而地鐵內人員只要在8—900米外就能躲過一劫。
百萬噸級的核武器空爆發生在超大級的現代化大都市會是個什麼情景:
最初幾秒的強烈光輻射和貫穿核幅射讓6.3公里內與炸點直視范圍內的暴露人群立即死亡,五光十色的鏡面玻璃牆圍的反射作用會讓躲藏在大樓背面的人們在光輻射下暴露無余,無數建築在高溫下開始起火燃燒;接踵而至的沖擊波將所有玻璃幕牆會化為無數的玻璃霰彈橫掃大街小巷,滿載汽油的上百萬輛汽車帶著烈焰飛到數個街區外傳播火種。
核爆炸引發的火災以及摩天大樓倒塌,它造成的傷亡可能會超過核爆本身。除此之外還有核武器的第四種殺傷效應——放射性沾染,在一切結束之後,它還要糾纏數年,其殺傷范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風力風向等氣象因素,更取決於事後消洗作業和醫療救護工作的效率。
當然大城市不光是放大核彈的二次效應,它也不是沒有好處:地鐵里的人群的生存概率很高,鋼筋水泥的森林對遮擋光輻射和減弱沖擊波作用不小,稍微厚實點的磚牆或幾十厘米厚的土層便能擋住致命的貫穿核輻射,迷宮般的建築讓救護人員消洗放射性沾染爭取了時間。
在爆炸當量為100萬噸級或更大威力的核爆炸中,核塵埃將升入同溫層,抵達29公里的高空。核爆炸產生的塵埃究竟能上升多高取決於核彈的大小。
一顆當量為100萬噸級的核彈爆炸,能炸出一個直徑為數百碼的坑,拋出的碎石達幾百萬噸,其中1萬至3萬噸極小的核塵埃微粒將上升到同溫層。
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簽訂之前所進行的大氣層氫彈
試驗。這些試驗表明,當量為100萬噸級的核彈在地爆時所產
生的蘑菇雲中含有1~6噸塵埃。同時,它還顯示出核塵埃典型
粒度是十分之幾微米(1微米為1/1000毫米)。
根據對一場核戰爭所產生的核煙塵數量的估算,TTAPS科學
小組的專家們估計:一顆核彈在一個城市上空爆炸後,每百萬噸
的核爆炸可造成100平方英里以上的火區,而一般說來,烈火
在農村蔓延的區域則要小一些。在城市火區,每平方英里的大火
大約會產生200噸核煙塵,而農村的大火大約只產生70噸左
右的煙塵。
五角大樓模擬印巴核戰:
模擬顯示,巴基斯坦為阻止印軍進攻,在巴控克什米爾首府引爆一枚10千噸級核彈,將殺死超過3400名平民和數千名印軍
假如巴基斯坦向印度邊境城市阿姆里薩爾投射一枚10千噸級的核彈,會造成一個直徑達1.68英里的爆炸區,會造成112280人在短時間內死亡,另外還有數萬人受到致命的核輻射。
如果印度發動報復襲擊,向巴第二大城市拉合爾投射12千噸級核彈,會造成直徑1.75英里的爆炸區,致使122000人死亡,還會形成一條1英里寬、6.3英里長的非常危險的輻射塵埃區,該區的死亡率會達到90%左右。如果風力變大,還會有數百萬平民受到致命的核輻射威脅。
二、如果這樣一枚核彈落在北京二環之內(假設300m高度空爆),那麼在房山、門頭溝、密雲會是什麼情況(人員、建築、地貌等)?在天津、保定、唐山又會是什麼情況,在更遠一點的秦皇島和張家口呢?
幾年前的《兵器知識》曾發表一篇核戰爭的文章,文中模擬對美國洛杉磯發動核攻擊,三枚五十萬噸級別的氫彈,炸點合適,可以徹底摧毀這座超級大城市。
大洛杉磯地區包括洛杉磯縣和奧蘭治、文圖拉兩縣的一部分,以及貝弗利希爾斯、帕薩迪納、長灘等80餘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里,人口360萬。
北京市國土資源管理局新公布數據為16410.54平方千米, 2004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92.7萬人,全市戶籍人口1162.9萬人。目前城區面積為600多平方千米,而北京市城區規劃面積1042平方千米。
北京市面積比大洛杉磯地區大一半,人口為洛杉磯市的四倍。
因而可以預計,百萬噸級的核武器空爆,半徑在6.3公里的暴露人員死亡,核爆中心區域外的人員死亡率按核爆威力遞減。核爆中心區域約近一百平方公里(占現有城區總面積的6—8分之一)建築物和人員毀損、殺傷。
人口的八分之一(一百多萬人口)立即死亡或受到核輻射的致命殺傷,或是在日後的醫院里痛苦的死亡。上千萬人口受到核輻射的影響。
房山、門頭溝、密雲會是什麼情況(人員、建築、地貌等)?
