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胸骨長多少厘米
❶ 懷孕幾個月小孩頭向下
為准媽媽備的資料: 胎兒二個月 5-6周: 胚胎漂浮在充滿液體的囊中。 胚胎有簡單的腦,脊柱以及中樞神經系統。 頭部出現4個淺窩,它們以後成為兩眼及兩耳。 胚胎開始有消化系統,口及頜的雛形。 胃及胸部正在發育。心臟在胸的前部,可看到一個大的膨出,在6周末開始博動。 血管系統正在形成。 四個纖細的肢芽已發育 7周: 頭大,彎向胸部。面部正在形成,雖然兩眼在頭的兩側,但仍是閉著的。蓋在兩眼上面的皮膚,皮下可見黑色素。 可以清楚地看到上下肢,在其末端有裂,以後這些變成手指和腳趾。 心臟開始使血液在胚胎的體內循環。 嬰兒神經系統的輪廓已接近完成。 骨細胞開始發育。 胚胎有兩肺,腸,肝,兩腎以及內生殖器官,但均尚未完全形成。 8周: 從這時起胚胎可稱為胎兒,表示是「幼小的一個人」。 所有的主要內臟器官均已發育,但它們的外形還顯得簡單,可能尚未固定在最後的位置。 面部已能辨認,看起來有個鼻尖,兩個鼻孔已形成,兩側頜骨聯合起來形成了口腔。已有舌頭。 負責平衡及聽力的內耳正在形成。 指與趾盡管還由皮膚的蹼連接著,但正變得更清楚。 上肢和下肢已生長得較長,肩,肘,髖以及膝等關節已能看出。 盡管你尚未感覺到,其實胎兒旋轉活動已相當多。 胎兒三個月 12周時,胎兒初具人形,約6厘米長(從頭至臀),重約15克。它有著一雙長有手指的小胳膊和長有腳趾的小腿及更具人形的面部特徵。身體更直,且出現第一個骨組織。頭的比例仍然很大(約占身體總長的1/3)。 臉:此時臉完全形成,長有下巴,高額和凸出的鼻子。眼睛進一步發育,在臉的前面而不是側面,但兩眼距離很寬,密封的眼瞼使眼睛緊閉。耳朵在頭的側面較高的位置。 上肢和腿:上肢和腿此時開始活動。 皮膚和頭發:胎兒的皮膚色紅,半透明,能透過羊水。 手和腳:手指與腳趾此時已經成形,指甲開始生長。 胎兒體內正在發生什麼變化? 到懷孕第11周末,胎兒的主要器官全部形成,但並非都發揮出功能。 心臟:此時心臟發育完成並發揮功能,將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消化系統:胃已經形成,並與口和腸連接起來。 生殖器官:此時卵巢和睾丸在體內已形成。盡管外生殖器在發育,但胎兒的性別仍不能從掃描儀上看出來。 胎兒的生命維持系統 大約12周時,胎盤成形,承擔起卵黃囊原來維持胎兒生命系統的任務。此階段胎盤要比胎兒大得多,為一個厚圓盤狀器官,附著在子宮的某個地方。開始時,胎盤迅速膨脹,而後增長減慢,到嬰兒出生時,胎盤重量約占嬰兒體重的1/6。 你胎兒發育的情況 到了第12周,性別開始分化,胚胎開始發育外生殖器,顯示出是男孩還是女孩。腎臟開始發育,並向它浮游其間的羊水內排尿。眼瞼開始發育,眼睛從最初的裸露開始閉合。牙齒胚芽開始形成,聲帶開始發育。 