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十一目魚漂多少厘米
Ⅰ 魚漂號數如何分類
漂的號數代表其在同一款票中其浮力大小,號數越小浮力越小,反之浮力越大。
1、長身漂。這種漂的主浮體和視漂細而長,漂腳長度適中,專門用於釣底、釣離地、釣深水。當浮漂在水中移動時,受水的阻力小,穩定性好,站立後二次下沉均勻緩慢,而且行程也大,非常適合捕捉機遇的離地「截殺」信號。如果魚在底部吸餌時,哪怕是產生的輕微拉力,也能迅速地反映到漂上。
2、短身漂。這種漂入水後站立快,適合於釣浮。也有人稱它為棗核漂,短身、短尾、短腳,總長度在10厘米上下,而且漂身不太粗的短身漂更適合於釣中上水層。短身長尾、長腳的浮漂不適合釣浮。目前是市場上出售的短身漂,大都是用來進行溪釣和冰釣的,又是也能用於競技釣鯽,但效果不太理想。
3、急收肩浮漂,也稱為鈍肩漂。因浮漂主浮體上根部呈傘狀斜平面,當浮漂在水中失去牽引力上浮時,水對其端面形成了較大阻力,可用於釣吐餌塊的猾魚。
4、大肚漂。這時一種票身短、漂尾長、漂腳短的浮漂,由於材料和加工工藝的關系,一般是木製品。大肚漂重心低,站立較快,二次下沉前的停頓時間較長,方便垂釣中下層鯽魚。
5、軟尾漂。過去專指用於釣鯽魚的去殼孔雀翎浮漂。這種浮漂能稍微彎曲,如果使用不當容易斷裂,浮力比同體積浮漂能稍微彎曲,如果使用不當容易斷裂,浮力比同體積帶殼孔雀翎浮漂要大,其靈敏度也較高。
6、硬尾漂。過去專指帶殼孔雀翎浮漂,如今泛指漂身不能彎曲的浮漂。由孔雀翎、木質、蘆葦等材料製成的浮漂都是硬尾漂。短身、短尾浮漂翻身最快,也適合於釣水面上層的魚。
(1)普通十一目魚漂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魚漂是垂釣時魚兒咬鉤的訊息反應的工具。人們通過魚漂的動作,不但可以判斷魚兒吃食的情況,從而決定提竿的時機,還可以通過魚漂的動作判斷出是什麼魚在咬鉤。
所以魚漂是釣魚收獲好壞的重要環節。魚漂多用較輕的材料製作而成,現在的魚漂多為化學製品,或是用鳥類的羽毛、木材、竹材製作,性能各有差異,形狀更是多種多樣。根據魚漂的自重和浮力的不同,可分為中空魚漂和實心魚漂。
中空魚漂的自重小,浮力大,反應靈敏;實心魚漂的穩定性好,但不太靈敏。根據魚漂形狀的不同,還可以分為卧漂和立漂。卧漂就是常說的七星漂,釣魚時數粒浮子散落在水面上,靈敏度高,揚竿時震動小,但不適宜風浪大時垂釣。立漂就是垂立在水中的魚漂,常見的有棒形、錐形、圓形、陀螺形等等。
如何看魚漂:
一、拋竿後,浮漂依然躺在水面,沒有按時豎起;或者浮漂快速移動;這一般是小魚在中、上層接鉤,也可能是中上層魚就餌的信號,但不一定有魚獲。
二、浮漂快到底時,沒有按正常降落。下降慢了半拍,快了半拍、停了半拍、還沒有到預定的數目停下來、加速,都有有可能是魚在咬鉤。
三、浮漂到位穩定後,先緩緩上升,而後短促有力地下頓,這是「最標准」的信號,魚吃鉤正常,這時,提竿的命中率相當高。當浮漂上升時,釣手要做好准備,看見浮漂下頓的瞬間揚竿,十拿九穩;而上升後並不頓,有一個短暫的停留,也須迅速提竿。
四、鉤子到底後,浮漂穩定在你所設定的釣目,慢慢上升,但上升1目左右突然出現短促有力的下頓信號,要及時揚竿。
五、浮漂還沒到位就上下跳動,這說明魚在下層很活躍,也可能是餌料的霧化太快,魚太「躁」。這種情況,如果信號多,可以考慮釣浮。待到中魚率低時,則考慮仍然釣底,以抓底層介面信號為主,一般是抓以下兩種信號中魚率較高:短促有力的下頓、緩慢上浮不動時。同時採取的措施是拉小餌或搓小餌。
六、浮漂到位後,突然大幅度下沉,這多數是魚體撞線所致。稍等片刻,若又見浮漂浮起即可揚竿。
