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長是多少厘米
① 明朝時的一尺為多少厘米
(1)明代的尺度迄今所見明代尺僅五支,其中以嘉靖牙尺為最精,尺長32厘米,其它各尺,尺度長短不一,文獻記載多以明鈔與尺相校正,各家說法皆相近似,其中以明世子朱載堉《律呂精義》為最確當,今摘錄如下:a鈔尺(即裁衣尺),與當鈔紙外邊齊。b曲尺(即營造尺),與寶鈔墨邊外齊。c寶源局銅尺(即量地尺),比寶鈔墨邊長,比寶鈔紙邊短,當衣尺之九寸六分。今測得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完整之明寶鈔三十九張,誤差甚微,墨邊平均長31。904厘米,紙邊平均長34。015厘米,推算量地尺長32。6544厘米。故可知明朝三種尺各長(小數點後兩位數皆四捨五入):
營造尺:32厘米
量地尺:32。7厘米
裁衣尺:34厘米
這是標准那要看你問的是什麼尺了
② 嫡子和世子的區別
嫡子就是明媒正娶的正妻(絕不能是妾)所生的兒子。嫡子與庶出之子(非正妻的兒子)的地位是相差甚遠的。正常情況下,繼承家業的都是嫡子。
周代時,天子、諸侯的嫡子稱「世子」。開始的時候世子只是個稱謂,兒子都是世子,後來,演變成冊封,也就是後來說的儲君,就是繼承父親的大兒子,但大多還是冊立長子,歷史上冊立少子為世子的也有。例如:周宣王立魯武公的次子為世子最終引發魯國內亂。
(2)世子長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這是一個歷史概念,現在已經消亡。正妻所生的所有兒子都可以稱為「嫡子」,依次為:嫡長子、嫡次子、嫡三子、……。
存在平妻時,平妻之子亦為「嫡子」,但地位略低於正妻之子。如果正妻無子,那麼平妻所生的嫡子就完全等同於「嫡妻所生之子」。這時,正妻所生的嫡子稱為「正嫡」,平妻所生的嫡子為「平嫡」。
嫡子的地位高於庶子,嫡子中最長者為嫡長子,嫡長子往往享有優先繼承爵位和財產的權利。
嫡長子是家族的下一任接班人,與其他兒子的權力地位有著極大的差別,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具有優先權,且嫡長子及他的嫡長子、嫡長孫這一系子孫才叫做家族的正宗,其他的都叫做別枝了。優先權的判斷有幾下幾個方面:
1.如果正妻所生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我們稱為嫡次子,嫡長子所生的嫡長子我們稱為嫡長孫,那麼在家業繼承方面,嫡長子優先於嫡長孫,嫡長孫優先於嫡次子,嫡次子優先於庶子。
2.如果正妻去世或者離婚,續娶的正妻叫做繼室或者填房,繼室生的兒子也叫嫡子,但是元配所生嫡子優先於繼室所生嫡子,上一任正妻所生嫡子優先於下一任正妻所生嫡子。
③ 明代時四尺多長
明代的尺度迄今所見明代尺僅五支,其中以嘉靖牙尺為最精,尺長32厘米,其它各尺,尺度長短不一,文獻記載多以明鈔與尺相校正,各家說法皆相近似,其中以明世子朱載堉《律呂精義》為最確當,今摘錄如下:a鈔尺(即裁衣尺),與當鈔紙外邊齊。b曲尺(即營造尺),與寶鈔墨邊外齊。c寶源局銅尺(即量地尺),比寶鈔墨邊長,比寶鈔紙邊短,當衣尺之九寸六分。今測得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完整之明寶鈔三十九張,誤差甚微,墨邊平均長31。904厘米,紙邊平均長34。015厘米,推算量地尺長32。6544厘米。故可知明朝三種尺各長(小數點後兩位數皆四捨五入):
營造尺:32厘米
量地尺:32。7厘米
裁衣尺:34厘米
④ 八尺是多少米
8尺 = 2.66667米(m)
翻出了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看到書上第三回對鄭世子掘突是這么描述的:「年方二十三歲,生得身長八尺,英毅非常」。
在《鄒忌諷齊王納諫》里也有寫到,「鄒忌修八尺有餘」。
頓時好奇,身高八尺到底有多高?
