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保溫草墊一平方多少錢
1. 大棚塑料布多少錢一平方米 我有一畝地要用多少錢
具體的要求有1、場地位置條件:大棚是投資較大的固定設施,應用年限較長,為便於管理,應集中建設。 2、光照和通風條件:太陽是大棚主要光.熱源,必須選擇具有充足光照條件的場地建棚。 3、水位測量:不同地區適合的大棚建造模式不同,水位太淺地區不適合建下挖式大棚。 4、土質測量: 建棚初期需要提前對土壤成分測量,便於後期選擇品種及配方施肥。 5、土壤和水利條件:大棚蔬菜栽培,一般是多茬次立體種植,因此,要求良好的土壤和水利條件。蔬菜大棚建設成本1、6米寬裝配式鋼架大棚:此棚型已推行應用多年,是主要以直徑22毫米、厚1.2毫米的鍍鋅薄壁鋼管為大棚骨架資料的鋼棚棚型,棚寬6米,頂高2.2-2.5米,肩高1.2米,土天時用率80%,運用壽命10年以上,每平方米造價10-30元,每畝建形成本7000-20000元。合適種植蔬菜、花卉等,缺陷是棚寬較小,操作管理效率較低,冬季保溫性較弱。2、簡易竹架大棚:是普遍應用的一品種型,棚型普通寬5-6米,頂高2-3.2米,側高1-1.2米,拱桿間距1-1.1米。優點是造價低、取材便當、建造容易,每畝本錢約3000元(連薄膜),缺陷是,大棚內柱子多,遮光率高,作業不便當,運用壽命短,抗風、雪性能差。其中有一種俗稱「地滾龍」式的棚型,跨度寬4-6米,頂高及肩上下,採用一膜到底的掩蓋方式,比普通毛竹蔬菜大棚更節約本錢,適合爬地作物栽培,大棚西瓜栽培普遍採用。3、鋼竹混合大棚:棚型構造與簡易竹架大棚相同,距離用鋼管和竹竿做拱桿,具有節約鋼材,降低造價,操作便利等優點,有一定的應用面積;性能與本錢介於鋼架大棚和竹架大棚之間。4、8米寬進步型鋼架大棚:增加了棚體的高度、寬度,進步了棚側通風窗的高度、寬度,增大了棚內空間,進步了管理效率和冬季保溫性,進步了土天時用率。此棚採用直徑28-32毫米、厚1.5毫米的鍍鋅管搭建;頂高3.2-3.5米,肩高1.8米,棚體空間大,適合種植高蔓蔬菜等。但此蔬菜大棚建形成本大幅進步,每平方米造價20-45元左右,每畝本錢1.5-3萬元,主要合適於農業示範園區及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菜農應用。5、普通連棟大棚及簡易竹架連棟大棚:普通連棟大棚構造類似於鋼架連棟大棚,具有空間大、土天時用率高等優點,但本錢降低很多,每平方米50-100元。蔬菜大棚建設流程蔬菜大棚建設流程比較簡單,技術比較精細。我國的蔬菜供應主要是以蔬菜大棚種植為主,因此,蔬菜大棚的建設質量和設計結構樣直接影響我國蔬菜的產量和質量。1、主題設計:主要是對蔬菜大棚的長度、寬度、高度進行設定,根據種植的面積來進行設計製作。我國的普通型的大棚在120平方米左右。2、選購材料:蔬菜大棚建設分為立柱型和鋼架型。鋼架型採用的全部的鋼架焊接製作,只需要對地基進行建設加固。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採用水泥立柱或者竹子等製成。鋼架大棚使用壽命比較長,最長能夠使用達到25年,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能夠使用3-5年。3、基體建設:採用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建設稱重後牆,牆體寬度不小於50公分。並設置專用的通風口。4、搭拱架:採用鋼架體的蔬菜大棚不需要進行拱架搭設,採用竹竿或者是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進行拱架搭設。要採用直徑超過2公分的均勻竹竿進行搭設,將竹竿大頭在插在後牆上,並將兩端進行固定。保持拱形一致,高度平衡一致。並在拱形的最高點架設立柱進行支撐。5、塑料薄膜鋪設:要選用透光好的塑料薄膜進行鋪設,以無滴膜或者紫光莫為首要選擇。在大棚的兩側要進行塑料深埋。深埋厚度不少於20公分。我們一直都以質量求發展,有著過硬的質量保障,主要建設拱棚,連棟溫室,智能溫室,玻璃溫室,陽光板溫室,有立柱溫室,磚牆溫室,無立柱溫室,育苗溫室
2. 種大棚西瓜建棚需要築保溫牆嗎
1、種大棚西瓜建棚需要築保溫牆。
2、西瓜喜溫暖、乾燥的氣候、不耐寒,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24-30度,根系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30-32度,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14度。
3、西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較大的晝夜溫差,較大的晝夜溫差能培育高品質西瓜。
4、種大棚西瓜建棚築保溫牆主要是利用太陽光,增大大棚內的溫度。
西瓜,(學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西瓜堪稱「瓜中之王」,原產於非洲。唐代引入新疆,五代時期引入中土。屬葫蘆科,有多個種子。
中國南北皆有西瓜栽培,西瓜是一種雙子葉開花植物,植株形狀像藤蔓,葉子呈羽毛狀。它所結出的果實是瓠果,為葫蘆科瓜類所特有的一種肉質果,是由3個心皮具有側膜胎座的下位子房發育而成的假果。西瓜主要的食用部分為發達的胎座。果實外皮光滑,呈綠色或黃色,果瓤多汁為紅色或黃色,罕見白瓤。西瓜性寒,味甘甜;它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有助於治胸膈氣壅,滿悶不舒服,小便不利,口鼻生瘡,暑熱,中暑,解酒毒等症。皮還可以做菜、入葯等。
3. 大棚西瓜溫度多少時,不需要關閉棚頭
(1)大棚溫度管理的一般原則
大棚是一個密閉的環境,棚內的溫度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一般晴天日出後棚溫便開始上升,8時以前上升較慢,8時以後氣溫上升加快,溫度升高最快時每小時可升高5℃—8℃,日最高氣溫出現在中午12時至13時,比外界最高氣溫出現的時間要早;
下午14時至15時後,棚溫開始下降,平均每小時降溫5℃左右;日最低棚溫出現在日出之前,持續時間較短。單層大棚棚內的最低氣溫一般比露地高1℃—5℃,大多情況下高3℃左右。
大棚的溫度管理一般要掌握以下原則:
(2)大棚的溫度調節措施
①保溫措施大棚的保溫措施比較多
一是大棚封閉要嚴密,避免漏風。
二是棚內進行多層覆蓋。大棚內進行的多層覆蓋主要有加蓋小拱棚、加蓋保溫幕(在棚膜下橫拉一層鐵絲網,在網上鋪蓋的一層薄膜、紙被或無紡布等稱為保溫幕)和加蓋草苫等形式。
