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朋地溫度多少
A. 吉林省大朋栽桃樹行嗎
據分析,在吉林省利用斜面溫室大棚種植桃樹在技術上來說是可行的,只要能夠確保冬季最寒冷的時期,棚內溫度在零下15℃以上,桃樹就可以安全越冬。但是,在經濟效益方面不一定可行(投資回收期比較長)。
在那裡,走採摘、觀光、旅遊的路子,利用溫室種植早熟的油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B. 塑料大朋雞舍內濕度多少合適
進雛前兩天舍溫預熱到34-35度,濕度70%左右,一日齡舍內溫度35度,以後每天降低0.5度,4周後保持21度。
隨著雞齡的增加,雞舍的溫度也應隨之改變。0周齡~6周齡的雛雞,應將雞舍內的溫度控制在18℃~25℃。其中在育雛的第一天應將雞舍內的溫度控制在33℃~35℃,接下來每周下降2℃~3℃,到18℃~25℃即可。雞開始產蛋的時候,雞舍內的溫度適宜在15℃~24℃,產蛋期間雞舍的溫度不能低於5℃,不要超過30℃。
C. 在零下7度的時候大朋需要點增溫塊加溫嗎
在零下七度的時候,大鵬必須得增溫塊加溫。
D. 黃瓜幾月種植最好沒有大朋可以嗎
種植:黃瓜為喜溫植物。生長適溫l 5—32℃,白天溫度要求20 32C,夜間15—18C。不耐低溫,10℃以下,植株生長緩慢,30℃以下就會發生凍害。 長江中下游地區黃瓜可作春、夏、秋三茬露地和冬、春二茬保護地栽培,基本上實現周年供應。露地栽培,春季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種,該茬黃瓜所處的自然條件好,可選用長勢旺、結果能力強、瓜條大、豐產型的品種栽培5夏茬播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正值炎熱多雨的夏季,產量多受氣候影響,可選抗病、耐熱品種栽培;秋茬播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苗期遇高溫,瓜苗長勢弱,產量也較低,選用抗逆性強,抗病毒,具有短日性的品種生產。保護地栽培,一般春茬播期2月上旬至中旬;冬茬播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育苗。在大棚或溫室內生產黃瓜,光照、溫度和傳粉均受限制,必須選擇耐寒、耐弱光照、單性結實力強的早熟品種栽培。
E. 水稻大朋稻苗,零下幾度受凍,怎麼可以防凍
水稻秧苗白天溫來度要控制在22—25℃,超過此標準的要及時通風,夜間保持在10—15℃,並注意保溫。2葉到3葉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0—23℃,夜間15—18℃,此時秧苗抵禦外界侵害能力弱,白天注意通風控溫,蹲苗促根,夜間注意保溫防凍;自達到3葉—4葉期的秧苗,白天棚外溫度高,也正是秧苗煉苗的關鍵時期,因此,要加大通風量,一般在沒有霜凍的情況下,可以大通風或全通風。
在施肥的時候要注意方法,首先在施肥的時候要關注水稻的生長情況,根據不同的生長情況來進行判斷是否需要施肥。其次施肥要注意用量,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根據稻田的肥沃程度和水稻的長勢來進行施肥,可以選擇宴沃水溶肥。
水稻使用的肥料種類其實並不多,都是按照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進行的針對性的肥料。一般就是復合肥、尿素、硅肥、宴沃微生物菌肥、鉀肥、有機肥、磷肥和氮肥。
F. 冬天大朋取暖怎麼能達到二十多度
棚作物對其生存小氣候環境尤其是氣溫的要求較高,及早做好大棚防凍保暖工作,趨利避害,努力減少冬季雨雪降溫對大棚蔬菜生產的負面影響,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清理溝渠,預防漬害。在大棚四周要挖好溝系,以便冬季雨雪後能及時排除田內畦溝和田外渠道里的積水,降低田間地下水位,防止雨雪水倒灌進入大棚,影響棚內蔬菜生長。
覆蓋,做好保暖防凍。檢查大棚棚架上覆蓋著的塑料薄膜,如有破損要及時修補或更換。要注意收聽當地氣象台站的天氣預報,天氣晴好時,注意通風換氣,調節棚內溫濕度;遇冷空氣來臨,棚門不要過早打開,要增加覆蓋物,採用多層覆蓋,在棚內搭建塑料中棚或小棚,並覆蓋草簾、無紡布、遮陽網等,提高大棚溫度,有條件的夜間在大棚四周加圍草簾,可使大棚內溫度提高1~3℃,能有效促進蔬菜生長健壯,增強抗凍性。
加強光照管理。冬季遇到長期陰雨天氣,容易導致植物缺乏光照,長勢變弱,白天要及時揭除草簾、無紡布、遮陽網等覆蓋物,以增加棚內的散射光照射,同時抓緊降雨間隙,在中午前後小通風一會,及時將氨氣等有害氣體排出棚外。舊薄膜二次利用的要清洗干凈,以利於作物採光。
及時趕雪,減輕凍害。在大雪來臨前,要加固大棚支架,扎緊塑料薄膜,做好防禦大風、大雪等災害的准備工作。大雪來臨時要及時掃雪、鏟雪,防止大棚倒塌,蔬菜大棚兩邊的積雪也應及時清除,防止融化時吸收大量熱量而降低棚內溫度。