胎兒開始運動,最初只是上肢,下肢的的抽動與顫動並傳到頸部及軀干。然後它開始屈伸大腿,做出類似邁步的動作,開始伸掌及握拳,並抬起和放低頭部。當然這時運動不太微小以至於你無法感覺到。 胎兒四個月 妊娠16周時胎兒的主要器官已經形成。由胎膜構成的一個水囊、羊膜囊、和胎盤一起共同支持著胎兒的生命。恰似保證宇航員生命所需的頭盔。 羊膜囊可緩沖碰撞以保護胎兒;還可保持恆定的溫度和足夠的空間使胎兒在溫暖的環境中自由自在地練習肢體活動。羊膜囊中的羊水為胎兒練習吞咽提供了液體。當你臨產時,完整的胎囊通過靜水壓力壓迫宮頸助其擴張。羊水是鹹的,所以,胎兒在母體內很像一個海洋生物。 胎兒會翻筋斗,轉頭,張大嘴巴,像深呼吸一樣使胸,腹起伏。他還會吸吮和吞咽甚至打嗝兒,打呵欠,伸懶腰,皺眉頭。盡管在妊娠20周之前你可能感覺不到,但你的寶寶確實會做了。 到了16周,胎兒的體長達到12厘米(從頭到臀),體重達130克。盡管孩子很小,但已經形成四肢和面部特徵,比例較為勻稱。由於缺乏脂肪的沉積,胎兒非常瘦小,而且皮膚薄而透明,可以看到皮下的血管。這時胎兒表現比較活躍,可以握拳,吸吮手指,吞下或排出羊水。 頭部 面骨已經形成,所以掃描可見明顯的面部特徵,例如鼻和口等特徵。因為形成了面部肌肉,所以,胎兒可以做出一些無目的的表情。胎兒雖然處於沒有光線的條件下,但是眼睛開始能夠感到光線的變化,並開始形成精細的眼瞼和睫毛。舌上出現味蕾。到16周時,耳骨變硬,能夠聽到聲音。 上肢和下肢 下肢開始與上肢的發育達到平衡,比上肢略長一些。手指尖部出現小的指甲,但腳趾還沒有出現趾甲。 神經系統 與肌肉連接的神經表面開始形成一層脂肪(叫髓磷脂),這對神經信號的傳遞和協調運動有著重要的意義。由於胎兒體內神經系統的完善,孩子的運動明顯加強。 胎兒的生命維持系統 在卵黃囊內,孩子周圍有一層保護性的羊水,胎兒在裡面可以自由運動,有利於形成良好的肌肉張力。胎兒的頭部可能朝下,而第二天頭部又可能朝上,你一般不會感到胎兒這些運動,因為羊水起到了減振作用。 胎兒在此階段的功能 胎兒的大腦,神經系統和肌肉已經建立起聯系,可以做出非常復雜的運動,能夠伸屈手指和四肢。在掃描下,你可能會看到孩子有吸吮手指或者抓住臍帶的現象。胎兒的膀胱內時而充進羊水,時而排空,這是在為以後的功能做准備。 盡管胎兒在13周的時候就能夠做出比較協調的運動,但是你很難感到胎兒的運動,胎兒周圍的羊水對胎兒的運動起到了很大的減振作用。有些孕婦認為到了16周時,可以在下腹部感到像「蝴蝶扇翅」一樣的運動,但這很少見。隨著胎兒的長大,你可以越來越明顯地感到胎動。 胎兒五個月 到了20周,胎兒的體長達到16厘米(從頭到臀),體重達340克。生長速度比以前慢了一些,而肺臟,消化系統與免疫系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成熟起來。這時的胎兒已經能夠准確地聽到聲音,任何巨大的聲音都會引起胎兒運動。