在大棚內加蓋小拱棚,可使溫度提高2℃—3℃。加蓋保溫幕也可使瓜苗附近的溫度提高2℃以上,加蓋一層厚3厘米左右的草苫,可使小拱棚內的溫度提高5℃以上,保溫效果十分明顯,但費用較大。
三是棚外圍蓋草苫、秸稈等。在大棚四周立草苫、秸稈等,可使大棚四周的溫度提高2℃—3℃或更高,並且費用低,適合在農村推廣使用。
四是挖防寒溝。防寒溝的具體挖法是:在大棚的內側或外側,沿棚邊挖一條深40厘米以上、寬30厘米左右的溝,在溝內填入碎乾草或馬糞,上面蓋干土封溝。由於防寒溝把大棚內、外的土壤分隔開來,減少了大棚內的土壤熱量向外散失,從而有利於保持大棚內四周較高的地溫和氣溫。
②增溫措施大棚的增溫措施
一是點火堆。就是在大棚內直接點燃柴草加溫。該增溫法較為簡單,且增溫快、費用低、省工省力,較受歡迎。
但點火堆增溫冒煙較多,容易發生煙害,故用該法增溫時必須注意要用易燃燒、冒煙少的柴草點明火,嚴禁熏煙;火堆不要太大,且要遠離瓜秧和棚膜;點火時間不要太長,以防棚內的煙塵太多,對西瓜產生危害,一般每天夜間的上、下半夜各點火1次、每次點火20分鍾左右即可;點火後,要盡早通風排除棚內的煙塵。
一般白天棚內升溫後,要及時通風,換進新鮮的空氣。
二是點火盆。就是把燒透燒紅了的火炭放入火盆內,把火盆均勻排放到大棚內或端著火盆在棚內來回走動,使棚溫升高。
三是點火爐。就是在大棚內支爐點火,使大棚增溫。該法因設有煙道,不易發生煙害,加溫幅度也易於控制,加溫效果較好。但點火爐法需專門設備,投資較大,生產上應用不多。
③降溫措施當大棚內的溫度超過西瓜的生長適溫時,就應該採取降溫措施進行降溫。常用的降溫措施
一是通風。通風是降低大棚溫度最常用的方法。二是遮陽。進入夏季後,棚溫也進入一年中的最高時期,此期只靠通風往往難以使棚溫降到西瓜正常生長的溫度范圍內,必須藉助遮陽來降低棚溫。
大棚遮陽常用的方法是向棚面上噴灑白石灰水,利用白灰的反光作用,減少大棚的透光量,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
4. 蔬菜大棚造價預算 建一個10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的總造價是多少
1. 內徑十米寬,五排立柱的半地下冬暖式日光溫室大棚,外徑東西一百米長度的,棚內實際利用面積是九百平方米,總造價在66000元左右,也就是說一畝大棚造價五萬元,其中保溫被和卷簾機都是配套好的。
2. 隨著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產生,塑料薄膜廣泛應用於農業。我國於1955年秋引進聚氯乙烯農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於小棚覆蓋蔬菜,獲得了早熟增產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產的專用設備,隨著生產的發展大棚的應用越加廣泛。當前大棚已用於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樹生產用於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業生產用於林木育苗、觀賞樹木的培養等;養殖業用於養蠶、養雞、養牛、養豬、魚及魚苗等。
3. 不同種類的大棚,造價也各異。普通大棚:成本低,構造簡單。但是可添加設備少。溫室大棚:成本高於普通大棚,構造復雜,可以安裝一定的設備。智能大棚:成本高,構造復雜,比較設備齊全。
5. 種西瓜的溫室大棚一畝要多少造價
溫室大棚種植西瓜不是很簡單,操作起來較難,我摘錄別人的一段技術給你,研究一下。
溫度在於通風控制,產量和甜度不會有很大變化,建設什麼樣的大棚是關鍵:大拱棚一畝大約需要8000-10000元,日光溫室大棚需要70000-150000元不等。
一、塑料大棚西瓜整地與施肥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西瓜,因其容積大,氣溫比較穩定,光照條件好,西瓜整個生長期都不得在覆蓋條件下進行,從而進一步發揮早熟效應,比一般小拱棚雙覆蓋栽培提前15至20天採收,明顯地提高了經濟效益,且對調節市場供應有很大意義。
塑料大棚西瓜因種植密度較大,入冬前要深耕曬垡,早春整地施肥,要精細整地。最好每畝施優質有機肥3000到4000公斤,三元復合肥50至60公斤。硼酸1公斤,硫酸鋅1公斤。有機肥要充分腐熟,一半撒施、另一半和化肥一起集中放在豐產溝中。不能施用含氯化肥。
大棚西瓜栽培,一般採用小高壟或高畦栽培,壟向南北延長為好。選用中早熟品種、支架栽培、雙蔓整枝和每株留一瓜的情況下,按1.2m行距做成小高壟為好,若採用爬地式,畦寬1.2至1.5m。
二、塑料大棚提前准備
為增溫保溫,除覆蓋地膜外,前期還可以搭小拱棚,以便在寒潮侵襲或夜間低溫時覆蓋,紙被、草簾保溫,同時還可在大棚內懸掛防寒幕,在大棚四周用防寒裙保溫。最好在西瓜定植前1個月扣棚膜,定植前10至15天覆蓋地膜,以烤地增溫。
三、確定播種定植期
育苗以培育40至45天,4至5葉的大苗為宜,定植前10天逐步煉苗。
大棚西瓜應在棚內氣溫穩定在10度以上,10cm土溫穩定在13度時定植。為充分得用大棚設施,多採用密植搭架栽培,一般行距1m,株距30~40cm,每畝種植1800~2000株。若爬地式,每畝種植700~800株。
四、塑料大棚西瓜追肥澆水
在施足基肥基礎上做到前前期輕施發棵肥,伸蔓期施好促蔓肥,封壟前重施從果肥。
苗期控制施肥,如個別幼苗生長勢弱時,可在離幼苗15cm處開穴,每株施尿素10~15克。在第一次壓蔓上架前,在植株一側20cm處開溝,每畝深施有機肥1500公斤或復合肥20~30公斤,進入坐果期後,每10天追肥一次,每畝追復合肥20~25公斤、尿素5~6公斤,開溝或結合澆水沖施,坐果後,結合病蟲防漢進行葉面追肥,每周噴1次0.3%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連噴3至4次。
早春大棚西瓜前期溫度低,一般不澆水。除定植時澆足生根水外,緩苗後如土壤不幹可以不澆水。如果很乾,需要澆水,可按每株1~2斤水,以後隨著溫度升高,應逐漸加大澆水次數和澆水量。以促進生長發育。
進入開坐花坐果期後,為防止水分過多造成徒長而化瓜,同時過多的水分易造成花粉後期發育不良而影響受精,一般不澆水。
坐果後,幼瓜膨大快,需水多,外界溫度升高,要進一步增加澆水量和次數,使土壤保持濕潤,此期一般每7~8天澆水1次。採收前5~7天停止施肥澆水。以促進成熟,並有利於提高含糖量和品質。
五、塑料大棚西瓜整枝