因為在我的記憶里,古代對男子的身高描述中,「身高八尺」是一個常見詞彙。
大家應該有所了解,一個國家的和諧穩定,除了貨幣統一,文字統一等等,計量工具和長度單位換算的統一也是一個重要條件。
所以,從古代到現在,每個朝代的關於計量的規定基本都是有所出入的。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朝代對於一尺有多長的規定是不一樣的。
商朝,一尺合今16.95厘米;
周朝,一尺合今23.1厘米;
秦朝,一尺約為23.1厘米;
漢朝,一尺大約21.35-23.75厘米;
三國,一尺合今24.2厘米;
南朝,一尺約為25.8厘米;
北魏,一尺合今30.9厘米;
隋朝,一尺合今29.6厘米;
唐朝,一尺合今30.7厘米;
宋元時期,一尺合今31.68厘米;
明清時期,一尺合今31.1厘米。
⑤ 求網路紅人世子資料,
核心答案:
姓名:(網路紅人)世子
昵稱:世子(唯美的名字)
性別: 男
生日: 1990 年 8 月 10 日
身高:180厘米
星座:處女座
血型:AB
性格:內斂、外向
現居住: 北京 豐台區
畢業學校:北京吉利大學
好友:白小俺、蛋蛋、劉羽琦、NIKI季佳熙、林小熙、安遷軒、偉少、諾誠、
經常做的事情:看台灣娛樂節目、修圖、玩PSP……
【喜歡他的人說。。】
網友定位:網路美少年 精緻的世子。
網友評價:
1、好像是從動漫中走下來的男孩
2、日系帥哥
3、比女孩子還漂亮的男人
4、像安七炫
5、愛自拍
( 他是玩MCC論壇的人。短短1年人氣突破600萬)
網路紅人當紅奶嘴-世子的個人資料唯一QQ:
269180921
網路歷程:
2003年一場音樂大賽奠定了他的基礎,也使他擁有了他眾多支持者的開始。
2005年某雜志再次邀請他給予特別介紹,使他再一次給予支持者以驚喜。
2007年開始世子新浪博客突破百萬人氣,奠定了他成為網路紅人的開始。
2007開始接觸QQ空間,覺得瞞喜歡空間的,然後就學習怎麼玩空間,學玩人氣.
2008年猛玩人氣,年初,人氣已經達到300萬左右了.
世子小記事
「做自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網路。這要包含兩種能力,一是在花花綠綠世界中辨認自己的能力,二是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還能繼續往前沖的毅力。換言之,要夠聰明,也要夠勇敢。而這兩者,安小迦都有了。
不是王子命 能屈能伸男子漢 2007開始接觸QQ空間,覺得瞞喜歡空間的,然後就學習怎麼玩空間,學玩人氣.
2009年 確定QQ空間人氣10萬次
2009年 踏上網路家族之門 成功當上分系創始人
2010年猛玩人氣,年初,人氣已經達到50萬左右了.
