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十寸是多少厘米
㈠ 五尺十一寸是多少厘米
他們說的都不對,市制沒有十一寸。 你說的一定是英制,因為有十一寸。 1 英 寸 =2.54厘 米 1 英 尺 =12 英 寸 =0.3048 米 1 厘 米 =0.3937 英 寸 五尺十一寸=71*2.54=180.34米
㈡ 5尺10寸是多少身高
因為1尺等於10寸,5尺10其實就是6尺,又因為一米等於3尺,拿6除以3等於2,也就是說5尺10寸是2米的身高。
㈢ 電影中成龍大哥說自己身高五尺十寸,五尺十寸是1米7還是多少厘米
五尺十寸是177.8cm,5英尺(ft)=152.4厘米(cm),10英寸(in)=25.4厘米(cm)。各種長度換算:
英里(mile)1英里=1760碼=5280英尺=1.609344公里
碼(yard,yd)1碼=3英尺=0.9144米
英尋(f,fath,Fa,ftm) 1英尋=2碼=1.8288米
浪(furlong)1浪=220碼=201.17米
英尺(foot,ft,復數為feet)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英寸(inch,in) 1英寸=2.54厘米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3)五尺十寸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不同時期尺的長度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近現代,3尺=1米(m)
1尺,33.3333厘米(cm)
㈣ 美國的5尺10寸等於多少厘米
美國的5尺10寸等於177.8厘米。
解:美國的尺是英尺,寸為英寸。英尺、英寸以及厘米都是長度單位。
因為1英尺=12英寸,1英寸=2.54厘米。
那麼美國5尺10寸=5英尺10英寸=5x12英寸+10英寸=70英寸,
70英寸=70x2.54厘米=177.8厘米。
即5英尺10英寸等於177.8厘米。
(4)五尺十寸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1、國際長度度量單位
(1)國際長度度量單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
(2)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英制長度度量單位
(1)英制長度單位有碼、英尺、英寸。
(2)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1碼=3英尺、1英尺=12英寸、1英寸=2.54厘米。
3、長度測量工具
通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有量塊、角度量塊、多面棱體、正弦規、卡尺、千分尺、百分表(見百分表和千分表)、多齒分度台、比較儀、激光測長儀、工具顯微鏡、三坐標測量機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度單位
㈤ 5尺10寸等於多少厘米要准確答案哦!!
5尺=152.4厘米10寸=25.4厘米 加起來就是177..8厘米不懂可以追問補充:1尺=2.54厘米
㈥ 五英尺十英寸是多高
五尺五 165
五尺六 167
五尺七 170
每高出一英寸都是2或者3厘米往上加
6尺 183
7尺 213
每加一英寸後面可能都有小數點
一般就是四捨五入
五英尺十英寸
英尺=12寸 1寸=2.54cm 計算後是177.8cm
177.8cm 就說成約178
㈦ 5英尺10英寸是多少厘米
5英尺(ft)=152.4厘米(cm)
10英尺(ft)=304.8厘米(cm)
英寸是英制單位,1英寸=2.54厘米
拓展資料:
正如同英尺的英文單詞意義一樣,foot簡稱 ft ,古英國時期因為沒有國際公認的度量單位,所以人們往往使用自己的腳來測量實地的面積,久而久之,一種基於成年男子單腳的長度就被公認為英國等國家認可的標準度量衡。德國人出了一招,讓最早從教堂出來的16個男子量出左腳的長度加在一起,再除以16,商就是一尺。
㈧ 5尺10寸等於多少厘米
5尺10寸等於200厘米
1米=3尺=100厘米
1尺=100/3厘米
1尺=10寸
5尺10寸=6尺=6×100/3=200厘米
㈨ 古代的丈、寸、尺分別有現在的多長啊
丈:明清時,木工一丈合今311cm。
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著一根棍狀的東西。後用作量詞,作十尺。夫部曰,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
寸:10寸等於1尺,1寸約合3.33厘米,1米=30寸。
寸是中國傳統長度單位,與「尺」、「丈」為十進制(10寸=1尺,10尺=1丈),韓國用來表示親屬之間關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間的關系。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
尺: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厘米。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
(9)五尺十寸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中國單位
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有里、丈、尺、寸、尋、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幾、軌、雉、毫、厘、分,等。
其基本換算關系如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尺的發展歷史
生活離不開尺,建屋量地,造物制衣等。
據《呂氏春秋.季夏紀.古樂篇》記載,中國古人按樂律的音頻為「黃鍾」的樂器長度來確定尺的長度,所以古尺又稱樂尺.律尺.黃鍾尺。
是度量橫制定的基礎。
後來,歷代尺度因時代不同又各有所差異。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
」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
到戰國時,一尺是現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
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
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是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
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㈩ 五尺到底是多高啊
1寸是2.54厘米,1尺12寸,就是30.48厘米了,5尺1寸,就是5*12+1=61寸,也就是154.94厘米了。
「寸」是中國傳統長度單位,與「尺」、「丈」為十進制(10寸=1尺,10尺=1丈),韓國用來表示親屬之間關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間的關系。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但此單位香港已幾乎無人使用,而只會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和「厘米」。「寸」通常代指「英寸」。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西也叫做「尺」例如: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10)五尺十寸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生活離不開尺,建屋量地,造物制衣等。據《呂氏春秋.季夏紀.古樂篇》記載,中國古人按樂律的音頻為「黃鍾」的樂器長度來確定尺的長度,所以古尺又稱樂尺.律尺.黃鍾尺。是度量橫制定的基礎。後來,歷代尺度因時代不同又各有所差異。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
到戰國時,一尺是現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