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玻璃尺寸多少合適
1. 二胡長度都一樣嗎
你如果問的是二胡那麼都是一樣的
我怕你把高胡 中胡什麼的都當成二胡,因為那麼長的很像!
給你一個資料吧,他有二胡各個位置的長度和大小
琴筒
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 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多用紅木、紫檀或烏木製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 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 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 琴筒前口蒙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普及式二胡為蛇皮,中高檔二胡多為蟒 琴皮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育共鳴較好。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性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
琴皮
有蟒皮和蛇皮兩種,蟒皮為佳。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莽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琴桿琴桿
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紅木較多。紅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 是支撐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 厘米,直徑約為0.55寸。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凈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系,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軸
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但目前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松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軸的類型:銅軫和木軫 二胡的定弦音高主要是靠琴軸來調節。琴軸的類型有銅軫和木軫。琴軸就是與琴桿相互垂直那兩個猶如圓錐體的部件,木質,前端細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間漸大,後端最大。軸後段外表刻有若干直條瓣紋,軸須加飾,用多層骨質與木質片粘合。它們與琴筒相對,上面的一個叫內琴軸,拴內弦,朝下的一個叫外琴 琴軸軸,拴外弦。內外琴軸相距約為0.26尺。外琴軸距琴筒一般為1.45尺,這是二胡區別於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樂器的顯著標志之一。 傳統的琴軸是一個整體,納外琴軸分別橫插在琴桿上方指定的圓孔內,相應的琴弦直接纏繞在"出口"一端的末梢上。這種琴軸調弦的活動范圍大,並能儲存多餘的琴弦線段,有利於琴弦的充分利用。但這種琴軸對材料的選擇較為考究,多用黃楊木或黃檀木製成,與琴桿的接觸面既要嚴密合縫,又要保持必要的松動,否則不是匿藏著極弦跑音的隱患,就是操作不自然。 六十年代初,二胡開始裝置螺絲弦軸(又稱直行銅軸),外觀上既保持了原來的民族形式,又克服了擰轉費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損裂琴桿的缺點。如今市上出售的中高檔二胡,其琴軸多為機械螺旋軸。 弓子弓子
是二胡發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桿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弓桿是用細實的紫竹製成,粗細要適中。弓桿的軟硬和彈性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龍絲和馬毛的,多用馬尾,且白馬尾為最佳,黑馬尾次之。一般用細實紫竹縛上馬尾,一端裝有活螺絲(弓魚)用來調整弓毛的松緊度。F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目前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且易變音。現在大多採用金屬弦。 弓子由弓桿和弓毛構成,全長76 厘米,弓桿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用江葦竹(又名幼竹)製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繫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弦發音。 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製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 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選擇弓桿要注意長度符合標准,還要兼顧到質地堅實、老化、粗細協調、勻稱、中段不呈弧形,與弓毛相互平行等情況。這樣的弓子彈性適中,操縱順手,易於控制。 有的初學者把京胡的弓子拿來換在二胡上,這是不合適的。京胡弓子一般都較短,在二胡上拉奏沒有迴旋餘地,是不符合二胡演奏需要的。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中高檔二胡的弓子多為松緊調節弓,它是在持弓一端裝有機械螺旋裝置,可根據演奏需要把弓毛調節到合適的松緊程度。但不可調得過松過緊,過松使弓子失去了應有的彈性,不易於操作;過緊則發音生硬,缺乏含蓄內在的成份,同時還容易使弓桿變形。 千斤線千斤