2010 8月左右經過網路 天涯 新浪等博客
網路紅人世子最終人氣突破1000萬
以上統計於2011年7月16日,數據出自搜索量;
【其餘都是冒充】
⑥ 古代的一尺有多長
古代不同時期,一尺長短不同。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6)世子長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度量長度的尺,常見的單位有尺,寸。(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
後來出現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中國古代度量長度的尺。最早見於商代。傳世商尺約合今16~17厘米。東周尺以相傳1931年河南洛陽金村古墓出土的銅尺與「商鞅量尺」互為佐證,可知一尺長約23厘米左右。西漢尺今出土有 8支,實測其長度均在23~23.6厘米之間,平均每尺長23.2厘米。
新莽尺根據各方面材料綜合分析,每尺長約23.1厘米。流傳至今的東漢尺甚多,僅出土的就有40餘支,形制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①鳥獸紋銅尺,②幾何紋銅尺,③以圓圈為尺星的骨。實測東漢尺長度誤差不大,除去因稍殘而減短的幾支外,其餘均在23~24厘米之間,平均長23.4厘米。
朝代變更:
漢以後銅質尺明顯減少,多被骨、木質尺代替。這期間尺的形制單一,不飾各種花紋,當是民間實用的器具,較之前代更多地注意到了分、寸刻線分度的准確。尺長略有增長,約在24~24.5厘米之間。
南北朝留存的尺甚少。根據李淳風《十五等尺》記載,可知南朝每尺約在24.5~25厘米之間;北朝尺度有較大的增長,後魏前尺27.8厘米、中尺28厘米、後尺29.9厘米不等。以所見南北朝時期實物互為佐證,可知南朝尺確短於北朝,尺長約25厘米,南朝後期則增長至30厘米以上。
隋代採用南朝已增長的度量衡量值作為統一的基礎,尺長在30厘米左右。唐朝留存至今的各種尺近50支,以刻花銅尺和撥鏤牙尺為主。刻花尺(包括木質和鐵質)多為民間日常用尺,撥鏤牙尺則是朝廷在中和節之時饋贈給大臣和各國使臣的禮品,工藝精湛,色彩艷麗。
撥鏤牙尺今日本藏有 6支。唐尺長度多在29~30厘米之間。
宋代沿襲唐制,官尺由太府寺掌造,主要用來徵收布帛之用,故又稱為三司布帛尺,每尺長約31.6厘米。據明世子朱載堉《律呂精義》所記,明尺分為三種:
①鈔尺,即裁衣尺,與寶鈔紙外齊(長34厘米)。
②曲尺,即營造尺,與寶鈔墨邊外齊(長32厘米)。
③寶源局銅尺,即量地尺,比寶鈔墨邊長,比寶鈔紙邊短,當衣尺之九寸六分(長32.6厘米)。傳世的嘉靖牙尺,所刻線紋精密,每尺長32厘米,當是明朝官定的標准尺度。
清代的營造尺長32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康熙御制」銘殘牙尺,每寸合 3.2厘米,與紫金山天文台銅景表尺上的清營造尺長度完全一致。清代的裁衣尺合1.1111營造尺,等於 35.55厘米。
⑦ 世子是指什麼,和少數民族有關嗎
沒有關系,類似於太子,比如曹操的世子就是曹丕,段正淳的世子就是段譽。
周代時,天子、諸侯的嫡子稱「世子」。
開始的時候世子只是個稱謂,兒子都是世子,後來,演變成冊封,也就是後來說的儲君,就是繼承父親的大兒子,但大多還是冊立長子,歷史上冊立少子為世子的也有。例如:周宣王立魯武公的次子為世子最終引發魯國內亂.
後世則稱繼承王爺、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號為世子,多由嫡、長充任。
在漢朝初期,親王法定繼承人的正式封號為××王太子,後來為了與皇太子相區別,改為世子,後代延習不改。
另外,對於貴族、高官的兒子們習慣上也稱世子,以示尊重,但這不是正式的稱呼。
在朝鮮李氏王朝,因為其國王相當於宗主國中國的郡王等級,故接任者也被稱為世子。
⑧ 世子、公子、太子的區別
一、區別:
1、太子是皇帝繼承人的正式封號,世子是親王法定繼承人的正式封號。公子是對男性的一種稱呼、
2、世子是古代諸王公侯嗣子之稱謂,在明清兩代為親王嗣子之稱謂。從曹魏始,諸王公侯嗣子改稱呼為世子 ,此後的朝代大多以王爵嫡子為世子。
3、太子,是中國古代帝王的法定繼承人的稱謂,被定為王位、皇位繼位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稱皇太子,僅帝制時代的太子,才可稱之為皇太子。商周時期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稱太子或世子。漢以後,諸侯王的繼承人改稱「世子」,「太子」成為了皇位繼承人規定的稱呼。
二、太子的地位
1、在封建王朝太子的地位在朝廷中僅次於皇帝(實際上地位不如皇後,但是在封建王朝,後宮是不能幹政的),擁有自己的、類似於朝廷的東宮。
