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到石渠多少公里
㈠ 石渠縣的民俗文化
石渠在甘孜州西北部,與青海稱多、達日、瑪多接壤,距離康定696公里,距離成都1054公里。這里的平均海拔為4250米,比拉薩還要高600多米,氣候相當惡劣。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生活著逐水草而居的18個原始游牧部落——太陽部落。石渠藏語名「扎溪卡」,意即雅礱江源頭。石渠系藏語「色須」譯音,因境內的黃教寺廟「色須貢巴」而得名。 這里的年平均氣溫在-7℃,最冷的時候是-45℃。獨特的高原氣候和游牧部落文化塑造了石渠美麗燦爛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石渠縣存在不少的游牧部落,他們逐草而居,在2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遷徙,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雖然政府給他們劃出定居點,但游牧民族自由的天性讓他們難以定居下來。
遷徙過程中也不能忘卻與神的對話和交流,於是,在轉場的浩盪大軍之中,多了一群僧人,他們平日里勞作,做法事時便住進移動的帳篷寺廟,100多平方米的帳篷寺廟中放有佛像、法器和五顏六色的經幢,那氛圍與固定的寺廟並無兩樣,對信徒的佑護當也一樣。這個移動的寺廟始建於1791年,由卻支·仁切布創建,名叫查加寺,屬寧瑪派(紅教)。 藏戲傳入石渠境內大約在16世紀中葉,當時境內以色須寺為代表的藏傳佛教寺廟相繼建立,作為寺廟樂舞的藏戲即隨之傳入,歷經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集傳統精粹和地方特色為一體的藏戲劇種。
石渠藏戲是一種源於寺廟祈神活動和民間生活的戲劇.其取材分為兩大類,即歷史題材和神話題材,如《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米拉日巴》、《志美更登》等。 有人說不到石渠,不知草原之大。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產和生活方式,使石渠的居住所均以帳篷為主。帳篷樣式多樣,特色各異,但以牛毛帳篷為主。石渠帳篷在藏區都享有較高的美譽。
㈡ 石渠一般人能去嗎
石渠在甘孜州西北部,與青海稱多、達日、瑪多接壤,距離康定696公里,距離成都1054公里。這里的平均海拔為4250米,比拉薩還要高600多米,初到這里的人出現高原反應是普遍現象。症狀為胸悶無力,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跳加速,頭痛難以入眠。對症的葯物有:生命紅景天,肌苷口服液等。感冒會引起更嚴重的高原反應,所以到高原前都應服用預防感冒的葯物。到了當地呼吸困難可以到衛生局購買氧氣袋,嚴重者應立即到當地醫院就診。一般的人反應一至二天就會有所好轉。
就算沒有高原反應的人也不要高興過頭,猛跑,超負荷工作,過多騎馬,過度興奮都有可能引發潛在的高原反應。而且藏民勸酒時盡量少喝,酒精也是引起高原反應的導火線。寧可不夠盡人情,也別賠了身體。另外還應帶備防止暈車和防止腸胃炎及痢疾的葯物。
石渠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高氣溫25.5℃,極端最低氣溫為-45℃,年逐日最低氣溫
總的來說,主要需要做好防寒和防止高原反應的准備,防寒可以多帶點衣服,防止高原反應最好帶點紅景天或者肌酐口服液去比較好。
你去工作的話,不知道是不是去石渠哪裡?石渠縣轄2個鎮、20個鄉:尼呷鎮、洛須鎮、真達鄉、奔達鄉、正科鄉、麻呷鄉、德榮馬鄉、俄多馬鄉、長沙貢馬鄉、呷衣鄉、格孟鄉、蒙宜鄉、新榮鄉、宜牛鄉、蝦扎鄉、起塢鄉、阿日扎鄉、長須貢馬鄉、長沙干馬鄉、長須干馬鄉、溫波鄉、瓦須鄉。下鄉的話比較困難一點,最好的是洛須鎮,全石渠就那裡氣候最好。
㈢ 石渠縣的風俗習慣有那些
石渠在甘孜州西北部,與青海稱多、達日、瑪多接壤,距離康定696公里,距離成都1054公里。這里的平均海拔為4250米,比拉薩還要高600多米,氣候相當惡劣。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生活著逐水草而居的18個原始游牧部落——太陽部落。石渠藏語名「扎溪卡」,意即雅礱江源頭。石渠系藏語「色須」譯音,因境內的黃教寺廟「色須貢巴」而得名。[10] 這里的年平均氣溫在-7℃,最冷的時候是-45℃。獨特的高原氣候和游牧部落文化塑造了石渠美麗燦爛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走婚
石渠還擁有獨特風俗,在這里,男女戀愛是不受束縛的,這里的婚俗有一點像瀘沽湖邊的「走婚」
走婚
,只要雙方願意,就可以在一起。小夥子半夜來到姑娘的花樓下,先對歌對上「接頭暗號」。接著就以極其迅速的動作爬到了樓上。原來這摩梭人的房屋都是用圓木搭建而成的,那圓木上面的縫隙足以手腳並用,承受全身的重量並上行。走婚也不意味著隨便換人。雖說是男不娶女不嫁,但要確認正式的關系,男方家還是要來提親的,特別是生了小孩以後,就是固定的了。
游牧