七、浮漂在沒到位之前出現停頓、上浮,可能是雙魚就餌,揚竿雙飛,機率很大。
八、浮漂停頓後下挫,短促有力的是有效魚訊,無力而又幅度大,多是魚體撞線和小魚搗亂。
九、反復釣放的「回鍋魚」,出現相當正常的信號時,提竿無魚。應對的辦法一般有二點:浮漂上捋,釣鈍點;放棄大信號,專抓某種特殊的小信——這需要相當的經驗和對浮漂的熟悉程度。
十、浮漂到位後,緩慢上升,這大多是有效魚訊,不管其上升多高,只要上升過程已停頓,即可揚竿。浮漂在停頓後如果有迅速改變方向的斜向入水信號,則可能是大魚就餌,應等漂尾入水後,用力提竿。
參考資料:網路--魚漂
Ⅱ 魚漂有多少種類和型號
一、按照釣法的不同大致分為軟漂和硬漂兩類。
軟漂主要存在於中國傳統釣法中,軟漂:「主要是指依託於魚線之上進行標記的一種魚漂形式」。
硬漂主要存在於日本的懸錐釣法中,後傳到台灣形成獨特的台式釣法流入中國大陸,最後國人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發展成為獨特的華氏釣法。硬漂:「主要是指獨立於線外單獨存在的一種標記物品」截止2014年市場上普遍所講的魚漂就是指的硬漂。
二、魚漂按照大小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型號。
每個號在吃鉛量上都是不同的。型號相鄰的浮漂,吃鉛量跨度不會太大,一般是以0.5克遞增遞減。
(2)普通十一目魚漂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1、立式魚漂
這是數量最多的一類魚漂,形狀也最多,如辣椒形、紡錘形、棒形、傘形、陀螺形等。它反應靈敏,為眾多垂釣者喜用。
2、卧式魚漂
多為橢圓形,不怕風浪。使用時,橫卧於水面。當魚吞餌時.它即斜立或直立起來,也多用於風大浪高的場合。
3、球形魚漂
這種魚漂浮力大,有圓形和棗形兩種,常用於浮釣中上層水域的魚類,海竿浮釣多用這種魚漂。
4、線魚漂
線魚漂又叫多體漂、七星漂、娛蛤漂等。多用禽類的翅膀羽毛製成,也可用圓形、橢圓形、塑料球串連而成。它靈敏度高於立式魚漂,在水底情況較復雜時選用線魚漂可減少調漂的麻煩。
Ⅲ 魚漂一目是多少厘米
1、魚漂一目是0.8-1.0CM,不同的魚漂一目長度不一樣,同一個魚漂上一目長度一樣。
2、魚飄上有紅色,黃色,綠色一段一段的,一目就是一段,一目就是魚飄的一格。如下圖:
Ⅳ 釣魚的魚漂問題。魚漂分幾種,每種的優缺點,求解
合適很多新手如何選擇浮標,可能有點長不過想學習的話關系不大,只要你看下去就學玩了,高手如覺得字太多或者看著頭暈者,請無需在看,此貼只合適新手選漂。謝謝
實戰用漂(1)-----浮漂性能之了解
在釣組中是浮漂的具體性能決定著釣組的狀態。要達到垂釣的最佳效果,依據具體的魚情,選擇一隻最適合這樣魚情的漂來使用,通過調整使整個釣組達到最佳狀態,這才是用浮漂之大道。現在的浮漂品類繁多,新入門的朋友一般都會被這多樣的漂搞得無所適從。其實,這浮漂多樣性才使得我們垂釣活動變得更輕松,更順手。以前我們使用7目漂時都會努力的發掘這只漂的性能,而不斷認識它。現在的漂則更人性化,具體的性能都體現在漂上了,在釣具體魚時,適合那魚的漂就會幫助你實現你希望的釣法的。本文就是想幫助大家了解不同浮漂的性能,讓大家的垂釣活動變得更從容愜意。
下面從我對漂的理解這個角度,和大家談談浮漂性能這個話題!有關這方面理論的東西太多了,很容易就陷入文字研討中,於很實際的垂釣活動多少會有些偏離。所以,有關理論性的東西,將不做更多涉獵,只從實戰角度來辨別浮漂的性能。如有不妥切毋輕信。