你很容易感受到胎兒的運動。 頭部與面部:眼睛仍是閉著,但可以運動,慢慢地從一側轉到另一側。味蕾已經發育完善,乳牙已經在齒齦內形成。 身體:現在已經長了一層脂肪,胎兒已經不像上個月那樣瘦弱了。這些脂肪為淡黃色,主要分布於頸背,腎臟和胸骨後,同時正常的白色脂肪開始在身體中出現。 皮膚:皮膚表面生出一層黃色絨毛(胎毛)和一厚蠟樣的保護膜(胎兒皮脂)。 孕20周你真正開始感到胎動。最初很弱,像游魚或蝴蝶扇動翅膀一樣。之後,當胎兒在子宮內扭動,翻身,跳躍和翻筋斗時,你能感覺到撞擊,翻動,腹部凸起和不斷的踢打。通常,胎兒在夜間較活躍。 因為胎兒生活在水的世界裡,羊水給她以浮力,子宮壁又有彈性。因此,胎兒就會像一個在充滿水的碗里的軟木塞一樣自由彈動。胎兒通過雙腳和頭部撞擊子宮壁來鍛煉發育著的肌肉,同時調整自己的位置。當她成熟後,她可能對這種滾來滾去的感覺感興趣。 生殖器官:現在,生殖器官已經發育好了通過掃描可以看到生殖器官。女胎的卵巢已經出現卵細胞(這一階段大約有700萬個),出現乳頭和乳腺。 胎兒的生命維持系統 從現在起,胎兒可以從胎盤中得到所需的一切,一直到出生。胎盤可提供氧氣,營養物質,保護性的抗體,還能處理廢物。保護性物質可通過母親的血液轉送給胎兒,在最初幾周內,它幫助胎兒抵抗疾病。盡管胎盤仍在生長,但是已經不如胎兒大了。 胎兒六個月 胎兒在發育身體的同時,也逐步變為有意識的、對感覺有反應的人了。胎兒蜷曲著身體密封在子宮內,被身體周圍的羊膜囊襯墊著,全靠你的胎盤供給他營養及氧氣,胎兒的代謝廢物也由胎盤排出。尚無脂肪沉積,所以胎兒仍然瘦小。無論如何,他的外貌和舉止已像出生時的嬰兒。 視力 胎兒的眼瞼仍是緊閉的,但到28周時就不再緊閉了,並且能看、能睜眼及閉眼。24周末,胎兒的眼睛可睜開。此時的胎兒已經有了發育完好的眼睫毛及眉毛。子宮內並不是永遠黑暗的,明亮的太陽光及強烈的自然光可通過腹壁,呈現玫瑰色光亮。當去掉光源後,子宮內又恢復黑暗。 聽力 胎兒能夠聽到你的聲音,如果他是睡著的話,大
❷ 胎兒的雙頂徑是9厘米,股骨長7厘米,胎兒大概有多大
問題分析: 你好,這種情況根據你提供的數據計算的話,孩子的體重在6-7斤,身高在50cm左右,基本上是符合足月兒表現的。 意見建議: 這種情況單純看孩子的大小是正常的,沒什麼問題,其他的就不好說了,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的了。
❸ 關於「胚胎」
拜託...胚胎是指受細胞受精後成受精卵 開始到三個月的這個階段才是胚胎. 三個月之後的叫嬰兒. 胚胎時期的大致還沒成形. 分得很不準. 但是.一般孕婦都要做產前檢查是檢查 嬰兒的頭在肚子里是不是朝向陰道口. 都知道分娩時頭先出來才是順產. 所以必須查嬰兒的頭的方向. 大部分的還是問醫生吧. 不過有一個健康保健知識就是. 孕婦坐月子恢復時睡覺側躺有助恢復. 而且還可以防止回奶.