由於北京市周邊山體對核武器殺傷的衰減作用,房山、門頭溝、密雲區域如不是被核武器直接命中,短期內受到的影響並不大。
距核爆炸心半徑25公里以外的地區,除事後受到放射性核沾染的作用外,其它的影響並不大。核沖擊波在半徑12公里以外即衰竭,房山、門頭溝、密雲地區會有震感,建築物部分受損,並隨之產生一定的人員傷亡。
在更遠一點的秦皇島和張家口呢?
稍有震感,如風向指向上述兩座城市,會受到相應的放射性核沾染。
三、如果換成是4百萬噸級的核彈那又是什麼情況?
核彈的威力與殺傷半徑不是呈正比增長的。可從上表中發現核彈威力增長的規律,大致上每增加一個數量級(X10),殺傷半徑才增加一倍。也就是說,1000萬噸的巨型核彈的殺傷半徑只是10萬噸級核彈的4倍,殺傷面積也不過是它的16倍。
換成是4百萬噸級的核彈,摧毀面積和殺傷人員的效應只比百萬噸級的核彈增加50%左右。
附:1945年8月9日,人類的第三枚原子彈——『胖子』在日本長崎市起爆產生的磨菇雲。(胖子」是一顆鈈彈,長約3.6米,直徑1.5米,重約4.9噸,梯恩梯(TNT)當量為2.2萬噸,爆高503米。「胖子」採用復雜的「內爆法」引爆系統,由氣壓、定時、雷達和沖擊4個不同引信組成。轟炸造成長崎市23萬人口中的8.6萬餘人當日傷亡和失蹤,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長崎市共14萬人受原子彈傷害死亡或陸續死亡。)
❷ 原子彈的爆炸范圍有多大
根據當量的不同,會有很大的差異。
據實事論證,其中氫彈能夠產生殺傷力只有1公里。在2公里范圍內會在不定期時間內發生人員的死亡,1公里之內生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美國在比基尼島試驗的1500萬噸級氫彈,爆後6小時,沾染區長達257千米,寬64千米。在此范圍內的所有生物都受到致使性沾染,在一段時間內緩慢的死去或終身殘廢。
原子彈中的引爆
控制系統在預定時間或條件下發出引爆指令,使炸葯起爆,炸葯的爆轟產物推動並壓縮反射層和核裝料,使之達到超臨界狀態,核點火部件適時提供若干「點火」中子,使核裝料內發生鏈式裂變反應,並猛烈釋放能量。
隨著能量的積累,溫度和壓力迅速升高,核裝料不斷膨脹,密度不斷下降,最終又成為次臨界狀態,鏈式反應趨於熄滅。從炸葯起爆到核點火前是爆轟、壓縮階段,通常要幾十微秒時間;從核點火到鏈式裂變反應熄滅是裂變放能階段,只需要十分之幾微秒。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原子彈
❸ 一顆核彈能破壞多少平方公里
核彈殺傷力計算公式:
有效殺傷距離= C × 爆炸當量^(1/3)................ (C為比例常數,^(1/3)為求立方根)
一般取比例常數為1.493885
當量為10萬噸時,有效殺傷半徑= 1.493885 × 10^(1/3) =3.22千米
當量為100萬噸時,有效殺傷半徑= 1.493885 × 100^(1/3) =6.93千米。
當量為1000萬噸時,有效殺傷半徑= 1.493885 × 1000^(1/3) =14.94千米。
這個范圍內死亡率、建築毀壞率超過90%(非空爆,不考慮地形),然而波及范圍還是這的3倍。
現代核彈都是裝載在導彈甚至洲際導彈上,是擁有強大的制導系統、精準的定時引爆器戰術導彈。核導彈通過機動變軌、超低空飛行等方式到達指定城市上空千米處自動引爆,沖擊波不是直線擊中建築,威力大大增加。
核空爆造成的沖擊波不僅僅是狂風。首先是靜態超壓,高壓和真空會急速的拉扯建築物,造成長達數秒的高強度反復,從而導致建築承重結構疲勞、鬆散,而隨後的狂風一掃就講爆炸中心部位抹平了。在沖擊波覆蓋范圍內,基本不可能有人存活。
核彈的最主要殺傷不是沖擊波,而是輻射雲。作為流體的沖擊波衰減是很快的,影響范圍有限。而核爆後,中心的真空會吸取大量的塵埃和土壤,隨著核爆廢料一起蒸發,上升成為放射雲。而後的放射性沉降將帶來致命的高輻射,並持續數月甚至幾年。所有放射雲覆蓋面積內的生物,都會被大量的核輻射摧毀,即便僥幸不死,也不會安然無恙。
❹ 核武器的攻擊范圍是多少