塑料大棚西瓜通通常採用支架栽培.在瓜蔓25~30cm時要進行搭架,架式以籬笆架為好。選長2~4米,直徑12cm左右的竹竿做架材,順瓜行方向每2米,在距瓜根10cm處插兩根立竿。立竿要插牢、插直。然後綁3道橫桿,,第1道距地面30cm,第2道距頂端20cm,第3道居其中間。為保證支架牢固,宜用縱向拉桿把各立竿連成一體。
西瓜支架栽培一般採用雙蔓整枝,選留主蔓第2朵雌花坐果,每株留一瓜。當瓜蔓長至35~40cm時,引蔓上架。用丙烯繩將瓜蔓綁在支加上。採用「S」型綁蔓方式,每隔30~40cm綁一道,直綁到架頂。主側蔓要分別捆綁,使莖葉在支架上分布均勻,不可兩蔓合綁,以免相互重疊,影響光合作用。坐果節位前後的綁蔓因坐果方式不同而異,採用吊瓜方式,當瓜長到0.5公斤重時,用草繩做成直徑10cm左右的草墊,用3條繩子等距離在草墊上,將瓜托住。吊在支架上,以防瓜長大後墜壞瓜蔓; 採用落地坐果方式,將瓜蔓彎曲成U型,使坐果節位於U 型底部,距地面30cm左右,當幼瓜長到雞蛋大時定瓜,並獎瓜上的蔓綁牢,以後隨著西瓜的膨大,在幼瓜落地處鋪墊一層稻草,防止瓜皮受損。如果莖葉徒長,可在坐瓜後留5~7片葉摘心加以控制。
六、塑料大棚西瓜的溫度、濕度及光照的調節。
為滿足西瓜生長對溫度的需求,定植初期採用多層覆蓋,使棚內白天氣溫保持在28~32℃,夜間不低於14℃,清最短時間低溫不處低於5℃,以利於緩苗。
從緩苗到坐果前,白天氣溫達到25℃時,可開始少量放風,當氣溫達到30℃以上時,需加大通風量,使瓜蔓生長健壯。
當夜間穩定在12℃以上時,可撤除栽培床上的小拱棚,防止夜溫過高而引起徒長。
開花坐果時,棚溫白天保持在30℃,夜間保持在15~20℃ ,晝夜溫差10~15℃,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相協調。果實成熟前需要較高的溫度和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於果實膨大和含糖量提高,但白天不應超過35℃,當夜間在18℃以上時,將棚邊掀開,晝夜通風,增大晝夜溫差。
棚內空氣相對濕度除定植時要求達到80%以上外,其他時期以保持50%~60%為宜,為保持適宜的空氣濕度,要選擇好天氣進行灌溉,灌後要加大通風量,排除棚內濕度。
採用膜下洇灌,適當控制灌水量,壟間鋪草等方式降低地面水分蒸發,下雨時要防止雨水滴入棚入。
在滿足西瓜對水分需求的情況下,應盡量少澆水,即使澆水,也要澆小水,增加澆水次數,防止大水漫灌。
西瓜要求較強的光照條件,在目前不具備人工補光的條件下,以選用具有無滴、無霧或防塵的長壽膜為好,應注意保持膜面干凈,不要用透光很差的舊棚膜;
在西瓜生長期要嚴格整枝,及時打杈和打頂,使棚架頂部葉片距棚頂有30~40cm的距離,保持大棚頂部和兩側面光線暢通無阻地進入棚內部,使棚內1米以上葉片在生長中後期也能獲得足夠的光照,這對維持功能葉的壽命和功能很重要;在綁蔓時,要注意使葉片層間有20~30cm間距,防止相互重疊;要保證每天有8小時以上的光照時間。
七、補充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作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塑料大棚前期溫度底,通風換氣時間短,除夜間外,棚內二氧化碳常處於虧缺狀態,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和同化產物的積累,人為進行二氧化碳施肥對增強西瓜光合效率、提高大棚內西瓜產量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人工補充二氧化碳方法有四種:
(1)在棚內堆積新鮮馬糞,在發酵過程中可釋放二氧化碳,每1平方米堆5~6公斤;
(2)燃燒丙烷氣體產生二氧化碳,在600平方米的大棚內,燃燒1.2~1.5公斤,就可使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到1.3ml/L;
(3)應用焦炭二氧化碳發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燒時可釋放出二氧化碳;
(4)最簡單和最常駐機構用的方法,在不易補腐蝕的塑料容器中放入濃鹽酸,再加入少量石灰石,通過化學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施肥的時期主要在西瓜生育盛期,特別是果實發育期,上午10時植株光合作用最旺盛時期施用,通風前30分鍾停止,施用最佳濃度為1~1.5ml/L。
此外,由於大棚內施肥量大、溫度高,在塑料大棚密閉期間,常駐機構會造成棚內有害氣體的積累,對植株生長產生危害。因此,必須採取通風換氣的方法,使棚內氣體保持新鮮,防止有害氣體積累。
八、塑料大棚西瓜如何選瓜留瓜
早春塑料大棚栽培的西瓜,開花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正是低溫季節,大棚內沒有昆蟲活動或昆蟲很少,所以必須進行人工授粉。西瓜開花直接受夜間溫度的影響,夜溫18℃多在早晨6時開花,夜溫15℃則在8時開花。
每天上午6~10時,最好是8~9時,當雄花和雌花花開放後,從田間採取雄花,支掉花瓣,露出花葯,將花葯對准雌花的柱頭輕輕塗抹。
一般要求對主蔓上的第1~3朵雌花和側蔓上的第1朵雌花都不得進行授粉,保證坐果3~4個,以便以後留瓜。授粉後掛牌,標記時間,以便適時採收。
坐果後,每株選留1個發育最好的果實,摘除多餘的幼果,以利於果實發育。春季大棚栽培時,由於前期溫度低,葉片小,瓜秧上的第1個瓜發育時營養不足,大多質量差,瓜小且易發生畸形,第3個瓜雖然能長大且瓜型端正,但因坐果較晚使成熟期推遲,第二個瓜個較大,不易發生畸形。生產實踐中一般選區留第2個瓜。
果實充分膨大後,要進行翻瓜,使瓜形周正,色澤均勻,品質高。
大棚西瓜上市早,頭茬瓜成熟時棚膜可撤除,而此時外界的自然光、溫度條件更有利於西瓜的生長發育,及時選留二茬瓜,不僅可以提高單產,增加收入,而且如果管理得當,二茬瓜的質量比頭茬瓜還要好。
九、採收銷售
授粉後25~35天西瓜成熟,及時採摘上市(根據品種特(性)早中熟品種採收略早,中晚熟品種採收略遲,具體要根據品種特性及栽培情況而定。堅持分級包裝,品牌化銷售。
6. 北方如何種植大棚西瓜
北方種植大棚西瓜:播種與育苗
播種期確定
一般冬季育苗苗期為45天左右,設施保溫好的如三棚四膜特早熟栽培,12月中下旬播種,2 月上旬定植,4月底即可上市;二棚三膜早熟栽培, 1月中旬播種,2月下旬定植,5月中旬上市。
培育適齡壯苗
催芽播種。播前須曬種,促使種子打破休眠,增 強吸水能力。並用55℃溫水燙種15—30分鍾,浸種 4—5小時後置於28—30℃下催芽,經24—30小時後芽尖露白至厘米時播種。