❹ 孕晚期胎兒股骨每周長多少厘米
媽媽網
孕晚期股骨每周長多少
2018-12-19
一般孕晚期胎寶寶的股骨每周增長一厘米或是兩厘米左右都是正常的。雙頂徑一般情況下每周會增長0.2厘米左右,孕期快足月的階段,雙頂徑每周只會增長0.1厘米左右。
進入孕晚期,營養對於准媽媽和胎兒來說至關重要。飲食的原則一定是以安全健康且合理為主。那麼,孕晚期的媽媽飲食上一定要多樣化,要注意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每日可以吃五餐,少吃多餐很重要,不能大量進補,這個時候如果吃得太多或是太補的話,容易使胎寶寶過大,對分娩沒有好處,而且對自身和胎寶寶的健康也是無益的。
多吃富含鐵質和鈣質的食物,對寶寶的牙齒和骨骼的發育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預防准媽媽出現貧血的現象,像海帶、蝦米、芝麻、動物肝臟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鐵質和鈣質。同時,蛋白質的攝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可多吃豆類食品。
胎兒股骨長度通過超聲或彩色多普勒超聲獲得,然後測量胎兒股骨長度。股骨是人體最大的長骨,也是人體典型的長管狀骨。懷孕期間,股骨的長度可以用來觀察胎兒的正常發育。在妊娠晚期,胎兒股骨長度通常每周增加一到兩厘米。有時檢測到的胎兒股骨長度不同於標准值,因為胎兒在孕婦腹部移動更多,不同的胎兒姿勢以及不同醫生的操作會導致數據誤差。
❺ 懷孕期間的症狀
1.妊娠第一個月(1~4周) 如果孕婦的月經周期為28~30天一次,從未次月經第一天計算妊娠時間,妊娠第二周未是精卵結合,受孕的時間,受精後,細胞不斷進行分裂,很快變成一個實心的細胞團,形如桑堪,稱為桑堪胚。細胞分裂發生在受精卵沿輸卵管向子宮飄送的過程中。受精後約4天,孕卵到達子宮。 妊娠第3周,細胞團脫去外膜,為著床做好准備,此時細胞數約有150個,並分化成兩個部分:內細胞群就是後來的胎兒,外層細胞將來形成胎盤和羊膜囊。胚泡植入到富有養料和氧氣的海綿狀子宮內膜中,完成了著床,這時孕婦的血液中大量氧、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各種物質的分子就透過薄薄絨毛壁,源源不斷地進入胚胎的血流。 妊娠第4周,胚泡已牢固地種植人子宮里,在那裡生長發育成一個很小的胚胎。此時,到了月經該來潮的時刻,孕婦最初的感覺是乳房脹滿而觸痛,同時月經並未來潮,應該考慮是否懷孕了。妊娠3~4周時,稱為胎芽期,胎芽身長約0.5~1厘米,狀如小海馬,此期為重要臟器生長期。 2. 妊娠第二個月(5~8周) 如果到第五周,月經仍未來潮,基礎體溫呈高溫狀態,持續16天以上者,可去醫院驗尿,若妊娠試驗為陽性,可基本確定為妊娠。此時孕婦開始出現妊娠反應,如食慾不振、厭食、惡心、嘔吐、嗜睡、乏力及畏寒怕冷等現象,甚至出現多愁善感煩躁的情緒。孕婦身體的一些部位也開始變化:乳房發脹、乳頭乳暈發黑、尿便及白帶增多等現象,這些現象都是生理現象,不必為此感到焦慮。在妊娠第二個月,胚胎有軀體和「尾」。能分辨出眼,以及手和足上的小嵴,這些小嵴就是今後的手指和腳趾。 在妊娠第5周時,胚胎的神經管逐漸形成。這些神經管今後會發育成腦和脊柱。 妊娠7周左右:胎兒身長約2~3厘米,重量約4克左右,已長出了手和腳,眼睛、耳朵、嘴也大略可看出,臉部初步像人了。 3.妊娠第三個月(9~12周) 當妊娠進入第九周時,胚胎的臉已有明顯的特徵,胚胎的身體拉長、變直、尾巴縮短到消失。到第十周,胚胎期告結束,而進入胎兒期。胎兒的人體特徵明顯顯示出來,已可見手指和腳趾。臍帶也逐漸長長,胎兒可以在羊水中自由轉動。