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sv多少合適
Ⅰ 污泥沉降比控制在多少最合適
不同污水處理場的SV值差別很大,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正常SV值一般在20%~30%之間。污泥沉降比 sludge settling velocity簡稱SV。是指廢水好氧生物處理中,曝氣池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 min後所形成的沉澱污泥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比例,以%表示。
由於SV值測定簡單快速,故常用於評定活性污泥濃度及質量。SV能反映曝氣池正常運行時的污泥量和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SV值越小,污泥的沉降性能越好。通過SV值變化可以判斷和發現污泥膨脹現象的發生。SV值的大小與污泥種類、絮凝性能及污泥濃度等有關。
(1)活性污泥sv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控制排泥:
SV30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污泥的沉降濃縮性能,又反映污泥濃度的大小,當沉降性能較好時,SV30較小,反之較高。當污泥濃度較高時,SV30較大,反之則較小。當測得污泥SV30較高時,可能是污泥濃度增大,也可能是沉降性能惡化,不管是哪種原因,都應及時排泥,降低SV30值。
採用該法排泥時,應逐漸緩慢地進行,一天內排泥不能太多。例如通過排泥要將SV30由50%降至30%時,可利用3~5天逐漸實現每天排出的污泥均勻地增加,切不可忽大忽小,避免造成整個活性污泥系統被破壞或者能力下降。
Ⅱ 活性污泥法的SV在什麼范圍內合適
sv一般也沒有強制規定的,但是保持在25%到30%的情況下,污泥有較好的抗沖擊能力。這個比例比較理想。
Ⅲ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標有哪些處理城市污水時正常的污泥沉降比(SV)和污泥指數(SI)分別為多少
評價活性污泥的幾個指標
(1)、MLSS(Mixed Liquid Suspanded Solid)
指1L曝氣池混合液中所含懸浮固體乾重,它是衡量反應器中活性污泥數量多少的指標。它包括微生物菌體(Ma)、微生物自生氧化產物(Me)、吸附在污泥絮體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機物(Mi)和無機物(Mii)。由於MLSS在測定上比較方便,所以工程上往往以它作為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數量的指標。在進行工程設計時,希望維持較高的MLSS,以縮小曝氣池容積,節省佔地和投資,但MLSS濃度也不能過高,否則會導致氧氣供應不足。一般反應器中污泥濃度控制在2000~6000mg/L。
(2)、MLVSS(Mixed Liquid Volatile Suspanded Solid)
指1L曝氣池混合液中所含揮發性懸浮固體含量,它只包括微生物菌體(Ma)、微生物自生氧化產物(Me)、吸附在污泥絮體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機物(Mi),不包括無機物(Mii)。所以MLVSS能比較確切地反映反應器中微生物的數量。一般情況下處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比值在0.75左右,對於工業污水,則因水質不同而異,MLVSS/MLSS比值差異較大。
(3)、SV%
污泥沉降比,曝氣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靜止30min後,污泥所佔體積與原混合液體積的比值。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30min後,可接近其最大的密度,故在正常運行時,SV%大致反映了反應器中的污泥量,可用於控制污泥排放。一般曝氣池中SV%正常值為20%~30%。SV%的變化還可以及時反映污泥膨脹等異常情況。所以SV%是控制活性污泥法運行的重要指標。
(4)、SVI
污泥體積指數,指曝氣池混合液經30min靜止沉降後1g干污泥所佔的體積,單位為ml/g。
SVI=混合液30min沉降後污泥容積/污泥乾重
=(SV%×100)/MLSS
SVI反映了污泥的鬆散程度和凝聚性能,SVI過低,說明污泥顆粒細小緊密,無機物多,微生物數量少,此時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過高則說明污泥結構鬆散,難於沉澱分離,即將膨脹或已經發生膨脹。
(5)、SDI
即污泥密度指數,指100ml混合液靜止30min後所含活性污泥的g數。單位為g/ml。
一般地, SVI<100 污泥沉降性能較好
100<SVI<200 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200<SVI 污泥沉降性能差
城市生活污水水質較穩定,其SVI控制在50~150左右。而工業污水水質相差較大,如某些工業污水中COD主要為溶解性有機物,極易合成污泥,且污泥灰份少,微生物數量多,所以雖然其SVI偏高,但卻不是真正的污泥膨脹。反之,如果污水中含無機懸浮物多,污泥的密度大,SVI低,但其活性和吸附能力不一定差。
(6)、污泥負荷
污泥負荷是反應器設計和運行的一個重要參數,它指單位活性污泥所能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單位是kgBOD5/kgMLSS。進行工程設計時,對於污泥負荷的選擇需要考慮預期運行的處理效率和出水效果、曝氣量、泥齡等參數。根據污泥負荷的大小可分為三種情況