現在的浮漂分得很細了,幾乎每一種魚情都會有與釣法相配合的浮漂。有的時候一樣的魚情還會有不一樣的釣法和使用不一樣的浮漂,而效果還很不錯。這就讓剛入門的朋友有點摸不著頭腦,有時就暈了。暈就對了,說明是用心思考了。想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可以從兩方面入手;A、釣法上去摸索;B、直接從漂性能上去琢磨。為了讓大家能大概的了解下漂,我就先從漂入手;詳細說說不同漂的性能所在。
一、 行程類浮漂
其實,所有的浮漂都有行程的性能在裡面,只不過專門用來釣行程的漂更加突出這部分功能。所謂的行程浮漂就是;通過漂尾的加長來減緩鉤墜行進的速度,增加鉤餌在釣層的滯留時間。理解了這句話,就知道了,即使是7目甚至3目的漂,都存在這個減緩的過程。只是時間的長短不同而已。
1、行程漂的性能;這類漂的最大特點都體現在那長尾上。一般都是11~15目的長尾,長度都在20厘米左右,具體的目數,這和做漂人的思想有一定的關系。比如,現在釣鯉魚的漂或叫釣混養的,在設計目時,1、2、3目都要比後面長些,這是因為我們釣這樣的魚,一般都是用比較長的竿子,把這幾目加長了,在守釣時看漂更清楚。而前面的目短則為了更好的看到餌擺落過程時的介面、截口、沖餌等信息。在我做的類似的漂中也都是採用這樣的設計。還有個技巧就是添加不一樣的比較鮮亮的對比顏色,當然也是為了看漂走水時魚訊更方便些了。
2、尾的粗細則是具體性能和針對性的表現。一般細的(0.5毫米以下的)是用來釣鯽魚用的,粗的則是釣鯉魚等大魚用的。原因是;尾粗可以能更多的承載餌重。一般釣大魚都是搓餌釣,搓上去的餌,一個就有可能壓下7、8目。如果換做很細尾,可能會下去20幾目。這樣就沒有了調、釣空間了。而釣鯽魚等小型魚,餌相對小而且輕,所以尾就可以做得比較細。也就是說,----尾越細魚口在漂上的反映就會越大。在一些為很輕魚口設計的漂中,尾有時會達到0.3毫米,再配合上適當身和腳等,拋竿到釣目的走水時間甚至會達到20秒。
這樣關於行程類浮漂,就可以通過漂尾大體上做一下判斷;首先這類漂都是長尾的;其次;尾粗可以帶起相對大的餌,釣吃口重的大的魚用,隨著目標魚的變小而變細。還有;很細的尾也可以用來釣很輕的魚口時用,也包括大魚。
3、行程漂身;一般都是比較短的,一般的規律是;半水用的,釣全層的身都相對粗短。而釣底部的則會相對細。短的目的是為增加阻力,增加在釣層的滯留時間,讓魚能追得到餌,也便於看到准確信號。漂身相對長些的,這主要是為釣底部行程,注重的是破水性能。漂肩一般是緩收肩的為好(個人經驗而已),這樣對看托餌等魚訊效果比較好。相對來說蘆葦材質出口更好些(當然也和做工有直接關系)。
這樣;從行程漂的漂身上,我們也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短身可以更好的增加餌的滯空時間;釣定層很適合。長的則更有利於出口,針對底層離底的魚更適合。
4、關於漂腳;主要是為了配合那長尾,都會相對長,或粗。只要配比合理就可以,就不多說了。 還有要注意的方面是;漂浮力的大小,浮力大了到位快,速度也就快。但可能會使魚追不上餌,造成等口的現象出現,浮力小了,則相反。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操作會很不方便。