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 琴桿上扣住琴弦的那個裝置叫千金,千金一般是用銅絲或鉛絲製成:"S"形的鉤,再用絲弦或其它線繩套住這鉤的一端並系在琴桿上,也有用絲弦、尼龍線或布條、皮條等直接把琴弦拴在琴桿上的。後面這種形式的千金其音質不夠十分理想,因為內外弦被擠壓得太近,使琴弦的充分很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牽制,不注意還易發生"碰弦"的現象。 千金不可系得太長,也不可系得太短,合適程度要看演奏者指頭的長短和琴桿的粗細。也就是說,指頭長,琴桿細可將千金適當的放鬆一點;指頭短、琴桿粗就酌情系緊一點。一般來說,琴弦距琴桿的寬度掌握到0.7寸左右較為適宜。千金在琴桿上的位置應求得大體固定,不可經常的移上移下。 有些初學者喜歡拉高音,把千金一個勁的往下移。這樣的"高音"音質很差,不但不利於運指的全面訓練,而且有損於正常音高觀念的培養。一般來說,千金應固定在距琴馬1.3尺左右的位置上較為適宜。 琴碼琴碼
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馬、楓木馬。木松節馬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馬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J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琴馬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弦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馬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馬(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 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馬,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馬,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此外,象高粱秸稈、火柴簽、鉛筆(最好將筆芯抽掉)等材料製作的琴馬也能改善一些二胡的音質,但中高檔二胡還是宜用特製的木馬,木馬是用松節木做的,音色淳厚柔美,失真度小。另外還有鋼絲馬,但使用很少。 如果是自己製作琴馬,要注意到它的特有形狀.不宜過長、過短、過高、過矮,因為這樣都不利於琴皮振動的性能發揮。雖說一些發音沙啞的二胡,適當增長琴馬,音質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音量卻大為削弱了。一般來說,琴馬長約0.4寸,高約0.25寸較為適宜。如果是竹製或木製琴馬,當中最好挖空成拱橋形。
2. 各種玻璃的標准尺寸
普通平板玻璃
1、 3--4厘玻璃, mm在日常中也稱為厘。我們所說的3厘玻璃,就是指厚度3mm的玻璃。這種規格的玻璃主要用於畫框表面。
2、 5--6厘玻璃,主要用於外牆窗戶、門扇等小面積透光造型等等
3、 7--9厘玻璃,主要用於室內屏風等較大面積但又有框架保護的造型之中。
4、 9--10厘玻璃,可用於室內大面積隔斷、攔桿等裝修項目。
5、 11--12厘玻璃,可用於地彈簧玻璃門和一些活動人流較大的隔斷之中。
6、 15厘以上玻璃,一般市面上銷售較少,往往需要訂貨,主要用於較大面積的地彈簧玻璃門外牆整塊玻璃牆面。
浮法玻璃:3mm、4mm、5mm、6mm、8mm10mm、12mm七類。
引拉法生產的玻璃其長寬比不得大於2.5,其中2、3mm厚玻璃尺寸不得小於400mm×300mm,4、5、6mm厚玻璃不得小於600mm×400mm。浮法玻璃尺寸一般不小於1000mm×1200mm,5、6mm最大可達3000mm×4000mm。
根據國家行業標准JC433-91規定,夾絲玻璃厚度分為:6、7、10mm,規格尺寸一般不小於600mm×400mm,不大於2000mm×1200mm。
其他玻璃主要有:
1、 鋼化玻璃:它是普通平板玻璃經過再加工處理而成一種預應力玻璃:鋼化玻璃相對於普通平板玻璃來說,具有兩大特徵:
1) 前者強度是後者的數倍,抗拉度是後者的3倍以上,抗沖擊是後者5倍以上
2) 鋼化玻璃不容易破碎,即使破碎也會以無銳角的顆粒形式碎裂,對人體傷害大大降低
2、 磨砂玻璃:它也是在普通平板玻璃上面再磨砂加工而成,一般厚度多在9厘以下,以5、6厘厚度具多
3、噴砂玻璃:性能上基本上與磨砂玻璃相似,不同的改磨砂為噴砂,由於兩者視覺上類同,很多業主,甚至裝修專業人員都把它們混為一談
4、壓花玻璃:是採用壓延方法製造的一種平板玻璃,其最大的特點是透光不透明,多使用於洗手間等裝修區域