此時胎兒的心臟、肝臟、胃、腸等更加發達,腎臟也漸發達,產生尿液,並有了輸尿管,胎兒可以進行微量排泄了。 到十一周未孕婦的子宮已有拳頭那麼大,如果按壓子宮周圍,會覺得下腹部有壓迫感或足跟抽筋,同時小便次數增多。此時妊娠反應逐漸減輕,不久就會消失。孕婦此時會感到乳房更加膨脹,在乳暈,乳頭上開始有色素沉著,顏色發黑。 這個時期孕婦容易發生便秘和腹瀉。此期是最容易流產時期,孕婦應停止激烈的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不宜旅行。同時要注意避免使腹部受壓迫和擠壓。如果這個時期孕婦有下腹痛和少量出血,應立即接受醫生的檢查,因為有流產和宮外孕的可能性,千萬不可放鬆警惕。 4.妊娠第四個月(13~16周) 在這個時期,胎兒的眼、耳、鼻已完全形成。胎兒的皮膚顏色加紅、增厚、骨骼的骨性成分增加並變硬,肌肉漸發達,所以胎兒胳膊、腿部都能稍微活動,生殖器官不斷發育,能區分陰莖和陰道。此時胎盤已形成,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血液中獲取氧和營養物質,胎兒的呼吸反射已完全建立,已能呼吸羊水。胎兒通過吞咽羊水,然後從膀眺排出,鍛煉了其消化功能。 到18周時,胎長約19厘米,重約170克,這個時期,孕婦的下腹部稍稍隆起,孕婦的早孕反應結束,孕婦自覺乏力和精力不濟的感覺也消失,心情也好轉。 從這個時期開始,基礎體溫下降,呈低溫狀態,並一直持續到分娩結束。但是腰部沉重感、尿頻等現象仍然存在。 這個時期,由於早孕反應的結束,孕婦的食慾會變得旺盛,胎兒的發育加快,需要攝取更多的蛋白質、植物性脂肪、鈣、鐵、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孕婦的食慾增加,對母、胎均有好處,若過食或飲食不當,會造成消化不良或腹瀉,影響母、胎健康,甚至流產或早產。 5.妊娠第五個月(17~20周) 這個時期,孕婦一般都會開始感覺胎動。下腹部的隆起開始明顯。這時子宮底的高度約15~18厘米。大多數孕婦在懷孕第五個月時會感到舒服多了。做夢比平時更生動有趣,感情上也比較敏感,,但還會有一些不適,如增大的於宮將心臟擠到上邊去了,飯後會有胃中脹滿不適的感覺,還有背痛。靜脈曲張也會出現。 這個時期胎兒的身體逐漸勻稱了,皮下脂肪開始發育。骨骼和肌肉逐漸健壯起來,胳膊、腿的活動活躍起來,心臟的跳動有力了,可以聽到有力的心音。 這個時期孕婦要多吃豬、牛、雞、羊等的肝臟及綠色蔬菜、海參、海藻,注意不要患貧血。同時開始對乳房及乳頭的保養。 6.妊娠第六個月(21~24周) 在這個時期,胎兒已長出頭發、眉毛、睫毛等。在X光照片中可清楚地看到胎兒的頭蓋骨、脊柱、肋骨、四肢的骨骼等。胎兒的關節也在這個時期開始發達,從這時開始,以皮膚的表面附著胎脂,胎脂的作用是,直到分娩都給胎兒皮膚提供營養,保護皮膚。同時能在分娩時起潤滑作用,使胎兒順利通過產道。此時,胎兒長約33厘米,重約500克。 這個時期,孕婦的肚子越來越大,接近典型孕婦的體型。產科檢查,子宮底高18~21厘米。由於孕婦的體重急劇增加,其下半身容易疲勞,時有背肌、腰部疼痛。孕婦的乳房也更大了,乳腺也發達了,有時在洗澡時或洗澡以後,乳頭會流出淡淡的初乳。 此外,由於鈣質等成分被胎兒大量攝取,孕婦有時會牙痛或患口腔炎。這個時期孕婦應注意由於肚於越來越大,身體重心有些前移,容易跌倒,因此孕婦在上下樓梯時要格外小心,應避免登高凳子。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的活動及良好的營養補充,同時注意口腔衛生及牙病的治療。 7. 