苗床准備。 早春育苗要採用大棚加中小拱棚 電熱溫床育苗。一般西瓜爬地栽培者每畝需育 苗400—600株,需苗床4—5平方米,搭架栽培者需育苗1 500株左右,需苗床1平方米左右。育苗苗床土經翻曬、平整後,整成寬米左右,挖成凹床,深5厘米,為保溫床土上鋪一層舊薄膜,填入2—4厘米厚的 干礱糠,上蓋一層無病細土,拍平土面,鋪地熱線加溫,每8平方米苗床布1 000 W電熱線,一般地熱線間距 8—10厘米,畦中間間距大,畦兩邊間距小。然後均勻 撒細土(或壟糠灰),以蓋住地熱線為度,用腳踏實, 上擺放營養缽並澆透水。
苗期管理。 重點是控制好晝夜溫度,防止瓜苗 徒長。前期要求溫度白天保持28—30℃,夜間18— 23℃,不低於15℃。出苗後適當降溫,白天20—25℃, 夜間15—18℃。為減少病害發生,應在保溫的同時盡 量通風降低棚內濕度,幼苗葉片不出現輕度萎蔫不澆水。澆水時選擇晴暖天氣,適當灑溫水。由於早 春苗床易發生猝倒病等多種病害,可在子葉平展開始,每7—15天用80%大生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95%綠亨1號(惡霉靈)可濕 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防病。定植前5—7天煉苗,提 高抗逆性。
北方種植大棚西瓜:定植前的准備
適量施用基肥
按不同品種進行不同的施肥。一般情況下不宜 多施基肥,特別是氮肥。否則易導致植株生長過旺,雌花著生不良,影響坐果,果皮增厚等不良情況的出 現。基肥使用量為每畝施100公斤經堆制已發 酵的菜餅,另加30公斤三元復合肥,或直接施用有 機型西瓜專用肥120公斤。
整地和保溫
在定植前半個月整地、施肥、做畦。在連作地或 有可能發生枯萎病的地塊,必須進行土壤消毒,或使用嫁接苗。翻地深40厘米,做寬60厘米的畦,挖深15厘米 的溝,溝施基肥。對於早春促成栽培,整地結束後切忌立即定植,必須覆好透明地膜,做好大棚內小拱 棚,並封閉好大棚,利用太陽光提高地溫。
北方種植大棚西瓜:適時定植
採用四膜覆蓋者一般定植時間為2月上中旬,即棚內土溫上升到12℃以上時進行。於定 植前1天,結合防病噴%—%磷酸二氫鉀或70% 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做到帶肥帶葯下田;選擇生 長一致,葉色深綠、側根較多的適齡壯苗,進行淺定 植,定植時隨澆清水加25%移栽靈乳油2500倍液, 以提高西瓜苗的抗逆性,促進緩苗。爬地栽培者一般中果型瓜(如84—24)每畝栽300—400株,株 距50—60厘米;小果型瓜(如早春紅玉)每畝栽 400—500株左右,株距45厘米;搭架栽培者中果型瓜每畝栽800株左右,株距60厘米;小果型瓜每畝栽1 200株左右,株距60厘米。
北方種植大棚西瓜:田間管理
棚溫控制
西瓜為喜光喜溫作物,整個生長期以高溫、充足 光照管理為主。定植至返苗期,密閉棚膜,高溫高濕促發新根返苗,在寒潮來臨時,晚間大棚採取保溫措施,謹防僵苗發生;返苗至伸蔓期,棚溫控制在30℃ 左右,一般先揭小棚,後揭大棚通風;初花至坐果期, 溫度控制在25℃左右,控制生長速度,促進營養生 長向生殖生長轉化。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逐步加大通風口,降低棚內濕度;坐果後,提高棚溫至30℃, 促使果實膨大;果實長到1公斤大小時,逐步加大晝 夜溫差,提高果實品質。
肥水管理
西瓜喜溫好燥,定植後如基肥足量生長正常,前期可少澆水和施肥;進入膨瓜期,根據植株長勢澆水施肥,有條件的可採用滴灌栽培,每隔7—10天用%的硫酸鉀復合肥澆施,後期用%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2—3次,至採收前10天停止澆水施肥,以提高果實含糖量,改善品質。每批瓜收後,用%的硫酸鉀復合肥澆施2—3次,促進後批瓜生長。
整枝引蔓
大棚早熟栽培的,一般採用三蔓整枝,1條主蔓2 條側蔓,其餘全部打掉,並及時理順子蔓,使各蔓在 畦面保持一定距離平行生長。等坐果後,放任子蔓 孫蔓生長,提高葉面積系數,促進果實膨大。並利用子蔓孫蔓上的雌花坐果,形成第2批瓜。第3、4批 瓜則在第2批瓜收獲後及時整枝疏葉,去除病殘側枝 和病葉,在主蔓和子蔓長出的新子蔓孫蔓上坐瓜。搭架栽培的把其中1主1側蔓採用U字形綁蔓法引蔓上架,做到隨長隨綁,間隔4—5節綁一道,待2條 蔓坐瓜後打頂,以利通風透光,促進瓜果生長;另1 條側蔓則以爬地式留在畦面上,增加根基部葉面積, 促進地下部分生長。
坐果
由於棚栽西瓜始花期在3月中下旬,此時氣溫還較低,蟲媒、風媒授粉機率少,因此須人工授粉才能坐果。人工授粉一般在上午進行,並掛標記註明授粉日期,以便根據授粉天數及時分批採收成熟瓜。當第1批瓜1公斤左右時,進行第2批雌花的人工授粉,培養第2批瓜。瓜雞蛋大時疏果,對定位的瓜用干稻草墊瓜,使收獲時果皮顏色均勻漂亮。搭架栽培的西瓜懸吊在蔓上,當達到一定重量時易折傷蔓或果柄斷裂,須進行吊瓜,可用網袋套瓜吊瓜。
病蟲害防治
西瓜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蔓枯病、斑點病、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和疫病等,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蚜蟲、葉蟎、薊馬、黃守瓜、斜紋夜蛾、瓜絹螟等。枯萎病可採用嫁接換根方法預防;蔓枯病、斑點病、炭疽病等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25%阿米西達(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50%保利多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世高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等噴霧;霜霉病、疫病可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科佳懸浮劑1 500倍液噴霧;白粉病可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薊馬、葉蟎可選用1%殺蟲素乳油2500倍液、10%一遍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等噴霧;防治瓜絹螟可用5%銳勁特懸浮液2 500倍液噴霧;防治斜紋夜蛾、煙青蟲可用15%安打乳油4000倍液、奧綠1號懸浮劑800倍液、10%除盡懸浮劑1 500倍液等噴霧。