5、 夾絲玻璃:是採用壓延方法,將金屬絲或金屬網嵌於玻璃板內製成的一種具有抗沖擊平板玻璃,受撞擊時只會形成輻射狀裂紋而不致於墮下傷人。故多採用於高層樓宇和震盪性強的廠房:
6、中空玻璃:多採用膠接法將兩塊玻璃保持一定間隔,間隔中是乾燥的空 氣,周邊再用密封材料密封而成,主要用於有隔音要求的裝修工程之中。
7、夾層玻璃:夾層玻璃一般由兩片普通平板玻璃(也可以是鋼化玻璃或其他特殊玻璃)和玻璃之間的有機膠合層構成當受到破壞時,碎片仍粘附在膠層上,避免了碎片飛濺對人體的傷害,多用於有安全要求的裝修項目
8、 防彈玻璃:實際上就是夾層玻璃的一種,只是構成的玻璃多採用強度較高的鋼化玻璃,而且夾層的數量也相對較多。多採用於銀行或者豪宅等對安全要求非常高的裝修工程之中
9、 熱彎玻璃:由平板玻璃加熱軟化在模具中成型, 再經退火製成的曲面玻 璃:在一些高級裝修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需要預定,沒有現貨
10、玻璃磚:玻璃磚的製作工藝基本和平板玻璃一樣,不同的是成型方法其中間為乾燥的空氣,多用於裝飾性項目或者有保溫要求的透光造型之中。
11、玻璃紙:也稱玻璃膜,具有多種顏色和花色:根據紙膜的性能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能:絕大部分起隔熱、防紅外線、防紫外線、防爆等作用
(2)二胡玻璃尺寸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根據種類不同,玻璃有不同的特性。下面按照建築玻璃分類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鏡片
1、良好的透視、透光性能(3mm、5mm厚的鏡片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分別為87%和84%)。對太陽光中近紅外熱射線的透過率較高,但對可見光折射至室內牆頂地面和傢具、織物而反射產生的遠紅外長波熱射線卻有效阻擋,故可產生明顯的「暖房效應」。凈片玻璃對太陽光中紫外線的透過率較低;
2、隔聲、有一定的保溫性能;
3、抗拉強度遠小於抗壓強度,是典型的脆性材料;
4、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通常情況下,對酸鹼鹽及化學試劑盒氣體都有較強的抵抗能力,但長期遭受侵蝕性介質的作用也能導致變質和破壞,如玻璃的風化和發霉都會導致外觀破壞和透光性能降低;
5、熱穩定性較差,極冷極熱易發生炸裂。
裝飾
1、彩色平板玻璃:可以拼成各類團,並有耐腐蝕抗沖刷、易清洗等特點。
2、釉面玻璃: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裝飾性。
3、壓花玻璃、噴花玻璃、乳花玻璃、刻花玻璃、冰花玻璃:根據各自製作花紋的工藝不同,有各種色彩、觀感、光澤效果,富有裝飾性。
安全
1、鋼化玻璃:機械強度高、彈性好、熱穩定性好、碎後不易傷人、不易發生自爆。
2、夾絲玻璃:受沖擊或溫度驟變後碎片不會飛散;可短時防止火焰蔓延;有一定的防盜、防搶作用。
3、夾層玻璃:透明度好、抗沖擊性能高、夾層PVB膠片粘合作用保護碎片不散落傷人,耐久、耐熱、耐濕、耐寒性高。
裝飾性
1、著色玻璃:有效吸收太陽輻射熱,達到蔽熱節能效果;吸收較多可見光,使透過的光線柔和;較強吸收紫外線,防止紫外線對室內影響;色澤艷麗耐久,增加建築物外形美觀。
2、鍍膜玻璃:保溫隔熱效果較好,易對外面環境產生光污染。
3、中空玻璃:光學性能良好、保溫隔熱性能好、防結露、具有良好的隔聲性能。
3. 二胡琴碼尺寸多大合適
二厘米見方,長三厘米。沿方柱的對角劈開。這個三角形柱體就可以當琴碼,至於弦槽寬度,一厘米半就行!
相關說明
胡琴,屬琴類一種,因為來源於北方少數民族,古代漢人稱謂北方少數民族為「胡」,從北方傳過來的琴,因此而得名。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古稱胡爾。
蒙古族俗稱西納干胡爾,意為勺子琴,簡稱西胡。元代文獻稱其為胡琴。漢語直譯為勺形胡琴,也稱馬尾胡琴。歷史悠久,形制獨特,音色柔和渾厚,富有草原風味。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尤以東部科爾沁、昭烏達盟一帶最為盛行。
4. 怎樣挑選二胡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檀木最上。次之為烏楊或新木,其他雜木製作的二胡只可作為初學練習之用。
皮膜:
二胡筒上的皮膜均為蟒皮,以色澤鮮艷分明,鱗紋均勻,光滑帶有油性、薄厚適中為上品。蟒皮的薄厚和蒙得松緊對二胡的音色影響很大,過厚則振動遲鈍,過薄則聲音單薄易出噪音;蒙得過緊則聲音尖硬,蒙得偏松則聲音遲鈍易塌陷,一般來講用新蟒皮蒙琴筒偏緊一點為好,開始用時在皮面上抹一點植物油,拉完琴後琴馬壓在皮上不要松弦,經過兩三個月的每天拉奏,琴皮的張力就可達到松緊適中,這時,需備一截與琴筒橫面一般長的鉛筆在用完琴後架在弦下面以減輕琴馬對皮膜的壓力,保持皮膜的最佳張力狀態。還有,如在南方購琴到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松的;在北方購琴到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緊的,我國北方氣候乾燥,南方氣候潮濕,皮膜受氣候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撐體,要隨琴弦重大拉力,木質一定要好,要用完整的木料鏇成,中間不可有癤,更不能拼接,否則,容易變形斷裂。琴桿過去都是圓形,隨著鋼絲弦的普遍使用,琴弦拉力增大,現在普遍改為能抗彎的扁圓形,橫截面好像鵪鶉蛋的形狀,琴桿標准長度一般為830毫米,過長琴桿易彎,過短則弦的張力不夠,影響音色.