妊娠第七個月(25~28周) 這個時期,胎兒眼臉打開,已有眼睫毛,雖然胎兒的呼吸及吞咽功能已建立,但氣管及肺部還未發達,吸乳的力量還不充分,如這個時候早產,盡管有淺淺的呼吸和哭泣,存活還是很難的,這是男胎的睾丸還沒有降下來,女胎的小陰唇、陰核已清楚地突起。這個時期胎兒的臉皺紋很多,相貌像個老人似的,胎兒的頭發長出約5厘米左右。這個時期胎兒身長35~38厘米,體重約1000克。此時孕婦的子宮底高度上升到肚臍以上。上、腹部都大起來,孕婦感到肚子很沉重。由於於宮越來越大,若壓迫了下半身的靜脈,會出現靜脈曲張,若壓迫骨盆底部,會出現便秘和長痔瘡。由於體位的關系,此時更容易出現後背和腰部的疼痛。有的人會有腿肚子抽筋、眼花、神志昏迷等症狀。 這個時期孕婦如果活動過度,很容易早產。為了避免靜脈曲張,不要長時間站立。若已發生此病,應注意下半身不要系帶子,睡覺時把腳墊高一些,為了避免便秘,應每天早上喝些牛奶和水,並多吃新鮮水果和纖維素多的蔬菜。產前檢查時,應再做一次血常規化驗。 8. 妊娠第八個月(29~32周) 從這個時候開始,羊水量不再像過去那樣增加了。正在迅速生長的胎兒身體緊靠著子宮,一直在子宮內自由轉動的胎兒,在這個時期位置基本固定了,一般是頭部朝下,胎兒的身長約42厘米,重約1800克左右。由於胎兒的肺等內臟器官和腦、神經系統都已發達到一走程度,因此若這時早產,及時採取保育措施,胎兒可以存活。 這個時候孕婦會感到身體沉重,行動困難。孕婦的子宮底高達到25~27厘米。此時有的孕婦會出現浮腫,若只是晚上發生浮腫,休息後緩解者,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浮腫是從早晨就發生,或從臉部浮腫,應到醫院去檢查,驗尿檢查尿蛋白等的情況,警惕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由於激素的原因,有的孕婦臉上會長出褐斑或雀斑,或在面部出現斑點。 在這個時候,孕婦除了注意鹽的攝入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外,還要注意陰道
❻ 出生嬰兒骨骼多少塊
嬰兒出生的時候有300到305塊骨頭.在人成長的過程中,有些骨頭連接在一起.絕大多數成人有206塊骨頭
❼ 為什麼小兒胸骨高
您好,請問是否如下,請進行參考:雞胸病因 1、在胎兒或嬰幼兒時期,胸骨和脊椎骨、肋骨的發育不平衡,造成了胸廓的畸形。 2、出生後嬰幼兒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患有某些營養不良性疾病, 例如小兒佝僂病,久之可影響胸骨等的發育,以致胸廓畸形。 3、繼發於胸腔內的疾病。如某些先天性心臟病,擴大的心臟壓迫胸壁,形成雞胸畸形。雞胸是一種常見的胸廓畸形,症狀表現為:胸前壁呈楔狀凸起,狀如禽類的胸骨,也是「雞胸」的由來。 小兒患了雞胸不僅影響心肺功能,降低呼吸器官的抵抗力,而且影響孩子的體型美,並因此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負擔,甚至成為孩子終生的痛苦。 一、造成這兩種畸形的原因有: 1、在胎兒或嬰幼兒時期,胸骨和脊椎骨、肋骨的發育不平衡,造成了胸廓的畸形。 2、出生後嬰幼兒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患有某些營養不良性疾病, 例如小兒佝僂病,久之可影響胸骨等的發育,以致胸廓畸形。 3、繼發於胸腔內的疾病。如某些先天性心臟病,擴大的心臟壓迫胸壁,形成雞胸畸形。 如果雞胸的程度較輕,一般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較重的則會終生難愈。 因此,父母應帶孩子去醫院,請醫生診斷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葯。同時應鼓勵孩子做一些有助於擴展胸廓,增強呼吸功能的矯正操。 1、呼吸起落操,兩腳與肩同寬站立,身體放鬆,微閉雙眼,兩臂輕輕向前平舉至頭頂,同時吸氣,停一會兒,兩臂自然下落,伴以深呼氣,每日數次,每次10分鍾。 2、俯卧撐或持啞鈴做兩臂前平舉練習每日3至4次,每次10分鍾。 3、單雙杠上翻筋頭,每日清晨空腹進行,但不可過於勞累。 4、慢跑有助於增強內臟活動,擴大呼吸量,改善胸廓發育不良狀況 查看原帖>>