石渠縣存在不少的游牧部落,他們逐草而居,在2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遷徙,過著自給 自足的生活。雖然政府給他們劃出定居點,但游牧民族自由的天性讓他們難以定居下來。
遷徙過程中也不能忘卻與神的對話和交流,於是,在轉場的浩盪大軍之中,多了一群僧人,他們平日里勞作,做法事時便住進移動的帳篷寺廟,100多平方米的帳篷寺廟中放有佛像、法器和五顏六色的經幢,那氛圍與固定的寺廟並無兩樣,對信徒的佑護當也一樣。這個移動的寺廟始建於1791年,由卻支·仁切布創建,名叫查加寺,屬寧瑪派(紅教)。
民間故事
農村牧區廣為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有神話傳說、愛情故事、人物故事等。故事大多取材於農牧區生活,有贊美堅貞愛情的,有崇尚英雄人物的,有鞭笞丑惡的,有諷刺貪婪的……境內一山一草、一石一樹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都有一段催人淚下的故事,數量多,題材廣泛。如:廣為流傳的《格薩爾王傳》;愛情故事:《黃鴨》、《青蛙王子》、《茶和鹽的故事》;機智人物故事:《阿口登巴的故事》、《聰明人的故事》、《兩個喇嘛》等;寓言和童話:類有《愚笨的青蛙》、《去拉薩的路上》、《機智的麻雀》等。這類故事一般一個接著一個,既獨立,又關聯,成為系列故事,格調滑稽,風趣,辛辣,把剝削者貪婪又愚笨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民間歌舞
石渠境內民間流行眾多的山歌、勞動號子、弦子、鍋庄、民間彈唱等,其內容涉及群眾生產、生活、情感等方面,曲調多樣,有的如涓涓細流,微風拂面,有的似高山大川,氣勢恢宏,有的悠然風趣,有的情真意切,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已成為群眾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民間藝術形式,充滿著濃郁的草原氣息。這里的人「會說話就會唱歌,能走路就會跳舞」,民間歌舞已深深植根於這片廣袤草原。
藏戲
藏戲傳入石渠境內大約在16世紀中葉,當時境內以色須寺為代表的藏傳佛教寺廟相繼建立,作為寺廟樂舞的藏戲即隨之傳入,歷經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集傳統精粹和地方特色為一體的藏戲劇種。
石渠藏戲是一種源於寺廟祈神活動和民間生活的戲劇.其取材分為兩大類,即歷史題材和神話題材,如《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米拉日巴》、《志美更登》等。
服飾
藏袍是藏民族從遠古流傳至今的主要服飾。其特點為古樸曲雅、美觀大方。其結構為大圓領,開右襟,左襟大、右襟小。其工藝精湛,選料講究,融合了傳統服飾與現代藝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民族服飾。
帳篷
有人說不到石渠,不知草原之大。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產和生活方式,使石渠的居住所均以帳篷為主。帳篷樣式多樣,特色各異,但以牛毛帳篷為主。石渠帳篷在藏區都享有較高的美譽。
㈣ 東台到甘孜縣到石渠縣有多少公里
駕車路線:全程約689.5公里 起點:甘孜藏族自治州 1.從起點向東北方向出發,沿光明路行駛110米,右轉 2.行駛50米,右轉進入沿河西路 3.沿沿河西路行駛230米,左轉 4.行駛30米,右轉進入沿河東路 5.沿沿河東路行駛460米,右
㈤ 河南鄭州怎麼去四川石渠縣格蒙寺怎麼走
至少2天。
鄭州第一天上午坐高鐵到成都,二等座502元,大約6個小時左右可到(建議坐早上7點10、8點17、9點32分這三趟車,因為成都到康定汽車最晚16點30);然後從成都坐汽車到康定,車費135元,大約4個小時左右到達康定,然後在康定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6點康定汽車站有一班到石渠縣的客車,每天就這一趟車,車費250元,大約晚上21點左右可到石渠。沒辦法,石渠縣太偏僻了,從康定到石渠將近700公里。
(2019年2月)
㈥ 四川省石渠縣地理位置,縣城有多大多少人口!
石渠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青、藏三省區結合部,北起巴顏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魯里山脈的莫拉山段,西北部與青海玉樹州接壤,西南面與西藏江達縣隔江相望,東南面與色達縣、德格縣毗鄰,距康定696公里,距成都1070公里,境內平均海拔4000米,幅員面積25141平方公里,草地面積約佔90%,有「四川省第一畜牧業大縣」之稱。
中文名稱:石渠縣
行政區類別:縣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
下轄地區:尼呷鎮、洛須鎮、真達鄉等
電話區號:0836
郵政區碼:627350
人口:6萬人
㈦ 四川甘孜州石渠縣,海拔多少米
東緣吉根巴俄達者山峰海拔5334米,其北貢嘎拉者山峰海拔5325米,
全縣平均海拔逾4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