琴軸:
琴軸有全木軸,渦輪式機械軸,和螺桿式機械軸三種,一般業余學琴多用機械軸,它的優點是調弦方便,不易跑弦,但在選購時要檢查製作是否精密,使用中要適當點一點兒縫紉機油,避免受潮銹蝕溢扣跑弦等問題。
弓子:
二胡弓子是由弓桿與弓毛組成的,弓桿是用竹子烤制而成,弓毛為一綹馬尾,從弓尖弧形小彎中通向弓根系在魚尾處,弓魚一般由有機玻璃或獸骨製成,固定在弓尾螺絲上用於調節馬尾松緊,整個弓桿呈淺馬鞍型。弓子是二胡演奏發音的關鍵工具,它的質量對於演奏的影響極大,弓桿的粗細、輕重、長短雖各有所好,但都不可過分,過輕過細則綿軟無力;過粗過重則笨拙、音噪;過長則不好控制;過短則影響長音演奏,因此,一般以850毫米左右為宜,用料有老紅竹、江葦竹和鳳眼竹,以節少、粗細均勻為上品,弓尖和弓根的彎度要適中,彎度過大則難以控制;彎度過小則影響握弓手指的靈活。
弓毛以白馬尾為上品。選擇琴弓除了要注意前面講的問題外,還要看馬尾梳得是否整齊,看魚尾連接外捆紮得是否牢固,不少新購的琴弓用不多久,就因馬尾松脫無法使用,就是在選購琴弓時沒有注意這個問題。
另外,在使用時要隨著氣候的變化及時調整馬尾的松緊,用完後要將魚尾螺絲擰松以保持弓桿的良好狀態。馬尾一沾油脂就擦不上松香,切不可用手摸馬尾,以保持弓毛的潔凈。松香須用特製的胡琴松香或小提琴松香擦在弓毛上,不可將松香燙在琴筒上,這樣做易出噪音,拉起琴來松香沫飛濺沾在弦上和琴桿上影響換把和高音區的演奏。新的弓子不易擦上松香,可用一些碎松香碾壓在弓毛上,松香要勤擦,每次不要擦得太多,一般以拉琴二至三個小時後擦一次為宜。
琴托:
琴托是墊在琴筒下面的木托,由較重的硬木製作,二胡有了琴托以後,使琴身在腿上更為穩定,大大方便了下把位技巧的發揮並增加了音量。
琴馬:
琴馬是將琴弦的聲音傳導到琴筒的關鍵部件,它對發音的好壞、音量的大小起著重要作用。製作琴馬的材料很多,幾十年來,人們對琴馬的製作進行了多種試驗,均各有弊,現在大都使用楓木和松節製作的琴馬,底部有圓形的或橢圓形的,高度為1厘米,底部寬度為1.5厘米,上部橫寬為1厘米。這兩種琴馬普遍認為發音柔和、音質純正。
當然,二胡發音的好壞不僅僅取決於琴馬,它與琴筒的木質好壞、皮膜的薄厚、松緊、天氣的陰晴、空氣的潮濕、乾燥、冷暖均有直接關系。因此,琴馬盡可多備幾種(木質、竹質、骨質、塑料等到以便在不同氣候情況下進行調整,至於在何種情況下用何種琴馬,需要自己去體驗。緊靠琴馬的下面,還須在琴弦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
總結:
要想購得一把稱心如意的愛琴首先要從木料入手,她可是二胡音色好壞的先決條件。現在,市面上有許多材質的二胡其中不乏有以次充好的,我們在選購時可得多加小心以免上當,怎樣識別木料的真假與優劣呢?
第一,要看音色。以我們試奏為准,要盡可能的多試幾把琴,多試幾個把位要知道同樣品牌或同樣價格的琴有時音色相差甚遠,好的二胡是能經得起考驗的。
第二,要看做工。一般來說,越是優質的二胡做工越細膩反之就越粗糙。
第三,要看價格。優質的二胡價格可是不菲哦!當然,我們決不能只看價格還是那句話,小心上當! 這其次就是看皮膜,那什麼樣的皮膜才算是好皮膜呢?