核武器它的殺傷主要是通過沖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沖,其中沖擊波為硬殺傷,其餘為軟殺傷,核武器當量以及爆破方式不同,其殺傷范圍也不同,。 核彈硬殺傷力計算公式: 有效殺傷距離 = C * 爆炸當量^(1/3)................ (C為比例常數,^(1/3)為求立方根) 一般取比例常數為1.493885 以十萬噸當量空爆為例, 有效殺傷半徑 = 1.493885 * 10^(1/3) = 3.22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3.22 * 3.22 = 33平方千米 當量為10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 1.493885 * 100^(1/3) = 6.93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6.93 * 6.93 = 150平方千米 當量為100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 1.493885 * 1000^(1/3) = 14.93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14.93 * 14.93 = 700平方千米 當量為1萬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 1.493885 * 10000^(1/3) = 32.18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32.18 * 32.18 = 3257平方千米。由於軟殺傷受環境因素限制,特別是放射性核沾染受水源、大氣環流山脈地形影響,其殺傷范圍少則幾公里多則上千公里,特別是部分核武器是以加大放射性核塵埃,延長裂變物質衰變時間為目的,通過大氣環流污染地面及地下水源使其殺傷范圍更廣作用時間更長,以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為例,事故發生一月內瑞士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所在地上空大氣放射性含量超標96倍,北京上空超標四倍,既是到現在南極發現依然能發現該事故殘留的核塵埃。如果是以電磁脈沖為主要目的,通過在大氣層外引爆,電磁脈沖殺傷最大范圍可覆蓋全球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區域。
❺ 核彈殺傷力直徑多少公里
當量不同威力不同,,核彈殺傷力計算公式: 有效殺傷距離 = C * 爆炸當量^(1/3)................ (C為比例常數,^(1/3)為求立方根) 一般取比例常數為1.493885 當量為1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 1.493885 * 10^(1/3) = 3.22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3.22 * 3.22 = 33平方千米 當量為10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 1.493885 * 100^(1/3) = 6.93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6.93 * 6.93 = 150平方千米 當量為1000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 1.493885 * 1000^(1/3) = 14.93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14.93 * 14.93 = 700平方千米 當量為1萬萬噸時, 有效殺傷半徑 = 1.493885 * 10000^(1/3) = 32.18千米 有效殺傷面積 = pi * 32.18 * 32.18 = 3257平方千米
❻ 請問核武器攻擊的范圍有多大
攻擊面積不大
如果離地150km,電磁輻射能讓整個北美停電,所有電路燒毀