做好病害防治。冬季常伴連續陰雨、下雪和低溫天氣,棚內濕度較大,植株抵抗力弱,極易引起病害加重。我地大棚越冬蔬菜尤其要注意茄果類疫病、灰霉病的發生和蔓延。防治病害一是及時清除棚內病株、病枝、病葉、病花、病果;二是大棚內嚴格控制用水,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棚內蔬菜發病誘因,陰雨(雪)天用百菌清煙劑或速克靈煙劑進行熏蒸;三是抓住晴好天氣,積極選用對口農葯防治;四是結合病害防治,及時進行根外追肥,噴施磷酸二氫鉀、愛多收等,提高植株抗性。
天放晴後管理。持續陰雨天後突然放晴,不能立即揭開覆蓋物,否則強光照射會導致蔬菜萎蔫。應逐步揭開草簾、無紡布或遮陽網等覆蓋物,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後再全部揭去
G. 大朋西瓜什麼時可種植
西瓜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是我國夏、秋季銷售的最大宗水果。那麼如何趕在夏初收獲搶占市場呢?今天小編跟大家聊一聊大棚春茬栽培高產種植技術。
當果實長到1~1.5公斤時,將瓜下面的土塊敲碎整平、墊上草或細沙土,即墊瓜。翻瓜即不斷改變果實著地部位,使瓜面受光均勻,皮色一致,瓜瓤成熟度均勻。翻瓜一般在膨瓜中後期進行,每隔5~6天翻動一次,可翻2~3次,翻瓜應在晴天下午瓜柄水分減少,不易折斷時進行,用雙手操作,每次翻動的角度不易過大,著地面顯露即可,以免扭傷和擰斷瓜柄,每次翻瓜應朝同一方向進行。
到西瓜成熟採收前幾天,可將瓜豎起來,以利果形圓正、瓜皮著色良好,否則,著地處見不到陽光,呈黃白色,不但影響果實外觀,而且果皮的厚薄不均勻,果味淡,品質差。瓜的曬和蓋,以「小時曬、熟時蓋」為原則。在未成熟的綠色果皮中,含有大量葉綠素,所製造的光合產物直接輸給果實,促進糖分的積累,因此小時要曬。當果實快要成熟時,果皮中的葉綠素逐漸分解,光合作用下降,果實內部主要是有機物質的轉化,而不是製造和積累。如在強光的直接照射下,易引起日燒病,因此當果實快要成熟時,要用葉片遮蓋。
06
病蟲害防治
西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病毒病、白粉病等,具體防治方案如下:
枯萎病
用葯處方在瓜根周圍扒一個坑,灌500毫升葯液。選用50%多菌靈300倍液或30%惡霉靈水劑375-500ppm或50%氯溴異氰尿酸800-1500倍液,混加愛多收6000倍液。應注意的是,50%氯溴異氰尿酸不能與有機磷混用,用時先將它稀釋好,再混入其它葯劑,現用現配。間隔3-5天,連灌2-3次,然後封坑。葉、莖也同時噴霧滅菌。
炭疽病
可以使用葯劑:40%氟啶胺*異菌脲懸浮劑750~1000倍液;10%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可濕性粉劑20~30克/畝;20%苯醚甲環唑復配微乳劑2500~3000倍液。
疫病
用葯處方坐瓜後預防發病,70%烯醯嗎啉*霜脲氰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40%氟啶胺*異菌脲懸浮劑750~1000倍液;24%霜脲氰*氰霜唑懸浮劑30~50克/畝,間隔7-10天。還可用66.8%霉多克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灌根與噴霧一起進行,連續防治3-4次。
病毒病
用葯處方0.5%氨基寡糖素水劑6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30%鹽酸嗎啉胍或寧南黴素,芸苔素6000倍液加70%丙森鋅500倍液加1%尿素,間隔5-7天,用葯3次。
白粉病
在發病初期進行葯劑防治。施葯時注意噴霧質量,葉片正反面都要噴到,力求均勻周到,施葯間隔期7~10天,連續用葯3次左右。可供使用的葯劑有:20%戊唑醇1500倍液、75%百面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3 0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劑3000倍液、3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3000倍液
蟲害的防治:
小地老虎、瓜蛆等:
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蟲胺微囊懸浮劑50~75克/畝;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
紅蜘蛛:
5% 阿維菌素5000倍+20%乙蟎唑懸浮劑3000-4000倍,30%聯苯肼酯復配四蟎嗪2000倍液
潛葉蠅:
阿維菌素5000倍,1%滅蠅胺45-70ml/畝。
H. 長溫大朋能種什麼水果
春季大棚適合種西瓜、哈密瓜、硬皮甜瓜、黃瓜、番茄、櫻桃番茄、生菜,甚至是油桃、杏、葡萄等果樹。溫室大棚能比外界環境提溫至少在4-10攝氏度,比較適合生產提早上市的或反季節的瓜果蔬菜。
一、培育無病適齡壯苗
1. 種子處理:用高錳酸鉀溶液1000倍液浸泡種子1小時,隨即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沖洗干凈,然後置於25~30℃處進行催芽,待種子有半數以上露白時即可播種。
2. 營養缽育苗:8月上旬在營養畦將催芽後的種子進行直播,至2~3片真葉時移植到營養缽內假植育壯苗。做法是選擇陰天把裝好營養土的營養缽按畦排列整齊,然後移植小苗,待移栽完畢後再全面澆一次清水,最後蓋上小拱棚薄膜。