第一, 皮膜的顆粒要大。
第二,皮膜的顏色成份中黃顏色越多越好。
最後是看弓子,好弓的標准有三:
第一, 弓要長而直。
第二,弓毛應是白色且弓毛多而齊。
第三,弓桿的節應少而小。
最重要的是 你要試試那把二胡 看看手感
就拉拉音
5. 玻璃的正常尺寸是多少
玻璃原板尺寸
規格:普通平板玻璃3mm的主要有1200*1100、1200*1500、1000*1500。4mm和5mm主要有2000*1500、2100*1650、2200*1650、 2200*1800。
浮法玻璃有(mm):
2000*1500、2100*1370、2200*1370、2100*1500、2100*1650、2200*1650、2200*1830、2440*1650、2440*1830、2540*1830、3050*1830、3050*2134、3050*2440、3210*2134、3210*2440、3300*2134、3300*2440、3300*2600、3300*2800、3660*2440、3660*2600、3660*2800、3050*4000、3500*4000、3500*5000、3500*7000
玻璃規格沒有國家標准,要視廠家的利用率,量大還可以定製規格,厚度 (mm):
超薄:0.55、0.7、1.1、1.6、1.8、2.0、2.5、2.8
正常:3、3.5、4、5、6、7、8、9、10、11、12
超厚:15、19、22、25
對於玻璃厚度國家有質量標准,像5mm的厚度偏差不可以高於0.2mm。
6. 二胡標准尺寸
二胡全長81厘米,直徑約為0.55寸(1.83厘米)。
琴弓全長76~85 厘米,琴筒長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厘米。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產地分類:江西琴(龍韻牌)、北京琴(龍韻牌)、蘇州琴(漢韻牌、虎丘牌)、上海琴
根據琴筒情況分為四類:圓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雙層底托二胡、前八後圓。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賽馬》、《葡萄熟了》等。
(6)二胡玻璃尺寸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二胡起源: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暘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
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並發明了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
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製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涌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7. 二胡的精確尺寸是多少圖注
二胡琴筒面與弦軸的距離
8. 如何挑選二胡
怎樣選擇二胡是胡友們一個永久的話題。多少年來眾說紛紜,長篇短論,總免不了給人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常遇到拉琴幾十年的高手,制琴幾十年的名師,說起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來選琴一般要掌握點聲音學、材料學、力學、美學、數學和技工方面的知識,加上二胡演奏的基礎,這樣在選琴時才比較心中有底。謹將個人多年選琴體會交流如下:
一、選擇二胡注意琴筒共鳴共振焦點區域行話說好琴音要「捆得住」,意思就是二胡琴筒共振共鳴必須形成一個集中焦點,不然
其音散而無神,高音虛,低音薄。琴皮振動發音後,沿筒口喇叭口向後聚焦成一種棱錐狀區域,這個區域的長短變化是以喇叭口的斜度而變化的,加上音槽的反射共鳴作用(橢圓琴沒有音槽),是調節二胡高低音平衡的關鍵。其高音區(即下把位)在共振焦點區前移時音量大,音質實;在共振焦點區後移時音量小,音質薄。其低音區(即上把位)恰恰相反。為兼顧高低音平衡,共振焦點區域必須處於合理的位置上。經驗證明共振焦點為琴桿中軸線偏後一點為好。簡單測定共振焦點區的方法是:試拉琴時左手感覺到琴桿、琴頭、琴托有種貫通般的振動感,這表明共振的焦點正好落在琴桿中軸線上,另外憑經驗也可聽出焦點區域。