❽ 孕7個月雙頂徑是8.3cm,頭圍30.9cm,腹圍29cm,股骨長6cm,胸骨長5.4cm,胎心
你現在的彩超顯示胎兒的數值符合此妊娠月份,胎心正常,胎兒營養較好。建議你加強營養,定期檢查即可。
❾ 孕36周雙頂徑90mm,腹徑約99mm,股骨長徑66mm肋骨長徑58mm,胎兒體重大概多少斤
你好 ,根據你的檢查數據來計算,胎兒的體重大概是5.8斤,相當於懷孕36周的胎兒,可以與實際孕周對比一下,多注意休息,避免過於勞累,增加營養,遠離污染和輻射,定期孕檢的較好。
❿ 如何估算胎兒大小
有些媽咪則發現最後一次產檢時胎兒的體重與出生後的體重有很大的落差,究竟胎兒的體重是如何測量的?請婦產科醫師說分明。
胎兒體重的測量方法
胎兒身長vs.體重
胎兒的體重是評估胎兒成長的重要依據,但是胎兒還在媽媽的子宮里,究竟醫學上是如何測量胎兒體重的呢?妊娠的前3個月,主要是透過測量胎兒頭部至臀部的距離來計算胎兒的身長(公分)。而隨著胎兒漸漸發育之後,從妊娠第15周開始則分別測量胎兒的頭圍(headcircumference)或兩頂骨間之直徑(biparietaldiameter)、腹圍(abdominalcircumference)及大腿骨(femurlength)的長度來判定胎兒的大小,再以此來推估胎兒的體重(公克)。
由於測量胎兒的身長結果誤差較大,例如胎兒捲曲的姿勢、骨架的大小都可能造成結果的誤判,因此,醫學上會以體重而非身長作為評估胎兒成長的依據。
准媽咪子宮底高度vs.腹圍
准媽咪以仰卧的姿勢,讓醫師利用量尺來測量准媽咪子宮底(靠近准媽咪胸骨下方的位置)到恥骨聯合上緣的長度(fsd,funstosymphysispubisdistance),藉以推估胎兒的成長情況,在懷孕達20周以上時,妊娠周數通常會與此距離相當。有些醫師也會測量媽媽的腹圍:以橫向的方式測量腹部最高的部位,但是因為每位準媽咪的腹圍差異大,因此,比較建議准媽咪在家定期自我測量即可。此外,准媽咪的體重變化也是重要的參考數據之一,特別是當胎兒的體重出現異常情況時,可以透過准媽咪的體重變化找出可能原因。妊娠的前3個月,主要是透過超音波測量胎兒頭部至臀部的距離來計算胎兒的身長(公分)。
觸診+b超
准媽媽在臨產前,產科大夫會通過四步摸診,檢查母親的宮高、腹圍。b超可以測量孩子頭的大小、腿有多長,另外還可以測量頭圍和腹圍,這樣初步估計出孩子的體重。一般臨床根據孩子的觸診結合b超檢查可以大致估算出孩子大小,但是誤差也在500克,一般來說誤差應該是在一斤之內。
讀懂雙頂徑
雙頂徑臨床上常用來判定孕13周以上的胎齡,孕晚期可根據雙頂徑的大小估計胎兒的大小和體重。
股骨長徑可與雙頂徑一起估計胎兒大小和體重,當兩者相加大於17厘米時,有巨大兒可能。
按一般規律,雙頂徑的大小在懷孕5個月以後,基本與懷孕月份相符,也就是說,妊娠28周(7個月)時雙頂徑約為7.0cm,32周(8個月)時約為8.0cm,以此類推。懷孕8個月以後,雙頂徑平均每周增長約為0.2cm為正常。
股骨長徑:股骨長徑是胎兒大腿骨的長度,它的正常值與相應的懷孕月份的雙頂徑值差2-3cm左右,比如說雙頂徑為9.3cm,股骨長徑應為7.3cm;雙頂徑為8.9cm,股骨長徑應為6.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