3. 營養土配製:6份過篩園土(三年內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園土),3份腐熟的垃圾肥,1份鈣鎂磷肥,再加入許的清水充分混合攪拌均勻。為防病害可適當加入代森猛鋅或多菌靈。
4. 苗床管理:溫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間控制在15~20℃間,時間持續15~20天。若溫度高,水分大,光照弱則極易造成幼苗徒長,必須適當增加光照,揭膜通風降濕。晚上則要注意蓋膜。天氣乾旱可在傍晚適當澆小水。定植前再用500倍液百菌清或800倍液代森錳鋅噴施一次。一般假植後25天左右即可定植。
二、整畦定植
1. 畦地准備:整地施肥,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公斤,過鈣100公斤,復合肥70公斤,生物有機肥80公斤作基肥,同時用50%多菌靈粉劑或70%代森錳鋅粉劑進行土壤消毒,然後起壟作畦,即作成連畦帶溝1米,畦高30厘米的單壟高畦。
2. 定植:定植時間為9月中旬,定植時穴施鈣鎂磷肥50克。每單壟種植一行。株距30厘米,定植後澆定根水。
三、定植後的管理
1. 花前管理:開花結果前應將棚四周的塑料膜全部揭開,留棚體頂部的薄膜,以降溫排濕防雨。除雨天外,要加強通風,減輕棚內濕度,並保持棚內溫度25~30℃。夜晚不低於18℃。此時的溫濕度要控制適當,若濕度高易造成徒長,而氣溫低、濕度大則易得晚疫病。
2. 噴施矮壯素:為防止植株徒長,定植後可用1000ppm矮壯素噴施,每7天一次,共噴二次。
3. 整株吊蔓:採取"三桿"整株法,即留第一分株與第二分枝,抹去第三以上分枝,連同主桿形成"三桿"株形。同時注意拉線吊蔓。
4. 2,4,4-D激素點花保果:定植後25天至1個月可見開花,若此時氣溫低於18℃時,一定得用2,4-D激素點花保果,方法是用10ppm2,4-D溶液逐個點花。為防止重復點花,可在2,4-D深液中加入適當的紅墨水。
5. 肥水管理:定植後一般不澆水,若土壤含水量低於20%則用復合肥加適量水化開進行飄澆,每15天一次。
6. 病蟲防治:蟲害發生不多,病害主要有晚疫病和灰霉病,防治上以預防為主。可用300倍液可殺得噴施或800倍液70%代森猛鋅噴施。低溫高濕易感晚疫病。可用58%雷多米爾500倍液噴施,每7天一次,共噴3次。若發現灰霉病可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或用50%速克靈粉劑1500倍液噴施。
四、預防凍害
立冬以後氣溫降低,特別是12月份後時有霜凍甚至結冰,要預防植株受凍,方法是在大棚內再加蓋一層無滴膜,無滴膜的四周要垂到地面壓死。白天開通風口排霧,傍晚封死四周的風口,使其冷空氣不會進入,可確保植株不受凍害。
I. 怎樣種植大朋
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一、大棚構建
(一)棚架類型和結構。塑料大棚的類型結構有很多種。目前推廣應用最多的有裝配式鍍鋅薄壁鋼管型(簡稱鋼管大棚)和竹木圓拱型大棚兩種。主要用於番茄、甜(辣)椒、茄子、黃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後栽培,以及育苗、雜交制種等。還有一種竹架小棚,常單獨或與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於冬春季茄、瓜類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鋼管大棚有兩種規格:一種是中心高2.2米、寬跨度4.5米,長20米,面積90平方米;另一種是中心高2.5米,寬6米,長30米,面積180平方米。使用壽命一般為15年。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還可採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圓木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寬4—5米,一般使用壽命為3年。
(二)覆蓋材料:大棚覆蓋材料有以下幾種: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原料,膜厚0.1毫米,無色透明。使用壽命約為半年。
2、多功能長壽膜:是在聚乙烯吹塑過程中加入適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劑製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廠生產的多功能膜,寬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壽命比普通膜長一倍,夜間棚溫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結水滴,覆蓋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紡織而成,保溫性能好,是夜間保溫材料。
4、聚乙烯高發泡軟片:是白色多氣泡的塑料軟片,寬1米、厚0.4—0.5厘米,質輕能捲起,保溫性與草被相近。