一般來說現在的原子彈爆炸核輻射和沖擊波可以到達3~4個北京大小
分當量的。
現在服役的核武器最小當量不到十噸,可以摧毀半個村莊。
試驗當量最小的不到一頓,也就是炸毀1個籃球場的面積。
爆炸當量最大的是蘇聯的6800萬噸的氫彈,直接炸毀面積說法有很多,最大的說有半徑700公里,有的說200公里。保守來算最起碼直接能炸毀半徑百來公里的面積。
只是輻射面積大……
沖擊波
核爆炸形成的高溫高壓氣團以極高的速度向外膨脹,猛烈壓縮和推動周圍介質所產生的高壓脈沖波。其特性與傳播規律和普通炸葯爆炸的沖擊波相似,但其超壓和動壓值比普通炸葯爆炸時大得多,作用時間也長得多,當壓力恢復到正常值以後,還有較明顯的負壓作用期。衡量沖擊波殺傷破壞能力的主要參數是超壓、動壓(帕斯卡)和正壓作用時間(秒)。當量為萬噸以上的核彈在空中和地面爆炸時,沖擊波是在較大范圍內起殺傷破壞作用的主要因素。它作用於地面形成的地內壓縮波和地震波,對爆心投影點附近地面和地下目標有很大破壞力。觸地或淺地下爆炸形成彈坑的過程,也會對地下目標造成嚴重破壞。核彈在水下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可摧毀水中艦艇和設施。沖擊波對目標的殺傷破壞效應有直接和間接兩類。直接效應主要是超壓的擠壓和動壓的撞擊所致:人員受擠壓、摔擲會發生內臟損傷和外傷;物體被擠壓、推動或拋擲會變形和毀壞。間接效應是被受沖擊波破壞的物體打擊而間接造成的。
光輻射
核爆炸形成的高溫高壓火球,在頭幾十秒內輻射出極其強烈的光和熱。其強弱用光沖量表示,即火球在發光時間內投射到與光輻射傳播方向垂直的單位面積上的能量。光沖量的單位為焦耳/厘米。大氣能見度差則光沖量值小。其他條件相同時,空中爆炸的光沖量比地面爆炸大。光輻射是核彈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時造成殺傷破壞的重要因素。它對物質的作用主要是熱效應。物體吸收能量後溫度迅速上升,以至燃燒或熔化。因此,物體吸收光輻射的能力對破壞程度有重要影響。光輻射對人員的傷害主要是燒傷,照射到人的體表會引起直接燒傷;使衣服或所處環境著火可造成間接燒傷;強光可使人眼底燒傷或暫時失明,即「閃光盲」。光輻射引起的火災可造成大范圍的破壞。
早期核輻射
亦稱貫穿輻射,核爆炸頭十幾秒內所放出的具有很強貫穿能力的中子和γ射線,主要由彈體內的核反應產生,或從裂變產物中釋放,或由中子與空氣作用放出。早期核輻射可直接或間接使物質電離,造成輻射損傷。中子還可使某些物質產生感生放射性。早期核輻射對人員和物體的損傷程度取決於吸收劑量,單位是戈瑞。早期核輻射的強度由於空氣吸收,隨距離的增加衰減很快。因此,即使千萬噸級的大氣層核爆炸,早期核輻射殺傷破壞半徑也不超過4公里,其主要殺傷破壞對象是人員和電子器件。 人員在短時間內受到1戈瑞以上劑量照射時,會發生急性放射病。電子器件在大劑量或高劑量率作用下會嚴重損壞。
放射性沾染
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沾染。這類物質有核裂變碎片、感生放射性物質和未反應的核裝料。它們具有γ、β和 放射性,半衰期由數秒至數萬年不等。地面放射性沾染程度的大小用照射率表示,通常指在地面以上1米左右高度處單位時間內受到的照射量。 照射率的單位為庫侖/千克·小時。物體的沾染程度通常用該物體單位面積(或重量、體積等)上的放射性強度來表示。核武器的當量、爆炸方式和氣象條件,對放射性沾染的程度和分布有重要影響。條件相同時,地面爆炸造成的沾染比空中爆炸時嚴重得多;同一次爆炸,下風方向比上風方向的沾染嚴重得多。在軍事上,一般以5.2×10庫侖/千克·小時的照射率作為沾染區邊界的參考值。沾染區面積大的可達上千平方公里,人員在核爆炸後數小時甚至數天內一般不能在該區域行動。放射性沾染的主要殺傷對象是人和其他動物。其強度比早期核輻射低得多,但作用的時間卻長得多。它對人員的直接傷害有射線外照射、沾染皮膚造成灼傷和吸入放射性物質造成內照射。環境的沾染還會對人類造成間接危害。
電磁脈沖