低污泥負荷 0.1-0.25kgBOD5/kgMLSS BOD去除率90~95%
常污泥負荷 0.3-0.6kgBOD5/kgMLSS BOD去除率85~98%
高污泥負荷 1-5kgBOD5/kgMLSS BOD去除率50~60%
對於城市生活污水生物處理,低污泥負荷法和常污泥負荷法之間無明顯的分界,而常污泥負荷法和高污泥負荷法之間則分界明確,根據污水處理廠的一些運行資料,污泥負荷在0.6kgBOD5/kgMLSS到1.0kgBOD5/kgMLSS之間時,絲狀菌有相對的生長優勢,而絲狀菌的生長使污泥結構鬆散,最終導致污泥發生膨脹。但是當污泥負荷高於1.5kgBOD5/kgMLSS時,反應器中食料充足,非絲狀菌也能獲得足夠的營養而生長,所以污泥又不易膨脹。
表9-1 某些有機污水生物處理實例概況
工廠 污水性質 池型 BOD去除率(%) 污泥濃度MLSS(g/L) 污泥負荷(kgBOD5/kgMLSS)
焦化廠 含酚污水 吸附再生 〉90 4.0 0.45
織襪廠 印染污水 合建式完全混合 95 5.0 0.2
污水站 城市污水 合建式完全混合 90 2.5 0.72
污水站 城市污水 吸附再生 90 1.5 0.40
電石廠 含酚污水 吸附再生 87 2.8~3.5 /
印染廠 染色污水 分建式完全混合 90 5.5 0.48
(7)污泥齡:污泥齡是指污泥在反應器中的平均停留時間。其單位是d。
污泥齡=反應器中污泥總量/每d排放的剩餘污泥量(d)
污泥齡和污泥負荷有關,當有機負荷低時,有機物大部分被完全氧化成CO2和水,只有少部分用於合成微生物菌體,所以剩餘污泥量小,污泥齡較長。當有機負荷高時,污泥合成較快,剩餘污泥量大,污泥齡就較短。
Ⅳ 污泥的SV,SVI,MLSS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一、污泥的SV是指污泥沉降比,又稱30min沉降率。表示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min後所形成沉澱污泥的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率,即沉降污泥的體積分數,以%表示。該指標能夠相對反應污泥凝聚、沉澱性能,用以控制污泥的排放量和污泥的早起膨脹。
SV測定方法簡單,處理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的SV一般介於20%~30%之間。
二、污泥的SVI是指污泥容積指數。
通過將反應器內混合液置於1L的量筒內,靜置30分鍾後的沉澱污泥容積,初一混合液懸浮固體質量濃度來確定,其單位是mL/g,即SVI=混合液(1L)30min靜沉後形成的活性污泥容積(mL)/混合液(1L)中懸浮固體乾重(g)。
三、污泥MLSS是指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
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氣池內濃度,包括活性污泥組成的各種物質,即 MLSS=Ma+Me+Mi+Mii,其普遍應用於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相對指標。
Ⅳ 活性污泥法中SV30多少合適
城市污水廠SV30值一般在15%~30%,工業廢水處理SV30值相對較高。測定SV30的器皿一般是1000mL的玻璃量筒。
SV30是指曝氣池混合液在量筒靜止,沉降30min後污泥所佔的體積百分比。它是分析污泥沉降性能的最簡便方法。SV30值越小,污泥沉降性能就越好。SV30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在無其他異常的情況下,SV30可作為剩餘污泥排放的參考依據。
在進行沉降試驗時,有時會發現污泥沉降界面不清的現象,這是因為污泥中絮粒大小的差異懸殊造成的,大粒絮粒迅速沉降,細小絮粒緩慢沉降,形成一個非連續層。這種情況在污泥短期缺乏營養或由於污泥中毒而造成部分解絮時尤為明顯。
在進行沉降實驗時,也要注意觀察初始沉降情況。如果兩種污泥SV30相等,而初始5min內的沉降速度不同,其沉降性能也是不同的。因此,有人建議採用SV5,即5min的污泥沉降體積來判斷污泥沉降性能。
(5)活性污泥sv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活性污泥中的絲狀菌數量與污泥的沉降性能密切有關。
判斷污泥中絲狀菌數量的多少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將污泥稀釋塗片染色觀察、測量,此法較麻煩,技術要求高但較精確;其二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目視評價。一般採用後一種方法,根據活性污泥中絲狀菌與菌膠團細菌的數量相對比例,分成五個等級:
0級:污泥中幾乎無絲狀菌存在。
±級:污泥中存在少量絲狀菌。
+級:存在中等數量的絲狀菌,但總量少於菌膠團細菌。
++級:存在大量絲狀菌,總量與菌膠團細菌大致相等。
+++級:污泥絮粒以絲狀菌為骨架,數量大於菌膠團細菌。
大多數活性污泥都有絲狀菌,它們是絲狀微生物的統稱。適量絲狀菌的存在,有助於改善活性污泥的性狀和提高凈化能力。但當污泥中絲狀菌數量超出正常范圍後,就會影響系統的穩定運行及處理效果。因為絲狀菌數量越多,則污泥的沉降性能越差。
當活性污泥中絲狀菌數量處於0~±級時,可在二沉池形成一層緻密的網狀污泥層,並黏附沉降速率較慢的細小泥粒,共同形成較大的絮粒一起下沉,故出水清澈,漂泥極少。
當絲狀菌數量達++級以上時,大量絲狀菌由污泥絮粒中心向外伸展,往往形成「刺毛球」狀的活性污泥骨架,阻礙了絮粒間的壓縮,使污泥的SV30值升高,嚴重時SV30值接近100%,最終導致污泥膨脹、無法沉澱分離,使污泥在二沉池大量流失。
因此,在管理中,當污泥中絲狀菌達到+級時,就應注意其數量的動態變化,若有繼續增多的趨勢,就必須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