5、行程類浮漂的練習。這類浮漂追求的是運動中的信號。由於性能所限,這類漂都比較遲鈍(漂自身的比重決定這只漂靈頓),所以釣底信號不是很好。練這漂,我們一定要注重行進中的信號。一般先練調平水,如果在無魚的情況下走水時總是莫名其妙地加減速度。只給一個忠告--------把漂掘了!!很顯然這是只很次的漂!在有魚的池子里,在各個水層,反復拋。主要看,加速、停頓、上頂,這幾口。看看你能哪口抓的最准。另一個練法是帶餌調1、2目,主要是針對草魚,連魚等半水魚。這樣的釣法,在到釣目後,可以等魚。看的也是那幾口魚。大家要注意的是;在漂走水接近調目時會有個假的減速,那不是口,而是墜到位後鉤餌還在下擺的固定信號。 以上是行程漂的一些特性,只要大家夠仔細都可以很容易把這類漂分清楚的。
二、底釣漂
這類漂是與台釣相伴而生,大家都知道那個很經典的孔雀羽7 目漂,也肯定更了解那個教科書一樣的「調4釣2」,這樣漂的底釣性能是其他漂無法替代的,因此也是不可或缺的。
1、特點很突出;長身、短尾、短腳。因為只是為守底而設計的,所以一般都不會做很長的尾,7目就足夠了。翻身,到釣目,動作簡潔,乾脆。魚在底或想把魚壓到底來釣,信號穩重,中魚率高,是這樣的漂突出特性。
2、底釣漂尾;比較經典的是7目軟尾,但還是有些區別的,同樣的軟尾,就有0.5~0.8毫米粗之分。這里就不說剩餘浮力、上牽力等東西了,咱說實際的;大家只要記住;尾越粗漂就月頓,就越適合釣老滑亂口魚。相反細的則會出口更大;因此;也有短硬尾底釣漂,也可以是7目硬尾,就是來彌補軟尾不能做得更細的。 有的漂還會兼顧下底介面(抬頭魚)的性能。把尾加長一點,或是讓餌能在魚層上多一點時間。說到這,想起我練漂事;幾年前,我自己設計了一款硬尾7目底釣漂,找個都是鯽魚的沙坑練,調的是5目,釣底信號不錯,窩里魚多了,總是在二擺時有些動作,抓~~卻中魚率不高~~~~。後來釣離底,口很實,而且速度明顯快了許多。回來後為就把尾加長了兩目,做得稍細點。目的是增加餌擺落是時間。再去試,真是不敢相信,就這么簡單的變化,同樣是釣底,離底的魚輕松抓得到。
這樣在選擇使用底釣漂時,我們就可以根據魚情來選擇不同粗細的尾來應對了。
3、漂身;一般都是細而長的,減少上下動作的阻力,增強魚口信息。從材質上來說;孔雀羽的反映魚口更准確。
4、釣底漂性能的掌握。前面介紹了釣底的漂!其實所有的漂都可以用來釣底。只不過這類的漂更適合於釣底而已。
拿到一隻新漂後,首先要仔細研究下這漂的設計思想(性能)。特別是尾,粗細。長短。目的設定。漂身的形狀,腳的長短,尤其是這些部分組合在一起,會有什麼樣的特點。--這些都清楚了。才可以拿去練魚! 找個有魚的池子,組裝好釣組;首先要看這只漂的走水(名詞;走水----說的是漂翻身後到釣目向下運行的過程)穩定性;一般這一性能在調漂時就可以看得到,當我們減鉛,調到平水時,我們可以多拋幾次,觀察下這漂從翻身到沒入水中後的一系列動作。如果很流暢,特別是尾那部分,走水很平穩。這漂在這性能上是過關了。第二步,在平水後,釣目設在1、2、3目。看看信號情況。如很清晰(先就不說魚了),那麼說明這只漂(由這只漂組成的釣組),啟動性很好。然後是調幾釣幾的練,一般練到6目就夠了。這這過程中,我們要找的是那個目(或點),吃口最清晰,而且上魚率最高。一定要與那的魚情,釣組、一起記住。把這點作為你這漂釣這魚的基準點!再釣靈,釣頓。釣完後校下漂,看看這只漂吃水多少。反復釣後。再換個池子(換個不一樣的魚情),重復前面的過程。這樣練下來,或者只漂的每個動作你都瞭然於心。才算把這只底釣漂練出來了。如果是成套的,你還得重新開始練其他號的;請注意;號(大小)不一樣,信號會有很大的差別。 以上是關於底釣漂練法的一些建議(個人的)。看了你會不解;需要這么復雜么?我說是需要的。如果你練會了,再有新漂來,你就可以簡化很多程序。甚至一兩次就熟悉了。
釣底的漂,有的人喜歡用軟尾的,我認為這只是個人喜好而已,只要調釣得當,口分的清楚,差別不是很大的。但做為底釣漂的一支,軟尾的口確實比較真實,這是不可爭議的事!