核爆炸產生的強脈沖射線和周圍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向外輻射的瞬時電磁場。它的脈沖寬度很窄,頻譜很寬,強度可達到比普通無線電波高百萬倍。當其遇到適當的接收體時,可在瞬間產生很高的電壓和很強的電流,損壞電子或電氣設備,使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失靈。爆炸當量相同時,電磁脈沖的強度隨爆高的不同差別很大,其中以超高空核爆炸產生的電磁脈沖效應最強,作用范圍最廣,可達遠離爆心數千公里的目標,對飛行中的衛星和導彈威脅很大。
除上述五種效應外,空中爆炸形成電離層的附加電離區,對短波通信和雷達工作也會產生嚴重影響。
瞬時殺傷破壞因素及其綜合效應
沖擊波、光輻射和早期核輻射對一定目標的作用,主要發生在核爆炸後1分鍾以內,屬於即時的殺傷破壞,故統稱瞬時殺傷破壞因素。它們對人員的殺傷程度,按對戰鬥力的影響和治癒的可能性,分為極重度、重度、中度和輕度殺傷;對人員、裝備的毀傷程度,按恢復和治癒的難易及對性能的影響,分為重度、中度和輕度破壞。各殺傷破壞等級均有具體標准,例如中度殺傷指人員一般會喪失戰鬥力,但基本上可以治癒;中度破壞,指該物基本上不能使用,需大修方能復原。通常在給定爆炸當量和比高時,根據目標殺傷破壞的參數值,即可確定某種因素的殺傷破壞半徑。 下表列出在當量100萬噸、比高120米/千噸(的情況下,開闊地面的暴露目標遭受中等殺傷破壞的主要參數值及相應的殺傷破壞半徑:位於開闊地面的暴露目標,通常會受到兩種以上殺傷破壞因素的綜合作用,它們所造成的殺傷破壞稱為核武器綜合殺傷破壞效應。目標受到綜合作用時,其殺傷破壞程度一般不能單由一種因素來決定,必須考慮幾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這對人員尤為明顯。人員受一種因素作用造成的損傷稱為單一傷,受綜合作用造成的損傷稱為復合傷。幾種因素綜合作用時,以殺傷破壞范圍最大的那種因素的作用半徑作為綜合殺傷破壞半徑。
核爆炸雖能造成嚴重的殺傷破壞,但認識其特點和規律後,採取適當措施,也是可以防護的。
會有變異==
❼ 一枚原子彈殺傷面積有多大
1枚1.5萬噸級原子彈有效毀傷半徑為1.9公里,有效毀傷面積為11.33平方公里。10萬噸級的原子彈有效毀傷半徑為3.22公里,有效毀傷面積33平方公里。可以看到毀傷半徑和毀傷面積並不是與當量呈完全正比關系,只是正相關
❽ 一個核彈能炸掉多少平方公里
一個核彈好像可以炸毀24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看它的當量了,美國在日本長崎、廣島的「胖子」「小男孩」當量都不大,美國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能把一個中小國家滅了,可見十分厲害
❾ 核武器殺傷力有多大按平方公里說,
各種不同當量的核武器的殺傷效應的最大范圍:
一千噸:
0.18公里(沖擊波)
0.16公里(光輻射)
0.71公里(早期核沾染)
一萬噸
0.45公里(沖擊波)
0.6公里(光輻射)
1公里(早期核沾染)
十萬噸
1.15公里(沖擊波)
1.9公里(光輻射)
1.5公里(早期核沾染)
百萬噸
2.9公里(沖擊波)
5.5公里(光輻射)
2公里(早期核沾染)
核武器作用於人體的綜合性殺傷半徑:
一千噸:0.85公里
一萬噸:1.5公里
十萬噸:3.1公里
百萬噸:6.3公里
千萬噸:12公里
PS:核彈的威力與殺傷半徑不是呈正比增長的,大致上每增加一個數量級(乘以10),殺傷半徑才增加一倍。也就是說一千萬萬噸的巨型核彈的殺傷半徑只是十萬噸級核彈的4倍,殺傷面積也不過是它的16倍
❿ 核武器的爆炸半徑為多少
光輻射 貫穿核輻射 1千噸級: 0.18 0.16 0.71 1萬噸級: 0.45 0.57 1.00 十萬噸級: 1.15 1.87 1.48 百萬噸級: 2.87 5.60 1.98 經測算實驗,一枚百萬噸級核彈地面爆炸時沖擊波對地下設施破壞半徑為4.8千米。 由此可見,小當量核彈的貫穿核輻射殺傷力最大,而大當量核彈的光輻射最厲害。 上述不同殺傷作用是同時作用於人體的,所以核彈的綜合性殺傷半徑要比上表所列大一些。大家最關心的不同當量核彈對不同狀態人員的殺傷半徑數據如下(單位是公里): 1千噸級: 0.85; 1萬噸級: 1.5; 十萬噸級: 3.1; 百萬噸級: 6.3; 千萬噸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