5、無紡布:為一種滌綸長絲,不經織紡的布狀物。分黑、白兩種,並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規格50克/?,除保溫外還常作遮陽網用。
6、遮陽網:一種塑料織絲網。常用的有黑色和銀灰色兩種,並有數種密度規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於夏天遮陽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溫覆蓋用。
(三)大棚搭建:選擇向陽、避風、高燥、排水良好,沒有土壤傳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維護:扣膜時要盡量避免棚膜的機械損傷,特別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應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舊布包紮好。用彈簧固定時,在卡槽處應加墊一層舊報紙。另外要注意避免新舊薄膜長期接觸,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風換氣時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凍或曝曬,會促進老化,鋼管在夏天經太陽曝曬,溫度可上升到60—70℃,從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過程中,難免有破孔,要及時用粘合劑或膠帶粘補。
二、環境特點與調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蓋,形成了相對封閉與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氣候。進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須掌握大棚內環境的特點,並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滿足蔬菜生長發育的條件,從而獲得優質高產。
(一)大棚內環境條件:
1、光照:取決於棚外太陽輻射強度、覆蓋材料的光學特點和污染程度。新塑料膜的透光率為80—85%,被塵泥污染的舊膜透光率常低於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於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內光照減少10%—20%。棚架和壓膜線以及高稈蔬菜的架材都會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盡可能避免和排除減弱棚內光照的因素。
2、溫度:
(1)溫度變化規律:大棚內氣溫日變化趨勢與露地相同,但晝夜溫差變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閉棚內溫度升高很快,最高可達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陰雨天,增溫效果差,夜間棚內最低氣溫一般比棚外高1—3℃。棚內地溫比氣溫穩定,通常為10—20℃。棚內氣溫也因位置不同而異,大棚橫向分布為中間高、兩邊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兩邊的植株高大。大棚縱向分布,白天有太陽照射時,溫度為頂部高、下部低,夜間、陰天則相反。
(2)逆溫現象:聚乙烯覆蓋的大棚,冬季有微風晴朗的夜晚,棚內溫度有時會出現比棚外還低的現象。其原因是:夜間棚外氣溫是高處比低處高,由於風的擾動,棚外近地面處可從上層空氣中獲得熱量補充,而大棚內由於覆蓋物的阻擋,得不到這部分熱量;冬天白天陰涼,土壤貯藏熱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對長波輻射率較高,保溫性略差,地面有效熱輻射大、散熱多,從而造成棚內溫度低於棚外的現象。
(3)溫度調控:大棚的溫度調控主要通過通風換氣和加溫來進行。利用揭膜進行通風換氣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內氣溫最常用的方法,採用遮陽材料,減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內氣溫過高。
冬天,為了減少熱量損失,提高氣溫和土溫,棚膜要盡量蓋嚴。可在大棚四周設置風障,大棚內設小棚再採用草片、無紡布、泡沫塑料等多層覆蓋等措施。也可採用加溫措施提高溫度,如用電熱線提高土溫,有條件地區可以利用工廠余熱、地熱水或煤爐等提高棚內溫度。大棚內置放水袋(充滿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熱大的特點,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陽光能,並轉化成熱能貯藏起來,夜間逐漸釋放出來,可提高棚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