二、選擇二胡時注意「破竹篙效應」
一根竹篙完好無損時敲起來其音「當當」響,一旦中間某一節或者篙頭出現裂口等,敲起來整個竹篙「噝噝」破音,這就是裂縫等經過導振共振後波及全竹篙的「破竹篙效應」。二胡的「破竹篙效應」至今被忽視未引起注意。二胡在製作過程中,材料和製作結構難免會出現一些自然和人為的縫隙,如被疏忽未處理好,就容易產生「破竹篙效應」。本人曾經歷過一把好琴,製作材料極好,作工精良,一般時候拉音質非常好,但在夜深人靜沒有任何雜音干擾時,就會隱約聽到外弦d尾音上帶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噝噝」雜音。很長時間找不到原因,後來卸下托板,在琴筒的邊緣用放大鏡找到一小風乾裂紋(舊料種容易產生)。用高滲透性502膠一點,立即消除。「破竹篙效應」一般不在原點產生,它隨導振轉移後,在二胡發音的尾音中出現,也不是在所有音中出現,有時二胡某一音頻導振共振正好激發「破竹篙效應」。挑選方法:1、拉空弦用耳朵貼在琴桿上聽,可聽到明顯的雜音;2、仔細聆聽每一個音,檢查材料的每點製作。這樣就可以避免誤選帶有「破竹篙效應」 的二胡。
三、選擇二胡時注意發音在某一音頻上的不實
這是常見病、多發病,而且在琴皮厚琴皮緊的高檔琴上多見。在拉琴時,常出現一個音或者幾個音出現明顯的不實,發出類似泛音的效果,有人還誤以為是琴弓打滑,這主要是因為琴筒和琴皮的共振在某一個音頻上協調不好,不能產生共鳴。有的琴拉過一段時間後可緩解和消失,有的琴則不能。注意方法:1、琴皮要厚薄勻凈?、琴筒內壁要光潔對稱,弧度圓滑連貫。
四、選擇二胡要注意其表現力
表現力是二胡的精髓。
二胡的表現力一般來講是從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二胡的靈敏度和舒適性。要求反應靈敏,琴弓觸弦即響(發聲),音質純凈豐滿,不拖泥帶水疲疲塌塌;持琴手感舒適,給演奏者一種小鳥依人般親和感,激發演奏興奮感。二是二胡的控制性和潛質力。琴能隨演奏者意願隨心所欲、收放自如的表現和發揮,強奏不「爆」,弱奏不「虛」,高音不「嘯」,低音不「咽」。在音域、力度大跨度上能發揮自如,不覺「吃力」,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能和較大的「儲備功率」。如同一部性能優越馬力強勁的汽車,讓駕駛者充分享受駕駛的樂趣……好車能給駕駛者一種人車合一的感受,好琴也同樣能給人一種人琴合一的感受。
表現力在製作二胡上還容易掌握,在低音琴上就有一定難度,例如一般二泉琴容易產生發音遲鈍、聲音發虛的問題。應該說二泉琴的表現力是二胡製作中最難把握的。
表現力是一種不易言傳只可意會的感覺,且無衡量的標准和尺度,需要二胡的製作者和演奏者去感悟和把握。
五、選擇二胡要注意其穿透力
評價二胡音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穿透力」。穿透力是集音色音質音量之所長,是二胡優秀與否的重要內質因素。
本人體會:穿透力應是二胡發音到共振協調統一和諧時的體現。振動是發音之源,無振無音——簡單物理原理。分析二胡結構及發音原理經過可發現:琴弦發音傳導至琴皮(振動膜),這時琴皮中央振幅大頻率低,越往邊緣振幅漸小頻率漸高;琴皮振動傳導至琴筒(擴音筒),這時蒙皮前口部迴音反射振動振幅小頻率高,越往後振幅漸大頻率漸低。通過琴皮琴筒的共振共鳴加上琴桿琴托等的共振共鳴,使二胡發出優美的聲音。
本人認為:穿透力好的琴振動頻率音域要寬厚,主音頻突出,次音頻和諧協調,就像一部好的音響,其高、中、低音的協調才使音樂具有穿透力感染力。音量大並非意味著穿透力好,而穿透力好的不一定音量大。
穿透力好是二胡製作技藝和質量的又一重要要求。
以本人的經驗和感受檢驗一把琴穿透力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憑自己感悟。其中有兩個最簡單的方法:其一,試拉琴時持琴左手感覺琴桿及琴筒琴頭等有一種較強的震顫感,音色音質音量協調;其二,一人拉琴,一人由近及遠的聆聽,聽其發音傳遠性好,發音悠長豐滿清晰,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六、選擇二胡應注意其製作藝術美
好二胡應該是樂器的高品質功能和製作高品質的藝術美的聚合結晶。即既是一件音色、音質、音量完美稱心如意的樂器,同樣還是一件賞心悅目具有收藏價值觀賞價值的藝術品,讓人拉起來順心,聽起來舒心,看起來稱心。
就二胡製作藝術美方面談一點個人感受:
製作尺寸規范:琴桿中軸線與琴筒中軸線與兩琴軫中軸線達到三個垂直;琴桿軸心線與琴筒上下孔軸心線與底托軸心線與琴軫軸心線達到五個同心,這樣使整琴發音共振共鳴的軸心效果高度統一;琴筒內外壁的拼縫角度准確對稱,板壁厚度對稱均勻,長度精確,弧度圓滑、連貫、流暢,使琴筒共振共鳴在頻率、傳遞速度上均衡、對稱,有效地提高了音質的純凈度。
製作結構嚴密:首先,琴桿與琴筒的桿、孔配合精確到位,松緊度恰到好處;其二,琴桿孔與琴軫的孔、軫配合精確到位,既不難扭,又不跑弦(孔、軫結合面達到了滿配合);其三,琴桿與琴托的榫眼配合緊密到位,琴托既不前後移位,也不左右挪位。整琴結構的孔、榫、眼達到了嚴、實、准、緊的高標准。
製作工藝精細:從琴筒挽皮的加工處理,到蒙皮後的皮麵皮緣邊的處理干凈整潔利索;琴筒拼鑲及內壁的製作打磨,琴筒外殼的成型拋光,精細到位;雕刻、拼嵌的作工、造型精雕細刻;整琴的溝、槽、線、弧、彎、邊、角、孔、榫、眼的加工細致入微,全部製作工序鋸、刨、耪、鑿、鏟、削、銼、鑽、鑲、嵌、雕、刻、鏤、拼、粘、挽、磨、光,環環相扣,干凈利索到位,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細微之處見功夫。
製作效果唯美:製作工藝要使二胡到達很高的藝術造型美。一把好琴,遠看神,近看形,上手聽音。二胡內涵上乘的音色音質音量效果與外觀流暢秀美大方的造型相得益彰。琴軫與琴筒之間有效弦長必須設計合理,使弦的張力、振動頻率、手感舒適度,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達到音質和手感的最好效果。皮膜處理及挽皮的工藝必須到位,使皮膜的張力、彈力恰到好處,使琴的靈敏度、音色音質音量的穩定性、琴耐用持久性,三者有機的結合,發揮出琴的持久良好音質效果。總的來說,一把唯美的好琴應該細看秀氣、近看大氣、遠看神氣。二胡音、形、神三者兼備,才能達到和諧統一的審美藝術效果。
七、選擇定製二胡時不要急於求成
二胡的音質與應力及共振有密切的關系。為什麼舊琴音質比新琴好?老料琴比新料琴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琴在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中逐漸消除了制琴材料的應力,逐漸形成了在頻率和方向上和諧的共振,「齊心協力」地共鳴,發出純凈美妙的琴音。
說起應力,它基本上是無處不在:製造業、建築業、樂器業等等,基本上是所有材料都有應力存在,只不過存在的方式不同。最直觀應力存在的現象有:熱漲冷縮、濕漲干縮等等。一般講應力存在是有害的:機械變形、房屋裂縫、樂器開裂等等都是應力作祟。舉個日常例子:新「普桑」車開始使用時,底盤總會自己「啪啪」作響,這就是因為底盤製造中鋼材應力的產生和存在,而在使用中逐漸消除應力的現象
制琴木料一旦經切割後,其臨界面發生變化,加之與環境干濕度差異,和木材纖維拉力面的變化等,其應力就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翹曲變形等,再老的料一經切割都會發生應力變化,只不過有程度上的差異。應力必須消除,消除應力的最好辦法是自然消除,所謂「讓它變個夠」,然後再製作。
在製作二胡工藝流程上有一套科學嚴謹的程序。從開料到成品有一個較長的生產周期,其斷斷續續的生產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科學地不斷消除材料應力、調整材料共振的過程。做一把好琴要讓材料與自然環境充分「磨合」,讓環境接納它的到來,以達到最佳共振和音質效果。這樣通過時間考驗後做出的琴出音快,音質好,且日後品質穩定性好,經久耐用。
所以說欲求好琴還得自己耐得住性子,「心急吃不了熱湯圓」。
八、選擇二胡應注意「水桶板」效應
水桶板盛水量是以最低的一塊桶板為準的,二胡就是一個「水桶」,「音、形、神、皮、料、工」就是一塊塊桶板。一般情況下,制琴師在製作每一檔次琴時總是兼顧平衡各方面的指標要求,就像製造不同檔次的小汽車要求各項配置平衡一樣。當然免不了總有某一項好一點,某一項差一點,制琴師以長補短的現象。除非是購琴者有特別的要求,一般來講,從「音、形、神、皮、料、工」六方面要求,以平衡為好。不然,某一差項拖累了好的一項,總體效果反而下降,形成「水桶板」效應。
九、選擇二胡要點為「音、形、神、皮、料、工」
「音」——選擇琴的關鍵。其分為音色、音質、音量三要素。音色通常有渾厚、柔美、明亮、甜美、高亢、蒼勁等之分,但不是絕對的,一把琴常兼而有之,不過沒有統而有之的。可依照個人愛好選擇。音質常以純凈、圓潤、厚實等衡量。一把琴同樣可兼而有之。音量常以宏亮、適中、偏小等劃分。在琴皮厚度、緊度相同情況下,取音量大者為好。音量大但散而無神是不可取的。要分析音量發展趨勢,緊皮厚皮隨著拉奏而音量逐漸增大,薄皮鬆皮則不然。
「形」——二胡的形體美。要求設計布局合理,造型美觀大方。