三、 浮釣漂
1、特點。在魚浮起來時,釣浮是唯一選擇。所有的漂都可以用來釣浮,也都可以用來釣底。專門用來釣浮的漂有水皮、上浮、中浮、底浮之分。從上到下,飄身會逐漸變長,變細。尾也會由短到長。為了折中,有的設計了短身,7~9目的釣浮的漂,這樣的漂完全可以釣變各個水層。
2、尾;浮釣漂的尾可以很粗,也可以相對細,主要目的就是載餌,一般都不會很長,3~9目,釣的水層越淺尾就越短。頻率用的短看口的就剎那感些,當然,都可以看口和打頻率的。 這樣;在我們還可以從尾上來簡單選擇;打水皮就用最短的,稍深水層用長一點的尾會更方便。
3、浮釣漂身;特點很突出就一個字—短。
4、浮釣漂的掌握;釣浮的調目,和我們的釣法有直接的關系。想怎麼抓口,抓什麼樣的口,這需要具體的魚來配合我們。只是得注意,就是頻率。釣浮講究節奏,你有了一定節奏,那魚就有可能配合你的釣法。更重要的是,由於餌是在半空中,所以為了保持你的窩存在,你得有一定的速度。這樣魚才可以留在你的窩中。如果守!!一句話;守死你
Ⅳ 魚漂多長是一目
1毫米(mm)= =1000微米(um)=14目
Ⅵ 請問什麼叫魚漂目數
調漂找底後,浮漂應該往下十公分左右。小心仔細的一點點一點點的將浮漂向下移動。直到水面上剛剛、剛剛好露出四目為最佳。
浮漂下拉10-20公分,拋竿入水,此時浮漂應該是全部沒入水中,逐漸剪鉛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數即調目調漂時離釣點的底越接近越好,因為魚線也是有重量的,對一隻靈敏的漂來說有很大的區別。
調魚漂:如果看不到漂,就向上移動浮漂,直到露出開始調的四目。然後就提竿,把小鉤上的鉛皮拿下來,在將釣組入水,看看浮漂露出幾目,如果是四目,
就再往上輕微的移動浮漂至水面露出浮漂五目。上浮距離是所未知的。如果上浮大的話,雙鉤掛一般大小的耳會出現雙餌都離地的現象。而不是單餌觸地的最佳狀態。將
浮漂調到露五目的時候,說明水下單鉤真的找到了底,因為單鉤著地後,由於腦線的支撐作用打破了原來懸浮狀態的四目所保持的力的平衡。
Ⅶ 大師們 十一目的漂,調多少目釣多少目最合適
11目的浮漂一般的情況下調個4或5目,從2目開始釣。
Ⅷ 16目的魚漂有多少厘米
沒用過16目的,目前用15目青韻008,全長是37-38厘米。
Ⅸ 請教下關於魚漂長度的選擇問題
我收集的一點東西,希望對你有點用。 浮漂的形體和應用•王化德漂的分類和性能 一、按製作材料分類:羽類、巴爾杉木、蘆葦、茅草、輕木、塑料 等等 1、孔雀羽浮漂的特點:吸水率低、自重較輕、一般適合釣底。 2、巴爾杉木的比重為0.1-0.23,其主要含量是樹脂,較適合做硬尾漂。 3、蘆葦 纖維長、韌性好;缺點是不穩定,變數大。 二、按浮漂的形體分類 1、長身短尾短腳 翻身適中、到位快、下降平穩,常用來底釣小鯽魚。 2、短身長尾長腳 行程長、便於捕捉下行中的訊號;常用於釣混養和大體型的鯽魚,也可用於釣離底(20-30厘米)。 3、短身短尾長腳 比長身短尾漂翻身更快,適合釣100克以下的亂口鯽魚。 4、長身長尾短腳 訊號較誇張(可放大訊號)。 5、短身長尾長腳 適合釣100克以內的慢魚。 三、按漂尾分類: 軟尾和硬尾 因硬尾自身重量的慣性,動作比較誇張; 軟尾漂:訊號比較小,但真實。 四、按漂肩寬窄分類 寬肩浮漂產生訊號比較真實,但下降較慢,一般用來打浮和打行程;窄肩浮漂一般用來守底。 五、按靈敏度分類 漂身修長、漂尾細的浮漂較靈敏;漂身短、漂尾粗的浮漂穩定性好。 