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寫多少厘米最好
① 毛筆字大楷、中楷、小楷分別用多大的米字格
米字格大小:
1~3厘米的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為大楷(大字),之間的為中楷。
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
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准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宏闊,不致渙散無神。
(1)楷書寫多少厘米最好擴展閱讀:
楷書臨習章法
趙體楷書的章法,可以從兩個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規律。
其一,整齊一律。
楷書章法的整體感,首先是整齊,字的排列形式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等距,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最適合嚴格意義的楷書。結字的寬窄、長短不同的造型產生局部參差變化,便整齊一律而不呆板拘謹的楷書不會出現不和諧或單調之弊。
其二,多樣統一。
趙體楷書的最大特點是帶有行書的成分,筆法多變,因字賦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樣性、變化性中有著十分和諧統一的關系。給人的感受是靜中有動,字中融情。
一件書法藝術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體效果,而整體是由無數個局部構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時,不應該忽略每個字的細節,諸如字的造型、長短、欹正的變化,輕重的節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慮,嚴密地設計,並且要堅持不懈地經過較長時期磨練,始能自由地進行章法處理,表現出一種似乎沒有設計的設計美,達到書法藝術的較高境界。
② 軟筆書法中小楷字一般是多大尺寸
嚴格說來,兩厘米見方以內的楷書就都可稱為小楷了
兩厘米以上就可稱之為中楷了,再大到七八厘米就是大楷了
大到三四十厘米的就是榜書了……
小楷常指的則是一厘米見方左右的小楷書
0.5厘米見方左右的楷書則稱為蠅頭小楷……
③ 中楷寫多大米字格
毛筆字大楷的米字格5cmX5cm,中楷的米字格3cmX3cm,小楷用的米字格1cmX1cm。
所謂大中小楷應該是以字體的大小確定。一般來講,一個字大於8厘米見方的,應該是屬於大楷了。8~3厘米見方的,應該屬於中楷。3厘米一般也叫寸楷,小於3厘米見方的可以叫小楷了。小於0.6厘米見方的,一般稱作蠅頭小楷。這只是一般粗略分類。對初學者,建議先學8~10厘米見方的字。主要是筆畫,間架結構比較好掌握。
④ 寫中大楷(比中楷大一點,比大楷小一點)選筆毛出鋒和筆毛直徑多少的最好
出峰3~4cm,直徑1~1.5CM就行啦
⑤ 軟筆書法中小楷字一般是多大尺寸
小楷常指的是一厘米見方左右的小楷書。
小楷,即是楷體小字。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經典小楷代表作有:鍾繇《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等。
嚴格說來,兩厘米見方以內的楷書就都可稱為小楷了,兩厘米以上就可稱之為中楷了,再大到七八厘米就是大楷了,大到三四十厘米的就是榜書了,小楷常指的則是一厘米見方左右的小楷書,0.5厘米見方左右的楷書則稱為蠅頭小楷。
(5)楷書寫多少厘米最好擴展閱讀
書寫原則:
1、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大字似的舒朗,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
2、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
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 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
⑥ 初學者練小楷應該用2厘米的格子還是3厘米的
當然是2厘米格,小楷嘛,俗話說,寫什麼得像什麼,3厘米有點大了,接近中楷了。
⑦ 小楷、中楷和大楷各是多少尺寸
小楷一般一厘米見方。
中楷一般五厘米見方。
再大就是大楷。
不過這個也不拘泥一定的尺寸。你說我寫六厘米的,算什麼,我覺得還是算中楷。
⑧ 楷書字帖的寬是多少厘米
小楷1.5~2CM,中楷1~2寸,大楷3寸以上,榜書就更大了,有些寬度上|米的都有。我在犍為文廟里看到上1米的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