「神」——二胡的藝術美。內涵具有較高的聲學品質,表現為優秀的表現力和較強的穿透力;外延為遠看神氣,近觀大氣,上手秀氣,拉顯靈氣,頗有小鳥依人、人琴合一的感覺。
「皮」——皮最好取自青壯年蟒的尾部。尤以皮板張力好彈性好、鱗片均勻紋理整齊、光滑油亮色澤分明者為優。
「料」——通常高檔琴以老紅木、紫檀、烏木製作。所謂舊傢具老紫檀料市面基本沒有。琴料選擇:木材取徑切紋理順直,無節無傷無朽無補,密度較高且均勻,顏色一致,搭配協調為上。
「工」——製作工藝精細,尺寸准確,結構嚴密。不同的制琴師有不同的製作工藝特色和不同的製作形式。可依個人愛好選擇。
木料: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檀木最上。次之為烏楊或新木,其他雜木製作的二胡只可作為初學練習之用。
皮膜:
二胡筒上的皮膜均為蟒皮,,以色澤鮮艷分明,鱗紋均勻,光滑帶有油性、薄厚適中為上品。蟒皮的薄厚和蒙得松緊對二胡的音色影響很大,過厚則振動遲鈍,過薄則聲音單薄易出噪音;蒙得過緊則聲音尖硬,蒙得偏松則聲音遲鈍易塌陷,一般來講用新蟒皮蒙琴筒偏緊一點為好,開始用時在皮面上抹一點植物油,拉完琴後琴馬壓在皮上不要松弦,經過兩三個月的每天拉奏,琴皮的張力就可達到松緊適中,這時,需備一截與琴筒橫面一般長的鉛筆在用完琴後架在弦下面以減輕琴馬對皮膜的壓力,保持皮膜的最佳張力狀態。還有,如在南方購琴到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松的;在北方購琴到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緊的,我國北方氣候乾燥,南方氣候潮濕,皮膜受氣候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撐體,要隨琴弦重大拉力,木質一定要好,要用完整的木料鏇成,中間不可有癤,更不能拼接,否則,容易變形斷裂。琴桿過去都是圓形,隨著鋼絲弦的普遍使用,琴弦拉力增大,現在普遍改為能抗彎的扁圓形,橫截面好像鵪鶉蛋的形狀,琴桿標准長度一般為830毫米,過長琴桿易彎,過短則弦的張力不夠,影響音色。
琴軸:
琴軸有全木軸,渦輪式機械軸,和螺桿式機械軸三種,一般業余學琴多用機械軸,它的優點是調弦方便,不易跑弦,但在選購時要檢查製作是否精密,使用中要適當點一點兒縫紉機油,避免受潮銹蝕溢扣跑弦等問題。
弓子:
二胡弓子是由弓桿與弓毛組成的,弓桿是用竹子烤制而成,弓毛為一綹馬尾,從弓尖弧形小彎中通向弓根系在魚尾處,弓魚一般由有機玻璃或獸骨製成,固定在弓尾螺絲上用於調節馬尾松緊,整個弓桿呈淺馬鞍型。弓子是二胡演奏發音的關鍵工具,它的質量對於演奏的影響極大,弓桿的粗細、輕重、長短雖各有所好,但都不可過分,過輕過細則綿軟無力;過粗過重則笨拙、音噪;過長則不好控制;過短則影響長音演奏,因此,一般以850毫米左右為宜,用料有老紅竹、江葦竹和鳳眼竹,以節少、粗細均勻為上品,弓尖和弓根的彎度要適中,彎度過大則難以控制;彎度過小則影響握弓手指的靈活。弓毛以白馬尾為上品。選擇琴弓除了要注意前面講的問題外,還要看馬尾梳得是否整齊,與魚尾連接外捆紮得是否牢固,不少新購的琴弓用不多久就因馬尾 松脫無法使用,就是在選購琴弓時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另外,在使用時要隨著氣候的變化及時調整馬尾的松緊,用完後要將魚尾螺絲擰松以保持弓桿的良好狀態。馬尾一沾油脂就擦不上松香,切不可用手摸.
9. 二胡的精確尺寸是多少
二胡音筒尺寸:前口徑9.5厘米(六角或八角型);後口徑8厘米;琴筒長13厘米。不同的廠生產尺寸略有1至2毫米的差異。
10. 有誰知道二胡的尺寸大小
按二胡的尺寸大小來分,可分為普通琴和童式琴兩種,如果5歲多的孩子開始學二胡,因手臂較短,手也較小,應該選用童式二胡,學到8歲左右再換普通尺寸的琴。
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桿、琴頭、琴軸、千斤、琴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組成,另外還有松香等附屬物。
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多用紅木、紫檀或烏木製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 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 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