六、浮漂在水中的運行軌跡 浮漂在水中的運行軌跡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主降訊和次降訊 主降訊指鉛墜入水至浮漂垂直到位的過程。 次降訊指鉛墜到位以後鉤餌二次下擺至到位的過程。 假設:某支浮漂的帶鉤調目為四目,去掉兩枚鉤重以後為六目,那麼,在這支浮漂行至六目以前的魚訊就叫作主降訊。 垂釣時如果多次在主降訊中中魚應及時打浮。 次降訊是在鉛墜到位後子線下擺的過程中出現魚訊,如果此時訊號多,證明魚已經離底。浮漂的應用•王化德一、怎樣臨場選漂 1、魚小魚快用大漂 2、魚大卻慢用小漂 3、水深魚慢用小漂 4、水淺魚快用大漂 5、魚亂用大漂 6、魚猾用小漂 7、魚在底層用細身漂 8、魚在中上層用粗身漂 9、魚口弱用靈敏度高的漂 10、魚口亂用穩定性好的漂 二、調漂時應注意的問題 1、新浮漂不穩定(變目),最好在使用以前用質地比較細膩的魚餌擦拭幾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洗漂; 2、在使用一支新浮漂垂釣時至少要在釣場的水中浸泡十五分鍾以上,使浮漂的內部溫度和池水達到一致; 3、調漂時必須要讓風線保持一定的鬆弛狀態。 4、調高目和調低目的區別 調高目----浮漂的剩餘浮力相對較大,適合釣亂口魚 調低目----浮漂的剩餘浮力相對較小,適合釣弱口魚 三、浮漂的應用 1、以釣時速100尾小鯽魚為例: 釣底----用細身軟尾漂,通常調3-5目 釣浮----用寬肩短身軟尾漂,通常調5目以上 釣下層截殺(主抓次降訊)----用短身長腳長尾浮漂。 2、釣大鯽魚(150克以上)----用短身長尾長腳;釣健康的大鯽魚調高目,釣老魚猾魚調低目。 3、釣混養----調漂方法同大鯽魚,調目與釣目的差通常控制在兩目以內。 四、浮漂的幾種常見訊號 1、頓感訊號或在釣組較鈍的情況下的隱口 2、下滑訊號(通常被稱作黑漂),多出現於釣組在沉降過程中,鉛墜與鉤餌處在同意水平線時魚索餌產生的訊號 3、停頓訊號 4、上升訊號 5、抖動訊號----常見於大密度的魚群上浮(接近水皮)索餌。 最後補充•化紹新 猾魚和亂魚的區別:猾魚是指經常被釣放的魚,吃餌警惕性較高;亂魚是指成群的猾魚在釣層反復攪動。. 對付亂魚的方法最好是用大漂 調高目釣高目。 浮漂的一切應用皆源於魚情。 浮漂在入水下沉過程中的異常現象皆為魚訊。
Ⅹ 釣鯽魚大漂好還是小漂好
魚漂的分類很多 就釣鯽魚來說 應該使用鯽魚漂鯽魚漂一般分為 七目 九目 十一目 和十五目行程鯽魚漂 七目 九目 多為孔雀翎漂身 漂尾為空心軟尾漂另外是使用碳化蘆葦 高山茅草巴爾杉木製作的七目 九目 十一目 和十五目行程鯽魚漂。
鯽魚漂特點是漂腳多為碳素材質 漂尾細 漂身圓滑舒順細長 漂目規格在·1cm以下(漂尖1cm以上)遞減縮小至0.8cm--0.5cm 漂線一般在0.2mm--0.5mm 漂尾細度一般為0.8mm--1mm 施釣鯽魚應該在不同的水深 根據鯽魚大小使用不同規格的主線 子線和魚漂 魚漂不單單是反饋魚訊的標識 更是承載釣線 魚鉤 鉛墜 魚餌的載體 所以魚漂的選擇使用 調試非常重要 鯽魚七目 九目 十一目魚漂 我一般是調制魚漂目數的一半略多為施釣釣目 十五目以上行程鯽魚漂 根據水深 調制十目左右施釣效果非常好 釣底釣浮根據水域情況而定 以此決定釣靈釣頓。 所以漂訊的靈敏度是人為調制出來的 我釣鯽魚一般使用0.6--0.8--1.0主線 0.3--0.4--0.6--0.8子線 3-4號無倒刺秀鉤 略大的鯽魚使用新關東無倒刺0.3號 伊豆無倒刺2-3號 使用拉餌(紅蟲子拉餌 、肉夾饃拉餌、成品釣餌調制的拉餌)佐以魚護 擋針拉餌盤拋釣節奏很快。。 經驗之談 如有誤導 一、用漂技巧