2、東宮的官員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還擁有一支類似於皇帝禁軍的私人衛隊「太子諸率」。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嬪一樣,有正式的封號,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
三、戰國四大公子
1、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當時的公子對整個天下的影響很大,甚至因公子的存在,以至於別的國家畏懼公子的勢力,不敢冒犯該公子所在的國家。
2、這四大公子的特點都是廣招門生,豢養名士和死士,積極參預和操縱當時的國家政治,在戰國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8)世子長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一、太子基本概念
1、太子,又稱皇太子、皇儲或儲君,是指被現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確認為皇位繼承人的子侄。周時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或稱太子,或稱世子,並無統一標准。秦朝國祚短,未立太子。
2、漢代稱皇太子。 金、元時,皇帝之庶子亦稱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術。明代一如漢制,只有國儲稱太子,親王繼承人則稱親王世子。清代自康熙以後,實行秘密立儲制度,無太子。在我國這一詞真正含義早已隨著封建王朝的破滅而沒有了。
3、唐朝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昵一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或者稱呼其排行,如九郎之類 皇太子自稱:平時還是多用「我」或者「吾」。
4、依明代制度,太子在正式場合對皇帝自稱「長子某」,稱皇帝為「父皇陛下」,稱皇後為「母後殿下」,臣民稱太子為「皇太子殿下」或簡稱「殿下」、「東宮」。
5、而在私下,稱謂又有不同。如在《萬曆起居注》中,萬曆皇帝稱皇太子為「長哥」。在《太祖皇帝欽錄》中,晉王世子給父王寫信說「奉爺爺聖旨」,稱父親為「爹爹」,這說明,皇室內部的稱謂在非正式場合與民間並無大異。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太子
網路-世子
網路-公子
⑨ 世子是什麼意思
世子的意思:一般指的都是親王的兒子,尤其特指將來繼承爵位的兒子。
世子是古代天子、諸侯的謫長子或兒子中繼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世子」古代諸王公侯嗣子之稱謂,在明清兩代為親王嗣子之稱謂。
世子是王爺,諸侯法定繼承人的正式封號。在漢朝初期,親王法定繼承人的正式封號為××王太子,後來為了與皇太子相區別,改為世子,後代延習不改,至清朝,清親王嫡子奉特旨者封世子。定例:和碩親王法定繼承人封世子、多羅郡王法定繼承人封長子。
(9)世子長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世子由來:
周代時,天子、諸侯的嫡子稱「世子」, 開始的時候世子只是個稱謂,後來,演變成冊封,也就是後來說的儲君,就是繼承父親的大兒子,但大多還是冊立長子,歷史上冊立少子為世子的也有。
例如:周宣王立魯武公的次子為世子最終引發魯國內亂,後世則稱繼承王爺、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號為世子,多由嫡、長充任。
郡王由來:
中國古代爵位名,「王」在夏商周時期是天子的稱號。漢朝建立後,劉邦分封功臣及皇子為王,這時的「王」正式成為了爵位名,不過此時的「王」只有一個等級。
西晉時期,晉武帝封孫永為東莞郡王,從此開始,一般封號為一個字的王為親王(如秦王、晉王、燕王等),封號為兩個字的王為郡王(如岐陽王、汝南王、), 明代,親王子除世子外均封郡王、世襲罔替。
⑩ 明朝的長度單位
(1)明代的尺度迄今所見明代尺僅五支,其中以嘉靖牙尺為最精,尺長32厘米,其它各尺,尺度長短不一,文獻記載多以明鈔與尺相校正,各家說法皆相近似,其中以明世子朱載堉《律呂精義》為最確當,今摘錄如下:a鈔尺(即裁衣尺),與當鈔紙外邊齊。b曲尺(即營造尺),與寶鈔墨邊外齊。c寶源局銅尺(即量地尺),比寶鈔墨邊長,比寶鈔紙邊短,當衣尺之九寸六分。今測得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完整之明寶鈔三十九張,誤差甚微,墨邊平均長31.904厘米,紙邊平均長34.015厘米,推算量地尺長32.6544厘米。故可知明朝三種尺各長(小數點後兩位數皆四捨五入):W,UL。UF[3O7mULY,`
營造尺:32厘米,g。qhCQt]IT2irnko
量地尺:32.7厘米cMXmP]CUgKOM`sXC9
裁衣尺:34厘米1Fgt^ql0M16,M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