北方種植大棚西瓜:採收
根據不同品種的成熟天數,按日期分別採收。三棚四膜,第1批瓜產900—1 000公斤,第2批瓜產1 500公斤,第3批瓜產1 000—1 200公斤,最多採收3批瓜,生產4000公斤左右;二棚三膜,第1批瓜產1000—1200公斤,第2批瓜產1500—2000公斤,第3批瓜產1000公斤左右。
7. 大棚西瓜大棚辣椒如何
西瓜大棚栽培屬於精細集約栽培,技術性很強必須採取綜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早熟、豐產、高效益的目的。
1、整地施肥。大棚早熟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較大,因此要求精細整地。如果是利用冬閑大棚,應在冬前深耕25厘米,進行凍袋,使土壤疏鬆。將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後開溝集中施肥和作畦。在整地時,應將前茬作物根系揀出棚外。
大棚內的作畦方式一般可採用小高壟和高畦,按行距l-1.2米作畦。在採用支架密植、嫁接栽培、雙蔓整枝和每株留一瓜情況下,按1米行距作小高壟為宜,在地面匍匐栽培時,可用南北向畦(與大棚縱向平行)。
底肥用量和種類:一般畝施優質廄肥4000-5000千克(或腐熟雞糞3000-4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15-20千克,腐熟餅肥100千克。底肥中的有機肥在普遍耕翻時施入一半,豐產溝內施另一半。
2、移栽定植。大棚西瓜在採用3層薄膜覆蓋情況下,可比拱棚雙覆蓋早定植10天左右。大棚內的栽植密度一般可較拱棚雙覆蓋大些,並要求較精心地整枝,採用支架栽培的要比地面匍匐栽培的密些。大棚內過度密植是不合適的,特別是在春季陰雨多、光照弱的地區。
大棚內西瓜的定植方法;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劃出定植穴位,然後選晴天定植,在上午9時至下午繭時栽完。定植穴的大小應與土坨或營養缽大小相適應。然後向穴內澆適量底水,待水剛滲下時即栽苗。栽苗時先小心脫掉塑料缽,將完整土坨栽入定植穴內,使土坨表面與畦面平齊或稍露出。擺正瓜苗後即填土。沿土坨四周用手將填入的土輕輕壓實,也可在定植當日暫不封窩,次日再補澆一次小水後封窩,以利於緩苗。全棚栽完後,可清掃畦面,並在壟面上插小拱架,其上扣薄膜,呈一條龍式小拱棚。由於大棚內無風,故拱架可簡單些,小拱棚也可用地膜覆蓋,並且不必壓得很牢,以便天暖時晝揭夜蓋。為了補苗,棚內應同時多栽一些後備苗。為了使定植當日能提高土溫,最好在下午2-3時前定植完畢。
3、大棚內的溫、濕度控制。
①、濕度管理。定植後5一7天內,要注意提高地溫,保持在寞妻度以上促進緩苗。若白天溫度高於35度,則應設法遮光降溫。緩苗後可開始通風,以調節棚內溫度,一般白天不高於3T-32度,夜間不低於15度,此期間可通過開閉天窗來控制棚溫,當瓜蔓長3T厘米左右時,可撤除小拱棚。大棚西瓜盛花期,應保持光照充足和較高夜溫,因為若在人工授粉後夜溫低,則造成落果和影響果實肥大。外溫超過18度時,應加大通風,天窗和棚兩側同時通風,保持白天不高於30度防止過高的日夜溫差和過高的晝溫。此期西瓜進入膨瓜期和成熟期,高晝溫和日溫差過大會導致果實肉質變劣,品質下降。
②、濕度管理。大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較高,在採用地膜覆蓋的條件下,可明顯降低空氣濕度。一般在西瓜生長前期棚內空氣濕度較低,但在植株蔓葉滿架(支架栽培者)或封行(地爬栽培者)後,由於蒸騰量大,灌水量也增加,使棚內空氣濕度增高。白天相對濕度一般在60%一70%,夜間達80%一90%。為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可採取晴暖白天適當晚關棚,加大空氣流通及行間鋪草降低土面蒸發等措施。生長中後期,以保持相對濕度在60-70%為宜。
4、光照及氣體成分的調節。
①、增加採光量。西瓜要求較強的光照強度。但由於大棚的棚膜表面結露珠或表面不潔凈,常脫射人棚內的光照強度降低,特別是在多層覆蓋情況下。因此,應注意保持棚膜潔凈,不要用透光很差的舊薄膜。大棚內光照主要來源於頂部(上光)和側面(側光),地面薄膜在生長前期也有一定反光作用。在支架密植栽培情況下,距地面1米以上的葉面積的正常光合作用,對西瓜產量影響很大。因此,在西瓜生長期應始終保持棚頂部和兩側面光線暢通無阻地進入大棚內部,使棚內1米以上葉片在生長中後期也能獲得足夠的光照,所有,要嚴格整枝、及時打權和打頂,使架頂葉片距棚頂薄膜有30—40厘米的距離、防止行間、頂部和側面郁閉。在綁蔓時,要注意使葉片層間有20—30厘米的間距,防止相互重疊。
②、棚內氣體調節。大棚密閉條件下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嚴重不足,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和同化產物的積累,二氧化碳施肥就是人為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方法有:一是在棚內堆積新鮮馬糞,在發酵過程中可釋放二氧化碳,每1立方米的空間堆放5一6千克,二是燃燒丙烷氣可產生二氧化碳。在600平方米面積的大棚內,燃燒1.2-1.5千克,就可使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高到1.3毫升/升,可根據棚的面積確定燃燒丙烷氣的數量;三是應用焦炭二氧化碳發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燒時可釋放出二氧化碳;四是最簡易的方是在不被腐蝕的容器中放人濃鹽酸,再放人少量石流(碳酸鈣),通過化學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施肥的時期主要在西瓜生育盛期,特別是果實發育期;適宜時間是上午10時左右光合作用最旺盛時期,最佳濃度是1-1.5毫升/升。必須採取通風換氣方法,使棚內氣體保持新鮮,防止有害氣體積累。
5、整枝綁蔓。
①、整枝。大棚密植條件下,要實行較嚴格的整枝。當伸蔓後,主蔓長30-50厘米時,側蔓也已明顯伸出。當側蔓長到20厘米左右時,從中選留一壯健側蔓,其餘全部去掉,以後主、側蔓上長出的側蔓顧時摘除。在坐瓜節位上邊再留10-15片葉即可打頂。整枝工作主要在瓜坐住以前進行,支架栽培情況下,去側蔓(打杈)工作要一直進行到滿架、打頂。在去側蔓的同時,要摘除卷須。