經常在競技池中垂釣或者觀摩的釣友不難發現,很多成績好的垂釣高手在面對小片子鯽魚的時候,基本上不會選用零號或者是一號的浮漂,而是選用中號的浮漂,比如說使用達摩四號或者是王冠五號等各種中型浮漂,此時就會有不少釣友會發出疑問,為何垂釣小魚的時候不用小漂反而用中號浮漂呢。
二、中號浮漂的性能好
1、懸墜底釣的特點就是利用浮漂的浮力和鉛墜的重力,把釣組調整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中,這個狀態是根據魚情以及水情所制定的垂釣需要,讓鉛墜在水中懸浮,加上兩個餌料之後釣鉤剛好到底進而底釣,使用的餌料狀態以及味型要好,才能讓魚口更好一點。
2、此時如果使用小號的浮漂的話,釣組的靈敏度雖然非常高,但是會出現新的問題,那就是配重的鉛墜重力小導致釣組的穩定性差,如果在風浪天氣或者是有水流的環境中垂釣的話,水體就會加速流動,而浮漂很難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會嚴重影響到上鉤率,所以需要使用吃鉛量更重一點的中號浮漂,配置較重的鉛墜才能讓鉤餌在水流或者風浪中處於理想的穩定狀態,並且浮漂的穩定性也大幅度提高,觀漂也容易了很多。
三、加快下沉的速度
1、中號浮漂和大號的浮漂能夠搭配更重的鉛墜,這樣能夠讓鉤餌入水後快速到位,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垂釣的速度,有效的提高了垂釣效率,並且在小雜魚數量多的水域,鉤餌很容易被小雜魚啄食一空,出現空鉤釣魚的尷尬現象,說到釣鉤了,提醒釣友在選擇釣鉤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型號,還要注意釣鉤的質量問題。
2、而加重了鉛墜的配重之後,鉤餌會加快下沉速度,留給小雜魚截食的幾率就少了很多,如果小雜魚鬧騰的厲害的話,啄食釣的餌料會散落到水體上層和半層,鯽魚很可能被引誘到其它水層,除非是魚情需要,主動把魚兒引誘到理想水層,不然很容易造成混亂,為垂釣增加很多的難度。
四、靈敏度適中
1、懸墜釣是非常注重釣組的靈敏度的,但是靈敏這個特點只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需要根據情況來制定這個靈敏度,在懸墜釣中,靈敏度會根據需要不停的調整來適應魚情。
2、一些剛學懸墜釣的釣友誤認為釣組越小的話靈敏度越高,那麼垂釣效果就會更好,但是這樣盲目的追求靈敏度恰恰為垂釣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尤其是在垂釣行動迅速,以啄食為主的小滑魚時,太多的輕口和試探動作會讓小漂出現太多假信號,干擾釣者對魚口的判斷,所以需要使用相對遲鈍一點的中號浮漂。
五、根據材質選擇浮漂
材質對浮漂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一般來說比較推薦選擇孔雀翎以及經過特殊加工的輕木或者是精美的蘆葦材質浮漂,這種浮漂的材質比較輕,靈敏度也非常好,能夠滿足使用大號浮漂依然具備很好的靈敏度和感覺的需求,選擇好浮漂之後別忘了選擇合適的釣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