②、搭架綁蔓。在大棚支架栽培情況下,應採用立架。竹竿,也可用吊繩,但以用粗竹竿為好,因為竹竿不易落瓜。在定植後20多天,主蔓長30厘米左右,去掉大棚內小拱棚後,立即進行插架,可按每株瓜秧插兩根竹竿,在植株兩側,距植株根部10厘米以上,竹竿要插牢、插直立,插立架後開始引蔓、綁蔓。當蔓長30一40厘米時,即可將匍匐生長的瓜蔓引上立竿,每蔓一根竿,綁蔓作業中應注意理蔓,後期綁蔓應注意不要碰落大瓜,綁蔓和整枝工作可結合進行。在地爬栽培情況下,大棚西瓜的理蔓方法與雙覆蓋栽培的基本相同,只是由於在大棚內,故可在伸蔓後及時引蔓和整枝,也可省去壓蔓等措施。大棚內地爬栽培情況下,也應採取較嚴格的整枝,密植時應用雙蔓整枝法。
6、人工授粉。由於棚內西瓜的開花習性,應在上午8-9時進行授粉。陰天雄花散粉晚,可適當延後。為防止陰雨天雄花散粉晚,可在頭一天下午將次日能開放的雄花取回,放在室內乾燥溫暖條件下,使其次日上午按時開花散粉,再用此花給雌花授粉。應從第二雌花開始授粉。以便留瓜。
7、選瓜吊瓜。為提高單瓜重和使瓜形端正,應選留第二雌花上坐的瓜,留瓜過早則瓜小而瓜形不正,過晚則不利於早上市,一般授粉後3-5天,瓜胎即明顯長大,要優先在主蔓上留瓜;主蔓上留示住,可在側蔓上留瓜。在支架栽培情況下,當瓜長到如碗口大得約0.5千克時,應及時進行吊瓜,防幼瓜增大後墜落。在地爬栽培情況下,應如拱棚栽培一樣進行選瓜、墊瓜和翻瓜。
8、追肥灌水。大棚西瓜前期澆水不宜過大。一般在緩苗後,如地不幹,可以不澆水;若過干時,可順溝灌一次透水。此後保持地面見濕見干,節制灌水,提高地溫,使瓜秧健壯。在伸蔓期,插支架前,可灌2次水。水量適中即可。開花坐果期不澆水,以防止徒長和促進坐瓜,幼瓜長到雞蛋大小後,進人膨瓜期,可3-4天澆一次水,促進幼瓜膨大。大棚西瓜的追肥在支架栽培情況下,可在支架前,大棚內小拱棚撤除後,在瓜壟兩側開淺溝施用氮磷復合肥20千克/畝,硫酸鉀5-10千克/畝,以促進伸根發棵,並為開花坐果打下基。幼瓜坐住後,長至雞蛋大小時,再畝施(結合灌水沖施)復合肥20千克,促進長瓜。果實定個後,可用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追肥l—2次。在採收二茬瓜情況下,可在二茬瓜坐住,頭茬瓜採收後再追施三元復合肥15千克/畝。
9、病蟲害防治及其他管理。大棚西瓜生長期主要害蟲為蚜蟲,為防治蚜蟲,可在定植前於苗床先噴DDV+樂果 (1:1)2000倍液。膨瓜盛期,棚內蔓葉茂盛,空氣流通較差,蚜蟲發生較重,必須注意嚴密打葯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應及早防治。膨瓜期應開始防治炭疽病,在生長中後期注意加強通風和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可大大減輕西瓜病害。大棚西瓜特別是支架栽培,由於西瓜果實處於良好保護條件下,受光良好,因而果形端正,皮色鮮艷,無陰陽面,可生產出高檔的西瓜。
早播大棚辣椒栽培,可通過塑料大棚保溫,達到比正常春季露地栽培的辣椒提早上市,增加單位面積產值的目的。
1、育苗 早春大棚辣椒育苗時間長,要經過漫長的冬寒季節,因此在育苗管理上要重點抓好如下幾方面技術。①選擇既耐冬季弱光、抗寒性強、抗病性好,又優質早熟高產的新品種,如碭椒1號、新豐4號、汴椒1號、江蔬2號、蘇椒6號、洛椒2號、贛豐5號等,甜椒有甜雜6號、中椒5號。②苗床選地與土壤消毒處理。同常規辣椒栽培技術相同。③適時播種和分苗,播種後用地膜平鋪覆蓋。注意廂面澆透消毒葯水保溫,給予種子發芽期充足的水分,然後在苗床上插上小拱棚,蓋上膜,採用雙膜催芽。7~10天待辣椒苗有80% 出土時,揭除平鋪地膜,大晴天還要注意揭開小拱棚兩頭通風,早揭晚封。④當辣椒幼苗有3~4片真葉時進行營養缽分苗假植,分苗假植的營養缽一般以營養土(以沙性土加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好)缽為宜。營養缽的株行跟以10厘米×10厘米為宜,分苗後澆透水,然後封嚴大棚一個星期左右,促使早緩苗活棵,以後逐步揭膜,讓兩頭通風煉苗,做到節間短粗,葉片大而肥厚,深綠有光澤,冬季達到10~12片真葉,並帶有花蕾的壯苗。⑤冬季用綠亨1號防治大棚內立枯病、炭疽病及早疫病等病害。
2、適時定植 採用高畦栽培,定植前7~10天畦面鋪地膜,地膜要與畦面貼緊,當棚內10厘米土溫穩定在12℃以上時,選晴天上午9時至下午3時定植。密度根據品種而異,開展度小的每667米2 4500~4800株,開展度稍大的4200~4500株。栽苗時地膜開口要適中,帶營養缽移栽,栽後壓好孔邊地膜。
3、定植後管理 ①棚溫白天要求達到24~28℃,高於30℃時適度放風;夜間要求達到15~20℃;②定植後可澆1次稀糞水促早發,結果前視植株長勢,可個別點水補充。門椒採收後,結合追肥澆水。進入盛果期,晴好天氣5天澆1次水,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③早春常遇連陰雨天氣,氣溫低濕度大,光照嚴重不足。應以補光而不降溫增濕為原則進行管理。通常上午9時揭去大棚上的草苫,盡量讓幼苗見光,下午3時蓋苫。若遇寒流在中午揭苫。增加光照,以防幼苗徒長,造成落花落果。也可以張掛反光幕改善大棚內的溫光效應。張掛反光幕的方法是:在大棚中柱部位的上端,東西橫拉一根細鐵絲,在頂部進行固定,以免下沉。把農用反光幕裁成2米長,上端搭在鐵絲上折過來,用曲別針別住,垂直於地面。也可把兩幅反光幕用透明膠紙粘在一起,橫著張掛;④適時中耕培土,培土高度為5~6厘米;⑤辣椒開始坐果後,每667米2隨水施尿素10公斤左右。進人盛果期,每採收2次追肥1次。同時每隔7~10天葉面噴施1次0.1%~0.3%的磷酸二氫鉀;⑥對長勢較弱的植株,第一批辣椒採收要適當提前,以防墜棵,也有利於中後期結果。對生長勢較強的植株,採收時適當留2個果暫緩採收,可防植株生長過旺,利於持續開花結果。
8. 能賺多少錢,種一畝大棚西瓜多少錢,一畝地種多少
通過在日光溫室內加溫等一系列管理,一般從萌芽到果實成熟只需120天左右溫室大棚早熟品種為早中早、奧古斯特等,也比露地提早採收1個月左右,比露地栽培的同一品種提早近2個月,這些品種生長期短。 具體的投資看你的大棚和基礎設置,使早熟葡萄於6月16日採收上市,即使在保溫性能差的塑料大棚里栽培
9. 怎樣種植大棚西瓜
1、大棚西瓜主要技術要求
1.1 大棚西瓜品種選擇
適合早春大棚栽培的西瓜品種,要求既早熟、優質、又具備易生果、抗病、高產、適合市場需要等特點。通過近幾年的總結適合於戶縣地區栽培的品種主要有津美大果、至尊、麗都等。
1.2 大棚西瓜砧木品種選擇
砧木不僅要求與西瓜嫁接有良好、穩定的親和性,且要求抗病性好,對西瓜品質無不良影響。由於戶縣大多地區的地下水位較高,據近幾年的觀察,葫蘆砧木在抗西瓜的急性凋萎症較差,很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而南瓜砧木相對表現較好,因此,戶縣地區現在基本西瓜的砧木都選用南瓜砧。目前較好的砧木有:壯四、南瓜2號、南瓜長白大板等。
1.3 大棚西瓜種子處理
砧木籽與西瓜籽處理方式一樣,在25℃~30℃溫水中浸種48小時,浸泡完畢將種子在清水中洗幾遍反復揉搓以洗去種子表面的有害物質,再用細布包好放在27℃~30℃的恆溫箱中催芽,或插入溫度計放在炕上進行催芽,催芽長度以剛露白為好。
2、大棚西瓜種植播種時期與方式
2.1 播種期:戶縣地區在陽歷12月20號左右為宜。
2.2 播種方式:將催好芽的砧木種子放在中間,胚芽朝下,然後蓋上浮土(細砂壤土)覆土1.5-2cm即可。一般情況下,砧木種子播後5天左右即可進行西瓜種子催芽,西瓜種子用沙箱催芽即可。
3、嫁接
3.1 嫁接時間:在砧木種子的子葉展平後即可進行嫁接,也是嫁接的最佳時間。
3.2 嫁接方式:採用頂插法,嫁接時除去砧木生長點,用竹簽在砧木切口處,順子葉連線方向斜向下45插入子葉下軸,深0.5-1cm,竹簽頂端達到子葉下軸的另一側皮層,隨即取出接穗苗,放在食指上用刀片45°切下,削好接穗苗,隨即拔出竹簽,將接穗苗順竹簽插孔方向插入即可。
3.3 嫁接苗管理:溫度保持在25℃,低溫保持在24℃,嫁接後前三天要密閉不通風,不換氣,使空氣濕度達到飽和狀態。定植前一周地溫降至15℃~13℃,氣溫降至白天23℃,晚上13℃,晚上最低不低於10℃以煉苗,使幼苗處於接近定植後的環境溫度。
4、大棚西瓜定植
4.1 定植時期
近幾年由於氣候異常,所以定植時間大度進行了後推,一般最遲在陽歷2月底到3月初,也就是當10cm地溫穩定通過13℃時為宜。
4.2 定植密度
一般行距為3米,株距0.4米,每畝定植555株左右。
4.3 定植方法
選擇晴好的天氣,將去掉營養缽的嫁接苗放入打好的定植穴內,使土坨與畦面相平,四周填平,圍實,澆水採用點澆法(用碗或瓢舀水澆),定植時注意嫁接刀口離地表上大於lcm。
5、大棚西瓜施肥
5.1 施肥量
每畝施三元復合肥(氮:磷:鉀=15:15:15)15—25千克或順水施一定量的沼液。
5.2 施肥方法
追肥應結合澆水進行,在西瓜長到雞蛋大時,結合澆催瓜水重施一次追肥,
6、大棚西瓜種植灌水
定植成活後,若水分不足,應澆一次小水,叫「緩苗水」;瓜秧長到30cm左右時應溝澆小水,叫「抽蔓水」;開花前視棚內土壤水分情況需要則小澆坐瓜水,開花坐果期間控水,以防瓜秧過旺,引起坐果難和化果現象。坐果後,西瓜長到雞蛋大時,應澆「膨大水」。採收前7~10天應停止澆水。
7、大棚西瓜種植田間管理
7.1 整枝壓蔓
整枝採用三蔓整枝法,壓蔓採用明壓法。
7.2 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於雌花開放的當天上午7~9時進行,採摘當天開放的雄花花粉塗抹在雌花柱頭上。
7.3 選留瓜胎
遵循西瓜定顆六不留:不留根瓜;不留超長瓜;不留雙顆;不留畸形果;不留病蟲果;不留擦傷果。
7.4 適時採收
早熟西瓜從坐果到果實成熟一般需要30~35天,應注意推算其成熟時間及時採收,這樣有利於提高產量和保證果實品質。
8、大棚西瓜種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8.1 主要病蟲害
苗期:猝倒病、立枯病。
生長期間:炭疽病和蔓枯病、疫病、白粉病、枯萎病。
生長期間主要蟲害:蚜蟲、紅蜘蛛、白粉虱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西瓜成熟期:肉質惡變果(生理病果)
8.2 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針對當地主要病蟲害和栽培季節選擇高抗、多抗品種。
②物理防治:設施周圍懸掛銀灰色薄膜條避蚜,或採用殺蟲板誘殺等。
③葯劑防治:選用農抗120(廣譜性)、五夷黴素(防枯萎病)、農用鏈黴素、瀏陽黴素、阿維菌素、愛福丁等。
10. 求大棚早熟西瓜的種植技術
西瓜大棚栽培屬於精細集約栽培,技術性很強必須採取綜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早熟、豐產、高效益的目的。
1、整地施肥。大棚早熟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較大,因此要求精細整地。如果是利用冬閑大棚,應在冬前深耕25厘米,進行凍袋,使土壤疏鬆。將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後開溝集中施肥和作畦。在整地時,應將前茬作物根系揀出棚外。
大棚內的作畦方式一般可採用小高壟和高畦,按行距l-1.2米作畦。在採用支架密植、嫁接栽培、雙蔓整枝和每株留一瓜情況下,按1米行距作小高壟為宜,在地面匍匐栽培時,可用南北向畦(與大棚縱向平行)。
底肥用量和種類:一般畝施優質廄肥4000-5000千克(或腐熟雞糞3000-4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15-20千克,腐熟餅肥100千克。底肥中的有機肥在普遍耕翻時施入一半,豐產溝內施另一半。
2、移栽定植。大棚西瓜在採用3層薄膜覆蓋情況下,可比拱棚雙覆蓋早定植10天左右。大棚內的栽植密度一般可較拱棚雙覆蓋大些,並要求較精心地整枝,採用支架栽培的要比地面匍匐栽培的密些。大棚內過度密植是不合適的,特別是在春季陰雨多、光照弱的地區。
大棚內西瓜的定植方法;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劃出定植穴位,然後選晴天定植,在上午9時至下午繭時栽完。定植穴的大小應與土坨或營養缽大小相適應。然後向穴內澆適量底水,待水剛滲下時即栽苗。栽苗時先小心脫掉塑料缽,將完整土坨栽入定植穴內,使土坨表面與畦面平齊或稍露出。擺正瓜苗後即填土。沿土坨四周用手將填入的土輕輕壓實,也可在定植當日暫不封窩,次日再補澆一次小水後封窩,以利於緩苗。全棚栽完後,可清掃畦面,並在壟面上插小拱架,其上扣薄膜,呈一條龍式小拱棚。由於大棚內無風,故拱架可簡單些,小拱棚也可用地膜覆蓋,並且不必壓得很牢,以便天暖時晝揭夜蓋。為了補苗,棚內應同時多栽一些後備苗。為了使定植當日能提高土溫,最好在下午2-3時前定植完畢。
3、大棚內的溫、濕度控制。
①、濕度管理。定植後5一7天內,要注意提高地溫,保持在寞妻度以上促進緩苗。若白天溫度高於35度,則應設法遮光降溫。緩苗後可開始通風,以調節棚內溫度,一般白天不高於3T-32度,夜間不低於15度,此期間可通過開閉天窗來控制棚溫,當瓜蔓長3T厘米左右時,可撤除小拱棚。大棚西瓜盛花期,應保持光照充足和較高夜溫,因為若在人工授粉後夜溫低,則造成落果和影響果實肥大。外溫超過18度時,應加大通風,天窗和棚兩側同時通風,保持白天不高於30度防止過高的日夜溫差和過高的晝溫。此期西瓜進入膨瓜期和成熟期,高晝溫和日溫差過大會導致果實肉質變劣,品質下降。
②、濕度管理。大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較高,在採用地膜覆蓋的條件下,可明顯降低空氣濕度。一般在西瓜生長前期棚內空氣濕度較低,但在植株蔓葉滿架(支架栽培者)或封行(地爬栽培者)後,由於蒸騰量大,灌水量也增加,使棚內空氣濕度增高。白天相對濕度一般在60%一70%,夜間達80%一90%。為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可採取晴暖白天適當晚關棚,加大空氣流通及行間鋪草降低土面蒸發等措施。生長中後期,以保持相對濕度在60-70%為宜。
4、光照及氣體成分的調節。
①、增加採光量。西瓜要求較強的光照強度。但由於大棚的棚膜表面結露珠或表面不潔凈,常脫射人棚內的光照強度降低,特別是在多層覆蓋情況下。因此,應注意保持棚膜潔凈,不要用透光很差的舊薄膜。大棚內光照主要來源於頂部(上光)和側面(側光),地面薄膜在生長前期也有一定反光作用。在支架密植栽培情況下,距地面1米以上的葉面積的正常光合作用,對西瓜產量影響很大。因此,在西瓜生長期應始終保持棚頂部和兩側面光線暢通無阻地進入大棚內部,使棚內1米以上葉片在生長中後期也能獲得足夠的光照,所有,要嚴格整枝、及時打權和打頂,使架頂葉片距棚頂薄膜有30—40厘米的距離、防止行間、頂部和側面郁閉。在綁蔓時,要注意使葉片層間有20—30厘米的間距,防止相互重疊。
②、棚內氣體調節。大棚密閉條件下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嚴重不足,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和同化產物的積累,二氧化碳施肥就是人為提高棚內二氧化碳濃度,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方法有:一是在棚內堆積新鮮馬糞,在發酵過程中可釋放二氧化碳,每1立方米的空間堆放5一6千克,二是燃燒丙烷氣可產生二氧化碳。在600平方米面積的大棚內,燃燒1.2-1.5千克,就可使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高到1.3毫升/升,可根據棚的面積確定燃燒丙烷氣的數量;三是應用焦炭二氧化碳發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燒時可釋放出二氧化碳;四是最簡易的方是在不被腐蝕的容器中放人濃鹽酸,再放人少量石流(碳酸鈣),通過化學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施肥的時期主要在西瓜生育盛期,特別是果實發育期;適宜時間是上午10時左右光合作用最旺盛時期,最佳濃度是1-1.5毫升/升。必須採取通風換氣方法,使棚內氣體保持新鮮,防止有害氣體積累。
5、整枝綁蔓。
①、整枝。大棚密植條件下,要實行較嚴格的整枝。當伸蔓後,主蔓長30-50厘米時,側蔓也已明顯伸出。當側蔓長到20厘米左右時,從中選留一壯健側蔓,其餘全部去掉,以後主、側蔓上長出的側蔓顧時摘除。在坐瓜節位上邊再留10-15片葉即可打頂。整枝工作主要在瓜坐住以前進行,支架栽培情況下,去側蔓(打杈)工作要一直進行到滿架、打頂。在去側蔓的同時,要摘除卷須。
②、搭架綁蔓。在大棚支架栽培情況下,應採用立架。竹竿,也可用吊繩,但以用粗竹竿為好,因為竹竿不易落瓜。在定植後20多天,主蔓長30厘米左右,去掉大棚內小拱棚後,立即進行插架,可按每株瓜秧插兩根竹竿,在植株兩側,距植株根部10厘米以上,竹竿要插牢、插直立,插立架後開始引蔓、綁蔓。當蔓長30一40厘米時,即可將匍匐生長的瓜蔓引上立竿,每蔓一根竿,綁蔓作業中應注意理蔓,後期綁蔓應注意不要碰落大瓜,綁蔓和整枝工作可結合進行。在地爬栽培情況下,大棚西瓜的理蔓方法與雙覆蓋栽培的基本相同,只是由於在大棚內,故可在伸蔓後及時引蔓和整枝,也可省去壓蔓等措施。大棚內地爬栽培情況下,也應採取較嚴格的整枝,密植時應用雙蔓整枝法。
6、人工授粉。由於棚內西瓜的開花習性,應在上午8-9時進行授粉。陰天雄花散粉晚,可適當延後。為防止陰雨天雄花散粉晚,可在頭一天下午將次日能開放的雄花取回,放在室內乾燥溫暖條件下,使其次日上午按時開花散粉,再用此花給雌花授粉。應從第二雌花開始授粉。以便留瓜。
7、選瓜吊瓜。為提高單瓜重和使瓜形端正,應選留第二雌花上坐的瓜,留瓜過早則瓜小而瓜形不正,過晚則不利於早上市,一般授粉後3-5天,瓜胎即明顯長大,要優先在主蔓上留瓜;主蔓上留示住,可在側蔓上留瓜。在支架栽培情況下,當瓜長到如碗口大得約0.5千克時,應及時進行吊瓜,防幼瓜增大後墜落。在地爬栽培情況下,應如拱棚栽培一樣進行選瓜、墊瓜和翻瓜。
8、追肥灌水。大棚西瓜前期澆水不宜過大。一般在緩苗後,如地不幹,可以不澆水;若過干時,可順溝灌一次透水。此後保持地面見濕見干,節制灌水,提高地溫,使瓜秧健壯。在伸蔓期,插支架前,可灌2次水。水量適中即可。開花坐果期不澆水,以防止徒長和促進坐瓜,幼瓜長到雞蛋大小後,進人膨瓜期,可3-4天澆一次水,促進幼瓜膨大。大棚西瓜的追肥在支架栽培情況下,可在支架前,大棚內小拱棚撤除後,在瓜壟兩側開淺溝施用氮磷復合肥20千克/畝,硫酸鉀5-10千克/畝,以促進伸根發棵,並為開花坐果打下基。幼瓜坐住後,長至雞蛋大小時,再畝施(結合灌水沖施)復合肥20千克,促進長瓜。果實定個後,可用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追肥l—2次。在採收二茬瓜情況下,可在二茬瓜坐住,頭茬瓜採收後再追施三元復合肥15千克/畝。
9、病蟲害防治及其他管理。大棚西瓜生長期主要害蟲為蚜蟲,為防治蚜蟲,可在定植前於苗床先噴DDV+樂果 (1:1)2000倍液。膨瓜盛期,棚內蔓葉茂盛,空氣流通較差,蚜蟲發生較重,必須注意嚴密打葯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應及早防治。膨瓜期應開始防治炭疽病,在生長中後期注意加強通風和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可大大減輕西瓜病害。大棚西瓜特別是支架栽培,由於西瓜果實處於良好保護條件下,受光良好,因而果形端正,皮色鮮艷,無陰陽面,可生產出高檔的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